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人生
關燈
小
中
大
文學是生活的反映。
一篇大塊文章,一首絕妙詩篇,多少是和作者的生活有關。
文學固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仍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文學家不過運用他的巧妙的手法,把實際生活的情形誇大或強調,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罷了。
文學像其他一切藝術那樣,離不開形式和内容。
形式的美妙,配合内容的充實,就是好的作品。
一股說來,形式可學,内容不可學;形式可向前人的标準的著作裡吸取滋養料,内容卻需要自己的切實體驗。
假如沒有美妙的形式,結果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假如沒有充實的内容,結果是言之無物,空空洞洞。
尼采說:“一切文學,我愛以血書的東西。
”事實上,第一流的文學作品,主要的是血汗眼淚的結晶。
“十年窗下勤苦讀”,是學習寫作的技巧時的努力;“新詩改罷自長吟”,是正在寫作時的細心推敲的辛苦。
至于内容,那更是作者全部生命和靈魂。
假如沒有豐富的生活和真實的情感,作者僅在文舉技巧上做工夫,結果難免流于無病呻吟。
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莫過于先秦兩漢。
那時代著名的文學家有的是,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應推太史公司馬遷。
太史公的父親是個史官,家裡藏書很多,這說明他是家學淵源。
太史公遊覽天下名山大川,這表明他旅行廣闊,見識豐富。
因此,他的文章像長江大河,疏蕩有奇氣。
這還不夠,他因為替李陵向漢武帝面前講話,漢武帝發他的脾氣,使他受了腐刑,一生變成殘廢的人物。
這種不共戴天的奇恥大辱,逼得他非嘔盡心血,把畢生的大學問、真見識表現出來,不足以發洩心裡不平之氣。
因為事前在材料技巧上作有計劃的準備,所以他這部洋洋五十萬言的《史記》出來的時候,馬上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放一大光彩。
後人在史料上也許有所補充,但就文學作品而論,他仍不失為中國文壇的巨人。
中國田園詩人陶淵明,他的作品之所以達到清新淳樸的地步,為的是他所過的是恬淡寡欲的生活。
他不為五鬥米折腰,這說明他不結交權貴,所以心安理得,用不着跟人家勾心鬥角。
他跑到鄉下去種田,這說明他決心接近自然。
因為他在生活上思想上都傾向自然,所以他才能夠毫不費力地寫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飄飄欲仙的神品。
假如他沒有親身過着田園的生活,或者身在江湖,心懷魏阙,整天到處去打聽宦海浮沉的消息,預備找個機會,以便東山再起,我想他一定寫不出那一百多首代表一代風格的好詩了。
唐代天寶之亂,一般人民流離失所,加以那時交通不便,醫藥缺乏,平民所受戰禍
一篇大塊文章,一首絕妙詩篇,多少是和作者的生活有關。
文學固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仍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文學家不過運用他的巧妙的手法,把實際生活的情形誇大或強調,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罷了。
文學像其他一切藝術那樣,離不開形式和内容。
形式的美妙,配合内容的充實,就是好的作品。
一股說來,形式可學,内容不可學;形式可向前人的标準的著作裡吸取滋養料,内容卻需要自己的切實體驗。
假如沒有美妙的形式,結果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假如沒有充實的内容,結果是言之無物,空空洞洞。
尼采說:“一切文學,我愛以血書的東西。
”事實上,第一流的文學作品,主要的是血汗眼淚的結晶。
“十年窗下勤苦讀”,是學習寫作的技巧時的努力;“新詩改罷自長吟”,是正在寫作時的細心推敲的辛苦。
至于内容,那更是作者全部生命和靈魂。
假如沒有豐富的生活和真實的情感,作者僅在文舉技巧上做工夫,結果難免流于無病呻吟。
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莫過于先秦兩漢。
那時代著名的文學家有的是,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應推太史公司馬遷。
太史公的父親是個史官,家裡藏書很多,這說明他是家學淵源。
太史公遊覽天下名山大川,這表明他旅行廣闊,見識豐富。
因此,他的文章像長江大河,疏蕩有奇氣。
這還不夠,他因為替李陵向漢武帝面前講話,漢武帝發他的脾氣,使他受了腐刑,一生變成殘廢的人物。
這種不共戴天的奇恥大辱,逼得他非嘔盡心血,把畢生的大學問、真見識表現出來,不足以發洩心裡不平之氣。
因為事前在材料技巧上作有計劃的準備,所以他這部洋洋五十萬言的《史記》出來的時候,馬上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放一大光彩。
後人在史料上也許有所補充,但就文學作品而論,他仍不失為中國文壇的巨人。
中國田園詩人陶淵明,他的作品之所以達到清新淳樸的地步,為的是他所過的是恬淡寡欲的生活。
他不為五鬥米折腰,這說明他不結交權貴,所以心安理得,用不着跟人家勾心鬥角。
他跑到鄉下去種田,這說明他決心接近自然。
因為他在生活上思想上都傾向自然,所以他才能夠毫不費力地寫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飄飄欲仙的神品。
假如他沒有親身過着田園的生活,或者身在江湖,心懷魏阙,整天到處去打聽宦海浮沉的消息,預備找個機會,以便東山再起,我想他一定寫不出那一百多首代表一代風格的好詩了。
唐代天寶之亂,一般人民流離失所,加以那時交通不便,醫藥缺乏,平民所受戰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