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關燈
小
中
大
金少,愛把丹青錯畫人。
朝為漢宮妃,暮作胡地妾。
(一作“今日漢宮妃,明朝胡地妾。
”)獨留青冢向黃昏,顔色如花命如葉。
(《文集》三十六集句) 送程公辟守洪州 【李注本作“之豫章”】 畫船插幟搖秋光,鳴铙梁簡文帝《南郊頌序》:“鳴铙韻響。
”傳一作“伐”鼓《後漢書·南匈奴傳》:“鳴鐘傳鼓于清渭之上。
”《詩·采芑》:“钲人伐鼓。
”水洋洋。
豫章太守吳郡郎②,行指鬥牛先過鄉③。
鄉人出郭航酒漿,炰鼈脍魚《詩·六月》:“炰鼈脍鯉”。
炊稻粱。
芡頭肥大菱腰長,釂酬喧呼坐滿床④。
怪君三年滞《文集》作“寓”瞿塘⑤,又驅傳馬登太行⑥。
纓旄脫盡歸大梁⑦,翻然出走天南疆。
九江左投貢與章⑧,揚瀾吹漂浩無旁。
老蛟戲水風助狂,盤渦忽坼千丈強⑨。
《古詩箋》:“船幟铙鼓,言太守儀衛之盛。
”《江賦》:“盤渦谷轉。
”君聞此語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
鄙州曆選多俊《文集》作《儁》良,鎮撫時有諸侯王⑩。
拂天高閣朱鳥翔⑾,西山蟠繞鱗鬛蒼⑿。
下視城塹真金湯⒀,雄樓傑屋郁相望。
中戶尚有千金藏,漂田《古詩箋》:“漂田,水田也。
”種秔秔,稻之不粘而晚熟者,俗作粳。
出穰穰⒁。
《史記·淳于髠傳》:“穰穰滿家。
”《詩》:“豐年穰穰。
”沉檀珠犀雜萬商,大舟如山起牙樯,一本無此句。
杜甫《城西坡泛舟詩》:“春風自信牙樯動。
”輸瀉交廣流荊揚⒂。
輕裙利屣列名倡⒃,春風踏謠能斷腸⒄。
平湖灣塢煙渺茫,樹石珍怪花草香,幽處往往聞笙簧。
地靈人秀古所藏⒅,勝兵可使酒可嘗⒆。
十州将吏随低昂⒇,談笑指麾回雨旸&#12881。
非君才高力方剛&#12882,豈能跨《文集》作“得”有此一方,無為聽客欲沾裳。
《水徑注·江水》引《宜都記》:“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使君謝吏趣治裝,我行樂矣未渠央&#12883。
① 據李注,詩當作于嘉祐七年(1062),介甫年四十二。
《宋史·循吏傳》: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進士甲科。
(《文集》八十一有《答程公辟議親書》,蓋以侄女聘小辟子。
)累知南康軍楚州。
提點夔路刑獄。
泸戎數犯渝州邊。
使者治所在萬州,相去遠,有警率浃日乃至。
師孟奏徙于渝。
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
适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
吏懼,白不可。
師孟曰:“必俟報,饑者盡死矣!”竟發之,徙河東路,為度支判官。
知洪州。
積石為堤,浚溝揭閘。
無水患。
李注:公辟入為三司判官,刑部郎中,出知洪州。
時嘉祐七年五月。
②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路洪州,漢為豫章郡。
《元豐九域志》:江南西路洪州豫章郡,鎮南軍節度治南昌、新建二縣。
《漢書·地理志》:吳地,鬥分野也。
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吳分也。
③ 王勃《滕王閣詩序》:龍光射牛鬥之墟。
④ 韓愈《陸渾山火》詩:熙熙釂酬笑語言。
⑤ 《太平寰宇記》:瞿塘,在夔州東一裡。
連崖千丈,奔流電激,舟人為之恐懼。
⑥ 《禮記·玉藻》:士曰傳遽之臣。
鄭注: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澤州晉城縣:太行山在縣南三十六裡。
河北道懷河内縣:太行山在縣北二十五裡。
⑦ 《漢書·蘇武傳》:武仗漢節,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太平寰宇記》:河南道開封府(原注曰:今理開封、浚儀二縣)戰國時為魏都。
《史記·魏世家》雲:“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即今西面浚儀縣故城是也。
⑧ 《尚書·孔傳》:江于此分為九道。
《水經·贛水篇》郦注引劉澄之曰:縣東有章水,西有貢水。
縣治二水之間,合“贛”字,因以名縣焉。
《太平寰宇記》引《虔州圖經》:章、貢二水合流為贛。
其間置邑,因為贛縣。
⑨ 韓愈《聽颍師彈琴》詩:失勢一落千丈強。
⑩ 李注:諸侯王謂滕王(元膺)。
本朝太宗第六子元偓,亦嘗為鎮南節度、洪州管内觀察處置等使。
⑾ 王文考《魯靈光殿賦》:朱鳥舒翼以峙衡。
王勃《登洪州滕王閣餞别序》:層台聳翠,上出重霄。
飛閣翔丹,下臨無地。
⑿ 李注:柳子厚《馬退山茅亭記》:“是山崒然起于莽蒼之中,亘數百裡。
尾蟠荒陬,首注大溪。
”亦言鱗鬣之類。
⒀ 《漢書·蒯通傳》:“皆為金城湯池。
”洪州州城之西為大江,大江之外為西山。
西山特高,雖隔江,下視州城如金湯。
⒁ 《唐宋詩舉要》三:漂田殆即葑田也。
《農書》(卷上)曰:若深水薮澤,則有葑田。
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
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⒂ 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曰:“交、廣市鲑珍。
”按:交州,後漢置。
三國吳分立廣州,而徙交州治龍編縣。
五代時自立為國。
宋初内附,封交趾郡王。
宋廣南路廣州,治南海、番禺二縣。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又:淮海惟揚州。
⒃ 《史記·貨殖傳》:趙女鄭姬,揄長袂,蹑利屣。
⒄ 《唐宋詩舉要》三:李白:“踏謠,踏歌也。
”按:《樂府詩集》卷八十二有崔液、謝偃、張說《踏歌詞》,劉禹錫《踏歌行》。
⒅ 王勃《登洪州滕王閣餞别序》:人傑地靈。
⒆ 《世說新語·捷悟篇》注引《南徐州記》:徐州人多勁悍,号精兵。
故桓溫常曰:“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 ⒇ 《唐宋詩舉要》三:《元豐九域志》:江南西路州六(洪、虔、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南安、臨江、建昌)。
詩曰十州,蓋統州軍而言。
&#12881 杜甫《奉寄章十侍禦》詩:指揮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尚書·洪範》曰:曰雨曰暘。
&#12882 《詩·北山》:膂力方剛,經營四方。
&#12883 《詩·庭燎》鄭箋:夜未央猶言夜未渠央也。
《離騷》王注:央,盡也。
《昭昧詹言》十二:本意作誇美詞,嫌淺俗應氣無味。
又己本洪州人,不便自誇其鄉,亦不可謙貶,故托為吏詞,以為曲折。
與退之《泷吏》局同意異。
公不便自謙自谀,皆托之人言。
一賓一主,《解嘲》、《客難》之局,而用之于贈人,皆避淺俗平直也,足以為式。
又:起四句點叙。
以下兩段,入議夾寫。
收另作章法,應起。
此應酬題,他手隻誇地頌才德而已,此時俗應酬氣,縱詩句佳而意思庸俗。
此言用意也。
至于格局,縱用奇勢,亦終是氣骨輕浮,蓋不知深于律法者也。
必于此用意,将欲贊,換入他人口氣,則立意不同人。
以不如意先作一曲折墊起,用兩人作局陣,此乃深曲迷變,氣骨不輕浮矣。
純是古文命意立局章法,所以為作家,跳出尋常庸人應酬套。
此非深思有學人不能作,不同俗手,分别在此。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張載華輯《詩評》中案雲:一首(其二)箋注本題作“重和”。
】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裡,側身勇前瞻。
蕭條煙岚上,缥缈浮青尖。
徐行稍複逼,所矚亦已添。
精神去亹亹,進貌氣象來漸漸。
高貌。
《詩》:“漸漸之石,惟其高矣。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
窺觀坐窮哺,未覺晷刻淹。
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
峨然九女鬟,争出一鏡奁。
卧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
日光升也遊氛蕩無餘,瑣細得盡觇。
陵空翠纛羽毛幢也,以犛牛尾為之,如鬥或在騑頭,或在衡。
直,照影寒鋩銛。
冢山頂木立绀發,崖林張紫髯。
變态生倏忽,雖神讵能占。
當留老吾身,少駐誰雲餍。
惜哉秦漢君,黃屋天子車以黃缯為裹上衡灊②。
霍山在灊縣,屬廬州。
等之事嬉遊,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後荒,神物久已厭。
埋藏在雲霧,不欲登昏憸。
诐也,佞也。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
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籤。
籤,同簽,标識也。
當時備巡遊,今不在缃缣。
缣,本亦黃色。
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③。
天王與秩祭④,俎豆羅&#18696鹽。
苟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
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粘。
尚吾膚寸側手為膚,按指為寸。
功,豈免竊食嫌。
神莽吾難知,士病無能砭。
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鉗。
《鬼谷子》有《飛鉗篇》,謂縱橫之學。
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楠楩。
《文集》作“楩楠”。
楩,大木也。
《司馬相如賦》:“其樹楩楠豫章。
”苟以飾婦妾,謬雲活蒼黔。
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闾閻。
穴石左思《招隐》詩:“岩穴無結構。
”作戶牖,垂泉當門簾。
尋奇出後徑,覽勝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
《唐書·王叔文傳》:“呫呫小人。
”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
遐追商洛翁,四皓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楚,元王,高祖同父少弟,名交。
竟脫楚人鉗。
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佥。
誰謂九華遠,吾身未嘗詹。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鉗。
憶在秋浦貴池西南八十裡北,空江上新蟾。
光潔寫一鏡,回環兩堤奁。
露坐引衣襋,衣領風行欹帽檐。
維舟當此時,巨細得盡瞻。
試嘗論大略,次乃述微纖。
此山廣以深,包畜萬物兼。
噓雲吐霧雨,生育靡不漸。
巍然如九皇⑤,見《漢書》,謂神農以上諸皇。
《漢書》:“高世比德于九皇”,注:“上古有人皇者九人。
”德澤四海沾。
此山相後先,各出群峰尖。
毅然如九官,舜置九官,即禹等。
《尚書·堯典》:九官,伯禹宅百揆,棄為後稷,契作司徒,臯陶為士,垂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典樂,龍納言。
溫子昇《舜廟碑》:“九宮鹹事,百揆時叙。
”羅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麗無奸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覺炎。
草樹萋已綠,冰霜尚涵淹。
頹然如九老,《唐書·白居易傳》:“嘗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谟、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白發連蒼髯。
此山當無雲,秀色郁以添。
姹然如九女⑥,靓飾出重簾。
珮環與中裙,绀玉青纨缣。
遠之妍西施,近或醜無鹽。
齊宣王後,齊女。
變态不可窮,詩者徒呫呫。
我初勇一往,役世難安恬。
浪荒不走職,民瘼瘼,所苦患。
當誰砭。
乖離今數旬,夢想欲窺觇。
自期得所如,何啻釋囚鉗。
念昔太白巅,鄞有太白嶺下視海日暹。
朅來天柱在灊遊,屐齒尚苔粘。
猶之健飲食,屢飨亦雲餍。
胡為慕攀踏,已憊且不嫌。
豈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潛。
男兒有所學,進退不在占。
功名苟不諧,廊廟等闾閻。
況乃掄椽杙,其誰辨楩楠。
歸欤岩崖居,料理帶與簽。
得石坐兀兀,逢泉飲厭厭。
安也取舍斷在獨,豈必詢謀佥。
子語實慰我,甯殊邑中黔⑦。
玉枝将在山,當倚以葭蒹⑧。
詩力我已屈,鋒鋩子猶銛。
扶複更一戰,語汝其無謙。
① 《年譜》:介甫慶曆七年(1047,二十七歲)知鄞,皇祐二年(1050,三十歲)歸臨川。
皇祐三年,通判舒州;至和元年(1054,三十四歲)歸臨川。
詩殆作于皇祐三年也。
王安國,字平甫,介甫三弟。
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
上有九峰,如蓮花。
按圖征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
事絕古老之口,複阙名賢之紀。
雖靈仙往複,而賦詠罕聞。
餘乃削其舊号,加以“九華”之目。
《太平寰宇記》: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南,舊名九子山。
上有九峰,如蓮花削成。
唐李白改名。
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裡。
②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始皇還過彭城。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
又:《封禅書》:(見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
《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登灊天柱山。
③ 《詩·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
《傳》:詹,至也。
④ 《公羊·僖公三十一年傳》:三望者何?望祭也。
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
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裡者,天子秩而祭之。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⑤ 《漢書·郊祀志》: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禅皆緻怪物,與神通。
欲放黃帝以接神人蓬萊,高世比德于九皇。
(張晏曰:三皇以前有人皇。
九首。
韋昭曰:上古有人皇者九人。
師古曰:韋說是也。
劉敞曰:予謂董仲舒書言,周人推神農為九皇,此是矣。
) ⑥ 石崇《楚妃歎》:既绌虞丘,九女是進。
《雲笈七簽》:明鏡有三童九女侍之。
《樂府詩集》:劉向《列女傳》曰:楚姬,楚莊王夫人也。
莊王好狩獵畢弋,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獸之肉。
王嘗與虞丘子語,以為賢。
樊姬笑之。
王曰:“何笑也?”對曰:“虞丘子賢矣,未忠也。
妾充後宮十一年,而所進者九人;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
虞丘子相楚十年,未聞進賢退不肖也。
笑之不亦宜乎!”王于是以孫叔敖為令尹。
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昔在九江上,遙觀九華峰。
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⑦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子罕谏平公築台。
民歌之曰:“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宋皇國父為大宰,為平公築台,妨于農功。
子罕請俟農功之畢。
公弗許。
築者讴曰:“澤門之晳,實與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杜注:皇國父白皙而居近澤門,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 ⑧ 《世說新語·容止篇》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詩評》:《南山》詩外,别開生面。
(其二) 寄曾子固 吾少莫與合,愛我君為最。
君名高山嶽,嵑&#139193【山高險峻不齊也】嵩與太。
低心收惷同蠢友,似不讓塵&#136150②。
【塵,合也。
】 又如滄江水,不逆溝畎浍。
【畎,田間溝,浍,注溝曰浍。
】 君身揭【舉,擔負。
】日月,遇辄破氛霭。
我材特窮空,無用補倉廥。
【刍藁之藏】 謂宜從君久,垢污得洮【颒也】汰。
人生不可必,所願每颠沛。
乖離五年餘,牢落【落落不群也,《陸機賦》:“心牢落而無偶。
”又,阒寂也。
】千裡外。
投身落俗阱,薄宦自鉗釱。
【在頸曰鉗,在足曰釱。
】 平居每自守,高論從誰丐。
搖搖西南心,夢想與君會。
思君挾奇璞,願售無良儈。
【兼用卞和事及《論語》待價而沽意】 窮閻抱幽憂,兇禍費禳禬。
除殃祭州窮吉士少,誰可婿諸妹③。
仍聞病連月,醫藥誰可賴。
家貧奉養狹,誰與通貨貝。
詩人刺曹公,賢者荷戈祋④。
殳也。
奈何遭平時,德澤盛汪濊。
汪濊,深廣也。
鸾鳳鳴且下,萬羽來翽翽。
飛聲呦呦林間鹿,争出噬蘋藾。
《爾雅·釋草》:“萍藾蕭”,注:“今藾蒿也。
” 乃令高世士,動辄遭狼狽。
人事既難了,天理尤茫昧。
陸機《塘上行》:“無道有遷易,人理無常全。
” 聖賢多如此,自古雲無奈。
周人貴婦女,扁鵲名醫滞⑤。
李注:“字書下病也。
” 今世無常勢,趨舍唯利害。
而君信斯道,不闵身窮泰。
棄捐人間樂,濯耳受天籁。
諒知安肥甘,未肯顧糠糩。
同檜,糠也。
龍螭雖蟠屈,不慕蛇蟬蛻。
令人重感奮,意勇忘身蕞。
小貌何由日親炙,見《孟子》,親承教化也。
病體同砭石針艾。
功名未雲合,歲月尤須愒。
貪也,《左傳》:“忨歲而愒日。
”忨,亦貪也。
懷思切劘切也。
切劘猶言磋磨。
效,中夜淚霶霈。
君常嘗許過我,早晚治車馱(轪)。
轪,車毂之端,以金屬帽之即輨。
山溪雖峻惡,高眺發蒙肺。
昧目不明也。
又,不明貌,或從日。
峰巒碧參差,木樹青晻不明藹。
桐江路尤駛,飛漿下鳴濑。
魚村指暮火,酒舍瞻晨旆。
清醪足消憂,玉鲫行可脍。
行行願無留,日夕伫傾蓋。
會将見顔色,不複謀蓍蔡。
延陵古君子,議樂恥言郐。
細事豈足論,故欲論其大。
披披發鞭櫜,鞬,馬上盛弓矢器。
櫜,韬也,所以斂藏兵器。
弓衣,甲衣,與受箭之器。
懔懔見戈銳。
探深犯嚴壁,破惑翻強廥。
旃也,大将之麾也。
旌旗也。
《詩》:“其廥如林。
”《左傳》:“廥動而鼓。
”離行步荃蘭,偶坐陰松桧。
宵床連衾幬,晝食共粗粝。
茲歡何時合,清瘦見衣帶。
作詩寄微誠,誠語無彩繪。
① 詩疑作于知鄞時,子固尚未第也。
《宋史·曾鞏傳》: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
生而警敏,甫冠,名聞四方。
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1057)進士第。
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
一時後生輩鋒出。
鞏視之,泊如也,拜中書舍人。
尋掌延安郡王箋奏。
丁母艱,去。
卒年六十五。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
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
本原六經,斟酌于司馬遷、韓愈。
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少與王安石遊。
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
② 《史記·李斯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③ 李注:子固擇諸妹所歸,皆希良士。
④ 《詩·曹風·候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傳》:言賢者之官不過候人。
⑤ 《史記·扁鵲傳》:鵲名滿天下。
旁遊六國。
至邯鄲,聞趙貴女病,即為帶下醫。
随俗改變,無所滞礙。
介甫《得曾子固書因寄》:始吾居揚日,重問每見及:雲将自親側,萬裡同講習。
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窮年夢東南,顔色不可挹!仁賢豈欺我?正恐事維絷。
嚴親抱憂衰,生理賴以給?不然航江外,天寒北風急?無乃山路惡,仆弱馬行澀?孤懷未肯開,歲月忽如蟄。
朅來高郵住,巷屋頗卑濕。
蓬蒿稍芟除,茅竹随補葺。
苟雲禦風氣,尚恐憂雨汁。
故人莫在眼,屢獨開巾笈。
忠信蓋未見,吾敢誣茲邑。
出關誰與語,念子百憂集!眺聽聊自放,日暮城頭立;徐歸坐當戶,使者操書入。
時開識子意,如渴得美湆。
骊駒日就道,玉手行可執。
舊學待镌磨,新文得删拾。
重登城頭望,喜氣滿原隰。
(《文集》十三) 又:《答曾子固南豐道中所寄》:吾子命世豪,學術窮無間
朝為漢宮妃,暮作胡地妾。
(一作“今日漢宮妃,明朝胡地妾。
”)獨留青冢向黃昏,顔色如花命如葉。
(《文集》三十六集句) 送程公辟守洪州 【李注本作“之豫章”】 畫船插幟搖秋光,鳴铙梁簡文帝《南郊頌序》:“鳴铙韻響。
”傳一作“伐”鼓《後漢書·南匈奴傳》:“鳴鐘傳鼓于清渭之上。
”《詩·采芑》:“钲人伐鼓。
”水洋洋。
豫章太守吳郡郎②,行指鬥牛先過鄉③。
鄉人出郭航酒漿,炰鼈脍魚《詩·六月》:“炰鼈脍鯉”。
炊稻粱。
芡頭肥大菱腰長,釂酬喧呼坐滿床④。
怪君三年滞《文集》作“寓”瞿塘⑤,又驅傳馬登太行⑥。
纓旄脫盡歸大梁⑦,翻然出走天南疆。
九江左投貢與章⑧,揚瀾吹漂浩無旁。
老蛟戲水風助狂,盤渦忽坼千丈強⑨。
《古詩箋》:“船幟铙鼓,言太守儀衛之盛。
”《江賦》:“盤渦谷轉。
”君聞此語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
鄙州曆選多俊《文集》作《儁》良,鎮撫時有諸侯王⑩。
拂天高閣朱鳥翔⑾,西山蟠繞鱗鬛蒼⑿。
下視城塹真金湯⒀,雄樓傑屋郁相望。
中戶尚有千金藏,漂田《古詩箋》:“漂田,水田也。
”種秔秔,稻之不粘而晚熟者,俗作粳。
出穰穰⒁。
《史記·淳于髠傳》:“穰穰滿家。
”《詩》:“豐年穰穰。
”沉檀珠犀雜萬商,大舟如山起牙樯,一本無此句。
杜甫《城西坡泛舟詩》:“春風自信牙樯動。
”輸瀉交廣流荊揚⒂。
輕裙利屣列名倡⒃,春風踏謠能斷腸⒄。
平湖灣塢煙渺茫,樹石珍怪花草香,幽處往往聞笙簧。
地靈人秀古所藏⒅,勝兵可使酒可嘗⒆。
十州将吏随低昂⒇,談笑指麾回雨旸&#12881。
非君才高力方剛&#12882,豈能跨《文集》作“得”有此一方,無為聽客欲沾裳。
《水徑注·江水》引《宜都記》:“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使君謝吏趣治裝,我行樂矣未渠央&#12883。
① 據李注,詩當作于嘉祐七年(1062),介甫年四十二。
《宋史·循吏傳》: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進士甲科。
(《文集》八十一有《答程公辟議親書》,蓋以侄女聘小辟子。
)累知南康軍楚州。
提點夔路刑獄。
泸戎數犯渝州邊。
使者治所在萬州,相去遠,有警率浃日乃至。
師孟奏徙于渝。
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
适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
吏懼,白不可。
師孟曰:“必俟報,饑者盡死矣!”竟發之,徙河東路,為度支判官。
知洪州。
積石為堤,浚溝揭閘。
無水患。
李注:公辟入為三司判官,刑部郎中,出知洪州。
時嘉祐七年五月。
②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路洪州,漢為豫章郡。
《元豐九域志》:江南西路洪州豫章郡,鎮南軍節度治南昌、新建二縣。
《漢書·地理志》:吳地,鬥分野也。
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吳分也。
③ 王勃《滕王閣詩序》:龍光射牛鬥之墟。
④ 韓愈《陸渾山火》詩:熙熙釂酬笑語言。
⑤ 《太平寰宇記》:瞿塘,在夔州東一裡。
連崖千丈,奔流電激,舟人為之恐懼。
⑥ 《禮記·玉藻》:士曰傳遽之臣。
鄭注: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澤州晉城縣:太行山在縣南三十六裡。
河北道懷河内縣:太行山在縣北二十五裡。
⑦ 《漢書·蘇武傳》:武仗漢節,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太平寰宇記》:河南道開封府(原注曰:今理開封、浚儀二縣)戰國時為魏都。
《史記·魏世家》雲:“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即今西面浚儀縣故城是也。
⑧ 《尚書·孔傳》:江于此分為九道。
《水經·贛水篇》郦注引劉澄之曰:縣東有章水,西有貢水。
縣治二水之間,合“贛”字,因以名縣焉。
《太平寰宇記》引《虔州圖經》:章、貢二水合流為贛。
其間置邑,因為贛縣。
⑨ 韓愈《聽颍師彈琴》詩:失勢一落千丈強。
⑩ 李注:諸侯王謂滕王(元膺)。
本朝太宗第六子元偓,亦嘗為鎮南節度、洪州管内觀察處置等使。
⑾ 王文考《魯靈光殿賦》:朱鳥舒翼以峙衡。
王勃《登洪州滕王閣餞别序》:層台聳翠,上出重霄。
飛閣翔丹,下臨無地。
⑿ 李注:柳子厚《馬退山茅亭記》:“是山崒然起于莽蒼之中,亘數百裡。
尾蟠荒陬,首注大溪。
”亦言鱗鬣之類。
⒀ 《漢書·蒯通傳》:“皆為金城湯池。
”洪州州城之西為大江,大江之外為西山。
西山特高,雖隔江,下視州城如金湯。
⒁ 《唐宋詩舉要》三:漂田殆即葑田也。
《農書》(卷上)曰:若深水薮澤,則有葑田。
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
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⒂ 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曰:“交、廣市鲑珍。
”按:交州,後漢置。
三國吳分立廣州,而徙交州治龍編縣。
五代時自立為國。
宋初内附,封交趾郡王。
宋廣南路廣州,治南海、番禺二縣。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又:淮海惟揚州。
⒃ 《史記·貨殖傳》:趙女鄭姬,揄長袂,蹑利屣。
⒄ 《唐宋詩舉要》三:李白:“踏謠,踏歌也。
”按:《樂府詩集》卷八十二有崔液、謝偃、張說《踏歌詞》,劉禹錫《踏歌行》。
⒅ 王勃《登洪州滕王閣餞别序》:人傑地靈。
⒆ 《世說新語·捷悟篇》注引《南徐州記》:徐州人多勁悍,号精兵。
故桓溫常曰:“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 ⒇ 《唐宋詩舉要》三:《元豐九域志》:江南西路州六(洪、虔、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南安、臨江、建昌)。
詩曰十州,蓋統州軍而言。
&#12881 杜甫《奉寄章十侍禦》詩:指揮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尚書·洪範》曰:曰雨曰暘。
&#12882 《詩·北山》:膂力方剛,經營四方。
&#12883 《詩·庭燎》鄭箋:夜未央猶言夜未渠央也。
《離騷》王注:央,盡也。
《昭昧詹言》十二:本意作誇美詞,嫌淺俗應氣無味。
又己本洪州人,不便自誇其鄉,亦不可謙貶,故托為吏詞,以為曲折。
與退之《泷吏》局同意異。
公不便自謙自谀,皆托之人言。
一賓一主,《解嘲》、《客難》之局,而用之于贈人,皆避淺俗平直也,足以為式。
又:起四句點叙。
以下兩段,入議夾寫。
收另作章法,應起。
此應酬題,他手隻誇地頌才德而已,此時俗應酬氣,縱詩句佳而意思庸俗。
此言用意也。
至于格局,縱用奇勢,亦終是氣骨輕浮,蓋不知深于律法者也。
必于此用意,将欲贊,換入他人口氣,則立意不同人。
以不如意先作一曲折墊起,用兩人作局陣,此乃深曲迷變,氣骨不輕浮矣。
純是古文命意立局章法,所以為作家,跳出尋常庸人應酬套。
此非深思有學人不能作,不同俗手,分别在此。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張載華輯《詩評》中案雲:一首(其二)箋注本題作“重和”。
】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裡,側身勇前瞻。
蕭條煙岚上,缥缈浮青尖。
徐行稍複逼,所矚亦已添。
精神去亹亹,進貌氣象來漸漸。
高貌。
《詩》:“漸漸之石,惟其高矣。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
窺觀坐窮哺,未覺晷刻淹。
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
峨然九女鬟,争出一鏡奁。
卧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
日光升也遊氛蕩無餘,瑣細得盡觇。
陵空翠纛羽毛幢也,以犛牛尾為之,如鬥或在騑頭,或在衡。
直,照影寒鋩銛。
冢山頂木立绀發,崖林張紫髯。
變态生倏忽,雖神讵能占。
當留老吾身,少駐誰雲餍。
惜哉秦漢君,黃屋天子車以黃缯為裹上衡灊②。
霍山在灊縣,屬廬州。
等之事嬉遊,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後荒,神物久已厭。
埋藏在雲霧,不欲登昏憸。
诐也,佞也。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
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籤。
籤,同簽,标識也。
當時備巡遊,今不在缃缣。
缣,本亦黃色。
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③。
天王與秩祭④,俎豆羅&#18696鹽。
苟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
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粘。
尚吾膚寸側手為膚,按指為寸。
功,豈免竊食嫌。
神莽吾難知,士病無能砭。
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鉗。
《鬼谷子》有《飛鉗篇》,謂縱橫之學。
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楠楩。
《文集》作“楩楠”。
楩,大木也。
《司馬相如賦》:“其樹楩楠豫章。
”苟以飾婦妾,謬雲活蒼黔。
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闾閻。
穴石左思《招隐》詩:“岩穴無結構。
”作戶牖,垂泉當門簾。
尋奇出後徑,覽勝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
《唐書·王叔文傳》:“呫呫小人。
”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
遐追商洛翁,四皓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楚,元王,高祖同父少弟,名交。
竟脫楚人鉗。
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佥。
誰謂九華遠,吾身未嘗詹。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鉗。
憶在秋浦貴池西南八十裡北,空江上新蟾。
光潔寫一鏡,回環兩堤奁。
露坐引衣襋,衣領風行欹帽檐。
維舟當此時,巨細得盡瞻。
試嘗論大略,次乃述微纖。
此山廣以深,包畜萬物兼。
噓雲吐霧雨,生育靡不漸。
巍然如九皇⑤,見《漢書》,謂神農以上諸皇。
《漢書》:“高世比德于九皇”,注:“上古有人皇者九人。
”德澤四海沾。
此山相後先,各出群峰尖。
毅然如九官,舜置九官,即禹等。
《尚書·堯典》:九官,伯禹宅百揆,棄為後稷,契作司徒,臯陶為士,垂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典樂,龍納言。
溫子昇《舜廟碑》:“九宮鹹事,百揆時叙。
”羅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麗無奸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覺炎。
草樹萋已綠,冰霜尚涵淹。
頹然如九老,《唐書·白居易傳》:“嘗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谟、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白發連蒼髯。
此山當無雲,秀色郁以添。
姹然如九女⑥,靓飾出重簾。
珮環與中裙,绀玉青纨缣。
遠之妍西施,近或醜無鹽。
齊宣王後,齊女。
變态不可窮,詩者徒呫呫。
我初勇一往,役世難安恬。
浪荒不走職,民瘼瘼,所苦患。
當誰砭。
乖離今數旬,夢想欲窺觇。
自期得所如,何啻釋囚鉗。
念昔太白巅,鄞有太白嶺下視海日暹。
朅來天柱在灊遊,屐齒尚苔粘。
猶之健飲食,屢飨亦雲餍。
胡為慕攀踏,已憊且不嫌。
豈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潛。
男兒有所學,進退不在占。
功名苟不諧,廊廟等闾閻。
況乃掄椽杙,其誰辨楩楠。
歸欤岩崖居,料理帶與簽。
得石坐兀兀,逢泉飲厭厭。
安也取舍斷在獨,豈必詢謀佥。
子語實慰我,甯殊邑中黔⑦。
玉枝将在山,當倚以葭蒹⑧。
詩力我已屈,鋒鋩子猶銛。
扶複更一戰,語汝其無謙。
① 《年譜》:介甫慶曆七年(1047,二十七歲)知鄞,皇祐二年(1050,三十歲)歸臨川。
皇祐三年,通判舒州;至和元年(1054,三十四歲)歸臨川。
詩殆作于皇祐三年也。
王安國,字平甫,介甫三弟。
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
上有九峰,如蓮花。
按圖征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
事絕古老之口,複阙名賢之紀。
雖靈仙往複,而賦詠罕聞。
餘乃削其舊号,加以“九華”之目。
《太平寰宇記》: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南,舊名九子山。
上有九峰,如蓮花削成。
唐李白改名。
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裡。
②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始皇還過彭城。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
又:《封禅書》:(見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
《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登灊天柱山。
③ 《詩·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
《傳》:詹,至也。
④ 《公羊·僖公三十一年傳》:三望者何?望祭也。
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
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裡者,天子秩而祭之。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⑤ 《漢書·郊祀志》: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禅皆緻怪物,與神通。
欲放黃帝以接神人蓬萊,高世比德于九皇。
(張晏曰:三皇以前有人皇。
九首。
韋昭曰:上古有人皇者九人。
師古曰:韋說是也。
劉敞曰:予謂董仲舒書言,周人推神農為九皇,此是矣。
) ⑥ 石崇《楚妃歎》:既绌虞丘,九女是進。
《雲笈七簽》:明鏡有三童九女侍之。
《樂府詩集》:劉向《列女傳》曰:楚姬,楚莊王夫人也。
莊王好狩獵畢弋,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獸之肉。
王嘗與虞丘子語,以為賢。
樊姬笑之。
王曰:“何笑也?”對曰:“虞丘子賢矣,未忠也。
妾充後宮十一年,而所進者九人;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
虞丘子相楚十年,未聞進賢退不肖也。
笑之不亦宜乎!”王于是以孫叔敖為令尹。
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昔在九江上,遙觀九華峰。
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⑦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子罕谏平公築台。
民歌之曰:“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宋皇國父為大宰,為平公築台,妨于農功。
子罕請俟農功之畢。
公弗許。
築者讴曰:“澤門之晳,實與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杜注:皇國父白皙而居近澤門,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 ⑧ 《世說新語·容止篇》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詩評》:《南山》詩外,别開生面。
(其二) 寄曾子固 吾少莫與合,愛我君為最。
君名高山嶽,嵑&#139193【山高險峻不齊也】嵩與太。
低心收惷同蠢友,似不讓塵&#136150②。
【塵,合也。
】 又如滄江水,不逆溝畎浍。
【畎,田間溝,浍,注溝曰浍。
】 君身揭【舉,擔負。
】日月,遇辄破氛霭。
我材特窮空,無用補倉廥。
【刍藁之藏】 謂宜從君久,垢污得洮【颒也】汰。
人生不可必,所願每颠沛。
乖離五年餘,牢落【落落不群也,《陸機賦》:“心牢落而無偶。
”又,阒寂也。
】千裡外。
投身落俗阱,薄宦自鉗釱。
【在頸曰鉗,在足曰釱。
】 平居每自守,高論從誰丐。
搖搖西南心,夢想與君會。
思君挾奇璞,願售無良儈。
【兼用卞和事及《論語》待價而沽意】 窮閻抱幽憂,兇禍費禳禬。
除殃祭州窮吉士少,誰可婿諸妹③。
仍聞病連月,醫藥誰可賴。
家貧奉養狹,誰與通貨貝。
詩人刺曹公,賢者荷戈祋④。
殳也。
奈何遭平時,德澤盛汪濊。
汪濊,深廣也。
鸾鳳鳴且下,萬羽來翽翽。
飛聲呦呦林間鹿,争出噬蘋藾。
《爾雅·釋草》:“萍藾蕭”,注:“今藾蒿也。
” 乃令高世士,動辄遭狼狽。
人事既難了,天理尤茫昧。
陸機《塘上行》:“無道有遷易,人理無常全。
” 聖賢多如此,自古雲無奈。
周人貴婦女,扁鵲名醫滞⑤。
李注:“字書下病也。
” 今世無常勢,趨舍唯利害。
而君信斯道,不闵身窮泰。
棄捐人間樂,濯耳受天籁。
諒知安肥甘,未肯顧糠糩。
同檜,糠也。
龍螭雖蟠屈,不慕蛇蟬蛻。
令人重感奮,意勇忘身蕞。
小貌何由日親炙,見《孟子》,親承教化也。
病體同砭石針艾。
功名未雲合,歲月尤須愒。
貪也,《左傳》:“忨歲而愒日。
”忨,亦貪也。
懷思切劘切也。
切劘猶言磋磨。
效,中夜淚霶霈。
君常嘗許過我,早晚治車馱(轪)。
轪,車毂之端,以金屬帽之即輨。
山溪雖峻惡,高眺發蒙肺。
昧目不明也。
又,不明貌,或從日。
峰巒碧參差,木樹青晻不明藹。
桐江路尤駛,飛漿下鳴濑。
魚村指暮火,酒舍瞻晨旆。
清醪足消憂,玉鲫行可脍。
行行願無留,日夕伫傾蓋。
會将見顔色,不複謀蓍蔡。
延陵古君子,議樂恥言郐。
細事豈足論,故欲論其大。
披披發鞭櫜,鞬,馬上盛弓矢器。
櫜,韬也,所以斂藏兵器。
弓衣,甲衣,與受箭之器。
懔懔見戈銳。
探深犯嚴壁,破惑翻強廥。
旃也,大将之麾也。
旌旗也。
《詩》:“其廥如林。
”《左傳》:“廥動而鼓。
”離行步荃蘭,偶坐陰松桧。
宵床連衾幬,晝食共粗粝。
茲歡何時合,清瘦見衣帶。
作詩寄微誠,誠語無彩繪。
① 詩疑作于知鄞時,子固尚未第也。
《宋史·曾鞏傳》: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
生而警敏,甫冠,名聞四方。
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1057)進士第。
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
一時後生輩鋒出。
鞏視之,泊如也,拜中書舍人。
尋掌延安郡王箋奏。
丁母艱,去。
卒年六十五。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
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
本原六經,斟酌于司馬遷、韓愈。
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少與王安石遊。
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
② 《史記·李斯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③ 李注:子固擇諸妹所歸,皆希良士。
④ 《詩·曹風·候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傳》:言賢者之官不過候人。
⑤ 《史記·扁鵲傳》:鵲名滿天下。
旁遊六國。
至邯鄲,聞趙貴女病,即為帶下醫。
随俗改變,無所滞礙。
介甫《得曾子固書因寄》:始吾居揚日,重問每見及:雲将自親側,萬裡同講習。
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窮年夢東南,顔色不可挹!仁賢豈欺我?正恐事維絷。
嚴親抱憂衰,生理賴以給?不然航江外,天寒北風急?無乃山路惡,仆弱馬行澀?孤懷未肯開,歲月忽如蟄。
朅來高郵住,巷屋頗卑濕。
蓬蒿稍芟除,茅竹随補葺。
苟雲禦風氣,尚恐憂雨汁。
故人莫在眼,屢獨開巾笈。
忠信蓋未見,吾敢誣茲邑。
出關誰與語,念子百憂集!眺聽聊自放,日暮城頭立;徐歸坐當戶,使者操書入。
時開識子意,如渴得美湆。
骊駒日就道,玉手行可執。
舊學待镌磨,新文得删拾。
重登城頭望,喜氣滿原隰。
(《文集》十三) 又:《答曾子固南豐道中所寄》:吾子命世豪,學術窮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