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語天然,清景可畫,有聲有色,乃是六朝家數,與夫“青青河畔草”不同。
葉少蘊但論天然,非也。
又曰:“若作‘池邊’、‘庭前’,俱不佳。
”非關聲色而何? 子美曰:“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
”此景固佳。
然“知”“見”二字着力。
至於“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便覺自然。
學詩者當如臨字之法,若子美“日出東籬水”,則曰“月堕竹西峰”;若“雲生舍北泥”,則曰“雲起屋西山”。
久而不悟,不假臨矣。
予賦《牡丹》曰:“花神默默殿春殘,京洛名家識面難。
國色從來有人妒,莫教紅袖倚闌幹。
”及讀羊士谔《郡中即事》曰:“紅香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幹。
”因與暗合,遂删己作。
予每讀古人詩,有全句同者,即於稿中改竄。
杜子美《七歌》,本於《十八拍》。
文天祥《六歌》,與杜異世同悲。
李獻吉亦有《七歌》,惜非其時爾。
今之學子美者,處富有而言窮愁,遇承平而言幹戈,不老曰老,無病曰病,此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
劉貢父評嚴維曰:“‘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
’夕陽遲則擊花,春水慢何須柳也。
”此聯妙於狀景,華而不靡,精而不刻,父之說鑿矣。
劉禹錫贈白樂天兩聯用兩“高”字:“雪裡高山頭白早。
”“于公必有高門慶。
”自注曰:“高山本高,高門使之高,二義不同。
”自恕如此。
邴産最忌重字,或犯首尾聲可矣。
子美曰:“江閣邀賓許馬迎。
”“醉於馬上往來輕。
”王維曰:“尚衣方進翠雲裘。
”“萬國衣冠拜冕旒。
”二公重字,不害為大家。
“江有汜”,乃三言之始。
迨《天馬歌》,體制備矣。
嚴滄浪謂創自夏侯湛,蓋泥於白氏《六帖》。
六言體起於谷永陸機長篇一韻,迨張說劉長卿八句,王維皇甫冉四句,長短不同,優劣自見。
若《君道曲》“中庭有樹自語,梧桐推枝布葉”,此雖高古,亦太寂寥。
九言體,無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風搖落千林梢,渡頭小舟卷入寒塘坳。
”聲調散緩而無氣魄。
惟太白長篇突出兩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四言體始於《康衢歌》,暨《三百篇》則盛矣。
滄浪謂起自韋孟,非也。
《三百篇》已有聲律,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暨《離騷》“洞庭波兮木葉下”之類漸多。
六朝以來,黃锺瓦缶,審音者自能辨之。
《文式》:“放情曰歌,體如行書曰行,兼之曰歌行;快直詳盡曰行,悲如蛩づ曰吟,讀之使人思怨;委曲盡情曰曲,宜委曲諧音;通乎俚俗曰謠,宜蓄近俗;載始末曰引,宜引而不發。
”此雖體式,猶欠變通。
蓋同名異體,同體異名耳。
同名者,若“瓠子決兮将奈何”,此《瓠子歌》也。
“陟彼北邙兮,噫!”此《五噫歌》也。
“四夷既獲,諸夏康兮。
”此《琴歌》也。
“桂華馮馮翼翼,承天之則。
”此房中歌也。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顔色。
”此《匈奴歌》也。
“桂華馮馮翼翼,承天之則。
”此《房中歌》也。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顔色。
”此《匈奴歌》也。
“鮑氏,三人司隸再入公。
”此《鮑司隸歌》也。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此悲歌也。
“東方欲明星爛爛。
”此《雞鳴歌》也。
“太乙況,天馬下。
”此《天馬歌》也。
“青青黃黃,雀石頹唐。
”此《地驅樂歌》也。
“水中之馬,必有陸地之船。
”此《前緩聲歌》也。
“江邊黃竹子,堪作女兒箱。
”此《黃竹歌》也。
“春風我轉入曲房。
”此《挾瑟歌》也。
“帝悅於兌執矩固司藏。
”此《白帝歌》也。
“是邪?非邪?”此《李夫人歌》也。
同體者,若“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此《苦寒行》也。
“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後房。
”此《同聲歌》也。
“營邱負海曲,沃野爽且平。
”此《齊驅樂》也。
“我本良家子,将适單于庭。
”此《明妃辭》也。
“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
”此《蒿裡曲》也。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
”此《東武吟》也。
“虎嘯谷風起,龍躍景雲浮。
”此《合歡詩》也。
“置酒廣殿上,親友從我遊。
”此《箜篌引》也。
“白馬<角辛>角弓,鳴鞭乘北風。
”此《白馬篇》也。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此《五君詠》也。
“處塵貴不染,被褐重懷珍。
”此《善門頌》也。
“紫煙世不觌,赤鱗庖所捐。
”此《白雲贊》也。
體無定體,名無定名,莫不拟斯二者,悟者得之。
措詞短長,意足而止;随意命名,人莫能易。
所謂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
《扪虱新話》曰:“文中有詩,則語句精确;詩中有文,則詞調流暢。
”而引謝玄晖唐子西之說。
胡氏誤矣。
李斯上秦皇帝書,文中之詩也;子美《北征篇》,詩中之文也。
武元康曰:“文有聲律皆似詩,詩不粗鄙皆是文。
” 杜約夫曰:“六朝文中有詩,宋朝詩中有文。
” 楊仲弘律詩三十四格,謂自杜甫門人吳成鄒遂傳其法。
然窘於法度,殆非正宗。
範德機曰:“絕句則先得後兩句,律詩則先得中四句。
當以神氣為主,全篇渾成,無之迹,唐人間有此法。
” 孔融離合體,窦韬妻回文體,鮑照十數體、建除體,謝莊道裡名體,梁簡文帝卦名體,梁元帝歌曲名體、姓名體、鳥名體、獸名體、龜兆名體、針穴名體、将軍名體、宮殿名體、屋名體、車名體、船名體、草名體、樹名體,沈炯六府體、八音體、六甲體、十二屬體。
魏晉以降,多務纖巧,此變之變也。
古辭曰:“黃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長。
”又曰:“桑薊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
”又曰:“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又曰:“桐枝不結花,何由得梧子。
”又曰:“殺荷不斷藕,蓮心已複生。
”此皆吳格指物借意。
李義山曰:“春蠶到老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劉禹錫曰:“東邊日出西連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措詞流麗,酷似六朝。
蘇子瞻曰:“破衫尚有重逢日,一飯何曾忘卻時。
“造語殊乏風緻。
《詩》曰:“遊環肋驅,陰引鋈續。
”又曰:“
葉少蘊但論天然,非也。
又曰:“若作‘池邊’、‘庭前’,俱不佳。
”非關聲色而何? 子美曰:“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
”此景固佳。
然“知”“見”二字着力。
至於“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便覺自然。
學詩者當如臨字之法,若子美“日出東籬水”,則曰“月堕竹西峰”;若“雲生舍北泥”,則曰“雲起屋西山”。
久而不悟,不假臨矣。
予賦《牡丹》曰:“花神默默殿春殘,京洛名家識面難。
國色從來有人妒,莫教紅袖倚闌幹。
”及讀羊士谔《郡中即事》曰:“紅香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幹。
”因與暗合,遂删己作。
予每讀古人詩,有全句同者,即於稿中改竄。
杜子美《七歌》,本於《十八拍》。
文天祥《六歌》,與杜異世同悲。
李獻吉亦有《七歌》,惜非其時爾。
今之學子美者,處富有而言窮愁,遇承平而言幹戈,不老曰老,無病曰病,此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
劉貢父評嚴維曰:“‘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
’夕陽遲則擊花,春水慢何須柳也。
”此聯妙於狀景,華而不靡,精而不刻,父之說鑿矣。
劉禹錫贈白樂天兩聯用兩“高”字:“雪裡高山頭白早。
”“于公必有高門慶。
”自注曰:“高山本高,高門使之高,二義不同。
”自恕如此。
邴産最忌重字,或犯首尾聲可矣。
子美曰:“江閣邀賓許馬迎。
”“醉於馬上往來輕。
”王維曰:“尚衣方進翠雲裘。
”“萬國衣冠拜冕旒。
”二公重字,不害為大家。
“江有汜”,乃三言之始。
迨《天馬歌》,體制備矣。
嚴滄浪謂創自夏侯湛,蓋泥於白氏《六帖》。
六言體起於谷永陸機長篇一韻,迨張說劉長卿八句,王維皇甫冉四句,長短不同,優劣自見。
若《君道曲》“中庭有樹自語,梧桐推枝布葉”,此雖高古,亦太寂寥。
九言體,無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風搖落千林梢,渡頭小舟卷入寒塘坳。
”聲調散緩而無氣魄。
惟太白長篇突出兩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四言體始於《康衢歌》,暨《三百篇》則盛矣。
滄浪謂起自韋孟,非也。
《三百篇》已有聲律,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暨《離騷》“洞庭波兮木葉下”之類漸多。
六朝以來,黃锺瓦缶,審音者自能辨之。
《文式》:“放情曰歌,體如行書曰行,兼之曰歌行;快直詳盡曰行,悲如蛩づ曰吟,讀之使人思怨;委曲盡情曰曲,宜委曲諧音;通乎俚俗曰謠,宜蓄近俗;載始末曰引,宜引而不發。
”此雖體式,猶欠變通。
蓋同名異體,同體異名耳。
同名者,若“瓠子決兮将奈何”,此《瓠子歌》也。
“陟彼北邙兮,噫!”此《五噫歌》也。
“四夷既獲,諸夏康兮。
”此《琴歌》也。
“桂華馮馮翼翼,承天之則。
”此房中歌也。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顔色。
”此《匈奴歌》也。
“桂華馮馮翼翼,承天之則。
”此《房中歌》也。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顔色。
”此《匈奴歌》也。
“鮑氏,三人司隸再入公。
”此《鮑司隸歌》也。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此悲歌也。
“東方欲明星爛爛。
”此《雞鳴歌》也。
“太乙況,天馬下。
”此《天馬歌》也。
“青青黃黃,雀石頹唐。
”此《地驅樂歌》也。
“水中之馬,必有陸地之船。
”此《前緩聲歌》也。
“江邊黃竹子,堪作女兒箱。
”此《黃竹歌》也。
“春風我轉入曲房。
”此《挾瑟歌》也。
“帝悅於兌執矩固司藏。
”此《白帝歌》也。
“是邪?非邪?”此《李夫人歌》也。
同體者,若“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此《苦寒行》也。
“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後房。
”此《同聲歌》也。
“營邱負海曲,沃野爽且平。
”此《齊驅樂》也。
“我本良家子,将适單于庭。
”此《明妃辭》也。
“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
”此《蒿裡曲》也。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
”此《東武吟》也。
“虎嘯谷風起,龍躍景雲浮。
”此《合歡詩》也。
“置酒廣殿上,親友從我遊。
”此《箜篌引》也。
“白馬<角辛>角弓,鳴鞭乘北風。
”此《白馬篇》也。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此《五君詠》也。
“處塵貴不染,被褐重懷珍。
”此《善門頌》也。
“紫煙世不觌,赤鱗庖所捐。
”此《白雲贊》也。
體無定體,名無定名,莫不拟斯二者,悟者得之。
措詞短長,意足而止;随意命名,人莫能易。
所謂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
《扪虱新話》曰:“文中有詩,則語句精确;詩中有文,則詞調流暢。
”而引謝玄晖唐子西之說。
胡氏誤矣。
李斯上秦皇帝書,文中之詩也;子美《北征篇》,詩中之文也。
武元康曰:“文有聲律皆似詩,詩不粗鄙皆是文。
” 杜約夫曰:“六朝文中有詩,宋朝詩中有文。
” 楊仲弘律詩三十四格,謂自杜甫門人吳成鄒遂傳其法。
然窘於法度,殆非正宗。
範德機曰:“絕句則先得後兩句,律詩則先得中四句。
當以神氣為主,全篇渾成,無之迹,唐人間有此法。
” 孔融離合體,窦韬妻回文體,鮑照十數體、建除體,謝莊道裡名體,梁簡文帝卦名體,梁元帝歌曲名體、姓名體、鳥名體、獸名體、龜兆名體、針穴名體、将軍名體、宮殿名體、屋名體、車名體、船名體、草名體、樹名體,沈炯六府體、八音體、六甲體、十二屬體。
魏晉以降,多務纖巧,此變之變也。
古辭曰:“黃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長。
”又曰:“桑薊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
”又曰:“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又曰:“桐枝不結花,何由得梧子。
”又曰:“殺荷不斷藕,蓮心已複生。
”此皆吳格指物借意。
李義山曰:“春蠶到老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劉禹錫曰:“東邊日出西連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措詞流麗,酷似六朝。
蘇子瞻曰:“破衫尚有重逢日,一飯何曾忘卻時。
“造語殊乏風緻。
《詩》曰:“遊環肋驅,陰引鋈續。
”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