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飛白大書一“蕭”字。
約自江、淮竭産緻歸洛中,扁于小亭,号曰蕭齋。
○陳通方 通方,登貞元進士第,與王播同年。
播年五十六,通方甚少,因期集,撫播背曰:“王老奉贈一第。
”言其日暮途遠,及第同贈官也。
播恨之。
後通方丁家難,辛苦萬狀。
播捷三科,為正郎,判鹽鐵。
通方窮悴求助,不甚給之。
時李虛中為副使,通方以詩求為汲引雲:“應念路傍憔悴翼,昔年喬木幸同遷。
”播不得已,薦為江西院官。
○楊炎 元載末年,納薛瑤英為姬,處以金絲帳、卻塵褥,衣以龍绡衣。
載以瑤英體輕,不勝重衣,于異國求此服也。
惟賈至與炎雅與載善,往往時見其歌舞。
至贈詩曰:“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臉開。
方知漢成帝,空築避風台。
”炎亦贈歌雲:“雪面淡眉天上女,鳳箫鸾翅欲飛去。
玉山翹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
” 炎,字公南。
常衮長于除書,炎善德音。
自開元後,言制诏者稱常楊。
元載與炎同郡,炎又元出也,故擢炎禮部侍郎。
德宗時,位宰相。
○裴度 公赴敵淮西,題名華嶽廟之阙門。
大順中,戶部侍郎司空圖以一絕紀之曰:“嶽前大隊赴淮西,從此中原息戰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認取晉公題。
” 樂天求馬,裴贈以馬,因戲雲:“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
”引妾換馬之事。
樂天答曰:“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将赤骥換青娥。
不辭便送東山去,臨老何人與唱歌?” 《中書即事》雲:“有意效承平,無功答聖明。
灰心緣忍事,霜鬓為論兵。
道直身還在,恩深命轉輕。
鹽梅非拟議,葵藿是平生。
白日長懸照,蒼蠅謾發聲。
嵩陽舊田地,終使謝歸耕。
” ○韓愈 “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無心花裡鳥,更與盡情啼。
”乃二禽名也。
喚起,聲如絡緯,圓轉清亮,偏鳴于春曉,江南謂之春喚。
催歸,子規也。
元和十二年,裴度宣慰淮西,奏公行軍司馬,有從軍洎途中諸篇。
其間《次潼關寄張十二使君詩》雲:“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新破蔡州回。
”又《次潼關上都統相公》雲:“暫辭堂印執兵權,盡管諸軍破賊年。
冠蓋相望催入相,待将功德格皇天。
”又《桃林夜賀晉公》雲:“西來騎火照山紅,夜宿桃林臘月中。
手把命兼相印,一時重疊賞元功。
”數篇皆有奧旨。
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十四年正月,表乞燒棄佛骨。
疏入,貶潮州刺史。
有《次藍關示侄孫湘詩》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豈将衰朽計殘年。
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是歲十月,量移袁州刺史。
《酬張韶州詩》雲:“明詩遠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遷才免葬江魚。
将經貴郡須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暫欲系舟韶石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 又《留别張使君》雲:“來往再逢梅柳新,别離一醉绮羅春。
久欽江總文才妙,自歎虞翻骨相屯。
鳴笛急吹催落日,清歌緩送感行人。
已知奏課當徵拜,那複淹留詠白。
” ○張籍 籍《宿江上詩》雲:“楚驿南渡口,夜深來客稀。
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
旅次今已遠,此行殊未歸。
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寒衣。
”或雲,劉長卿《馀幹旅舍》雲:“搖落暮天迥,丹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慨相類也。
籍,字文昌,和州人。
曆水部員外郎,終主客郎中。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别離。
”(句。
)“常于送人處,憶得别家時。
”(句。
)“流光暫出還入地,使我年少不須臾。
”(句。
)右張為取作《主客圖》。
《送裴相公鎮太原》雲:“盛德雄名遠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籬。
銜恩暫遣分龍節,署敕還同在鳳池。
天子親臨樓上送,朝官齊出道邊辭。
明年塞北諸蕃落,應起生祠請立碑。
” 白樂天讀籍詩集雲:“張公何為者?業文三十春。
尤工樂府詞,舉代少其倫。
”姚合讀籍詩,有詩雲:“妙絕《江南曲》,凄涼怨女詩。
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
” ○李道昌 道昌,唐大曆十三年為蘇州觀察使。
一日,郡城外虎邱山有鬼題詩二首,隐于石壁之上,雲:“青松多悲風,蕭蕭聲且哀。
南山接幽隴,幽隴空崔巍。
白日徒昭昭,不照長夜台。
雖知生者樂,魂魄安能回?況複念所親,恸哭心肝摧。
恸哭更何言,哀哉複哀哉!”又曰:“神仙不可學,形化空遊魂。
白日非我朝,青松為我門。
雖複隔幽顯,猶知念子孫。
何以遣悲惋,萬物歸其根。
寄語世上人,莫厭臨芳樽。
莊生問枯骨,王樂成虛言。
”道昌異其事,遂具奏聞,準敕令緻祭。
道昌為其文曰:“嗚呼!萬古邱陵,化無再出。
君若何人,能閑詩筆?何代而亡?誰人子侄?曾作何官?是誰仙室?寂寞夜台,悲乎白日。
不向紙上,石中隐出。
桃源三月,深草垂楊。
黃莺百啭,猿聲斷腸。
不題姓字,甯辨賢良?嗚呼哀哉!歎昔先賢,空傳經史,終無再還。
青松嶺上,嵯峨碧山。
大唐王業,已紀詩言。
痛複痛兮何處賓,悲複悲兮萬古墳。
能作詩兮動天地,聲悲怨兮淚г巾。
感我皇兮列清酌,願當生兮事明君。
”祭後經數日,再有詩一絕于石雲:“幽冥雖異路,平昔忝攻文。
欲知潛昧處,山北兩孤墳。
”後于寺山之北,果有二墳極高大,荊榛叢茂,詢諸耆老,竟不知何姓氏,至今猶存。
皮日休和雲:“念爾風雅魂,幽咽能攻文。
空令傷魂鳥,啼破山邊墳。
”陸龜蒙和雲:“靈氣猶不死,尚能成绮文。
如何孤窆裡?猶自讀三墳。
” ○陸暢 暢,字達夫,吳郡人。
韋臯雅所厚禮。
天寶時,李白為《蜀道難》以斥嚴武,暢更為《蜀道易》以美臯。
又《經崔谏議林亭》雲:“蟬噪入樹,風開無主花。
” 初為江西王仲舒從事,拂衣去。
後遇陽公主下降,百僚舉暢為傧相,詩皆頃刻而成。
《詠簾》曰:“勞将素手卷須,瓊室流光更綴珠。
玉漏報來過夜半,可堪潘嶽立踟蹰。
”《詠竹帳》曰:“碧玉為竿丁字成,鴛鴦繡帶短長馨。
強遮天上花顔色,不隔中笑語聲。
” 诏作催妝五言曰:“陽公主貴,出嫁五侯家。
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
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内人以其吳音捷才,以詩嘲之雲:“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鸾相對立梧桐。
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入漢宮。
”(或曰:宋若蘭姊妹作。
)陸酬曰:“粉面仙郎選尚朝,偶逢秦女學吹箫。
雖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鸢噪鵲橋。
”六宮大ㄉ,别賜宮錦楞伽瓶、唾盂各一。
暢谒韋臯,作《蜀道易》詩雲:“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臯大喜。
臯薨,朝廷欲繩其既往之事,複閱先進兵器,上皆刻定秦二字。
不相與者因造成罪名。
暢上疏理之曰:“臣在蜀日,見造所進兵器。
”“定秦者,匠名也。
”由此得釋。
段成式曰:“暢,江東人。
語多差誤,人以為劇語。
初娶董溪女,每旦婢進澡豆,暢辄沃水服之。
或曰:‘君為貴門女婿,幾多樂事。
’陸暢曰:‘貴門苦禮法,婢子食辣,殆不可過。
’” ○李翺 翺在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顔色憂悴,殷堯藩侍禦當筵贈詩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翺诘其事,乃故蘇台、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
(夏卿之裔,正卿之侄。
)曰:“妾以昆弟夭折,委身樂部,恥辱先人。
”言訖涕咽,情不能堪。
亞相為之籲歎,且曰:“我韋族姻舊。
”速命更其舞衣,飾以襦,延與韓夫人相見。
(夫人,吏部侄女。
)顧其方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于賓榻中選士而嫁之。
舒元輿侍郎聞之,自京馳詩曰:“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绛帷。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 ○孟郊 李翺薦孟郊于張建封雲:“茲有平昌孟郊,正士也。
伏聞執事舊知之。
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
”李觀薦郊于梁肅補阙書曰:“郊之五言詩,其有高處,在古無上,其有平處,下顧兩謝。
”韓愈送郊詩曰:“作詩三百首,杳默《鹹池》音。
”彼三子皆知言也,豈欺天下之人哉!效窮餓,不得安養其親,周天下無所遇,作詩曰:“食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其窮也甚矣。
凡聖人奇士,自以所負,不苟合于世,是以雖見之,難得而知也。
見而不能知其賢,如弗見而已矣;知其賢而不能用,如弗知其賢而已矣;用而不能盡其才,如弗用而已矣;盡其才而容讒人之所間者,如弗盡才而已矣。
故見賢而能知,知而能用,
約自江、淮竭産緻歸洛中,扁于小亭,号曰蕭齋。
○陳通方 通方,登貞元進士第,與王播同年。
播年五十六,通方甚少,因期集,撫播背曰:“王老奉贈一第。
”言其日暮途遠,及第同贈官也。
播恨之。
後通方丁家難,辛苦萬狀。
播捷三科,為正郎,判鹽鐵。
通方窮悴求助,不甚給之。
時李虛中為副使,通方以詩求為汲引雲:“應念路傍憔悴翼,昔年喬木幸同遷。
”播不得已,薦為江西院官。
○楊炎 元載末年,納薛瑤英為姬,處以金絲帳、卻塵褥,衣以龍绡衣。
載以瑤英體輕,不勝重衣,于異國求此服也。
惟賈至與炎雅與載善,往往時見其歌舞。
至贈詩曰:“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臉開。
方知漢成帝,空築避風台。
”炎亦贈歌雲:“雪面淡眉天上女,鳳箫鸾翅欲飛去。
玉山翹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
” 炎,字公南。
常衮長于除書,炎善德音。
自開元後,言制诏者稱常楊。
元載與炎同郡,炎又元出也,故擢炎禮部侍郎。
德宗時,位宰相。
○裴度 公赴敵淮西,題名華嶽廟之阙門。
大順中,戶部侍郎司空圖以一絕紀之曰:“嶽前大隊赴淮西,從此中原息戰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認取晉公題。
” 樂天求馬,裴贈以馬,因戲雲:“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
”引妾換馬之事。
樂天答曰:“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将赤骥換青娥。
不辭便送東山去,臨老何人與唱歌?” 《中書即事》雲:“有意效承平,無功答聖明。
灰心緣忍事,霜鬓為論兵。
道直身還在,恩深命轉輕。
鹽梅非拟議,葵藿是平生。
白日長懸照,蒼蠅謾發聲。
嵩陽舊田地,終使謝歸耕。
” ○韓愈 “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無心花裡鳥,更與盡情啼。
”乃二禽名也。
喚起,聲如絡緯,圓轉清亮,偏鳴于春曉,江南謂之春喚。
催歸,子規也。
元和十二年,裴度宣慰淮西,奏公行軍司馬,有從軍洎途中諸篇。
其間《次潼關寄張十二使君詩》雲:“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新破蔡州回。
”又《次潼關上都統相公》雲:“暫辭堂印執兵權,盡管諸軍破賊年。
冠蓋相望催入相,待将功德格皇天。
”又《桃林夜賀晉公》雲:“西來騎火照山紅,夜宿桃林臘月中。
手把命兼相印,一時重疊賞元功。
”數篇皆有奧旨。
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十四年正月,表乞燒棄佛骨。
疏入,貶潮州刺史。
有《次藍關示侄孫湘詩》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豈将衰朽計殘年。
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是歲十月,量移袁州刺史。
《酬張韶州詩》雲:“明詩遠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遷才免葬江魚。
将經貴郡須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暫欲系舟韶石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 又《留别張使君》雲:“來往再逢梅柳新,别離一醉绮羅春。
久欽江總文才妙,自歎虞翻骨相屯。
鳴笛急吹催落日,清歌緩送感行人。
已知奏課當徵拜,那複淹留詠白。
” ○張籍 籍《宿江上詩》雲:“楚驿南渡口,夜深來客稀。
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
旅次今已遠,此行殊未歸。
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寒衣。
”或雲,劉長卿《馀幹旅舍》雲:“搖落暮天迥,丹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慨相類也。
籍,字文昌,和州人。
曆水部員外郎,終主客郎中。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别離。
”(句。
)“常于送人處,憶得别家時。
”(句。
)“流光暫出還入地,使我年少不須臾。
”(句。
)右張為取作《主客圖》。
《送裴相公鎮太原》雲:“盛德雄名遠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籬。
銜恩暫遣分龍節,署敕還同在鳳池。
天子親臨樓上送,朝官齊出道邊辭。
明年塞北諸蕃落,應起生祠請立碑。
” 白樂天讀籍詩集雲:“張公何為者?業文三十春。
尤工樂府詞,舉代少其倫。
”姚合讀籍詩,有詩雲:“妙絕《江南曲》,凄涼怨女詩。
古風無敵手,新語是人知。
” ○李道昌 道昌,唐大曆十三年為蘇州觀察使。
一日,郡城外虎邱山有鬼題詩二首,隐于石壁之上,雲:“青松多悲風,蕭蕭聲且哀。
南山接幽隴,幽隴空崔巍。
白日徒昭昭,不照長夜台。
雖知生者樂,魂魄安能回?況複念所親,恸哭心肝摧。
恸哭更何言,哀哉複哀哉!”又曰:“神仙不可學,形化空遊魂。
白日非我朝,青松為我門。
雖複隔幽顯,猶知念子孫。
何以遣悲惋,萬物歸其根。
寄語世上人,莫厭臨芳樽。
莊生問枯骨,王樂成虛言。
”道昌異其事,遂具奏聞,準敕令緻祭。
道昌為其文曰:“嗚呼!萬古邱陵,化無再出。
君若何人,能閑詩筆?何代而亡?誰人子侄?曾作何官?是誰仙室?寂寞夜台,悲乎白日。
不向紙上,石中隐出。
桃源三月,深草垂楊。
黃莺百啭,猿聲斷腸。
不題姓字,甯辨賢良?嗚呼哀哉!歎昔先賢,空傳經史,終無再還。
青松嶺上,嵯峨碧山。
大唐王業,已紀詩言。
痛複痛兮何處賓,悲複悲兮萬古墳。
能作詩兮動天地,聲悲怨兮淚г巾。
感我皇兮列清酌,願當生兮事明君。
”祭後經數日,再有詩一絕于石雲:“幽冥雖異路,平昔忝攻文。
欲知潛昧處,山北兩孤墳。
”後于寺山之北,果有二墳極高大,荊榛叢茂,詢諸耆老,竟不知何姓氏,至今猶存。
皮日休和雲:“念爾風雅魂,幽咽能攻文。
空令傷魂鳥,啼破山邊墳。
”陸龜蒙和雲:“靈氣猶不死,尚能成绮文。
如何孤窆裡?猶自讀三墳。
” ○陸暢 暢,字達夫,吳郡人。
韋臯雅所厚禮。
天寶時,李白為《蜀道難》以斥嚴武,暢更為《蜀道易》以美臯。
又《經崔谏議林亭》雲:“蟬噪入樹,風開無主花。
” 初為江西王仲舒從事,拂衣去。
後遇陽公主下降,百僚舉暢為傧相,詩皆頃刻而成。
《詠簾》曰:“勞将素手卷須,瓊室流光更綴珠。
玉漏報來過夜半,可堪潘嶽立踟蹰。
”《詠竹帳》曰:“碧玉為竿丁字成,鴛鴦繡帶短長馨。
強遮天上花顔色,不隔中笑語聲。
” 诏作催妝五言曰:“陽公主貴,出嫁五侯家。
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
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内人以其吳音捷才,以詩嘲之雲:“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鸾相對立梧桐。
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入漢宮。
”(或曰:宋若蘭姊妹作。
)陸酬曰:“粉面仙郎選尚朝,偶逢秦女學吹箫。
雖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鸢噪鵲橋。
”六宮大ㄉ,别賜宮錦楞伽瓶、唾盂各一。
暢谒韋臯,作《蜀道易》詩雲:“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臯大喜。
臯薨,朝廷欲繩其既往之事,複閱先進兵器,上皆刻定秦二字。
不相與者因造成罪名。
暢上疏理之曰:“臣在蜀日,見造所進兵器。
”“定秦者,匠名也。
”由此得釋。
段成式曰:“暢,江東人。
語多差誤,人以為劇語。
初娶董溪女,每旦婢進澡豆,暢辄沃水服之。
或曰:‘君為貴門女婿,幾多樂事。
’陸暢曰:‘貴門苦禮法,婢子食辣,殆不可過。
’” ○李翺 翺在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顔色憂悴,殷堯藩侍禦當筵贈詩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翺诘其事,乃故蘇台、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
(夏卿之裔,正卿之侄。
)曰:“妾以昆弟夭折,委身樂部,恥辱先人。
”言訖涕咽,情不能堪。
亞相為之籲歎,且曰:“我韋族姻舊。
”速命更其舞衣,飾以襦,延與韓夫人相見。
(夫人,吏部侄女。
)顧其方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于賓榻中選士而嫁之。
舒元輿侍郎聞之,自京馳詩曰:“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绛帷。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 ○孟郊 李翺薦孟郊于張建封雲:“茲有平昌孟郊,正士也。
伏聞執事舊知之。
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
”李觀薦郊于梁肅補阙書曰:“郊之五言詩,其有高處,在古無上,其有平處,下顧兩謝。
”韓愈送郊詩曰:“作詩三百首,杳默《鹹池》音。
”彼三子皆知言也,豈欺天下之人哉!效窮餓,不得安養其親,周天下無所遇,作詩曰:“食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其窮也甚矣。
凡聖人奇士,自以所負,不苟合于世,是以雖見之,難得而知也。
見而不能知其賢,如弗見而已矣;知其賢而不能用,如弗知其賢而已矣;用而不能盡其才,如弗用而已矣;盡其才而容讒人之所間者,如弗盡才而已矣。
故見賢而能知,知而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