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王勃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梁簡文曰:“濕花枝覺重,宿鳥羽飛遲。
”韋蘇州曰:“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三者雖有所祖,然青愈於藍矣。
秦嘉妻徐淑曰:“身非形影,何得動而辄俱;體非比目,何得同而不離。
”陽方曰:“惟願長無别,合形作一身。
”駱賓王曰:“與君相向轉相親,與君雙栖共一身。
”張籍曰:“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何仲默曰:“與君非一身,安得不離别?”數語同出一律,仲默尤為簡妙。
《金針詩格》曰:“内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
内外涵蓄,方入詩格。
若子美‘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是也。
”此固上乘之論,殆非盛唐之法。
且如賈至王維岑參諸聯,皆非内意,謂之不入詩格,可乎?然格高氣暢,自是盛唐家數。
太白曰:“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迄今脍灸人口。
謂有含蓄,則鑿矣。
寫景述事,宜實而不泥乎實。
有實用而害於詩者,有虛用而無害於詩者,此詩之權衡也。
予與李元博秋日郊行,荊榛夾徑,草蟲之聲不絕。
元博曰:“凡秋夜賦詩,多用‘蛩づ’,而晝則弗用,何哉?”予曰:“此實用而害於詩,所謂‘靥子在颡則醜’是也。
” 貫休曰:“庭花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莺。
”景實而無趣。
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景虛而有味。
謝惠連“屯雲蔽層嶺,驚風湧飛流”,一篇句法雷同,殊無變化。
江淹撥顔延年,辭緻典缛,得應制之體,但不變句法。
大家或不拘此。
詩有辭前意、辭後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渾而無迹。
宋人必先命意,涉於理路,殊無思緻。
及讀《世說》:“文生於情,情生於文。
”王武子先得之矣。
宋人謂作詩貴先立意。
李白鬥酒百篇,豈先立許多意思而後措詞哉?蓋意随筆生,不假布置。
唐人或漫然成詩,自有含蓄托諷。
此為辭前意,讀者謂之有激而作,殊非作者意也。
左舜齊曰:“一句一意,意絕而氣貫。
”此絕句之法。
一句一意,不工亦下也;兩句一意,工亦上也。
以工為主,勿以句論。
趙韓所選唐人絕句,後兩句皆一意。
舜齊之說,本於楊仲弘。
唐人詩法六格,宋人廣為十三,曰:“一字血脈,二字貫串,三字棟梁,數字連序,中斷,鈎鎖連環,順流直下,單抛,雙抛,内剝,外剝,前散,後散,謂之層龍絕藝。
”作者泥此,何以成一代詩豪邪?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要要草蟲,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此二詩《風》《雅》重出,後人藉為口實而蹈襲也。
韋孟《諷谏》詩,乃四言長篇之祖,忠鲠有馀,溫厚不足。
太白《雪讒》詩百憂章,去韋孟遠矣。
崔道融《述唐事實》六十九篇,志於高古而力不逮。
四言古詩,當法《三百篇》,不可作秦漢以下之語。
顔延年《宴曲水》詩曰:“航琛越水,辇赆逾嶂。
”《郊祀歌》曰:“月禦案節,星驅扶輪。
”譬如清廟鼓瑟,筝以和之,審音者自不亂其聽也。
班姬托扇以寫怨,應托雁以言懷,皆非徒作。
沈約《詠月》曰:“方晖竟戶入,圓影隙中來。
”刻意形容,殊無遠韻。
堆垛古人,謂之“點鬼簿”。
太白長篇用之,白不為病,蓋本於屈原。
史詩勿輕作。
或己事相觸,或時政相關,或獨出斷案。
若胡曾百篇一律,但撫景感慨而已。
《平城》詩曰:“當時已有吹毛劍,何事無人殺奉春。
”《望夫石》詩曰:“古來節婦皆消朽,獨爾不為泉下塵。
”惟此二絕得體。
長篇之法,如波濤初作,一層緊於一層。
拙句不失大體,巧句最害正氣。
張說《送蕭都督》曰:“孤城抱大江,節使往朝宗。
果是台中舊,依然水土逢。
京華逢此日,疲老瘋如冬。
竊羨能言鳥,銜恩向九重。
”此律詩用古韻也。
李賀《詠馬》曰:“白鐵挫青禾,パ聞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愛長牙。
”此絕亦用古韻也。
二詩不可為法。
徐《室思》曰:“浮雲何洋洋,願因通我辭。
一逝不可歸,嘯歌久踟蹰。
人離皆複會,我獨無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鏡ウ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宋孝武帝撥之曰:“自君之出矣,金翠暗無精。
思君如日月,回環晝夜生。
”暨諸賢撥之,遂以“自君之出矣”為題。
楊仲弘謂五言絕句,乃古詩末四句,所以意味悠長,蓋本於此。
吳筠曰:“才勝商山四,文高竹林七。
”駱賓王曰:“冰泮有銜蘆。
”盧照鄰曰:“幽谷有綿蠻。
”陳子昂曰:“銜杯且對劉。
”高适曰:“歸來洛陽無負郭。
”李颀曰:“由來輕七尺。
”唐彥謙曰:“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А。
”此皆歇後,何鄭五之多邪? 曹子建《白馬篇》曰:“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
借問論證家子,幽并遊俠兒。
”此類盛唐絕句。
魏文帝曰:“梧桐攀鳳翼,雲寸散洪池。
”曹子建曰:“遊魚潛綠水,翔鳥薄天飛。
”阮籍曰:“存亡從變化,日月有浮沉。
”張華曰:“洪鈞陶萬類,大塊禀群生。
”左思曰:“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張協曰:“金風扇素節,丹露啟陰期。
”潘嶽曰:“南陸迎修景,朱明送末垂。
”陸機曰:“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
”以上雖為
”王勃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梁簡文曰:“濕花枝覺重,宿鳥羽飛遲。
”韋蘇州曰:“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三者雖有所祖,然青愈於藍矣。
秦嘉妻徐淑曰:“身非形影,何得動而辄俱;體非比目,何得同而不離。
”陽方曰:“惟願長無别,合形作一身。
”駱賓王曰:“與君相向轉相親,與君雙栖共一身。
”張籍曰:“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何仲默曰:“與君非一身,安得不離别?”數語同出一律,仲默尤為簡妙。
《金針詩格》曰:“内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
内外涵蓄,方入詩格。
若子美‘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是也。
”此固上乘之論,殆非盛唐之法。
且如賈至王維岑參諸聯,皆非内意,謂之不入詩格,可乎?然格高氣暢,自是盛唐家數。
太白曰:“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迄今脍灸人口。
謂有含蓄,則鑿矣。
寫景述事,宜實而不泥乎實。
有實用而害於詩者,有虛用而無害於詩者,此詩之權衡也。
予與李元博秋日郊行,荊榛夾徑,草蟲之聲不絕。
元博曰:“凡秋夜賦詩,多用‘蛩づ’,而晝則弗用,何哉?”予曰:“此實用而害於詩,所謂‘靥子在颡則醜’是也。
” 貫休曰:“庭花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莺。
”景實而無趣。
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景虛而有味。
謝惠連“屯雲蔽層嶺,驚風湧飛流”,一篇句法雷同,殊無變化。
江淹撥顔延年,辭緻典缛,得應制之體,但不變句法。
大家或不拘此。
詩有辭前意、辭後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渾而無迹。
宋人必先命意,涉於理路,殊無思緻。
及讀《世說》:“文生於情,情生於文。
”王武子先得之矣。
宋人謂作詩貴先立意。
李白鬥酒百篇,豈先立許多意思而後措詞哉?蓋意随筆生,不假布置。
唐人或漫然成詩,自有含蓄托諷。
此為辭前意,讀者謂之有激而作,殊非作者意也。
左舜齊曰:“一句一意,意絕而氣貫。
”此絕句之法。
一句一意,不工亦下也;兩句一意,工亦上也。
以工為主,勿以句論。
趙韓所選唐人絕句,後兩句皆一意。
舜齊之說,本於楊仲弘。
唐人詩法六格,宋人廣為十三,曰:“一字血脈,二字貫串,三字棟梁,數字連序,中斷,鈎鎖連環,順流直下,單抛,雙抛,内剝,外剝,前散,後散,謂之層龍絕藝。
”作者泥此,何以成一代詩豪邪?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要要草蟲,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此二詩《風》《雅》重出,後人藉為口實而蹈襲也。
韋孟《諷谏》詩,乃四言長篇之祖,忠鲠有馀,溫厚不足。
太白《雪讒》詩百憂章,去韋孟遠矣。
崔道融《述唐事實》六十九篇,志於高古而力不逮。
四言古詩,當法《三百篇》,不可作秦漢以下之語。
顔延年《宴曲水》詩曰:“航琛越水,辇赆逾嶂。
”《郊祀歌》曰:“月禦案節,星驅扶輪。
”譬如清廟鼓瑟,筝以和之,審音者自不亂其聽也。
班姬托扇以寫怨,應托雁以言懷,皆非徒作。
沈約《詠月》曰:“方晖竟戶入,圓影隙中來。
”刻意形容,殊無遠韻。
堆垛古人,謂之“點鬼簿”。
太白長篇用之,白不為病,蓋本於屈原。
史詩勿輕作。
或己事相觸,或時政相關,或獨出斷案。
若胡曾百篇一律,但撫景感慨而已。
《平城》詩曰:“當時已有吹毛劍,何事無人殺奉春。
”《望夫石》詩曰:“古來節婦皆消朽,獨爾不為泉下塵。
”惟此二絕得體。
長篇之法,如波濤初作,一層緊於一層。
拙句不失大體,巧句最害正氣。
張說《送蕭都督》曰:“孤城抱大江,節使往朝宗。
果是台中舊,依然水土逢。
京華逢此日,疲老瘋如冬。
竊羨能言鳥,銜恩向九重。
”此律詩用古韻也。
李賀《詠馬》曰:“白鐵挫青禾,パ聞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愛長牙。
”此絕亦用古韻也。
二詩不可為法。
徐《室思》曰:“浮雲何洋洋,願因通我辭。
一逝不可歸,嘯歌久踟蹰。
人離皆複會,我獨無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鏡ウ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宋孝武帝撥之曰:“自君之出矣,金翠暗無精。
思君如日月,回環晝夜生。
”暨諸賢撥之,遂以“自君之出矣”為題。
楊仲弘謂五言絕句,乃古詩末四句,所以意味悠長,蓋本於此。
吳筠曰:“才勝商山四,文高竹林七。
”駱賓王曰:“冰泮有銜蘆。
”盧照鄰曰:“幽谷有綿蠻。
”陳子昂曰:“銜杯且對劉。
”高适曰:“歸來洛陽無負郭。
”李颀曰:“由來輕七尺。
”唐彥謙曰:“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А。
”此皆歇後,何鄭五之多邪? 曹子建《白馬篇》曰:“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
借問論證家子,幽并遊俠兒。
”此類盛唐絕句。
魏文帝曰:“梧桐攀鳳翼,雲寸散洪池。
”曹子建曰:“遊魚潛綠水,翔鳥薄天飛。
”阮籍曰:“存亡從變化,日月有浮沉。
”張華曰:“洪鈞陶萬類,大塊禀群生。
”左思曰:“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張協曰:“金風扇素節,丹露啟陰期。
”潘嶽曰:“南陸迎修景,朱明送末垂。
”陸機曰:“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
”以上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