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外集詩注原目【年譜附】
關燈
小
中
大
山谷外集詩注原目【年譜附】
山谷自言欲仿莊周分其詩文為内外篇意固有在非去此取彼今内集詩注有注而外集未也疑若有所去取焉者茲豈山谷之意哉秦少遊與李德叟簡雲黃魯直過此為留兩日其敝帚焦尾兩編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漢之風今時交遊中以文墨自業者未見其比又簡參寥雲魯直近從此赴太和令得渠新詩一編高古絶妙吾屬未有其比仆頃不自揆妄欲與之後先而驅今乃知不及遠甚赴太和蓋元豐庚申歲而焦尾敝帚即外集詩文也其為時輩所推如此建炎間山谷之甥洪玉父為胡少汲編豫章集獨取元佑入館後所作蓋必有謂未可據依此續注之所不得已也因以少遊語冠于篇首其作詩歲月别行铨次有不可考者悉皆附見舊多舛誤略加是正餘且從疑以俟博識
第一卷
嘉佑六年辛醜【是歲山谷從其母舅李公擇遊學淮南始婚于孫氏萃老女蘭溪也見所作二室墓志】
溪上吟【元注雲時年十七】
清江引
治平三年丙午【是歲山谷再貢于鄉俱為首選】
次韻叔父聖谟詠鸎遷谷
次韻十九叔父台源
叔父釣亭
岩下放言五首
治平四年丁未【是歲神廟登極山谷登第調汝州葉縣尉】
寄傅君倚同年
答德甫弟
贈元發弟放言
甯元年戊申【是歲山谷赴葉縣尉九月到汝州】
清明
何造誠作浩然堂陳義甚高然頗喜度世飛昇之說築屋飯方士願乘六氣遊天地間故作浩然詞二章贈之
徐孺子祠堂
思親汝洲作
次韻戲答彥和
甯二年巳酉【是歲在葉縣】
次韻裴仲謀同年
流民歎
甯三年庚戌【是歲在葉縣】
次韻寄滑州舅氏
甯四年辛亥【是歲在葉縣】
張仲謀家堂前酴醿委地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
和答孫不愚見贈
睡起
還家呈伯氏
次韻時進叔二十六韻
寄黃從善
第二卷
薛樂道自南陽來入都留宿會飲作詩餞行詠江南土風
奕棊二首呈任公漸
謝曉純送衲襪
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
聽崇德君鼓琴
郭明甫作西齋于颍尾請予賦詩二首
勸交代張和父酒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甯五年壬子【是歲試中學官除北京國子監教授】
以金沙酴醿送公壽
寄懷公壽
武陵【年譜作雜詩八首今七首删去】
熙甯八年乙卯【是歲在北京】
呻吟齋睡起五首呈世弼
奉答子高見贈十韻
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
送吳彥歸番陽
甯九年丙辰【是歲在北京】
二月丁卯喜雨吳體為北門留守文潞公作李右司以詩送梅花至潞公予雖不接右司想見其人用老杜和元次山詩例次韻
甯十年丁巳【是歲在北京】
次韻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禱南嶽回至襄陽舍驿馬就舟見過三首
次韻正仲三丈自衡山返命舍驿過外舅師厚贈答
第三卷
次韻子瞻春菜
元豐元年戊午【是歲在北京】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戲答李子真河上見招來詩頗誇河上風物聊以當嘲雲
和答李子真讀陶庚詩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
催公靜碾茶
用前韻戲公靜
對酒歌答謝公靜
種決明
同世弻韻作寄伯氏在濟南兼呈六舅祠部伯氏到濟南寄詩頗言太守居有湖山之勝同韻和
次韻寄李六弟濟南郡城橋亭之詩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彛德叟陪師厚遊百花洲盤薄範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謝安石事因讀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為十詩百花州雜題
竹下把酒
砌台晩思
和師厚接花
和師厚栽竹
次韻師厚雨中晝寝憶江南餅麴酒
次韻師厚萱草
次韻謝外舅病不能拜複官夏雨眠起之什次韻師厚病間十首
第四卷
次韻奉送公定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絶句
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四首
和謝公定往南謠
和師厚秋半時複官分司西都
和師厚郊居示裡中諸君
寄南陽謝外舅
和外舅夙興三首
和答師厚黃連橋壞大木亦為秋雹所碎
世弼惠詩求舜泉辄欲以長安酥共泛一盃次韻戲答
送蛤蜊與李明叔諸公
戲贈世弼用前韻
世弼病方家不善論蛤蜊之功戲答
次韻師厚食蟹
次韻謝外舅食驢腸
次韻師厚答馬着作屢贈詩
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唱和
第五卷
薄薄酒二章
戲贈彥深
竹軒詠雪呈外舅謝師厚并調李彥深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師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