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兩句,辭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權題于壁上。
” 無 《詩·周南·葛覃》篇:“為為绤,服之無。
”毛苌《傳》:“,厭也。
”鄭玄箋:“服整也。
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習之以绤煩辱之事,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是其性貞專。
”嚴粲《詩輯》:“緝績以為绤而服之,無有厭之心。
躬親其事,知女工勤勞,故服之。
無厭心也。
”按:嚴、鄭二說不同,此從嚴說。
始覃 《詩·周南·葛覃》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毛苌《傳》:“覃,延也。
” 如惔 《詩·小雅·雲漢》篇:“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毛苌《傳》:“惔,燎之也。
”又《詩·小雅·節南山》篇:“我心如惔。
”陸德明《經典釋文》:“惔,徒藍反,又音炎。
韓《詩》作‘炎’字,《書》作‘焱’。
”《說文》:“作‘’字,才廉反,小熟也。
” 夏五 《春秋·桓公十有四年夏五》杜預注:“不書月阙文。
” 秋三 王逵《蠡海集》:“或問曰:‘三春九夏之說。
’又曰:‘三冬九秋者何?’答曰:‘《易》,于東北為陽,南西為陰。
故有三冬三春九秋九夏。
三為陽始,九為陽終。
始為陽中之陽,終為陽中之陰。
故也仍有三秋之說者。
春為陽始,秋為陰始,所以始皆稱陽數。
至于冬則不稱九,夏則不稱三也。
’”按:此說似辨而不确。
蓋每季三月而九旬,以月計之則曰三,以旬計之則曰九。
前人偶爾标名,後人遂成慣語。
猶之四時皆有風,而有春風秋風之說。
後無東風、夏風之月。
四時皆有雲,而有春雲、夏雲、秋雲之号,從無冬雲之稱。
皆由沿用使然,不必定有意義也。
宵衣 《唐書·李德裕傳》:“德裕《上丹扆六箴》。
其一曰:‘宵衣諷視,朝希晚也。
’” 書帶草 宋白《太平廣記·草木三》:“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
黃巾亂,乃避。
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于此,揮涕而散。
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餘許,堅韌異常。
時人名作‘康成書帶’。
”原注:出《三齊記》。
按:鄭司農乃鄭衆,禮家所謂“先鄭”是也,不應及見黃巾。
《藝苑》雌黃,引《三齊略記》雲:“不其城東有鲎山,鄭玄删注《詩》《書》,栖于此山。
上有古井不竭,傍生細草,如薤葉長尺餘,堅韌異常,土人謂之:‘康成書帶。
’”與《廣記》所引不同。
伏琛《三齊記》,今已轶。
《說郛》刊有數紙,載此事,與《廣記》同。
蓋《廣記》本多誤字,而《說郛》又誤抄之耳。
經神娛義圃,異草秀庭除。
冉冉芳無盡,垂垂帶有餘。
偏疑缃帙散,動訝錦函舒。
綠砌看初上,當門豈畏鋤?化螢宜映讀,辟蠹共依書。
勸學編蒲似,臨文倒薤如。
青蔥依棐幾,搖曳傍琱疏。
緬想康成宅,應殊仲蔚廬。
首句原題,次句點題。
三、四句承“草”字,落出“帶”字,五六句承明“書帶”,七、八句申足“草”字,九句至十二句點綴,以取色澤意,亦人人所有而措語特穩惬。
十三、十四句詠歎足題,末乃以本事作結。
經神 王嘉《拾遺記》:“京師謂鄭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 義圃 庾信《微調曲第六首》:“黎人耕植于義圃。
” 帶有餘 《詩·小雅·都人士》篇:“匪伊垂之,帶則有餘。
” 缃帙 昭明太子《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缃帙。
”呂向注:“缃,淺黃色也。
帙,書衣。
” 綠砌 見四卷《蒼苔綠砌上》詩。
當門 《蜀志·周群傳》:“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
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谏争漢中不驗,下獄,将誅之。
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
’”袁淑《種蘭》詩:“種蘭忌當門。
” 化螢 見一卷《腐草為螢》詩。
辟蠹 見前《濃熏班馬香》詩。
勸學 《左傳·闵公二年》:“敬教勸學。
”孔穎達疏:“勸學,勸民學問也。
” 編蒲 《漢書·賈鄒枚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野人也。
父為裡監門。
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注:“師古曰:‘小簡曰牒,編聯次之。
’” 臨文 《禮·曲禮上》:“臨文不諱。
” 倒薤 庾肩吾《書品·序》:“參差倒薤,既思種柳之謠。
”朱長文《墨池編唐元度十體書》:“倒薤,篆仙人務光辭湯之禅隐,于清冷之陂,植薤而食。
清風時至,見葉交偃象為此,書以寫《太上紫經》三卷,光遂遠遊。
時有得此者,因傳焉。
” 棐幾 《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伴。
” 仲蔚廬 皇甫谧《高士傳》:“張仲蔚者,平陵人也。
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
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
惟劉龔知之。
”庾信《奉報窮秋寄隐士》詩:“空枉平原騎,來過仲蔚廬。
” 九月授衣 歲序逄秋晏,豳風令不違。
正逄零露候,早授禦寒衣。
風冷初傳訊,霜嚴漸作威。
獻裘時已屆,挾纩願甯非。
試啟西人服,曾勞織女機。
涼随披褐減,暖想負暄微。
卒歲歡鄉井,知寒感禁闱。
春台群樂煦,聖主念民依。
首四兩截破題。
“風冷”二句,正還“九月”;“獻裘”二句,引起“授衣”;“試啟”二句,正寫“授”字;“涼随”二句,足“授”字一筆。
結處亦不泛作頌語。
霜 威 陸機《園葵》詩:“嚴霜有凝威。
”李善注:“《漢書》曰:‘孫寶曰:當從天氣以成,嚴霜之威。
’” 獻裘 《周禮·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
”鄭玄注:“良,善也。
中秋,鳥獸毨,因其良時而用之。
”鄭司農雲:“良裘,王所服也。
功裘,人功微粗,謂狐青麛裘之屬。
”鄭司農雲:“功裘,卿大夫所服。
” 挾纩 《左傳·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纩。
’”杜預注:“纩,綿也。
” 西人服 《詩·小雅·大東》篇:“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毛苌《傳》:“西人,京師人也。
粲粲,鮮盛貌。
” 披褐 見二卷《披褐懷玉》詩。
負暄 《列子·楊朱》篇:“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
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纩狐貉。
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将有重賞。
’” 卒歲 《詩·豳風·七月》篇:“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知寒 《晏子春秋·谏上》:“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
” 禁闱 《後漢書·周舉傳》:“在禁闱,有密靜之風。
” 春台 《老子·第二十章》:“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河上公注:“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台觀之志,意淫淫然。
” 民依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孔穎達疏:“能知稼穑之艱難,則知小人之所依怙。
” 高摘屈宋豔 孟生蕙 見前《濃薰班馬香》詩。
風雅聲誰續?奇文郁楚騷。
詞雖殊美稗,豔更溢锱毫。
杜若山中遠,芙蓉木末高。
芳馨如可折,情理一何勞?義圃尋湘水,詞條撷漢臯。
秘應藏蕙帳,讀合照蘭膏。
劇愛花盈箧,真堪錦制袍。
詩才推小杜,鉛椠尚頻操。
題無深意,正應以點綴見長。
組織精工,題中字字精到。
三、四以劉勰生造語作對,铢兩極勻。
風雅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自風雅寝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 美稗 劉勰《文心雕龍·诠賦》篇:“風歸麗則,辭剪美稗。
” 锱毫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金相玉式,豔溢锱毫。
” 杜若 《楚詞·九歌·山鬼》:“中人兮芳杜若。
” 芙蓉 《楚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
” 芳馨 《楚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遺所思。
” 情理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山川無極,情理實勞。
” 義圃 見前《書帶草》詩。
湘水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 詞條 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四》:“謝鎮西少時,聞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遇有所通,為謝标榜諸義,作數百語,既有佳緻,兼詞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
” 漢臯 見前《江海出明珠》詩“神女遊還弄”句。
秘 藏 《後漢書·王充傳》章懷太子注:“袁山松書曰:‘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
蔡邕入吳,始得之,恒秘玩,以為談助。
’”《抱樸子》曰:“時人嫌蔡邕得異書,或搜求其帳中隐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
邕丁甯之曰:‘唯我與爾共之,勿廣也。
’” 蕙帳 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
” 蘭膏 見三卷《燈緣起草挑》詩。
花盈箧 徐陵《玉台新詠·序》:“清文滿箧,非惟芍藥之花。
” 錦制袍 劉《隋唐嘉話》:“武後遊龍門,命群臣賦詩,先成者賞錦袍。
左史東方虬既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複成。
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袍衣之。
” 小杜 見二卷《江涵秋影雁初飛》詩。
鉛椠 揚雄《答劉歆書》:“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問其異語。
歸即以鉛摘次之于椠。
二十七歲于今矣。
” 葭灰應律 王金英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缇室重帷護,葭灰六管勻。
天風應不到,地氣已更新。
按節求無爽,乘時候最真。
短長分律呂,寒暖驗冬春。
冉冉飄疑霧,霏霏動若塵。
吹噓如有力,呼吸自相因。
橐籥功誰測?風箫感最神。
始知方寸裡,足以運洪鈞。
十二月皆可候氣,不必于月始。
然正如分至啟閉,必書雲物,不必南至登台也,承訛已久。
此詩乃得分明。
六管 杜甫《小至》詩:“吹葭六管動飛灰。
”仇兆鳌注:“六管,舉律以該呂也。
” 天風 蔡邕《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
” 地氣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 短長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冬春 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詩:“皎鏡無冬春。
” 橐籥 見四卷《曲江觀濤》詩。
風箫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方寸 陸機《演連珠·第三十三首》:“臣聞示應于近,遠有可察;托驗于顯,微或可包。
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氣欺;尺表逆立,日月不能以形逃。
”劉峻注:“寸,管黃鐘九寸之律,以灰飛所以辨天地之數,即示近之義也。
” 洪鈞 張華《答何劭詩·第二首》:“洪鈞陶萬類。
” 梅逐雨中黃 萬光泰 庾信《奉和夏日應令》詩:“麥随風裡熟,梅逐雨中黃。
” 五月江南雨,迎梅又送梅。
繞林垂葰果,一夜走輕雷。
滴翠侵簾額,分黃映酒杯。
迷離金彈墜,取次蠟書開。
和鼎知相待,傾筐已漸催。
滿城風絮濕,惆怅賀方回。
七、八句善于寫狀,後四句寓意殊深。
迎梅 送梅 陸佃《埤雅·釋木》:“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礎壁皆汗。
蒸郁成雨,其霏如霧,謂之‘梅雨’。
沾衣服,皆敗黦。
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五月雨謂之‘送梅’。
” 葰果 司馬相如《上林賦》:“誇條直暢,實葉葰楙。
”李善注:“葰,大也,音峻。
” 輕雷 李商隐《無題詩·第二首》:“飒飒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 簾額 李賀《宮娃歌》:“彩鸾簾額著霜痕。
” 金彈 葛洪《西京雜記》:“韓嫣好彈,常以金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長安為之語雲:‘苦饑寒,逐金丸。
’”柳中庸《春思贈人》詩:“落雁情金彈。
” 蠟書 《新唐書·顔真卿傳》:“肅宗已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
” 和鼎 潘嶽《金谷集作》:“玉生和鼎實。
”李善注:“應劭《漢官儀》曰:‘太尉、司空、司徒、長史,号為毗佐三台,助鼎和味。
’” 傾筐 《詩·召南·摽有梅》篇:“摽有梅,傾筐暨之。
”鄭玄箋:“謂夏已晚,傾筐取之于地。
” 賀方回 賀鑄《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庚溪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
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 芳芸應節馥 顧鑒 傅亮《冬至》詩:“柔荔迎時萋,芳芸應節馥。
” 嫩挺才抽荔,微香漸吐芸。
候從冬至應,名似夜來聞。
春信梅花共,新苗苜蓿分。
一陽初朕兆,七裡欲氤氲。
小草靈先覺,孤芳氣自薰。
無嫌多采摘,辟蠹有奇芬。
句句數典,不嫌粘帶。
題境甚枯,不如此則不切。
三、四句弄筆狡儈,小題無所不可,不以此為專門耳。
抽荔 《禮·月令》:“仲冬之月,芸始生,荔挺出。
” 微香 傅玄《芸香賦序》:“始以微香選入,終于損棄黃壤。
” 夜來 王嘉《拾遺記》:“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芸,常山人也。
鹹熙元年,谷習出守常山郡。
聞亭長有美女,而家甚貧,習以千金寶賂聘之。
既得,乃以獻之文帝。
靈芸未至京師十裡,帝乘雕玉之辇以望。
車徒,感嗟曰:‘昔者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
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
’改靈芸之名曰:‘夜來。
’” 梅花 梁簡文帝《梅花賦》:“年歸氣新,搖芸動塵,梅花特早,偏能識春。
” 苜蓿 許慎《說文解字·第一》:“芸,草也,似苜蓿,從艸,雲聲。
”《淮南子·說芸草》:“可以死複生。
” 一陽 羅願《爾雅翼·釋草三》:“老子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芸當一陽初起,《複》卦之時,于是而生。
又,《淮南·說芸》:‘可以死而複生。
’此則歸根複命,取之于芸。
” 七裡 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二》:“古人藏書辟蠹,用芸。
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裡香’者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
其葉極芬香。
秋後,葉間微白,粉污辟蠹殊驗。
” 小草 晉《清商曲詞·吳聲歌曲·前溪歌第六首》:“黃瓜是小草。
”劉基《清平樂》詞:“春風欲到,小草先知道。
” 孤芳 沈約《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孤芳随山壑共遠。
” 天骥呈才 劉龍麟 顔延之《赭白馬賦》:“漢道亨,而天骥呈才。
”李善注:“《天馬歌》曰:‘天馬來,從西極。
’《漢書》曰:‘武帝元鼎四年,馬生渥窪水中。
’” 青海攻駒處,烏孫效貢年。
新收八駿馬,不待九方歅。
太乙靈頻贶,房星象早懸。
北風思蹀足,東道喜朝天。
苜蓿經春長,桃花耀日鮮。
龍文原有種,虎脊定無前。
功在馳驅際,恩深駕馭先。
金台遺意在,聖代寶惟賢。
五、六句寫“天”字,警切;七、八句寫“呈”字,透足;結四句,意亦正大。
青海 《隋書·西域傳》:“青海周圍千餘裡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馬于其上,言得龍種。
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骢駒,能日行千裡,故稱‘青海骢馬’。
” 攻駒 《周禮·夏官·庾人》:“教駣攻駒。
”鄭玄注:“教駣,始乘習之也;攻駒,制其蹄齧者。
” 烏孫 《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
’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 八駿馬 《穆天子傳》:“丙寅,天子屬官效器。
乃命正公郊父受敕憲,用伸目八駿之乘,以飲于枝洔之中、積石之南河。
天子之駿:赤骥、盜骊、白義、踰、山子、渠黃、華骝、綠耳。
” 九方歅 《淮南子·道應訓》:“秦缪公請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馬者,絕塵弭轍。
臣之子皆不财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臣有所與供擔纏采薪者,九方歅,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
’”高誘注:“九方歅,人姓名也。
” 太乙 《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渥窪水中,複次以為《太乙之歌》,歌曲曰:‘太乙貢兮天馬下。
’”司馬貞《索隐》按:《禮·樂志》:“‘貢’,作‘況’。
‘況’與‘貢’意亦通。
”張守節《正義》:“太乙,北極大星也。
” 房星 《爾雅·釋天》:“天驷,房也。
”郭璞注:“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驷。
”《史記·天官書》:“房為府,曰‘天驷’,其陰,右骖。
”司馬貞《索隐》:“《詩記曆柩》雲:房為天馬,主車駕。
”張守節《正義》:“房星,君之位,亦主左骖,亦主良馬,故為驷。
王者恒祠之,是馬祖也。
” 北風 趙晔《吳越春秋·阖闾内傳》:“胡馬望北風而立,越莺向日而熙。
” 蹀足 顔延之《赭白馬賦》。
李善注:“曹頻遠《圍棋賦》曰:‘良馬蹀足。
’” 東道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馬十》:“天馬徕,曆無早。
經千裡,循東道。
” 苜蓿 《史記·大宛列傳》:“俗嗜酒,馬嗜苜蓿。
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宮别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 桃花 《爾雅·釋畜馬屬》:“黃白雜毛。
”郭璞注:“今之桃花馬。
” 龍文 《北齊書·楊愔傳》:“愔從父兄,黃門侍郎昱,特相器重。
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
更十歲後,當求之千裡外。
’” 虎脊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馬十》:“虎脊雨化若鬼。
”應劭曰:“馬毛色如虎脊者,有兩也。
” 駕馭 庾信《平邺都表》:“駕馭風雲,驅馳龍虎。
”杜甫《醉歌行贈公安顔十少府》:“天馬長鳴待駕馭。
” 金台 《戰國策·燕策》:“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裡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返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裡馬之至者三。
今王誠欲緻士,先從隗始。
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裡哉!’于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
”周密《齊東野語》王文公詩雲:“功謝蕭規慚漢第,思從隗始詫燕台。
”然《史記》止雲:“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白氏六帖》,梁任舫《述異記》:“燕昭為郭隗築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
土人呼‘賢士台’,亦為‘昭賢台’。
”又:“漢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曰:‘昭築台以延郭隗。
’然皆無黃金字。
宋鮑照《放歌行》雲:‘豈伊白屋賜,将起黃金台。
’然則‘黃金台’之名,始見于此。
《李善注》引王隐《晉書》:‘段匹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黃金台。
’又引《上谷郡圖經》曰:‘黃金台在易水東南十八裡,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餘後見《水經注》雲:‘固安縣有黃金台者,舊言昭王禮賢,廣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館之南陲。
燕昭創于前,子丹踵于後。
’雲雲,以此知王隐以為燕丹者,蓋如此也。
” 寶惟賢 《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
所寶惟賢,則迩人安。
” 王堡二首 腐草為螢 生機參物化,朽質倏成螢。
夏夜看流火,春風記染青。
微姿誠草草,照眼恰星星。
乍出低綠砌,斜飛巧入庭。
枯雖同夕句,化亦似螟蛉。
雨歇明修竹,秋來逗畫屏。
原頭休更憶?河畔好重經。
若使鄰書帶,開證舊形。
三、四逆挽法。
李商隐《馬嵬》詩雲:“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溫庭筠《蘇武》詩雲:“歸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皆用此格,最為脫跳。
“草草”“星星”,屬對工妙,此為才人之筆。
朽質 曾幾《螢火》詩:“渾忘生朽質。
” 草草 蘇轼《和子由記園中草木詩·第三首》:“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
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
” 星星 謝靈運《遊南亭》詩,李善注:“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鬓垂。
’” 夕句 《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草部》:“夏枯草,一名‘夕句’。
”注:唐本注雲:“此草生平澤,葉似旋複,首春即生。
四月穗出。
其花紫白,似丹參花,五月便枯。
” 螟蛉 《詩·小雅·小宛》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毛苌《傳》:“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
”鄭玄箋:“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妪養之,以成其子。
” 修竹 範梈《蒼山感秋》詩:“雨止修竹間,流螢夜深至。
” 畫屏 杜牧《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原頭 歐陽修《歸田樂》詩:“南風原頭吹百草。
” 河畔 漢無名氏《古詩·第二首》:“青青河畔草。
” 書帶 見前《書帶草》詩。
開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迎歲早梅新 節序嘉平候,淩晨見早梅。
光風随臘轉,暖氣領春來。
東閣裁詩末,南枝破蕊才。
蕭蕭疏影瘦,馥馥暗香催。
韻入椒花頌,芬流柏葉杯。
瓊姿真醞藉,淑景與徘徊。
拟待和羹用,先因向日開。
瑤階饒雨露,上苑荷滋培。
“東閣”二句,刻畫“早”字;“瓊姿”二句,唱歎“迎歲”,俱佳。
嘉平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正值月嘉平”句。
東閣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東閣官梅動詩興。
” 南枝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傍嶺最分明”句。
暗香 疏影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暗香猶蘊蓄”句。
椒花頌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椒花鬥豔情”句。
柏葉杯 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栢酒。
” 瓊姿 駱賓王《上兖州刺史啟》:“瓊姿玉立。
”梅堯臣《依韻和叔治晚春梅花》詩:“卻驚春半見瓊姿。
” 醞藉 《漢書·隽疏于薛平彭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
”注,服虔曰:“寬博有餘也。
”師古曰:“醞,言如醞釀也;藉,有所薦藉也。
醞,音于問反。
藉,才夜反。
” 淑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鑿坡淑景催”句。
和羹 見四卷《迎歲早梅新》詩。
瑤階 謝惠連《雪賦》:“庭列瑤階。
”李善注:“瑤階,玉階也。
” 上苑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霜中能作花 吳泰來 古幹芳葩坼,先春淑氣蒸。
一枝斜影入,數點暗香凝。
傲雪憑誰賞?淩霜獨汝能。
空山低挂月,曲澗半含冰。
向暖情偏淡,沖寒力自勝。
紅梨猶莫比,烏桕讵同稱。
格韻清逾勁,風姿冷更增。
曉來吟興劇,策蹇訪高棱。
題出鮑照《梅花落》,故通篇俱切“梅花”。
此決不可泛詠之題也。
五、六句押“能”字,落紙有聲;“向暖”二句寫“能”字,亦有力。
一枝 林逋《梅花詩·第一首》:“屋檐斜入一枝低。
” 數點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天心憑發現”句。
傲雪 淩霜 楊補之《柳梢青》詞:“傲雪淩霜,愛他梅蕊才借春光。
” 挂月 蘇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第二首:“紛紛初疑月挂樹。
” 含冰 張懷瓘《書斷》“王僧虔”條:“若溪澗含冰,岡巒被雪。
” 向暖 晁端禮《水龍吟》詞:“故人贈我,江頭春信,南枝向暖。
” 沖寒 杜甫《小至》詩:“山意沖寒欲放梅。
” 紅梨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紅梨迥得霜。
” 烏桕 黃鎮成《東陽道中》詩:“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
” 格韻 範成大《梅譜後續》:“梅以韻勝,以格高。
” 風姿 見四卷《竹外一枝斜更好》詩。
策蹇 《楚詞·七谏·謬谏》:“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王逸注:“蹇,跛也;策,箠也。
”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策蹇載馳,功微送日。
” 高棱 韓愈《秋懷詩第四首》:“南山見高棱。
” 鶴鳴九臯 李中理 《詩·小雅·鶴鳴》篇:“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
”毛苌《傳》:“興也。
臯,澤也。
言身隐而名著也。
”鄭玄箋:“臯,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
鶴在中鳴焉,而野聞其鳴聲。
興者,喻賢者雖隐居,人鹹知之。
” 清唳随風徹,胎禽在九臯。
乘軒非有意,警露一何勞?萬裡心長在,三珠樹自高。
偶同霜隼下,恥共曉雞号。
遠勢盤孤嶼,寒流浴半篙。
時聞聲一一,不類怨嗷嗷。
漸陸多鴻羽,鳴崗有鳳毛。
上林枝許借,結伴好翔翺。
正意在隐躍之間,竟不說破,筆墨絕高。
清唳 鮑照《舞鶴賦》:“唳清響于丹墀。
”李善注:“唳,鶴聲也。
”吳均《主人池前鶴》詩:“清唳有奇音。
” 胎禽 鮑照《舞鶴賦》:“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
” 乘軒 《左傳·闵公二年》:“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杜預注:“軒,大夫車。
” 警露 見三卷《露團庭綠》詩。
萬裡心 杜甫《遣興詩·第一首》:“老鶴萬裡心。
” 三珠樹 司空圖《自河歸山詩·第二首》:“鶴群長繞三珠樹。
”自注:“《山海經》曰:‘在厭火國北,生赤水上。
樹上有柏葉,皆為珠。
’” 霜隼下 按:唐無名氏有《霜隼下晴臯》詩。
曉雞号 韓愈《奉和庫部盧四兄長曹元日朝回》詩:“春雲送色曉雞号。
”按:此暗用鶴立雞群之意。
孤嶼 方幹《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詩:“鶴盤遠勢投孤嶼。
” 半篙 李郢《山行》詩:“蓼花溝水半篙強。
” 一一 計敏夫《唐詩紀事》:“楊衡初隐廬山。
有盜其文登弟者,衡因詣阙亦登第。
見其人,盛怒曰:‘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
’” 嗷嗷 《詩·小雅·鴻雁》篇:“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漸陸 《易·下經·漸卦》:“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王弼注:“進處高潔,不累于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
峨峨清遠,儀可貴也。
故曰:其羽可用為儀,吉。
”孔穎達疏:“鴻漸于陸者,上九與三,皆處卦上,故并稱陸。
”按:舊說如此。
今皆從胡安定說,改“陸”為“逵”。
毛氏刊《東坡易傳并經文》改為“逵”字矣。
天雲中之“逵”,謂之“雲逵”,猶天上之“衢”,謂之“天衢”。
不能凡“逵”皆訓“雲逵”,凡“衢”皆訓“天衢”也。
胡氏強為臆說,于古無征,且儀古音,俄與逵韻本不相葉,本義以今韻斷之,亦不足據。
鳴崗 《詩·大雅·卷阿》篇:“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鄭玄箋:“鳳凰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所集止。
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
” 許借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昭文不鼓琴 嵩貴 妙解琴中趣,天倪得靜觀。
誰于三疊外,别識五音寒。
岑寂聲初歇,蕭疏意似闌。
渾忘操缦巧,秪作據梧看。
物我相忘久,成虧欲辨難。
未須驚鶴舞,非惜對牛彈。
大海風濤闊,空山雨雪殘。
無弦原有悟,莫語董庭蘭。
細貼莊子本意,自無泛語,結意尤高。
妙解琴中趣 并見二卷《焦桐入聽》詩。
天倪 見四卷《樂出虛》詩。
靜觀 劉禹錫《宿成禅師山房題贈詩·第一首》:“衆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
” 三疊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五音 崔珏《席間詠琴客》詩:“七條弦上五音寒。
” 岑寂 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
”李善注:“岑寂,猶高靜也。
” 蕭疏 見二卷《槐夏午陰清》詩。
操缦 《禮·學記》:“學,不學操缦,不能安弦。
”鄭玄注:“操缦,雜弄。
”孔穎達疏:“弦,琴瑟之屬,學之須漸。
言人将學琴瑟,若不先學調弦、雜弄,則手指不便;手指不便,則不能安正其弦。
先學雜弄,然後音曲乃成也。
” 據梧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驚鶴舞 《韓非子·十過第十》:“昔者衛靈公将之晉,至濮水之上。
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
乃召師涓而告之,曰:‘子為聽而寫之。
’遂去之晉。
晉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撫之。
平公問師曠曰:‘此所謂何聲也?’師曠曰:‘此所謂清商也。
’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
’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
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
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
’平公曰:‘寡人之好者,音也。
願試聽之。
’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
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于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聞于天。
” 對牛彈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
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 大海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空山 王昌齡《聽彈風入松》詩:“空山多雨雪,獨立君始悟。
” 無弦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董庭蘭 《舊唐書·房琯傳》:“但與庶子劉秩、谏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
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
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琯。
” 張熙純三首 江遠欲浮天 蘇轼《同王勝之遊蔣山
” 無 《詩·周南·葛覃》篇:“為為绤,服之無。
”毛苌《傳》:“,厭也。
”鄭玄箋:“服整也。
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習之以绤煩辱之事,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是其性貞專。
”嚴粲《詩輯》:“緝績以為绤而服之,無有厭之心。
躬親其事,知女工勤勞,故服之。
無厭心也。
”按:嚴、鄭二說不同,此從嚴說。
始覃 《詩·周南·葛覃》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毛苌《傳》:“覃,延也。
” 如惔 《詩·小雅·雲漢》篇:“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毛苌《傳》:“惔,燎之也。
”又《詩·小雅·節南山》篇:“我心如惔。
”陸德明《經典釋文》:“惔,徒藍反,又音炎。
韓《詩》作‘炎’字,《書》作‘焱’。
”《說文》:“作‘’字,才廉反,小熟也。
” 夏五 《春秋·桓公十有四年夏五》杜預注:“不書月阙文。
” 秋三 王逵《蠡海集》:“或問曰:‘三春九夏之說。
’又曰:‘三冬九秋者何?’答曰:‘《易》,于東北為陽,南西為陰。
故有三冬三春九秋九夏。
三為陽始,九為陽終。
始為陽中之陽,終為陽中之陰。
故也仍有三秋之說者。
春為陽始,秋為陰始,所以始皆稱陽數。
至于冬則不稱九,夏則不稱三也。
’”按:此說似辨而不确。
蓋每季三月而九旬,以月計之則曰三,以旬計之則曰九。
前人偶爾标名,後人遂成慣語。
猶之四時皆有風,而有春風秋風之說。
後無東風、夏風之月。
四時皆有雲,而有春雲、夏雲、秋雲之号,從無冬雲之稱。
皆由沿用使然,不必定有意義也。
宵衣 《唐書·李德裕傳》:“德裕《上丹扆六箴》。
其一曰:‘宵衣諷視,朝希晚也。
’” 書帶草 宋白《太平廣記·草木三》:“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
黃巾亂,乃避。
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于此,揮涕而散。
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餘許,堅韌異常。
時人名作‘康成書帶’。
”原注:出《三齊記》。
按:鄭司農乃鄭衆,禮家所謂“先鄭”是也,不應及見黃巾。
《藝苑》雌黃,引《三齊略記》雲:“不其城東有鲎山,鄭玄删注《詩》《書》,栖于此山。
上有古井不竭,傍生細草,如薤葉長尺餘,堅韌異常,土人謂之:‘康成書帶。
’”與《廣記》所引不同。
伏琛《三齊記》,今已轶。
《說郛》刊有數紙,載此事,與《廣記》同。
蓋《廣記》本多誤字,而《說郛》又誤抄之耳。
經神娛義圃,異草秀庭除。
冉冉芳無盡,垂垂帶有餘。
偏疑缃帙散,動訝錦函舒。
綠砌看初上,當門豈畏鋤?化螢宜映讀,辟蠹共依書。
勸學編蒲似,臨文倒薤如。
青蔥依棐幾,搖曳傍琱疏。
緬想康成宅,應殊仲蔚廬。
首句原題,次句點題。
三、四句承“草”字,落出“帶”字,五六句承明“書帶”,七、八句申足“草”字,九句至十二句點綴,以取色澤意,亦人人所有而措語特穩惬。
十三、十四句詠歎足題,末乃以本事作結。
經神 王嘉《拾遺記》:“京師謂鄭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 義圃 庾信《微調曲第六首》:“黎人耕植于義圃。
” 帶有餘 《詩·小雅·都人士》篇:“匪伊垂之,帶則有餘。
” 缃帙 昭明太子《文選·序》:“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缃帙。
”呂向注:“缃,淺黃色也。
帙,書衣。
” 綠砌 見四卷《蒼苔綠砌上》詩。
當門 《蜀志·周群傳》:“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
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谏争漢中不驗,下獄,将誅之。
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
’”袁淑《種蘭》詩:“種蘭忌當門。
” 化螢 見一卷《腐草為螢》詩。
辟蠹 見前《濃熏班馬香》詩。
勸學 《左傳·闵公二年》:“敬教勸學。
”孔穎達疏:“勸學,勸民學問也。
” 編蒲 《漢書·賈鄒枚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野人也。
父為裡監門。
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注:“師古曰:‘小簡曰牒,編聯次之。
’” 臨文 《禮·曲禮上》:“臨文不諱。
” 倒薤 庾肩吾《書品·序》:“參差倒薤,既思種柳之謠。
”朱長文《墨池編唐元度十體書》:“倒薤,篆仙人務光辭湯之禅隐,于清冷之陂,植薤而食。
清風時至,見葉交偃象為此,書以寫《太上紫經》三卷,光遂遠遊。
時有得此者,因傳焉。
” 棐幾 《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伴。
” 仲蔚廬 皇甫谧《高士傳》:“張仲蔚者,平陵人也。
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
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
惟劉龔知之。
”庾信《奉報窮秋寄隐士》詩:“空枉平原騎,來過仲蔚廬。
” 九月授衣 歲序逄秋晏,豳風令不違。
正逄零露候,早授禦寒衣。
風冷初傳訊,霜嚴漸作威。
獻裘時已屆,挾纩願甯非。
試啟西人服,曾勞織女機。
涼随披褐減,暖想負暄微。
卒歲歡鄉井,知寒感禁闱。
春台群樂煦,聖主念民依。
首四兩截破題。
“風冷”二句,正還“九月”;“獻裘”二句,引起“授衣”;“試啟”二句,正寫“授”字;“涼随”二句,足“授”字一筆。
結處亦不泛作頌語。
霜 威 陸機《園葵》詩:“嚴霜有凝威。
”李善注:“《漢書》曰:‘孫寶曰:當從天氣以成,嚴霜之威。
’” 獻裘 《周禮·天官·司裘》:“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
”鄭玄注:“良,善也。
中秋,鳥獸毨,因其良時而用之。
”鄭司農雲:“良裘,王所服也。
功裘,人功微粗,謂狐青麛裘之屬。
”鄭司農雲:“功裘,卿大夫所服。
” 挾纩 《左傳·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纩。
’”杜預注:“纩,綿也。
” 西人服 《詩·小雅·大東》篇:“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毛苌《傳》:“西人,京師人也。
粲粲,鮮盛貌。
” 披褐 見二卷《披褐懷玉》詩。
負暄 《列子·楊朱》篇:“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
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纩狐貉。
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将有重賞。
’” 卒歲 《詩·豳風·七月》篇:“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知寒 《晏子春秋·谏上》:“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
” 禁闱 《後漢書·周舉傳》:“在禁闱,有密靜之風。
” 春台 《老子·第二十章》:“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河上公注:“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台觀之志,意淫淫然。
” 民依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孔穎達疏:“能知稼穑之艱難,則知小人之所依怙。
” 高摘屈宋豔 孟生蕙 見前《濃薰班馬香》詩。
風雅聲誰續?奇文郁楚騷。
詞雖殊美稗,豔更溢锱毫。
杜若山中遠,芙蓉木末高。
芳馨如可折,情理一何勞?義圃尋湘水,詞條撷漢臯。
秘應藏蕙帳,讀合照蘭膏。
劇愛花盈箧,真堪錦制袍。
詩才推小杜,鉛椠尚頻操。
題無深意,正應以點綴見長。
組織精工,題中字字精到。
三、四以劉勰生造語作對,铢兩極勻。
風雅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自風雅寝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 美稗 劉勰《文心雕龍·诠賦》篇:“風歸麗則,辭剪美稗。
” 锱毫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金相玉式,豔溢锱毫。
” 杜若 《楚詞·九歌·山鬼》:“中人兮芳杜若。
” 芙蓉 《楚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
” 芳馨 《楚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遺所思。
” 情理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山川無極,情理實勞。
” 義圃 見前《書帶草》詩。
湘水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 詞條 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四》:“謝鎮西少時,聞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遇有所通,為謝标榜諸義,作數百語,既有佳緻,兼詞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
” 漢臯 見前《江海出明珠》詩“神女遊還弄”句。
秘 藏 《後漢書·王充傳》章懷太子注:“袁山松書曰:‘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
蔡邕入吳,始得之,恒秘玩,以為談助。
’”《抱樸子》曰:“時人嫌蔡邕得異書,或搜求其帳中隐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
邕丁甯之曰:‘唯我與爾共之,勿廣也。
’” 蕙帳 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
” 蘭膏 見三卷《燈緣起草挑》詩。
花盈箧 徐陵《玉台新詠·序》:“清文滿箧,非惟芍藥之花。
” 錦制袍 劉《隋唐嘉話》:“武後遊龍門,命群臣賦詩,先成者賞錦袍。
左史東方虬既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複成。
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袍衣之。
” 小杜 見二卷《江涵秋影雁初飛》詩。
鉛椠 揚雄《答劉歆書》:“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問其異語。
歸即以鉛摘次之于椠。
二十七歲于今矣。
” 葭灰應律 王金英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缇室重帷護,葭灰六管勻。
天風應不到,地氣已更新。
按節求無爽,乘時候最真。
短長分律呂,寒暖驗冬春。
冉冉飄疑霧,霏霏動若塵。
吹噓如有力,呼吸自相因。
橐籥功誰測?風箫感最神。
始知方寸裡,足以運洪鈞。
十二月皆可候氣,不必于月始。
然正如分至啟閉,必書雲物,不必南至登台也,承訛已久。
此詩乃得分明。
六管 杜甫《小至》詩:“吹葭六管動飛灰。
”仇兆鳌注:“六管,舉律以該呂也。
” 天風 蔡邕《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
” 地氣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 短長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冬春 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贻京邑遊好》詩:“皎鏡無冬春。
” 橐籥 見四卷《曲江觀濤》詩。
風箫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方寸 陸機《演連珠·第三十三首》:“臣聞示應于近,遠有可察;托驗于顯,微或可包。
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氣欺;尺表逆立,日月不能以形逃。
”劉峻注:“寸,管黃鐘九寸之律,以灰飛所以辨天地之數,即示近之義也。
” 洪鈞 張華《答何劭詩·第二首》:“洪鈞陶萬類。
” 梅逐雨中黃 萬光泰 庾信《奉和夏日應令》詩:“麥随風裡熟,梅逐雨中黃。
” 五月江南雨,迎梅又送梅。
繞林垂葰果,一夜走輕雷。
滴翠侵簾額,分黃映酒杯。
迷離金彈墜,取次蠟書開。
和鼎知相待,傾筐已漸催。
滿城風絮濕,惆怅賀方回。
七、八句善于寫狀,後四句寓意殊深。
迎梅 送梅 陸佃《埤雅·釋木》:“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礎壁皆汗。
蒸郁成雨,其霏如霧,謂之‘梅雨’。
沾衣服,皆敗黦。
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五月雨謂之‘送梅’。
” 葰果 司馬相如《上林賦》:“誇條直暢,實葉葰楙。
”李善注:“葰,大也,音峻。
” 輕雷 李商隐《無題詩·第二首》:“飒飒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 簾額 李賀《宮娃歌》:“彩鸾簾額著霜痕。
” 金彈 葛洪《西京雜記》:“韓嫣好彈,常以金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長安為之語雲:‘苦饑寒,逐金丸。
’”柳中庸《春思贈人》詩:“落雁情金彈。
” 蠟書 《新唐書·顔真卿傳》:“肅宗已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
” 和鼎 潘嶽《金谷集作》:“玉生和鼎實。
”李善注:“應劭《漢官儀》曰:‘太尉、司空、司徒、長史,号為毗佐三台,助鼎和味。
’” 傾筐 《詩·召南·摽有梅》篇:“摽有梅,傾筐暨之。
”鄭玄箋:“謂夏已晚,傾筐取之于地。
” 賀方回 賀鑄《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庚溪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
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 芳芸應節馥 顧鑒 傅亮《冬至》詩:“柔荔迎時萋,芳芸應節馥。
” 嫩挺才抽荔,微香漸吐芸。
候從冬至應,名似夜來聞。
春信梅花共,新苗苜蓿分。
一陽初朕兆,七裡欲氤氲。
小草靈先覺,孤芳氣自薰。
無嫌多采摘,辟蠹有奇芬。
句句數典,不嫌粘帶。
題境甚枯,不如此則不切。
三、四句弄筆狡儈,小題無所不可,不以此為專門耳。
抽荔 《禮·月令》:“仲冬之月,芸始生,荔挺出。
” 微香 傅玄《芸香賦序》:“始以微香選入,終于損棄黃壤。
” 夜來 王嘉《拾遺記》:“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芸,常山人也。
鹹熙元年,谷習出守常山郡。
聞亭長有美女,而家甚貧,習以千金寶賂聘之。
既得,乃以獻之文帝。
靈芸未至京師十裡,帝乘雕玉之辇以望。
車徒,感嗟曰:‘昔者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
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
’改靈芸之名曰:‘夜來。
’” 梅花 梁簡文帝《梅花賦》:“年歸氣新,搖芸動塵,梅花特早,偏能識春。
” 苜蓿 許慎《說文解字·第一》:“芸,草也,似苜蓿,從艸,雲聲。
”《淮南子·說芸草》:“可以死複生。
” 一陽 羅願《爾雅翼·釋草三》:“老子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芸當一陽初起,《複》卦之時,于是而生。
又,《淮南·說芸》:‘可以死而複生。
’此則歸根複命,取之于芸。
” 七裡 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二》:“古人藏書辟蠹,用芸。
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裡香’者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
其葉極芬香。
秋後,葉間微白,粉污辟蠹殊驗。
” 小草 晉《清商曲詞·吳聲歌曲·前溪歌第六首》:“黃瓜是小草。
”劉基《清平樂》詞:“春風欲到,小草先知道。
” 孤芳 沈約《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孤芳随山壑共遠。
” 天骥呈才 劉龍麟 顔延之《赭白馬賦》:“漢道亨,而天骥呈才。
”李善注:“《天馬歌》曰:‘天馬來,從西極。
’《漢書》曰:‘武帝元鼎四年,馬生渥窪水中。
’” 青海攻駒處,烏孫效貢年。
新收八駿馬,不待九方歅。
太乙靈頻贶,房星象早懸。
北風思蹀足,東道喜朝天。
苜蓿經春長,桃花耀日鮮。
龍文原有種,虎脊定無前。
功在馳驅際,恩深駕馭先。
金台遺意在,聖代寶惟賢。
五、六句寫“天”字,警切;七、八句寫“呈”字,透足;結四句,意亦正大。
青海 《隋書·西域傳》:“青海周圍千餘裡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馬于其上,言得龍種。
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骢駒,能日行千裡,故稱‘青海骢馬’。
” 攻駒 《周禮·夏官·庾人》:“教駣攻駒。
”鄭玄注:“教駣,始乘習之也;攻駒,制其蹄齧者。
” 烏孫 《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
’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 八駿馬 《穆天子傳》:“丙寅,天子屬官效器。
乃命正公郊父受敕憲,用伸目八駿之乘,以飲于枝洔之中、積石之南河。
天子之駿:赤骥、盜骊、白義、踰、山子、渠黃、華骝、綠耳。
” 九方歅 《淮南子·道應訓》:“秦缪公請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
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馬者,絕塵弭轍。
臣之子皆不财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臣有所與供擔纏采薪者,九方歅,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
’”高誘注:“九方歅,人姓名也。
” 太乙 《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渥窪水中,複次以為《太乙之歌》,歌曲曰:‘太乙貢兮天馬下。
’”司馬貞《索隐》按:《禮·樂志》:“‘貢’,作‘況’。
‘況’與‘貢’意亦通。
”張守節《正義》:“太乙,北極大星也。
” 房星 《爾雅·釋天》:“天驷,房也。
”郭璞注:“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驷。
”《史記·天官書》:“房為府,曰‘天驷’,其陰,右骖。
”司馬貞《索隐》:“《詩記曆柩》雲:房為天馬,主車駕。
”張守節《正義》:“房星,君之位,亦主左骖,亦主良馬,故為驷。
王者恒祠之,是馬祖也。
” 北風 趙晔《吳越春秋·阖闾内傳》:“胡馬望北風而立,越莺向日而熙。
” 蹀足 顔延之《赭白馬賦》。
李善注:“曹頻遠《圍棋賦》曰:‘良馬蹀足。
’” 東道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馬十》:“天馬徕,曆無早。
經千裡,循東道。
” 苜蓿 《史記·大宛列傳》:“俗嗜酒,馬嗜苜蓿。
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宮别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 桃花 《爾雅·釋畜馬屬》:“黃白雜毛。
”郭璞注:“今之桃花馬。
” 龍文 《北齊書·楊愔傳》:“愔從父兄,黃門侍郎昱,特相器重。
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
更十歲後,當求之千裡外。
’” 虎脊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馬十》:“虎脊雨化若鬼。
”應劭曰:“馬毛色如虎脊者,有兩也。
” 駕馭 庾信《平邺都表》:“駕馭風雲,驅馳龍虎。
”杜甫《醉歌行贈公安顔十少府》:“天馬長鳴待駕馭。
” 金台 《戰國策·燕策》:“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裡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返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裡馬之至者三。
今王誠欲緻士,先從隗始。
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裡哉!’于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
”周密《齊東野語》王文公詩雲:“功謝蕭規慚漢第,思從隗始詫燕台。
”然《史記》止雲:“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白氏六帖》,梁任舫《述異記》:“燕昭為郭隗築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
土人呼‘賢士台’,亦為‘昭賢台’。
”又:“漢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曰:‘昭築台以延郭隗。
’然皆無黃金字。
宋鮑照《放歌行》雲:‘豈伊白屋賜,将起黃金台。
’然則‘黃金台’之名,始見于此。
《李善注》引王隐《晉書》:‘段匹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黃金台。
’又引《上谷郡圖經》曰:‘黃金台在易水東南十八裡,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餘後見《水經注》雲:‘固安縣有黃金台者,舊言昭王禮賢,廣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館之南陲。
燕昭創于前,子丹踵于後。
’雲雲,以此知王隐以為燕丹者,蓋如此也。
” 寶惟賢 《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
所寶惟賢,則迩人安。
” 王堡二首 腐草為螢 生機參物化,朽質倏成螢。
夏夜看流火,春風記染青。
微姿誠草草,照眼恰星星。
乍出低綠砌,斜飛巧入庭。
枯雖同夕句,化亦似螟蛉。
雨歇明修竹,秋來逗畫屏。
原頭休更憶?河畔好重經。
若使鄰書帶,開證舊形。
三、四逆挽法。
李商隐《馬嵬》詩雲:“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溫庭筠《蘇武》詩雲:“歸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皆用此格,最為脫跳。
“草草”“星星”,屬對工妙,此為才人之筆。
朽質 曾幾《螢火》詩:“渾忘生朽質。
” 草草 蘇轼《和子由記園中草木詩·第三首》:“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
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
” 星星 謝靈運《遊南亭》詩,李善注:“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鬓垂。
’” 夕句 《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草部》:“夏枯草,一名‘夕句’。
”注:唐本注雲:“此草生平澤,葉似旋複,首春即生。
四月穗出。
其花紫白,似丹參花,五月便枯。
” 螟蛉 《詩·小雅·小宛》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毛苌《傳》:“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
”鄭玄箋:“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妪養之,以成其子。
” 修竹 範梈《蒼山感秋》詩:“雨止修竹間,流螢夜深至。
” 畫屏 杜牧《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原頭 歐陽修《歸田樂》詩:“南風原頭吹百草。
” 河畔 漢無名氏《古詩·第二首》:“青青河畔草。
” 書帶 見前《書帶草》詩。
開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迎歲早梅新 節序嘉平候,淩晨見早梅。
光風随臘轉,暖氣領春來。
東閣裁詩末,南枝破蕊才。
蕭蕭疏影瘦,馥馥暗香催。
韻入椒花頌,芬流柏葉杯。
瓊姿真醞藉,淑景與徘徊。
拟待和羹用,先因向日開。
瑤階饒雨露,上苑荷滋培。
“東閣”二句,刻畫“早”字;“瓊姿”二句,唱歎“迎歲”,俱佳。
嘉平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正值月嘉平”句。
東閣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東閣官梅動詩興。
” 南枝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傍嶺最分明”句。
暗香 疏影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暗香猶蘊蓄”句。
椒花頌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椒花鬥豔情”句。
柏葉杯 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栢酒。
” 瓊姿 駱賓王《上兖州刺史啟》:“瓊姿玉立。
”梅堯臣《依韻和叔治晚春梅花》詩:“卻驚春半見瓊姿。
” 醞藉 《漢書·隽疏于薛平彭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
”注,服虔曰:“寬博有餘也。
”師古曰:“醞,言如醞釀也;藉,有所薦藉也。
醞,音于問反。
藉,才夜反。
” 淑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鑿坡淑景催”句。
和羹 見四卷《迎歲早梅新》詩。
瑤階 謝惠連《雪賦》:“庭列瑤階。
”李善注:“瑤階,玉階也。
” 上苑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霜中能作花 吳泰來 古幹芳葩坼,先春淑氣蒸。
一枝斜影入,數點暗香凝。
傲雪憑誰賞?淩霜獨汝能。
空山低挂月,曲澗半含冰。
向暖情偏淡,沖寒力自勝。
紅梨猶莫比,烏桕讵同稱。
格韻清逾勁,風姿冷更增。
曉來吟興劇,策蹇訪高棱。
題出鮑照《梅花落》,故通篇俱切“梅花”。
此決不可泛詠之題也。
五、六句押“能”字,落紙有聲;“向暖”二句寫“能”字,亦有力。
一枝 林逋《梅花詩·第一首》:“屋檐斜入一枝低。
” 數點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天心憑發現”句。
傲雪 淩霜 楊補之《柳梢青》詞:“傲雪淩霜,愛他梅蕊才借春光。
” 挂月 蘇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第二首:“紛紛初疑月挂樹。
” 含冰 張懷瓘《書斷》“王僧虔”條:“若溪澗含冰,岡巒被雪。
” 向暖 晁端禮《水龍吟》詞:“故人贈我,江頭春信,南枝向暖。
” 沖寒 杜甫《小至》詩:“山意沖寒欲放梅。
” 紅梨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紅梨迥得霜。
” 烏桕 黃鎮成《東陽道中》詩:“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
” 格韻 範成大《梅譜後續》:“梅以韻勝,以格高。
” 風姿 見四卷《竹外一枝斜更好》詩。
策蹇 《楚詞·七谏·謬谏》:“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王逸注:“蹇,跛也;策,箠也。
”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策蹇載馳,功微送日。
” 高棱 韓愈《秋懷詩第四首》:“南山見高棱。
” 鶴鳴九臯 李中理 《詩·小雅·鶴鳴》篇:“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
”毛苌《傳》:“興也。
臯,澤也。
言身隐而名著也。
”鄭玄箋:“臯,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
鶴在中鳴焉,而野聞其鳴聲。
興者,喻賢者雖隐居,人鹹知之。
” 清唳随風徹,胎禽在九臯。
乘軒非有意,警露一何勞?萬裡心長在,三珠樹自高。
偶同霜隼下,恥共曉雞号。
遠勢盤孤嶼,寒流浴半篙。
時聞聲一一,不類怨嗷嗷。
漸陸多鴻羽,鳴崗有鳳毛。
上林枝許借,結伴好翔翺。
正意在隐躍之間,竟不說破,筆墨絕高。
清唳 鮑照《舞鶴賦》:“唳清響于丹墀。
”李善注:“唳,鶴聲也。
”吳均《主人池前鶴》詩:“清唳有奇音。
” 胎禽 鮑照《舞鶴賦》:“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
” 乘軒 《左傳·闵公二年》:“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杜預注:“軒,大夫車。
” 警露 見三卷《露團庭綠》詩。
萬裡心 杜甫《遣興詩·第一首》:“老鶴萬裡心。
” 三珠樹 司空圖《自河歸山詩·第二首》:“鶴群長繞三珠樹。
”自注:“《山海經》曰:‘在厭火國北,生赤水上。
樹上有柏葉,皆為珠。
’” 霜隼下 按:唐無名氏有《霜隼下晴臯》詩。
曉雞号 韓愈《奉和庫部盧四兄長曹元日朝回》詩:“春雲送色曉雞号。
”按:此暗用鶴立雞群之意。
孤嶼 方幹《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詩:“鶴盤遠勢投孤嶼。
” 半篙 李郢《山行》詩:“蓼花溝水半篙強。
” 一一 計敏夫《唐詩紀事》:“楊衡初隐廬山。
有盜其文登弟者,衡因詣阙亦登第。
見其人,盛怒曰:‘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
’” 嗷嗷 《詩·小雅·鴻雁》篇:“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漸陸 《易·下經·漸卦》:“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王弼注:“進處高潔,不累于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
峨峨清遠,儀可貴也。
故曰:其羽可用為儀,吉。
”孔穎達疏:“鴻漸于陸者,上九與三,皆處卦上,故并稱陸。
”按:舊說如此。
今皆從胡安定說,改“陸”為“逵”。
毛氏刊《東坡易傳并經文》改為“逵”字矣。
天雲中之“逵”,謂之“雲逵”,猶天上之“衢”,謂之“天衢”。
不能凡“逵”皆訓“雲逵”,凡“衢”皆訓“天衢”也。
胡氏強為臆說,于古無征,且儀古音,俄與逵韻本不相葉,本義以今韻斷之,亦不足據。
鳴崗 《詩·大雅·卷阿》篇:“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鄭玄箋:“鳳凰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所集止。
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
” 許借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昭文不鼓琴 嵩貴 妙解琴中趣,天倪得靜觀。
誰于三疊外,别識五音寒。
岑寂聲初歇,蕭疏意似闌。
渾忘操缦巧,秪作據梧看。
物我相忘久,成虧欲辨難。
未須驚鶴舞,非惜對牛彈。
大海風濤闊,空山雨雪殘。
無弦原有悟,莫語董庭蘭。
細貼莊子本意,自無泛語,結意尤高。
妙解琴中趣 并見二卷《焦桐入聽》詩。
天倪 見四卷《樂出虛》詩。
靜觀 劉禹錫《宿成禅師山房題贈詩·第一首》:“衆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
” 三疊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五音 崔珏《席間詠琴客》詩:“七條弦上五音寒。
” 岑寂 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
”李善注:“岑寂,猶高靜也。
” 蕭疏 見二卷《槐夏午陰清》詩。
操缦 《禮·學記》:“學,不學操缦,不能安弦。
”鄭玄注:“操缦,雜弄。
”孔穎達疏:“弦,琴瑟之屬,學之須漸。
言人将學琴瑟,若不先學調弦、雜弄,則手指不便;手指不便,則不能安正其弦。
先學雜弄,然後音曲乃成也。
” 據梧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驚鶴舞 《韓非子·十過第十》:“昔者衛靈公将之晉,至濮水之上。
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
乃召師涓而告之,曰:‘子為聽而寫之。
’遂去之晉。
晉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撫之。
平公問師曠曰:‘此所謂何聲也?’師曠曰:‘此所謂清商也。
’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
’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
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
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
’平公曰:‘寡人之好者,音也。
願試聽之。
’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
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于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聞于天。
” 對牛彈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
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 大海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空山 王昌齡《聽彈風入松》詩:“空山多雨雪,獨立君始悟。
” 無弦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董庭蘭 《舊唐書·房琯傳》:“但與庶子劉秩、谏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
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
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琯。
” 張熙純三首 江遠欲浮天 蘇轼《同王勝之遊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