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人寶鏡挂當中。
青牛帳底常凝露,朱鳥窗前卻避風。
何日與郎親解取,最堪消渴玉酥融。
"是物長二尺餘,寬六、七寸。
近時粵東婦女有用之者。
若吳俗,則紅绡一方,揩去一角,以金絡索系諸頸,橫蔽胸前,繩結兩角圍諸腰。
惟潘绂庭侍讀曾绶一詞,差能道其形像。
《調寄風蝶令》曰:"擡袖分明見,抽襦捉搦藏。
霞绡一抹認柔鄉,兩兩巫峰,隐隐費思量。
兜得愁無底,遮來體更香,橫攔好夢最牽腸。
小小魂靈,飛不出紅牆。
"!! 偶過楊少梧齋中,見案上有《小倉山房詩集》,信手翻讀《喜楊西峰巡撫江蘇》詩雲:"故人開府到吳中,捧日葵花色正紅。
八座有誰堪此席,半生惟我最知公。
智珠在手風雲會,卿月當天氣象空。
真個恩膏似流水,大江西下大江東。
"餘謂:"在手對當頭,不較工耶。
"楊曰:"頭屬一人,其象小,天屬衆人,氣象大。
"辄歎前輩用字斟酌,少梧讀書心細,并不可及。
詩家多悔少作,然天機泊湊往往得之少年。
如漁洋《秋柳》、随園《落花》,縱吟到桑榆,亦複難與争勝。
内子吳氏,外舅芩階先生鹿鳴,登壬子賢書。
無子,僅一女,亦頗讀書,年十八歸餘。
結褵以後,每勸之學詩,辄謝曰:"中饋、縫紉是婦人職。
若吟詠,為丈夫之餘事耳。
妾非不愛風雅,誠恐韻語流傳,為後世選家列于釋道、倡妓之間,所不甘也。
"見遠識高,非餘所及,不複強。
王漁洋先生司李揚州,作小詞,有句雲:"醉客新居名者者,婦人小巷号兜兜。
"蓋揚州有地名兜兜巷,皆小家婦女繡制襪胸為業。
襪胸,俗呼兜兜。
又有酒肆名“者者居”,先生欲悉命名之義,使從者召之。
從者誤會意旨,勾緝酒肆主人,缧绁而至。
先生大駭,釋之。
問其名居之義,取"近者悅,遠者來"也。
道光季年,陳芝楣尚書巡撫蘇州,一日偶經胥門,有藥肆曰“半半堂”。
陳公莫解其義,口誦再三。
俄而,吳縣令進谒,請示半半堂主某,應何科罪。
陳公曰:"無他,适所以沉吟者,欲征典而不得也。
"命訊而遣之,蓋取"半積陰功半濟人"也。
二事極相類,可見居官言動,不可不慎。
海鹽黃韻珊孝廉憲清,驚才絕豔,而貌不揚。
嘗著《帝女花》、《淩波影》、《茂陵弦》等傳奇,為時所稱。
其《桃溪雪》一種,尤脍炙人口。
餘杭有富室女,讀而慕之,寝膳俱廢,父母憂焉。
會韻珊登賢書,其舅氏偕女來訪,為選婿計,見黃貌不副才,廢然而返,一時傳為笑談。
顧此女亦皮相者,果其愛才,則竟委身焉可也,又奚待相攸為。
惟其俗見未泯,宜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也。
金陵孫蓮水韶,赴南昌途次,寄袁簡齋師詩雲:"北海有書還薦祢,晉公多客舊憐韓。
扁舟直溯滕王閣,華發登臨愧子安。
"詩不甚工,然一氣呵成,運用自在,四句而入六古人。
使庸手為之,便如點鬼簿矣。
"晴煙漠漠柳毵毵,無那離情酒半酣。
遙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韋端己《古别離》詩也。
"亭亭畫舸系春潭,隻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将離恨過江南。
"唐鄭仲賢詩也。
宋文鑒誤以為張文潛詩,非也。
二詩意旨皆同,而各臻妙境。
餘近客大阪,作《旅懷》詩雲:"霜葉林空欲暮秋,不堪覊思怕登樓。
連朝詩畫無人買,戲揭高标改賣愁。
"後見無錫張荔門詩雲:"洗空心地俗塵删,一卷黃庭自掩關。
明日斷炊愁不得,且研殘墨畫秋山。
"襟期超曠,與餘詩似異而實同。
荔門,名式,字抱翁,别号夫椒山人,善畫,工書法,著有《荔門集》。
雲間葉湘秋蘭,有句雲:"流水行雲多變态",久不得對。
越十餘年,偶語及華亭郭又松複衡,對曰:"斷冰殘雪有奇峰"。
工已。
葉小鸾眉子硯,橢圓式,面有犀紋,形如半彎新月。
背有跋雲:"舅氏從海上獲硯材三,分緻餘兄弟。
瓊章得眉子硯,綴以二絕雲:'天寶繁華事已陳,成都畫手樣能新。
如今隻學初三月,怕有詩人說小颦。
';'素袖輕籠金鴨煙,明窗小幾展吳箋。
開簾一硯櫻桃雨,潤到青琴第幾弦。
'"下署"已巳寒食題",印章"小鸾"二字。
按此二詩,《返生香集》中失載,惟陶凫鄉《詠眉子硯》詞附記之。
郎蘇門太守葆辰,有詩雲:"仙迹留傳未肯銷,摩挲片石也瓊瑤。
不然銅雀台前瓦,誰更春深憶二喬。
";"一握端溪玉不如,再休想象畫眉初。
自傳晚鏡偷窺戒,不寫黃庭即紫書。
";"塵願都從佛法抛,更無恨上月痕梢。
先生若為修眉史,竟與心經一例鈔。
"吾友倪耘劬與溫筠栖聯句詠之,《調寄眉峰碧》雲:"樣學彎彎月,研盡隃麋屑。
留得三生片石存,是士女精魂結。
鸲眼看猶活,绮忏何嘗滅。
會伴疏香閣裡人,吳箋寫遍詞千葉。
" 番禺黃香石曰:"七古一韻到底,易平直。
中有疊句,用韻一頓,遂覺全體俱振。
" 張船山先生,世多以詩人目之,考其官谏垣日,彈劾不避權貴。
其自題畫鷹詩雲:"奇鷹瞥然來,扌雙身在高樹。
風勁乍低頭,沉思擊何處。
"可以想見風概矣。
按,船山詩豪氣淩人,格律神韻,均未入古。
雖久席盛名,豈宜學步。
名字之傳,亦有前定。
華亭胡公壽,書畫重于時。
海東日南,辇金征求,門如市。
今年過花甲,以藝名四十年。
初号小橋,名遠,後得其鄉黃秋士鞠小印,篆刻并妙,文曰:"公壽長壽",胡遂易字以行。
向之名号,鮮有知者矣。
黃固一時名士,畫亦超絕,公壽其字也。
元遺山《北嶽》詩:"東州死愛華不注,向在陋邦何足數。
敬亭不着謝宣城,斷岸何緣比天姥。
"言山水在通都,易于得名也。
洪震老元人淳安《東泉山》詩:"通都大邑人争馳,一泉一石小亦奇。
雲深路絕無人處,縱有佳山誰得知。
"言山水在僻遠,人多不知也。
餘遊日本,土人每訊西湖、羅浮、武夷、天台諸勝,辄舉二詩以答。
善化許雪門太守瑤光《涼風洞》詩雲:"洞裡如聞鐘磬聲,洞邊風挾雪霜鳴。
瓦罂貯水因何滲,難向山靈扣物情。
"自注&
青牛帳底常凝露,朱鳥窗前卻避風。
何日與郎親解取,最堪消渴玉酥融。
"是物長二尺餘,寬六、七寸。
近時粵東婦女有用之者。
若吳俗,則紅绡一方,揩去一角,以金絡索系諸頸,橫蔽胸前,繩結兩角圍諸腰。
惟潘绂庭侍讀曾绶一詞,差能道其形像。
《調寄風蝶令》曰:"擡袖分明見,抽襦捉搦藏。
霞绡一抹認柔鄉,兩兩巫峰,隐隐費思量。
兜得愁無底,遮來體更香,橫攔好夢最牽腸。
小小魂靈,飛不出紅牆。
"!! 偶過楊少梧齋中,見案上有《小倉山房詩集》,信手翻讀《喜楊西峰巡撫江蘇》詩雲:"故人開府到吳中,捧日葵花色正紅。
八座有誰堪此席,半生惟我最知公。
智珠在手風雲會,卿月當天氣象空。
真個恩膏似流水,大江西下大江東。
"餘謂:"在手對當頭,不較工耶。
"楊曰:"頭屬一人,其象小,天屬衆人,氣象大。
"辄歎前輩用字斟酌,少梧讀書心細,并不可及。
詩家多悔少作,然天機泊湊往往得之少年。
如漁洋《秋柳》、随園《落花》,縱吟到桑榆,亦複難與争勝。
内子吳氏,外舅芩階先生鹿鳴,登壬子賢書。
無子,僅一女,亦頗讀書,年十八歸餘。
結褵以後,每勸之學詩,辄謝曰:"中饋、縫紉是婦人職。
若吟詠,為丈夫之餘事耳。
妾非不愛風雅,誠恐韻語流傳,為後世選家列于釋道、倡妓之間,所不甘也。
"見遠識高,非餘所及,不複強。
王漁洋先生司李揚州,作小詞,有句雲:"醉客新居名者者,婦人小巷号兜兜。
"蓋揚州有地名兜兜巷,皆小家婦女繡制襪胸為業。
襪胸,俗呼兜兜。
又有酒肆名“者者居”,先生欲悉命名之義,使從者召之。
從者誤會意旨,勾緝酒肆主人,缧绁而至。
先生大駭,釋之。
問其名居之義,取"近者悅,遠者來"也。
道光季年,陳芝楣尚書巡撫蘇州,一日偶經胥門,有藥肆曰“半半堂”。
陳公莫解其義,口誦再三。
俄而,吳縣令進谒,請示半半堂主某,應何科罪。
陳公曰:"無他,适所以沉吟者,欲征典而不得也。
"命訊而遣之,蓋取"半積陰功半濟人"也。
二事極相類,可見居官言動,不可不慎。
海鹽黃韻珊孝廉憲清,驚才絕豔,而貌不揚。
嘗著《帝女花》、《淩波影》、《茂陵弦》等傳奇,為時所稱。
其《桃溪雪》一種,尤脍炙人口。
餘杭有富室女,讀而慕之,寝膳俱廢,父母憂焉。
會韻珊登賢書,其舅氏偕女來訪,為選婿計,見黃貌不副才,廢然而返,一時傳為笑談。
顧此女亦皮相者,果其愛才,則竟委身焉可也,又奚待相攸為。
惟其俗見未泯,宜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也。
金陵孫蓮水韶,赴南昌途次,寄袁簡齋師詩雲:"北海有書還薦祢,晉公多客舊憐韓。
扁舟直溯滕王閣,華發登臨愧子安。
"詩不甚工,然一氣呵成,運用自在,四句而入六古人。
使庸手為之,便如點鬼簿矣。
"晴煙漠漠柳毵毵,無那離情酒半酣。
遙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韋端己《古别離》詩也。
"亭亭畫舸系春潭,隻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将離恨過江南。
"唐鄭仲賢詩也。
宋文鑒誤以為張文潛詩,非也。
二詩意旨皆同,而各臻妙境。
餘近客大阪,作《旅懷》詩雲:"霜葉林空欲暮秋,不堪覊思怕登樓。
連朝詩畫無人買,戲揭高标改賣愁。
"後見無錫張荔門詩雲:"洗空心地俗塵删,一卷黃庭自掩關。
明日斷炊愁不得,且研殘墨畫秋山。
"襟期超曠,與餘詩似異而實同。
荔門,名式,字抱翁,别号夫椒山人,善畫,工書法,著有《荔門集》。
雲間葉湘秋蘭,有句雲:"流水行雲多變态",久不得對。
越十餘年,偶語及華亭郭又松複衡,對曰:"斷冰殘雪有奇峰"。
工已。
葉小鸾眉子硯,橢圓式,面有犀紋,形如半彎新月。
背有跋雲:"舅氏從海上獲硯材三,分緻餘兄弟。
瓊章得眉子硯,綴以二絕雲:'天寶繁華事已陳,成都畫手樣能新。
如今隻學初三月,怕有詩人說小颦。
';'素袖輕籠金鴨煙,明窗小幾展吳箋。
開簾一硯櫻桃雨,潤到青琴第幾弦。
'"下署"已巳寒食題",印章"小鸾"二字。
按此二詩,《返生香集》中失載,惟陶凫鄉《詠眉子硯》詞附記之。
郎蘇門太守葆辰,有詩雲:"仙迹留傳未肯銷,摩挲片石也瓊瑤。
不然銅雀台前瓦,誰更春深憶二喬。
";"一握端溪玉不如,再休想象畫眉初。
自傳晚鏡偷窺戒,不寫黃庭即紫書。
";"塵願都從佛法抛,更無恨上月痕梢。
先生若為修眉史,竟與心經一例鈔。
"吾友倪耘劬與溫筠栖聯句詠之,《調寄眉峰碧》雲:"樣學彎彎月,研盡隃麋屑。
留得三生片石存,是士女精魂結。
鸲眼看猶活,绮忏何嘗滅。
會伴疏香閣裡人,吳箋寫遍詞千葉。
" 番禺黃香石曰:"七古一韻到底,易平直。
中有疊句,用韻一頓,遂覺全體俱振。
" 張船山先生,世多以詩人目之,考其官谏垣日,彈劾不避權貴。
其自題畫鷹詩雲:"奇鷹瞥然來,扌雙身在高樹。
風勁乍低頭,沉思擊何處。
"可以想見風概矣。
按,船山詩豪氣淩人,格律神韻,均未入古。
雖久席盛名,豈宜學步。
名字之傳,亦有前定。
華亭胡公壽,書畫重于時。
海東日南,辇金征求,門如市。
今年過花甲,以藝名四十年。
初号小橋,名遠,後得其鄉黃秋士鞠小印,篆刻并妙,文曰:"公壽長壽",胡遂易字以行。
向之名号,鮮有知者矣。
黃固一時名士,畫亦超絕,公壽其字也。
元遺山《北嶽》詩:"東州死愛華不注,向在陋邦何足數。
敬亭不着謝宣城,斷岸何緣比天姥。
"言山水在通都,易于得名也。
洪震老元人淳安《東泉山》詩:"通都大邑人争馳,一泉一石小亦奇。
雲深路絕無人處,縱有佳山誰得知。
"言山水在僻遠,人多不知也。
餘遊日本,土人每訊西湖、羅浮、武夷、天台諸勝,辄舉二詩以答。
善化許雪門太守瑤光《涼風洞》詩雲:"洞裡如聞鐘磬聲,洞邊風挾雪霜鳴。
瓦罂貯水因何滲,難向山靈扣物情。
"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