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詩:“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

    ” 振策鐘山頂,岷江萬裡流。

    水天橫一氣,吳楚豁雙眸。

    樹暗西津渡,雲開北固樓。

    魚龍時隐現,日月共沉浮。

    出沒千帆影,蒼茫六代愁。

    溟蒙連島嶼,空闊失汀洲。

    形勢尊前合,波濤望裡收。

    登臨懷玉局,千載共悠悠。

     雄闊稱題。

    凡此種空曠之題,不得以瑣屑點綴。

     振策 陸雲《九愍·征》曰:“望紫薇以振策。

    ”按:蕭士赟注李太白詩,引秦嘉詩曰:“振策陟長衢。

    ”今此詩不傳,未詳所據。

     鐘山 張敦頤《六朝事迹·形勢門》:“鐘阜,《圖經》雲:‘在縣東北,周回六十裡,高一百五十八丈。

    東連青龍山,西鄰清溪,南自鐘浦,下入秦淮,北接雉亭山。

    漢末有秣陵尉蔣子文逐盜,死于鐘山。

    吳大帝為立廟,封曰蔣侯。

    ’《吳錄》雲:‘大帝祖諱鐘,因改名曰蔣山。

    ’”按:《丹陽記》雲:“京師南北并連山嶺,而蔣山岹峣嶷異,其形象龍,實作楊都之鎮。

    諸葛亮至京,觀秣陵山阜,雲‘鐘山龍盤’,蓋謂此也。

    ”《一統志·江南江甯府·山川》:“鐘山在上元縣東北朝陽門外。

    ” 岷江 見二卷《清濟貫濁河》詩。

     萬裡流 夏侯湛《江上泛歌》:“江水兮浩浩,長流兮萬裡。

    ” 西津渡 陳孚《瓜州》詩:“急鼓西津渡。

    ”《一統志·江南鎮江府·山川》:“府志有西津渡,在丹徒縣西北九裡,與瓜州對岸,即古西渚,唐時謂之‘蒜山渡’。

    ” 北固樓 《梁書·武帝紀》:“大同十年三月己酉幸京口城北固樓,改名北顧。

    ”《一統志·江南鎮江府·古迹》:“北固樓在丹徒縣北固山上。

    ” 千帆 韋應物《登鹳雀樓》詩:“去遠千帆小。

    ” 六代 李白《贈升州王使君忠臣》詩:“六代帝王國。

    ”楊齊賢注:“唐升州,‘六代’吳、晉、宋、齊、梁、陳所都也。

    ” 玉局 《宋史·蘇轼傳》:“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團練副使,徙永州。

    更三大赦,還提舉玉局觀,複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

    ”《錦繡萬花谷前集·古人稱号門》:“峨眉先生,玉堂仙,玉局翁,并東坡。

    ” 老樹飽經霜 杜甫《懷錦水居止詩·第二首》:“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

    ” 老樹何年有?繁霜幾度經?杈丫留古色,蕭瑟對空庭。

    淺綠多時換,疏黃一夜零。

    蒼涼分月影,偃蹇繞龍形。

    侵骨寒初透,封條氣尚青。

    根深原耐冷,歲久自含靈。

    凍雀依林宿,驚鴻隔浦聽。

    春陽回律後,生意遍郊坰。

     “老樹”字寫出力量,“飽經霜”三字自寫出精神。

    此争上流之法,不爾便作“秋山落葉”詩。

     何年有 蘇轼《中隐堂詩·第二首》:“樹從何代有?” 繁霜 《詩·小雅·正月》篇:“正月繁霜。

    ”毛苌《傳》:“繁,多也。

    ” 杈丫 王廷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丫而斜據。

    ”李善注:“杈丫,參差之貌。

    ” 古色 梅堯臣《寄題绛叟園池》詩:“老柏麝不食,古色侵青冥。

    ” 蕭瑟 見二卷《秋色正清華》詩。

     空庭 杜甫《秦州雜詩·第十二首》:“老樹空庭得。

    ” 淺綠 唐高宗《首歲》詩:“淺綠柳輕春。

    ” 疏黃 見一卷《山空氣相合》詩。

     蒼涼 溫庭筠《宿松門寺》詩:“落月蒼涼登閣在。

    ” 偃蹇 見二卷《桂林一枝》詩。

     龍形 齊己《小松》詩:“誰于千歲後,吟繞老龍形。

    ” 侵骨 沈炯《歸魂賦》:“霜微凝而侵骨。

    ” 封條 張協《七命》:“霏霜封其條。

    ” 耐冷 李商隐《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

    ” 含靈 《楞嚴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

    ” 凍雀 方回《大雪》詩:“凍雀愁鸢噤不嘩。

    ” 驚鴻 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

    ” 生意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郊坰 見三卷《野含時雨潤》詩。

     魚戲水知春 王勃《仲春郊外》詩:“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 二月銀塘渌,晴波漾曲塵。

    纖鲦何發發,淺渚自粼粼。

    矶畔時浮鬛,槎頭每躍鱗。

    悠然濠上樂,宛爾鏡中春。

    微漾靴紋細,徐吹縠影勻。

    此時含碧溜,幾日長青。

    遊泳天機活,暄妍物候新。

    何當乘畫舸?幽賞在煙津。

     此以“魚戲”而知“水春”,非詠“水春”而“魚戲”也。

    七、八句自分明,此系春水初融,故曰“知春”,非春深之水也。

    十一、十二句亦不苟。

     銀塘 見三卷《柳橋晴有絮》詩。

     曲塵 見四卷《野含時雨潤》詩“肥漲曲塵波”句。

     纖鲦 沈約《郊居賦》:“其魚則赤鯉青鲂,纖鲦巨鳠。

    ” 發發 《詩·衛風·碩人》篇:“鳣鲔發發。

    ”毛苌《傳》:“發發,盛貌。

    ” 淺渚 見前《水始冰》詩。

     粼粼 見前《玉韫山含輝》詩“粼粼水映清”句。

     槎頭 胡仔《苕溪隐叢話》:“《襄陽耆舊傳》:岘山下漢水中出鳊魚,味極肥美。

    常禁人采捕,以槎斷水,因謂之‘槎頭鳊’。

    宋張敬兒為刺史,作六橹船獻齊高帝曰:‘奉槎頭縮項鳊一千八百頭。

    ’孟浩然嘗有詩雲:‘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

    ’用此事也。

    ” 躍鱗 潘尼《東武館賦》:“遊鱗雙躍。

    ”李白《古風·第一首》:“乘運共躍鱗。

    ” 濠上樂 見四卷《莊周夢蝴蝶》詩。

     鏡中春 沈佺期《釣竿》篇:“魚似鏡中懸。

    ”溫庭筠《雞鳴埭歌》:“魚躍蓮東蕩宮沼,蒙蒙禦柳懸栖鳥。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

    ” 靴文 蘇轼《遊金山寺》詩:“微風萬頃靴文細。

    ” 縠影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碧溜 武平一《奉和幸新豐溫泉宮應制》詩:“靈泉碧溜溫。

    ” 青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遊泳 《詩·邶風·谷風》篇:“就其淺矣,泳之遊之。

    ”鄭玄箋:“潛行為泳。

    ”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遊泳之所攢萃。

    ” 暄妍 見三卷《新莺隐葉啭》詩。

     畫舸 梁元帝《赴荊州泊三江口》詩:“畫舸覆缇油。

    ” 煙津 陸遊《谒淩雲大像》詩:“徑呼艇子載煙津。

    ” 柳稊 顧宗泰 《大戴禮記·夏小正·第四十七·正月》:“柳稊,稊也者,發孚也。

    ” 玉律陽回早,韶光到柳堤。

    帶煙添嫩葉,和雪長柔荑。

    似被春風剪,新垂碧瓦齊。

    未堪藏紫燕,時欲露黃鹂。

    畫入妝樓細,颦窺舞榭低。

    杏花應作伴,紅雨半溪西。

     着意刻畫“稊”字,結亦有風緻。

     玉律 《晉書·律曆志》:“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六孔,為十二月音。

    至舜時,西王母獻昭華之琯,以玉為之。

    及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

    又,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冢,亦得玉律。

    則古者又以玉為管矣。

    以玉者,取其體含廉潤也。

    ” 春風 見三卷《秋雲似羅》詩。

     碧瓦 溫庭筠《楊柳枝詞·第四首》:“金縷毵毵碧瓦溝。

    ” 紫燕 黃鹂 杜甫《柳邊》詩:“紫燕時翻翼,黃鹂不露身。

    ” 讀書秋樹根 楊其祿 杜甫《孟氏》詩:“負米夕葵外,讀書秋樹根。

    ” 老樹空庭茂,高秋可讀書。

    何人同嘯詠?此景最蕭疏。

    翠柏圍三徑,丹楓隐一廬。

    未妨終日坐,恰稱閉門居。

    倦愛斜柯倚,聲和落葉徐。

    會時心不遠,掩後味猶餘。

    物化觀榮落,胸懷自卷舒。

    即看明月續,清景入窗虛。

     起四句筆墨超逸。

    “會時”四句不規規于肖題,而神味自在即離間。

     空庭 見前《老樹飽經霜》詩。

     嘯詠 《晉書·阮籍傳》:“正應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

    ” 蕭疏 見二卷《槐夏午陰清》詩。

     三徑 陶潛《聖賢群輔錄》:“求仲、羊仲。

    右二人,不知何許人?皆治車為業,挫廉逃名。

    蔣元卿之去兖州,還杜陵,荊棘塞門。

    舍中有三徑,不出,惟二人從之遊,時人謂之二仲。

    見嵇康《高士傳》。

    ” 終日 梁昭明太子《答晉安王書》:“吾靜然終日,披古為事,泛觀六籍,雜玩文史。

    ” 閉門 《晉書·阮籍傳》:“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

    ” 心不遠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也。

    ’” 味猶餘 陸遊《晚興》詩:“睡餘書味在胸中。

    ” 窗虛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松月夜窗虛。

    ” 飛鴻響遠音 王纮 霜氣澄空宇,鴻飛出遠林。

    欹斜排短翮,嘹呖有遺音。

    乍喚閑人夢,先驚旅客心。

    低随黃葉落,高度白雲深。

    避繳銜蘆去,呼群隔浦尋。

    秋生湘水瑟,怨入女媭砧。

    傾耳情何極?搔頭思不禁。

    丹霄千萬裡,輸爾縱長吟。

     多用缥缈之筆,題境宛然。

    此種題無闆做法也。

    “低随”二句,不言“鴻”而确是“鴻”音;“秋生“二句,不言遠而自有遠意。

     短翮 沈約《酬謝宣城朓》詩:“短翮屢飛翻。

    ” 遺音 張九齡《同綦毋學士聞雁》詩:“長途未及半,中夜有遺音。

    ” 銜蘆 《淮南子·修務訓》:“夫雁順風受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

    ” 湘水瑟 《楚詞·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錢起《歸雁》詩:“潇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 女媭砧 《楚詞·離騷經》:“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

    ”桑欽《水經·江水》:“江水又東徑石門灘,又東過姊歸縣之南。

    ”郦道元《水經注》:“縣東北數十裡,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

    縣北一百六十裡,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裡’。

    宅之東北六十裡,有女媭廟,搗衣石猶存。

    ”李商隐《念遠》詩:“杵冷女媭砧。

    ” 傾耳 《禮·孔子閑居》:“傾耳而聽之。

    ” 搔頭 按:搔頭,字出《後漢書·李固傳》,然别一意。

    此蓋用“搔首踟蹰”意,改首為頭,以就聲病耳。

     丹霄 見前《秋澄萬景清》詩。

     首夏猶清和 王如椿 良辰維首夏,景色正清酣。

    暑氣蒸猶淺,春情晚尚婪。

    雛莺争上下,乳燕試呢喃。

    見說農登麥,傳聞戶足蠶。

    陌頭還鬥草,樹底更攜柑。

    暮雨寒微剩,朝煙暖半含。

    窗虛應近北,風習恰披南。

    好把蒲葵扇,開襟對遠岚。

     着意“猶”字,自無泛詞。

     清酣 見二卷《空水共澄鮮》詩。

     猶淺 韋應物《假中對雨,呈縣中僚友》詩:“殘莺知夏淺。

    ” 尚婪 按:此用“婪尾春意”,見四卷《紅藥當階翻》詩。

    “婪”,訓為“貪婪”。

    尾者,過而未已之意。

    呂東萊《詩律武庫》曰:“‘婪尾’,猶吳越人稱‘臨尾’,蓋鄉語也。

    ”又自為一說,但未詳所本。

     登麥 《禮·月令》:“孟夏之月,農乃登麥。

    ” 足蠶 見三卷《平秩南訛》詩。

     鬥草 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 攜柑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近北 陶潛《與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羲皇上人。

    ” 披南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蒲葵扇 《晉書·謝安傳》:“安少有盛名,時多愛慕。

    鄉人有罷中宿者,還詣安。

    安問其歸資,答曰:‘有蒲葵扇五萬。

    ’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師士庶競市,價增數倍。

    ” 細葛含風軟 俞開甲 天中逢令節,被服錫瑤函。

    細葛随身稱,薰風遍體含。

    成絲經越女,為绤憶周南。

    疊處铢才五,披時伏恰三。

    開襟臨水楹,吹袂到花潭。

    蟬翼看相似,鲛绡比未堪。

    輕憐舒卷便,涼覺性情耽。

    佩德歌無斁,缁衣澤永涵。

     圓淨妥帖,不見布置之迹;“三”字、“潭”字,俱押得自然。

     天中 謝維新《合璧事類前集·節序門》:“《提要錄》:‘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

    ’” 瑤函 司空圖《月下留丹竈》:“瑤函真迹在。

    ” 随身稱 《本》詩末聯:“意内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 成絲 趙晔《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第八》:“越王曰:‘吳王好服之離體,吾欲采葛,使女工織細布獻之,以說吳王之心。

    ’乃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黃絲之布,欲獻之。

    采葛之婦,傷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苦之》詩,曰:‘葛不連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嘗膽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絲。

    女工織兮不敢遲,弱于羅兮輕霏霏,号素兮将獻之。

    ’” 為绤 見前《細葛含風軟》詩。

     铢才五 見三卷《春服既成》詩。

     伏恰三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

    ”裴骃《集解》:“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

    ’”張守節《正義》:“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雲‘初伏’。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曆忌釋》雲:‘伏者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

    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

    庚者金,故曰伏也。

    ’”黃超英《靖康缃素雜記》:“曹植《大暑賦》雲:‘席季夏之三伏。

    ’《潘嶽賦》雲:‘初伏啟新節。

    ’按:《陰陽書》雲:‘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

    ’” 蟬翼 張衡《七辯》:“京城阿缟,譬之蟬羽。

    ”史遊《急就篇·第八》:“绨絡缣練素帛蟬。

    ”顔師古注:“蟬,謂缯之輕薄者,有若蟬翼也。

    ” 鲛绡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缁衣 《禮·缁衣》:“好賢如《缁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渎而民作願,刑不試而民鹹服。

    ”孔穎達疏:“此一節明好賢、惡惡,賞罰得中,則為民下所信。

    ‘好賢如缁衣’者,缁衣,朝服也。

    諸侯視朝之服,缁衣素裳。

    鄭武公、桓公父子并為周司徒,善于其職,鄭人善之,傾君久留鄭國,服此缁衣。

    衣服敗破,則又作新衣以授之。

    故以歌此詩,是好賢之詩也。

    詩人以《缁衣》為《鄭風》之首,故雲‘好賢如缁衣’也。

    君若好賢如《缁衣》,則爵不濫而民皆謹悫也。

    ” 腐草為螢 邱渶 小草繁庭際,乘除似有靈。

    叢芳曾拾翠,根腐忽流螢。

    熠耀看新影,芊眠變舊形。

    井欄憐個個,河畔憶青青。

    郁燠蒸三伏,菁華聚數星。

    光浮藜上火,化勝水中萍。

    芳意知無盡,生機豈暫停?貯囊資照讀,有客抱遺經。

     每聯以“腐草”與“螢”對勘,夾出“為”字,細密之極。

    “郁燠”二句,尤能抉出“為”字之根。

     小草 見五卷《芳芸應節馥》詩。

     乘除 見二卷《大衍虛其一》詩。

     拾翠 已見四卷《春服滿汀州》詩。

    又鄭谷《春草碧色》詩:“料得尋芳徑,應迷拾翠人。

    ” 熠耀 見三卷《腐草為螢》詩。

     芊眠 《楚詞·九思·悼亂》:“菅蒯兮壄莽,雚葦兮千眠。

    ”陸機《文賦》李善注:“千眠,光色盛貌。

    ” 個個 杜甫《見螢火》詩:“卻繞井欄添個個。

    ” 青青 見前《腐草為螢》詩。

     郁燠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故服绤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郁燠。

    ” 藜上火 見三卷《燈緣起草挑》詩。

     水中萍 見前《萍始生》詩。

     貯囊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抱遺經 韓愈《寄盧仝》詩:“獨抱遺經究終始。

    ” 月湧大江流 華振宗 杜甫《旅夜書懷》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 萬頃正茫然,涼秋月滿天。

    長江浮淨練,皓魄破蒼煙。

    水急重輪漾,波翻倒影懸。

    漩洄無定彩,激宕不成圓。

    光逼潛蛟窟,涼侵賈客船。

    潮聲殘夜寂,神女弄珠旋。

     一氣鼓蕩,風骨殊高。

    中四句,寫得“湧”字出。

     萬頃 茫然 蘇轼《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 淨練 見四卷《太阿如秋水》詩。

     蒼煙 鮑照《石帆銘》:“徒悲猿鶴,空駕蒼煙。

    ” 重輪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霁宇重輪映”句。

     倒影 見二卷《雨後山光滿郭青》詩。

     無定彩 唐太宗《賦得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詩:“臨波無定彩。

    ” 不成圓 梁元帝《望江中月影》詩:“澄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

    風來如可泛,流急不成圓。

    ” 潛蛟窟 見四卷《鲛人潛織》詩。

     賈客船 戴叔倫《南賓送蔡侍禦遊蜀》詩:“月照高唐峽,人随賈客船。

    ” 神女弄珠 孟浩然《登安陽城樓》詩:“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遊。

    ” 卷幔天河入 汪缙 沈佺期《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卷幔天河入,開窗月露微。

    ” 閣迥青冥合,窗虛碧漢懸。

    中宵妝绮幔,一水瀉涼天。

    宿海光搖棟,銀潢勢倒筵。

    乍疑龍尾接,還訝鵲橋連。

    清淺殊堪挹,迢遙未可緣。

    靈查如許借,拟欲問張骞。

     “卷幔”字無可摹寫,三、四剔清足矣。

    “入”字頗難形狀:首二句先為聚勢,“一水”句趁勢湧出,神氣宛然;中四句俱抱定“入”字,不泛詠“天河”。

    末以乘槎作去路,亦必然之法。

     青冥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碧漢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绮幔 司馬相如《長門賦》:“張羅绮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

    ”崔颢《邯鄲宮人怨》:“紗窗绮幔暗聞香。

    ” 宿海 《宋史·河渠志》:“至元二十七年,世祖皇帝命學士蒲察笃實西窮河源,始得其詳。

    今西蕃朵甘思南鄙曰‘星宿海’者,其源也。

    ” 銀潢 見四卷《查客至鬥牛》詩。

     龍尾 《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箕鬥之間潢津也。

    ”郭璞注:“即漢津也。

    箕,龍尾;鬥,南鬥,天漢之津。

    ”梁邢昺疏:“劉炫謂是天漢即天河也。

    天河在箕鬥二星之間,箕在東方木位;鬥,在北方水位。

    分析水木,以箕星為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謂此次為析木之津也。

    郭雲:‘箕,龍尾;鬥,南鬥,天漢之津梁。

    ’以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箕在蒼龍之末,故雲‘龍尾’;鬥至南方即見,故雲‘南鬥’。

    ” 鵲橋 見一卷《精衛銜石填海》詩。

     清淺 漢無名氏《古詩·第十首》:“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靈查 見四卷《查客至鬥牛》詩。

     楊柳月中疏 費宏勳 顔之推《家訓·文章》篇:“蘭陵蕭悫,梁宗室上黃侯之子,工于篇什。

    嘗有《秋》詩雲:‘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時人未之賞也。

    吾愛其蕭散,宛然在目。

    颍川荀仲舉、琅琊諸葛漢,亦以為爾。

    而盧思道之徒,雅所不惬。

    ” 秋月當空滿,長條入望疏。

    三更斜挂處,幾樹細垂初。

    不礙清光照,微看弱縷舒。

    煙消清欲瘦,露滴澹含虛。

    翠黛微窺鏡,青絲欲倩梳。

    輕陰分曆曆,纖影轉徐徐。

    小立人方靜,相思意有餘。

    夜涼眠未得,張緒态何如? 楊柳本“疏”,“月中”益見其“疏”,故須與“月”合寫,方能烘出神韻。

    “煙消”二句,尤妙遠。

     窺鏡 韋承慶《折楊柳》:“葉似鏡中眉。

    ”按:此以“月如鏡”意關合。

     青絲 白居易《種柳詩·第二首》:“青絲拂綠波。

    ” 倩梳 司馬光《垂柳》詩:“春風不動整如梳。

    ”按:此以“月如梳”意關合。

     小立 王安石《歲晚》詩:“小立伫幽香。

    ” 張緒 《南史·張裕傳》:“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

    枝條甚長,狀若紛縷。

    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之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

    ’其見賞愛如此。

    ” 一覽衆山小 費奎勳 杜甫《望嶽》詩:“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 泰嶽巍然峙,登臨渺衆山。

    振衣千仞上,縱目萬峰間。

    天下猶疑小,群巒讵足攀?覽時形點點,望處影斑斑。

    但覺同坵垤,何知聳髻鬟?蓬壺浮海曲,凫繹帶沙灣。

    白鳥時明滅,孤雲自往還。

    不因跻岱頂,那得豁心顔? 切本詩以泰嶽立言,蓋非泰山不稱此語,不可泛詠也。

    氣脈高闊,風骨遒上,不減張喬《月中桂》詩。

    此題須此筆寫之。

     “白鳥”二句,化用本詩“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意。

     振衣 左思《詠史詩·第五首》:“振衣千仞岡。

    ” 縱目 張鏡《觀象賦序》:“乃仰觀太虛,縱目遠覽。

    ” 髻鬟 範成大《上清宮》詩:“破碎岷山千髻鬟。

    ” 蓬壺 按:“蓬壺”有二解。

    《拾遺記》:“蓬萊,一名蓬壺,為形似壺也。

    ”此與“凫繹”相對,則仍指蓬萊、方壺二山。

     凫繹 《詩·魯頌·宮》篇:“保有凫繹。

    ”毛苌《傳》:“凫,山也。

    繹,山也。

    ” 心顔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使我不得開心顔。

    ” 飛鴻響遠音 楊兆麟 萬裡乘秋發,聯翩度碧岑。

    天高行欲斷,聲急響微沉。

    避弋遙相引,呼群杳莫尋。

    風凄随落葉,燈暗聞疏砧。

    幾處蘆花岸,無邊楓樹林。

    迢迢栖未定,切切意何深?欲振沖霄翮,常懸就日心。

    白雲迷不見,江上有餘音。

     從“飛”字做出“遠”字,最得題神。

    結亦妙有遠緻,不減“江上峰青”。

     鴻雁随陽,故雲“就日”。

     風花高下飛 申兆定 杜甫《寒食》詩:“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 寒食東風急,殘英萬點賒。

    吹來三徑滿,飐起一簾遮。

    微雨經榆莢,餘春到楝花。

    過牆争趁蝶,掃戶正啼鴉。

    白惜香飄雪,紅憐水浸霞。

    流應歸别浦,去定落誰家?莫恨莺銜盡,從教燕蹴斜。

    傥飛芝蓋上,猶得傍雲車。

     隻寫“飛”字,而“高下”字自然俱到不脫。

    “寒食”尤得脈。

    結亦挽回有體。

     寒食 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杜公瞻注:“據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

    《琴操》曰:‘晉文公與介子綏俱亡,子綏割股以啖文公。

    文公複國,子綏獨無所得。

    子綏作《龍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

    子綏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

    ’又,周舉《移書》及魏明帝《罰令》、陸翙《邺中記》并雲:‘寒食斷火,起于子推。

    ’《琴操》所雲‘子綏’即‘推’也。

    又雲,‘五月五日’,于今有異,皆因流俗所傳。

    據《左傳》及《史記》,并無介子推被焚之事。

    按:周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國中。

    注雲:‘為季春将出火也。

    ’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蓋周之舊制。

    ” 萬點 杜甫《曲江詩·第一首》:“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 三徑 見前《讀書秋樹根》詩。

     一簾 高士谟《睡起》詩:“一簾紅雨杏花風。

    ” 榆莢 徐堅《初學記·歲時部》:“《汜勝之書》曰:‘三月榆莢雨,高地強土可種禾。

    ’” 楝花 見二卷《含熏待清風》詩。

     趁蝶 王駕《晴景》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底花。

    蛱蝶紛紛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

    ” 啼鴉 李白《扶風豪士歌》:“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 香飄雪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二首》:“梨花白雪香。

    ” 水浸霞 許《彥周詩話》:“有李氏女者,字少雲,本士族,嘗适人。

    夫死無子,棄家着道士服,往來江淮間。

    仆頃年見之金陵。

    其詩有雲:‘幾多柳絮風翻雪,無數桃花水浸霞。

    ’” 歸别浦 韓偓《春盡》詩:“細水漾花歸别浦。

    ” 落誰家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莺銜 雍陶《天津橋春望》詩:“宮莺銜出上陽花。

    ” 燕蹴 杜甫《城西陂泛舟》詩:“燕蹴飛花落舞筵。

    ” 芝蓋 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落花與芝蓋齊飛。

    ” 雲車 王建《宮詞·第九十一首》:“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 繞屋樹扶疏 鄭邦柱 衡門嘉樹密,高士賦爰居。

    濃蔭全侵徑,芳叢半繞闾。

    林香吹不斷,松籁聽相于。

    影暗雲遮處,陰移月上初。

    枝底通鹿柴,葉密隐蝸廬。

    佳境羊求似,幽懷箕穎如。

    披襟欣雨過,當暑愛風疏。

    肥遁諧幽尚,忘機自荷鋤。

     “繞”字、“扶疏”字俱到,尤妙于隐切“屋”字,不但作深林密箐詩。

     衡門 《詩·陳風·衡門》篇:“衡門之下,可以栖遲。

    ”毛苌《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

    ” 爰居 《詩·小雅·斯幹》篇:“爰居爰處。

    ”毛苌《傳》:“爰,于也,于是居于是處。

    ” 林香 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詩:“林香酒氣元相入。

    ” 不斷 見三卷《龍池春褉》詩。

     松籁 白居易《白羽扇》詩:“飒如松起籁。

    ” 相于 見四卷《紅藥當階翻》詩“非谑亦相于”句。

     鹿柴 王維《辋川集·序》:“餘别業在辋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崗、文杏館、斤竹嶺、鹿柴。

    ”趙殿成注:“柴,土邁切,音與‘砦’同,栅也;一作寨。

    凡師行野次,立木為區落,謂之‘柴’;别墅有籬落者,亦謂之‘柴’。

    ” 蝸廬 《魏志·管甯傳》裴松之注,“臣松之按,《魏略》雲:焦先及楊沛,并作瓜牛廬,止其中。

    以為‘瓜’當作‘蝸’;蝸牛,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

    先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

    ” 羊求 見前《讀書秋樹根》詩。

     箕穎 《呂氏春秋·求人》篇:“昔者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勞乎?夫子為天下,而天下已治矣,請屬天下于夫子。

    ’許由辭曰:‘為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

    自為與?啁噍巢于林,不過一枝;偃鼠飲于河,不過滿腹。

    歸己君乎,惡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陽。

    ” 披襟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披襟對薜蘿”句。

     風疏 《後漢書·逸民傳》:“遠性風疏,逸情雲上。

    ” 肥遁 見三卷《繞屋樹扶疏》詩。

     忘機 見二卷《新月誤驚魚》詩。

     荷鋤 陶潛《歸田園居詩·第三首》:“帶月荷鋤歸。

    ” 春風扇微和 張四教 見三卷《春服既成》詩。

     晼晚春光媚,悠楊風力微。

    暖噓和氣至,晴送暮雲歸。

    淡若揮纨扇,輕宜逗夾衣。

    遊絲當路袅,香篆隔簾霏。

    潋滟波文碎,芊眠草色肥。

    柳搖莺細語,花顫蝶潛飛。

    吹息含生意,乘時鼓化機。

    幸從蘭室坐,披拂藹芳菲。

     “淡若”二句,拾諸目前,而為唐人諸詩體貌所未到。

    餘亦字字細膩。

     晼晚 《楚詞·哀時命》:“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餘壽之弗将。

    ” 暮雲 見三卷《春服既成》詩。

     纨扇 見三卷《誤筆成牛》詩。

     夾衣 見三卷《既雨晴亦佳》詩。

     遊絲 庾信《春賦》:“數尺遊絲即橫路。

    ” 香篆 戴叔倫《宮辭》:“香飄金屋篆煙清。

    ”洪刍《香譜·香之事》:“香篆,镂木以為之,以範香塵,為篆文,然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

    ” 潋滟 見二卷《空水共澄鮮》詩。

     芊眠 見前《腐草為螢》詩。

     蘭室坐 《家語六·本》篇:“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 風簾入雙燕 馬寶善 謝朓《和王主簿怨情》詩:“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

    ” 下土雙飛燕,玲珑一桁簾。

    時因尋舊壘,相喚掠低檐。

    曲榭銜花入,雕梁隔戶觇。

    乘風忻得便,排闼更無嫌。

    對舞紅襟好,交萦翠尾纖。

    巧從珠箔底,偷過玉鈎尖。

    蓼岸頻頻往,芹泥細細添。

    還如巢閣鳳,雨露一同沾。

     起二句理清題緒,三、四句抉“入”字之根,五、六句寫将“入”,七句至十句正寫“入”字,并不略“雙”字。

    十一、十二句寫“入”後一層,即回應三、四句。

    末以“巢鳳”作比,亦關合自然。

     下土 見四卷《二月黃鹂飛上林》詩。

     一桁簾 杜牧《十九兄郡樓有宴病不赴》詩:“燕子唝垂一桁簾。

    ” 舊壘 計敏夫《唐詩紀事》:“章孝标元和十三年下第,時輩多為詩,以刺主司。

    獨孝标作《歸燕》詩留獻,侍郎庾承宣得詩,展轉吟諷。

    庾果重典禮曹,孝标來年登第。

    詩雲:‘舊壘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歸。

    連天大廈無栖處,更往誰家門戶飛?’” 低檐 樊晦《燕巢賦》:“舞低檐而并入。

    ” 曲榭 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

    ” 銜花 梁簡文帝《賦得雙燕離》詩:“銜花落北戶。

    ” 雕梁 梁昭明太子《錦帶書·姑冼三月啟》:“燕語雕梁,狀對幽閨之語。

    ” 排闼 《漢書·樊郦滕灌傅靳周傳》:“高帝嘗病,惡見人。

    卧禁中,诏戶者無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餘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 紅襟 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吳山人》:“曉幕紅襟燕。

    ” 翠尾 史達祖《雙雙燕》詞:“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 珠箔 徐堅《初學記·器物部》:“《漢武故事》:‘武帝起神室,以白珠織為箔,玳瑁押之。

    ’”趙嘏《空梁落燕泥》詩:“飛斜珠箔隔。

    ” 玉鈎 陳克《菩薩蠻》詞:“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

    玉鈎雙語燕,寶甃楊花轉。

    ” 蓼岸 李商隐《越燕詩·第二首》:“将泥紅蓼岸。

    ” 芹泥 杜甫《徐步》詩:“芹泥随燕嘴。

    ” 巢閣鳳 見一卷《更達四門聰》詩。

     沈啟震二首 穆如清風 《詩·大雅·崧高》篇:“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毛苌《傳》:“清微之風,化養萬物者也。

    ”鄭玄箋:“穆,和也。

    吉甫作此工歌之誦,其調和人之性,如清風長養萬物然。

    ” 作誦含毫遠,如風取象精。

    玄音何沕穆,高韻最輕清。

    欸欸微能動,泠泠禦欲行。

    宛然涼意好,但覺躁心平。

    得句宜秋曉,披襟稱月明。

    永懷君子德,深入故人情。

    詞拟中郎贈,詩推謝女評。

    吹噓依聖世,雅頌愧歌赓。

     寫“清風”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