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人生

關燈
的影響,可說是十分嚴重。

    我們的詩聖杜甫生在那時代,親嘗家破人亡的苦痛,所以他除了記述個人倒黴的情形,如“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等名句外,還充分表露他的反戰的情緒。

    他那些著名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淚》、《無家别》的幾首詩,真可說是千古絕唱。

    因為他一向反戰,所以當他聽到官軍收複河南河北的消息,他簡直高興得連眼淚也流下來。

    假如杜甫一面想發國難财、戡亂财,一面又在象牙之塔裡做反戰詩,生活既沒有體驗,感情又不真摯;我想恐怕連半句值得傳誦的詩也寫不出來。

     談到中國的女詞人,誰也不會忘記宋朝的李清照。

    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夫妻兩人,恩恩愛愛,寸步不離,過着最寫意的生活。

    因為平素的生活太理想了,所以到了她的丈夫死後,她這才親切地嘗到寡婦的凄慘的狀況。

    她那首《聲聲慢》所表現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句子,簡直是一字一淚。

    假如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沒有那麼真摯,她死了一個丈夫便算了,哪裡會寫出這種動人的詞句呢? 中國的舊小說,到如今,還沒有一部會趕得上《紅樓夢》。

    《紅樓夢》不但是中國舊小說的代表作,就是陳列在世界文學的傑作裡,也是占着最崇高的地位。

    為什麼曹雪芹有這麼大的魔力,把所有讀者弄得如醉如癡的境地呢?原來《紅樓夢》裡所描寫的生活,就是曹雪芹親見親聞親身體驗的生活。

    有了真實的生活做背景,加上他的豐富的想象力,體貼入微的描寫功夫,無怪讀者會百讀不厭。

     以上五個例子——太史公、陶淵明、杜甫、李清照、曹雪芹——無非說明文學的生命和靈魂完全寄托于豐富的生活。

    有了豐富的生活,感情才能深切;到了拿筆寫文章的時候,所有材料,好像“群山萬壑赴荊門”一樣,浩浩蕩蕩,欲罷不能。

    文章寫成之後,自己來個朗誦,也有無限的樂趣。

     再進一步說,從事創作的人固然要注意生活,甚至欣賞别人的作品的人也必須有實際的生活經驗。

    從前曾國藩的兒子生病,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就在那時候,他才體會到《論語》所說的“父母惟其疾之憂”那句話的真正的意義。

    葉紹鈞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裡也說:“健康的疲倦”這句話,隻有自己有勞動的經驗的人,才知道勞動以後的疲倦,的确和一味懶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

     文學是反映人生,離開人生根本沒有文學。

    因此,喜歡文學的人,不要單純在文字技巧上做工夫,更重要的是應該從體驗實際的生活着手。

     195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