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但若脫卻“如”字,直是詠風耳;即“清風”後再找“如”字,亦是敷衍還題。
題中四字,句句合寫,此為純用中鋒。
“永懷”四句,典切絕倫。
含毫 已見前《秋澄萬景清》詩。
玄音 見二卷《峄陽孤桐》詩。
沕穆 《漢書·賈誼傳》:“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
”注:師古曰:“沕穆,微深也。
” 高韻 《宋史·謝靈運傳》:“采南皮之高韻。
” 輕清 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篇:“必斂散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
”《宋史·樂志·樂一》:“凡聲重濁者為尊,輕清者為卑。
” 微能動 《詩序》孔穎達疏:“感而不切,微動若風,言出而過改,猶風行而草偃,故曰‘風’。
” 禦欲行 見四卷《列子禦風》詩。
涼意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涼意淡生波”句。
躁心 《周子通書·樂上第十七》:“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
” 得句 見一卷《菊殘猶有傲霜枝》詩。
披襟 見二卷《荷淨納涼時》詩“披襟對薜蘿”句。
君子德 蘇轼《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登硯山亭,晚入飛英寺分題詩·第二首》:“清風定何物?可愛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聲。
” 故人情 見四卷《高樹早涼歸》詩。
中郎贈 蔡邕《答對元式》詩:“君子博文,贻我德音。
辭之集矣,穆如清風。
” 謝女評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韫,安西将軍奕之女也。
聰識有才辯。
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韫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安謂有雅人深緻。
” 吹噓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歌赓 見一卷《禁林曉聞莺》詩。
三月桃花水 杜甫《春水》詩:“三月桃花水,江流複舊痕。
”《漢書·溝洫志》:“春來桃花水盛。
”注:師古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
’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判,衆流猥集,故謂之‘桃花水’耳。
” 水面縠紋生,桃花照眼明。
亂紅吹不斷,新綠漲初平。
拍岸浮微浪,綠堤漾落英。
一番春雨足,無數晚霞晴。
小渡人初喚,仙源路自行。
數枝猶笑靥,幾處共灘聲?風影青旗落,雲帆畫舸輕。
因思禹門上,赤鯉躍相争。
題本鮮華,寫來亦殊旖旎。
此種題别無謬巧,但須氣韻情緻佳耳。
縠紋生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按:《宋景文筆記》曰:“晏丞相嘗問曾明仲曰:‘劉禹錫詩有“瀼西春水縠紋生”,“生”字作何意?’明仲曰:‘作“生育”之“生”。
’丞相曰:‘非也,作“生熟”之“生”,語乃健。
’”其說好奇而無理,究以作“生滅”之生為是。
照眼 見二卷《雨後山光滿郭青》詩。
亂紅 歐陽修《蝶戀花詞·第六首》:“亂紅飛過秋千去。
” 新綠 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新水新綠浮。
” 春雨 韋莊《谒金門》詞:“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 晚霞 見前《風花高下飛》詩。
小渡 蔡珪《霫川道中》:“小渡一聲橹。
” 仙源 見前《漁舟繞落花》詩。
笑靥 《楚詞·大招》:“靥輔奇牙,宜笑嘕隻。
”王逸注:“嘕,笑貌也。
言美女頰有靥輔,口有奇牙。
嘕然而笑,尤媚好也。
”韋莊《歎落花》詩:“西子去時遺笑靥。
” 灘聲 梁元帝《巫山高》:“灘聲下濺石。
” 風影 陸龜蒙《懷宛陵舊遊》詩:“酒旗風影落春流。
” 青旗 白居易《杭州春望》詩:“青旗沽酒趁梨花。
” 雲帆 馬融《廣成頌》:“然後方餘皇,連舼舟,張雲帆,施蜺帱。
” 畫舸 見前《魚戲水知春》詩。
赤鯉 馬永卿《懶真子》:“鄱陽湖水連南康軍江一帶,至冬,深水落,魚盡入深潭中。
土人集船數百艘,以竹竿攪潭中,以金皷振動之。
候魚驚出,即入大網中,多不能脫。
惟大赤鯉魚,最能躍出,至高丈餘,複入他網中,則不能複躍矣,蓋不能三躍也。
故禹門化龍者,是大赤鯉魚,他魚不能也。
” 金在镕 徐元基 鑄人當似冶,從上恰如金。
價合雙南重,功逾百煉深。
融融光自歕,爍爍氣難沉。
乍躍洪爐内,常随哲匠心。
滿籝皆可造,成器自堪欽。
模範形惟肖,堅剛力足任。
披沙曾在昔,受砺始于今。
聖代多彜訓,陶鈞遍藝林。
亦用先點後做之法。
“披沙”二句極警策,兩面夾來,确是在镕之金。
鑄人 揚子《法言·學行》篇:“或問:‘世言鑄金,金可鑄與?’曰:‘吾聞觌君子者,問鑄人,不問鑄金。
’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顔淵矣。
’或人踧爾曰:‘旨哉!問鑄金,得鑄人。
’” 從上 範仲淹《金在镕賦》:“君喻冶焉,自得化人之旨;民為金也,克明從上之由。
” 雙南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百煉 見三卷《黃目上尊》詩。
歕 陳彭年《廣韻·去聲》:“歕,普悶切,吐氣。
” 洪爐 哲匠 範仲淹《金在镕賦》:“熠耀騰精,乍躍洪爐之内;縱橫成器,常随哲匠之心。
” 滿籝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模範 揚子《法言·學行》篇:“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
” 堅剛 白行簡《金在镕》詩:“堅剛由我性,鼓鑄任君心。
” 披沙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受砺 見三卷《木從繩》詩。
彜訓 見四卷《王道蕩蕩》詩。
陶鈞 見四卷《金在镕》詩。
藝林 見三卷《樵夫笑士》詩。
風不鳴條 吳鐘僑 淑氣回芳甸,柔飔漾翠條。
柳長初學舞,松靜未生濤。
影飐青簾動,香吹紫陌遙。
無聲飛絮過,穩睡海棠嬌。
鳥夢時微醒,花鈴是偶搖。
綠窗原悄悄,紅雨自飄飄。
蝶每憐骀蕩,莺才破寂寥。
嗒焉天籁息,何處辨調刁。
多用烘托之筆,枯寂題須如此四面落想。
“鳥夢”四句尤警拔。
“濤”字借韻。
淑氣 見前《風不鳴條》。
芳甸 謝朓《晚登三山還往京邑》詩:“雜英滿芳甸。
” 翠條 夏侯湛《苦寒謠》:“松殒葉于翠條。
” 柳 舞 方幹《柳》詩:“學舞枝翻袖。
” 松 濤 見二卷《松柏有本性》詩。
青簾 牟融《送沈侯之京》詩:“水驿青簾拂畫樓。
”陳彭年《廣韻下·平聲》:“簾,力監切。
”青簾,酒家望子。
紫陌 王粲《羽獵賦》:“倚紫陌而并征。
” 飛絮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嘗内集,俄而雪驟下。
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海棠 蘇轼《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詩:“日暖風輕春睡足。
”施宿注:“《明皇雜錄》:上皇嘗登沉香亭,召妃子,時妃酒未醒。
高力士從侍兒持掖而至。
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 鳥夢 司馬光《溫公詩話》:“陳文惠公能為詩,嘗有詩雲:‘雨網蛛絲斷,風枝鳥夢搖。
’” 花鈴 已見前《風不鳴條》詩。
綠窗 沈佺期《雜詩·第二首》:“莺向綠窗啼。
” 紅雨 已見前《漁舟繞落花》詩。
嗒焉 《莊子·内篇·齊物論》:“南郭子綦,隐幾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
”陸德明《經典釋文》:“‘答’,本又作‘嗒’,同吐答反;又,都納反。
解體貌。
” 天籁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調刁 見三卷《風過箫》詩。
倉庚鳴 陳孝泳 《禮·月令》:“仲春之月,倉庚鳴。
”鄭玄注:“倉庚,鹂黃也。
”孔穎達疏:“案:《釋鳥》:‘倉庚,商庚。
’郭璞雲:‘即黃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倉庚,并如字,本或加鳥,非。
” 南陌多黃鳥,東風幾綠楊?正憐春寂寂,乍聽韻琅琅。
百啭來芳樹,雙飛過短牆。
斜梢驚蝶夢,軟語帶花香。
深院天寒暖,離亭路短長。
有情邀伴侶,無譜自宮商。
水際煙初漲,溪頭草又芳。
催耕偕布谷,還拟詠千倉。
四聯、六聯俱警策。
南陌 劉禹錫《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詩:“莺,能語,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複集東城。
” 黃鳥 孫奕《示兒編·經說》:“黃鳥有二種,名同而實異,小大殊也。
如:‘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睆黃鳥,載好其音。
’莺也,詩人取其善鳴者也;如‘交交黃鳥,止于棘、于桑、于楚’者,黃雀也,詩人言其交交而集于楚棘者,衆多也;如‘黃鳥黃鳥,無啄我粟、我粱、我黍’,亦黃雀也。
” 寂寂 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小院回廊春寂寂。
” 琅琅 蘇舜欽《秀州通越門外八九裡,臨水多佳木茂樹,以便風不得停舟一賞,怆然為詩》:“珍禽無數語琅琅。
” 百啭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芳樹 惟審《賦得黃鳥啼》詩:“芳樹隐流莺。
” 雙飛 羅願《爾雅翼·釋鳥三》:“倉庚,黃鳥而黑章。
此鳥之性好雙飛,故‘鹂’字從‘麗’。
” 短牆 鄭谷《燕》詩:“又逐流莺過短牆。
” 斜梢 見三卷《莺聲細雨中》詩。
蝶夢 見四卷《莊周為蝴蝶》詩。
軟語 馮延巳《抛球樂詞·第二首》:“谷莺語軟花邊過。
” 花香 田錫《曉莺賦》:“關關枝上,帶花露之清香。
” 離亭 楊炯《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隐喬樹。
”庾信《哀江南賦》:“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 宮商 田錫《曉莺賦》:“歌喉辯舌,鬥成乎一片宮商。
” 布谷 見四卷《絡緯鳴》詩。
千倉 《詩·小雅·甫田》篇:“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 金啟南五首 十月隕萚 《詩·豳風·七月》篇:“十月隕萚。
”毛苌《傳》:“隕,墜;萚,落也。
” 十月繁霜重,蕭蕭木盡零。
清飙生澗壑,落葉下園亭。
淅瀝驚寒切,飕飗攪夢醒。
遠和銅漏響,靜膈紙窗聽。
入耳何曾歇?堆階不暫停。
空山迷舊路,冷月淨荒汀。
雲共飛秦隴,波随下洞庭。
惟餘松柏在,長愛色青青。
首四句序“隕萚”之由;“淅瀝”二句初隕也,“遠和”四句隕之不已也。
此俱寫近境。
“空山”以下則擴而遠之,以盡題意。
此題景色蕭索,難于挽合頌揚,就程試之律,以“松柏後凋”為出路,善于立言。
繁霜 見前《老樹飽經霜》詩。
清飙 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魏氏起玄武觀于芒垂,張景陽《玄武觀賦》所謂‘高樓特起,竦跱岧峣。
直亭亭以孤立,延千裡之清飙也’。
” 銅漏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紙窗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砌階用石,幕窗用紙。
” 秦隴 柳渾《搗衣詩·第二首》:“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 洞庭 《楚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蝼蝈鳴 《禮·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鳴。
”鄭玄箋:“蝼蝈,蛙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蔡雲:蝼,蝼蛄,蝈蛙也。
”邱光庭《兼明書》:“《月令》:‘立夏之日,蝼蝈鳴。
’孔穎達雲:‘蝼蝈,蝦蟆也。
’明曰非也。
按:蝦蟆,一名蟾蜍,不能鳴者,蛙也。
故□□□□牝鞠殪蛙,然則蝼蝈,蛙之類也。
《爾雅》雲:‘,猶黾在水者。
黾黾,即蛙也。
蟾蜍,即蝦蟆也。
’郭璞曰:‘蝦蟆,非也。
’按:蛙,形小而長,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邊,相對而鳴者也;蝦蟆,形闊而短,色黃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醫方用之治甘蟲狗毒。
是今悉呼‘蝦蟆’者,相承誤也。
按:蛙鳴始于二月。
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
其聲如自呼為‘渴于’者,蝼蝈也。
”按:《月令》七十二候,無一候兼言兩物,絕不同類者,知蔡氏說必不然。
邱氏辨蛙非“蝦蟆”,其說良是。
然文人相承,用為一物久矣。
此詩亦兼而言之。
青草滿池生,青蛙處處鳴。
隔花驚宿雨,綠岸趁新晴。
莫辨官私地,聊當鼓吹聲。
入河深不沒,聒耳亂如争。
靜夜驚幽夢,空堤喚曉行。
綠楊殘月外,煙絮一川平。
句句精警,結四句尤有遠神。
青草 蘇轼《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聯為和之詩·第一首》:“蛙鳴青草泊。
” 官私地 《晉書·惠帝紀》:“帝又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 鼓吹聲 《南史·孔珪傳》:“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鬥,不樂世務。
居宅盛營山水,憑幾獨酌,傍無雜事。
門庭之内,草萊不翦,中有蛙鳴。
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珪笑答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效蕃?’王晏嘗鳴鼓吹候之,聞群蛙鳴,曰:‘此殊聒人耳。
’珪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
’” 入河 杜甫《月》詩:“入河蟾不沒。
” 聒耳 《抱樸子·外篇·廣譬第三十九》:“春蛙長嘩,而醜音見患于聒耳。
” 蟋蟀居壁 《禮·月令》:“季夏之月,蟋蟀居壁。
”孔穎達疏:“此物生在于土中,至季夏羽翼稍成,未能遠飛但居其壁。
至七月則能遠飛在野。
”案:《爾雅·釋蟲》雲:“蟋蟀,蛬也。
”孫炎曰:“蜻蛚也。
梁國謂蛬。
”郭景純雲:“今促織。
蔡以為蟋蟀,斯螽,非也。
” 蟋蟀雖微細,能知節序臨。
感時先振羽,處穴尚潛陰。
短翼飛無力,幽居近可尋。
苔痕綠砌密,草色缭垣深。
動股聲微覺,藏形暑不侵。
古牆人悄悄,别院夜沉沉。
待促寒閨織,先驚懶婦心。
遙思明月下,和露起秋吟。
“感時”句補時令,以莎雞、蟋蟀為一物,用舊說也。
“短翼”二句,抉“居壁”之由。
末四句,以題後一層作結,亦清出是夏日蟋蟀。
微細 杜甫《促織》詩:“促織甚微細。
” 振羽 《詩·豳風·七月》篇:“六月莎雞振羽。
”毛苌《傳》:“莎雞羽成而振訊之。
”邱光庭《兼明書》:“《豳風》雲:‘六月莎雞振羽。
’毛苌雲:‘莎雞羽成而振訊之。
’孔穎達曰:‘莎雞似蝗而色斑,翅正赤。
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
’明曰:二說皆非也。
諸蟲之鳴,出于口喙者多矣。
有脅鳴者,有脰鳴者,有股鳴者,有羽鳴者。
脅鳴蜩蟬也,脰鳴蝼蝈也,股鳴者斯螽也,羽鳴者莎雞也。
若以飛而有聲為羽鳴者,則蠅蚊之類皆是,何獨莎雞也?且《豳風》所言,非偶然也。
以莎雞、斯螽之類,皆陽蟲也。
陽氣出則此蟲鳴,陽氣入則此蟲盡。
著其将寒之有漸,勸人早備于寒也。
今驗莎雞,狀如蚱蜢,頭小而身大,色青而有須。
其羽晝合不鳴,夜則氣從背出,吹其羽振振然。
其聲有上有下,正似緯車,故今人呼為‘絡緯者’是也。
如或不信,可取樹枝之上,候其鳴者,把火燃看,即知斯言之不謬。
孔雲:‘飛而振羽,索索有聲。
’是其不識莎雞,妄為臆說。
” 短翼 李商隐《杜司勳》詩:“短翼差池不及群。
” 綠砌 見四卷《蒼苔綠上》詩。
缭垣 張衡《西京賦》:“缭亘綿聯,四百餘裡。
”薛綜注:“缭亘,猶繞了也。
綿聯,猶連蔓也。
”李善注:“今并以亘為垣。
” 動股 《詩·豳風·七月》篇:“五月斯螽動股。
”孔穎達疏:“言五月之時,斯螽之蟲搖動起股。
”按:莎雞、斯螽、蟋蟀,截然三物,蔡氏因詩句相屬,誤合為一;《孔疏》已駁之。
然至今沿用。
懶婦 見四卷《絡緯鳴》詩。
秋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蟋蟀候秋吟。
”羅願《爾雅翼·釋蟲一》:“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一名蛬,一名蜻蛚,一名促織。
以夏生,秋始鳴。
” 群鳥養羞 食以先時足,經營貴豫謀。
人原知蓄旨,鳥亦解藏羞。
玉律吹南呂,金飙應仲秋。
紅垂山果熟,黃剪隴雲收。
接翅斜陽外,呼群廣陌頭。
不耕偏有獲,善備定無憂。
何處倉箱積,應多岩壑幽。
飄搖風雪裡,甯複費尋求。
起四句以議論拍題,借人陪起,極有作意。
“玉律”二句,清出時令;“紅垂”二句,寫“羞”字;“接翅”二句,寫“群鳥”;“不耕”二句,“養”字正面;“何處”二句,足“養”字。
結仍掉轉起二句意,亦極完密。
蓄旨 見二卷《群鳥養羞》詩。
玉律 見前《柳稊》詩。
南呂 《禮·月令》:“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 金飙 王僧儒《與何炯書》:“素鐘肇節,金飙戒序。
” 山果 見二卷《群鳥養羞》詩。
隴雲 範成大《田舍》詩:“天末稻雲黃。
” 接翅 杜甫《複愁詩·第二首》:“昏鴉接翅飛。
” 不耕 有獲 《易·上經·無妄卦》:“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 善備 無憂 《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 倉箱 見前《倉庚鳴》詩。
蟄蟲坯戶 《禮·月令》:“仲秋之月,蟄蟲坯戶。
”鄭玄注:“坯,益也。
蟄蟲益戶,謂稍小之也。
”孔穎達疏:“戶,謂穴也。
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處稍小。
所以然者,以陰氣将至。
此以坯之稍小,以時氣尚溫,猶須出入,故十月寒甚,乃閉之也。
” 野處寒猶淺,深藏序漸催。
已知形欲俯,故解戶先坯。
暑雨多湮沒,秋陰半圯。
凝香分砌草,補綠就垣苔。
窦小疑初鑿,封高續舊培。
數重和露葺,一隙向陽開。
亦覺微風入,時窺淡月來。
良圖衛身早,不患雪霜摧。
首二句虛引本題,三句先借“蟄蟲”鹹俯一陪,使本位清楚。
五、六句叙戶之所以須“坯”,以下三聯細寫“坯戶”,亦覺二句說已坯後光景。
末以寓意作結,亦能小中見大。
此種題無景可誇,無頌可獻,最難收束。
必如此,方結得住。
形欲俯 《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鹹俯在内,皆墐其戶。
”孔穎達疏:“俯,垂頭也。
墐,塗也。
前月但藏而坯戶,至此月既寒,故垂頭向下,以随陽氣。
陽氣稍沉在下也。
而又塗塞其戶穴,以避地上陰殺之氣也。
” 五者來備 王超曾 《書·洪範》:“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蕃庑。
”孔安國《傳》:“雨以潤物,旸以幹物,燠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
言五者備至,各以次序,則衆草蕃滋。
” 盛世休征備,循環各得宜。
候從三統紀,理向九疇推。
溫肅皆從律,陰晴總及時。
八方通協氣,五日更輕飔。
人事《豳風》葉,天文《月令》知。
往來相轉運,調濟不參差。
《舜典》玑衡正,《周原》黍稌滋。
欲窺參贊妙,皇極本無私。
一起叙明出處,一結歸還本旨。
此種題須靠實發揮,不能脫落正意,泛作頌揚者也。
“五者”若不詳其目,“來備”者定是何物?詳則又苦堆垛不清。
看其中間序次,不冗不漏。
休征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循環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三統 《漢書·律曆志》:“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
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于地下,始著為一。
萬物萌動,鐘于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
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
《易》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于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于末,令種剛強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
六者,所以含陽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剛柔有體也。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
寅,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
故太簇為人統,律長八寸。
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此三律之謂矣,是謂三統。
” 九疇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孔安國《傳》:“疇,類也。
”孔穎達疏:“疇是輩類之名,故為類也。
言其每事自相類者有九,九者各有一章,故《漢書》謂之九章。
此謂九類,是天之常道。
” 八方 《左傳·隐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陸德明《經典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谷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阊阖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融風。
” 協氣 司馬相如《封禅文》:“協氣旁流。
” 五日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輕飔 謝偃《高松賦》:“纖羅挂而輕飔。
” 玑衡 見二卷《朱草合朔》詩。
周原 《詩·大雅·綿》篇:“周原。
”毛苌《傳》:“周原,沮漆之間也。
”鄭玄箋:“廣平曰:‘原,周之原地,在岐山之南。
’” 黍稌 見一卷《秋獲》詩。
皇極 《書·洪範》:“次五曰建用皇極。
”孔安國《傳》:“皇大極,中也。
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
” 角黍 趙大經 巧制因重午,嘉名益食單。
味原殊粔籹,形不類牢丸。
青箬頻纏束,黃粱足控抟。
開铛菱刺水,解箨玉堆盤。
脂液凝偏滑,觚棱膩欲刓。
何須誇益智,且複勸加餐。
蒲葉觞同醉,榴花影共看。
湘累成往事,漫憶楚雲端。
題最瑣屑,刻镂處巧不傷雅;從始作說至就食,亦極有次序。
一結尤得體。
重午 《宋史·劉溫叟傳》:“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氈扇。
”按:九月九日為重九,三月三日為重三,則五月五日宜稱重五。
為正相沿作重午,非也。
月建午日,未必逢午,何重之有?李濟翁《資暇錄》曰:“端午者,端始也。
謂五月初五日也。
今人多書‘午’字,其意無取。
” 食單 王志堅《表異錄·人事部七》:“何曾有安平公食單。
”陶宗儀《說郛·九十五·鄭望之膳夫錄》:“韋仆射巨源,有燒尾宴食單。
”陶穀《清異錄·飲食門》:“韋巨源拜尚書令,上燒尾食,其家故書中尚有食帳。
今擇奇異者略記。
”按:食帳,即食單,皆俗語也。
所列凡五十八品,第二十五為賜绯含香粽子。
粔籹 《楚詞·招魂》:“粔籹蜜餌,有些。
”王逸注:“粔,音巨。
籹,音女。
言以蜜和米面,熬煎作粔籹,搗黍作餌,又有美饧,衆味甘美也。
”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膏環,一名粔籹。
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強澤如湯餅面。
手搦圈,可長八寸許。
屈令兩頭相就,膏油煮之。
”楊慎《升庵外集》:“山林供曰,《楚詞》此句自是三品。
‘粔籹’乃蜜面之幹者,十月間爐餅也。
蜜餌乃蜜面少潤者,七夕蜜食也。
,乃寒食寒具也。
”按:三說不同,未詳孰是。
牢丸 束皙《餅賦》:“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
四時從用,無所不宜。
惟牢丸乎?爾乃重羅之面,飛雪白。
黏筋,溔液柔澤。
肉則羊膀豕脅,脂膚相半。
脔如蠅首,珠連礫散。
姜枝蔥本,萃縷切判。
辛桂挫末,椒蘭是伴。
和鹽漉豉,攬和膠亂。
于是火盛湯湧,猛氣蒸作。
攘衣振掌,握搦拊抟。
面彌離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錯。
紛紛駁駁,星紛雹落。
籠無遺肉,餅無留面。
姝媮别敕,薄而不綻。
嶲嶲和和,色外見。
柔如春綿,白若秋練。
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
”按:《曆代賦彙》載此賦不完,且多訛字,此從宋祝穆《事文類聚》本。
王志堅《表異錄》曰:“束皙《餅賦》,有‘牢丸’之目,蓋食具名也。
《酉陽雜俎》‘有籠上牢丸,湯中牢丸’,即今之湯餅也。
東坡詩用為‘牢九具’,誤。
”方以智《通雅》曰:“所謂籠上牢丸,乃饅頭、扁食之類。
湯中牢丸,乃今元宵、湯丸或水餃餌之類。
” 青箬 李時珍《本草綱目·隰草部》:“箬生南方平澤,其根與莖皆似小竹,其節箨與葉皆似蘆荻,而葉之面青背淡,柔而韌。
新舊相代,四時常青。
南人取葉作笠,及裹茶鹽、包米粽。
” 黃粱 《禮·曲禮下》:“粱曰芗萁。
”孔穎達疏:“粱,謂白粱、黃粱也。
”《楚辭·招魂》:“稻粢穱麥,挐黃粱些。
” 控抟 賈誼《鳥賦》:“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抟?”李善注:“孟康曰:‘控,引也。
抟,持也。
’” 開铛 丁慶《集韻·平聲四》:“铛,楚耕切,釜屬,通作。
” 解箨 鮑照《采桑》詩:“晚篁初解箨。
” 觚棱 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李善注:“《漢書音義》,應劭曰:觚,八觚有隅者也,音孤。
《說文》曰:棱,柧也。
柧與觚同棱,落登切。
”史遊《急就篇》,顔師古注:“觚者,學書之牍,或以記事,削木為之,蓋簡屬也。
孔子歎觚,即此之謂。
觚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書。
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謂之觚。
” 益智 見四卷《角黍》詩。
加餐 蔡邕《尚書诘狀自陳表》:“惟陛下加餐,為百姓自愛。
”杜甫《垂老别》:“還聞勸加餐。
” 蒲葉 榴花 并見四卷《角黍》詩。
湘累 《前漢書·揚雄傳上》:“因江潭而往記兮,欽吊楚之湘累。
”注:李奇曰:“諸不以罪死曰‘累’。
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
”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雲‘三闾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
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
此二物,蛟龍所憚。
’曲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
” 楚雲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 王廷诏二首 綠樹藏鹦鹉 上苑春三月,龍池柳萬行。
宮莺猶半露,隴鳥卻深藏。
人語聲聲似,煙絲漠漠長。
聽來殊仿佛,尋去轉微茫。
顔色原相近,形骸亦共忘。
欲通青雀信,空對碧雲涼。
蹤迹多時隐,虞羅何處張?未須矜皎潔,拟鬥雪衣娘。
純以意勝,不須堆砌。
典故自然,确切不移。
一結尤寄托深遠。
上苑 龍池 并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宮莺 見四卷《二月黃鹂飛上林》詩。
隴鳥 祢衡《鹦鹉賦》:“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
”李善注:“西域謂隴坻出此鳥也。
”李端《雜歌》:“隴鳥人言止鹦鹉。
” 人語 《禮·曲禮上》:“嬰毋能言,不離飛鳥。
”陸德明《經典釋文》:“嬰,本或作‘鹦’,厄耕反;毋,本或作‘鹉’,同音‘武’。
” 煙絲 皇甫松《楊柳枝詞第二首》:“春入行宮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煙絲。
” 仿佛 宋玉《神女賦》:“目色仿佛,乍若有記。
”李善注:“仿佛,見不審也。
” 微茫 陳子昂《感遇詩·第二十七首》:“高丘正微茫。
” 顔色 漢無名氏《古詩·第一首》:“顔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 形骸 《莊子·内篇·德充符》:“今子與我遊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青雀 郭憲《洞冥記》:“唯有一女人,愛悅于帝,名曰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巨靈乍出入其中,或戲笑帝前。
東方朔望見巨靈,乃目之,巨靈因而飛去,望見化成青雀。
因其飛去,帝乃起青雀台。
時見青雀來,則不見巨靈也。
”按:此事端委不明,“唯有”之上,疑有阙誤。
碧雲 江淹《雜體·拟休上人怨别》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白居易《答桐花》詩:“葉重碧雲片。
” 虞羅 魏彥深《鷹賦》:“何虞者之多端,運橫羅以羁束?”陳子昂《感遇詩·第二十三首》:“虞羅忽見尋。
” 雪衣娘 鄭處誨《明皇雜錄》:“開元中,嶺南獻白鹦鹉,養之宮中。
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辭。
上及貴妃,皆呼‘雪衣女’。
性既馴擾,常縱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帏間。
上令以近代詞句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
上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鼓舞,以亂其行列,或啄嫔禦及諸王手,使不能争道。
忽一日,飛上貴妃鏡台,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鸷鳥所抟,将盡于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
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禳者。
上與貴妃出于别殿,貴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與之同出。
既至,上命從官校獵于殿下,鹦鹉方戲于殿上,瞥有鷹抟之而斃。
上與貴妃歎息久之,遂令瘗于苑中,為之冢,呼為‘鹦鹉冢’。
” 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幽居開陋室,草色映虛檐。
靃靡斜侵徑,芊眠半入簾。
青袍窺隐隐,碧筿透纖纖。
書帶風微卷,湘紋浪細添。
玲珑生眼缬,綽約鬥眉尖。
細影真難畫,浮光似可拈。
春晖三月永,曉露幾叢霑。
會得濂溪意,當門自不嫌。
首句原題,次句點“草色”,三、四(句)點“入簾”;以下八句,“青”字、“入簾”字,句句對舉,刻畫細膩。
結(句)用周子“窗前草不除”意,即以蘭草當門事,關合“簾”字,串兩事為一事,點化極工。
虛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虛檐雲構。
” 靃靡 《楚詞·招隐士》:“青莎雜樹兮,草靃靡。
” 芊眠 見前《腐草為螢》詩。
青袍 漢無名氏《古詩·第四首》:“青袍似春草。
” 碧筿 見三卷《入簾殘月影》詩。
書帶 見前《書帶草》詩。
湘紋 範靜妻沈氏《詠五彩竹火籠》詩:“剖出楚山筠,織成湘水紋。
”趙孟《即事詩·第一首》:“湘簾疏織浪紋稀。
” 眼缬 庾信《夜聽搗衣》詩:“花鬟醉眼缬。
” 眉尖 蔡襄《錢塘題壁》詩:“侵尋舊事上眉尖。
” 細影 陸贽《禦園芳草》詩:“細影亂無行。
” 浮光 謝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風光草際浮。
” 春晖 見二卷《腐草為腐》詩。
曉露 見二卷《芙蓉出水》詩。
濂溪意 朱子《二程遺書·四謝良佐記憶平日語》:“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問之,雲:‘與自家意思一般。
’” 當門 見前《書帶草》詩。
注解: [1] 此系镂闆誤衍。
[2] 底本誤刊,應為《苦寒行》。
題中四字,句句合寫,此為純用中鋒。
“永懷”四句,典切絕倫。
含毫 已見前《秋澄萬景清》詩。
玄音 見二卷《峄陽孤桐》詩。
沕穆 《漢書·賈誼傳》:“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
”注:師古曰:“沕穆,微深也。
” 高韻 《宋史·謝靈運傳》:“采南皮之高韻。
” 輕清 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篇:“必斂散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
”《宋史·樂志·樂一》:“凡聲重濁者為尊,輕清者為卑。
” 微能動 《詩序》孔穎達疏:“感而不切,微動若風,言出而過改,猶風行而草偃,故曰‘風’。
” 禦欲行 見四卷《列子禦風》詩。
涼意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涼意淡生波”句。
躁心 《周子通書·樂上第十七》:“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
” 得句 見一卷《菊殘猶有傲霜枝》詩。
披襟 見二卷《荷淨納涼時》詩“披襟對薜蘿”句。
君子德 蘇轼《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登硯山亭,晚入飛英寺分題詩·第二首》:“清風定何物?可愛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聲。
” 故人情 見四卷《高樹早涼歸》詩。
中郎贈 蔡邕《答對元式》詩:“君子博文,贻我德音。
辭之集矣,穆如清風。
” 謝女評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韫,安西将軍奕之女也。
聰識有才辯。
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韫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安謂有雅人深緻。
” 吹噓 見二卷《風軟遊絲重》詩。
歌赓 見一卷《禁林曉聞莺》詩。
三月桃花水 杜甫《春水》詩:“三月桃花水,江流複舊痕。
”《漢書·溝洫志》:“春來桃花水盛。
”注:師古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
’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判,衆流猥集,故謂之‘桃花水’耳。
” 水面縠紋生,桃花照眼明。
亂紅吹不斷,新綠漲初平。
拍岸浮微浪,綠堤漾落英。
一番春雨足,無數晚霞晴。
小渡人初喚,仙源路自行。
數枝猶笑靥,幾處共灘聲?風影青旗落,雲帆畫舸輕。
因思禹門上,赤鯉躍相争。
題本鮮華,寫來亦殊旖旎。
此種題别無謬巧,但須氣韻情緻佳耳。
縠紋生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按:《宋景文筆記》曰:“晏丞相嘗問曾明仲曰:‘劉禹錫詩有“瀼西春水縠紋生”,“生”字作何意?’明仲曰:‘作“生育”之“生”。
’丞相曰:‘非也,作“生熟”之“生”,語乃健。
’”其說好奇而無理,究以作“生滅”之生為是。
照眼 見二卷《雨後山光滿郭青》詩。
亂紅 歐陽修《蝶戀花詞·第六首》:“亂紅飛過秋千去。
” 新綠 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新水新綠浮。
” 春雨 韋莊《谒金門》詞:“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 晚霞 見前《風花高下飛》詩。
小渡 蔡珪《霫川道中》:“小渡一聲橹。
” 仙源 見前《漁舟繞落花》詩。
笑靥 《楚詞·大招》:“靥輔奇牙,宜笑嘕隻。
”王逸注:“嘕,笑貌也。
言美女頰有靥輔,口有奇牙。
嘕然而笑,尤媚好也。
”韋莊《歎落花》詩:“西子去時遺笑靥。
” 灘聲 梁元帝《巫山高》:“灘聲下濺石。
” 風影 陸龜蒙《懷宛陵舊遊》詩:“酒旗風影落春流。
” 青旗 白居易《杭州春望》詩:“青旗沽酒趁梨花。
” 雲帆 馬融《廣成頌》:“然後方餘皇,連舼舟,張雲帆,施蜺帱。
” 畫舸 見前《魚戲水知春》詩。
赤鯉 馬永卿《懶真子》:“鄱陽湖水連南康軍江一帶,至冬,深水落,魚盡入深潭中。
土人集船數百艘,以竹竿攪潭中,以金皷振動之。
候魚驚出,即入大網中,多不能脫。
惟大赤鯉魚,最能躍出,至高丈餘,複入他網中,則不能複躍矣,蓋不能三躍也。
故禹門化龍者,是大赤鯉魚,他魚不能也。
” 金在镕 徐元基 鑄人當似冶,從上恰如金。
價合雙南重,功逾百煉深。
融融光自歕,爍爍氣難沉。
乍躍洪爐内,常随哲匠心。
滿籝皆可造,成器自堪欽。
模範形惟肖,堅剛力足任。
披沙曾在昔,受砺始于今。
聖代多彜訓,陶鈞遍藝林。
亦用先點後做之法。
“披沙”二句極警策,兩面夾來,确是在镕之金。
鑄人 揚子《法言·學行》篇:“或問:‘世言鑄金,金可鑄與?’曰:‘吾聞觌君子者,問鑄人,不問鑄金。
’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顔淵矣。
’或人踧爾曰:‘旨哉!問鑄金,得鑄人。
’” 從上 範仲淹《金在镕賦》:“君喻冶焉,自得化人之旨;民為金也,克明從上之由。
” 雙南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百煉 見三卷《黃目上尊》詩。
歕 陳彭年《廣韻·去聲》:“歕,普悶切,吐氣。
” 洪爐 哲匠 範仲淹《金在镕賦》:“熠耀騰精,乍躍洪爐之内;縱橫成器,常随哲匠之心。
” 滿籝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模範 揚子《法言·學行》篇:“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
” 堅剛 白行簡《金在镕》詩:“堅剛由我性,鼓鑄任君心。
” 披沙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受砺 見三卷《木從繩》詩。
彜訓 見四卷《王道蕩蕩》詩。
陶鈞 見四卷《金在镕》詩。
藝林 見三卷《樵夫笑士》詩。
風不鳴條 吳鐘僑 淑氣回芳甸,柔飔漾翠條。
柳長初學舞,松靜未生濤。
影飐青簾動,香吹紫陌遙。
無聲飛絮過,穩睡海棠嬌。
鳥夢時微醒,花鈴是偶搖。
綠窗原悄悄,紅雨自飄飄。
蝶每憐骀蕩,莺才破寂寥。
嗒焉天籁息,何處辨調刁。
多用烘托之筆,枯寂題須如此四面落想。
“鳥夢”四句尤警拔。
“濤”字借韻。
淑氣 見前《風不鳴條》。
芳甸 謝朓《晚登三山還往京邑》詩:“雜英滿芳甸。
” 翠條 夏侯湛《苦寒謠》:“松殒葉于翠條。
” 柳 舞 方幹《柳》詩:“學舞枝翻袖。
” 松 濤 見二卷《松柏有本性》詩。
青簾 牟融《送沈侯之京》詩:“水驿青簾拂畫樓。
”陳彭年《廣韻下·平聲》:“簾,力監切。
”青簾,酒家望子。
紫陌 王粲《羽獵賦》:“倚紫陌而并征。
” 飛絮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嘗内集,俄而雪驟下。
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海棠 蘇轼《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詩:“日暖風輕春睡足。
”施宿注:“《明皇雜錄》:上皇嘗登沉香亭,召妃子,時妃酒未醒。
高力士從侍兒持掖而至。
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 鳥夢 司馬光《溫公詩話》:“陳文惠公能為詩,嘗有詩雲:‘雨網蛛絲斷,風枝鳥夢搖。
’” 花鈴 已見前《風不鳴條》詩。
綠窗 沈佺期《雜詩·第二首》:“莺向綠窗啼。
” 紅雨 已見前《漁舟繞落花》詩。
嗒焉 《莊子·内篇·齊物論》:“南郭子綦,隐幾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
”陸德明《經典釋文》:“‘答’,本又作‘嗒’,同吐答反;又,都納反。
解體貌。
” 天籁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調刁 見三卷《風過箫》詩。
倉庚鳴 陳孝泳 《禮·月令》:“仲春之月,倉庚鳴。
”鄭玄注:“倉庚,鹂黃也。
”孔穎達疏:“案:《釋鳥》:‘倉庚,商庚。
’郭璞雲:‘即黃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倉庚,并如字,本或加鳥,非。
” 南陌多黃鳥,東風幾綠楊?正憐春寂寂,乍聽韻琅琅。
百啭來芳樹,雙飛過短牆。
斜梢驚蝶夢,軟語帶花香。
深院天寒暖,離亭路短長。
有情邀伴侶,無譜自宮商。
水際煙初漲,溪頭草又芳。
催耕偕布谷,還拟詠千倉。
四聯、六聯俱警策。
南陌 劉禹錫《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詩:“莺,能語,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複集東城。
” 黃鳥 孫奕《示兒編·經說》:“黃鳥有二種,名同而實異,小大殊也。
如:‘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睆黃鳥,載好其音。
’莺也,詩人取其善鳴者也;如‘交交黃鳥,止于棘、于桑、于楚’者,黃雀也,詩人言其交交而集于楚棘者,衆多也;如‘黃鳥黃鳥,無啄我粟、我粱、我黍’,亦黃雀也。
” 寂寂 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小院回廊春寂寂。
” 琅琅 蘇舜欽《秀州通越門外八九裡,臨水多佳木茂樹,以便風不得停舟一賞,怆然為詩》:“珍禽無數語琅琅。
” 百啭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芳樹 惟審《賦得黃鳥啼》詩:“芳樹隐流莺。
” 雙飛 羅願《爾雅翼·釋鳥三》:“倉庚,黃鳥而黑章。
此鳥之性好雙飛,故‘鹂’字從‘麗’。
” 短牆 鄭谷《燕》詩:“又逐流莺過短牆。
” 斜梢 見三卷《莺聲細雨中》詩。
蝶夢 見四卷《莊周為蝴蝶》詩。
軟語 馮延巳《抛球樂詞·第二首》:“谷莺語軟花邊過。
” 花香 田錫《曉莺賦》:“關關枝上,帶花露之清香。
” 離亭 楊炯《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隐喬樹。
”庾信《哀江南賦》:“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 宮商 田錫《曉莺賦》:“歌喉辯舌,鬥成乎一片宮商。
” 布谷 見四卷《絡緯鳴》詩。
千倉 《詩·小雅·甫田》篇:“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 金啟南五首 十月隕萚 《詩·豳風·七月》篇:“十月隕萚。
”毛苌《傳》:“隕,墜;萚,落也。
” 十月繁霜重,蕭蕭木盡零。
清飙生澗壑,落葉下園亭。
淅瀝驚寒切,飕飗攪夢醒。
遠和銅漏響,靜膈紙窗聽。
入耳何曾歇?堆階不暫停。
空山迷舊路,冷月淨荒汀。
雲共飛秦隴,波随下洞庭。
惟餘松柏在,長愛色青青。
首四句序“隕萚”之由;“淅瀝”二句初隕也,“遠和”四句隕之不已也。
此俱寫近境。
“空山”以下則擴而遠之,以盡題意。
此題景色蕭索,難于挽合頌揚,就程試之律,以“松柏後凋”為出路,善于立言。
繁霜 見前《老樹飽經霜》詩。
清飙 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魏氏起玄武觀于芒垂,張景陽《玄武觀賦》所謂‘高樓特起,竦跱岧峣。
直亭亭以孤立,延千裡之清飙也’。
” 銅漏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紙窗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砌階用石,幕窗用紙。
” 秦隴 柳渾《搗衣詩·第二首》:“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 洞庭 《楚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蝼蝈鳴 《禮·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鳴。
”鄭玄箋:“蝼蝈,蛙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蔡雲:蝼,蝼蛄,蝈蛙也。
”邱光庭《兼明書》:“《月令》:‘立夏之日,蝼蝈鳴。
’孔穎達雲:‘蝼蝈,蝦蟆也。
’明曰非也。
按:蝦蟆,一名蟾蜍,不能鳴者,蛙也。
故□□□□牝鞠殪蛙,然則蝼蝈,蛙之類也。
《爾雅》雲:‘,猶黾在水者。
黾黾,即蛙也。
蟾蜍,即蝦蟆也。
’郭璞曰:‘蝦蟆,非也。
’按:蛙,形小而長,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邊,相對而鳴者也;蝦蟆,形闊而短,色黃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醫方用之治甘蟲狗毒。
是今悉呼‘蝦蟆’者,相承誤也。
按:蛙鳴始于二月。
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
其聲如自呼為‘渴于’者,蝼蝈也。
”按:《月令》七十二候,無一候兼言兩物,絕不同類者,知蔡氏說必不然。
邱氏辨蛙非“蝦蟆”,其說良是。
然文人相承,用為一物久矣。
此詩亦兼而言之。
青草滿池生,青蛙處處鳴。
隔花驚宿雨,綠岸趁新晴。
莫辨官私地,聊當鼓吹聲。
入河深不沒,聒耳亂如争。
靜夜驚幽夢,空堤喚曉行。
綠楊殘月外,煙絮一川平。
句句精警,結四句尤有遠神。
青草 蘇轼《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聯為和之詩·第一首》:“蛙鳴青草泊。
” 官私地 《晉書·惠帝紀》:“帝又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 鼓吹聲 《南史·孔珪傳》:“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鬥,不樂世務。
居宅盛營山水,憑幾獨酌,傍無雜事。
門庭之内,草萊不翦,中有蛙鳴。
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珪笑答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效蕃?’王晏嘗鳴鼓吹候之,聞群蛙鳴,曰:‘此殊聒人耳。
’珪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
’” 入河 杜甫《月》詩:“入河蟾不沒。
” 聒耳 《抱樸子·外篇·廣譬第三十九》:“春蛙長嘩,而醜音見患于聒耳。
” 蟋蟀居壁 《禮·月令》:“季夏之月,蟋蟀居壁。
”孔穎達疏:“此物生在于土中,至季夏羽翼稍成,未能遠飛但居其壁。
至七月則能遠飛在野。
”案:《爾雅·釋蟲》雲:“蟋蟀,蛬也。
”孫炎曰:“蜻蛚也。
梁國謂蛬。
”郭景純雲:“今促織。
蔡以為蟋蟀,斯螽,非也。
” 蟋蟀雖微細,能知節序臨。
感時先振羽,處穴尚潛陰。
短翼飛無力,幽居近可尋。
苔痕綠砌密,草色缭垣深。
動股聲微覺,藏形暑不侵。
古牆人悄悄,别院夜沉沉。
待促寒閨織,先驚懶婦心。
遙思明月下,和露起秋吟。
“感時”句補時令,以莎雞、蟋蟀為一物,用舊說也。
“短翼”二句,抉“居壁”之由。
末四句,以題後一層作結,亦清出是夏日蟋蟀。
微細 杜甫《促織》詩:“促織甚微細。
” 振羽 《詩·豳風·七月》篇:“六月莎雞振羽。
”毛苌《傳》:“莎雞羽成而振訊之。
”邱光庭《兼明書》:“《豳風》雲:‘六月莎雞振羽。
’毛苌雲:‘莎雞羽成而振訊之。
’孔穎達曰:‘莎雞似蝗而色斑,翅正赤。
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
’明曰:二說皆非也。
諸蟲之鳴,出于口喙者多矣。
有脅鳴者,有脰鳴者,有股鳴者,有羽鳴者。
脅鳴蜩蟬也,脰鳴蝼蝈也,股鳴者斯螽也,羽鳴者莎雞也。
若以飛而有聲為羽鳴者,則蠅蚊之類皆是,何獨莎雞也?且《豳風》所言,非偶然也。
以莎雞、斯螽之類,皆陽蟲也。
陽氣出則此蟲鳴,陽氣入則此蟲盡。
著其将寒之有漸,勸人早備于寒也。
今驗莎雞,狀如蚱蜢,頭小而身大,色青而有須。
其羽晝合不鳴,夜則氣從背出,吹其羽振振然。
其聲有上有下,正似緯車,故今人呼為‘絡緯者’是也。
如或不信,可取樹枝之上,候其鳴者,把火燃看,即知斯言之不謬。
孔雲:‘飛而振羽,索索有聲。
’是其不識莎雞,妄為臆說。
” 短翼 李商隐《杜司勳》詩:“短翼差池不及群。
” 綠砌 見四卷《蒼苔綠上》詩。
缭垣 張衡《西京賦》:“缭亘綿聯,四百餘裡。
”薛綜注:“缭亘,猶繞了也。
綿聯,猶連蔓也。
”李善注:“今并以亘為垣。
” 動股 《詩·豳風·七月》篇:“五月斯螽動股。
”孔穎達疏:“言五月之時,斯螽之蟲搖動起股。
”按:莎雞、斯螽、蟋蟀,截然三物,蔡氏因詩句相屬,誤合為一;《孔疏》已駁之。
然至今沿用。
懶婦 見四卷《絡緯鳴》詩。
秋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蟋蟀候秋吟。
”羅願《爾雅翼·釋蟲一》:“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一名蛬,一名蜻蛚,一名促織。
以夏生,秋始鳴。
” 群鳥養羞 食以先時足,經營貴豫謀。
人原知蓄旨,鳥亦解藏羞。
玉律吹南呂,金飙應仲秋。
紅垂山果熟,黃剪隴雲收。
接翅斜陽外,呼群廣陌頭。
不耕偏有獲,善備定無憂。
何處倉箱積,應多岩壑幽。
飄搖風雪裡,甯複費尋求。
起四句以議論拍題,借人陪起,極有作意。
“玉律”二句,清出時令;“紅垂”二句,寫“羞”字;“接翅”二句,寫“群鳥”;“不耕”二句,“養”字正面;“何處”二句,足“養”字。
結仍掉轉起二句意,亦極完密。
蓄旨 見二卷《群鳥養羞》詩。
玉律 見前《柳稊》詩。
南呂 《禮·月令》:“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 金飙 王僧儒《與何炯書》:“素鐘肇節,金飙戒序。
” 山果 見二卷《群鳥養羞》詩。
隴雲 範成大《田舍》詩:“天末稻雲黃。
” 接翅 杜甫《複愁詩·第二首》:“昏鴉接翅飛。
” 不耕 有獲 《易·上經·無妄卦》:“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 善備 無憂 《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 倉箱 見前《倉庚鳴》詩。
蟄蟲坯戶 《禮·月令》:“仲秋之月,蟄蟲坯戶。
”鄭玄注:“坯,益也。
蟄蟲益戶,謂稍小之也。
”孔穎達疏:“戶,謂穴也。
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處稍小。
所以然者,以陰氣将至。
此以坯之稍小,以時氣尚溫,猶須出入,故十月寒甚,乃閉之也。
” 野處寒猶淺,深藏序漸催。
已知形欲俯,故解戶先坯。
暑雨多湮沒,秋陰半圯。
凝香分砌草,補綠就垣苔。
窦小疑初鑿,封高續舊培。
數重和露葺,一隙向陽開。
亦覺微風入,時窺淡月來。
良圖衛身早,不患雪霜摧。
首二句虛引本題,三句先借“蟄蟲”鹹俯一陪,使本位清楚。
五、六句叙戶之所以須“坯”,以下三聯細寫“坯戶”,亦覺二句說已坯後光景。
末以寓意作結,亦能小中見大。
此種題無景可誇,無頌可獻,最難收束。
必如此,方結得住。
形欲俯 《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鹹俯在内,皆墐其戶。
”孔穎達疏:“俯,垂頭也。
墐,塗也。
前月但藏而坯戶,至此月既寒,故垂頭向下,以随陽氣。
陽氣稍沉在下也。
而又塗塞其戶穴,以避地上陰殺之氣也。
” 五者來備 王超曾 《書·洪範》:“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蕃庑。
”孔安國《傳》:“雨以潤物,旸以幹物,燠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
言五者備至,各以次序,則衆草蕃滋。
” 盛世休征備,循環各得宜。
候從三統紀,理向九疇推。
溫肅皆從律,陰晴總及時。
八方通協氣,五日更輕飔。
人事《豳風》葉,天文《月令》知。
往來相轉運,調濟不參差。
《舜典》玑衡正,《周原》黍稌滋。
欲窺參贊妙,皇極本無私。
一起叙明出處,一結歸還本旨。
此種題須靠實發揮,不能脫落正意,泛作頌揚者也。
“五者”若不詳其目,“來備”者定是何物?詳則又苦堆垛不清。
看其中間序次,不冗不漏。
休征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循環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三統 《漢書·律曆志》:“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
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于地下,始著為一。
萬物萌動,鐘于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
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
《易》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于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于末,令種剛強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
六者,所以含陽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剛柔有體也。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
寅,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
故太簇為人統,律長八寸。
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此三律之謂矣,是謂三統。
” 九疇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孔安國《傳》:“疇,類也。
”孔穎達疏:“疇是輩類之名,故為類也。
言其每事自相類者有九,九者各有一章,故《漢書》謂之九章。
此謂九類,是天之常道。
” 八方 《左傳·隐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陸德明《經典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谷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阊阖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融風。
” 協氣 司馬相如《封禅文》:“協氣旁流。
” 五日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輕飔 謝偃《高松賦》:“纖羅挂而輕飔。
” 玑衡 見二卷《朱草合朔》詩。
周原 《詩·大雅·綿》篇:“周原。
”毛苌《傳》:“周原,沮漆之間也。
”鄭玄箋:“廣平曰:‘原,周之原地,在岐山之南。
’” 黍稌 見一卷《秋獲》詩。
皇極 《書·洪範》:“次五曰建用皇極。
”孔安國《傳》:“皇大極,中也。
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
” 角黍 趙大經 巧制因重午,嘉名益食單。
味原殊粔籹,形不類牢丸。
青箬頻纏束,黃粱足控抟。
開铛菱刺水,解箨玉堆盤。
脂液凝偏滑,觚棱膩欲刓。
何須誇益智,且複勸加餐。
蒲葉觞同醉,榴花影共看。
湘累成往事,漫憶楚雲端。
題最瑣屑,刻镂處巧不傷雅;從始作說至就食,亦極有次序。
一結尤得體。
重午 《宋史·劉溫叟傳》:“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氈扇。
”按:九月九日為重九,三月三日為重三,則五月五日宜稱重五。
為正相沿作重午,非也。
月建午日,未必逢午,何重之有?李濟翁《資暇錄》曰:“端午者,端始也。
謂五月初五日也。
今人多書‘午’字,其意無取。
” 食單 王志堅《表異錄·人事部七》:“何曾有安平公食單。
”陶宗儀《說郛·九十五·鄭望之膳夫錄》:“韋仆射巨源,有燒尾宴食單。
”陶穀《清異錄·飲食門》:“韋巨源拜尚書令,上燒尾食,其家故書中尚有食帳。
今擇奇異者略記。
”按:食帳,即食單,皆俗語也。
所列凡五十八品,第二十五為賜绯含香粽子。
粔籹 《楚詞·招魂》:“粔籹蜜餌,有些。
”王逸注:“粔,音巨。
籹,音女。
言以蜜和米面,熬煎作粔籹,搗黍作餌,又有美饧,衆味甘美也。
”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膏環,一名粔籹。
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強澤如湯餅面。
手搦圈,可長八寸許。
屈令兩頭相就,膏油煮之。
”楊慎《升庵外集》:“山林供曰,《楚詞》此句自是三品。
‘粔籹’乃蜜面之幹者,十月間爐餅也。
蜜餌乃蜜面少潤者,七夕蜜食也。
,乃寒食寒具也。
”按:三說不同,未詳孰是。
牢丸 束皙《餅賦》:“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
四時從用,無所不宜。
惟牢丸乎?爾乃重羅之面,飛雪白。
黏筋,溔液柔澤。
肉則羊膀豕脅,脂膚相半。
脔如蠅首,珠連礫散。
姜枝蔥本,萃縷切判。
辛桂挫末,椒蘭是伴。
和鹽漉豉,攬和膠亂。
于是火盛湯湧,猛氣蒸作。
攘衣振掌,握搦拊抟。
面彌離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錯。
紛紛駁駁,星紛雹落。
籠無遺肉,餅無留面。
姝媮别敕,薄而不綻。
嶲嶲和和,色外見。
柔如春綿,白若秋練。
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
”按:《曆代賦彙》載此賦不完,且多訛字,此從宋祝穆《事文類聚》本。
王志堅《表異錄》曰:“束皙《餅賦》,有‘牢丸’之目,蓋食具名也。
《酉陽雜俎》‘有籠上牢丸,湯中牢丸’,即今之湯餅也。
東坡詩用為‘牢九具’,誤。
”方以智《通雅》曰:“所謂籠上牢丸,乃饅頭、扁食之類。
湯中牢丸,乃今元宵、湯丸或水餃餌之類。
” 青箬 李時珍《本草綱目·隰草部》:“箬生南方平澤,其根與莖皆似小竹,其節箨與葉皆似蘆荻,而葉之面青背淡,柔而韌。
新舊相代,四時常青。
南人取葉作笠,及裹茶鹽、包米粽。
” 黃粱 《禮·曲禮下》:“粱曰芗萁。
”孔穎達疏:“粱,謂白粱、黃粱也。
”《楚辭·招魂》:“稻粢穱麥,挐黃粱些。
” 控抟 賈誼《鳥賦》:“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抟?”李善注:“孟康曰:‘控,引也。
抟,持也。
’” 開铛 丁慶《集韻·平聲四》:“铛,楚耕切,釜屬,通作。
” 解箨 鮑照《采桑》詩:“晚篁初解箨。
” 觚棱 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李善注:“《漢書音義》,應劭曰:觚,八觚有隅者也,音孤。
《說文》曰:棱,柧也。
柧與觚同棱,落登切。
”史遊《急就篇》,顔師古注:“觚者,學書之牍,或以記事,削木為之,蓋簡屬也。
孔子歎觚,即此之謂。
觚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書。
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謂之觚。
” 益智 見四卷《角黍》詩。
加餐 蔡邕《尚書诘狀自陳表》:“惟陛下加餐,為百姓自愛。
”杜甫《垂老别》:“還聞勸加餐。
” 蒲葉 榴花 并見四卷《角黍》詩。
湘累 《前漢書·揚雄傳上》:“因江潭而往記兮,欽吊楚之湘累。
”注:李奇曰:“諸不以罪死曰‘累’。
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
”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雲‘三闾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
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
此二物,蛟龍所憚。
’曲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
” 楚雲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 王廷诏二首 綠樹藏鹦鹉 上苑春三月,龍池柳萬行。
宮莺猶半露,隴鳥卻深藏。
人語聲聲似,煙絲漠漠長。
聽來殊仿佛,尋去轉微茫。
顔色原相近,形骸亦共忘。
欲通青雀信,空對碧雲涼。
蹤迹多時隐,虞羅何處張?未須矜皎潔,拟鬥雪衣娘。
純以意勝,不須堆砌。
典故自然,确切不移。
一結尤寄托深遠。
上苑 龍池 并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宮莺 見四卷《二月黃鹂飛上林》詩。
隴鳥 祢衡《鹦鹉賦》:“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
”李善注:“西域謂隴坻出此鳥也。
”李端《雜歌》:“隴鳥人言止鹦鹉。
” 人語 《禮·曲禮上》:“嬰毋能言,不離飛鳥。
”陸德明《經典釋文》:“嬰,本或作‘鹦’,厄耕反;毋,本或作‘鹉’,同音‘武’。
” 煙絲 皇甫松《楊柳枝詞第二首》:“春入行宮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煙絲。
” 仿佛 宋玉《神女賦》:“目色仿佛,乍若有記。
”李善注:“仿佛,見不審也。
” 微茫 陳子昂《感遇詩·第二十七首》:“高丘正微茫。
” 顔色 漢無名氏《古詩·第一首》:“顔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 形骸 《莊子·内篇·德充符》:“今子與我遊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青雀 郭憲《洞冥記》:“唯有一女人,愛悅于帝,名曰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巨靈乍出入其中,或戲笑帝前。
東方朔望見巨靈,乃目之,巨靈因而飛去,望見化成青雀。
因其飛去,帝乃起青雀台。
時見青雀來,則不見巨靈也。
”按:此事端委不明,“唯有”之上,疑有阙誤。
碧雲 江淹《雜體·拟休上人怨别》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白居易《答桐花》詩:“葉重碧雲片。
” 虞羅 魏彥深《鷹賦》:“何虞者之多端,運橫羅以羁束?”陳子昂《感遇詩·第二十三首》:“虞羅忽見尋。
” 雪衣娘 鄭處誨《明皇雜錄》:“開元中,嶺南獻白鹦鹉,養之宮中。
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辭。
上及貴妃,皆呼‘雪衣女’。
性既馴擾,常縱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帏間。
上令以近代詞句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
上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鼓舞,以亂其行列,或啄嫔禦及諸王手,使不能争道。
忽一日,飛上貴妃鏡台,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鸷鳥所抟,将盡于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
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禳者。
上與貴妃出于别殿,貴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與之同出。
既至,上命從官校獵于殿下,鹦鹉方戲于殿上,瞥有鷹抟之而斃。
上與貴妃歎息久之,遂令瘗于苑中,為之冢,呼為‘鹦鹉冢’。
” 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幽居開陋室,草色映虛檐。
靃靡斜侵徑,芊眠半入簾。
青袍窺隐隐,碧筿透纖纖。
書帶風微卷,湘紋浪細添。
玲珑生眼缬,綽約鬥眉尖。
細影真難畫,浮光似可拈。
春晖三月永,曉露幾叢霑。
會得濂溪意,當門自不嫌。
首句原題,次句點“草色”,三、四(句)點“入簾”;以下八句,“青”字、“入簾”字,句句對舉,刻畫細膩。
結(句)用周子“窗前草不除”意,即以蘭草當門事,關合“簾”字,串兩事為一事,點化極工。
虛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虛檐雲構。
” 靃靡 《楚詞·招隐士》:“青莎雜樹兮,草靃靡。
” 芊眠 見前《腐草為螢》詩。
青袍 漢無名氏《古詩·第四首》:“青袍似春草。
” 碧筿 見三卷《入簾殘月影》詩。
書帶 見前《書帶草》詩。
湘紋 範靜妻沈氏《詠五彩竹火籠》詩:“剖出楚山筠,織成湘水紋。
”趙孟《即事詩·第一首》:“湘簾疏織浪紋稀。
” 眼缬 庾信《夜聽搗衣》詩:“花鬟醉眼缬。
” 眉尖 蔡襄《錢塘題壁》詩:“侵尋舊事上眉尖。
” 細影 陸贽《禦園芳草》詩:“細影亂無行。
” 浮光 謝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風光草際浮。
” 春晖 見二卷《腐草為腐》詩。
曉露 見二卷《芙蓉出水》詩。
濂溪意 朱子《二程遺書·四謝良佐記憶平日語》:“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問之,雲:‘與自家意思一般。
’” 當門 見前《書帶草》詩。
注解: [1] 此系镂闆誤衍。
[2] 底本誤刊,應為《苦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