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用而能盡其才而不容讒人之所間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郊《下第詩》曰:“棄置複棄置,情如刀劍傷。

    ”又《再下第詩》曰:“一夕九起嗟,夢知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将淚見花。

    ”而後及第,有詩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曠蕩思無涯。

    青春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一日之間,花即看盡,何其速也。

    果不達。

     ○劉叉 劉叉,節士也。

    少放肆,為俠行,因酒殺人亡命。

    會赦,出,更折節讀書,能為歌詩。

    然恃故時所負,不能俯仰貴人。

    聞韓愈接天下士,步谒之。

    作《冰柱雪車》二詩,出盧孟右。

    樊宗師見,為獨拜。

    後以争語不能下賓客,因持愈金數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

    ”愈不能止。

    歸齊魯,不知所終。

     ○楊巨源 楊巨源以“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得名,故樂天詩雲:“早聞一箭取遼城,相識雖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誰是敵?白須四海半為兄。

    貧家草時時入,瘦馬尋花處處行。

    不用更教詩過好,折君官職是空名。

    ”巨源後拜省郎,樂天複以詩賀雲:“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宮牆白粉闱。

    曉日雞人傳漏箭,春風侍女護朝衣。

    雪飄歌曲高難和,鶴拂煙霄老慣飛。

    官職聲名俱入手,近來詩客似君稀。

    ” 巨源,字景山,大中時,為河中少尹。

     “何事慰朝夕?不逾詩酒情。

    山河空道路,蕃漢共刀兵。

    禮樂新朝市,園林舊弟兄。

    向風一點淚,寒晚暮江平。

    ”右張為取作《主客圖》。

     ○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泉州人。

    初見拔于常衮,後見知于退之元寶,終于四門助教。

    李贻孫序其文曰:“君之文周詳,切于情,故叙事重複,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一命而卒,天其絕乎?”子賈,早死。

    孫。

    《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曰:“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

    高城已不見,況複城中人。

    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

    萬裡東北晉,千裡西南秦。

    一履不出門,一車無停輪。

    流萍與匏系,早晚期相親。

    ”或曰:詹遊太原,悅一妓。

    将别,約至都相迎,故有“早晚期相親”之句。

    妓思之不已,得疾且甚,乃刃其髻藏之,謂女弟曰:“歐陽生至,可以為信。

    ”又作詩曰:“自從别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識舊來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

    ”絕筆而逝。

    及詹至,如其言示之。

    詹啟函,一恸而卒。

    孟簡賦詩哭之,序雲:“穆玄道訪餘,常歎其事,玄道頗惜之。

    ” ○袁高 “《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

    後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

    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神。

    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

    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

    辍耕農來,(疑是“耒”字。

    )采采實苦辛。

    一夫且當役,盡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皴鱗。

    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

    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

    心争造化力,先從銀台筠。

    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

    衆工何枯槁,俯視彌傷神。

    皇帝尚巡狩,東郊路多堙。

    周回繞天涯,所獻愈艱勤。

    況值兵革困,重茲困疲民。

    未知供禦馀,誰合分此珍。

    顧省忝邦守,又慚複因循。

    茫茫滄海間,丹憤何由伸!”右高所賦《茶山詩》也。

    案唐制:湖州造貢茶最多,謂之“顧渚貢焙”,歲造一萬八千四百斤。

    大曆後,始有進奉。

    建中二年,高刺郡,進三千六百串,并此詩一章。

    刻石在貢焙。

    故杜鴻漸與楊祭酒書雲:“顧渚山中紫筍茶兩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嘗,實所歎息。

    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ヱ。

    ”開成三年,以貢不如法,停刺史裴充官。

     ○閻濟美 濟美,大曆九年春下第,将出關,獻座主張謂詩六韻,曰:“蹇谔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望爐金自躍,應物鏡何偏。

    南國幽沉盡,東堂禮樂宣。

    轉令遊藝士,更惜至公年。

    芳樹歡新景,青泣暮天。

    惟愁鳳池拜,孤賤更誰憐?”謂覽之,問失第之因,具以實告。

    謂深有遺才之歎,乃曰:“所投六韻,必展後效。

    ”明年,濟美自江東繼薦,就試東都,謂後主文。

    雜文已過,繼欲帖經,濟美辭以不能。

    謂曰:“禮闱故事,亦許作詩續帖。

    ”遂命《天津橋望洛城殘雪》題。

    濟美曰:“新霁洛城端,千家積雪寒。

    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陽殘。

    ”既而日勢已晚,詩未就。

    謂曰:“隻據見在将來。

    ”一覽稱賞,遂唱。

    過盧景莊,謂曰:“前足下試《蠟日祈天宗賦》,以魯丘對衛賜,則子貢也,乃作驷字,誤矣。

    ”方悔之。

    明日,謂曰:“天寒急景,諸君文卷不成,未可以呈宰相,請重錄送納。

    ”既而索舊卷,則驷字上朱點在焉,易卷之意,蓋有在也。

    到阙,謂揖濟美曰:“前日春間遺才,所投六韻,不敢暫忘,幸副素懷矣。

    ”濟美紀其事曰:“前朝公相,許與定分,一面不忘濟美哉!” ○裴交泰 《長門怨》雲:“自閉長門經幾秋,羅衣濕盡淚還流。

    一種蛾眉明月夜,南宮歌吹北宮愁。

    ”範摅曰:“近日舉場詩尤新,章孝标《對月》雲:‘長安一夜千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有類乎裴交泰。

    ” ○劉竈(《紀事》作“皂”) 韋莊載竈《長門怨》雲:“淚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元稹 稹聞西蜀薛濤有詞辯,及為監察使蜀,以禦史推鞫,難得見焉。

    嚴司空潛知其意,每遣薛往。

    洎登翰林,以詩寄曰:“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别後相思隔煙火,菖蒲花發五高。

    ”後廉問浙東,乃有劉采春自淮甸而來,容華莫比。

    元贈詩曰:“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皺紋波。

    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即《羅》之曲也。

    元公在浙江七年,因醉題東武亭,其詩曰:“役役行人事,紛紛碎簿書。

    功夫兩衙盡,留滞七年馀。

    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疏。

    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鲈魚。

    ”盧侍郎簡求戲曰:“丞相雖不為鲈魚,為好鏡湖春色耳。

    ”謂采春也。

     公先娶京兆韋氏,字蕙叢。

    韋逝,為詩悼之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

    ”出《本事詩》。

     樂天在洛,太和中,稹拜左丞相,自越過洛,以二詩别樂天雲:“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别難。

    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

    ”又雲:“自識君來三度别,這回白盡老髭須。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未幾,死于鄂。

    樂天哭之曰:“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相絕,其今日乎!” “屈指貞元舊朝士,幾人同見太和春。

    ”(《感興》句。

    )“兒歌楊柳葉,妾拂石榴花。

    ”(句。

    )“遠路事無限,相逢惟一言。

    月色照榮辱,長安千萬門。

    ”(逢白公句。

    ) ○白居易 張為以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取其《讀史詩》雲:“含沙射人影,雖病人不知。

    巧言誣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殺愛子,掩鼻戮寵姬。

    弘恭陷蕭望,趙高謀李斯。

    陰德既必報,陽禍豈虛施。

    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

    明即有刑辟,陰即有神。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 又取“得意減别恨,半酣還遠程”之句。

    又:“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之句。

    又“長生不似無生理,休向青山學煉丹”之句。

    又:“白發鑷不盡,根在愁腸中”之句。

    又《與薛濤》雲:“峨眉山勢接霓,欲逐劉郎此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

     樂天不為贊皇公所喜,每寄文章,李緘之一箧,未嘗開。

    劉夢得或請之,曰:“見詞則回我心矣。

    ” 樂天未冠,以文谒顧況,況睹姓名,熟視曰:“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及披卷讀其《芳草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歎曰:“我謂斯文遂絕,今複得子矣,前言戲之耳。

    ” 樂天賦性曠達,其詩曰:“無事日月長,不羁天地闊。

    ”此曠達之詞也。

    孟郊賦性褊狹,其詩曰:“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

    ”此褊狹之詞也。

    然則天地又何嘗礙郊,郊自礙耳。

     樊素善歌,小蠻善舞,樂天賦詩有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至于高年,又賦詩曰:“失盡白頭伴,長成紅粉娃。

    ”因為《楊柳詞》以意雲:“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東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詞,帝問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遂因命取永豐柳兩枝,植于禁中。

    白感上知,又為詩雲:“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移種植天庭。

    定知此後天文裡,柳宿光中添兩星。

    ”洛下文士無不繼作。

    韓常侍琮時為留守,亦有詩和雲:“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吞聲送,不分先歸舞細腰。

    ”盧貞和雲:“一樹依依在永豐,兩枝飛去杳無蹤。

    玉皇曾采人間曲,應逐歌聲入九重。

    ”示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