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律句,全篇高古。

    及靈運古律相半,至謝全為律矣。

     枚乘始作《七發》,後有傅毅《七激》、張衡《七辯》、崔る《七依》、馬融《七廣》、劉向《七略》、劉梁《七舉》、崔琦七《七蠲》、桓麟《七說》、李尤《七款》、劉廣世《七興》、曹子建《七啟》、徐《七喻》、王粲《七釋》、劉邵《七華》、陸機《七徵》、孔偉《七引》、湛方生《七歡》、張協《七命》、顔延之《七繹》、竟陵王《七要》、蕭子範《七誘》。

    諸公馳騁文詞,而欲齊驅枚乘,大抵機括相同,而優劣判矣。

    趙王枕易曰:“《七發》來自《鬼谷子七箝》之篇。

    ” 《文式》曰:“詞溫而正謂之德。

    謝靈運‘南州實炎德,桂樹陵寒山’是也。

    ”然出於屈子“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蔡琰曰:“薄志節兮念死難。

    ”魏武帝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既以周公自任,又曰:“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老瞞如此欺人。

    詩貴乎真,文姬得之。

     詩有不立意造句,以興為主,漫然成篇,此詩之入化也。

     陸厥《孺子妾歌》曰:“安陵泣前魚。

    ”劉長卿《湘妃廟》曰:“未作湘南雨,知為何處雲。

    ”盧仝《贈馬異》曰:“神農畫八卦。

    ”楊敬之《客思》曰:“細腰沉趙女。

    ”唐彥謙《新豐》曰:“半夜素靈先哭楚。

    ”此皆用事之謬。

     江淹有《古籬别》,梁簡文劉孝威皆有《蜀道難》,及太白作《古籬别蜀道難》,乃諷時事,雖用古題,體格變化,若疾雷破山,颠風簸海,非神於詩者不能道也。

     陸暢作《蜀道易》,以谀韋臯,翻案太白,辭義粗淺。

     杜牧之《清明》詩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作宛然入畫,但氣格不高。

    或易之曰:“酒家何處是,江上杏花村。

    ”此有盛唐調,予撥之曰:“日斜人策馬,酒肆杏花西。

    ”不用問答,情景自見。

     劉禹錫《懷古》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或易之曰:“王謝堂前燕,今飛百姓家。

    ”此作不傷氣格。

    予拟之曰:“王謝豪華春草裡,堂前燕子落誰家?”此非奇語,隻是講得不細。

     陳無已《寄外舅郭大夫》詩曰:“巴蜀通歸使,妻孥且定居。

    深知報消息,不敢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深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趙章泉謂此作絕似子美。

    然兩聯為韻所牽,虛字太多而無馀味。

    若此前後為絕句,氣骨不減盛唐。

     僧處默《勝果寺》詩:“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陳後山鍊成一句:“吳越到江分。

    ”或謂簡妙勝默作。

    此“到”字未穩,若更為“吳越一江分”,天然之句也。

     葉平岩《暮春即事》一首:“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俱削上二字,仍是宋人絕句。

     《詩人玉屑》:“偷語謂之鈍賊,傅長虞‘日月光太清’,陳後主‘日月光天德’是也。

    ”然“太清”不宜用“光”字,陳句渾厚有氣,此述者優於作者。

     耿《贈田家翁》詩:“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間。

    ”此寫出村居景象。

    但上句語拙,“朝”、“晝”二字合掌。

    若作“田家閑晝雨,蠶屋閉春寒”,亦是王孟手段。

     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馀。

    鄭谷《淮上别友》詩:“君向潇湘我向秦。

    ”此結如爆竹而無馀音。

    予易為起句,足成一首,曰:“君向潇湘我向秦,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長笛離亭外,落日空江不見春。

    ” 江總“平海若無流”,馬周“潮平似不流”,杜甫“江平若不流”,三公造語相類,馬句穩而佳。

     陳思王《美人篇》雲:“珊瑚間木難。

    ”“求賢良獨難。

    ”此篇兩用“難”字為韻。

    謝康樂《述祖德》詩雲:“展季救魯人。

    ”“勵志故絕人。

    ”此亦兩用“人”字為韻。

    魏晉古意猶存,而不泥聲韻。

    沈侯《白馬篇》雲:“停镳過上蘭。

    ”“輕舉出樓蘭。

    ”《緩聲歌》雲:“瑤信陵空。

    ”“羽辔已騰空。

    ”此二篇亦兩用“蘭”字、“空”字為韻。

    夫隐侯始定聲韻,為詩家楷式,何乃自重其韻,使人藉為口實?所謂“蕭何造律,而自犯之”也。

     杜少陵“避人焚谏草”之句,善用羊祜事,此即晏子“谏乎君不華乎外”之意。

     子美“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句法森嚴,“湧”字尤奇。

    可嚴則嚴,不可嚴則放過些子。

    若“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貫,又覺閑雅不凡矣。

     白樂天《昭君》詩曰:“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顔色,莫道不如宮裡時。

    ”此雖不忘君,而辭意兩拙。

    予因之效颦曰:“使者南歸重妾思,黃金何日贖蛾眉?漢家天子如相問,莫道容光異舊時。

    ” 《離騷》語雖重複,高古渾然,漢人因之,便覺費力。

     梁元帝《春日》詩,用二十三“春”字,鮑泉奉和,亦用二十九“新”字,不及淵明《止酒》詩,用二十“止”字,略無虛設,字字有味。

     予初賦《俠客行》曰:“笑上胡姬賣酒樓,賭場赢得錦貂裘。

    酒酣更欲呼鷹去,擲下黃金不掉頭。

    ”此結亦如爆竹而無馀音。

    遂更之曰:“天寒飲罷酒家樓,擲下黃金不掉頭。

    走馬西山射猛虎,晚來風雪滿貂裘。

    ”子美《少年行》,結句與前首相類,因拟之曰:“獨過酒肆據胡床,指點銀瓶索酒嘗。

    連盞鲸吞不辭醉,直驅白馬赴長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