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關燈
小
中
大
》。
】去軒時,戀嘶刍秣減。
茲繼周南篇,短桡甯及艦。
誠知不自量,感涕屢揮摻。
【摻,執也。
《詩·鄭風·遵大路》:“摻執子之祛兮。
”《傳》:“摻,攬也。
”“摻”字湊韻。
】 ① 晏殊,仁宗時累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範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② 蔡絛《西清詩話》:晏元獻守汝陰(安徽阜陽),梅聖俞往見之。
将行,公置酒颍河上。
(《漁隐叢話》前集三十一引) ③ 聖俞《讀邵不疑學士詩卷》雲: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又《依韻和永叔子履冬夕小齋聯句見寄》雲:險詞鬥尖奇,凍地抽筍笴。
又《詩癖》雲:但将苦意摩層宙,莫計終窮涉暮津。
④ 《漢書·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蠡,瓠瓢也。
) ⑤ 李斯《谏逐客書》: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六一詩話》: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
而多稱引後進。
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
聖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雲:“寒魚猶著底,白鹭已飛前。
”又:“絮暧鮆魚繁,露添莼菜紫。
”餘嘗于聖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
餘疑而問之。
聖俞曰:“此非我之極緻,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
”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古鑒 古鑒得荒冢,土花全來磨。
背菱尖尚在①,鼻獸角微訛。
月暗蝦蟆蝕,塵昏魍魉過。
但令光彩發,表裡是山河②。
① 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講義)第三章:其(鏡)制多為圓形。
唐以後有六出八出作菱形者。
②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
” 《唐書》:(太宗)有以古為鏡、以人為鏡之論。
(《舊唐書·魏徵傳》:〔太宗〕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稱稱三首 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傷。
我行豈有虧,汝命何不長。
鴉雛春滿窠,蜂子夏滿房。
毒螫與惡噪,所生遂飛揚。
理固不可诘,泣淚向蒼蒼②。
蓓蕾樹上花,瑩潔(若)嬰女。
春風不久長,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嬌愛”句弱。
】蒼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幹同兩乳。
高廣五寸棺,埋此千歲恨③。
至愛割難斷,剛性锉以鈍。
【锉,去芒角也。
】 淚傷染衣斑,花惜落蒂嫩。
【“花惜”句與第二首複。
】 天地既許生,生之何遽困。
① 詩作于慶曆八年(1048),時為國子博士。
聖俞年四十七。
《宛陵先生集》三十二《小女稱稱磚銘》:吾小女稱稱,慶曆七年十月七日生,至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死。
② 韓愈《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③ 陶淵明《挽歌辭》: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
《宋詩菁華錄》評第一首雲:落想迥不猶人。
評第二首雲:末十字,苦情寫得出。
小村 淮闊洲多忽有村,【“忽”字健】棘籬疏敗謾為門。
【謾,寬泛之意。
】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自”字“猶”字,俱不輕下。
】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齧隻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
【版籍,戶口冊也。
】 《宋詩菁華錄》雲:寫貧苦小村,有畫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風。
秋雨篇 秋雨一向不解休,連昏接晨終窮秋。
梅生不量仰天問,神官夜夢言語周。
日月是天之兩目①,忽然生翳無藥瘳。
隻知淚滴為赤子,赤子豈悟天公憂。
【“忽然”句,謂因憂民而泣,因泣而生翳,隻知謂天知也。
】 天公哭??,【??,雨聲;又,雨貌。
】灑涕落九州。
地祇不敢安,泥潦已沒頭②。
乃因從容诘神官③,後稷今在帝所不④。
從前後稷知稼穑,曾以筋力親田疇。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蚤時不泣此時泣,憂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發怒髭奮虬,下土小臣安預謀。
恐然驚覺汗交流,【“恐然”字生。
】樹上已聽呼雌鸠⑤。
① “日月是天之兩目”二語,取盧仝《日蝕》詩意。
全篇意境,與盧詩亦有似處。
② 杜甫《秋雨歎》之三雲: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後土何時幹。
③ 楚辭有《天問》篇。
④ 《詩·大雅·生民序》:以後稷配天。
⑤ 陸佃《埤雅》:(鸠)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
語曰:天将雨,鸠逐婦者,是也。
十一月十二日賽昭亭神 冷雨凝雪未成雪,潭空魚寒歸石穴。
長篙扣穴倩鯉魚,寄信山頭來奠設。
奠,薦也,頓爵神前也。
魚傳水鳥飛上山,山木槎槎【槎,伐木餘也。
】幹吹煙。
旋灰起角巫鼓鳴,漆俎銅盤顫牲血。
琵琶嘈嘈神降言,福汝祐汝無災孳。
西向啐飲東西回,【碎,嘗也。
啐飲,祭畢飲福之儀式也。
】溪心卻望山崔嵬。
【崔嵬,土山戴石也。
】 ① 昭亭在宛陵。
賽神或在船上行之。
此風土詩。
東溪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凫眠岸有閑意,老樹着花無醜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砂石淨于篩。
【“于”對“似”,是變化處。
】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宋詩菁華錄》:三四的是名句。
将赴表臣會呈杜挺之 莫怪去遲遲,予心君亦知。
膝前嬌小女,眼底甯馨兒②。
學語渠渠問,牽裳步步随。
出門雖不遠,情愛未能移。
此作結特密,所謂一氣呵成者。
① 張《譜》:仁宗至和二年(1055)秋,母張氏服阕,赴京。
聖俞年五十四。
嘉祐元年(1056)春,淮上阻風,過杜挺之,會泗守朱表臣。
② 甯馨兒:《晉書》山濤論王衍語。
依韻和永叔戲作 琵琶轉撥聲繁促,學作饑禽啄寒木。
木蠹生蟲細穴深,長啄敲铿未充腹。
攏弦疊響入衆耳,發自深林答空谷。
上弦急逼下弦清,正如螳螂捕蟬聲。
坐中賓歡呼酒飲,門外客疑将欲行。
主人語客客莫去,彈到古樹裂丁丁。
【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此反用其事。
但“彈到”句不健。
】 内賓外客曾未聽,乍聞此曲無不驚。
還憶昭君入胡虜,烏孫帳下邊馬鳴。
安知如今有樂事,能使女奚飛玉觥。
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單衣體生粟。
言事關西楊廣文,【廣文,唐玄宗始置廣文館,以鄭虔為博士。
虔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
帝大書其尾曰:“鄭虔三絕。
”見《唐書·鄭虔傳》。
】廣文空腹貪教曲。
曲奇譜新偷法部,妙在取音時轉軸。
翰林先生多所知,又笑畫圖收滿屋。
不肯那錢買珠翠,任從堆插階前菊。
功曹時借乃許出,他日求觀龜殼縮。
我嗟老鈍不如渠,幸得交朋時借娛, 但樂休計有與無。
① 歐作題雲: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褒)女奴彈琵琶,戲作呈聖俞。
(見後歐詩鈔) 歐《集》目錄謂作于嘉祐二年(1057),聖俞年五十六,歐年五十一。
】去軒時,戀嘶刍秣減。
茲繼周南篇,短桡甯及艦。
誠知不自量,感涕屢揮摻。
【摻,執也。
《詩·鄭風·遵大路》:“摻執子之祛兮。
”《傳》:“摻,攬也。
”“摻”字湊韻。
】 ① 晏殊,仁宗時累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範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② 蔡絛《西清詩話》:晏元獻守汝陰(安徽阜陽),梅聖俞往見之。
将行,公置酒颍河上。
(《漁隐叢話》前集三十一引) ③ 聖俞《讀邵不疑學士詩卷》雲: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又《依韻和永叔子履冬夕小齋聯句見寄》雲:險詞鬥尖奇,凍地抽筍笴。
又《詩癖》雲:但将苦意摩層宙,莫計終窮涉暮津。
④ 《漢書·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蠡,瓠瓢也。
) ⑤ 李斯《谏逐客書》: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六一詩話》: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
而多稱引後進。
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
聖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雲:“寒魚猶著底,白鹭已飛前。
”又:“絮暧鮆魚繁,露添莼菜紫。
”餘嘗于聖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
餘疑而問之。
聖俞曰:“此非我之極緻,豈公偶自得意于其間乎。
”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古鑒 古鑒得荒冢,土花全來磨。
背菱尖尚在①,鼻獸角微訛。
月暗蝦蟆蝕,塵昏魍魉過。
但令光彩發,表裡是山河②。
① 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講義)第三章:其(鏡)制多為圓形。
唐以後有六出八出作菱形者。
②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
” 《唐書》:(太宗)有以古為鏡、以人為鏡之論。
(《舊唐書·魏徵傳》:〔太宗〕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稱稱三首 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傷。
我行豈有虧,汝命何不長。
鴉雛春滿窠,蜂子夏滿房。
毒螫與惡噪,所生遂飛揚。
理固不可诘,泣淚向蒼蒼②。
蓓蕾樹上花,瑩潔(若)嬰女。
春風不久長,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嬌愛”句弱。
】蒼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幹同兩乳。
高廣五寸棺,埋此千歲恨③。
至愛割難斷,剛性锉以鈍。
【锉,去芒角也。
】 淚傷染衣斑,花惜落蒂嫩。
【“花惜”句與第二首複。
】 天地既許生,生之何遽困。
① 詩作于慶曆八年(1048),時為國子博士。
聖俞年四十七。
《宛陵先生集》三十二《小女稱稱磚銘》:吾小女稱稱,慶曆七年十月七日生,至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死。
② 韓愈《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③ 陶淵明《挽歌辭》: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
《宋詩菁華錄》評第一首雲:落想迥不猶人。
評第二首雲:末十字,苦情寫得出。
小村 淮闊洲多忽有村,【“忽”字健】棘籬疏敗謾為門。
【謾,寬泛之意。
】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自”字“猶”字,俱不輕下。
】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齧隻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
【版籍,戶口冊也。
】 《宋詩菁華錄》雲:寫貧苦小村,有畫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風。
秋雨篇 秋雨一向不解休,連昏接晨終窮秋。
梅生不量仰天問,神官夜夢言語周。
日月是天之兩目①,忽然生翳無藥瘳。
隻知淚滴為赤子,赤子豈悟天公憂。
【“忽然”句,謂因憂民而泣,因泣而生翳,隻知謂天知也。
】 天公哭??,【??,雨聲;又,雨貌。
】灑涕落九州。
地祇不敢安,泥潦已沒頭②。
乃因從容诘神官③,後稷今在帝所不④。
從前後稷知稼穑,曾以筋力親田疇。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蚤時不泣此時泣,憂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發怒髭奮虬,下土小臣安預謀。
恐然驚覺汗交流,【“恐然”字生。
】樹上已聽呼雌鸠⑤。
① “日月是天之兩目”二語,取盧仝《日蝕》詩意。
全篇意境,與盧詩亦有似處。
② 杜甫《秋雨歎》之三雲: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後土何時幹。
③ 楚辭有《天問》篇。
④ 《詩·大雅·生民序》:以後稷配天。
⑤ 陸佃《埤雅》:(鸠)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
語曰:天将雨,鸠逐婦者,是也。
十一月十二日賽昭亭神 冷雨凝雪未成雪,潭空魚寒歸石穴。
長篙扣穴倩鯉魚,寄信山頭來奠設。
奠,薦也,頓爵神前也。
魚傳水鳥飛上山,山木槎槎【槎,伐木餘也。
】幹吹煙。
旋灰起角巫鼓鳴,漆俎銅盤顫牲血。
琵琶嘈嘈神降言,福汝祐汝無災孳。
西向啐飲東西回,【碎,嘗也。
啐飲,祭畢飲福之儀式也。
】溪心卻望山崔嵬。
【崔嵬,土山戴石也。
】 ① 昭亭在宛陵。
賽神或在船上行之。
此風土詩。
東溪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凫眠岸有閑意,老樹着花無醜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砂石淨于篩。
【“于”對“似”,是變化處。
】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宋詩菁華錄》:三四的是名句。
将赴表臣會呈杜挺之 莫怪去遲遲,予心君亦知。
膝前嬌小女,眼底甯馨兒②。
學語渠渠問,牽裳步步随。
出門雖不遠,情愛未能移。
此作結特密,所謂一氣呵成者。
① 張《譜》:仁宗至和二年(1055)秋,母張氏服阕,赴京。
聖俞年五十四。
嘉祐元年(1056)春,淮上阻風,過杜挺之,會泗守朱表臣。
② 甯馨兒:《晉書》山濤論王衍語。
依韻和永叔戲作 琵琶轉撥聲繁促,學作饑禽啄寒木。
木蠹生蟲細穴深,長啄敲铿未充腹。
攏弦疊響入衆耳,發自深林答空谷。
上弦急逼下弦清,正如螳螂捕蟬聲。
坐中賓歡呼酒飲,門外客疑将欲行。
主人語客客莫去,彈到古樹裂丁丁。
【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此反用其事。
但“彈到”句不健。
】 内賓外客曾未聽,乍聞此曲無不驚。
還憶昭君入胡虜,烏孫帳下邊馬鳴。
安知如今有樂事,能使女奚飛玉觥。
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單衣體生粟。
言事關西楊廣文,【廣文,唐玄宗始置廣文館,以鄭虔為博士。
虔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
帝大書其尾曰:“鄭虔三絕。
”見《唐書·鄭虔傳》。
】廣文空腹貪教曲。
曲奇譜新偷法部,妙在取音時轉軸。
翰林先生多所知,又笑畫圖收滿屋。
不肯那錢買珠翠,任從堆插階前菊。
功曹時借乃許出,他日求觀龜殼縮。
我嗟老鈍不如渠,幸得交朋時借娛, 但樂休計有與無。
① 歐作題雲: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褒)女奴彈琵琶,戲作呈聖俞。
(見後歐詩鈔) 歐《集》目錄謂作于嘉祐二年(1057),聖俞年五十六,歐年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