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其由,曰:‘趙以一束拜監察,此兩束合授殿中。

    ’” ○金昌緒 《春怨詩》雲:“打卻黃莺兒,莫教枝上啼。

    幾回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顧陶取此詩為《唐類詩》。

    ) ○張九齡 九齡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誠。

    明皇既在位久,稍怠庶政,每見帝,極言得失。

    林甫時方同列,陰欲中之。

    将加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實封,九齡稱其不可,甚不葉帝旨。

    他日,林甫請見,屢陳九齡頗懷诽謗。

    于時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賜,将寄意焉。

    九齡惶恐,因作賦以獻。

    又為《燕詩》以贻林甫,曰:“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濘濺,隻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林甫覽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王維 《集異記》載:王維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

    春試之日,岐王引至公主第,使為伶人進主前。

    維進新曲,号《郁輪袍》,并出所作。

    主大奇之,令宮婢傳教,遂召試官至第,谕之,作解頭登第。

     祿山之亂,李龜年奔放江潭,曾于湘中采訪使筵上唱雲:“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又:“秋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此皆王維所制,而梨園唱焉。

     王維年十七時,《九日憶山東弟兄》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祿山大會凝碧池,梨園弟子欷泣下。

    樂工雷海清擲樂器,西向大恸,賊支解于試馬殿。

    維時拘于菩提寺,有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後有罪,以此詩獲免。

     甯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

    有賣餅之妻,纖白明媚,王一見屬意,因厚遺其夫求之,寵愛逾等。

    歲馀,因問曰:“汝複憶餅否?”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

    時王坐客十馀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

    王命賦詩,維先成雲:“莫以今時寵,難忘異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坐客無敢繼者,王乃歸餅師,以終其志。

    (出《本事詩》。

    ) 或說:維詠《終南山詩》,譏時也。

    詩曰:“太一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言勢焰盤據朝野也。

    “白回望合,青霭入看無。

    ”言徒有其表也。

    “分野中峰變,晴陰衆壑殊。

    ”言恩澤偏也。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畏禍深也。

     殷雲:“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惬。

    在泉為珠,着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又‘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又‘天寒遠山靜,日暮長河急。

    ’又‘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

    ’又‘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裡。

    ’讵肯慚于古人也?” ○王缙 王缙《九月九日作》雲:“莫将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賀知章 賀知章年八十六,卧病,冥然無知。

    疾損,上表乞為道士還鄉,明皇許之。

    舍宅為觀,賜名千秋,命其男曾子會稽郡司馬,賜鑒湖剡川一曲。

    (元乞官湖一曲為放生池,因賜剡川一曲。

    )诏令供帳東門,百僚祖餞。

    禦制送詩,并序雲:“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

    正月五日,将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

    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

    乃賦詩贈行。

    詩雲:‘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英怅别深。

    ’又雲:‘筵開百壺餞,诏許二疏歸。

    仙記題金,朝章換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 ○李嘉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雲:“細草綠汀洲,王孫耐薄遊。

    年華初冠帶,文體舊弓裘。

    野渡花争發,春塘水亂流。

    使君矜小阮,應念倚門愁。

    ” 《仲夏江陰官舍寄裴明府》雲:“萬室邊江次,孤城對海安。

    朝霞晴作雨,濕氣曉生寒。

    苔色侵衣桁,潮痕上井欄。

    題書招茂宰,思爾欲辭官。

    ” 高仲武雲:“嘉,袁州人。

    振藻天朝,大收芳譽,中興高流也。

    與錢郎别為一體,往往涉于齊梁,绮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

    至于‘野渡花争發,春塘水亂流’,‘朝霞晴作雨,濕氣曉生寒’,文華之冠冕也。

    又:‘禅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

    ’設使許詢更生,孫綽複出,窮思極筆,未到此境。

    ” ○張均 均,丞相說之子也。

    說最鐘愛,其情見于《嶽州别均》之詩。

    說為丞相,知官考,均時任中書舍人,特注之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訓。

    祁奚舉午,義不務私。

    至于潤色王言,彰施帝載,道參墳典,例紀常,恭聞前烈,尤難其任。

    豈以嫌疑,敢撓綱紀,考上下。

    ”均能文,為大理卿。

    祿山盜國,為僞中書令,免死,流合浦。

     ○王 《除夜》雲:“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顔暗裡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 ○孟浩然 皮日休《孟亭記》雲:“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

    論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尤。

    介其間能不愧者,惟我鄉之孟先生也。

    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鈎奇抉異,令龉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幹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

    北齊美蕭悫‘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樂府美王融‘日霁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夢澤,波動嶽陽城’。

    謝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此與古人争勝於毫厘間也。

    ” 《建德江宿》雲:“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陶岘 陶岘,彭澤之孫也。

    開元末,家昆山,泛遊江湖,自制三舟,與孟彥深孟卿焦遂共載。

    吳越之士,号為“水仙”。

    省親南海,獲昆侖奴名摩诃,善泅水。

    至西塞山下,泊舟吉祥佛寺,見江水深黑,謂必有怪物,投劍命摩诃下取。

    久之,支體磔裂,浮于水上。

    岘流涕回棹,賦詩自叙,不複遊江湖矣。

    詩雲:“匡廬舊業是誰主,吳、越新居安此生。

    白發數莖歸未得,青山一望計還成。

    鴉翻楓葉夕陽動,鹭立蘆花秋水明。

    從此舍舟何所詣,酒旗歌扇正相迎。

    ” ○王昌齡 昌齡,字少伯,江甯人。

    中第,補校書郎。

    又中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

    不護細行,世亂還鄉裡,為刺史闾邱曉所殺。

    其詩缜密而思清,時謂王江甯。

     《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将團扇共徘徊。

    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 ○李清 《詠石季倫》雲:“金谷繁華石季倫,隻能謀富不謀身。

    當時縱與綠珠去,猶有無窮歌舞人。

    ”清登天寶十二年進士第。

     ○韓 《聽樂怅然自述》:“萬事傷心對官弦,一身含淚向春煙。

    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 ○王之渙 《出塞詩》詩:“黃沙直上白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過玉門關。

    ” 之渙,并州人,與兄之鹹、之贲皆有文名,天寶間人。

    樂天作《滁州刺史鄭戶墓志》雲:“與王昌齡王之渙崔國輔連唱疊和,名動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