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關燈
小
中
大
篇以河伯的語氣叙事抒情,可備一說。
山鬼 【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帶女蘿①。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②。
乘赤豹兮從文狸, 辛夷車兮結桂旗③。
被石蘭兮帶杜衡, 折芳馨兮遺所思④。
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路險難兮獨後來⑤。
山鬼表獨立兮山之上, 雲容容兮而在下⑥。
杳冥冥兮羌晝晦, 東風飄兮神靈雨⑦。
留靈修兮憺忘歸, 歲既晏兮孰華予⑧? 采三秀兮於山間, 石磊磊兮葛蔓蔓⑨。
怨公子兮怅忘歸, 君思我兮不得閑⑩。
山中人兮芳杜若, 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飒飒兮木蕭蕭, 思公子兮徒離憂。
【注釋】 ①女蘿:地衣類隐花植物,又名松蘿。
②含睇(dì):含情微視。
睇:微盼,《說文》:“目小視也,南楚謂眄曰睇。
” ③赤豹:毛色紅褐的豹。
④被石蘭:即用石蘭做車蓋。
⑤幽篁(huánɡ):幽暗的竹林。
⑥容容:通“溶溶”。
水流貌,這裡形容雲氣浮動的樣子。
⑦杳(yǎo):深遠。
⑧留靈修:即為靈修而留。
靈修:指山鬼思念的人。
⑨三秀:靈芝草,靈一年三次開花,故稱“三秀”。
⑩公子:亦指山鬼思念的人。
飲石泉:飲山石間的泉水。
言飲食的芳潔。
然疑作:即半信半疑。
然:是,相信。
疑:懷疑。
作:交作。
狖(yòu):黑色長尾猿。
離憂:遭受憂傷。
離:通“罹”,遭受。
【譯文】 好像有個人兒在山坳, 身披薜荔女蘿束細腰。
含情脈脈開口微微笑, 你愛我啊美麗又窈窕。
赤豹前拉車,後跟大花狸, 辛夷木做車桂枝做旌旗。
石蘭做車蓋杜衡做飄帶, 折下香花送給意中的你。
我身居竹林深處暗不見天日, 通路艱難險阻使我來遲。
我孤獨地站在高山頂端, 雲海茫茫在我腳下翻卷。
昏昏暗暗白晝如夜晚, 東風陣陣飄灑着細雨。
癡心等待你不思回返, 紅顔已凋謝誰來顧盼? 采靈芝仙草在那巫山間, 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怨恨你失約惆怅我忘返, 你也思念我隻是不得閑。
山中人兒純真像杜若, 啜飲石泉伫立松柏下。
你想我誰知是真是假。
雷聲隆隆細雨飄揚, 長猿夜啼聲聲斷人腸。
秋風飒飒黃葉飄零, 癡情思公子徒自哀傷。
【賞析】 本篇為祭祀山神的樂歌,因非正神,故稱鬼。
古今許多學者認為詩中所寫的山中女神就是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
清人顧成天《九歌解》說:“楚襄王遊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
通篇辭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屈原賦今譯》根據詩中“采三秀兮於山間”,認為“於”、“巫”古音通轉,“於山”即巫山,山神即宋玉《高唐賦》中所寫的巫山女神。
詩中山鬼是一纏綿多情的女神,全詩細緻地表現了山中女神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失戀後的憂傷凄苦情态。
開頭八句寫山鬼的出場、裝束、神态和乘車赴約的情景,中間十二句寫山鬼不見情人赴約的内心活動,最後七句進一步以凄厲的背景,渲染了山鬼失戀後的痛苦。
山鬼的形象既有山川景色的自然美,又有社會人世美麗多情女子之美,是自然美與社會美的巧妙結合。
國殇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争先②。
淩餘陣兮躐餘行, 左骖殪兮右刃傷③。
霾兩輪兮絷四馬, 援玉抱兮擊鳴鼓④。
天時怼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遙遠⑥。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⑦。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淩⑧。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⑨。
【注釋】 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為堅韌。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稱。
③骖(cān):古時用四匹馬駕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旁的兩匹叫骖。
④絷(zhí):絆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誠:實在是。
勇:勇氣。
武:武藝。
不可淩:言戰士甯死不屈,志不可奪。
⑨神以靈:精神不死,神魂顯靈。
鬼雄:鬼中的英雄。
【譯文】 手持吳戈身披犀牛甲, 車輪交錯短兵相厮殺。
旌旗蔽日陣前敵人多如雲, 勇士争先哪怕亂箭交墜下。
強敵沖我陣,隊列遭踐踏, 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紮。
車輪深陷四匹戰馬被拴住, 揮動鼓槌猛敲響鼓勇拼殺。
蒼天哀怨神靈怒氣迸發, 将士陣亡屍橫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複返, 荒原渺茫道路多遙遠。
佩帶長劍秦弓拿在手, 身首分離雄心永不變。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藝, 始終剛強啊不可侵淩。
身雖死啊精神不死顯威靈, 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賞析】 國殇是指為國犧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謂之殇。
戴震《屈原賦注》:“殇之義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謂之殇在外而死者謂之殇。
殇之言傷也。
國殇,死國事,則所以别于二者之瘍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賦其事。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獨最後這一篇《國殇》是祭人間為國犧牲的将士的。
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秦楚戰争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
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後繼。
屆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将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詩中前十句寫激烈而悲壯的戰鬥場面,在強敵面前楚軍浴血奮戰,其鬥争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後八句悼念将士為國捐軀,頌揚他們至死不屈的英雄精神。
全詩直賦其事,激昂慷慨,是古今詩壇不朽的傑作。
禮魂 【原文】 成禮兮會鼓, 傳芭兮代舞①, 姱女倡兮容與②。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③。
【注釋】 ①傳芭(bā):互相傳遞花朵。
芭:同“葩”,初開的花朵。
②姱(kuā):美好。
③長無絕:永不斷絕。
【譯文】 祭禮完成一齊擊鳴鼓, 傳遞鮮花輪番來跳舞, 美女高唱歌聲多安舒。
春蘭秋菊常供奉, 祭禮不絕傳千古。
【賞析】 本篇是禮成送神之辭。
魂,也就是神,它包括九歌前十篇所祭祀的天地神祇和人鬼。
王夫之《楚辭通釋》說:“凡前十章,皆各有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章所通用而言終古無絕,乃送神之曲也。
”詩中描寫祭禮完成時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表達了人們希望祭禮終古無絕。
山鬼 【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帶女蘿①。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②。
乘赤豹兮從文狸, 辛夷車兮結桂旗③。
被石蘭兮帶杜衡, 折芳馨兮遺所思④。
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路險難兮獨後來⑤。
山鬼表獨立兮山之上, 雲容容兮而在下⑥。
杳冥冥兮羌晝晦, 東風飄兮神靈雨⑦。
留靈修兮憺忘歸, 歲既晏兮孰華予⑧? 采三秀兮於山間, 石磊磊兮葛蔓蔓⑨。
怨公子兮怅忘歸, 君思我兮不得閑⑩。
山中人兮芳杜若, 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飒飒兮木蕭蕭, 思公子兮徒離憂。
【注釋】 ①女蘿:地衣類隐花植物,又名松蘿。
②含睇(dì):含情微視。
睇:微盼,《說文》:“目小視也,南楚謂眄曰睇。
” ③赤豹:毛色紅褐的豹。
④被石蘭:即用石蘭做車蓋。
⑤幽篁(huánɡ):幽暗的竹林。
⑥容容:通“溶溶”。
水流貌,這裡形容雲氣浮動的樣子。
⑦杳(yǎo):深遠。
⑧留靈修:即為靈修而留。
靈修:指山鬼思念的人。
⑨三秀:靈芝草,靈一年三次開花,故稱“三秀”。
⑩公子:亦指山鬼思念的人。
飲石泉:飲山石間的泉水。
言飲食的芳潔。
然疑作:即半信半疑。
然:是,相信。
疑:懷疑。
作:交作。
狖(yòu):黑色長尾猿。
離憂:遭受憂傷。
離:通“罹”,遭受。
【譯文】 好像有個人兒在山坳, 身披薜荔女蘿束細腰。
含情脈脈開口微微笑, 你愛我啊美麗又窈窕。
赤豹前拉車,後跟大花狸, 辛夷木做車桂枝做旌旗。
石蘭做車蓋杜衡做飄帶, 折下香花送給意中的你。
我身居竹林深處暗不見天日, 通路艱難險阻使我來遲。
我孤獨地站在高山頂端, 雲海茫茫在我腳下翻卷。
昏昏暗暗白晝如夜晚, 東風陣陣飄灑着細雨。
癡心等待你不思回返, 紅顔已凋謝誰來顧盼? 采靈芝仙草在那巫山間, 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怨恨你失約惆怅我忘返, 你也思念我隻是不得閑。
山中人兒純真像杜若, 啜飲石泉伫立松柏下。
你想我誰知是真是假。
雷聲隆隆細雨飄揚, 長猿夜啼聲聲斷人腸。
秋風飒飒黃葉飄零, 癡情思公子徒自哀傷。
【賞析】 本篇為祭祀山神的樂歌,因非正神,故稱鬼。
古今許多學者認為詩中所寫的山中女神就是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
清人顧成天《九歌解》說:“楚襄王遊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
通篇辭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屈原賦今譯》根據詩中“采三秀兮於山間”,認為“於”、“巫”古音通轉,“於山”即巫山,山神即宋玉《高唐賦》中所寫的巫山女神。
詩中山鬼是一纏綿多情的女神,全詩細緻地表現了山中女神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失戀後的憂傷凄苦情态。
開頭八句寫山鬼的出場、裝束、神态和乘車赴約的情景,中間十二句寫山鬼不見情人赴約的内心活動,最後七句進一步以凄厲的背景,渲染了山鬼失戀後的痛苦。
山鬼的形象既有山川景色的自然美,又有社會人世美麗多情女子之美,是自然美與社會美的巧妙結合。
國殇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毂兮短兵接①。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争先②。
淩餘陣兮躐餘行, 左骖殪兮右刃傷③。
霾兩輪兮絷四馬, 援玉抱兮擊鳴鼓④。
天時怼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⑤。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遙遠⑥。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⑦。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淩⑧。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⑨。
【注釋】 ①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最為堅韌。
②旌(jīnɡ):旌旗,旗的通稱。
③骖(cān):古時用四匹馬駕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旁的兩匹叫骖。
④絷(zhí):絆住。
⑤怼(duì):怨恨。
⑥反:同“返”。
⑦秦弓:秦地制造的弓。
⑧誠:實在是。
勇:勇氣。
武:武藝。
不可淩:言戰士甯死不屈,志不可奪。
⑨神以靈:精神不死,神魂顯靈。
鬼雄:鬼中的英雄。
【譯文】 手持吳戈身披犀牛甲, 車輪交錯短兵相厮殺。
旌旗蔽日陣前敵人多如雲, 勇士争先哪怕亂箭交墜下。
強敵沖我陣,隊列遭踐踏, 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紮。
車輪深陷四匹戰馬被拴住, 揮動鼓槌猛敲響鼓勇拼殺。
蒼天哀怨神靈怒氣迸發, 将士陣亡屍橫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複返, 荒原渺茫道路多遙遠。
佩帶長劍秦弓拿在手, 身首分離雄心永不變。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藝, 始終剛強啊不可侵淩。
身雖死啊精神不死顯威靈, 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賞析】 國殇是指為國犧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謂之殇。
戴震《屈原賦注》:“殇之義二:男女束冠笄而死者謂之殇在外而死者謂之殇。
殇之言傷也。
國殇,死國事,則所以别于二者之瘍也。
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賦其事。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祇,獨最後這一篇《國殇》是祭人間為國犧牲的将士的。
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秦楚戰争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
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後繼。
屆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将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詩中前十句寫激烈而悲壯的戰鬥場面,在強敵面前楚軍浴血奮戰,其鬥争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後八句悼念将士為國捐軀,頌揚他們至死不屈的英雄精神。
全詩直賦其事,激昂慷慨,是古今詩壇不朽的傑作。
禮魂 【原文】 成禮兮會鼓, 傳芭兮代舞①, 姱女倡兮容與②。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③。
【注釋】 ①傳芭(bā):互相傳遞花朵。
芭:同“葩”,初開的花朵。
②姱(kuā):美好。
③長無絕:永不斷絕。
【譯文】 祭禮完成一齊擊鳴鼓, 傳遞鮮花輪番來跳舞, 美女高唱歌聲多安舒。
春蘭秋菊常供奉, 祭禮不絕傳千古。
【賞析】 本篇是禮成送神之辭。
魂,也就是神,它包括九歌前十篇所祭祀的天地神祇和人鬼。
王夫之《楚辭通釋》說:“凡前十章,皆各有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章所通用而言終古無絕,乃送神之曲也。
”詩中描寫祭禮完成時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表達了人們希望祭禮終古無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