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勒骐骥而更駕兮,
造父為卧槽之。
遷逡次而勿驅兮⑥, 聊假日以須時。
指嶓冢之西隈兮, 與纁黃以為期⑦。
開春發歲兮, 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蕩志而愉樂兮, 遵江夏以娛憂。
攬大薄之芳茝兮, 搴長洲之宿莽⑧。
惜吾不及古人兮, 吾誰與玩此芳草。
解萹薄與雜菜兮, 備以為交佩。
佩缤紛以缭轉兮, 遂萎絕而離異。
吾且儃佪以娛憂兮⑨, 觀南人之變态。
竊快在其中心兮, 揚厥憑而不俟⑩。
芳與澤其雜糅兮, 羌芳華自中出。
紛郁郁其遠蒸兮, 滿内而外揚。
情與質信可保兮, 羌居蔽而聞章。
令薜荔以為理兮, 憚舉趾而緣木。
因芙蓉而為媒兮, 憚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說兮, 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 然容與而狐疑。
廣遂前畫兮, 未改此度也。
命則處幽吾将罷兮, 原及白日之未暮也。
獨茕茕而南行兮, 思彭鹹之故也。
【注釋】 ①攬:收的意思,在這裡即“揩幹”之意。
伫眙(zhùchì):立視。
伫:立。
眙:視。
②申旦:猶申明。
③羌:句首語氣詞。
迅高:宿高枝。
④離愍:遭遇禍患。
⑤遂:順利。
⑥遷:前進。
逡次:緩行。
⑦纁(xūn)黃:黃昏之時。
纁:一作“曛”。
⑧搴(qiān):拔取。
⑨儃佪(chánhuái):徘徊。
⑩揚:捐棄。
厥憑:憤懑之心。
理:提婚人,媒人。
褰(qiān):撩起,揭起。
濡(rú):沾濕。
容與:遲疑不前的樣子。
廣遂:多方求實。
【譯文】 懷念着我心愛的人啊, 揩幹眼淚而遠望。
沒人介紹而路又迢遙, 有話卻無法成章。
我至誠一片而蒙冤, 我進退兩難而不前。
願每日陳述我的心思, 心思沉頓而難表現。
願浮雲為我捎信, 雲師卻不肯講情。
托鴻鳥為我傳書, 鴻高飛而不應命。
我難比帝喾高辛, 能遇鳳凰而授卵。
要變節而随流俗, 我知恥而有所不敢。
多年來我遭受摧殘, 毫不減我心中的憤懑。
甯失意而長此終身, 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難通, 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盡管是車翻而馬倒, 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馬辔上, 請造父為我執鞭。
慢慢地走,不必驅馳, 讓我把光景流連。
指着嶓冢山的西邊,那漢水發源地點, 就走到日落昏黃,也莫嫌道途遙遠。
我姑且等待明年, 豔陽的春日綿綿。
我要放懷地歌唱, 逍遙在江水、夏水之邊。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 我采集沙灘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時, 摘來香草啊同誰賞識。
采取萹薄與同蔬菜, 盡可以紐成環佩。
也未嘗不好看一時, 終萎謝而遭毀敗。
我姑且快樂逍遙, 觀賞南方人的異态。
隻求我心中快活, 把憤懑置之度外。
芳香與污穢雜混一起啊, 芳花終會卓然自現。
馥郁的芳香必然遠揚, 内部充實外表自有輝光。
隻要真誠的素質長保不亡, 聲名會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請薜荔替我說合, 又怕走路去攀上樹枝。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 又怕下水打濕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興, 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慣。
我猶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舊貫, 我始終不肯改變。
命該受難我也不管, 趁着這日子還未過完。
一個人孤單地走向南邊, 隻想追求彭鹹的典範。
【賞析】 本篇所發所感以及表現形式與《離騷》很相似,隻是其規模短小而已。
它的寫作時期,當與《離騷》接近,可能稍前于一些。
本詩傾訴了衷情無由上達的苦悶和甯死也不放棄理想的決心。
思美人,就是思念楚王,是以思女的形式,寄托自己對君王的希望,渴望得到楚王的信任和理解。
全詩想象豐富,帶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惜往日 【原文】 惜往日之曾信兮①, 受命诏以昭時。
奉先功以照下兮, 明法度之嫌疑②。
國富強而法立兮, 屬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載心兮, 雖過失猶弗治③。
心純龐而不洩兮, 遭讒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 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聰明兮, 虛惑誤又以欺。
弗參驗以考實兮④, 遠遷臣而弗思。
信讒谀之溷濁兮, 盛氣志而過之。
何貞臣之無罪兮, 被離謗而見尤⑤? 慚光景之誠信兮, 身幽隐而備之。
臨沅湘之玄淵兮, 遂自忍而沉流。
卒沒身而絕名兮, 惜壅君之不昭。
君無度而弗察兮⑥, 使芳草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 恬死亡而不聊。
獨鄣壅而蔽隐兮, 使貞臣為無由⑦。
聞百裡之為虜兮, 伊尹烹于庖廚。
呂望屠于朝歌兮⑧, 甯戚歌而飯牛。
不逢湯武與桓缪兮, 世孰雲而知之⑨? 吳信讒而弗味兮, 子胥死而後憂。
介子忠而立枯兮⑩, 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為之禁兮, 報大德之優遊。
思久故之親身兮, 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節兮, 或訑謾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實兮, 聽讒人之虛辭。
芳與澤其雜糅兮, 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 微霜降而下戒。
諒聰不明而蔽壅兮, 使讒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賢兮, 謂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 萎母姣而自好。
雖有西施之美容兮, 讒妒入以自代。
願陳情以白行兮, 得罪過之不意。
情冤見之日明兮, 如列宿之錯置。
乘骐骥而馳騁兮, 無辔銜而自載。
乘泛泭以下流兮, 無舟楫而自備。
背法度而心治兮, 辟與此其無異。
甯溘死而流亡兮, 恐禍殃之有再。
不畢辭而赴淵兮, 惜壅君之不識。
【注釋】 ①曾信:曾經被信任重用。
②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處。
③治:治罪。
④參驗:比較驗證。
⑤被:聞一多《楚辭校補》:“疑此文被為反之訛。
反訛為皮,因改為被也。
‘反離謗而見尤’與《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語亦相仿。
”離:借為罹,遭也。
尤:責備。
⑥無度:心中無分寸。
⑦無由:無從。
⑧呂望:即呂尚,本姓姜,因先代封于呂,遂取以為氏。
傳說他于未發迹時,曾在朝歌當屠夫,晚年釣于渭水之濱,得文王重用,後助武王滅商。
⑨雲:句中語助詞。
⑩介子:介子推,春秋時晉國賢臣。
重耳逃亡在外,介子推從行。
後重耳得國,是為晉文公,遍賞從人,而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攜母逃入綿山。
後文公想起他的功勞,令人上山尋找,不得,于是放火燒山,欲把介子推逼出。
然介子推堅持不出,抱樹燒死。
立枯:指抱樹站着被燒死。
優遊:言德之大。
介子推在晉文公逃亡中,曾割股給文公吃,故稱介子推有“大德”。
訑謾(dànmán):欺詐。
訑:通“誕”。
蕙(huì)若:蕙草和杜若,均為香草。
萎(mó)母:萎:同“嫫”,古代醜婦,傳為黃帝次妃。
自好:自以為美好。
銜:勒馬口的馬嚼子。
此言謂空手駛馬。
舟:朱熹:“舟字疑當作維。
”維:繩子。
辟:通“譬”。
【譯文】 痛想當年曾受君王的信任啊, 受王命草憲令使政事清明。
繼承先王的功業恩惠百姓啊, 修明法度的缺陷和漏洞。
國家富強法度建起啊, 忠臣理事君王安樂自輕松。
國家機密大事放在心上啊, 縱或有過錯君王也寬容。
我心地淳樸守口如瓶啊, 于是遭到小人的嫉妒和圍攻。
君王從此對我含怒沒笑臉啊, 根本不把是非對錯來澄清。
小人蒙住君王的耳和眼啊, 挑撥是非造謠生事把君王欺蒙。
你不調查驗證就信以為真啊, 不加思考地就把我棄置不用。
你聽信小人的一派胡言亂語啊, 怒氣沖沖地指責我不義不忠。
忠貞的臣子并無罪過啊, 為什麼反遭诽謗受指責? 真是愧對天日啊,一片忠誠反蒙冤, 我還是逃到幽暗之處躲一躲。
面對着沅水湘水的深淵啊, 強忍滿腔悲憤自沉江河。
終于身死名也滅啊, 可惜昏君依然昏昏不理解。
君王心無分寸又不明察啊, 使芳草埋沒在荒林草野。
我向何處傾訴衷情陳說忠信啊, 甯願默默死去也決不偷生苟活! 我孤獨地被隔絕抛棄在荒漠啊, 緻使忠貞之臣啊無從盡忠報國。
聽說百裡奚曾當過俘虜啊, 伊尹也曾在廚房煮飯燒過火。
呂望曾在朝歌做過屠夫啊, 甯戚也曾半夜喂牛叩角而歌。
如果不遇聖君湯武和桓缪啊, 世上誰又知道他們才能卓絕? 吳王聽信讒言不知悔改啊, 伍子胥死後終遭禍。
介子推一片忠心抱樹而死啊, 晉文公醒悟後才去追尋搜索。
改綿山為介山并封山禁伐啊, 用來報答介子推的大恩大德。
想起追随自己多年的故舊啊, 便穿起白喪服痛哭不絕。
有的人一片忠信守節而死啊, 有的人欺蒙詐騙而高官得做。
不去考察了解事實真相啊, 隻聽信小人的一派信口胡說。
鮮花的芬芳和美玉的光澤混合在一起啊, 誰又能清清楚楚地把它們分别? 為什麼芳草這麼早地凋零啊, 隻因薄霜已降而不知防戒。
實在是君王昏昏受蒙蔽啊, 讓讒谀小人日益洋洋自得。
小人妒賢自古就是這樣啊, 說什麼不可佩的是蕙草杜若。
嫉妒美人的風姿秀韻啊, 醜女嫫母搔首弄姿自作風騷。
縱使有西施般的美貌啊, 制造流言斐語取代她的美好。
我希望陳述真情表白心意啊, 竟會獲罪真是出乎意料。
我的真情和冤枉日益清楚啊, 就像衆星在天空排列着。
跨上駿馬放開四蹄飛奔啊, 卻沒有勒馬的缰繩和鐵嚼。
乘上竹木筏順流急下啊, 卻沒有船槳任水飄。
不遵法度單憑主觀去治國啊, 就像上面的譬喻一樣危險一樣糟。
我甯願早些死去被水飄走啊, 我擔心禍殃再一次來到。
話沒說完就投向深淵啊, 可惜這一切君王不會知道。
【賞析】 本篇說了一些身後的話,故自南宋以來對它的真僞問題一直争議不休。
宋代的魏了翁、清代曾國藩以及現代學者陸侃如、馮沅君、劉永濟等都認為本篇非屈原所作,他們的意見值得重視。
本篇概述了詩人一生的政治遭遇,通過對往事的追憶,再一次申訴了自己的美政理想和建立法度、反對“心治”的政治主張,抒發了詩人的政治理想由于黨人的作梗而不得實現的憤慨之情,表達了詩人對美政理想的至死不渝的追求。
全篇詞句淺易直露,不假雕飾,感情激切強烈,雖叙事議論成分較重,但仍不失為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作。
橘頌 【原文】 後皇嘉樹①, 橘徕服兮②。
受命不遷③, 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④, 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⑤, 圓果抟兮⑥。
青黃雜糅, 文章爛兮⑦。
精色内白⑧, 類可任兮⑨。
紛缊宜修⑩, 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 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 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 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
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 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 參天地兮。
願歲并謝, 與長友兮。
淑離不婬, 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 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 置以為象兮
遷逡次而勿驅兮⑥, 聊假日以須時。
指嶓冢之西隈兮, 與纁黃以為期⑦。
開春發歲兮, 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蕩志而愉樂兮, 遵江夏以娛憂。
攬大薄之芳茝兮, 搴長洲之宿莽⑧。
惜吾不及古人兮, 吾誰與玩此芳草。
解萹薄與雜菜兮, 備以為交佩。
佩缤紛以缭轉兮, 遂萎絕而離異。
吾且儃佪以娛憂兮⑨, 觀南人之變态。
竊快在其中心兮, 揚厥憑而不俟⑩。
芳與澤其雜糅兮, 羌芳華自中出。
紛郁郁其遠蒸兮, 滿内而外揚。
情與質信可保兮, 羌居蔽而聞章。
令薜荔以為理兮, 憚舉趾而緣木。
因芙蓉而為媒兮, 憚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說兮, 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 然容與而狐疑。
廣遂前畫兮, 未改此度也。
命則處幽吾将罷兮, 原及白日之未暮也。
獨茕茕而南行兮, 思彭鹹之故也。
【注釋】 ①攬:收的意思,在這裡即“揩幹”之意。
伫眙(zhùchì):立視。
伫:立。
眙:視。
②申旦:猶申明。
③羌:句首語氣詞。
迅高:宿高枝。
④離愍:遭遇禍患。
⑤遂:順利。
⑥遷:前進。
逡次:緩行。
⑦纁(xūn)黃:黃昏之時。
纁:一作“曛”。
⑧搴(qiān):拔取。
⑨儃佪(chánhuái):徘徊。
⑩揚:捐棄。
厥憑:憤懑之心。
理:提婚人,媒人。
褰(qiān):撩起,揭起。
濡(rú):沾濕。
容與:遲疑不前的樣子。
廣遂:多方求實。
【譯文】 懷念着我心愛的人啊, 揩幹眼淚而遠望。
沒人介紹而路又迢遙, 有話卻無法成章。
我至誠一片而蒙冤, 我進退兩難而不前。
願每日陳述我的心思, 心思沉頓而難表現。
願浮雲為我捎信, 雲師卻不肯講情。
托鴻鳥為我傳書, 鴻高飛而不應命。
我難比帝喾高辛, 能遇鳳凰而授卵。
要變節而随流俗, 我知恥而有所不敢。
多年來我遭受摧殘, 毫不減我心中的憤懑。
甯失意而長此終身, 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難通, 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盡管是車翻而馬倒, 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馬辔上, 請造父為我執鞭。
慢慢地走,不必驅馳, 讓我把光景流連。
指着嶓冢山的西邊,那漢水發源地點, 就走到日落昏黃,也莫嫌道途遙遠。
我姑且等待明年, 豔陽的春日綿綿。
我要放懷地歌唱, 逍遙在江水、夏水之邊。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 我采集沙灘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時, 摘來香草啊同誰賞識。
采取萹薄與同蔬菜, 盡可以紐成環佩。
也未嘗不好看一時, 終萎謝而遭毀敗。
我姑且快樂逍遙, 觀賞南方人的異态。
隻求我心中快活, 把憤懑置之度外。
芳香與污穢雜混一起啊, 芳花終會卓然自現。
馥郁的芳香必然遠揚, 内部充實外表自有輝光。
隻要真誠的素質長保不亡, 聲名會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請薜荔替我說合, 又怕走路去攀上樹枝。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 又怕下水打濕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興, 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慣。
我猶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舊貫, 我始終不肯改變。
命該受難我也不管, 趁着這日子還未過完。
一個人孤單地走向南邊, 隻想追求彭鹹的典範。
【賞析】 本篇所發所感以及表現形式與《離騷》很相似,隻是其規模短小而已。
它的寫作時期,當與《離騷》接近,可能稍前于一些。
本詩傾訴了衷情無由上達的苦悶和甯死也不放棄理想的決心。
思美人,就是思念楚王,是以思女的形式,寄托自己對君王的希望,渴望得到楚王的信任和理解。
全詩想象豐富,帶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惜往日 【原文】 惜往日之曾信兮①, 受命诏以昭時。
奉先功以照下兮, 明法度之嫌疑②。
國富強而法立兮, 屬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載心兮, 雖過失猶弗治③。
心純龐而不洩兮, 遭讒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 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聰明兮, 虛惑誤又以欺。
弗參驗以考實兮④, 遠遷臣而弗思。
信讒谀之溷濁兮, 盛氣志而過之。
何貞臣之無罪兮, 被離謗而見尤⑤? 慚光景之誠信兮, 身幽隐而備之。
臨沅湘之玄淵兮, 遂自忍而沉流。
卒沒身而絕名兮, 惜壅君之不昭。
君無度而弗察兮⑥, 使芳草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 恬死亡而不聊。
獨鄣壅而蔽隐兮, 使貞臣為無由⑦。
聞百裡之為虜兮, 伊尹烹于庖廚。
呂望屠于朝歌兮⑧, 甯戚歌而飯牛。
不逢湯武與桓缪兮, 世孰雲而知之⑨? 吳信讒而弗味兮, 子胥死而後憂。
介子忠而立枯兮⑩, 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為之禁兮, 報大德之優遊。
思久故之親身兮, 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節兮, 或訑謾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實兮, 聽讒人之虛辭。
芳與澤其雜糅兮, 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 微霜降而下戒。
諒聰不明而蔽壅兮, 使讒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賢兮, 謂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 萎母姣而自好。
雖有西施之美容兮, 讒妒入以自代。
願陳情以白行兮, 得罪過之不意。
情冤見之日明兮, 如列宿之錯置。
乘骐骥而馳騁兮, 無辔銜而自載。
乘泛泭以下流兮, 無舟楫而自備。
背法度而心治兮, 辟與此其無異。
甯溘死而流亡兮, 恐禍殃之有再。
不畢辭而赴淵兮, 惜壅君之不識。
【注釋】 ①曾信:曾經被信任重用。
②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處。
③治:治罪。
④參驗:比較驗證。
⑤被:聞一多《楚辭校補》:“疑此文被為反之訛。
反訛為皮,因改為被也。
‘反離謗而見尤’與《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語亦相仿。
”離:借為罹,遭也。
尤:責備。
⑥無度:心中無分寸。
⑦無由:無從。
⑧呂望:即呂尚,本姓姜,因先代封于呂,遂取以為氏。
傳說他于未發迹時,曾在朝歌當屠夫,晚年釣于渭水之濱,得文王重用,後助武王滅商。
⑨雲:句中語助詞。
⑩介子:介子推,春秋時晉國賢臣。
重耳逃亡在外,介子推從行。
後重耳得國,是為晉文公,遍賞從人,而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攜母逃入綿山。
後文公想起他的功勞,令人上山尋找,不得,于是放火燒山,欲把介子推逼出。
然介子推堅持不出,抱樹燒死。
立枯:指抱樹站着被燒死。
優遊:言德之大。
介子推在晉文公逃亡中,曾割股給文公吃,故稱介子推有“大德”。
訑謾(dànmán):欺詐。
訑:通“誕”。
蕙(huì)若:蕙草和杜若,均為香草。
萎(mó)母:萎:同“嫫”,古代醜婦,傳為黃帝次妃。
自好:自以為美好。
銜:勒馬口的馬嚼子。
此言謂空手駛馬。
舟:朱熹:“舟字疑當作維。
”維:繩子。
辟:通“譬”。
【譯文】 痛想當年曾受君王的信任啊, 受王命草憲令使政事清明。
繼承先王的功業恩惠百姓啊, 修明法度的缺陷和漏洞。
國家富強法度建起啊, 忠臣理事君王安樂自輕松。
國家機密大事放在心上啊, 縱或有過錯君王也寬容。
我心地淳樸守口如瓶啊, 于是遭到小人的嫉妒和圍攻。
君王從此對我含怒沒笑臉啊, 根本不把是非對錯來澄清。
小人蒙住君王的耳和眼啊, 挑撥是非造謠生事把君王欺蒙。
你不調查驗證就信以為真啊, 不加思考地就把我棄置不用。
你聽信小人的一派胡言亂語啊, 怒氣沖沖地指責我不義不忠。
忠貞的臣子并無罪過啊, 為什麼反遭诽謗受指責? 真是愧對天日啊,一片忠誠反蒙冤, 我還是逃到幽暗之處躲一躲。
面對着沅水湘水的深淵啊, 強忍滿腔悲憤自沉江河。
終于身死名也滅啊, 可惜昏君依然昏昏不理解。
君王心無分寸又不明察啊, 使芳草埋沒在荒林草野。
我向何處傾訴衷情陳說忠信啊, 甯願默默死去也決不偷生苟活! 我孤獨地被隔絕抛棄在荒漠啊, 緻使忠貞之臣啊無從盡忠報國。
聽說百裡奚曾當過俘虜啊, 伊尹也曾在廚房煮飯燒過火。
呂望曾在朝歌做過屠夫啊, 甯戚也曾半夜喂牛叩角而歌。
如果不遇聖君湯武和桓缪啊, 世上誰又知道他們才能卓絕? 吳王聽信讒言不知悔改啊, 伍子胥死後終遭禍。
介子推一片忠心抱樹而死啊, 晉文公醒悟後才去追尋搜索。
改綿山為介山并封山禁伐啊, 用來報答介子推的大恩大德。
想起追随自己多年的故舊啊, 便穿起白喪服痛哭不絕。
有的人一片忠信守節而死啊, 有的人欺蒙詐騙而高官得做。
不去考察了解事實真相啊, 隻聽信小人的一派信口胡說。
鮮花的芬芳和美玉的光澤混合在一起啊, 誰又能清清楚楚地把它們分别? 為什麼芳草這麼早地凋零啊, 隻因薄霜已降而不知防戒。
實在是君王昏昏受蒙蔽啊, 讓讒谀小人日益洋洋自得。
小人妒賢自古就是這樣啊, 說什麼不可佩的是蕙草杜若。
嫉妒美人的風姿秀韻啊, 醜女嫫母搔首弄姿自作風騷。
縱使有西施般的美貌啊, 制造流言斐語取代她的美好。
我希望陳述真情表白心意啊, 竟會獲罪真是出乎意料。
我的真情和冤枉日益清楚啊, 就像衆星在天空排列着。
跨上駿馬放開四蹄飛奔啊, 卻沒有勒馬的缰繩和鐵嚼。
乘上竹木筏順流急下啊, 卻沒有船槳任水飄。
不遵法度單憑主觀去治國啊, 就像上面的譬喻一樣危險一樣糟。
我甯願早些死去被水飄走啊, 我擔心禍殃再一次來到。
話沒說完就投向深淵啊, 可惜這一切君王不會知道。
【賞析】 本篇說了一些身後的話,故自南宋以來對它的真僞問題一直争議不休。
宋代的魏了翁、清代曾國藩以及現代學者陸侃如、馮沅君、劉永濟等都認為本篇非屈原所作,他們的意見值得重視。
本篇概述了詩人一生的政治遭遇,通過對往事的追憶,再一次申訴了自己的美政理想和建立法度、反對“心治”的政治主張,抒發了詩人的政治理想由于黨人的作梗而不得實現的憤慨之情,表達了詩人對美政理想的至死不渝的追求。
全篇詞句淺易直露,不假雕飾,感情激切強烈,雖叙事議論成分較重,但仍不失為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作。
橘頌 【原文】 後皇嘉樹①, 橘徕服兮②。
受命不遷③, 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④, 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⑤, 圓果抟兮⑥。
青黃雜糅, 文章爛兮⑦。
精色内白⑧, 類可任兮⑨。
紛缊宜修⑩, 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 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 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 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
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 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 參天地兮。
願歲并謝, 與長友兮。
淑離不婬, 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 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 置以為象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