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雨雪霏霏。

    ”予《贈紀丞》詩曰:“謝莊曾授簡,月白見秋毫。

    崔立能吟句,松寒起夜濤。

    ”僭附於名篇之末,亦見餘一體爾。

     潘嶽《永逝文》曰:“子之承親,孝齊闵參;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事君直道,與朋信心。

    雖實唱高,猶賞爾音。

    弱冠厲翼,羽儀初升。

    公弓既招,皇輿乃徵。

    内贊兩宮,外宰黎蒸。

    忠節允著,清風載興。

    ”此嶽文中用韻已嚴,豈獨沈約定之也。

     阮卓《遊魚》詩曰:“相忘自有樂,莊惠豈能知?”此出《南華經》:“惠子曰:‘爾非魚,安知魚之樂耶?’曰:‘爾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耶?’”阮生翻案尤妙。

    古詩曰:“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此感寓自然。

    範雲《贈沈左衛》詩曰:“越鳥憎北樹,胡馬畏南風。

    ”此雖翻案,殊覺費力。

     曹唐《拟漢武帝憶李夫人》詩曰:“白玉帳寒鴛夢絕,紫陽宮遠雁書稀。

    ”全篇稼麗,其風緻可想。

    然用“雁書”誤矣。

    予考漢史及《武帝内傳》,方士少翁能緻鬼,帝命招李夫人之魂,見而哀之,因為歌曰:“是邪非邪?”元狩四年,方士文成将軍少翁伏誅。

    天漢元年,遣蘇武使匈奴。

    昭帝始元五年,蘇武還自匈奴。

    “雁書”事當在子卿将歸之時。

    曹,羽流也,随興賦成,不及詳考爾。

     鮑明遠《白頭吟》曰:“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

    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沈休文《怨歌行》曰:“坎Б元叔賦,頓挫敬通文。

    遽論班姬寵,夙窆賈生墳。

    ”二詩多用姓名,自不害為古作。

    今人忌之,是矣。

     鎮康王西岩《四月八日過昭覺禅院同諸宗丈賦得松字》詩曰:“石龛幡影閃金容,此日曾聞浴九龍。

    心印始歸香象迹,法輪更斷野狐宗。

    風傳錘磬流空谷,天落雲霞拂古松。

    傑閣還登一丁望,萬年佳氣暧諸峰。

    ”此題最難。

    其格律精工,氣象渾厚,深得禅家宗旨。

    若與遠公同時,亦當推蓮社之長矣。

     作詩有三等語:堂上語,堂下語,階下語。

    知此三者,可以言詩矣。

    凡上官臨下官,動有昂然氣象,開口自别。

    若李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語也。

    凡下官見上官,所言殊有條理,不免局促之狀。

    若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堂下語也。

    凡訟者說得颠末詳盡,猶恐不能勝人。

    若王介甫“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此階下語也。

    有學晚唐者,再變可跻上乘。

    學宋者,則堕下乘而變之難矣。

     沈氏《彩毫怨》曰:“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馀。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春天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别意,帷帳久離居。

    ”楊升庵所選《五言律祖》六卷,獨此一篇平妥勻淨,頗異六朝氣格。

     岑嘉州《送王司馬》詩:“海樹青官舍,江雲黑郡樓。

    ”何仲言《下方山》詩:“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

    ”謝惠連《搗衣》詩:“宵月皓空閨。

    ”李嘉《送王收》詩:“細草綠汀洲。

    ”此皆以聲色字為虛活用者。

    蓋有所祖:《春秋》“丹桓宮楹”,《周頌》“亦白其馬”,《史鑒》“秦始皇伐其木,赭其山”,《漢書》“二千石朱兩幡”,班孟堅《燕山銘》“朱旗绛天”,揚子雲《解嘲》“客徒朱丹吾毂,将赤吾之族也”,《華元歌》“皤其腹”,韋昭《天命》詩“烏赤其色”,陸士龍《靈邱竹賦》“朱明俯而丹野,炎晖仰而绛天”,《南史》“梁武帝曰:‘不還我陳保印,吾當白汝。

    ’”江文通《靈邱竹賦》“夏彩於沙汀”,柳子厚《賀王參元失火書》“黔其廬,赭其垣”。

    此法用者多矣,非文之宗匠弗知也。

     詩韻罕用“腥”字,胡曾《洞庭湖》絕句:“魚龍吹浪水雲腥。

    ”造句盡佳。

    渖憲王《夜雨》頸聯:“樹濕鴉君重,雲低龍氣腥。

    ”格律尢勝。

    杜子美《索居》三十韻:“宇宙一膻腥。

    ”此句非不能工,蓋長律牽於韻爾。

     栗太行曰:“詩貴解悟,識有偏全,斯作有高下。

    古人成家者如得道,故拈來皆合,拘拘於迹者末矣。

    ”又曰:“詩莫古於《風雅》,皆可解。

    漢樂府有不可讀者,聲詞雜寫之誣由譜錄爾。

    ”又曰:“宋詩偏於濁而不潇灑;元詩偏於清而不沉郁;國朝宣德以前是元,弘治以前是宋,正德嘉靖間浸浸有古義。

    ”又曰:“李獻吉何仲默,古體可追古人,近體尚隔一塵。

    ” 古《三墳書》:“長殺順性。

    ”傳曰:“聖人以盡物壽。

    ”予《贈貧士》詩,暗合此義:“敝裘扪虱盡,生殺自天機。

    ” 賦詩要有英雄氣象,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

    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

    古人制作,各有奇處,觀者自當甄别。

     德平王南岑《贈别素愚上人》:“釋子來何處?廬山複太行。

    翻經淹歲月,補衲犯冰霜。

    浩劫塵緣盡,彌天覺路長。

    智珠元不染,好去照迷方。

    ”此作甚佳,其來有源。

    憲王南山素嗜談禅,詩亦妙悟,信乎伯仲齊名,豈非寒山拾得化身邪? 作詩先以一聯為主,更思一聯配之,俾其相稱,縱不佳,姑存以為“筌句”。

    筌者,意在得魚也。

    然佳句多從庸句中來,能用“取魚棄筌”之法,辭意兩美,久則渾成,造名家不難矣。

    釋皎然《賦得啼猿送客》雲:“萬裡江外,三聲月峽深。

    何年有此路,幾客共沾襟?斷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凄涼離别後,聞此更傷心。

    ”觀其前聯平澹意長,馀皆筌句,予皆削疵強半,稍變氣格。

    髡翁複起,可能心服否乎?乃附於後:“聽爾江夕,愁人巫峽深。

    何年有此路?幾客共沾襟?倒影回清澗,衮聲出遠林。

    東西無定處,偏感宦遊心。

    ”此所謂假古人之作為己稿是也。

     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複生。

    ”孟浩然:“林花掃更合,徑草踏還生。

    ”此聯豈出自劉欤?二作清麗,各有優劣。

     呂居仁《春日即事》:“雪消池館初春後,人倚闌幹欲暮時。

    ”或雲:“清景入畫,答之情意,物之容态,二意盡之。

    ”予觀此作,宛然一美人圖也。

     韓《秋夜即事》:“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安慶王西池《重九前一夜》:“樹聲喧一枕,秋色冷千家。

    ”此聯與韓出一機杼,織組自别。

     凡詩用“恩”字,不粗則俗,難於造句。

    陳思王“恩紀曠不接”,梁武帝“籠鳥易為恩”,謝玄晖“恩變龍庭長”,張正見“讒新恩易盡”,蘇廷碩“戈甲為恩輕”,杜子美“漏網辱殊恩”,窦叔向“恩深犬馬知”,高蟾“君恩秋後葉,日日向人疏”,李義山“但保紅顔莫保恩”,此皆句法新奇,變俗為雅,名家自能吻合。

    作文亦然,若陸士衡“廣樹恩不足以敵怨”是也。

    予《悼徽藩》詩:“撫膺臣妾淚,葬骨死生恩。

    ”《器沈參軍鍊》詩:“今日孔融留二子,應知生死感馀恩。

    ”此二作易於措詞,由其悲感故爾。

     栗道甫自弱冠工詩,與兄仁甫齊名。

    《遊五龍山》詩雲:“岩壑古留迹,藤蘿春可扪。

    遊人曆世代,零露越朝昏。

    鶴夢通雲島,猿啼下石門。

    浮沉隻自異,感念複何言。

    ”《一樓夜眺》詩雲:“微月照空林,悠然姜我心。

    人聲四壁靜,夜色一川陰。

    野寺看燈遠,山堂入霧深。

    村邊歌吹發,聽罷更蕭森。

    ”《大行山中》詩雲:“山中風候别,況複是秋天。

    雨腳當門變,溪聲隔嶼傳。

    峽深饑虎嘯,潭古毒龍眠。

    中ニ惟隐,蕭條世外玄。

    ”觀此諸作,含英咀華,風調别,其盛唐之流欤? 比喻多而失於難解,嗟怨頻而流於不平;過稱譽豈其中心,專模拟非其本色;愁苦甚則有感,歡喜多則無味;熟字千用自弗覺,難字幾出人易見;貌然想頭,工乎作手,詩造極處,悟而且精,李杜不可及也。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聾。

    ”張景陽《七命》:“百籁群鳴聾其山。

    ”此“聾”字太奇,雖有所祖而費講。

     黎城懶雲上人了悟禅蘊,亦能詩。

    《都門除夕》雲:“早眠輕節序,垂老倦精神。

    半夜兩年夢,孤燈千裡身。

    缽分新歲飯,衣拂舊時塵。

    後飲屠蘇者,其如感歎頻。

    ”《題山水便面》:“攜筇小步踏蒼苔,遙指青山雲正開。

    澗水松風聽不絕,又教童子抱琴來。

    ”二作體格勻淨,頗振唐聲,使與皎然輩同賦,孰為擅場?嗟其身殁神存,甯不以我為知己邪? 人物志:“一國之政,以無味和五味。

    ”注曰:“水以無味,故五味得其和。

    猶君體平澹,則百官施其用。

    ”《隆慶改元望京都有感》雲:“鹽梅無水不成味,宰輔得君方盡才。

    ”因翻用《說命》和羹事,又被古人道破,此即“無米粥”之法,學者心會可也。

     詩中用虛活字,時有難易:易若剖蚌得珠,難如破石求玉。

    且工且易,愈苦愈難。

    此通塞不同故也。

    縱爾冥搜,徒勞心思。

    當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