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憂來學丘禱。
”仍賜禦紮曰:“朕詩集中欲得見卿唱和詩,故令示此。
卿疾未差,可他日進來。
”禦劄及門而度薨。
帝聽政暇,博覽群書。
一日,延英顧問宰相:“《詩》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蘋是何草?”時宰相楊珏楊嗣複、陳夷行相顧未對。
珏曰:“臣按《爾雅》,蘋是蔌蕭。
”上曰:“朕看《毛詩疏》,葉圓而花白,叢生野中,似非蔌蕭。
” 又一日,問宰臣:“古詩雲:‘輕衫襯跳脫。
’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
上曰:“即今之腕钏也。
《真诰》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脫,是臂飾。
” 嘗吟杜甫《曲江篇》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乃知天寶以前樓台之盛。
鄭注乃命神策軍淘曲江、昆明二池,許公卿立亭館。
兩軍造紫樓、彩霞亭,内出樓額賜之。
○宣宗 帝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并主司姓名。
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歎息移時。
嘗于内自題鄉貢進士李道龍。
白居易之死,帝以詩吊之曰:“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帝制《秦邊陲曲》,其詞曰:“海嶽鹹通。
”及帝垂拱,而年号鹹通焉。
庶子裴恽進詩賀聖政,有“太康”字。
帝怒曰:“太康失邦,乃以比我!”戶部韋渙奏雲:“晉平吳寇,改号太康。
雖有失邦之言,乃見歸美之文。
”上曰:“天子大須博覽,不然,幾錯罪恽。
” 舊制:盛春内殿賜宴三日。
帝妙音律,每先裁制新曲,俾禁中女伶疊相教授。
至是,出宮女數百,分行連袂而歌。
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方屦,褒衣博帶,趨走俯仰,皆合規矩,于于然有唐堯之風焉。
有曰《蔥女踏歌隊》者,率言蔥嶺之士,樂河湟故地,歸國複為唐民也。
若《霓裳曲》者,皆執節幡,被羽服,态度凝澹,飄飄然有翔舞鶴見左右。
如是數十曲,流傳民間。
(出令狐澄《貞陵遺事》。
) ○昭宗 陝府,唐昭宗有詩雲:“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内中。
”或曰:“逍遙樓有太宗詩雲:‘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志意不侔矣。
” ○武後 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
許之。
尋疑有異圖,先遣使宣诏曰:“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於是淩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
後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凡太後之詩文,皆元萬頃、崔融輩為之。
萬歲、通天元年,鑄九鼎成,置于東都明堂之庭。
後自制《曳鼎歌》,令曳鼎者唱和。
開元二年,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東都九鼎銘》,其《蔡州鼎銘》,武後所制。
文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
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域内雍熙。
上玄降靈,方建隆基。
”紫薇令姚崇奏曰:“聖人啟運,休兆必彰,請宣付史館。
”(明皇禦名,已兆于此。
) ○徐賢妃 貞觀二十三年,上疏谏太宗息兵罷役,其略曰:“大業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又曰:“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纣用之而國亡。
侈麗之源,不可不遏。
作法于儉,猶恐其奢。
作法于奢,何以制後?” ○上官昭容 張說作《昭容文集序》雲:“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有女尚書決事宮闱。
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幾,顧問不遺,應接如響。
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迹秘九天之上,身沒重泉之下,嘉猷令範,代罕得聞。
庶姬後學,嗚呼何仰。
然則大君據四海之圖,懸百靈之命,喜則九圍挾纩,怒則千裡流血,靜則黔黎安,動則蒼罷弊。
入耳之語,諒其難乎?貴而勢大者疑,賤而禮絕者隔;近而言輕者忽,遠而意忠者忤。
惟窈窕柔曼,誘掖善心,忘味九德之衢,傾情六藝之圃。
故登昆巡海之意寝,剪胡刈越之威息,璇台珍服之态消,從禽嗜樂之端廢。
獨使溫柔之教,漸于生人;風雅之聲,流于來葉。
非夫玄黃毓粹,正明助思,衆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寶,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鎮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
昔嘗共遊東璧,同宴北海,倏來忽往,物在人亡。
憫雕之殘言,悲素扇之空曲。
上聞天子,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叙蘭台之新集。
”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馀篇。
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禦制曲。
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
既退,惟沈宋二詩不下。
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
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
’蓋詞氣已竭。
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猶陡健豪舉。
”沈乃伏,不敢複争。
宋之問詩曰:“春豫靈池近,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鲸動,槎拂鬥牛回。
節晦全落,春遲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燒劫辯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 昭容名婉兒,西台侍郎儀之孫。
父廷芝,與儀死武後時。
母鄭,方娠,夢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秤量天下。
”昭容生逾月,母戲曰:“秤量者豈汝邪?”辄啞然應。
後内秉機政,符其夢雲。
自通天以來,内掌诏命。
中宗立,進拜昭容。
帝引名儒,賜宴賦詩,婉兒常代帝及後、長甯、安樂二公主,衆篇并作,而采麗益新。
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
當時屬詞,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觀,昭容力也。
韋後之敗,斬阙下。
○孔紹安 大業末為監察禦史,高祖為隋讨賊河東,紹安監其軍,深見接遇。
高祖受禅,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
高祖大悅,拜内史舍人。
時夏侯端亦嘗為禦史,先來歸。
紹安授秘書監,因侍宴,詠石榴,有“氐為時來晚,開花不見春”之句。
武德中,令狐德欲補正曆代史記,诏各差官主修一代。
紹安以中書舍人與崔善為蕭德言主梁,多曆年不能就,皆罷之。
紹安在隋時,與孫萬壽以文詞稱,時謂孔、孫。
○虞世南 顔師古《隋朝遺事》載:洛陽獻合蒂迎辇花,炀帝令袁寶兒持之,号司花女。
時诏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寶兒注視久之。
帝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
”世南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袖太憨生。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辇行。
” ○魏徵 太宗在洛陽宮,幸積翠池。
宴酣各賦一事。
帝賦《尚書》曰:“日昃玩百篇,臨燈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荒湎。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
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
”徵賦西漢曰:“受降臨轵道,争長趣鴻門。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遊出杜原。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帝曰:“徵言未嘗不約我以禮。
” ○李百藥 百藥七歲能屬文。
齊中書舍人陸,嘗過其父德林,有說徐陵文者,雲“藉琅琊之稻”,坐客并不識其事。
百藥進曰:“《傳》稱禹阝人藉稻。
注雲:禹阝國在琅琊、開陽縣。
”人皆驚喜,曰:“此兒即神童。
”百藥幼多病,祖母以百藥為名。
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藻思沉郁,尤長五言。
雖樵童牧子,亦皆吟諷。
及懸車告老,怡然自
”仍賜禦紮曰:“朕詩集中欲得見卿唱和詩,故令示此。
卿疾未差,可他日進來。
”禦劄及門而度薨。
帝聽政暇,博覽群書。
一日,延英顧問宰相:“《詩》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蘋是何草?”時宰相楊珏楊嗣複、陳夷行相顧未對。
珏曰:“臣按《爾雅》,蘋是蔌蕭。
”上曰:“朕看《毛詩疏》,葉圓而花白,叢生野中,似非蔌蕭。
” 又一日,問宰臣:“古詩雲:‘輕衫襯跳脫。
’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
上曰:“即今之腕钏也。
《真诰》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脫,是臂飾。
” 嘗吟杜甫《曲江篇》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乃知天寶以前樓台之盛。
鄭注乃命神策軍淘曲江、昆明二池,許公卿立亭館。
兩軍造紫樓、彩霞亭,内出樓額賜之。
○宣宗 帝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并主司姓名。
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歎息移時。
嘗于内自題鄉貢進士李道龍。
白居易之死,帝以詩吊之曰:“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帝制《秦邊陲曲》,其詞曰:“海嶽鹹通。
”及帝垂拱,而年号鹹通焉。
庶子裴恽進詩賀聖政,有“太康”字。
帝怒曰:“太康失邦,乃以比我!”戶部韋渙奏雲:“晉平吳寇,改号太康。
雖有失邦之言,乃見歸美之文。
”上曰:“天子大須博覽,不然,幾錯罪恽。
” 舊制:盛春内殿賜宴三日。
帝妙音律,每先裁制新曲,俾禁中女伶疊相教授。
至是,出宮女數百,分行連袂而歌。
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方屦,褒衣博帶,趨走俯仰,皆合規矩,于于然有唐堯之風焉。
有曰《蔥女踏歌隊》者,率言蔥嶺之士,樂河湟故地,歸國複為唐民也。
若《霓裳曲》者,皆執節幡,被羽服,态度凝澹,飄飄然有翔舞鶴見左右。
如是數十曲,流傳民間。
(出令狐澄《貞陵遺事》。
) ○昭宗 陝府,唐昭宗有詩雲:“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内中。
”或曰:“逍遙樓有太宗詩雲:‘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志意不侔矣。
” ○武後 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
許之。
尋疑有異圖,先遣使宣诏曰:“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於是淩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
後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凡太後之詩文,皆元萬頃、崔融輩為之。
萬歲、通天元年,鑄九鼎成,置于東都明堂之庭。
後自制《曳鼎歌》,令曳鼎者唱和。
開元二年,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東都九鼎銘》,其《蔡州鼎銘》,武後所制。
文曰:“犧、農首出,軒、昊應期。
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域内雍熙。
上玄降靈,方建隆基。
”紫薇令姚崇奏曰:“聖人啟運,休兆必彰,請宣付史館。
”(明皇禦名,已兆于此。
) ○徐賢妃 貞觀二十三年,上疏谏太宗息兵罷役,其略曰:“大業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又曰:“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纣用之而國亡。
侈麗之源,不可不遏。
作法于儉,猶恐其奢。
作法于奢,何以制後?” ○上官昭容 張說作《昭容文集序》雲:“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有女尚書決事宮闱。
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幾,顧問不遺,應接如響。
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迹秘九天之上,身沒重泉之下,嘉猷令範,代罕得聞。
庶姬後學,嗚呼何仰。
然則大君據四海之圖,懸百靈之命,喜則九圍挾纩,怒則千裡流血,靜則黔黎安,動則蒼罷弊。
入耳之語,諒其難乎?貴而勢大者疑,賤而禮絕者隔;近而言輕者忽,遠而意忠者忤。
惟窈窕柔曼,誘掖善心,忘味九德之衢,傾情六藝之圃。
故登昆巡海之意寝,剪胡刈越之威息,璇台珍服之态消,從禽嗜樂之端廢。
獨使溫柔之教,漸于生人;風雅之聲,流于來葉。
非夫玄黃毓粹,正明助思,衆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寶,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鎮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
昔嘗共遊東璧,同宴北海,倏來忽往,物在人亡。
憫雕之殘言,悲素扇之空曲。
上聞天子,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叙蘭台之新集。
”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馀篇。
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禦制曲。
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
既退,惟沈宋二詩不下。
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
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
’蓋詞氣已竭。
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猶陡健豪舉。
”沈乃伏,不敢複争。
宋之問詩曰:“春豫靈池近,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鲸動,槎拂鬥牛回。
節晦全落,春遲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燒劫辯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 昭容名婉兒,西台侍郎儀之孫。
父廷芝,與儀死武後時。
母鄭,方娠,夢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秤量天下。
”昭容生逾月,母戲曰:“秤量者豈汝邪?”辄啞然應。
後内秉機政,符其夢雲。
自通天以來,内掌诏命。
中宗立,進拜昭容。
帝引名儒,賜宴賦詩,婉兒常代帝及後、長甯、安樂二公主,衆篇并作,而采麗益新。
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
當時屬詞,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觀,昭容力也。
韋後之敗,斬阙下。
○孔紹安 大業末為監察禦史,高祖為隋讨賊河東,紹安監其軍,深見接遇。
高祖受禅,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
高祖大悅,拜内史舍人。
時夏侯端亦嘗為禦史,先來歸。
紹安授秘書監,因侍宴,詠石榴,有“氐為時來晚,開花不見春”之句。
武德中,令狐德欲補正曆代史記,诏各差官主修一代。
紹安以中書舍人與崔善為蕭德言主梁,多曆年不能就,皆罷之。
紹安在隋時,與孫萬壽以文詞稱,時謂孔、孫。
○虞世南 顔師古《隋朝遺事》載:洛陽獻合蒂迎辇花,炀帝令袁寶兒持之,号司花女。
時诏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寶兒注視久之。
帝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
”世南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袖太憨生。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辇行。
” ○魏徵 太宗在洛陽宮,幸積翠池。
宴酣各賦一事。
帝賦《尚書》曰:“日昃玩百篇,臨燈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荒湎。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
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善。
”徵賦西漢曰:“受降臨轵道,争長趣鴻門。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遊出杜原。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帝曰:“徵言未嘗不約我以禮。
” ○李百藥 百藥七歲能屬文。
齊中書舍人陸,嘗過其父德林,有說徐陵文者,雲“藉琅琊之稻”,坐客并不識其事。
百藥進曰:“《傳》稱禹阝人藉稻。
注雲:禹阝國在琅琊、開陽縣。
”人皆驚喜,曰:“此兒即神童。
”百藥幼多病,祖母以百藥為名。
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藻思沉郁,尤長五言。
雖樵童牧子,亦皆吟諷。
及懸車告老,怡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