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溪詩眼

關燈
ot三峽暮帆前",則去路先涉三峽之風波。

    "厭就成都蔔,休為吏部眠",君平之蔔所以養生,畢卓之酒所以忘憂,今皆不能如意,則犯三峽之險,适九江之遠,豈得已也哉?夫奔涉萬裡無所稅駕,傷人世險隘,不能容己,故曰:"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終焉。

    〔(後之)⑧騷人亦多此意,〕⑨〔《題桃(樹)⑩》詩雲:"小徑升堂舊不斜,五株桃樹亦從遮。

    "此詩意在第一句:舊堂小徑,從來不斜,又五桃遮掩之,已⑾若圖畫矣。

    中間四句皆舊日事。

    方天下太平,家給食足,有桃實則饋貧人,故曰:"高秋總饋貧人實。

    "和氣應期而至,人意閑而樂之,故曰:"來歲還舒滿樹⑿花。

    "家家有忠厚之風,處處有魯恭之化,故曰:"窗⒀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

    "及題此詩時,所向皆寡妻群盜,何暇如此,故曰:"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⒁一家"時也。

    ⒂〔然所謂意若貫珠,〔非唯文章,書亦如是。

    歐陽文忠言:"用筆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方其運也,左右前後,不免欹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

    "山谷稱:"公主擔夫争道,其手足肩背皆有不齊,而輿未嘗不正。

    "指與擔夫,則如遣詞;腕與輿,則如命意。

    故唐文皇稱右軍書雲:"煙霞雲斂,狀若斷面還連;鳳翥龍盤,勢如斜而反直。

    "與文章真一理也。

    〕⒃今人不求意處⒄關紐,但以相似語言為貫穿,〔以停穩筆畫為端直,〕⒅豈不淺近也哉。

    (《叢話》前七、《竹莊》六、《詩林》一、《曆代》四十一) --------------- ①案此杜甫詩。

     ②《少陵集》"水"作"濑"。

     ③《竹莊》無"乃"字。

     ④案杜詩原題有"河南"二字。

     ⑤《竹莊》"即路"作"節歸"。

     ⑥《杜詩詳注》"到"作"向"。

     ⑦《詩林》無"十二月一日"至此數語。

     ⑧《詩林》有此二字。

     ⑨《曆代》無"後之騷人亦多此意"數字。

     ⑩《竹莊》"桃"下有"樹"字;案杜詩原題作"桃樹"。

     ⑾《曆代》"已"作"意"。

     ⑿《少陵集》"樹"作"眼"。

     ⒀《少陵集》"窗"作"簾"。

     ⒁《少陵集》"正"作"已"。

     ⒂《竹莊》作"故曰:'非今日'乃'往年車書正一家'時也"。

     ⒃《詩林》無"題桃詩雲"至此數語;《曆代》無"然所謂"至此數語;《竹莊》無"非唯文章"至此數語。

     ⒄《竹莊》"處"作"思";《詩林》作"趣"。

     ⒅《詩林》、《曆代》無此語。

     一○、杜詩用月字例 有一士人攜詩相示,首篇第一句雲"十月寒"者。

    餘曰:"君亦讀老杜詩,觀其用'月'字乎?其曰:'二月已風濤',則記風濤之早也。

    曰:'因驚四月雨聲寒','五月江深草閣寒',蓋不當寒〔而寒也〕。

    ①'五月風寒冷拂②骨','六月風日冷',蓋不當冷〔而冷也〕。

    ③'今朝臘月春意動',蓋未當④有春意〔也〕。

    ⑤雖不盡如此⑥如'三月桃花浪','八月秋高風怒号','閏八月初吉','十月江平穩'之類,皆不系月,則不足以實〔錄〕⑦一時之事。

    若十月之寒,既無所發明,又不足記錄。

    〔退之謂惟陳言之務去者,非必塵俗之言,止為無益之語耳。

    然吾輩文字,如'十月寒'者多矣〕,⑧〔方〕當〔共〕⑨以為戒也。

    "(《叢話》前八、《玉屑》六、《詩林》一、《曆代》四十一、《樂趣》二) --------------- ①《詩林》、《曆代》有此三字。

     ②《玉屑》、《杜詩詳注》"拂"作"佛"。

     ③《詩林》、《曆代》有此三字。

     ④《樂趣》"當"作"嘗"。

     ⑤《樂趣》、《曆代》"意"下有"也"字。

     ⑥《樂趣》此五字,作"至"。

     ⑦《詩林》無"錄"字。

     ⑧《曆代》無此數語。

     ⑨《曆代》無"方""共"二字。

     一一、煉 字 世俗所謂樂天《金針集》,殊鄙淺,然其中有可取者,"煉句不如煉意",非老于文學不能道此。

    又雲:"煉字不如煉句",則未安也。

    好句要須好字,①如李太白詩:"吳姬壓酒勸客嘗",見新酒初熟,江南風物之美,工在"壓"字。

    老杜《畫馬》詩:"戲拈秃筆掃骅骝",初無意于畫,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柳詩:"汲井漱寒齒",工在"汲"字。

    工部又有所喜用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兩三人","吹面受和風","輕燕受風斜","受"字皆入妙。

    老坡尤喜"輕燕受風斜",以謂燕迎風低飛,乍前乍卻,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至于"能事不受相促迫","莫受二毛侵",雖不及前句警策,要自穩惬爾。

    (《叢話》前八、《玉屑》六、七,《竹莊》一) ---------------- ①以上《玉屑》七引;又《竹莊》一引至此。

     一二、形似語與激昂語 形似之語,蓋出于詩人之賦,"蕭蕭馬鳴,悠悠旆旌"是也;激昂之語,蓋出于詩人之興,①"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是也。

    〔古人形似之語,如鏡取形,燈取影(也②。

    故老杜所題詩,往往親到其處,益知其工)。

    ③激昂之言,《孟子》所謂"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初不可形迹考,然如此乃見一時之意)。

    ④餘遊武侯廟。

    然後知〕⑤《古柏》詩所謂"柯如青銅根如石",信然,決不可改。

    此乃形似之語。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此⑥激昂之語,不如此則不見柏之大也。

    文章〔固多端,〕⑦警策往往⑧在此兩體⑨〔耳〕。

    ⑩(《叢話》前八、《仕學規範》三十七引《古今類總詩話》、《鑒衡》一引《古今詩話》、《曆代》三十八、《杜工部詩話》) ---------------- ①《曆代》、《杜工部詩話》作"詩有形似之語,若詩人賦雲雲是也,有激昂之語,若詩人興雲雲是也"。

    《仕學規範》三十七引《古今類總詩話》"出于"二字亦均作"若"。

     ②《古今類總詩話》"如鏡取形,燈取影也"句,作"必實錄是事決不可為"。

     ③《杜工部詩話》無此數字。

     ④《杜工部詩話》"志"下有"者"字;無"初不可"雲雲二語。

     ⑤《曆代》無"古人形似之語"至此數語。

     ⑥《杜工部詩話》"此"下有"乃"字。

     ⑦《曆代》無此三字;《古今類總詩話》《杜工部詩話》"警策"上有"然"字。

     ⑧《曆代》"往往"作"處端"。

     ⑨《古今類總詩話》"在"作"是"。

     ⑩《杜工部詩話》無"耳"字。

    《古今類總詩話》"耳"作"爾"。

     一三、詩貴工拙相半 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

    皆拙固無取,使其皆工,則峭急〔而〕①無古氣,如李賀之流是也。

    然後世學者,當先學其工〔者〕,②精神氣骨,皆在于此。

    如《望嶽》詩雲:"齊魯青未了",洞庭詩雲:"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語既高妙有力,而言東嶽與洞庭之大,無過于此。

    後來文士極力道之,終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

    《望嶽》第二句如此,故先雲:"岱宗夫如何?"洞庭詩先如此,故後③雲:"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使洞庭詩無前兩句,而皆如後兩句,語雖健,終不工。

    《望嶽》詩無第二句,而雲:"岱宗夫如何",雖曰亂道可也。

    今人學詩多得老杜平慢處,乃鄰女效颦者。

    ④餘舊日嘗愛劉夢得《先主廟》詩;山谷使餘讀李義山《漢宣帝》詩,然後知夢得之淺近。

    又嘗愛崔塗《孤雁》詩雲:"幾行歸塞⑤盡,念爾⑥獨何之"八句;公又使讀老杜"孤雁不敢啄"者,然後知崔塗之無奇。

    《老杜補遺》雲:"鮑當《孤雁》詩雲:'更無聲接續,空有影相随',孤則孤矣,豈若子美'孤雁不飲啄,飛鳴猶⑦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含不盡之意乎?"(《叢話》前九、《玉屑》十四、《仕學規範》三十九引《古今類總詩話》、《鑒衡》一引《古今詩話》、《曆代》四十一) ---------------- ①《古今詩話》引有"而"字。

     ②《古今詩話》引有"者"字。

     ③《古今詩話》引"故後"作"後乃"。

     ④《玉屑》、《曆代》引至此;"者"作"耳";又《仕學規範》引《古今類總詩話》、《鑒衡》引《古今詩話》亦至此,"者"下有"耳"字。

     ⑤《全唐詩》二十五"塞"作"去"。

     ⑥《全唐詩》"念爾"作"片影"。

     ⑦《杜詩詳注》"猶"作"聲"。

     一四、山谷言詩法 山谷①言②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後學,多告③以《原道》命意曲折。

    後予〕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