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懷

關燈
傳》:“蟬蛻于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梁:高陵大山。

    永辭:長訣而去。

     ⑩霾(mái):陰霾。

    塺塺(mò):塵土飛揚的樣子。

     陽城:春秋時楚地。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惑陽城,迷下蔡。

    ”注:“楚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廣夏:大屋。

    夏:通“廈”。

    罔:同“惘”,失意。

     曉陽:曉明。

    燎寤:即“僚悟”,明白,理解。

    自轸(zhěn):一本作“息轸”,“自”為“息”之壞字,是息轸,停車。

    譯文從之。

     襲興:相繼興盛。

    幸:為天子所親愛,寵幸。

     靡君:《章句》:“傷今天下無聖主也。

    ” 【譯文】 看楚國混濁世人多愚昧, 我心惆怅無聊何處歸? 哀傷世俗一片混亂, 我将要展翅高飛。

     乘駕八龍蜷曲向前, 樹起霓虹旗招展逶迤。

     看天下浩浩渺渺, 八龍矯健沖天飛起。

     渡過了弱水煥發光彩, 暫停留漫步在水中高地。

     把我的車駕集合起來去尋求朋友, 見天公忙請教問師學習。

     論大道莫貴于返璞歸真, 稱贊我有道術實在可喜。

     我将要去南方周遊嬉戲, 經過那崎岖山路上九疑。

     越過熱如烈火的萬裡酷熱地, 渡過海中高聳的萬座險島嶼。

     渡過江海脫離濁穢獲新生, 跨越北面的高陵大山長訣而去。

     烏雲沉沉白晝暗如夜, 風卷塵土迷迷蒙蒙遮天日。

     在陽城的高屋大廈暫且歇息, 容顔衰老心神恍惚啊落拓失意。

     我心裡明白通達事理不糊塗, 在這裡我暫且停車自休息。

     想那唐堯與虞舜相繼昌盛, 隻為重用臯陶獲得興邦計。

     傷今天下沒有賢君聖主呀, 撫轼長歎作詩抒情意。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逃逸歸隐返璞歸真和希望輔佐聖君振興邦國的矛盾。

    詩人傷時俗之混亂,将奮翼而高飛,他請教皇公天帝,皇公天帝稱贊他返璞歸真。

    他登九疑,越炎火,渡江海,雖然蟬蛻濁穢,但是仍覺得落拓失意。

    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像臯陶那樣遇見堯舜明君施展才能,然而九州無明君,隻能撫轼作詩長歎了。

     株昭 【原文】 悲哉于嗟兮, 心内切磋①。

     款冬而生兮, 凋彼葉柯②。

     瓦礫進寶兮, 捐棄随和③。

     鉛刀厲禦兮, 頓棄太阿④。

     骥垂兩耳兮, 中坂蹉跎⑤。

     蹇驢服駕兮, 無用日多⑥。

     修潔處幽兮, 貴寵沙劘⑦。

     鳳凰不翔兮, 鹑鴳飛揚⑧。

     乘虹骖霓兮, 栽雲變化。

     鹪鵬開路兮, 後屬青蛇⑨。

     步驟桂林兮, 超骧卷阿⑩。

     丘陵翔舞兮, 溪谷悲歌。

     神章靈篇兮, 赴曲相和。

     餘私娛茲兮, 孰哉複加? 還顧世俗兮, 壞敗罔羅。

     卷佩将逝兮, 涕流滂沲。

     【注釋】 ①于嗟(xūjiē):歎息聲。

    于為籲之省借。

    切磋(qiēcuō):古時雕刻骨器叫切,雕刻象牙叫磋。

    後每引以比喻學問之觀摩或朋友之攻錯。

    這裡則用以比喻内心如刀切磋一樣疼痛。

     ②款冬:多年生草本植物。

    雖冰雪之下也能生芽,開花最早,故名款冬。

     ③礫(lì):石頭。

    随:同“隋”,隋侯之珠。

    《淮南子·覽冥訓》:“隋侯之珠。

    ”注:隋,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

    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敷之。

    後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和:和氏璧。

    《韓非子·和氏》載,楚人卞和得璞玉,獻厲王、武王,皆以為诳,刖其左右足。

    及文王立,乃使人理其璞,果得寶玉,遂命曰和氏之璧。

     ④鉛刀:不鋒利之刀,喻無用之人。

    厲禦:積極進獻。

    頓:同“鈍”,不鋒利。

    太阿:寶劍名。

    也作泰阿。

    傳說春秋時楚王命歐冶子幹将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⑤坂:山坡。

    蹉跎(cuōtuó):失足,颠蹶。

     ⑥蹇(jiǎn):跛,瘸。

     ⑦沙劘(suōmó):即摩挲,用手撫摩。

    引申為親昵。

     ⑧鹑:即鹌鹑。

    鴳(yàn):鷃雀,一種小鳥。

     ⑨鹪鵬:鳥名。

    《廣雅·釋烏》“鹪鵬,鳳凰屬也。

    ” ⑩步驟:或慢或快地前進。

    步:緩行。

    驟:疾走。

    骧(xiānɡ):馬昂首疾走。

    卷阿(quánē):險峻的高山。

    卷:曲。

    引申為險峻。

    阿:大陵,高山。

     赴曲:齊奏樂曲。

    《章句》:“宮商并會,應琴瑟也。

    ” 孰哉複加:即孰複加哉。

    《章句》:“天下歡悅,莫如今也。

    ” 罔羅:捕動物的用具,引申為搜集包括之義。

    《漢書·王莽傳》:“罔羅天下異能之士。

    ”這句的意思是,敗壞了禮賢下士搜求人才的制度。

     卷佩:收拾行裝。

    佩:衣帶上的飾物,這裡代指衣物。

    滂沲:同“滂沱”。

    本指雨下得很大,這裡形容眼淚流得很多。

     【譯文】 悲傷啊我仰天長歎, 内心裡如劍削刀剜。

     款冬在嚴寒中開花, 百花香草枝葉凋殘。

     瓦器碎石進獻為寶, 隋珠和璧抛棄一邊。

     鉛刀鈍劣高位任用, 丢棄不用太阿寶劍。

     千裡良馬疲憊垂耳, 半山坡上蹉跎不前。

     跛腳瘸驢拉車駕轅, 無用之人日益增添。

     清廉之士退避歸隐, 權貴寵臣君前弄權。

     鳳凰不能自由翺翔, 鹌鹑鷃雀任意飛竄。

     乘駕虹霓升空遠遊, 車載彩雲變化萬端。

     命令鹪鵬前面開路, 再叫青蛇緊跟後邊。

     或慢或快走在桂林道上, 駿馬昂首越奇峰高山。

     山丘起伏歡樂起舞, 溪谷流水歌聲潺潺。

     奮筆寫出神靈篇章, 琴瑟齊奏宮商相和。

     我在這裡私自娛悅, 哪裡還有這樣歡樂? 環顧人間世俗百态, 敗壞綱紀誤君誤國。

     收拾行裝将去遠方, 思念故國淚流滂沱。

     【原文】 亂曰: 皇門開兮照下土, 株穢除兮蘭芷睹①。

     四佞放兮後得禹, 聖舜攝兮昭堯緒, 孰能若兮願為輔②。

     【注釋】 ①皇門:指君王之門。

    《章句》:“王門啟開,路四通也。

    ”株穢:污穢邪惡的東西。

     ②四佞(nìnɡ):指堯的四個佞臣:驩兜、共工、苗、鲧。

    佞:奸臣。

    攝:攝政,代君主處理國家政務。

    昭:發揚光大。

    堯緒:唐堯傳留下來的事業。

    輔:輔佐之臣。

     【譯文】 尾聲: 君門大開,光明普照下方, 掃除邪惡濁穢,觀百花綻放。

     放逐四佞,大禹得掌朝政, 虞舜攝國承繼唐堯,事業興旺, 誰能像堯舜,我願為輔相。

     【賞析】 這首詩為漢代王褒所作,表現了詩人對社會混亂,摧殘人才現象的痛心疾首。

    他采用博喻手法對比羅列自然界的、社會的、曆史的、現實的,諸多摧殘人才、重用無能之輩的現象,使人讀了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