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

關燈
簡狄深居在九層高樓, 帝喾怎能與她結鸾俦? 玄鳥送給簡狄一枚蛋, 她怎麼吞下就生産? 王亥繼承了父親的美德, 他的父親王季是好榜樣。

     為什麼終于身敗在有易, 他在哪裡放牛牧羊? 王亥手執盾牌翩翩起舞, 怎麼就使有易女害了相思? 體膚豐滿潤澤的有易女, 怎麼就成了王亥的妻室? 在有易放牧的王亥, 怎麼會遭此不幸? 床笫間險被刺殺, 這是誰下的命令? 王恒也承繼了父親的德行, 從哪裡又奪回哥哥的大牛? 為什麼又去鑽營爵祿, 從此一去不見回頭? 上甲微把祖業繼承, 有易人就不得安甯。

     為何在群鳥栖息的棘叢, 上甲微縱欲貪歡亂施情? 糊塗的弟弟們yín亂(版權所有ewenyan.com易文言網)無德行, 争奪君位危害他們的長兄。

     為什麼他們善變多詭詐, 反倒子孫綿長人旺家興? 成湯東方去巡視, 一直走到有莘氏。

     為什麼想要得到那小臣, 卻還娶來一位美麗的妃子? 桑樹長在伊水邊, 樹洞撿來一個嬰孩。

     為什麼有莘氏讨厭他, 把他當陪嫁送過來? 成湯脫難出重泉, 他究竟有什麼罪過? 他難壓憤怒去伐桀, 是被誰從中來挑撥? 【原文】 會鼍争盟, 何踐吾期? 蒼鳥群飛, 孰使萃之①? 列擊纣躬, 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足, 周之命以咨嗟②? 授殷天下, 其德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③? 争遣伐器, 何以行之? 并驅擊翼, 何以将之④? 昭後成遊, 南土爰底。

     厥利維何, 逢彼白雉⑤? 穆王巧梅, 夫何為周流? 環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 何号于市⑥? 周幽誰誅,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 何罰何佑? 齊桓九合, 卒然身殺⑦。

     彼王纣之躬, 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 讒谄是服? 比幹何逆, 而抑沈之? 雷開何順, 而賜封之⑧? 何聖人之一德, 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維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 鳥何燠之⑨? 何馮弓挾矢, 殊能将之? 既驚帝切激, 何逢長子? 伯昌号衰, 秉鞭作牧⑩。

     何令徹彼岐社, 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婦, 何所譏? 受賜茲醢, 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 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 昌何識? 鼓刀揚聲, 後何喜? 武發殺殷, 何所悒? 載屍集戰, 何所急? 伯林雉經, 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受禮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 後茲承輔。

     何卒官湯, 尊食宗緒。

    勳阖夢生, 少離散亡。

     何壯武厲, 能流厥嚴? 彭铿斟雉, 帝何飨? 受壽永多, 夫何長? 中央共牧, 後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驚女采薇, 鹿何祐? 北至回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 卒無祿。

     【注釋】 ①蒼鳥:鷹。

    喻伐纣的各路諸侯。

    萃:集。

     ②揆:揆度。

    發足:起行,指發兵伐纣。

    咨嗟:歎息。

    此二句朱熹《楚辭集注》作:“何親揆發,定周之命以咨嗟?”注雲:“此問周公既不喜列擊纣躬,何為又教武王使定周命乎?”按,武王伐纣多稱姜尚之功而不及周公,其中必有其情。

     ③反:一本作“及”。

    譯文從之。

    伊:是。

     ④将:率領。

     ⑤維:語助詞。

    逢:迎。

    雉:野雞。

    毛奇齡《天問補注》:“越裳獻雉在周公時,昭王安得而迎有之?按《竹書紀年》,昭王之季,荊人卑詞緻于王曰:‘願獻白雉。

    ’昭王信之而南巡,遂遇害。

    ……獻白雉正南巡事。

    ” ⑥“妖夫”二句:《史記·周本紀》載,厲王時,有一宮女無夫而生子,宮女驚怪就把她丢棄了。

    宣王時,有童謠曰:“糜弧(桑木弓)箕服(箕木箭袋),實亡周國。

    ”宣王聽到這童謠後,見一對夫婦叫賣糜弧箕服,就吩咐人将他們抓來殺掉。

    那對夫婦在逃跑路上收留了丢嬰,把她帶到褒國。

    這個棄嬰長大後,就是褒姒(sì)。

     ⑦齊桓: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⑧雷開:纣時佞臣。

     ⑨投:棄。

    燠(yù):溫暖。

    《詩經·大雅·生民》:姜嫄踏了天帝的足迹,孕而生稷,使人覺得不祥,便把他抛棄在寒冰上,衆鳥飛來用翅膀遮覆他、溫暖他。

     ⑩秉鞭:比喻執政。

     惑婦:指纣王妃妲己。

     師:太師。

    望:呂望。

    肆:店鋪。

     “伯林”二句:本事不詳,郭沫若謂為纣王自焚事。

     禮:借為“理”,治理。

     阖:春秋時吳王阖廬。

     “中央”二句:本事不詳,聞一多謂當指周厲王為國人所逐,共和執政事。

    譯文姑從之。

     蛾:古“蟻”字。

    蜂蟻:指起義逐厲王的國人。

     “驚女”二句:本事不詳。

    注家多謂指伯夷叔齊事。

    《文選·辨命論》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齊……隐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列士傳》:“二人遂不食薇,經七日,天遣白鹿乳之。

    ” 兄:指秦景公。

    弟:指景公弟铖。

     【譯文】 甲子的早晨諸侯争相盟誓, 為什麼他們都能踐約如期? 諸路兵馬好似群飛的雄鷹, 是誰使他們聚會雲集? 劍擊斧砍纣王屍體, 此次伐纣周公并不贊許。

     親自謀劃定下伐纣計, 為什麼周得天下還歎息? 上帝把天下交給殷, 它施行了什麼德政? 殷得到天下又滅亡, 它是犯了什麼罪名? 争相發兵伐殷商, 怎樣部署怎樣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