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誓

關燈
絲賢佞并進,佞必害賢矣。

    ” ⑩幽昏:黑暗不明。

    眩:迷惑。

     放:放棄,抛棄。

    礫(lì):小石,碎石。

     梅伯:殷纣王時諸侯,因為直谏為纣所殺。

    來革:殷纣之佞臣。

    王逸《章句》:“言來革佞谀,從順纣意,故得顯用持國權也。

    ” 賊:害。

     比幹:殷纣王大臣,因直言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箕(jī)子:殷纣王大臣,見比幹被剖心,便裝瘋逃亡。

    佯:假裝。

     水背流而源竭:朱熹《楚辭集注》:“疑當做‘背源而流竭’,王逸注雲:‘水背其源,泉則枯竭’,似當時本未誤也。

    ” 重軀:重視身軀,愛惜性命。

     集:群鳥在木上。

    大皇:廣遠無人之地。

    皇:亦大也。

     回周:回遊周覽。

    盛德:大德。

    指英明的君主。

     神德:超凡的品德。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譯文】 黃鹄沒能及時遠寄仙界, 反遭貓頭鷹的群起傷害。

     神龍落在陸地失去大海, 會被蝼蛄螞蟻欺淩侵害。

     那黃鹄神龍尚且如此啊, 何況賢者遭逢混亂時代! 年紀漸老身體日益衰弱, 時光如水流逝永不停息。

     世俗人不停地随波逐流, 衆邪惡聚一起矯改正直。

     有的人苟且聚合求升遷, 有的人隐居深藏在高山。

     最苦惱稱量事物不明察, 最怨恨輕重不分同衡權。

     有人随風使舵苟合谄媚, 有人剛正無私直言敢谏。

     傷國君竟如此善惡不分, 搓繩索不分茅草和絲線。

     當今世俗人都幽昧昏暗, 混淆是非黑白美惡不辨。

     抛棄山中美玉淵中龜, 反把破石塊當寶齊稱贊。

     梅伯屢屢勸谏終遭菹醢, 來革阿谀順從掌握大權。

     悲痛仁人志士盡忠盡節, 反被無恥小人陷害暗算。

     比幹忠言直谏卻被剖心, 箕子披散頭發佯裝瘋狂。

     河水背離源頭就會枯竭, 樹木脫離樹根不能生長。

     不是看重性命害怕禍難, 是痛惜雖傷身無功報償。

     算了吧! 獨不見那鸾鳳高高飛翔, 群集在曠遠的原野蠻荒。

     回旋飛行四方縱觀天下, 看見大德之人才肯下降。

     那聖人具有超凡的品德, 能遠離濁世把自己珍藏。

     假使麒麟被關在籠子裡, 他又有何不同于犬和羊! 【賞析】 關于本篇的作者,王逸《楚辭章句》雲:“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

    或曰賈誼,疑不能明也。

    ”洪興祖《楚辭補注》認為本篇的思想内容與主要詞句均與賈誼的《吊屈原賦》相似,無疑是賈誼的作品,後世的楚辭研究者也大都同意這種看法。

     賈誼(前200~前168年),雒陽(今河南洛陽)人。

    漢文帝初年,召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曾多次上疏言政,主張改革政治,遭到守舊權貴的中傷,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四年後召回,改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死,賈誼憂傷成疾,郁郁而卒,年僅33歲。

     關于《惜誓》的意思,王逸說:“惜者,哀也。

    誓者,信也,約也。

    言哀惜懷王與己信約而背之也。

    ”認為是賈誼代屈原抒情和叙事。

    王夫之《楚辭通釋》認為,“惜誓者,惜屈子之誓死,而不知變計也。

    ”本篇和《吊屈原賦》一樣,揭露了世俗之幽昏,黑白之颠倒。

    強調神德之人,應當遠濁世而自藏,不要受制于小人,徒傷身而無功。

     全篇善用比興手法表現抒發悲憤之情的主題,與屈原作品的“引類譬喻”,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