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

關燈
【原文】 曰遂古之初, 誰傳道之①?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誰能極之②? 馮翼惟象, 何以識之③? 明明暗暗, 惟時何為④? 陰陽三合, 何本何化⑤? 圜則九重, 孰營度之⑥? 惟茲何功, 孰初作之⑦? 斡維焉系? 天極焉加⑧? 八柱何當? 東南何虧⑨? 九天之際, 安放安屬⑩? 隅隈多有, 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 列星安陳? 出于湯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幾裡? 夜光何德, 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 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 惠氣安在? 何阖而晦? 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 曜靈安藏? 【注釋】 ①遂古:往古,遠古。

    遂:通“邃”,遼遠的意思。

    遂古:即遠古。

    傳道:傳說。

     ②冥:幽暗。

    昭:昒的錯字。

    劉盼遂《天問校箋》:“此昭字自屬昒之誤字。

    昒,《說文》尚冥也,與昧古通用。

    ” ③馮:滿。

    馮翼:大氣彌漫的樣子。

    惟:劉盼遂疑“未”之聲誤,未象,無形。

    譯文從之。

     ④時:是。

     ⑤三:同“參”。

    參合:參錯結合。

     ⑥圜:同“圓”,指天,古人誤認為天是圓的。

     ⑦茲:此。

     ⑧維:繩。

    古代認為天體如車輪一樣旋轉,中心軸上有繩把天體系住。

     ⑨八柱:古代傳說天有八根柱子支撐着。

     ⑩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隈:彎曲處。

    《淮南子·天文訓》:“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

    ” 十二:古人認為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軌迹是一個圓圈兒,稱為黃道,把黃道分為十二等份,每等份都有若幹星宿。

     屬:附屬。

     湯谷:古代神話中太陽沐浴升起的地方。

     夜光:月亮的别名。

     厥:其,指月亮。

     女歧:神話傳說中的人名,傳說她無夫而生九子。

     伯強:即禺強,風神。

     角宿: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包括兩顆星,早晨位在東方。

    古代傳說兩星之間為天門,黃道經其中,七曜行其間。

     【譯文】 試問:遠古的最初的形态, 是誰把它傳述下來? 天地還沒有形成, 是根據什麼考定的? 宇宙一片混沌暗昧, 誰能夠考究明白? 大氣彌漫無形象, 根據什麼辨認出來? 白晝光明黑夜暗, 為什麼這樣分明? 陰陽二氣相參合, 哪是本原哪是化生? 圓圓的天蓋有九層, 是誰把它度量和經營? 這是何等的大工程, 當初是誰把它創造完成? 樞紐上繩子拴何處? 天的頂端架在哪裡? 八支天柱怎樣支撐? 地勢為什麼東南低? 天體的中央八方各有邊, 它們怎樣安放怎樣連一體? 天體的角落曲折無其數, 誰知道它的詳細數目? 天體在什麼地方立足? 怎樣劃分出十二個星區? 太陽月亮懸挂在何處? 衆星又擺放在哪裡? 太陽從湯谷升起, 晚上到蒙水岸邊止息, 從天亮到天黑, 它一天奔行了多少裡? 月亮有什麼功德, 竟能死後又複活? 它貪圖什麼好處, 腹中竟藏有蟾蜍? 女歧從未婚配, 怎能生育九個孩子? 風神伯強住在何處? 祥和之風從哪吹來? 為什麼天門一關天就黑? 為什麼天門一開天就亮? 天門未開的時候, 太陽藏身在何方? 【原文】 不任汩鴻, 師何以尚之①? 佥曰何憂, 何不課而行之②? 鸱龜曳銜, 鲧何聽焉③? 順欲成功, 帝何刑焉④?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 夫何以變化⑤? 纂就前緒, 遂成考功⑥。

     何續初繼業, 而厥謀不同⑦? 洪泉極深, 何以寘之? 地方九則, 何以墳之⑧? 河海應龍, 何盡何曆⑨? 鲧何所營? 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 墬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⑩? 川谷何洿? 東流不溢, 熟知其故? 東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 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幾裡? 四方之門, 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 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 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 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獸能言? 焉有虬龍, 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壽何所止? 鲮魚何所, 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 烏焉解羽? 【注釋】 ①汩(ɡǔ):治水。

     ②佥:皆。

     ③鸱:鸱鸺,貓頭鷹之類的鳥。

    鸱龜:舊說指鸱、龜二物。

     ④順欲:順從衆人的期望。

     ⑤愎:一本作“腹”,譯文從之。

    此句言禹從鲧的肚中出生。

     ⑥纂:繼。

    緒:事業。

    考:對已死父親的稱呼。

     ⑦謀:指治水的方法。

     ⑧九則:九等。

    墳:區分。

    《尚書·禹貢》載禹劃分九州的土地為九等。

     ⑨這兩句朱熹《楚辭集注》作“應龍何畫?河海何曆?”恐非。

    應龍:有翼的龍。

    曆:經過。

     ⑩錯:通“厝”,安置。

    洿:深。

     橢:同“橢”,扁長。

    古時曆算認為大地南北距離較東西距離略短。

     增城:神話中城名,在昆侖山縣圃。

     燭龍:神話中神名,人面蛇身,赤色,以目照明。

     石林:未詳。

     長人:指防風氏。

    傳說防風氏長三丈,守封、嵎二山。

     蛇吞象:《山海經·海内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 延年不死:謂三危國人長壽不死。

     彃(b&i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