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得,穿池築山,文酒談詠,以盡平生之志,年八十五。
先是和太宗《帝京篇》,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齒之宿而意之新乎?”子安期,永徽末遷中書舍人。
自德林至安期,三代掌制诰。
安期孫羲仲,又為中書舍人。
○長孫無忌 無忌嘲歐陽詢形狀猥陋雲:“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氐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後耶?” ○王勃 太宗嘗謂唐儉:“酒杯流行,發言可喜。
”是時,天下初定,君臣俱欲無為,酒杯善谑,理亦有之。
高宗雖不君,然亦深察事機。
當時,諸王鬥雞,王勃在沛王府,戲為文檄英王。
帝見之,大怒,曰:“此殆交鬥之漸。
”即日竄勃。
以太宗之賢,杯酒一時之樂,何足為後世戒。
及其弊也,中宗诏群臣曰:“天下無事,欲與群臣共樂。
”於是《回波》豔詞,妖冶之舞,作于文字之臣,而綱紀蕩然矣。
創業之難也,一觞一詠,足以肇亂,況其甚焉者哉! ○馬周 《淩朝浮江旅思詩》雲:“太清初上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羁望傷千裡,長歌遣四愁。
” ○李義舟 義府初遇,以李大亮劉洎之薦。
太宗召令詠烏,義府曰:“日裡朝彩,琴中聞夜啼。
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栖。
”帝曰:“與卿全樹,何止一枝。
” ○杜淹 杜淹始見袁天綱于洛,天綱謂曰:“蘭台成就,學堂寬廣。
”又曰:“二十年外,終恐責黜,暫去即還。
”武德六年,以善隐太子,俱配流隽州。
淹至益州,見天綱曰:“洛邑之言,何其神也!”天綱曰:“不久即回。
”至九年六月,召入。
天綱曰:“杜公至京師,即得三品要職。
淹至京,拜禦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
贈天綱詩曰:“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
系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且珍纨素美,當與薜蘿疏。
既逢楊得意,非複久閑居。
” ○蘇味道 趙州蘇味道,與裡人李峤号蘇李。
武後朝為相,世号“模棱手”。
《上元》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駱賓王 世稱王、楊、盧、駱。
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号為“點鬼簿”。
賓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号為“算博士”。
《帝京篇》曰:“倏忽搏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賓王後與徐敬業興兵揚州,大敗逃死,此其谶也。
○陳子昂 《獨異記》載: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
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
子昂突出,顧左右以千缗市之。
衆驚問,答曰:“餘善此樂”。
皆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陽裡。
”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于前。
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毂,碌碌塵土,不為人知。
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
一日之内,聲華溢都。
時武攸宜為建安王,辟為書記。
○李日知 鄭州、李日知,景龍初為相。
初,安樂公主館第成,中宗臨幸。
燕從官,賦詩。
日知卒章曰:“所願但知居者樂,無使時稱作者勞。
”獨以規戒。
睿宗他日謂曰:“向時雖朕亦不敢谏,非卿亮直何能爾?”即拜侍郎。
○李景伯 景伯,中宗宰相懷遠之子。
景龍初,為谏議大夫。
中宗宴侍臣,酒酣,各命為《回波辭》。
景伯獨為箴規語,帝不悅。
蕭至忠曰:“真谏官也。
”《回波詞》曰:“回波爾時酒卮,微臣職在箴規。
侍宴既過三爵,喧嘩切恐非儀。
” ○崔融 久視元年,改控鶴府為奉宸府。
張易之為奉宸令,引詞人為供奉。
佞者奏雲:“昌宗,王子晉後身。
”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鶴,奏樂于庭。
融賦詩為絕唱,有“昔遇浮邱伯,今同丁令威。
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之句。
後與宰相蘇味道相诮雲:“融詩所以不及相公,無銀花合。
”蘇有詩雲:“火樹銀花合。
”味道雲:“子詩雖無銀花合,還有金銅丁。
”取令威之句也。
○李 初,中宗、景龍二年,始于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象四時、八節、十二月。
于是李峤、宗楚客、趙彥昭、韋嗣立為大學士;李、劉憲、崔、鄭、盧藏用、李、岑羲、劉子玄為學士;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一、杜審言、沈期閻朝隐為直學士。
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等滿員。
其後被選者不一。
凡天子飨會遊豫,惟宰相、直學士得從,春幸黎園并渭水祓除,則賜柳圈辟疠。
夏宴蒲萄園,賜朱櫻。
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
冬幸新豐,曆白鹿觀,登骊山,賜浴湯池,給香粉蘭澤,從行給翔麟馬、品官黃衣各一。
帝有所感,即賦詩,學士皆屬和,當時人所欽慕。
然皆狎猥佻佞,忘君臣禮法,惟以文華取幸,若韋元旦、劉允濟、沈期、宋之問、閻朝隐等,無他稱。
景龍二年七月七夕,禦兩儀殿賦詩。
李峤獻詩雲:“誰言七襄詠,流入五弦歌。
”(是日李行言唱《步虛歌》。
)九月,幸慈恩寺塔,上官氏獻詩,群臣并賦。
閏九月,幸總持,登浮圖,李峤等獻詩。
十月三日,幸三會寺,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誕辰,内殿聯句為“柏梁體”。
二十一日安樂公主出降武延秀。
是月,以婕妤上官氏為昭容。
十二月六日,上幸薦福寺,鄭詩先成,(“舊邸三乘辟”是也。
)宋之問後進。
(“駕象法三婦”)是也。
立春,侍宴賦詩。
二十一日,幸臨渭亭,李峤等應制。
三十日幸長安故城。
十二月晦,諸學士入ト守歲,以皇後乳母戲适禦史大夫窦從一。
(往來其家,遂有國爹之号。
)三年元日,清晖閣登高遇雪。
宗楚客詩雲“蓬萊雪作山”是也,因賜金彩人勝。
李峤等七言詩。
(“千锺聖酒禦筵披”是也。
)是日,甚歡,上令學士遞起屢舞,至沈期賦《回波》,有“齒錄牙绯”之語。
晦日,幸昆明池,宋之問詩“自有夜珠來”之句,至今傳之。
二月八日,送沙門玄奘等歸荊州,李峤等賦詩。
十一日,幸太平公主南莊。
七月,幸望春宮,送朔方節度張仁赴軍。
八月三日,幸安樂公主西莊。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分韻賦詩。
韋安石先成。
十一月一日,安樂公主入新宅,賦詩。
十五日,中宗誕辰,長甯公主滿月,李峤詩“神龍見象日,仙鳳養雛年”是也。
二十三日,南郊,徐彥伯上《南郊賦》。
十二月十二日,幸溫泉宮,敕蒲州刺史徐彥伯入仗,同學士例,因與武平一等五人獻詩,上官昭容獻七言絕句三首。
十四日,幸韋嗣立莊,拜嗣立逍遙公,名其居曰“清虛原”、“幽栖谷”。
十五日,幸白鹿觀。
十八日,遊秦始皇陵。
四年正月朔,賜群臣柏樹。
五日,蓬萊宮宴吐蕃使,因為柏梁體。
(吐蕃舍人亦賦。
)七日,重宴大明殿,賜彩镂人勝,又觀打球。
八日,立春,賜彩花。
二十九日,晦,幸水。
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
三日,幸司農少卿王光輔莊。
是夕,岑羲設茗飲,讨論經史,武平一論《春秋》,崔日用請北面,日用贈武平一歌曰:“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遠兮冠今夕。
”二十一日,張仁至自朔方,宴于桃花園,賦七言詩。
明日
先是和太宗《帝京篇》,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齒之宿而意之新乎?”子安期,永徽末遷中書舍人。
自德林至安期,三代掌制诰。
安期孫羲仲,又為中書舍人。
○長孫無忌 無忌嘲歐陽詢形狀猥陋雲:“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猴?”詢應聲曰:“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氐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太宗笑曰:“詢殊不畏皇後耶?” ○王勃 太宗嘗謂唐儉:“酒杯流行,發言可喜。
”是時,天下初定,君臣俱欲無為,酒杯善谑,理亦有之。
高宗雖不君,然亦深察事機。
當時,諸王鬥雞,王勃在沛王府,戲為文檄英王。
帝見之,大怒,曰:“此殆交鬥之漸。
”即日竄勃。
以太宗之賢,杯酒一時之樂,何足為後世戒。
及其弊也,中宗诏群臣曰:“天下無事,欲與群臣共樂。
”於是《回波》豔詞,妖冶之舞,作于文字之臣,而綱紀蕩然矣。
創業之難也,一觞一詠,足以肇亂,況其甚焉者哉! ○馬周 《淩朝浮江旅思詩》雲:“太清初上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羁望傷千裡,長歌遣四愁。
” ○李義舟 義府初遇,以李大亮劉洎之薦。
太宗召令詠烏,義府曰:“日裡朝彩,琴中聞夜啼。
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栖。
”帝曰:“與卿全樹,何止一枝。
” ○杜淹 杜淹始見袁天綱于洛,天綱謂曰:“蘭台成就,學堂寬廣。
”又曰:“二十年外,終恐責黜,暫去即還。
”武德六年,以善隐太子,俱配流隽州。
淹至益州,見天綱曰:“洛邑之言,何其神也!”天綱曰:“不久即回。
”至九年六月,召入。
天綱曰:“杜公至京師,即得三品要職。
淹至京,拜禦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
贈天綱詩曰:“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
系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且珍纨素美,當與薜蘿疏。
既逢楊得意,非複久閑居。
” ○蘇味道 趙州蘇味道,與裡人李峤号蘇李。
武後朝為相,世号“模棱手”。
《上元》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駱賓王 世稱王、楊、盧、駱。
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号為“點鬼簿”。
賓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号為“算博士”。
《帝京篇》曰:“倏忽搏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賓王後與徐敬業興兵揚州,大敗逃死,此其谶也。
○陳子昂 《獨異記》載: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
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
子昂突出,顧左右以千缗市之。
衆驚問,答曰:“餘善此樂”。
皆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陽裡。
”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于前。
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毂,碌碌塵土,不為人知。
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
一日之内,聲華溢都。
時武攸宜為建安王,辟為書記。
○李日知 鄭州、李日知,景龍初為相。
初,安樂公主館第成,中宗臨幸。
燕從官,賦詩。
日知卒章曰:“所願但知居者樂,無使時稱作者勞。
”獨以規戒。
睿宗他日謂曰:“向時雖朕亦不敢谏,非卿亮直何能爾?”即拜侍郎。
○李景伯 景伯,中宗宰相懷遠之子。
景龍初,為谏議大夫。
中宗宴侍臣,酒酣,各命為《回波辭》。
景伯獨為箴規語,帝不悅。
蕭至忠曰:“真谏官也。
”《回波詞》曰:“回波爾時酒卮,微臣職在箴規。
侍宴既過三爵,喧嘩切恐非儀。
” ○崔融 久視元年,改控鶴府為奉宸府。
張易之為奉宸令,引詞人為供奉。
佞者奏雲:“昌宗,王子晉後身。
”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鶴,奏樂于庭。
融賦詩為絕唱,有“昔遇浮邱伯,今同丁令威。
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之句。
後與宰相蘇味道相诮雲:“融詩所以不及相公,無銀花合。
”蘇有詩雲:“火樹銀花合。
”味道雲:“子詩雖無銀花合,還有金銅丁。
”取令威之句也。
○李 初,中宗、景龍二年,始于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象四時、八節、十二月。
于是李峤、宗楚客、趙彥昭、韋嗣立為大學士;李、劉憲、崔、鄭、盧藏用、李、岑羲、劉子玄為學士;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一、杜審言、沈期閻朝隐為直學士。
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等滿員。
其後被選者不一。
凡天子飨會遊豫,惟宰相、直學士得從,春幸黎園并渭水祓除,則賜柳圈辟疠。
夏宴蒲萄園,賜朱櫻。
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
冬幸新豐,曆白鹿觀,登骊山,賜浴湯池,給香粉蘭澤,從行給翔麟馬、品官黃衣各一。
帝有所感,即賦詩,學士皆屬和,當時人所欽慕。
然皆狎猥佻佞,忘君臣禮法,惟以文華取幸,若韋元旦、劉允濟、沈期、宋之問、閻朝隐等,無他稱。
景龍二年七月七夕,禦兩儀殿賦詩。
李峤獻詩雲:“誰言七襄詠,流入五弦歌。
”(是日李行言唱《步虛歌》。
)九月,幸慈恩寺塔,上官氏獻詩,群臣并賦。
閏九月,幸總持,登浮圖,李峤等獻詩。
十月三日,幸三會寺,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誕辰,内殿聯句為“柏梁體”。
二十一日安樂公主出降武延秀。
是月,以婕妤上官氏為昭容。
十二月六日,上幸薦福寺,鄭詩先成,(“舊邸三乘辟”是也。
)宋之問後進。
(“駕象法三婦”)是也。
立春,侍宴賦詩。
二十一日,幸臨渭亭,李峤等應制。
三十日幸長安故城。
十二月晦,諸學士入ト守歲,以皇後乳母戲适禦史大夫窦從一。
(往來其家,遂有國爹之号。
)三年元日,清晖閣登高遇雪。
宗楚客詩雲“蓬萊雪作山”是也,因賜金彩人勝。
李峤等七言詩。
(“千锺聖酒禦筵披”是也。
)是日,甚歡,上令學士遞起屢舞,至沈期賦《回波》,有“齒錄牙绯”之語。
晦日,幸昆明池,宋之問詩“自有夜珠來”之句,至今傳之。
二月八日,送沙門玄奘等歸荊州,李峤等賦詩。
十一日,幸太平公主南莊。
七月,幸望春宮,送朔方節度張仁赴軍。
八月三日,幸安樂公主西莊。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分韻賦詩。
韋安石先成。
十一月一日,安樂公主入新宅,賦詩。
十五日,中宗誕辰,長甯公主滿月,李峤詩“神龍見象日,仙鳳養雛年”是也。
二十三日,南郊,徐彥伯上《南郊賦》。
十二月十二日,幸溫泉宮,敕蒲州刺史徐彥伯入仗,同學士例,因與武平一等五人獻詩,上官昭容獻七言絕句三首。
十四日,幸韋嗣立莊,拜嗣立逍遙公,名其居曰“清虛原”、“幽栖谷”。
十五日,幸白鹿觀。
十八日,遊秦始皇陵。
四年正月朔,賜群臣柏樹。
五日,蓬萊宮宴吐蕃使,因為柏梁體。
(吐蕃舍人亦賦。
)七日,重宴大明殿,賜彩镂人勝,又觀打球。
八日,立春,賜彩花。
二十九日,晦,幸水。
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
三日,幸司農少卿王光輔莊。
是夕,岑羲設茗飲,讨論經史,武平一論《春秋》,崔日用請北面,日用贈武平一歌曰:“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遠兮冠今夕。
”二十一日,張仁至自朔方,宴于桃花園,賦七言詩。
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