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可知矣。

    朱紫陽、王陽明、陳白沙畢竟是大人物,詩亦有典型,其他成誦者少矣。

     詩要好,先要少。

    古人作詩一世,不過一二首自然濃至,《三百篇》是也。

    詩愈多,則愈薄矣。

    白香山、陸放翁若隻存其合者,必不在李杜之下,正恨其不肯少耳。

    古人著書不過數首、數十首,近世著述家必至數十種、數百卷,其不逮古人宜矣。

     詩家以《十九首》接《三百篇》,亦未盡是。

    如“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是成底語?為此言者,其李斯之流乎? 彌衡賦鹦鹉有雲:“嬉遊高峻,栖躊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

    ”又曰:“甯順從以遠害,不違忤以喪生。

    ”皆與其行相反。

    張華《鹪鹩賦》雲:“動翼而逸,委命順理,與物無患,伊茲禽之無知,而處身之似智。

    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

    ”華之自待不過鹪鹩,而處非其地,竟緻殺身。

    雖曰“委命順理”,亦何益之有。

     陸士衡《拟今日良宴會》一首:“人生無幾何,為樂常苦晏。

    譬彼伺晨鳥,揚聲當及旦。

    曷為恒憂苦,守此貧與賤。

    ”此種辭氣極似李斯,宜其末路相似。

     放翁《即事》:“臯夔無近用,芝術少奇功。

    上壽當徐緻,沉疴忌力攻。

    醫傳三世久,事願百年中。

    畏與庸人說,終身托病聾。

    ”《疾小愈縱筆》:“治疾如治盜,要使複其常。

    藉日用戈矛,全之甯欲傷。

    彼盜皆吾民,初非若胡羌。

    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毆攘。

    毆攘雖快心,少忍理則長。

    華陀古神醫,煎浣到肺腸。

    取效雖卓荦,去死真毫芒。

    君審欲除盜,惟當法龔黃。

    撫摩倘有道,四境皆畊桑。

    我亦以治疾,不減玉函方。

    ”《讀華陀傳》:“六籍雖殘聖道酷,中更秦火不成塵。

    華陀老黠徒驚俗,吾豈無書可活人。

    ”放翁特識如此,真乃命世豪傑。

    曲園廢醫論,庶幾近之。

     “先生結屋綠岩邊,讀《易》懸知屢絕編。

    不用采芝驚世俗,恐人謗道是神仙。

    ”放翁《寄題朱子武夷精舍》詩也。

    朱子平生少許可,獨贊放翁詩不去口。

    得放翁如此好詩為贈,固應爾爾。

    笑笑! 或為松雪題畫曰:“兩岸青山多少地,豈無十畝種瓜田。

    ”案:召平勸蕭何讓封,則已曳裾侯門矣,非能老于田畝也。

    或語小誤。

    又有雲:“江心正好看明月,又抱琵琶過别船。

    ”則松雪自不小心畫《浔陽送别圖》以招毒舌宜矣。

    予最愛雲林題松雪畫蘭雲:“遙看苕霅山如玉,雪後春風自茁芽。

    ”語既清麗,而于松雪身世,亦在有意無意之間。

     沈啟南題子昂畫馬:“隅目晶熒耳竹批,江南流落乘黃姿。

    千金千裡無人識,笑看胡兒買去騎。

    ”明人喜茶毒松雪,國初人喜茶毒虞山。

    此正是古風,今也則亡。

     放翁《夜讀了翁遺文有感》次聯雲:“吾曹自欲期千載,世論何曾待百年。

    ”翁律詩雖多,然吾必以此十四字為壓卷矣。

    朱子所謂第一等議論、第一等好詩,此聯是也。

     章武三年先主殂于永安宮,是年為魏黃初四年。

    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

    《史記》《天官書》:“心為明堂,大星天王。

    ”先主當之矣。

    洪稚存《五丈原諸葛祠》詩雲:“地形縱複輸中夏,天象居然見大星。

    ”此語作先主廟詩,亦得。

     “覺時不及夢時樂,死去始知生可憐”,放翁詩也。

    下句極确,抵得一篇《恨賦》。

     放翁詩:“百年鼎鼎成何事,寒暑相催即白頭。

    縱得金丹真不死,摩挲銅狄更生愁。

    ”又“流年冉冉去無情,日夜溪頭布谷聲。

    城郭雖存人換盡,令威應悔學長生。

    ”讀此二詩,亦足以去惑,勝于《莊子》“人盡死,我獨生”多矣。

    範忠宣曰:“或勉以攝生之理,不知人非久在世之物,假如丁令威千歲化鶴歸鄉,見城郭人民皆非,則彼獨存,何足樂者!” 郝經父諱思溫,字和之,有句雲:“日月倘随天地在,詩書終療子孫貧。

    ”壯哉!真第一等議論也。

    遣山《中州集》不載此詩。

     退之硬語,前無古人,所謂“字向紙上皆軒昂”也。

    然詩之高處又不在此。

    詩高亦要性情不凡耳,若專求語硬,則亦紙上工夫。

     李畋《聞見錄》載林逋隐居,朝廷命守臣王濟訪之。

    逋即懷詩文求見,濟乃以文學保薦,及诏下,賜帛而已。

    案:以詩文與人看,亦是常事,然出于隐逸者,便覺喪氣。

    吾侪不可不以為戒。

     予嘗謂荊公有痰疾,其贈歐公詩雲:“他日倘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本意不屑學韓耳,而語氣又似韓公高于孟子。

    《題秀祠堂》雲:“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非有痰疾人語乎?或者以為為王逢原作,正恐荊公不肯耳。

     杜詩“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與荊公贈歐詩頗似,吾所不解。

    或雲“漢魏近《風》《騷》”五字連讀,其如古來無此句法何! 《辍耕錄》趙魏公雲:“作詩用虛字殊不佳,中兩聯填滿方好。

    才使唐已下事便不古。

    ”然則明七子詩法直從松雪來耳。

     宋一士人注東坡梅花“月地雲階”一首,不引《周秦行記》。

    錢伸仲每談此事以戒後生。

    予以為使事而及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