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子嘗謂作近體之法,如孫登請客。
未喻其旨,請詳示何如?”曰:“凡作詩先得警句,以為發興之端,全章之主。
格由主定,意從客生。
若主客同調,方謂之完篇。
譬如蘇門山深松草堂,具以琴樽,其中綸巾野服,兀然而坐者,孫登也。
如此主人,庸俗輩不得跻其階矣。
惟竹林七賢,相繼而來,高雅如一,則延之上坐,始足其八數爾。
”子相曰:“若作古體,亦用此法,可乎?”曰:“凡作古體近體,其法各有異同,或出於有意無意之間,妙之所由來,不可必也。
妙則天然,工則渾然,二體之法,至矣盡矣。
” 嘉靖間,有初學詩者,開口便多奇氣。
此雖天賦美質,其成之敗之,則又在乎人矣。
專尚奇者,乃盛唐之端,晚唐之漸也。
譬遊五嶽,出門有伴引之,循乎大道而不失其正;否則歧路之間,又分歧路,愈失愈遠,而流蕩莫之返矣。
正者,奇之根;奇者,正之标。
二者自有重輕。
若歧而又奇,則堕於長吉之下。
惜乎!長吉不與陳拾遺同時,得一印正,則奇正相兼,造乎大家,無可議者矣。
和古人詩,起自蘇子瞻。
遠谪南荒,風土殊惡,神交異代,而陶令可親,所以飽惠州之飯,和淵明之詩,藉以自遣爾。
本朝有和唐音者,得一繭而抽萬絲,逞獨能而敵衆妙,專以坡老為口實,則兩心異同,識者自當見之。
譬一武士,登九裡山,觀古戰場,命人掘地,因得折戟斷劍,馀矢缺刀,乃自稱元戎,前與韓彭諸将對敵,戰則無功,敗則取笑,其不自量也,愚哉! 凡作詩,悲歡皆由乎興,非興則造語弗工。
歡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無窮。
歡喜詩,興中得者雖佳,但宜乎短章;悲感詩,興中得者更佳,至於千言反覆,愈長愈健。
熟讀李杜全集,方知無處無時而非興也。
予客都門,雪夜同張茂參劉成卿二計部酌酒談詩。
茂參曰:“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及諸公和者,可能定其次第否?”予曰:“有美玉羅於前,其色赤黃白黑,爛然相輝,色雖異而溫潤則同,予非玉工,焉能品其次第哉!成卿世之宗匠,盍先定之。
”成卿曰:“予僭評之,何異蠡測海爾。
杜其一也,王其二也,岑其三也,賈其四也。
”予曰:“子所論讵敢相反。
颠之倒之,則伯仲叔季定矣。
賈則氣渾調古,岑則詞麗格雄,王杜二作,各有短長,其次第猶是一輩行。
或有拟之者,難與為倫。
”茂參曰:“使諸公有知,許誰為同調邪?” 作詩能不自滿,此大雅之胚也。
雖跻上乘,得正法眼評之尤妙。
勤以旱之,苦以精之,謙以全之。
能入乎天下之目,則百世之目可知。
夫才有遲速,作有難易,非謂能與不能爾。
含毫改削而工,走筆天成而妙;其速也多暗合古人,其遲也每創出新意;遲則苦其心,速則縱其筆。
若能處於遲速之間,有時妙而純,工而渾,則無适不可也。
李商隐作《無題》詩五首,格新意雜,托寓不一,難於命題,故曰“無題”。
本朝何李二公,各拟一首,惜未完美。
邺下杜約夫亦拟四首,皆佳。
然太清則寒,氣薄不壽。
附其詩雲:一“内家标格破時妝,萬引千呼出洞房。
楚曲風煙愁倩女,武陵花月夢仙郎。
故開金索飛鹦鹉,偶弄瓊箫下鳳凰。
恩怨自思成底事,坐看疏雨濕丁香。
”二“月明獨立桂花陰,惆怅恩多怨亦深。
并逐鴛鴦真有意,雙開菡萏本無心。
班姬苦思題團扇,卓女幽情托素琴。
天畔彩雲休散卻,鳳台此夜會知音。
”三“楊柳遙遮百尺樓,水晶簾箔護嬌羞。
鄰姬鬥巧輸瓊佩,公子聽歌贈玉鈎。
青鳥暗随明月落,彩雲虛傍碧天流。
庭花爛熳春無限,不信盧郎負莫愁。
”四“美人初試石榴裙,缥缈飛香别院聞。
玉笛臨風吹《折柳》,錦機向月織回文。
花殘金谷莺聲寂,天斷湘江雁影分。
憑仗隴梅将信息,蓬山遙隔萬重雲。
” 大梁田深甫從李獻吉遊,嗜酒詩,十三科不第,終於兵部司務。
嘗拟少陵《秋興》詩,得盛唐氣骨,眼中不多見也。
附詩二首雲:一“宮梧隕翠翠下承明,禦水流寒繞帝京。
北極天連鵲觀,西山雲起鳳凰城。
露凝雙阙開金掌,月照千門鎖玉衡。
惟有伶俜梁苑客,旅魂零落不勝情。
”二“西山龍藏五雲團,聞說先皇此銮。
百道泉光飛寶地,萬年松影靜瑤壇。
绮羅香寝幽花閉,劍聲沉曙月寒。
玉蕊瓊枝長不老,空馀辇路石漫漫。
” 昔予嘗遊京西玉岩山蘭若,松下拂石而坐,微作吟哦聲。
适來一叟,問曰:“子何為邪?”曰:“賦詩遺興爾。
”予時揮扇,叟曰:“偶得一句,請對之:‘山寺風涼何用扇?’”予應聲曰:“江樓月朗不須燈。
”叟曰:“真一詩人也。
”曳杖而去,問諸僧:“此為論證?”曰:“山下劉都督也。
”翌日,諸缙紳聞之曰:“彼村叟以童子對而考一詩人,可笑!” 人盧浮邱,豪俊士也,負才傲物,人多忌之。
曾以詩忤蔣令,令枉以疑獄,幾十五年不決。
餘愛其才,且憫其非罪,遂之都下,曆於公卿間,暴白而出之。
因《感懷》詩雲:“長存排難意,遂有泛交情。
”以示比部李滄溟。
滄溟曰:“數年常聞高論,皆古人所未發,餘每心服,可謂知己,而亦以為泛交之流耶?”指其詩而颔之者再。
大司徒張龍岡過南都,謂諸缙紳曰:“四溟子以我輩為泛交,可訝也。
” 餘聞二公之言,心甚歉然。
夫盧生得免,予願少遂,作詩自況,偶得之耳。
二公譏之,其亦孟子所謂“固哉”者欤?附滄溟寄餘詩雲:“向來燕市飲,此意獨飛揚。
把袂看人過,論詩到爾長。
世情搖白首,吾道指滄浪。
去信俱貧病,風塵動涉茫。
” 予客京師,有一缙紳相善,嘗謂予曰:“每見人惡詩,予意憎之而不樂交也。
”曰:“予則異於是。
若以詩定交,海内甯幾人邪?或有不讀書者,知我為詩人而加禮,豈可沮其誠乎?譬如郊外古刹,凡田翁村妪,往往焚香禮佛,惟恐竭誠不逮,安知有三乘五蘊之妙?使如來複生,亦不鄙其愚也。
夫作詩才有不同,各由工拙。
愛憎系乎為人,詩何與焉?”缙紳笑而然之。
吳僧道潛嗜詩,憎凡子如雠,此性褊尤甚。
附詩雲:“數聲柔橹滄浪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 嘉靖戊午歲夏日,餘偕浙東莫子明遊嵩山少林,及至蘆岩,觀泉奔流界壁,泠然灑心,因得“飛泉漏河漢”之句。
子明曰:“此全襲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略無點化。
”予曰:“約繁為簡,乃方士縮銀法也。
”附詩雲:“才探二室勝,又過一禅家。
淨愛莓苔色,香憐エ葡花。
飛泉漏河漢,疊嶂擁煙霞。
心自有天竺,西方行路賒。
” 成臯王傳易及子玄易問作詩有“縮銀法”,何如?予因舉李建熏詩“未有一夜夢,不歸千裡家”,此聯字繁辭拙,能為一句,即縮銀法也。
限以米香。
香及半,玄易曰:“歸夢無虛夜。
”香幾盡,傳易曰:“夜夜鄉山夢寐中。
”予曰:“一速而簡切,一遲而流暢。
其悟如池中見月,清影可掬。
若益之以勤,如大海息波,則天光無際。
悟不可恃,勤不可間。
悟以見心,勤以盡力。
此學詩之梯航,當循其所由而極其所至也。
”翌日,傳易複問餘曰:“昨所談建徕之作,句穩意切,莫辨其疵,無乃虛字多邪?”予曰:“晚唐人多用虛字,若司空曙‘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戴叔倫‘此别又萬裡,少年能幾時’;張籍‘旅泊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馬戴‘此境可長往,浮生自不能’,此皆一句一意,雖瘦而健,雖粗而雅。
蓋建徕兩句一意,則流於議論,乃書生講章,未嘗有一夜之夢而不歸乎千裡之家也。
歐陽永叔亦有此病。
《明妃曲》:‘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裡焉能制夷狄。
’夫‘耳目’之‘所及’者‘尚’然‘如此’,況‘萬裡’之外,‘焉能制’其‘夷狄’也哉!”傳易曰:“然。
” 秋夕予過北園宗禅師精舍,鄰有朱道人亦來,因談及虎溪三笑事。
宗乃誦皇甫曾送邕上人詩:“晚與門人别,依依出虎溪。
未喻其旨,請詳示何如?”曰:“凡作詩先得警句,以為發興之端,全章之主。
格由主定,意從客生。
若主客同調,方謂之完篇。
譬如蘇門山深松草堂,具以琴樽,其中綸巾野服,兀然而坐者,孫登也。
如此主人,庸俗輩不得跻其階矣。
惟竹林七賢,相繼而來,高雅如一,則延之上坐,始足其八數爾。
”子相曰:“若作古體,亦用此法,可乎?”曰:“凡作古體近體,其法各有異同,或出於有意無意之間,妙之所由來,不可必也。
妙則天然,工則渾然,二體之法,至矣盡矣。
” 嘉靖間,有初學詩者,開口便多奇氣。
此雖天賦美質,其成之敗之,則又在乎人矣。
專尚奇者,乃盛唐之端,晚唐之漸也。
譬遊五嶽,出門有伴引之,循乎大道而不失其正;否則歧路之間,又分歧路,愈失愈遠,而流蕩莫之返矣。
正者,奇之根;奇者,正之标。
二者自有重輕。
若歧而又奇,則堕於長吉之下。
惜乎!長吉不與陳拾遺同時,得一印正,則奇正相兼,造乎大家,無可議者矣。
和古人詩,起自蘇子瞻。
遠谪南荒,風土殊惡,神交異代,而陶令可親,所以飽惠州之飯,和淵明之詩,藉以自遣爾。
本朝有和唐音者,得一繭而抽萬絲,逞獨能而敵衆妙,專以坡老為口實,則兩心異同,識者自當見之。
譬一武士,登九裡山,觀古戰場,命人掘地,因得折戟斷劍,馀矢缺刀,乃自稱元戎,前與韓彭諸将對敵,戰則無功,敗則取笑,其不自量也,愚哉! 凡作詩,悲歡皆由乎興,非興則造語弗工。
歡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無窮。
歡喜詩,興中得者雖佳,但宜乎短章;悲感詩,興中得者更佳,至於千言反覆,愈長愈健。
熟讀李杜全集,方知無處無時而非興也。
予客都門,雪夜同張茂參劉成卿二計部酌酒談詩。
茂參曰:“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及諸公和者,可能定其次第否?”予曰:“有美玉羅於前,其色赤黃白黑,爛然相輝,色雖異而溫潤則同,予非玉工,焉能品其次第哉!成卿世之宗匠,盍先定之。
”成卿曰:“予僭評之,何異蠡測海爾。
杜其一也,王其二也,岑其三也,賈其四也。
”予曰:“子所論讵敢相反。
颠之倒之,則伯仲叔季定矣。
賈則氣渾調古,岑則詞麗格雄,王杜二作,各有短長,其次第猶是一輩行。
或有拟之者,難與為倫。
”茂參曰:“使諸公有知,許誰為同調邪?” 作詩能不自滿,此大雅之胚也。
雖跻上乘,得正法眼評之尤妙。
勤以旱之,苦以精之,謙以全之。
能入乎天下之目,則百世之目可知。
夫才有遲速,作有難易,非謂能與不能爾。
含毫改削而工,走筆天成而妙;其速也多暗合古人,其遲也每創出新意;遲則苦其心,速則縱其筆。
若能處於遲速之間,有時妙而純,工而渾,則無适不可也。
李商隐作《無題》詩五首,格新意雜,托寓不一,難於命題,故曰“無題”。
本朝何李二公,各拟一首,惜未完美。
邺下杜約夫亦拟四首,皆佳。
然太清則寒,氣薄不壽。
附其詩雲:一“内家标格破時妝,萬引千呼出洞房。
楚曲風煙愁倩女,武陵花月夢仙郎。
故開金索飛鹦鹉,偶弄瓊箫下鳳凰。
恩怨自思成底事,坐看疏雨濕丁香。
”二“月明獨立桂花陰,惆怅恩多怨亦深。
并逐鴛鴦真有意,雙開菡萏本無心。
班姬苦思題團扇,卓女幽情托素琴。
天畔彩雲休散卻,鳳台此夜會知音。
”三“楊柳遙遮百尺樓,水晶簾箔護嬌羞。
鄰姬鬥巧輸瓊佩,公子聽歌贈玉鈎。
青鳥暗随明月落,彩雲虛傍碧天流。
庭花爛熳春無限,不信盧郎負莫愁。
”四“美人初試石榴裙,缥缈飛香别院聞。
玉笛臨風吹《折柳》,錦機向月織回文。
花殘金谷莺聲寂,天斷湘江雁影分。
憑仗隴梅将信息,蓬山遙隔萬重雲。
” 大梁田深甫從李獻吉遊,嗜酒詩,十三科不第,終於兵部司務。
嘗拟少陵《秋興》詩,得盛唐氣骨,眼中不多見也。
附詩二首雲:一“宮梧隕翠翠下承明,禦水流寒繞帝京。
北極天連鵲觀,西山雲起鳳凰城。
露凝雙阙開金掌,月照千門鎖玉衡。
惟有伶俜梁苑客,旅魂零落不勝情。
”二“西山龍藏五雲團,聞說先皇此銮。
百道泉光飛寶地,萬年松影靜瑤壇。
绮羅香寝幽花閉,劍聲沉曙月寒。
玉蕊瓊枝長不老,空馀辇路石漫漫。
” 昔予嘗遊京西玉岩山蘭若,松下拂石而坐,微作吟哦聲。
适來一叟,問曰:“子何為邪?”曰:“賦詩遺興爾。
”予時揮扇,叟曰:“偶得一句,請對之:‘山寺風涼何用扇?’”予應聲曰:“江樓月朗不須燈。
”叟曰:“真一詩人也。
”曳杖而去,問諸僧:“此為論證?”曰:“山下劉都督也。
”翌日,諸缙紳聞之曰:“彼村叟以童子對而考一詩人,可笑!” 人盧浮邱,豪俊士也,負才傲物,人多忌之。
曾以詩忤蔣令,令枉以疑獄,幾十五年不決。
餘愛其才,且憫其非罪,遂之都下,曆於公卿間,暴白而出之。
因《感懷》詩雲:“長存排難意,遂有泛交情。
”以示比部李滄溟。
滄溟曰:“數年常聞高論,皆古人所未發,餘每心服,可謂知己,而亦以為泛交之流耶?”指其詩而颔之者再。
大司徒張龍岡過南都,謂諸缙紳曰:“四溟子以我輩為泛交,可訝也。
” 餘聞二公之言,心甚歉然。
夫盧生得免,予願少遂,作詩自況,偶得之耳。
二公譏之,其亦孟子所謂“固哉”者欤?附滄溟寄餘詩雲:“向來燕市飲,此意獨飛揚。
把袂看人過,論詩到爾長。
世情搖白首,吾道指滄浪。
去信俱貧病,風塵動涉茫。
” 予客京師,有一缙紳相善,嘗謂予曰:“每見人惡詩,予意憎之而不樂交也。
”曰:“予則異於是。
若以詩定交,海内甯幾人邪?或有不讀書者,知我為詩人而加禮,豈可沮其誠乎?譬如郊外古刹,凡田翁村妪,往往焚香禮佛,惟恐竭誠不逮,安知有三乘五蘊之妙?使如來複生,亦不鄙其愚也。
夫作詩才有不同,各由工拙。
愛憎系乎為人,詩何與焉?”缙紳笑而然之。
吳僧道潛嗜詩,憎凡子如雠,此性褊尤甚。
附詩雲:“數聲柔橹滄浪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 嘉靖戊午歲夏日,餘偕浙東莫子明遊嵩山少林,及至蘆岩,觀泉奔流界壁,泠然灑心,因得“飛泉漏河漢”之句。
子明曰:“此全襲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略無點化。
”予曰:“約繁為簡,乃方士縮銀法也。
”附詩雲:“才探二室勝,又過一禅家。
淨愛莓苔色,香憐エ葡花。
飛泉漏河漢,疊嶂擁煙霞。
心自有天竺,西方行路賒。
” 成臯王傳易及子玄易問作詩有“縮銀法”,何如?予因舉李建熏詩“未有一夜夢,不歸千裡家”,此聯字繁辭拙,能為一句,即縮銀法也。
限以米香。
香及半,玄易曰:“歸夢無虛夜。
”香幾盡,傳易曰:“夜夜鄉山夢寐中。
”予曰:“一速而簡切,一遲而流暢。
其悟如池中見月,清影可掬。
若益之以勤,如大海息波,則天光無際。
悟不可恃,勤不可間。
悟以見心,勤以盡力。
此學詩之梯航,當循其所由而極其所至也。
”翌日,傳易複問餘曰:“昨所談建徕之作,句穩意切,莫辨其疵,無乃虛字多邪?”予曰:“晚唐人多用虛字,若司空曙‘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戴叔倫‘此别又萬裡,少年能幾時’;張籍‘旅泊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馬戴‘此境可長往,浮生自不能’,此皆一句一意,雖瘦而健,雖粗而雅。
蓋建徕兩句一意,則流於議論,乃書生講章,未嘗有一夜之夢而不歸乎千裡之家也。
歐陽永叔亦有此病。
《明妃曲》:‘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裡焉能制夷狄。
’夫‘耳目’之‘所及’者‘尚’然‘如此’,況‘萬裡’之外,‘焉能制’其‘夷狄’也哉!”傳易曰:“然。
” 秋夕予過北園宗禅師精舍,鄰有朱道人亦來,因談及虎溪三笑事。
宗乃誦皇甫曾送邕上人詩:“晚與門人别,依依出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