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詩有簡而妙者,若劉桢“仰視白日光,皎皎高且懸”,不如傅玄“日月光太清”。

    阮籍“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不如裴說“避亂一身多”。

    戴叔倫“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不如司空曙“乍見翻疑夢”。

    沈約“及爾同衰暮,非複别離時”,不如崔塗“老别故交難”。

    衛萬“不卷珠簾見江水”,不如子美“江色映疏簾”。

    劉猛“可恥垂拱時,老作在家女”,不如浩然“端居恥聖明”。

    徐凝“千古還同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不如劉友賢“飛泉界石門”。

    張九齡“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不如韋應物“邑有流亡愧俸錢”。

    張良器“龍門如可涉,忠信是舟梁”,不如高适“忠信涉波濤”。

    崔塗“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不如王維“久客親僮仆”。

    李适“輕帆截浦拂荷來”,不如浩然“揚帆截海行”。

    亦有簡而弗佳者,若鮑泉“夕鳥飛向月”,不如曹孟德“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蘇“雙珠代月移”,不如宋之問“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劉禹錫“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别情”,不如太白“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

    陸機“三荊歡同株”,不如許渾“荊樹有花兄弟樂”。

    王初“河梁返照上征衣”,不如子美“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武元衡“夢逐春風到洛城”,不如顧況:“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陳季“數曲暮山青”,不如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李義山“江上晴雲雜雨雲”,不如劉夢得“東連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王融“灑淚與行波”,不如子美“故憑錦水将雙淚,好過瞿塘滟堆”。

    李洞“藥杵聲中搗殘夢”,不如柳子厚“日午睡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詩中淚字若“沾衣”、“沾裳”,通用不為剽竊。

    多有出奇者,潘嶽曰:“涕淚應情隕。

    ”子美曰:“近淚無乾土。

    ”太白曰:“淚盡日南珠。

    ”劉禹錫曰:“巴人淚應猿聲落。

    ”賈島曰:“淚落故山遠。

    ”孟雲卿曰:“至哀反無淚。

    ”何仲默曰:“笛裡三年淚。

    ”李獻吉曰:“萬古關山淚。

    ”盧仝曰:“黃金礦裡鑄出相思淚。

    ”此太涉險怪矣。

     予客京師,遊翠岩七真洞,讀壁上詩曰:“紛披容與縱笙歌,蕙轉光風豔绮羅。

    露濕桃花春不管,月明芳草夜如何?珠浩蕩随蘭棹,雲旆低回射玉珂。

    深入醉鄉休秉燭,盡情揮取魯陽戈。

    ”耶律丞相門客趙衍所作,清麗有味,頗類唐調。

    惜乎《大元風雅》不載,故表而出之。

     大篇決流,短章斂芒,李杜得之。

    大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大篇,敷演露骨。

     《扪虱新話》曰:“詩有格有韻。

    淵明‘悠然見南山’之句,格高也;康樂‘池塘生春草’之句,韻勝也。

    ”格高似梅花,韻勝似海棠。

    欲韻勝者易,欲格高者難。

    兼此二者,惟李杜得之矣。

     許彥周曰:“作詩淺易鄙陋之氣不除,熟讀李義山黃魯直之詩,則去之。

    ”譬諸醫家用藥,稍不精潔,疾複存焉,彥周之謂也。

     陳後山曰:“學者不由黃韓而為老杜,則失之淺易。

    ”此與彥周同病。

     陸士衡《日出東南隅》,謝靈運《還舊園》,沈休文《拜陵廟》,皆不過二十韻。

    洛陽王偉用五十韻獻湘東王,迨子美《夔府》,乃有百韻。

     詩以一句為主,落於某韻,意随字生,豈必先立意哉?楊仲弘所謂“得句意在其中”是也。

     《三國典略》曰:“邢邵謂魏收之文剽竊任,魏收謂邢邵之賦剽竊沈約。

    ”蓋六朝氣習如此近有剽竊何李者,其二子之類欤? 《類文見》曰:“梁武帝同王筠和太子《忏悔》詩,始為押韻。

    ”晚唐多效之,迨宋人尤甚。

    本朝劉廷萱《詠梅花》自押真韻百篇,何其多也! 許敬宗拟江令《九日》三首,皆次韻,初唐殆不多見。

     羅隐曰:“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釣台高。

    ”範仲淹曰:“世祖功臣三十六,雲台争似釣台高。

    ”儲嗣宗曰:“春風莫逐桃花去,恐引漁人入洞來。

    ”謝枋得曰:“花飛莫遣随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袁郊曰:“後羿遍尋無覓處,不知天上卻容奸。

    ”瞿宗吉曰:“後羿空能殘九日,不知月裡卻容私。

    ”範謝瞿皆出祖襲,瞿得點化之妙。

     韓退之稱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佳句,未若“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氣象雄渾,大類盛唐。

     長篇古風最忌鋪叙,意不可盡,力不可竭,貴有變化之妙。

     淮南王曰:“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陸機曰:“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歸。

    ”謝曰:“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

    ”王維曰:“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詩人往往沿襲淮南之語,而無新意。

    孟遲曰:“蘼蕪亦是王孫草,莫送春香入客衣。

    ”此作點化而有馀味。

     陳後主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氣象宏闊,辭語精确,為子美五言句法之祖。

     律詩雖宜顔色,兩聯貴乎一濃一淡。

    若兩聯濃,前後四句淡,則可;若前後四句濃,中間兩聯淡,則不可。

    亦有八句皆濃者,唐四傑有之;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韋應物有之。

    非筆力純粹,必有偏枯之病。

     《瞿仙詩譜》以太白“長安一片月”為張季鷹之作,不知何據?然清響殊非晉人氣格。

     徐陵《雜曲》曰:“張星舊在天河上,從來張姓本連天。

    ”蓋指張麗華而言。

    是時陳後主最寵麗華,此奉谀之辭爾。

     李空同評孟浩然《送朱二詩》曰:“不是長篇手段。

    ”浩然五言古詩近體,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但七言長篇,語平氣緩,若曲澗流泉而無風卷江河之勢,空同之評是矣。

     李拯《讀史》曰:“佳人自折一枝紅,把唱新詞曲未終。

    惟向眼前憐易落,不如抛擲任東風。

    ”謝疊山謂寓梁武事,未詳。

    詠史宜明白斷案,章碣曰:“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此孰不知邪? 太白曰:“蒼梧山崩湘水竭。

    ”張籍曰:“菖蒲花開月長滿。

    ”李賀曰:“七星貫斷嫦娥死。

    ”此同一機軸,賀句更奇。

     宋玉《大言賦》曰:“并吞四夷,飲枯河海,越九州,無所容止。

    ”《小言賦》曰:“無内之中,微物生焉。

    比之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