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外集詩注原目【年譜附】

關燈
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 次韻寅庵四首 元豐二年已未【是歲在北京】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 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韻寄彭門三首 再和寄子瞻聞得湖州 次韻答堯民 春遊 次韻感春五首 聖東将寓于衛行乞食於齊有可憐之色再次韻感春五首贈之 第六卷 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次韻郭右曹 送楊瓘鴈門省親二首 次韻答張沙河 送張沙河遊齊魯諸邦 和張沙河招飲 同堯民遊靈源廟廖獻臣置酒用馬陵二字賦詩二首 八音歌贈晁堯民 八音歌贈晁堯民 次韻師厚五月十六日視田悼李彥深 次韻晁補之廖正一贈答詩 再次韻呈廖明略 走答明略适堯民來相約奉谒故篇末及之答明略并寄無咎 再次韻呈明略并寄無咎 再答明略二首 次韻無咎閻子常攜琴入村 定交詩二首效鮑明遠體呈晁無咎 贈無咎八音歌 二十八宿歌贈别無咎 第七卷 林為之送筆戲贈 再和答為之 再和答為之 贈趙言 次韻題粹老客亭詩後 贈張仲謀 乞貓 謝周文之送貓兒 謝張泰伯惠黃雀鮓 贈答晁次膺 楊樸墓 次韻孔四着作早行 次韻孔四着作北行滹沱 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五首 讀曹公傳 雜詩 衛南 酒 次韻答柳通叟求田問舍之詩 書扇 元豐三年庚申【是歲山谷八京改官授吉州太和縣】 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 同王稚川晏叔原飯寂照房得房字 次韻叔原會寂照房得照字 次韻稚川得寂字 都下喜見八叔父 次韻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 病起次韻和稚川進叔唱酬之什 稚川約晩過進叔次前韻太稚川并呈進叔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第八卷 曉放汴舟 次盱眙同前韻 外舅孫莘老守蘇州留詩鬥野亭庚申十月庭堅和 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 發白沙口次長蘆 阻風入長蘆寺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 金陵 贈别李端叔 阻風銅陵 阻水泊舟竹山下 池口風雨留三日 貴池 大雷口阻風 庚寅乙未猶泊大雷口 乙未移舟出口 丙申泊東流縣 書石牛溪旁大石上 題山谷大石 同蘇子平李德叟登擢秀閣 靈龜泉上 從丘十四借韓文二首 發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 庭堅得邑太和六舅按節出同安邂逅於皖公溪口風雨阻留十日對榻夜語因詠誰知風雨夜複此對牀眠别後覺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為八句寄呈十首 題馬當山魯望亭四首 泊大孤山作 題落星寺四首 第九卷 玉京軒 過緻政屯田劉公隐廬 壽聖觀道士黃至明開小隐軒太守徐公為題曰快軒庭堅集句詠之 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題李夫人偃竹 次韻章禹直開元寺觀畫壁兼簡李德素 元豐四年辛酉【是歲山谷自鄉井赴太和考試舉人于南安軍】 豐城 上蕭家峽 何蕭二族 魏夫人壇 隐梅福處 蕭子雲宅 避秦十人 黃雀 到官歸志浩然二絶句 題吉州承天院清涼軒 次韻答楊子聞見贈 聞緻政胡朝請多藏書以詩借書目 戲贈南安倅柳朝散 題槐安閣 洪範以不合俗人題廰壁二絶句次韻和之發贑上寄餘洪範 次元明韻寄子由 再次韻奉答子由 再次韻寄子由 次韻寄上七兄 和七兄山蓣湯 同韻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憶二首 代書 雙澗寺二首 睡起 奉送周元翁鎻吉州司法廰赴禮部試 飲潤父家 次韻寄潤父 送酒與周法曹用前韻 第十卷 出迎使客質明放船自瓦窯歸 次韻和答孔毅甫 再用舊韻寄孔毅甫 元豐五年壬戌【山谷是歲在太和】 二月二日曉夢會于廬陵西齋作寄陳适用長句謝陳适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 寄陳适用 寄懷元翁 對酒次前韻寄懷元翁 候尉之吉水覆按未歸三日泥雨戲成寄之侯尉家聽琵琶 寄袁守廖獻卿 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袁州劉司法亦和予摩字詩因次韻寄之 次韻奉答吉老并寄何君庸 次韻奉答廖袁州懷舊隐之詩 上權郡孫承議 奉和孫奉議謝送菜 和孫公善李仲同金櫻餌唱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