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
關燈
小
中
大
前來接駕。
神光閃閃顯示着靈異啊, 巫鹹告訴我君臣遇合的古話。
說:“努力上天下地去尋找啊, 去尋找政治主張一緻的同道。
夏禹商湯認真訪求賢臣啊, 終找到伊尹臯陶君臣協調。
如果你内心真正美好啊, 又何必托媒人去作介紹? 傅說在傅岩操築壘牆啊, 武丁重用他毫不疑惑。
呂望在朝歌曾做過屠夫啊, 碰上周文王被舉用位顯官高。
甯戚夜半喂牛叩角高歌啊, 齊桓公聽了請他輔佐當朝。
趁着你年歲還沒有衰老啊, 還有充足的時光施展懷抱。
怕隻怕杜鵑叫得太早啊, 到那時使百花凋零香消。
” 為什麼玉佩那麼高貴美好啊, 衆人埋沒它不讓它光彩四耀? 這些小人根本不講誠信啊, 都嫉妒它要把它摧殘毀掉。
時世紛亂變化無常啊, 久留這裡又有何必要? 蘭草白芷都變得失去了馨香, 荃草蕙草也都變質化為茅草。
為什麼往日的香花芳草啊, 今日裡全都成了野艾臭蒿。
難道是有别的什麼緣故嗎? 不好修沽是它們的禍根殃苗! 我本以為蘭草可以依靠啊, 誰知它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抛棄了它的美德追随世俗啊, 擠進群芳的行列硬充芳草。
椒蘭專橫谄谀傲慢狂妄啊, 栎籽又要鑽進香囊冒充香料。
既然一心鑽營往上爬啊, 又怎能振發香氣芬芳四飄? 本來世道習俗就是上行下效啊, 又有誰能夠不發生變異? 看椒蘭都變成了這樣啊, 更何況是揭車和江離? 隻有我的佩飾可寶貴啊, 它的美質卻一直被抛棄。
但它香氣濃郁絲毫不減啊, 芬芳的清香至今沒有消失。
步伐和着玉佩的節拍自取樂啊, 我姑且浪遊四方再把美女尋覓。
趁着我的佩飾正當盛美啊, 我上天下地四處觀察遊曆。
【原文】 靈氛既告餘以吉占兮, 曆吉日乎吾将行①。
折瓊枝以為羞兮②, 精瓊爢以為粻③。
為餘駕飛龍兮, 雜瑤象以為車④。
何離心之可同兮, 吾将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侖兮, 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藹兮⑤, 鳴玉鸾之啾啾⑥。
朝發轫于天津兮⑦, 夕餘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菥兮⑧, 高翺翔之翼翼⑨。
乎吾行此流沙兮, 遵赤水而容與⑩。
麾蛟龍使梁津兮, 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 騰衆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 指西海以為期。
屯餘車其千乘兮, 齊玉軑而并馳。
駕八龍之蜿蜿兮, 載雲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兮, 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 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 忽臨睨夫舊鄉。
仆夫悲餘馬懷兮, 蜷局顧而不行。
【注釋】 ①曆:選擇。
②羞:肉脯,這裡指精美的菜肴。
③瓊爢(mí):玉屑。
④象:象牙。
⑤雲霓:以雲霓為旗,一說畫有雲霓的旗。
⑥玉鸾:玉鈴,形如鸾鳥。
⑦天津:天河的渡口。
⑧翼:展翼。
⑨翼翼:整齊的樣子。
⑩赤水:神話中水名,源出昆侖山。
西皇:古帝王少嗥氏。
不周:不周山,神話中山名,在昆侖西北,山有缺口,故稱不周。
玉轪(dài):車毂端的冒蓋。
委蛇:迎風舒展的樣子。
邈邈:遙遠的樣子。
媮:同“愉”。
臨:居高視下謂臨。
蜷局:蜷曲不伸。
【譯文】 靈氛告訴我占蔔的吉象啊, 選擇一個好日子我将遠行。
折幾枝玉樹枝當做菜肴啊, 把美玉磨成細屑作為幹糧。
替我把飛龍駕起啊, 用美玉象牙把車子鑲嵌。
不同心的人怎麼可以共處啊, 我将主動疏遠你遠走他鄉。
把我的行程轉向昆侖山啊, 道路是那麼遙遠而漫長。
高揚的雲旗遮天蔽日啊, 車上的玉鈴叮咚作響。
清晨從天河渡口出發啊, 晚上我就到了遙遠的西方。
鳳凰展翅高舉着龍旗啊, 整齊地在高空翻飛翺翔。
轉眼我來到一片沙漠啊, 沿着赤水河我從容不迫。
指揮蛟龍在渡口架起橋啊, 命令西皇少嗥幫我渡過河。
路途遙遠而又艱險啊, 傳令衆車讓他們侍衛在兩側。
路過不周山向左轉啊, 遙指西海那才是我期望的天國。
集合起我的千輛車乘啊, 一排排整齊的玉輪并駕飛行。
駕起八龍蜿蜒前進啊, 車上的雲旗迎風飄動。
旗子卷起車兒停下啊, 我的精神仍在高飛馳騁。
奏起《九歌》舞起《九韶》啊, 且借這點時光把精神放松。
太陽冉冉東升一片光明啊, 突然間瞥見下面的故鄉家園。
仆夫悲傷馬兒也傷心啊, 縮身回頭戀戀不肯向前。
【原文】 亂曰①: 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②, 又何懷乎故都③?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④, 吾将從彭鹹之所居⑤! 【注釋】 ①亂:樂曲的卒章稱亂,也就是尾聲的意思。
從文章方面講,亂,理也。
篇章既成,撮其大要,稱亂辭。
②無人:指無賢人。
③故都:故國。
④美政:指屈原的政治理想和主張。
⑤從彭鹹之所居:即從彭鹹于地下的意思,錢果之《離騷集傳》:“猶言相從古人于地下也。
” 【譯文】 尾聲: 算了吧! 國無賢良沒人理解我啊, 我又何必思戀着故鄉? 既然沒人能與我推行美政啊, 我将要以彭鹹作為榜樣! 【賞析】 《離騷》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于詩題《離騷》的解釋,曆來不盡一緻。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
”他釋“騷”為“憂”,于“離”字無解。
班固《離騷贊序》說:“離。
猶遭也騷。
憂也。
明己遭憂作辭也。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則解釋說:“離,别也騷,愁也。
”他認為離騷,就是離别時愁苦的意思。
班固和王逸的解釋在詩中均可找到根據,然而都難以概括全篇的内容。
所以近人又進一步考證出“離騷”乃是“勞商”的異寫,“勞商”是楚地古樂曲名。
以樂曲名篇在楚辭中還有《九歌》《九辯》等,所以這個說法也可備一說。
《離騷》的寫作時期,人們的認識也不一緻。
有人謂作于屈原前期楚懷王時,有人認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時的頃襄王時期,還有人說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後期。
從《離騷》所反映的内容看,以作于楚懷王時代的說法較為可信。
如作品中說:“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老冉冉其将至兮”,“及餘飾之方壯兮”,“不撫壯而棄穢兮”,都說明他時在壯年。
另外,司馬遷、劉向、班固、王逸、應劭等人都說作于楚懷王時期,他們的說法當是可靠的。
《離騷》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寫照。
在這首長詩中,詩人那種對美政的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對祖國深厚的愛戀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整個詩篇迸發出異常絢爛的思想光彩。
全詩通過絢麗多彩的描寫,傾吐了詩人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朽貴族集團的憤慨,塑造了一個追求理想、堅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篇幅之長、文采之美、想象之豐富、氣勢之宏偉、感情之強烈,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難以找出第二篇作品與之相媲美,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神光閃閃顯示着靈異啊, 巫鹹告訴我君臣遇合的古話。
說:“努力上天下地去尋找啊, 去尋找政治主張一緻的同道。
夏禹商湯認真訪求賢臣啊, 終找到伊尹臯陶君臣協調。
如果你内心真正美好啊, 又何必托媒人去作介紹? 傅說在傅岩操築壘牆啊, 武丁重用他毫不疑惑。
呂望在朝歌曾做過屠夫啊, 碰上周文王被舉用位顯官高。
甯戚夜半喂牛叩角高歌啊, 齊桓公聽了請他輔佐當朝。
趁着你年歲還沒有衰老啊, 還有充足的時光施展懷抱。
怕隻怕杜鵑叫得太早啊, 到那時使百花凋零香消。
” 為什麼玉佩那麼高貴美好啊, 衆人埋沒它不讓它光彩四耀? 這些小人根本不講誠信啊, 都嫉妒它要把它摧殘毀掉。
時世紛亂變化無常啊, 久留這裡又有何必要? 蘭草白芷都變得失去了馨香, 荃草蕙草也都變質化為茅草。
為什麼往日的香花芳草啊, 今日裡全都成了野艾臭蒿。
難道是有别的什麼緣故嗎? 不好修沽是它們的禍根殃苗! 我本以為蘭草可以依靠啊, 誰知它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抛棄了它的美德追随世俗啊, 擠進群芳的行列硬充芳草。
椒蘭專橫谄谀傲慢狂妄啊, 栎籽又要鑽進香囊冒充香料。
既然一心鑽營往上爬啊, 又怎能振發香氣芬芳四飄? 本來世道習俗就是上行下效啊, 又有誰能夠不發生變異? 看椒蘭都變成了這樣啊, 更何況是揭車和江離? 隻有我的佩飾可寶貴啊, 它的美質卻一直被抛棄。
但它香氣濃郁絲毫不減啊, 芬芳的清香至今沒有消失。
步伐和着玉佩的節拍自取樂啊, 我姑且浪遊四方再把美女尋覓。
趁着我的佩飾正當盛美啊, 我上天下地四處觀察遊曆。
【原文】 靈氛既告餘以吉占兮, 曆吉日乎吾将行①。
折瓊枝以為羞兮②, 精瓊爢以為粻③。
為餘駕飛龍兮, 雜瑤象以為車④。
何離心之可同兮, 吾将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侖兮, 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藹兮⑤, 鳴玉鸾之啾啾⑥。
朝發轫于天津兮⑦, 夕餘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菥兮⑧, 高翺翔之翼翼⑨。
乎吾行此流沙兮, 遵赤水而容與⑩。
麾蛟龍使梁津兮, 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 騰衆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 指西海以為期。
屯餘車其千乘兮, 齊玉軑而并馳。
駕八龍之蜿蜿兮, 載雲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兮, 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 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 忽臨睨夫舊鄉。
仆夫悲餘馬懷兮, 蜷局顧而不行。
【注釋】 ①曆:選擇。
②羞:肉脯,這裡指精美的菜肴。
③瓊爢(mí):玉屑。
④象:象牙。
⑤雲霓:以雲霓為旗,一說畫有雲霓的旗。
⑥玉鸾:玉鈴,形如鸾鳥。
⑦天津:天河的渡口。
⑧翼:展翼。
⑨翼翼:整齊的樣子。
⑩赤水:神話中水名,源出昆侖山。
西皇:古帝王少嗥氏。
不周:不周山,神話中山名,在昆侖西北,山有缺口,故稱不周。
玉轪(dài):車毂端的冒蓋。
委蛇:迎風舒展的樣子。
邈邈:遙遠的樣子。
媮:同“愉”。
臨:居高視下謂臨。
蜷局:蜷曲不伸。
【譯文】 靈氛告訴我占蔔的吉象啊, 選擇一個好日子我将遠行。
折幾枝玉樹枝當做菜肴啊, 把美玉磨成細屑作為幹糧。
替我把飛龍駕起啊, 用美玉象牙把車子鑲嵌。
不同心的人怎麼可以共處啊, 我将主動疏遠你遠走他鄉。
把我的行程轉向昆侖山啊, 道路是那麼遙遠而漫長。
高揚的雲旗遮天蔽日啊, 車上的玉鈴叮咚作響。
清晨從天河渡口出發啊, 晚上我就到了遙遠的西方。
鳳凰展翅高舉着龍旗啊, 整齊地在高空翻飛翺翔。
轉眼我來到一片沙漠啊, 沿着赤水河我從容不迫。
指揮蛟龍在渡口架起橋啊, 命令西皇少嗥幫我渡過河。
路途遙遠而又艱險啊, 傳令衆車讓他們侍衛在兩側。
路過不周山向左轉啊, 遙指西海那才是我期望的天國。
集合起我的千輛車乘啊, 一排排整齊的玉輪并駕飛行。
駕起八龍蜿蜒前進啊, 車上的雲旗迎風飄動。
旗子卷起車兒停下啊, 我的精神仍在高飛馳騁。
奏起《九歌》舞起《九韶》啊, 且借這點時光把精神放松。
太陽冉冉東升一片光明啊, 突然間瞥見下面的故鄉家園。
仆夫悲傷馬兒也傷心啊, 縮身回頭戀戀不肯向前。
【原文】 亂曰①: 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②, 又何懷乎故都③?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④, 吾将從彭鹹之所居⑤! 【注釋】 ①亂:樂曲的卒章稱亂,也就是尾聲的意思。
從文章方面講,亂,理也。
篇章既成,撮其大要,稱亂辭。
②無人:指無賢人。
③故都:故國。
④美政:指屈原的政治理想和主張。
⑤從彭鹹之所居:即從彭鹹于地下的意思,錢果之《離騷集傳》:“猶言相從古人于地下也。
” 【譯文】 尾聲: 算了吧! 國無賢良沒人理解我啊, 我又何必思戀着故鄉? 既然沒人能與我推行美政啊, 我将要以彭鹹作為榜樣! 【賞析】 《離騷》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于詩題《離騷》的解釋,曆來不盡一緻。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
”他釋“騷”為“憂”,于“離”字無解。
班固《離騷贊序》說:“離。
猶遭也騷。
憂也。
明己遭憂作辭也。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則解釋說:“離,别也騷,愁也。
”他認為離騷,就是離别時愁苦的意思。
班固和王逸的解釋在詩中均可找到根據,然而都難以概括全篇的内容。
所以近人又進一步考證出“離騷”乃是“勞商”的異寫,“勞商”是楚地古樂曲名。
以樂曲名篇在楚辭中還有《九歌》《九辯》等,所以這個說法也可備一說。
《離騷》的寫作時期,人們的認識也不一緻。
有人謂作于屈原前期楚懷王時,有人認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時的頃襄王時期,還有人說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後期。
從《離騷》所反映的内容看,以作于楚懷王時代的說法較為可信。
如作品中說:“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老冉冉其将至兮”,“及餘飾之方壯兮”,“不撫壯而棄穢兮”,都說明他時在壯年。
另外,司馬遷、劉向、班固、王逸、應劭等人都說作于楚懷王時期,他們的說法當是可靠的。
《離騷》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寫照。
在這首長詩中,詩人那種對美政的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對祖國深厚的愛戀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整個詩篇迸發出異常絢爛的思想光彩。
全詩通過絢麗多彩的描寫,傾吐了詩人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朽貴族集團的憤慨,塑造了一個追求理想、堅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篇幅之長、文采之美、想象之豐富、氣勢之宏偉、感情之強烈,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難以找出第二篇作品與之相媲美,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