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谏

關燈
遭人誣蔑。

     讓誰來評判他的真僞? 雖有八位賢人也難定奪。

     老天永遠高高在上, 大地深厚日久天長。

     我身着白衣啊逍遙自在, 偏與污濁黑色殊道異行。

     西施姣美卻遭排擠迫害, 嫫母奇醜反得親近寵愛。

     桂蠹食甘不知滿足安守, 蓼蟲食苦不知徙于甜菜。

     我處在這渾濁的亂世啊, 怎能實現理想發揮雄才。

     我胸懷大志想遠走求賢, 群小不知反受疑猜。

     駿馬駕破車不肯前行, 遇伯樂才以好車替代。

     呂望曾經窮困無以聊生, 幸遇文王才得施展雄才。

     甯戚夜裡喂牛叩角高歌, 齊桓公聽到後貴賓相待。

     有一少女路邊正采桑, 孔子見她貞正便以禮相待。

     獨我生不逢時不被世容, 因此内心煩亂無限凄悲。

     想那比幹一生忠心耿耿, 哀痛子胥至死不忘國危。

     楚國的卞和真令人悲歎, 獻寶玉以為石說他欺騙。

     遇厲王武王不知明察, 兩隻腳被砍掉飽受摧殘。

     志狹智少之輩高居顯位, 又把忠正之士當做何看? 衆群小更改先聖法度, 相與耳語謀私讒毀忠賢。

     君王親信佞人斥逐忠義, 美女闾娵公然被誣為醜極。

     君王寵愛谄谀遠賢士, 誰又去将黑白辨析。

     我始終都不能效力君王啊, 前途渺茫不知歸宿在何方。

     我精誠專一願竭心盡力, 世道黑暗反被群小排擠毀傷。

     我已是年過半百無多日, 卻仍是道路坎坷無進取。

     也想遠走高飛奔往他鄉, 又怕遭受罪罰毀損聲譽。

     獨受冤屈壓抑無盡無窮, 身心備受摧殘減損壽命。

     老天既然這樣反複無定, 我隻能無依無靠終此一生。

     我甯願投身于滾滾江水, 自絕于這江流遠漂不回。

     我甯願成為江底的沙泥, 怎能夠久見這濁世污穢! 【賞析】 這首詩寫屈原被放逐以後對楚國黑暗世道的怨憤。

    他羅列社會人事、花鳥禽獸、神仙傳說等多種意象,哀歎楚王的昏庸,痛斥小人的讒佞,怨恨社會風俗的敗壞。

    感情激烈,對比鮮明,有振聾發聩的作用。

     怨思 【原文】 賢士窮而隐處兮, 廉方正而不容①。

     子胥谏而靡軀兮, 比幹忠而剖心②。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 德日忘而怨深③。

     行明白而曰黑兮, 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于窮巷兮, 蒺藜蔓乎東廂④。

     賢者蔽而不見兮, 讒谀進而相朋⑤。

     枭鸮并進而俱鳴兮, 鳳皇飛而高翔。

     願一往而徑逝兮, 道壅絕而不通。

     【注釋】 ①隐處:指處在困境中,沒有被國君任用。

    不容:不容于世。

     ②靡軀:死後找不到屍體。

     ③子推:介子推。

    據《左傳》載:介子推,春秋時晉國賢臣,曾跟随晉文公在外流浪19年。

    有一次途中糧盡,子推便割了自己大腿的肉給晉文公充饑。

    回國後,晉文公卻忘了他,後來想起,派人去找,他逃隐在綿山中不肯出來。

    文公想燒山誘他出來,結果他抱木燒死。

     ④江離:一種香草。

    東廂:《章句》:“廧序之東為東廂。

    ”正屋兩邊的房屋叫廂房,東邊的叫東廂。

    這裡是相對“窮巷”而言的,指好房屋。

     ⑤相朋:互相勾結。

     【譯文】 賢良士常貧窮身處困境, 廉正者身清白不被世容。

     子胥規勸吳王未得好死, 比幹忠而剖心不得善終。

     子推自割腿肉救治國君, 恩德逐漸被忘怨恨加深。

     行為清白卻被誣為暗昧, 荊棘雜聚如今已經成林。

     香草江離抛于窮街陋巷, 惡草蒺藜長在宮殿華堂。

     賢臣受到排擠難見君主, 佞人反受重用結黨君旁。

     貓頭鷹成群飛一齊鳴叫, 鳳凰隻能躲避高高飛翔。

     我欲見君一谏而後遠走, 怎奈道路阻絕終不能往。

     【賞析】 這首詩排比羅列大量曆史事實,說明國君重視人才選賢授能的重要,諷喻楚王忠奸不分,賢愚不辨,必然導緻國家的衰敗。

     自悲 【原文】 居愁勤其誰告兮, 獨永思而憂悲①。

     内自省而不慚兮, 操愈堅而不衰。

     隐三年而無決兮, 歲忽忽其若頹②。

     憐餘身不足以卒意兮, 冀一見而複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 屬天命而委之鹹池③。

     身被疾而不間兮, 心沸熱其若湯④。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 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 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餘之所居兮, 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群兮, 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 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 新人近而俞好⑤。

     莫能行于杳冥兮, 孰能施于無報⑥? 苦衆人之皆然兮, 乘回風而遠遊。

     淩恒山其若陋兮, 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 苦衆口之铄金。

     過故鄉而一顧兮, 泣歔欷而沾衿。

     厭白玉以為面兮, 懷琬琰以為心⑦。

     邪氣入而感内兮, 施玉色而外婬⑧。

     何青雲之流瀾兮, 微霜降之蒙蒙⑨。

     徐風至而徘徊兮, 疾風過之湯湯⑩。

     聞南藩樂而欲往兮, 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衆而宿之兮, 問天道之所在。

     借浮雲以送予兮, 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骛兮, 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 超慌忽其焉如。

     苦衆人之難信兮, 願離群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 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炀兮, 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 含沆瀣以長生。

     居不樂以時恩兮, 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 構桂木以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 列新夷與椒桢。

     鹍鶴孤而夜号兮, 哀居者之誠貞。

     【注釋】 ①勤:一本作“苦”。

     ②無決:沒有聽到君王召回的命令。

    《章句》:“古者人臣三谏不從,待放三年,君命還則複,無則遂行也。

    ”頹:水向下流。

     ③鹹池:《章句》:“鹹池,天神也。

    ”《楚辭補注》:“《淮南》雲:‘鹹池者,水魚之囿也。

    注雲,水魚,天神。

    ’” ④間:《楚辭補注》:“間,瘳也。

    ”瘳(chōu):病愈。

    沸:一作“怫”。

    《楚辭補注》:“怫,音費,忿貌。

    ” ⑤俞:一作“愈”。

    一雲:新人愈近而日好。

     ⑥杳冥:原意是昏暗。

    引申為暗中,默默無聞地做好事不讓人知道。

     ⑦厭:《章句》:“厭,著也。

    ”施用。

    此句意為把白玉做我的外表。

    也就是說我的外表行為像白玉一樣潔白至純。

    琬琰(wǎnyǎn):美玉名。

     ⑧外婬:《章句》:“婬,潤也。

    ”即外面表現出光潤來。

     ⑨流瀾:形容烏雲很深厚。

    蒙蒙:盛貌。

     ⑩湯湯(shānɡshānɡ):水大的樣子。

    這裡形容風大。

    “湯”,一作“蕩”。

     南藩:《章句》:“藩,蔽也。

    南國諸侯為天子藩蔽,故稱藩也。

    ”會稽:山名。

     韓衆:《章句》:“韓衆,仙人也。

    ”天道:《章句》:“長生之道。

    ” 班衍衍:《章句》:“言極疾也。

    ” 容容:王先謙《漢書補注》:“飛揚之貌。

    ”超:遙遠。

    焉如:到哪裡。

     舉:《章句》:“去也。

    ” 天火:由雷電或物體自燃引起的大火。

    《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炀(yànɡ):火熾猛烈。

    大壑:《章句》:“海水也。

    ”指大海。

     八維:《章句》:“天有八維,以為綱紀也。

    ”四方(東、南、西、北)和四隅(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合稱八維。

    道:通“導”。

    沆瀣:夜半之氣。

     菌:香木名,即菌桂。

    若:香草名,即杜若。

     囿:一作“圃”。

    列:有順序地栽培。

    新夷:即辛夷。

    桢:女貞子。

     鹍(kūn):鷗雞,鳥名。

    形狀像鶴,長頸紅嘴,羽毛黃白色。

    居者:隐居山澤的人。

    指屈原自己。

     【譯文】 孤居山澤愁苦向誰訴說, 唯有長憂悲歎獨自難過。

     自念修行清白無愧于心, 操守堅韌不衰愈加執着。

     放逐三年仍不見召回, 歲月轉瞬即逝如水下坡。

     可憐我今生終難遂願, 希望再見君王重返家國。

     我自哀不能見愛于君主, 隻好憑天由命将神依托。

     我身染疾病總不見好, 心中恰似湯沸無限焦灼。

     冰和炭不能夠共存并放, 我本來就知道命不會長。

     孤苦無樂而死令人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