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關燈
小
中
大
康衢擊壤,肇開聲詩。上自陶唐,下暨秦代,韻語可采者,或取正史,或裁諸子,雜錄古逸,冠于漢京,窮詩之源也。詩紀備詳,茲擇其尤雅者。
風騷即息,漢人代興,五言為标準矣。就五言中,較然兩體。蘇李贈答、無名氏十九首,古詩體也。廬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類,樂府體也。昭明獨尚雅音,略于樂府,然措詞叙事,樂府為長,茲特補昭明選未及。後之作者,知所區别焉。
安世房中歌,歌中之雅也。漢武郊祀等歌,詩中之頌也。廬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等篇,詩中之國風也。樂府中亦具三體,當分别觀之。
曹子建雲,漢曲訛不可辨。魏人且然,況今日耶。凡不能句讀及無韻不成誦者均不錄。
蘇李以後,陳思繼起,父兄多才,渠尤獨步,故應為一大宗。邺下諸子,各自成家,未能方埒也。嗣宗觸緒興懷,無端哀樂,當塗之世,又成别調矣。
壯武之世,茂先休奕,莫能軒轾。二陸潘張,亦稱魯衛。太沖拔出于衆流之中,豐骨峻上,盡掩諸家。鐘記室季孟于潘陸之間,非笃論也。後此越石景純,聯镳接轸。過江末季,挺生陶公,無意為詩,斯臻至詣,不第于典午中屈一指雲。
詩至于宋,體制漸變,聲色大開。康樂神工默運,明遠廉儁無前,允稱二妙。延年聲價雖高,雕镂太甚,未宜鼎足矣。齊人寥寥,玄晖獨有一代,元長以下,無能為役。
蕭梁之代,風格日卑。隐侯短章,猶存古體。文通仲言,辭藻斐然。雖非出群之雄,亦稱一時作者。陳之視梁,抑又降焉。子堅孝穆,并以總持。略其體裁,專求名句,所雲差強人意者耶。
梁時橫吹曲,武人之詞居多。北音铿锵,钲铙兢奏。企喻歌、折楊柳歌詞、木蘭詩等篇,猶漢魏人遺響也。北齊敕勒歌,亦複相似。
北朝詞人,時流清響。庾子山才華富有,悲感之篇,常見風骨,所長不專在造句也。徐庾并名,恐孝穆華詞,瞠乎其後。
隋炀帝豔情篇什,同符後主,而邊塞諸作,矯然獨異,風氣将轉之候也。楊處道清思健筆,詞氣蒼然。後此射洪曲江,起衰中立,此為之勝廣矣。
漢武立樂府采歌謠,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雜謠歌詞,亦具收錄,謂觀此可以知治忽驗盛衰也。愚于各代詩人後嗣以歌謠,猶前人志雲。
漢以前歌詞,後人拟作甚夥,如夏禹玉牒詞,漢武帝落葉哀蟬曲類是也。詞旨可取,不妨并登,真僞自可存而不論。然如皇娥、白帝歌,事近于誣;虞姬答歌、蘇武妻答詩,詞近于時,類此者不敢從俗采入。
詩非談理,亦烏可悖理也。仲長統述志雲:畔散五經,減滅風雅,放恣不可問矣。類此者概所屏卻。
晉人子夜歌,齊梁人讀曲等歌,俚語俱趣,拙語俱巧,自是詩中别調。然雅音既遠,鄭衛雜興,君子弗尚也。愚于唐詩選本中,不收西昆香奁諸體,亦是此意。
新城王尚書向有古詩選本,抒文載實,極工裁擇。因五言七言分立界限,故三四言及長短雜句均在屏卻。茲特采錄各體,補所未備。又王選五言兼取唐人,七言下及元代。茲從陶唐氏起,南北朝止,探其源不暇沿其流也。
詩之為用甚廣。範宣讨貳,爰賦《摽梅》;宗國無鸠,乃歌《圻父》。斷章取義,原無達诂也。箋釋評點,俱可無庸。為學人啟途徑,未能免俗耳。
書中徵引,宜錄全文。錄疏通大義,匪同箋注。凡經史子集,時從删節,近于因陋就簡,識者諒諸。
德潛學識淺尠,于剬詩輯頌,略無所得。此書援據典實,通達奧義,得三益之功居多,參訂姓氏,詳列于簡。
歸愚沈德潛識
風騷即息,漢人代興,五言為标準矣。就五言中,較然兩體。蘇李贈答、無名氏十九首,古詩體也。廬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類,樂府體也。昭明獨尚雅音,略于樂府,然措詞叙事,樂府為長,茲特補昭明選未及。後之作者,知所區别焉。
安世房中歌,歌中之雅也。漢武郊祀等歌,詩中之頌也。廬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等篇,詩中之國風也。樂府中亦具三體,當分别觀之。
曹子建雲,漢曲訛不可辨。魏人且然,況今日耶。凡不能句讀及無韻不成誦者均不錄。
蘇李以後,陳思繼起,父兄多才,渠尤獨步,故應為一大宗。邺下諸子,各自成家,未能方埒也。嗣宗觸緒興懷,無端哀樂,當塗之世,又成别調矣。
壯武之世,茂先休奕,莫能軒轾。二陸潘張,亦稱魯衛。太沖拔出于衆流之中,豐骨峻上,盡掩諸家。鐘記室季孟于潘陸之間,非笃論也。後此越石景純,聯镳接轸。過江末季,挺生陶公,無意為詩,斯臻至詣,不第于典午中屈一指雲。
詩至于宋,體制漸變,聲色大開。康樂神工默運,明遠廉儁無前,允稱二妙。延年聲價雖高,雕镂太甚,未宜鼎足矣。齊人寥寥,玄晖獨有一代,元長以下,無能為役。
蕭梁之代,風格日卑。隐侯短章,猶存古體。文通仲言,辭藻斐然。雖非出群之雄,亦稱一時作者。陳之視梁,抑又降焉。子堅孝穆,并以總持。略其體裁,專求名句,所雲差強人意者耶。
梁時橫吹曲,武人之詞居多。北音铿锵,钲铙兢奏。企喻歌、折楊柳歌詞、木蘭詩等篇,猶漢魏人遺響也。北齊敕勒歌,亦複相似。
北朝詞人,時流清響。庾子山才華富有,悲感之篇,常見風骨,所長不專在造句也。徐庾并名,恐孝穆華詞,瞠乎其後。
隋炀帝豔情篇什,同符後主,而邊塞諸作,矯然獨異,風氣将轉之候也。楊處道清思健筆,詞氣蒼然。後此射洪曲江,起衰中立,此為之勝廣矣。
漢武立樂府采歌謠,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雜謠歌詞,亦具收錄,謂觀此可以知治忽驗盛衰也。愚于各代詩人後嗣以歌謠,猶前人志雲。
漢以前歌詞,後人拟作甚夥,如夏禹玉牒詞,漢武帝落葉哀蟬曲類是也。詞旨可取,不妨并登,真僞自可存而不論。然如皇娥、白帝歌,事近于誣;虞姬答歌、蘇武妻答詩,詞近于時,類此者不敢從俗采入。
詩非談理,亦烏可悖理也。仲長統述志雲:畔散五經,減滅風雅,放恣不可問矣。類此者概所屏卻。
晉人子夜歌,齊梁人讀曲等歌,俚語俱趣,拙語俱巧,自是詩中别調。然雅音既遠,鄭衛雜興,君子弗尚也。愚于唐詩選本中,不收西昆香奁諸體,亦是此意。
新城王尚書向有古詩選本,抒文載實,極工裁擇。因五言七言分立界限,故三四言及長短雜句均在屏卻。茲特采錄各體,補所未備。又王選五言兼取唐人,七言下及元代。茲從陶唐氏起,南北朝止,探其源不暇沿其流也。
詩之為用甚廣。範宣讨貳,爰賦《摽梅》;宗國無鸠,乃歌《圻父》。斷章取義,原無達诂也。箋釋評點,俱可無庸。為學人啟途徑,未能免俗耳。
書中徵引,宜錄全文。錄疏通大義,匪同箋注。凡經史子集,時從删節,近于因陋就簡,識者諒諸。
德潛學識淺尠,于剬詩輯頌,略無所得。此書援據典實,通達奧義,得三益之功居多,參訂姓氏,詳列于簡。
歸愚沈德潛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