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歌
關燈
小
中
大
任何有生命的藝術,它的起源多是由于人類基本的需要。
因為人類不能夠整天工作,同時,也不能夠整天休息,在工作和休息,緊張和松懈之間,人類必須有一種東西來寄托他的生命,于是詩歌、音樂、舞蹈便應運而生。
古人所謂嗟歎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寥寥數語,可以說明歌舞的起源。
中國最古的文學名著算是《詩經》。
《詩經》裡的《國風》這部分純粹是各國——邶、鄘、衛、齊、魏、秦、陳、桧等處——的民間歌謠。
後來經過孔子的搜集、考訂、删改、編輯,才成功了一部完整的《詩經》。
起初,民間的歌謠都是可以唱的,唱的時候有的用音樂舞蹈來配合,有的單純是歌唱;它的調子簡單有力,而且時常複述幾次以上。
因為簡單有力,重複演述,所以一般聽衆一聽便會。
我們相信一首歌謠從甲地流傳到乙地的時候,主要的是靠口述。
假如一個歌唱家懂得藝術,他會不知不覺地即景即事,增減一些;無論舊瓶裝新酒,或舊酒裝新瓶,其目的無非把不自然的句子調子改為更自然的句子調子,以便适應聽衆的要求。
因此,同一調子很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句子,使當時當地的聽衆覺得更悅耳。
兩千年來,做詩變成最高級的讀書人的專利,即所謂詩人的詩,但民歌仍舊很有力地傳播起來。
尤其是邊疆,因為那兒受近代歐美文明的影響較少,所以它更能夠保存我們泱泱大國的圓渾雄壯的歌聲。
新疆的歌舞,它們大都是抒情的民歌,是在森林曠野間配合着朝陽夕照,及星月皎潔的良宵的環境下自然流露出來的;沒有黑人舞蹈的狂熱,沒有草裙舞的柔靡,沒有熱帶舞的肉感;他們的歌聲近乎野亢。
這說明他們是生長在雄奇的高原,所以荒野中的叫喊,正是他們本有的一種情趣。
人人淳樸、活潑、結實、豪邁,由這點凝合而成為一種美,這才是道地的美。
先說背景罷。
我們靜聽新疆的同胞引吭高歌地唱着下列的句子: 走不到的天邊喲, 走不盡的平原, 天邊底下是平原, 平原過去是天邊。
太陽出來的溫暖喲, 月亮出來的明亮。
人生本意是流浪, 流浪也就是人生。
——流浪之歌 在浩浩乎平沙無垠,一望無際的曠野中,天邊底下是平原,平原過去是天邊;一個流浪漢該是多麼寂寞呀!這兒沒有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
要取得溫暖,隻有依賴太陽;要享受明亮,隻有借助月光。
孑然一身,獨行踽踽,既沒有親戚朋友,又沒有群衆夥伴,人生到此,除投向大自然的懷抱裡以外,很難找到第二條出路。
但是,人類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要求,到春情怒放的時候,求偶的沖動支配了一切。
在如意的對象面前,他們不知不覺地合唱出一首歌來: 達坂城的馬路硬又平, 西瓜呀大又甜。
那裡住的姑娘辮子長, 兩個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 不要嫁給别人哪, 一定要你嫁給我。
帶着百萬錢财, 領着你的妹妹, 趕着那馬車來! ——馬車夫之戀 同樣的求愛,邊疆塞北的人的求愛是原始的、質樸的、健康的。
女人不借助乳罩、束胸帶、絲襪、高跟鞋、口唇膏、指甲油,她們隻憑天生麗質——明眸皓齒,雲鬓朱顔——來打動男子的心。
同樣的,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康定情歌》,它的背景也無非雲和月。
在月亮彎彎,彩雲朵朵的景象下,一對青年男女互相談情說愛,彼唱此和,唱了又唱,和了又和,同一的調子,重複地唱了幾次以上,愛情的烈火不禁會油然而生。
“愛而不見,騷首躊躇。
”古代詩人這兩個名句可以道破青年男女的心事。
在戀愛的過程中,最痛苦的莫若期待。
當月上柳梢頭的時候,你約了愛人在指定的地點相會,可是日換星移,時間靜悄悄地溜過,但是你的愛人還是無影無蹤,你的内心簡直是如焚如搗。
此中苦況,隻有過來人才能夠道出一二。
現在讓我再傾耳聽一聽新疆的情歌: 塔裡木河在奔騰, 孤雁飛繞天空。
黃昏中不見你的身影, 從黑夜等到你天明。
啊,那羊兒睡在草中, 在山腳閃着孤燈。
我的姑娘啊, 從黑夜等你到天明。
——我等你到天明 奔騰澎湃的大河,馴服安詳的羊兒,這是樂山樂水,一動一靜的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歌者用“孤雁”、“孤燈”來描寫自己的漂泊無依,尤其是他所期待的姑娘老是姗姗來遲、從黑夜等到天明,這是多麼難受的一種心情。
但是,塞外人具有樂觀的性格,他們的歌舞也是快樂的。
除了他們的興高采烈而外,他們還表現出多感和腼腆,這一點中國的舞蹈專家戴愛蓮女士特地加以贊揚。
據戴女士說,新疆維吾爾族的歌舞是最有意思的一個節目。
它表現了那愛好喜悅和跳舞的民族的生活。
康巴爾汗自己的跳舞具有莊嚴而流利的動作,使她駕越他人之上。
原來康巴爾汗綽号“新疆的梅蘭芳”,她的聲色藝俱優。
當1947年冬,新疆歌舞團到上海公演的時候,上海各報,尤其是《大公報》,接二連三地發表社論、專論、特寫來歡迎
因為人類不能夠整天工作,同時,也不能夠整天休息,在工作和休息,緊張和松懈之間,人類必須有一種東西來寄托他的生命,于是詩歌、音樂、舞蹈便應運而生。
古人所謂嗟歎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寥寥數語,可以說明歌舞的起源。
中國最古的文學名著算是《詩經》。
《詩經》裡的《國風》這部分純粹是各國——邶、鄘、衛、齊、魏、秦、陳、桧等處——的民間歌謠。
後來經過孔子的搜集、考訂、删改、編輯,才成功了一部完整的《詩經》。
起初,民間的歌謠都是可以唱的,唱的時候有的用音樂舞蹈來配合,有的單純是歌唱;它的調子簡單有力,而且時常複述幾次以上。
因為簡單有力,重複演述,所以一般聽衆一聽便會。
我們相信一首歌謠從甲地流傳到乙地的時候,主要的是靠口述。
假如一個歌唱家懂得藝術,他會不知不覺地即景即事,增減一些;無論舊瓶裝新酒,或舊酒裝新瓶,其目的無非把不自然的句子調子改為更自然的句子調子,以便适應聽衆的要求。
因此,同一調子很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句子,使當時當地的聽衆覺得更悅耳。
兩千年來,做詩變成最高級的讀書人的專利,即所謂詩人的詩,但民歌仍舊很有力地傳播起來。
尤其是邊疆,因為那兒受近代歐美文明的影響較少,所以它更能夠保存我們泱泱大國的圓渾雄壯的歌聲。
新疆的歌舞,它們大都是抒情的民歌,是在森林曠野間配合着朝陽夕照,及星月皎潔的良宵的環境下自然流露出來的;沒有黑人舞蹈的狂熱,沒有草裙舞的柔靡,沒有熱帶舞的肉感;他們的歌聲近乎野亢。
這說明他們是生長在雄奇的高原,所以荒野中的叫喊,正是他們本有的一種情趣。
人人淳樸、活潑、結實、豪邁,由這點凝合而成為一種美,這才是道地的美。
先說背景罷。
我們靜聽新疆的同胞引吭高歌地唱着下列的句子: 走不到的天邊喲, 走不盡的平原, 天邊底下是平原, 平原過去是天邊。
太陽出來的溫暖喲, 月亮出來的明亮。
人生本意是流浪, 流浪也就是人生。
——流浪之歌 在浩浩乎平沙無垠,一望無際的曠野中,天邊底下是平原,平原過去是天邊;一個流浪漢該是多麼寂寞呀!這兒沒有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
要取得溫暖,隻有依賴太陽;要享受明亮,隻有借助月光。
孑然一身,獨行踽踽,既沒有親戚朋友,又沒有群衆夥伴,人生到此,除投向大自然的懷抱裡以外,很難找到第二條出路。
但是,人類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要求,到春情怒放的時候,求偶的沖動支配了一切。
在如意的對象面前,他們不知不覺地合唱出一首歌來: 達坂城的馬路硬又平, 西瓜呀大又甜。
那裡住的姑娘辮子長, 兩個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 不要嫁給别人哪, 一定要你嫁給我。
帶着百萬錢财, 領着你的妹妹, 趕着那馬車來! ——馬車夫之戀 同樣的求愛,邊疆塞北的人的求愛是原始的、質樸的、健康的。
女人不借助乳罩、束胸帶、絲襪、高跟鞋、口唇膏、指甲油,她們隻憑天生麗質——明眸皓齒,雲鬓朱顔——來打動男子的心。
同樣的,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康定情歌》,它的背景也無非雲和月。
在月亮彎彎,彩雲朵朵的景象下,一對青年男女互相談情說愛,彼唱此和,唱了又唱,和了又和,同一的調子,重複地唱了幾次以上,愛情的烈火不禁會油然而生。
“愛而不見,騷首躊躇。
”古代詩人這兩個名句可以道破青年男女的心事。
在戀愛的過程中,最痛苦的莫若期待。
當月上柳梢頭的時候,你約了愛人在指定的地點相會,可是日換星移,時間靜悄悄地溜過,但是你的愛人還是無影無蹤,你的内心簡直是如焚如搗。
此中苦況,隻有過來人才能夠道出一二。
現在讓我再傾耳聽一聽新疆的情歌: 塔裡木河在奔騰, 孤雁飛繞天空。
黃昏中不見你的身影, 從黑夜等到你天明。
啊,那羊兒睡在草中, 在山腳閃着孤燈。
我的姑娘啊, 從黑夜等你到天明。
——我等你到天明 奔騰澎湃的大河,馴服安詳的羊兒,這是樂山樂水,一動一靜的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歌者用“孤雁”、“孤燈”來描寫自己的漂泊無依,尤其是他所期待的姑娘老是姗姗來遲、從黑夜等到天明,這是多麼難受的一種心情。
但是,塞外人具有樂觀的性格,他們的歌舞也是快樂的。
除了他們的興高采烈而外,他們還表現出多感和腼腆,這一點中國的舞蹈專家戴愛蓮女士特地加以贊揚。
據戴女士說,新疆維吾爾族的歌舞是最有意思的一個節目。
它表現了那愛好喜悅和跳舞的民族的生活。
康巴爾汗自己的跳舞具有莊嚴而流利的動作,使她駕越他人之上。
原來康巴爾汗綽号“新疆的梅蘭芳”,她的聲色藝俱優。
當1947年冬,新疆歌舞團到上海公演的時候,上海各報,尤其是《大公報》,接二連三地發表社論、專論、特寫來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