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又雲:“祥飚送驅,旗纛旄麾,飛揚晻霭,穹龜長魚,踴躍後先。

    ”其造語用字,一至如此,不知何物為五髒,何物為心胸耶? 又退之《大理評事王适墓志》雲:“聞金吾李将軍年少喜士,乃蹐門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願見白事。

    ’一見,語合章。

    盧從史節度昭義軍,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

    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客鈎緻。

    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

    ’立謝客。

    仕至鳳翔判官,不樂,去。

    王涯獨孤郁欲薦,不可,病卒。

    銘曰:‘鼎也不可以拄車,馬也不可使守阊。

    佩玉長裾,不利走趨。

    祗系其逢,不系巧愚。

    不諧其須,有銜不祛。

    鑽石埋辭,以列幽墟。

    ’”予歎曰:“斯文中之虎耶?”晁無咎為其季父沈丘縣令端中作志,亦無甚行事,但嗟其不遇,而雲“詩文草隸,則元和以前勝士也。

    ”黃庭堅見而歎曰:“永懷而善怨,郁然類《騷》。

    ”黃未嘗以此許人也。

    銘曰:“目賤耳貴,藍田之璞以為塊,東家尚爾,而況乃雄輩?虎炳不玩,以遠沒身,雜荪茝以為詞兮,以慰夫離散之魂。

    舉斯世而一人知兮,則吾不既以聞,尚遺此後昆。

    ”餘曰:“斯文中之鳳邪?不然,何魁雄如彼,而煥爛若是乎?” 金陵鳳凰台,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惟谪仙為絕唱。

    其詩曰:“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予遊覽,壁間刻宋齊丘詩與梁棟間懸今人詩,而乃無此篇。

    予作絕句曰:“騎鲸仙伯已淩波,奈爾三山二水何?地老天荒成脈脈,鳳凰台上獨來過。

    ” 睢陽雙廟,俗謂之五侯廟。

    雙廟者,為張、許忠烈而始建廟也。

    五侯者,南、雷、賈與同功,皆受封爵,亦作其像于廊庑耳。

    古今歌詠,惟王荊公、黃豫章為警策。

    王詩雲:“就死得處所,至今猶耿光。

    此獨身如在,誰令國不亡。

    ”黃詩雲:“縱使賀蘭非長者,未妨南八是男兒。

    ”餘官宋城,題詩雲:“張許昭鴻烈,南雷賈共靈。

    無瑕雙白璧,有曜五華星。

    懷哲音容在,傷時涕淚零。

    向來丹鳳阙,猶帶犬羊腥。

    ”蓋當是時,金人始去城下之役,故雲耳。

    又絕句雲:“漁陽突騎滿關東,百戰孤城挫賊鋒。

    唐室興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誰從!”自以為無愧前人。

     劉禹錫作《金陵詩》雲:“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

    ”當時号為絕倡。

    又六朝中《石頭城詩》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白樂天讀之曰:“我知後人不複措筆矣。

    ”其自矜雲:“餘雖不及,然亦不孤樂天之賞耳。

    ” 前人作詩,未始和韻。

    自唐白樂天為杭州刺史,元微之為浙東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

    其自耀雲:“曹公謂劉玄德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予于微之亦雲。

    ”豈詩人豪氣,例愛矜誇邪?安知後世士有異論? 陳叔易居陽翟澗上村,号澗上丈人,無仕宦意。

    崇觀間,朝廷召之,郡守勸駕,不得已而起。

    晁以道時緻仕居嵩山,有詩雲:“處士誰人為作牙?盡攜猨鶴到京華。

    從今林壑堪惆怅,六六峰前隻一家。

    ”而叔愈《過澗上丈人陳恬故居詩》雲:“北山去已遠,南山去已近。

    驅車兩山間,舉策聊一問。

    昔有隐君子,出處頗矛盾。

    平生勇且剛,垂老畏而慎。

    ”皆譏之也。

    後靖康間,以道亦起,而女第四娘适唐氏者,頗複诮其出焉。

     長松之名,前世未有。

    以道居嵩少,叔易作詩求之雲:“松上花兮松下根,食之年貌與松鄰。

    君今既是松間客,采送衰翁亦可人。

    ”以道答雲:“長松不經黃帝手,小劚漫翻嵩室雲。

    縱有何堪寄夫子,鼎頭寶氣自氤氲。

    ”餘亦和之雲:“暫隐嵩高六六峰,未乘雲氣禦飛龍。

    自餐白石求黃石,更采長松寄赤松。

    ” 東坡稱陶靖節詩雲:“‘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識此語之妙也。

    ”仆居中陶,稼穑是力。

    秋夏之交,稍旱得雨,雨餘徐步,清風獵獵,禾黍競秀,濯塵埃而泛新綠,乃悟淵明之句善體物也。

     白樂天有《西省北院新作小軒東通騎省與李常侍飲詩》。

    東坡為中書舍人,歎本省不得來往,謂執政曰:“說公應使簡要道通,何必樹籬插棘?”蓋謂此也。

    大抵近世為禁太密,問人則疏。

    晁以道書楊大年《館宿詩》示餘曰:“嚴更初道争傳鼓,下直朱門對掩關。

    夜半不聞宣室召,水沉香斷漆書閑。

    ”且雲:“嘗宿閣下矣,乃在司馬門外,使人恨生身之晚,不得見太平之風也。

    ”餘因和其詩雲:“翰林曆曆侵華蓋,禁掖明明侍紫微。

    自昔詞臣最清切,帝宸高拱借光輝。

    ” 退之《雙鳥詩》,或雲謂佛、老,或雲謂李、杜。

    東坡《李太白贊》雲:“天人幾何同一漚,谪仙非谪乃其遊。

    揮斥八極隘九州。

    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

    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乃知謂李、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