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宴承慶殿,李峤等賦《桃花園詞》,因号《桃花行》。

    三月一日,清明,幸梨園,命侍臣為拔河之戲。

    三日上巳,祓禊于渭濱,賦七言詩,賜細柳圈。

    八日,令學士尋勝,同宴于禮部尚書窦希亭,賦詩,張說為之序。

    十一日,宴于昭容之别院。

    二十七日,李峤入都廟,徐彥伯等餞之,賦詩。

    四月一日,幸長甯公主莊。

    六日,幸興慶池觀競渡之戲。

    其日,過希宅,學士賦詩。

    二十九日,禦宴,祝欽明為八風舞,諸學士曰:“祝公斯舉,《五經》掃地盡矣。

    ”睿宗時,道士司馬承祯天台,贈詩,詞甚美,朝士屬和三百馀人,徐彥伯編為《白記》。

     ○徐彥伯 徐彥伯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閣,龍門為虬戶,金谷為銑溪,玉山為嶽,竹馬為{條}骖,月兔為魄兔。

    進士效之,謂之“澀體”。

     ○李峤 皮日休《松窗錄》雲:“中宗嘗召宰相蘇瑰、李峤之子進見,時皆童年。

    帝謂曰:‘汝等各以所通書,取宜奏者,為我言之。

    ’應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谏則聖。

    ’峤之子忘其名,亦奏曰:‘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

    ’帝曰:‘蘇瑰有子,李峤無兒。

    ’” ○蘇 長安盛春遊,制詩雲:“飛埃結紅霧,遊蓋飄青。

    ”明皇嘉賞,以禦花親插其巾上。

    時榮之。

     ○沈期 張燕公說嘗謂期曰:“沈三兄詩須還他第一。

    ”期,字卿,相州人。

    除給事中、考功郎,受贓劾,未究。

    會張易之敗,遂長流州。

    稍遷台州錄事參軍,入計召見,拜起居郎,兼修文直學士。

    侍宴,為弄詞悅帝,賜牙绯,尋為太子詹事。

    開元初,卒。

    (期《回波樂詞》雲:“回波爾時期,流向嶺外生歸。

    身名已蒙齒錄,袍笏未複牙绯。

    ”) 魏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

    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

    及宋之問、沈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号為沈、宋。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謂蘇武、李陵也。

     ○李行言 景龍中,中宗引近臣宴集,令各獻伎為樂。

    張錫為《談容娘舞》,宗晉卿舞《渾脫》,張洽舞《黃獐》,杜元琰誦《婆羅門咒》,行言唱《駕車西河》,盧藏用效道士上章,國子司業郭山恽請誦古詩兩篇,誦《鹿鳴》、《蟋蟀》未畢,李峤以詩有“好樂無荒”之語,止之。

     行言,隴西人,兼文學事。

    《函谷關》詩為時人所許。

    中宗時,為給事中。

    能唱《步虛歌》。

    帝七月七日禦兩儀殿會宴,帝命為之。

    行言于禦前長跪,作三洞道士青詞歌曲,貌偉聲暢,上頻歎美。

     ○張元一 武後朝,左司郎中張元一善滑稽。

    時西戎犯邊,武懿宗統兵禦之,至,畏懦而遁。

    元一嘲曰:“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騙。

    去賊七百裡,隈牆獨自戰。

    忽前逢著賊,騎豬向南竄。

    ”則天未曉,曰:“懿宗無馬邪?”元一曰:“騎豬,夾豕也。

    ”則天大笑。

    後嘗問元一,外有何事,曰:“有三慶:旱而雨,洛橋成,郭洪霸死。

    ”(洪霸,酷吏也。

    ) ○劉希夷 劉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

    少有文華,好為宮體詩,詞旨悲苦,不為時人所重。

    善彈琵琶。

    嘗為《白頭翁詠》雲:“今年花落顔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谶,與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乃更作一聯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風年年人不同!”既而又歎曰:“此句複仍似向谶矣。

    然死生有命,豈複由此!”即兩存之。

    詩成未周歲,為奸人所殺。

    或雲宋之問害之。

    後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人所稱。

    (或雲:之問害希夷以《洛陽篇》為己作,至今載此篇在之問集中。

    ) ○張敬忠 先天中,王主敬為侍禦史,自以才望華妙,當入省台前行。

    忽除膳部員外郎,微有怅惋。

    吏部郎中張敬忠戲詠曰:“有意嫌兵部,專心望考功。

    誰知腳蹭蹬,幾落省牆東。

    ”蓋膳部在省最東北隅也。

     ○張說 張說谪嶽州,常郁郁不樂。

    時宰相以說機辯才略,互相排擯。

    蘇方大用,說與瑰善,說因為《五君詠》,緻書封其詩以贻。

    誡其使曰:“當候忌日近暮送之。

    ”使者近暮至,吊客多說先公僚舊,覽詩,嗚咽流涕。

    翌日,上對,大陳說忠正蹇谔,人望所屬,不宜淪滞遐方。

    上因降玺書勞問,俄遷荊州長史。

    由是陸象先、韋嗣立、張庭、賈曾,皆以譴逐歲久,因加甄叙。

    以父之執友,事之甚謹。

     王泠然上燕公書雲:“《詩》雲:‘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相公《五君詠》曰:‘凄涼丞相府,馀慶在玄成。

    ’蘇公一聞此詩,移公于荊府,積漸至相,由蘇得也。

    今蘇屈居益部,公坐廟堂,投木報瓊,義将安在?亦可舉蘇以自代,然後為朔方之行。

    ”泠然書又曰:“相公《嶽陽樓送别詩》雲:‘誰念三千裡?江潭一老翁。

    ’今日忘往日之栖遲,貪暮年之富貴,可乎?” ○宋 劉禹錫《獻權舍人書》曰:“昔宋廣平之沉下僚也,蘇公味道時為繡衣直指使者,廣平投以《梅花賦》,蘇盛稱之,自是方列于聞人之目,名遂振。

    嗚呼!以廣平之才,未為是賦,則蘇公未暇知其人邪!将廣平困于窮,厄于踬,然後為是文邪!是知英賢卓荦,可外文字,然猶用片言借說于先達之口,席其勢而後骧首當時,矧碌碌者,疇能自異?” ○王灣 王灣登先天進士第。

    開元初,為荥陽主簿。

    馬懷素欲校正群籍,灣在選中,各部撰次。

    後為洛陽尉。

    殷雲: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

    《遊吳中江南意》雲:“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詩人以來,無聞此句。

    張公居相府,手題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又《搗衣篇》雲:“月華照杵空悲妾,風響傳砧不見君。

    ”所有衆制,鹹類若斯,非張、蔡輩之未見,覺顔、謝之彌遠乎!《江南意》雲:“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從來觀氣象,唯向此中偏。

    ” ○姚崇 《口箴》雲:“君子欲讷,吉人寡辭。

    利口作戒,長舌為詩。

    斯言不善,千裡違之。

    勿謂可複,驷馬難追。

    惟靜惟默,澄神之極。

    去甚去泰,居物之外。

    多言多失,多事多害。

    聲繁則淫,音希則大。

    室本無暗,垣亦有耳。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似不能言,為世所尊。

    言不出口,冠時之首。

    無掉爾舌,以速爾咎;無易爾言,亦孔之醜。

    欽之謹之,可大可久。

    欽之伊何?三命而走;謹之伊何?三緘其口。

    勉哉夫子,行矣勉旃。

    書之屋壁,以代韋弦。

    ” 李德裕《舌箴序》曰:“予宿于洞庭西,夢與中書令姚公偶坐,如舊相識。

    問餘曰:‘君見仆所作《口箴》乎?’餘對曰:‘去歲居守東門,于公曾孫谏議合處睹金石之刻。

    ’遂莞爾而笑曰:‘孫子猶能藏之。

    ’”又曰:“餘感姚公之夢,乃為《舌箴》雲。

    ” ○趙仁獎 “令乘馬去,丞脫繡衣來。

    ”仁獎送上蔡令潘好禮拜禦史詩也。

    或疑其假手。

    蓋仁獎在王戎墓側,善歌《黃獐》。

    景龍中,負薪詣阙雲,助國調鼎,即除台官。

    中書令姚崇曰:“此是《黃獐》邪?”授以當州一尉,惟以《黃獐》自。

    宋務光嘲之曰:“趙仁獎出王戎墓下,入朱博台中。

    舍彼負薪,登茲列柏,行人不避馬,坐客惟聽《黃獐》。

    忽一夫負兩束薪曰:‘此合拜殿中。

    ’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