第九章在愛丁堡中國學生會及學術研究會歡迎會演說詞

關燈
自然。

    所以提倡美術,既然人得以消遣,又可免去不正當的娛樂。

     美術所以為高尚的消遣,就是能提起創造精神。

    從前功利論,以為人必先知有相當權利,而後肯盡義務。

    近來學者,多不以為然。

    羅素佩服老子“為而不有”一語。

    他的學說,重在減少占有的沖動,擴展創造的沖動,就是與功利論相反的。

    但這種減少與擴展的主義,可用科學證明。

    這種習慣,隻有美術能養成他。

    因為美術一方面有超脫利害的性質,一方面有發展個性的自由。

    所以沉浸其中,能把占有的沖動逐漸減少,創造的沖動逐漸擴展。

    美術的效用,豈不很大麼?中國美術早已卓著,不過好久沒人注意,不能盡量發展。

    現在博物館還未設立,豈不可惜。

    所以在外國的時候,既然有很好的機會,就當随處注意。

    不但課餘可時往博物館賞覽,就是路旁校側,處處都有美術的表現。

    不僅對于自己精神有利益,就是回國以後,對于提倡美術,也多有補助。

    若是此時失去機會,以後就懊悔也晚了。

     我知道在愛丁堡的同學對于國内的政治是很注意的。

    中國現在的政治,可雲壞極了,一切大權皆在督軍掌握,督軍并無何等智慧,不過相互為敵,借養兵之名,去攫金錢就是了。

    譬如說有一萬兵的,其實不過數千,将這空饷運入私囊。

    僅為金錢之計,實無軍隊可言,更無威武可怕。

    惟真正民意,為力最大。

    凡所喜的,都可實現,凡所惡的,都可鏟除。

    前清因失民意而亡,袁氏因失民意而殁。

    安福兵力很強,又有外人幫助,但因民意反對,終歸潰敗。

    現在人心又恨怨督軍,都提倡“廢督”。

    大概督軍不久也必消滅。

    但是最重要問題:督軍消滅後,又将何以處之?從前執政都想中央集權,實則中國之大,斷沒有少數人能集權而治的。

    現在極要的,是從“地方自治”入手。

    在各地方設高等教育機關,使人民多受教育,自然各方面事務都有适當的人來擔任。

    希望諸君專心求學,學成可以效力于地方,這是救國最好的方法。

    目前國内政治問題,暫可不必分心。

     我想諸君必又很注意于國内學生的情形。

    曾記得革命以前,在上海、天津以至日本留學界,都有學生作革命的運動。

    民國成立以後,學生卻沒有什麼重要的表示。

    前年“山東問題”發生,學生關心國家,代表社會,又活動起來。

    國人對于學生舉動很注重,對于學生議論也很信仰,所以有好機會,為社會作事。

    不過五四以後,學生屢屢吃虧。

    中間經過痛苦太多。

    功課耽誤,精神挫傷,幾乎完全失敗。

    因此學生發生兩種覺悟出來:第一,受此番經驗,自知學問究竟不足,于是運動出首的學生,或到外國求學,未出國的,也格外專心用功了。

    第二,經此番風潮,社會對于學生,都加一番重視。

    學生自身,也知人格可貴,就大家不肯作貶損人格的事情。

    所以對于中國學生将來,實有莫大的希望。

     再者,諸君在國外有數十同國的學生,時相晤聚,甚為難得。

    無論所學科目不同,所居地位不同,或所操言語不同,要之大家須彼此愛護。

    有從國外來,不能說國語的,國内來的同學,可以幫助他們。

    互相親愛,互相原諒。

    這也是很禱祝的一件事。

     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