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良金宛在镕。

    乍因淘汰得,更覺範圍容。

    礦璞剛能克,陶鈞革自從。

    紅光千铤合,紫焰一爐封。

    意象方員造,神明鼓鑄供。

    雙南精閃閃,百煉液溶溶。

    早已銷戈戟,行看勒鼎鐘。

    荊揚貢三品,披揀倘相逢。

     起句即點明正意,與唐李頻《振振鹭》詩同法。

    “礦璞”二句,極警切。

    後四句,立意不俗。

     淘汰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範圍 《易·系辭傳上》:“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孔穎達疏:“範,謂模範;圍,謂周圍。

    言聖人所為所作,模範周圍天地之化養。

    ” 礦璞 王褒《四子講德論》:“精煉藏于礦璞,庸人視之忽焉。

    巧冶鑄之,然後知其幹也。

    ”李善注:“精煉,金也。

    金百煉不耗,故曰精煉也。

    《說文》曰:‘礦,銅鐵璞也。

    礦與鑛同,瓜并切。

    ’”按:礦字,《說文》本作丱,亦或作磺。

     剛能克 《書·洪範》:“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陸德明《經典釋文》:“克,馬雲:‘勝也。

    ’” 陶鈞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是以聖王制世禦俗,獨化于陶鈞之上。

    ”裴骃《集解》:“骃案:《漢書音義》曰:‘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以其能制器為大小,比之于天。

    ’”司馬貞《索隐》:“張晏雲:‘陶,冶;鈞,範也。

    作器,下所轉者名鈞。

    ’韋昭曰:‘陶,燒瓦之竈;鈞,木長七尺,有弦,所以謂為器具也。

    ’崔浩雲:‘以鈞制器萬殊,故如造化之運轉裁成也。

    ’”白居易《喜與韋左丞同入南省因叙舊以贈之》詩:“早年同遇陶鈞主,利鈍精粗共在镕。

    ”按:陶鈞,本抟泥之器,自樂天始以範金用之。

     革自從 《書·洪範》:“金曰從革。

    ”孔安國《傳》:“金,可以改更者,可銷鑄以為器也。

    ” 紅光 郭震《古劍》篇:“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焰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 紫焰 韓愈《元和聖德》詩:“紫焰噓呵。

    ” 意象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

    ”李峤《上巡察覆囚使張明府書》:“組織身文,筌蹄意象。

    ” 方圓 王符《潛夫論·德化第三十三》:“民之生世也,猶爍金之在爐也。

    從笃變化,惟冶所為;方圓薄厚,随镕制爾。

    ” 神明 按:此用《越絕書》“因天之精神”意,見三卷《歐冶子鑄劍》詩。

    坊注謂神明,指人心,關合化民正意。

    然如指君心,則複出句;如指民心,則出句雙關,對句突入正意。

    “雙南”二句,仍賦題面,又不承正意說下,作者必不如此首尾衡決。

     鼓鑄 《史記·貨殖列傳》:“即鐵山鼓鑄。

    ”按:鼓鑄,謂鼓鞲。

    而鑄鞲即橐也,今謂之風箱。

     閃閃 《周禮·春官·大司樂》鄭玄注:“《禮運》曰:‘龍以為畜,故魚鲔不淰。

    ’”賈公彥疏:“案:彼注雲‘淰之為言,閃也。

    ’言魚鲔不閃。

    閃,畏人也。

    ”又《禮運》:“魚鲔不淰。

    ”疏:“閃是忽有忽無,故字從門中人也,人在門,或見或不見。

    ” 銷戈戟 《家語·緻思》篇:“回願得明王聖主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薮。

    ” 鼎鐘 《墨子·魯問策第四十九》:“則書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為銘于鐘鼎,傳遺後世子孫。

    ”魏文帝《與鐘繇五熟釜書》:“并以功德,勒名鐘鼎。

    ” 三品 披揀 并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莊周夢蝴蝶 蔣宗海 李白《古風·第九首》:“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

    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莊子·内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不知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 物化元無着,何分蝶與周?忽然随夢覺,聊複得歸休。

    栩栩三春暮,蘧蘧一枕幽。

    适來甯異體,真我信難求。

    偊以情相适,應知境不留。

    隍中藏鹿去,濠上對魚遊。

    道本超名象,言非逞謬悠。

    尻輪神作馬,寂寞任天遊。

     透抉《南華》本意,正面隻“栩栩”二句一點,筆墨絕高。

    此種題最忌拖泥帶水。

     歸休 《莊子·内篇·逍遙遊》:“歸休乎君,餘無所用天下為!” 适來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真我 見前《昭文不鼓琴》詩。

     隍中 鹿 《列子·周穆王》篇:“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禦而擊之斃。

    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以蕉,不勝其喜。

    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

    傍人有聞者,順其言而取之。

    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

    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

    ’室人曰:‘若将是夢見薪者之得鹿耶?讵有薪者耶?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耶?’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耶?’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處,又夢得之之主。

    爽旦,按所夢而尋得之。

    遂訟而争之,歸之士師。

    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

    彼真取若鹿,而與若争鹿。

    室人又謂夢認人鹿,無人得鹿。

    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

    ’以問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将複夢分人鹿乎?’訪之相國,相國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

    ’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

    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張湛注:“聖人之辨,覺夢何也,真知其不異耳。

    ” 濠上 魚 《莊子·外篇·秋水》:“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魚出遊從容,見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名象 陸倕《天光寺碑》:“思洞淵微,言窮名象。

    ” 謬悠 《莊子·雜篇·天地》:“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傥,不以觭見之也。

    ” 尻輪 神 馬 見前《列子禦風》詩。

     天遊 見二卷《雲卧八極》詩。

     紅藥當階翻 趙翼 掖垣膏露渥,紅藥燦庭除。

    色應朱明節,名參《素問》書。

    婆娑依砌近,旖旎殿春餘。

    送影移雕檻,流光漾绮疏。

    将離仍似返,非谑亦相于。

    墀訝丹将染,泥嫌紫不如。

    醉痕風力後,豔彩日華初。

    恰比階蓂瑞,霏香傍帝居。

     “将離”二句,從芍藥生情寫“翻”字;“墀訝”二句,就中書生情,寫“紅”字。

    題本謝朓《直中書省》詩也。

    餘亦字字周到。

     掖垣 見三卷《燈緣起草挑》詩。

     朱明 《爾雅·釋天》:“夏為朱明。

    ”郭璞注:“氣赤而光明。

    ” 素問 黃帝《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王冰注:“次春分氣,初五日,玄鳥至。

    次五日,雷乃發聲,芍藥榮。

    ”林億等新校正:“詳‘芍藥榮’,今《月令》無。

    ”按:《素問》無“芍藥”之名,而以“芍藥”紀節,實始于唐人。

    《素問注》,亦可雲名《參素問》矣。

     婆娑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翠蓋影婆娑”句。

     旖旎 《楚辭·九辯》:“竊悲夫蕙華之曾敷兮,旖旎乎都房。

    ”王逸注:“被服盛飾于宮殿也。

    旖旎,盛貌也。

    《詩》雲:‘旖旎其華。

    ’”按:今《詩》作“猗傩”。

     殿春 陶穀《清異錄·百花門》:“胡嵩詩‘瓶裡數枝婪尾春’,時人罔喻其意。

    桑惟翰曰:唐末文人,有謂芍藥為‘婪尾春’者。

    ‘婪尾酒’乃最後之杯,芍藥殿春亦得是名。

    ” 雕檻 杜牧《鹦鹉》詩:“雕檻系紅縧。

    ” 绮疏 《後漢書·梁統傳》:“窗牖皆有绮疏青瑣。

    ”章懷太子注:“绮疏,謂镂為绮文。

    ” 将離 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第八》:“牛亨問曰:‘将離别,相贈以芍藥者何?’答曰:‘芍藥,一名可離,故将别以贈之。

    ’”《詩·鄭風·溱洧》篇,陸德明《釋文》:“芍藥,香草也。

    韓《詩》雲‘離草’也,言将離别。

    ” 非谑 《詩·鄭風·溱洧》篇:“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

    ”鄭玄箋:“士與女往觀,因相與戲谑,行夫婦之事,其别則送女以芍藥,結恩情也。

    ” 相于 方以智《通雅·釋诂類》:“相于,猶阿與也。

    杜詩‘良友幸相于’,曹子建《樂府》曰‘廣情故心相于’,向以為‘相于’二字如此。

    智閱《孔北海集·與韋甫休書》曰:‘間僻疾動,不得與足下岸帻廣坐,舉杯相于,以為邑邑。

    ’則漢末常語也。

    《字書》說爾汝之‘汝’作‘女’,女者,相于之辭,後人借汝水以别之。

    《方言》:誣、,與也。

    荊楚曰與,猶秦晉言阿與。

    阿與、阿,皆口聲。

    樸言之曰‘阿與’,文言之曰‘相于’,即如今人稱交好為‘相與’,‘于’字之轉也。

    ”按:何景明《還自别業》詩有“富貴豈常于”句。

    《柳亭詩話》曰:“于字甚古,始于班大家《離思賦》‘況骨肉之相與兮,永緬邈而兩絕’。

    則後漢之初,已有此語,不但始于漢末。

    ” 墀 丹 張衡《西京賦》:“青瑣丹墀。

    ”李善注:“《漢官典職》曰:丹漆地,故稱丹墀。

    ” 泥 紫 見前《紫玉見南山》詩。

    又,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偶成十六韻》:“罷草紫泥诏,起吟紅藥詩。

    ” 階蓂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葉轉堯階蓂”句。

     韋謙恒二首 劍化為龍 《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

    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

    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将來吉兇。

    ’因登樓仰觀。

    煥曰:‘仆察之久矣。

    惟鬥牛之間頗有異氣。

    ’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

    ’華曰:‘君言得之。

    ’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

    ’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

    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

    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

    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其夕,鬥牛間氣不複見焉。

    煥取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劍,光芒豔發。

    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

    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

    或謂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将亂,張公當受其禍。

    此劍當系徐君墓樹耳。

    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

    ’華得寶劍,愛之,常置坐側。

    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幹将”也,“莫邪”何複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

    ’因以華陰土一斤緻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

    華誅,失劍所在。

    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堕水。

    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萦有文章,沒者懼而反。

    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

    華歎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 神物原難晦,飛騰任所遭。

    藏猶射牛鬥,去必作波濤。

    渺矣歸秋水,翩然謝錦縧。

    辘轳三尺躍,風雨一潭高。

    電影飄難定,河聲怒乍号。

    精芒從此逝,求索竟徒勞。

    兩美靈終合,千年首重搔。

    腰間有佩劍,更拭鹈膏。

     “風雨一潭高”五字,在可解不可解間,而境象宛然,即工部“四海之水皆立”意。

     後四句精神坌湧,意旨遙深。

     作波濤 謝維新《合璧事類·地理門》:“唐宣宗微時,以武宗忌之,遁迹為僧,遊方外。

    至黃檗,與黃檗禅師同觀瀑布。

    黃檗得一韻雲:‘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宣宗續之曰:‘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王者氣象可見也。

    ” 錦縧 見二卷《屈刀為鏡》詩。

     辘轳 《漢相和曲·陌上桑》:“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

    ”《漢書·隽不疑傳》:“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

    ”注:“應劭曰:‘櫑具,木标首之劍。

    ’櫑落,壯大也。

    晉灼曰:‘古長劍首,以玉作井辘轳形,上刻木作山形,如似蓮花初生未敷時。

    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

    ’師古曰:‘晉說是也。

    ’”方以智《通雅·雜用類》:“《古衣服令》曰:‘辘轳玉具劍,今見其物,蓋方環上有辘轳銅轉紐耳。

    ’” 三尺 《漢書·高帝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注:師古曰:“三尺,劍也。

    下《韓安國傳》所雲‘三尺’亦同,而流俗書本或雲‘提三尺劍’。

    ‘劍’字,後人所見耳。

    ” 求索 《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兩美 《楚辭·離騷經》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首重搔 《詩·鄭風·靜女》篇:“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 鹈 《爾雅·釋鳥》:“鹈須鸁。

    ”郭璞注:“鹈,鹈,似凫而小,膏中瑩刀。

    ”王台卿《度關山》:“劍瑩鹈膏。

    ” 曉樹流莺滿 見三卷《新莺隐葉啭》詩。

     古木朝煙出,空山曉氣生。

    好音何處到?幽抱忽然清。

    調舌喧春暖,呼群弄早晴。

    沖花偏宛轉,織柳更分明。

    公子歌金縷,仙家按玉笙。

    疏林都呖呖,深谷盡嘤嘤。

    斷續原無定,間關最有情。

    直将千百啭,并作兩三聲。

    似趁蜂衙鬧,羞同燕語争。

    征人愁易濕,孤客夢難成。

    鼓吹添新句,丁甯責舊盟。

    幾時溫室樹,也許一聞莺。

     “直将”二句寫“滿”字,入神。

    詩家體物之妙,豈在抄撮《類書》、搜尋《韻府》耶? 曉氣 李百藥《渡漢江》詩:“川長曉氣高。

    ” 好音 見三卷《新莺隐葉啭》詩。

     幽抱 謝朓《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過劉先生墓》詩:“鳴鐘霁幽抱。

    ” 調舌 見三卷《新莺隐葉啭》詩。

     沖花 見一卷《春從何處來》詩。

     織柳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金縷 杜牧《杜秋娘》詩:“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

    ”自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锜長唱此辭。

    陳孚《柳塘春》詩:“芳草日長飛燕燕,綠陰人靜語莺莺。

    臨風忽聽歌金縷,隔水時聞度玉笙。

    ” 玉笙 劉孝威《奉和簡文帝太子應令》詩:“浮丘侍玉笙。

    ”南唐後主《秋莺》詩:“浏亮如笙碎在缑。

    ” 呖呖 丁度《集韻·入聲下》:“呖呖,聲也。

    ”吳激《春從天上來》詞:“似林莺呖呖。

    ” 嘤嘤 《詩·小雅·伐木》篇:“鳥鳴嘤嘤。

    ”毛苌《傳》:“嘤嘤,驚懼也。

    ”鄭玄箋:“嘤嘤,兩鳥聲也。

    ” 斷續 陶翰《柳陌聽早莺》詩:“斷續若頻驚。

    ” 間關 陳子昂《居延海樹聞莺同作》:“邊地無芳樹,莺聲忽聽新。

    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

    ”按:“間關”字出《詩·小雅·車轄》篇,《毛傳》訓為設牽,箋、疏俱無明解。

    《初學記》載蔡邕《琴賦》有“間關九,出入律呂”語,始以狀琴聲;盧谌《燕賦》有“啁哳間關”句,始相沿用為鳥聲。

     千百啭 王寵《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餘過虞山下作》:“可奈流莺千百啭。

    ” 兩三聲 梁簡文帝《春日看梅花》詩:“今旦聞春鳥,何啻兩三聲。

    ”白居易《春盡日》詩:“春歸似遣莺留語,好住園林三兩聲。

    ” 蜂衙 陸佃《埤雅·釋蟲》:“蜂有兩衙應潮,其主之所在,衆蜂為之旋繞如衛。

    誅罰征令絕嚴,有君臣之義。

    《化書》曰:‘蜂有君禮也。

    ’” 鼓吹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丁甯 《後漢書·郎傳》:“惟陛下丁甯再三留神于此。

    ”杜甫《絕句漫興·第一首》:“便教莺語太丁甯。

    ” 溫室樹 《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

    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光默不應。

    ”注:“晉灼曰:‘長樂宮中有溫室殿。

    ’”陸扆《禁林聞曉莺》詩語,當溫室近。

     潤物細無聲 吳寬 杜甫《春夜喜雨》詩:“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好雨連朝至,條風暗與俱。

    廉纖甯破塊,淅瀝不成珠。

    似霧籠芳樹,和煙入畫圖。

    卷簾看未厭,隔幔聽疑無。

    漸覺桃鬟重,旋催草夢蘇。

    嬌花應莫怯,眠柳那須扶?綠愛蕉窗靜,青瞻麥隴腴。

    無言敷美利,抃舞遍康衢。

     有聲易寫,無聲難寫;窮形盡相,可謂傳神手矣。

     “重”字、“蘇”字、“靜”字、“腴”字,俱煉得。

     條風 《淮南子·天文訓》:“距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

    ”《史記·律書》:“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

    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

    ” 與俱 陶潛《讀山海經詩·第一首》:“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 廉纖 見前《莺聲細雨中》詩。

     破塊 葛洪《西京雜記》:“元光元年七月,京師雨雹。

    鮑敞問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氣而生之?’仲舒曰:‘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 淅瀝 見一卷《山空氣相合》詩。

     成珠 魏收《喜雨》詩:“滴下如珠落。

    ” 似霧 謝朓《觀朝雨》詩:“空蒙如薄霧。

    ” 和煙 歐陽修《珠簾卷》詞:“煙雨蒙蒙如畫,輕風吹旋收。

    ” 桃鬟 李商隐《燕台詩·第一首》:“暖藹輝遲桃樹西,高鬟立共桃鬟齊。

    ” 重 按:“重”字用本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句。

    杜又本梁簡文帝《入階雨》詩“漬花枝覺重”句也。

     草夢 自注:吳鏡《秋》詞:“掠地軟風醒草夢。

    ”按:楊恢《滿江紅》詞曰:“啼鳥驚回芳草夢。

    ”吳用“草夢”字本此。

     蕉窗 楊萬裡《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第一首》:“芭蕉分綠上窗紗。

    ” 麥隴 魏文帝《登城賦》:“嘉麥被隴,緣路帶衢。

    ”王僧達《答顔延年》詩:“麥壟多秀色。

    ” 美利 《易·文言傳》:“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孔穎達疏:“謂能以生長美善之道,利益天下也。

    ” 康衢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蒼苔綠砌上 吳恩诏 見前《紅藥當階翻》詩。

     一片苔紋繡,薇垣繞砌滋。

    鬖髿微似發,羃曆散如絲。

    舊點離離長,新痕漸漸移。

    依稀塗翠黛,宛轉傍丹墀。

    履迹侵階亂,簾旌近戶窺。

    隔花紅藥映,襯步綠茵宜。

    屐齒粘猶淺,牆腰到尚遲。

    中書清切地,長得惠風吹。

     “綠砌上”三字,刻畫無遺。

     鬖髿 郭璞《江賦》:“綠苔鬖髿乎研上。

    ”李善注:“《風土記》曰:石發,水苔也。

    青綠色,皆生于石。

    《通俗文》曰:發亂曰鬖髿。

    ” 羃曆 楊炯《青苔賦》:“爾其為狀也,羃曆綿密,浸淫布濩。

    ”左思《吳都賦》,劉逵注:“羃曆,分布覆被貌。

    ” 如絲 沈約《詠青苔》詩:“微根如欲斷,輕絲似更聯。

    ” 丹墀 見前《紅藥當階翻》詩“墀訝丹将染”句。

     履迹 駱賓王《冬日過故人任處士書齋》詩:“苔深履迹殘。

    ” 簾旌 《南史·柳世隆傳》:“屏人,命典簽李黨取筆及高齒屐,題簾箔旌曰:‘永明十一年。

    ’” 紅藥 見前《紅藥當階翻》詩。

     綠茵 顧況《送友人失意南歸》詩:“屋古布苔茵。

    ” 屐齒 《晉書·謝安傳》:“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

    ”文彥博《提舉端明寵示三月三十日雨中書懷,辄次原韻》詩:“屐齒被苔粘。

    ”按:《群芳譜·苔部·散句》載王維“屐齒印苔深”句,今《右丞集》無之。

    考陳景沂《全芳備祖》,乃韓維句也,故置彼引此。

     牆腰 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詩·第十首》:“古苔留雪卧牆腰。

    ” 清切 見三卷《燈緣起草挑》詩。

     惠風 張衡《東京賦》:“惠風廣被,澤洎幽荒。

    ”薛綜注:“惠,恩也。

    ” 樂出虛 王昶 《莊子·内篇·齊物論》:“樂出虛,蒸成菌。

    ”郭象注:“此蓋事變之異也。

    自此以上,略舉天籁之無方;自此以下,明無方之自然也。

    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則形雖彌異,自然彌同也。

    ”呂惠卿注:“樂之出虛,蒸之成菌。

    求其所萌,而不可得。

    不乃似風濟竅虛,調調刁刁而不知所歸乎?” 大樂傳千古,元音本太虛。

    天倪通窈窈,人籁應徐徐。

    消息從空出,陰陽以氣噓。

    函三非迹象,吹萬是權輿。

    響在刁調際,聲含橐籥初。

    風箫誰所感?山水偶相于。

    轉毂機常運,無弦韻自儲。

    莊生《齊物》意,好證漆園書。

     “虛”字、“出”字,一一精到。

    尤妙于切定“樂”字,不泛作杳杳冥冥語。

     大樂 《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 元音 見二卷《峄陽孤桐》詩。

     太虛 見三卷《大衍虛其一》詩。

     天倪 《莊子·内篇·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郭象注:“和之以自然之分,任其無極之化。

    尋斯以往,則是非之境自泯,而性命之緻自窮也。

    ”謝靈運《山居賦》自注:“莊周雲‘和以天倪’,‘倪’者,崖也。

    ” 窈窈 《莊子·外篇·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郭象注:“窈冥昏默,皆了無也。

    ” 人籁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函三 見二卷《大衍虛其一》詩。

     吹萬 《莊子·内篇·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郭象注:“物皆自得之耳,誰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籁也。

    ” 權輿 見前《大衍虛其一》詩。

     刁調 見三卷《風過箫》詩。

     橐籥 見前《曲江觀濤》詩。

     風箫 山水 并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轉毂 《淮南子·原道訓》:“鈞旋毂轉,周而複運。

    ”《晉書·天文志上》:“《渾天儀》注雲:‘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裡有水,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隐,天轉如車毂之運也。

    ’” 無弦 牟融《理惑論》:“師曠雖巧,不能鼓無弦之琴。

    ” 漆園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