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圃詞說
關燈
小
中
大
格,亦其選也。
詞至南宋而繁,亦至南宋而敝,作者紛如,難以概述矣。
” ○彭羨門論黃不及秦 彭羨門雲:“詞家每以秦七、黃九并稱,其實黃不及秦遠甚。
猶高之視史,劉之視辛,雖齊名一時,而優劣自不可掩。
” ○彭羨門論長調難於短調 “長調之難於短調者,難於語氣貫串,不冗不複,徘徊宛轉,自然成文。
今人作詞,短調獨多,長調寥寥不概見,當由寄興所成,非專詣耳。
”[案:此則亦見金粟詞話。
] ○鄒程村論用典 鄒程村曰:“詞品雲:‘填詞於文為末,而非自選詩、樂府來,不能入妙。
李易安詞“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說語。
’愚按詞至稼軒,經子百家,行間筆下,驅斥如意。
近則婁東善用南北史,江左風流,惟有安石,詞家妙境,重見桃源矣。
” ○宗梅岑論詞以豔麗為工 宗梅岑曰:“詞以豔麗為工,但豔麗中須近自然本色方佳。
近日詞家極盛,其卓然命世者,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綱。
世人不解,謂其使事太多,相率交诋,此何足怪。
蓋尋常菽粟者,不知石砝海月為何物耳。
” ○彭羨門論作詞必先選料 “作詞必先選料,大約用古人之事,則取其新僻,而去其陳因。
用古人之語,則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實。
用古人之字,則取其鮮雅,而去其腐俗。
不可不知也。
”[案:此則見金粟詞話。
] ○僻詞與長調作法 僻詞作者少,宜渾脫乃近自然。
常調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動。
○沈東江論轉換處 沈東江曰:“中調長調轉換處,不欲全脫,不欲明粘,如畫家開合之法,須一氣而成,則神味自足,以有意求之不得也。
” ○沈東江論衫字 又“長調最難工,蕪累與癡重同忌,衫字不可少,又忌淺熟。
” ○沈東江論對句 “詞中對句,正是難處,莫認作襯句。
至五言對句,七言對句,使觀者不作對疑尤妙。
”[案:以上三則見劉體仁詞繹,非沈東江語。
此則又見俞彥爰園詞話。
] ○張炎論虛字 “詞中語句,無論長短,不宜疊實,合用虛字呼喚,一字如正、但、任、況之類,兩字如莫是、又還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之類,卻要用之得其所。
” ○張炎論字面 “句法中有字面,蓋詞中有生硬字用不得,須是深加鍛煉,字字敲打得響,歌誦妥溜,方為本色語。
如賀方回、吳夢窗皆善於煉字者,多於李長吉、溫庭筠詩中來。
字面亦詞中起眼處,不可不留意也。
”[案:以上二則見詞源。
] ○沈謙論詩詞曲不同 “啟詩啟曲者,詞也,上不可似詩,下不可似曲。
然詩與曲又俱可入詞,貴人自運。
” ○沈謙論小調中調長調 “小調要言短意長,忌尖弱。
中調要骨肉停勻,忌平闆。
長調要縱橫自如,忌粗率。
能於豪爽中着一二精緻語,綿婉中着一二激勵語,尤見錯綜。
” ○沈謙論白描與修飾 “白描不得近俗,修飾不可太文,生香真色,在離即之間,不特難知,亦難言。
” ○沈謙論偷聲變律之妙 “小令、中調有排蕩之勢者,吳彥高之‘南朝千古傷心事’,範希文之‘塞下秋來風景異’是也。
長調極狎昵之情者,周美成之‘衣染莺黃’,柳耆卿之‘晚晴初’是也。
於此足悟偷聲變律之妙。
” ○沈謙論古人語不相襲 “徐師川‘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
歐陽永叔‘強将離恨倚江樓,江水不能流恨去。
’古人語不相襲,又能各見所長。
” ○沈謙論填詞結句 “鄒程村曰:‘填詞結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隽,着一實語,敗矣。
康伯可“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晏叔原“紫骝認得舊遊蹤,嘶過畫橋東畔路”,秦少遊“遊花無語對斜晖,此恨誰知”,深得此法。
’”[案:以上六則見沈謙填詞雜說。
] ○鄒程村論詠物 “詠物貴似,然不可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案:此則亦見鄒程村詞衷。
] ○沈謙論作詞要點“詞要不亢不卑,不觸不悖,蓦然而來,悠然而逝。
立意貴新,設色貴雅,構局貴變,言情貴含蓄,如驕馬弄銜而欲行,粲女窺簾而未出,得之矣。
” ○沈謙論二李是當行本色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案:以上二則見沈謙填詞雜說。
] ○賀裳論翻詞入詩 “詞家多翻詩意入詞,雖名流不免。
吾常愛李後主一斛珠末句雲:‘繡床斜憑矯無那。
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楊孟載春繡絕句雲:‘閑情正人停針處,笑嚼紅絨吐碧窗。
’此卻翻詞入詩,彌子瑕竟效颦於南子。
” ○賀裳論詞中本色語 “詞中本色語,如李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蕭淑蘭‘去也不教知,怕人留戀伊’,孫光憲‘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嚴次山‘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觀此種句,即可悟詞中之真色生香。
且‘怕人留戀伊’,‘為怕見分攜處’,兩‘怕’字用來妙不可方言,若用一‘恐’字,亦未嘗說不去,然毫厘差,則千裡謬矣。
蓋詞中雅俗字,原可互相勝負,非文理不背,即可通用,此僅可為解人道也。
”[(此則與詞苑叢談卷一所引詞筌語微異。
] ○賀裳論述景“凡寫迷離之況者,止須述景,如‘小窗斜日到芭蕉’、‘半窗斜月疏鐘後’,不言愁而愁自見。
因思韓緻光‘空樓雁一聲,遠屏燈半滅’,已足色悲涼,何必又贅‘眉山正愁絕’耶。
”[案:以上三則見賀裳詞筌。
] ○柴虎臣論詞 柴虎臣雲:“旨取溫柔,詞取蘊藉,昵而閨帷,勿浸而巷曲,浸而巷曲,勿堕入村鄙。
”又雲:“語境則‘鹹陽古道’、‘汴水長流’,語事則‘赤壁周郎’、‘江州司馬’,語颢則‘岸草平沙’、‘曉風殘月’,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
” ○董文友論詩詞曲界限 董文友流詞話曰:“詞曲詩曲,界限甚分,似曲不可,而似詩仍
詞至南宋而繁,亦至南宋而敝,作者紛如,難以概述矣。
” ○彭羨門論黃不及秦 彭羨門雲:“詞家每以秦七、黃九并稱,其實黃不及秦遠甚。
猶高之視史,劉之視辛,雖齊名一時,而優劣自不可掩。
” ○彭羨門論長調難於短調 “長調之難於短調者,難於語氣貫串,不冗不複,徘徊宛轉,自然成文。
今人作詞,短調獨多,長調寥寥不概見,當由寄興所成,非專詣耳。
”[案:此則亦見金粟詞話。
] ○鄒程村論用典 鄒程村曰:“詞品雲:‘填詞於文為末,而非自選詩、樂府來,不能入妙。
李易安詞“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說語。
’愚按詞至稼軒,經子百家,行間筆下,驅斥如意。
近則婁東善用南北史,江左風流,惟有安石,詞家妙境,重見桃源矣。
” ○宗梅岑論詞以豔麗為工 宗梅岑曰:“詞以豔麗為工,但豔麗中須近自然本色方佳。
近日詞家極盛,其卓然命世者,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綱。
世人不解,謂其使事太多,相率交诋,此何足怪。
蓋尋常菽粟者,不知石砝海月為何物耳。
” ○彭羨門論作詞必先選料 “作詞必先選料,大約用古人之事,則取其新僻,而去其陳因。
用古人之語,則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實。
用古人之字,則取其鮮雅,而去其腐俗。
不可不知也。
”[案:此則見金粟詞話。
] ○僻詞與長調作法 僻詞作者少,宜渾脫乃近自然。
常調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動。
○沈東江論轉換處 沈東江曰:“中調長調轉換處,不欲全脫,不欲明粘,如畫家開合之法,須一氣而成,則神味自足,以有意求之不得也。
” ○沈東江論衫字 又“長調最難工,蕪累與癡重同忌,衫字不可少,又忌淺熟。
” ○沈東江論對句 “詞中對句,正是難處,莫認作襯句。
至五言對句,七言對句,使觀者不作對疑尤妙。
”[案:以上三則見劉體仁詞繹,非沈東江語。
此則又見俞彥爰園詞話。
] ○張炎論虛字 “詞中語句,無論長短,不宜疊實,合用虛字呼喚,一字如正、但、任、況之類,兩字如莫是、又還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之類,卻要用之得其所。
” ○張炎論字面 “句法中有字面,蓋詞中有生硬字用不得,須是深加鍛煉,字字敲打得響,歌誦妥溜,方為本色語。
如賀方回、吳夢窗皆善於煉字者,多於李長吉、溫庭筠詩中來。
字面亦詞中起眼處,不可不留意也。
”[案:以上二則見詞源。
] ○沈謙論詩詞曲不同 “啟詩啟曲者,詞也,上不可似詩,下不可似曲。
然詩與曲又俱可入詞,貴人自運。
” ○沈謙論小調中調長調 “小調要言短意長,忌尖弱。
中調要骨肉停勻,忌平闆。
長調要縱橫自如,忌粗率。
能於豪爽中着一二精緻語,綿婉中着一二激勵語,尤見錯綜。
” ○沈謙論白描與修飾 “白描不得近俗,修飾不可太文,生香真色,在離即之間,不特難知,亦難言。
” ○沈謙論偷聲變律之妙 “小令、中調有排蕩之勢者,吳彥高之‘南朝千古傷心事’,範希文之‘塞下秋來風景異’是也。
長調極狎昵之情者,周美成之‘衣染莺黃’,柳耆卿之‘晚晴初’是也。
於此足悟偷聲變律之妙。
” ○沈謙論古人語不相襲 “徐師川‘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
歐陽永叔‘強将離恨倚江樓,江水不能流恨去。
’古人語不相襲,又能各見所長。
” ○沈謙論填詞結句 “鄒程村曰:‘填詞結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隽,着一實語,敗矣。
康伯可“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晏叔原“紫骝認得舊遊蹤,嘶過畫橋東畔路”,秦少遊“遊花無語對斜晖,此恨誰知”,深得此法。
’”[案:以上六則見沈謙填詞雜說。
] ○鄒程村論詠物 “詠物貴似,然不可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案:此則亦見鄒程村詞衷。
] ○沈謙論作詞要點“詞要不亢不卑,不觸不悖,蓦然而來,悠然而逝。
立意貴新,設色貴雅,構局貴變,言情貴含蓄,如驕馬弄銜而欲行,粲女窺簾而未出,得之矣。
” ○沈謙論二李是當行本色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案:以上二則見沈謙填詞雜說。
] ○賀裳論翻詞入詩 “詞家多翻詩意入詞,雖名流不免。
吾常愛李後主一斛珠末句雲:‘繡床斜憑矯無那。
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楊孟載春繡絕句雲:‘閑情正人停針處,笑嚼紅絨吐碧窗。
’此卻翻詞入詩,彌子瑕竟效颦於南子。
” ○賀裳論詞中本色語 “詞中本色語,如李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蕭淑蘭‘去也不教知,怕人留戀伊’,孫光憲‘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嚴次山‘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觀此種句,即可悟詞中之真色生香。
且‘怕人留戀伊’,‘為怕見分攜處’,兩‘怕’字用來妙不可方言,若用一‘恐’字,亦未嘗說不去,然毫厘差,則千裡謬矣。
蓋詞中雅俗字,原可互相勝負,非文理不背,即可通用,此僅可為解人道也。
”[(此則與詞苑叢談卷一所引詞筌語微異。
] ○賀裳論述景“凡寫迷離之況者,止須述景,如‘小窗斜日到芭蕉’、‘半窗斜月疏鐘後’,不言愁而愁自見。
因思韓緻光‘空樓雁一聲,遠屏燈半滅’,已足色悲涼,何必又贅‘眉山正愁絕’耶。
”[案:以上三則見賀裳詞筌。
] ○柴虎臣論詞 柴虎臣雲:“旨取溫柔,詞取蘊藉,昵而閨帷,勿浸而巷曲,浸而巷曲,勿堕入村鄙。
”又雲:“語境則‘鹹陽古道’、‘汴水長流’,語事則‘赤壁周郎’、‘江州司馬’,語颢則‘岸草平沙’、‘曉風殘月’,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
” ○董文友論詩詞曲界限 董文友流詞話曰:“詞曲詩曲,界限甚分,似曲不可,而似詩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