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溪詩眼

關燈
章〕①直須先悟得一處,乃可通其他妙處。

    向因讀子厚《晨詣超師院讀禅經》詩一段,至誠潔清之意,參然在前,"真源了無取,妄迹世所逐,微②言異③可④冥,繕性何由熟"。

    真妄⑤以盡⑥佛理,言性以盡薰修,此外⑦亦無詞矣。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蓋⑧遠過⑨"竹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予家舊有大松,偶見露洗而霧披,真如洗沐未幹,染以翠色,然後知此語能傳造化之妙。

    "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蓋言因指而見月,遺經而得道,于是終焉。

    其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毫發無遺恨者也。

    ⑩《哭呂衡州》詩,足以發明呂溫之俊偉;《哭淩員外》詩,書盡〔淩〕凖⑾平生;《掩役夫張進骸》,既盡役夫之事,又反複自明其意,此一篇筆力規模,不減莊周、左丘明也。

    ⑿劉夢得《傷愚溪》三首,有"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又"殘陽寂寞出樵車",又"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謂之佳句,正如今之海語,于子厚了無益,殆《折楊》、《黃華》之雄,易售于流俗耳。

    (《叢話》前十九、《玉屑》十五、《竹莊》八、《詩林》一) ---------------- ①《詩林》無此二語。

     ②《竹莊》及《柳集》"微"作"遺"。

     ③《竹莊》、《玉屑》及《柳集》"異"作"冀"。

     ④《詩林》"可"作"杳"。

     ⑤《詩林》"真妄"前有"蓋謂"二字。

     ⑥《竹莊》"盡"作"喻"。

     ⑦《竹莊》"此外"作"外此"。

     ⑧《詩林》"蓋"作"又"。

     ⑨《竹莊》"過"作"勝"。

     ⑩《詩林》引至此;《竹莊》作"無毫發遺恨耳"。

     ⑾《竹莊》"凖"上無"淩"字。

     ⑿《竹莊》引至此,凡分三節。

     二○、李義山詩 文章貴衆中傑出,如同賦一事,工拙尤易見。

    〔餘行蜀道,過籌筆驿,如石曼卿詩雲:"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脍炙天下久矣,然有山水處便可用,不必籌筆驿也。

    ①殷潛之與小杜詩甚健麗,亦無高意。

    惟義山詩雲:"魚②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簡書蓋軍中法令約束,言号令嚴明,雖千百年之後,魚鳥猶畏之也。

    儲胥蓋軍中藩籬,言忠誼貫神明,風雲猶為護其壁壘也。

    誦此兩句,使人凜然複見孔明風烈。

    至于"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屬對親切,又自有議論,他人亦不及也。

    〕③馬嵬驿,唐詩尤多,如劉夢得"綠野扶風道"一篇,人頗誦之,其淺近乃兒童所能。

    義山雲:"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語既親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淚等字,而聞者為之深悲。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如親扈明皇,寫出當時物色意味也。

    "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七夕笑牽牛",益奇。

    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

    蓋俗學隻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叢話》前二十二、《玉屑》十六、《詩林》二分二節引、《詩學指南》本《名賢詩旨》) ---------------- ①《名賢詩旨》僅引"餘行蜀道"至此數語。

     ②《義山集》"魚"作"猿"。

     ③《詩林》無"餘行蜀道"至此數語。

     二一、半夜鐘 〔歐公以"夜半鐘聲到客船"為語病。

    〕①《南史》載"齊武帝景陽樓有三更五更鐘。

    丘仲孚讀書以中宵鐘為限。

    阮景仲為吳興守,禁半夜鐘。

    〔至唐詩人如于鹄、白樂天、溫庭筠尤多言之,〕②今佛宮一夜鳴鈴,俗謂之定夜鐘。

    不知唐人所謂半夜鐘者,景陽三更鐘耶?今之定夜鐘邪?然于義皆無害,文忠偶不考耳。

    (《叢話》前二十三、《詩林》二、《曆代》五十一) 案:《永樂大典》引此條文字稍異,見附錄。

     ---------------- ①《曆代》無此語。

     ②《曆代》無此語。

     二二、論晏殊詞 晏叔原見蒲傳正雲:"先公平日小詞雖多,未曾作婦人語也。

    "①傳正雲:"'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晏曰:"公謂年少為何語?"傳正曰:"豈不謂其所歡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曉樂天詩兩句雲:'欲留年少②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

    "③傳正笑而悟。

    然如此語意自高雅爾。

    (《叢話》前二十六、詩林四) 案:趙與時雲:"餘按全篇雲:'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

    '蓋真相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 ---------------- ①《詩林》引至此。

     ②《賓退錄》一"年少"作"所歡",下同。

     ③案此《浩歌行》中句。

     二三、句 法 句法之學,自是一家工夫。

    〔昔嘗問山谷;"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山谷雲:"不①如'千岩無人萬壑靜,十步回頭五步坐'。

    "此專論句法,不論義理,蓋七言詩四字三字作兩節也。

    此句法出《黃庭經》,自"上有黃庭下關元"已下多此體。

    張平子《四愁詩》句句如此,雄健穩惬。

    至五言詩亦有三字二字作兩節者。

    老杜雲:"不知西閣意,肯别定留人。

    "肯别邪?定留人邪?山谷尤愛其深遠閑雅,蓋與上七言同。

    (《叢話》前四十一、《玉屑》三、《詩學指南》本《名賢詩旨》) ---------------- ①《名賢詩旨》無此數字。

     二四、杜詩高處 或問餘:"東坡有言:'詩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畢矣。

    '老杜之前,人固未有如老杜,後世安知無過老杜者?"餘曰:如"一片花飛減卻春",若詠落花,則語意皆盡,所以古人既未到,決知後人更無好語。

    如畫馬詩雲:"玉花卻在禦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則曹将軍能事與造化之功,皆不可以有加矣。

    至其它吟詠人情,模寫景物,皆如是也。

    老杜謝嚴武詩雲:"雨映行宮辱贈詩。

    "山谷雲:"隻此'雨映'兩字,寫出一時景物,此句便雅健。

    "餘然後曉句中當無虛字。

    ①〔後誦〕②淮海小詞雲:"杜鵑聲裡斜陽暮。

    "公③曰:"此詞高絕。

    但既雲'斜陽',又雲'暮',則重出也。

    欲改'斜陽'作'簾栊。

    '"餘曰:"既言'孤館閉春寒',似無簾栊。

    "公曰:"亭傳雖未必有簾栊,有亦無害。

    "餘曰:"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

    若曰簾栊,恐損初意。

    "先生曰:"極難得好字,當徐思之。

    "然餘因此曉句法不當重疊。

    (《叢話》前五十、《玉屑》三) 案: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雲:"此句讀之于理無礙。

    謝莊詩曰:'夕天際晚氣,輕霞澄暮陰',一聯之中三見晚意,尤為重疊。

    梁元帝詩:'斜景落高春',既言斜景,複言高春,豈不為贅?古人為詩正不如是之泥。

    觀當時米元章所書此詞,乃是'杜鵑聲裡斜陽曙',非'暮'字也。

    得非避廟諱而改為'暮'乎?"又黃潛《日損齋筆記》雲:"寶祐間,外舅王君仲芳随宦至彬陽,親見其石刻,乃'杜鵑聲裡斜陽樹',一時傳錄者,以'樹'字與英宗廟諱同音,故易以'暮'。

    蓋其詞一經元祐名公品題,雖有知者,莫敢改也。

    "二書均以"暮"為避諱所改。

     ---------------- ①《玉屑》引至此。

     ②《玉屑》此為另一則,無此二字。

     ③《玉屑》"公"作"東坡"。

     二五、評詩病 友人稱一士人詩雲:"西出潼關客路迷,一胡蘆酒一篇詩。

    胡蘆酒盡興未盡,坐看春山春盡時。

    "餘曰:"唐人尤用意小詩,其命意與所叙述,初不減長篇,而促為四句,意正理盡,高簡頓挫,所以難耳。

    故必有可書之事,如王摩诘雲:'西出陽關無故人',故行者為可悲,而勸酒不得不飲,陽關之詞不可不作。

    若客路迷,則潼關之東亦可矣,且潼關之西乃通衢,非有山林曲折,所謂迷者,果何謂邪?沈從中言'蕙肴烝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必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

    太史公《淳于髡傳》雲:'操一豚蹄灑一盂'。

    夫叙事猶爾,所謂一胡蘆酒一篇詩,自有七言無此句法也。

    "或曰:"李白不雲乎'一杯一杯複一杯'?"餘曰:"古者豪傑之士,高情遠意一寓之酒,有所感發,雖意于飲而飲不能自已,則又飲至于三杯五鬥醉倒而後已。

    是不雲爾,則不能形容酒客妙處。

    夫李白意先立,故七字六相犯,而語勢益健,讀之不覺其長。

    此句才疊用一字,已覺其萎弱重複,若不勝其長矣。

    惟第三句若有意而語亦不工。

    陶淵明雲:'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矣。

    于是模寫景物,則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吟詠情性,則曰'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于是成篇古詩。

    猶下①看春山春盡,有何意味,而遽成詩乎?"聞者皆服。

    (《叢話》前五十四) ---------------- ①疑有脫誤。

     二六、坡文工于命意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獨立于衆人之上。

    如《趙清獻碑》,世間稱治郡者日寬,立朝者日直,蓋已大矣,則進于二者,又有說焉。

    故曰:"其于治郡,不專于寬,時出猛政,嚴而不殘。

    "其在朝廷不專于直,為國愛人,掩其疵病。

    ①如吾家蜀公堅卧不起,人知其高,而不稱其用。

    則為碑銘曰:"世皆謂公貴身賤名,孰知其功侔聖人之清",然後知其有功于世也。

    又曰:"君實之用,出而時施,如彼水火,甯除渴饑。

    公雖不用,亦相其行。

    如彼山川,出雲相望。

    "然後知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