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趙世家》:“簡子寤。
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 高張 揚雄《解難》:“今夫弦者,高張急徽。
” 大野 呂安《與嵇茂齊書》:“龍睇大野。
” 群靈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鼍鳴 陸佃《埤雅·釋魚》:“趙辟公《雜說》曰:‘鼍聞鼓聲則鳴。
’” 龍 腥 溫庭筠《秋雨》詩:“池涼龍氣腥。
” 衡雁 庾信《和侃法師詩·第三首》:“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
” 湘雲 皇甫冉《送柳八員外赴江西》詩:“楚樹入湘雲。
” 楚水 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詩:“楚水吳山道路難。
” 君山 郦道元《水經注·湘水》:“《山海經》雲:‘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焉。
’沅、澧之風,交湘之浦,出入多飄風暴雨。
湖中有君山、編山。
君山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郭景純所謂巴陵地道者也。
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矣。
” 千齡 見一卷《乾坤為天地》詩。
昭文不鼓琴 成虧何處起?泊爾對瑤琴。
自得無弦趣,閑聽衆竅吟。
一堂人寂寂,四壁夜愔愔。
流水妙于止,高山靜始深。
聲希安用叩,味淡正堪尋。
真我原非我,元音不在音。
風濤聞汩沒,魚鳥任飛沉。
會得昭文意,沖虛是道心。
此種題,無刻畫題面之法,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成虧 見三卷《昭文不鼓琴》詩。
瑤琴 鮑照《拟古詩·第七首》:“瑤琴生網羅。
” 無弦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衆竅 見三卷《風過箫》詩。
寂寂 傅鹹《螢火賦》:“潛空館之寂寂兮,意遙遙而靡甯。
” 愔愔 柳恽《長門怨》:“玉戶夜愔愔。
”按:李善注《琴賦》“琴德愔愔”句,引韓《詩》曰:“愔愔,和悅貌。
”又引《聲類》曰:“和靜貌。
”此“愔愔”,當訓為靜意,故置彼引此。
流水 高山 見三卷《鼓琴得其人》詩。
聲希 味淡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真我 嚴遵《道德指歸論·聖人無常心》篇:“《莊子》曰:‘我之所以為我者,豈我也哉?我猶為身者非身。
身之所以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皆道使然也。
’” 元音 見二卷《峄陽孤桐》詩。
風濤 按:此用成連刺舟事。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魚鳥 《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 沖虛 阮籍《詠懷詩·第四十一首》:“列仙停修齡,養志在沖虛。
”《隋書·經籍志》:“漢時諸子道書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羨,處沖虛而已。
” 查客至鬥牛 張華《博物志·雜說下》:“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查,去來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查上,多赍糧,乘查而去。
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
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
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
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
’竟不上岸,因還如期。
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白居易《六帖·石部》:“《集林》曰:昔有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問之,曰:‘此天河也。
’乃與一石而歸。
問嚴君平,君平曰:‘此織女支機之石。
’”按:《隋志·集林》,乃宋臨川王義慶作,則此說起晉、宋間。
然《博物志》不載支機石,《集林》不言乘查,各不相屬。
惟唐何類瑜《查客至鬥牛賦》曰:“客有遠人,寰家海泬。
喜仙查之千裡,每秋風之八月,知必至之不欺,乃乘流以長發。
”又曰:“飲牛于津者誰子?弄杼于室者何人?忽愕眙以相顧,雖婉娈而不親。
既持石以贈子,令緻問于嚴遵。
”乃以乘查、贈石合為一事,莫省所出。
又考唐趙璘《因話錄》曰:“《漢書》載張骞窮河源,言其奉使之遠,實無天河之說。
惟張茂先《博物志》說:‘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海查來,不違時。
赍一年糧,乘之到天河。
’後人相傳雲:‘得織女支機石,持以問君平。
’都是憑虛之說。
今成都嚴真觀有一石,俗呼為‘支機石’,皆目雲當時君平留之。
寶曆中,餘下第還家,于京洛途中,逢官差遞夫舁張骞查,先在東都禁中,今準诏索有司取進,不知是何物也。
前輩詩往往有用張骞查者,相襲謬誤矣。
縱出雜書,亦不足據。
”乃知當時已不知出處,特據俗傳命題,亦“莺出谷”之類耳。
随意斷查浮,誰知近鬥牛?黃河通曲曲,碧落去悠悠。
玉宇遙相望,銀潢不盡流。
白榆臨渡口,丹桂傍溪頭。
乍到疑無地,微寒似欲秋。
何人牽犢飲?有女抱機愁。
回首諸天隔,歸裝片石留。
還家問消息,應向蔔簾求。
起四句叙将至,次四句叙甫至,次四句叙已至,次四句叙歸後。
層次分明,用筆亦靈氣恍惚。
“何人”二句,不說明牛女,最妙。
有此含蓄,末二句方收得有味。
碧落 《度人經》:“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李白《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禦見招隐黃山》詩,蕭士赟注:“道書,老君于東極碧落之天,浮黎之國。
書冥文于青空之林,成紫字之文。
複授青童天君重書修行二十四事。
”翟楚賢《碧落賦》:“其動也,風雨如晦,雷電共作;其靜也,體象皎鏡,是開碧落。
”按:《道經》碧落,乃諸天之一名,翟楚賢賦,則以天之碧色為碧落。
後來多從翟賦之說。
玉宇 張君房《雲笈七簽·三洞經教部·三十九章經·第五章》:“太微天帝君曰:‘九天真人呼風為浮。
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戶在瓊阙之内,此皆太微之所館,天帝之玉宇也。
’” 銀潢 《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
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
”司馬貞《索隐》:“潢主河渠,所以度神,通四方。
宋均雲:‘天潢,天津也。
津,湊也,主計度也。
’”按:天潢雖連天漢,而自為八星,故張衡《思玄賦》曰:“乘天潢之泛泛兮,浮雲漢之揚揚。
”馬融《廣成頌》曰:“曆雲漢,橫天潢。
”皆分為二事。
沈約《為始興王讓儀同表》有“室等天潢”語,庾信《周大将軍蕭太墓志銘》有“派别天潢”語,蓋以宗室分派于帝王,猶天潢分派于河漢也。
何遜《七夕》詩,始誤以“天漢”“天潢”為一,後人又因“天漢”稱“銀漢”,并“天潢”牽連稱“銀潢”。
唐有銀潢宮,見魏元忠《侍宴》詩;東坡《天漢台》詩亦有“銀潢左界上通靈”句,皆誤也。
然至今沿用,不可複正。
白榆 丹桂 《漢琴調曲·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曆曆種白榆。
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 諸天 見三卷《日向壺中特地長》詩。
蔔簾 皇甫谧《高士傳》:“嚴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賣蔔于成都市,日得百錢以自給。
蔔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
” 海日照三神山 按:唐纥幹俞有《海日照三神山賦》。
境在有無間,船風引卻還。
五更先吐日,萬頃欲浮山。
疊嶂分如鼎,重輪抱似環。
煙岚凝绀碧,海水映朱殷。
鳌背開金鏡,烏踆挂翠鬟。
琪花明玓,貝阙射孱顔。
靈藥何人種?扶桑此路攀。
往來随绛節,隻有列仙班。
起四句點題缥缈,次四句“日”與“山”分寫,次四句“日”與“山”合寫,次四句總收,亦各壯麗稱題。
船風 《史記·封禅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
蓋嘗有至者,謂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阙。
未至,望之如雲。
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臨之,風辄引去,終莫能至焉。
” 五更 吐日 《後漢書·祭祀志》劉昭注:“應劭《漢官》:‘馬第伯《封禅儀記》曰:東山名曰日觀。
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
’” 疊嶂 王筠《北寺寅上人房望遠岫玩前池》詩:“開窗延疊嶂。
” 如鼎 《管子·大匡第十八》:“吾三人者之于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
”蔣防《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照三山而鼎足相向。
” 重輪 陳後主《日出東南隅行》:“重輪上瑞晖。
”按:《初學記·天部》引《管子》曰:“盛魄重輪,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今本《管子》無此語,《太平禦覽》引作《符子》。
似環 黃輝《日重光賦》:“三千裡之圍徑,蔭貫連環。
” 绀碧 範成大《初歸石湖》詩:“曉霧朝暾绀碧烘。
” 朱殷 見前《紫玉見南山》詩。
鳌背 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金鏡 唐無名氏《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愕群仙于金鏡。
” 烏踆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翠鬟 見二卷《月銜樓間峰》詩。
琪花 《山海經·海内西經》:“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
”郭璞注:“玕琪,赤玉屬也。
”錢起《送柳道士》詩:“琪樹幾枝花。
”羅邺《獻池州庾員外》詩:“琪花玉蔓應相笑。
” 玓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貝阙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孱顔 見二卷《月銜樓間峰》詩。
靈藥 東方朔《十洲記》:“長洲,一名青丘。
一洲之上,專是林木,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 扶桑 見二卷《海人獻冰蠶》詩。
绛節 李益《登天壇夜見海日》詩:“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绛節倚彤雲。
” 列仙 《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形容甚臞者,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賦》。
” 曲江觀濤 枚乘《七發》:“将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并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
”李善注:“《漢書》:‘廣陵國屬吳也。
’”《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萬曆《錢塘縣志》:‘在縣東南,本名浙江。
’又名曲江。
枚乘《七發》曰:‘觀濤于廣陵之曲江。
’今名錢塘江,其源發黟縣,曲折而東以入于海。
潮水晝夜再上,奔騰沖激,聲撼地軸。
” 一線海門遙,靈胥湧怒潮。
勢從龛赭束,聲到富春消。
素練排空曳,明珠湧地跳。
乾坤共軒豁,風雨似飄蕭。
兩岸聲頻激,群山勢欲搖。
西來吞曉日,東望蕩層霄。
槖籥機相鼓,晨昏候最調。
今逢翠華幸,海若自來朝。
起四句清出“曲江”題上二字,方不落空;中間寫潮壯闊,結到“觀”字,亦完密。
一線海門 并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靈胥 左思《吳都賦》:“槁工楫師,選自閩禺。
習禦長風,狎玩靈胥。
”劉逵注:“靈胥,伍子胥神也。
昔吳王殺子胥,沉其屍于江,後為神。
江海之間莫不尊畏子胥。
将濟者,皆敬祠其靈,以為性命。
” 怒潮 王充《論衡·書虛》篇:“儒書言,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于镬,乃以鸱夷橐投之于江。
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
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 龛赭 姚寬《西溪叢語》:“或問曰:‘四海潮來皆有漸,惟浙江濤至,則亘如山嶽,奮如雷霆,水岸橫飛,雪崖傍射,澎騰奔激。
籲,可畏也!其漲怒之理,可得聞乎?’曰:‘或雲夾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
二山相對,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湧而為濤耳。
’” 富春 《後漢書·嚴光傳》:“除為谏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
”章懷太子注:“今杭州富陽縣也。
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後諱,改曰富陽。
”楊萬裡《甲午出知漳州晚發船龍山暮宿桐廬詩·第一首》:“海潮也怯桐江淨,不遣濤頭過富春。
” 乾坤 風雨 并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層霄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槖籥 《老子·第六章》:“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注:“槖,排槖也;籥,樂籥也。
槖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可窮屈,動而不可竭盡。
” 晨昏 趙彥衛《雲麓漫抄》:“江海之有潮,辰刻不移,昔人嘗論之。
《山海經》則以為海鳅出入穴之度;浮屠書以為神龍之變化;窦叔蒙《海峤志》以為水随月之盈虧;盧肇《海潮賦》以為日出于海,沖擊而成;王充《論衡》以為水者地之血脈,随氣進退;獨徐明叔、傅墨卿《高麗錄》雲:‘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氣升降于太空之中。
地乘水力以自峙,且與元氣升降互為抑揚。
而人不覺,亦猶坐于船中者,不知船之自運也。
方其氣升而地浮,則海水溢上而為潮;及其氣降而地沉,則海水縮下而為汐。
計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氣為陽,而陽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晝;由午至亥,其氣為陰,而陰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夜。
一晝夜合陰陽之氣,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間,潮汐皆再焉。
’” 翠華 見二卷《金柅》詩。
海若 《莊子·外篇·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雲:‘若,海神。
’”《楚詞·遠遊》:“令海若舞馮夷。
” 青歸柳葉新(二首)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 何處藹芳菲?春從柳上歸。
幾枝新縷挂,一帶淡煙微。
袅袅黃猶嫩,絲絲綠漸肥。
東風重妸娜,南陌記依稀。
鳳沼添清蔭,龍池媚曉晖。
和風披拂處,先染侍臣衣。
新柳易于賦詠,着意“歸”字,方為中窽。
七、八句最警。
柳上歸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七首》:“春風柳上歸。
” 黃猶嫩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二首》:“柳色黃金嫩。
” 綠漸肥 李清照《如夢令》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東風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妸娜 魏文帝《柳賦》:“柔條妸娜而蛇伸。
” 南陌 李賀《花遊曲》:“春柳南陌态。
” 鳳沼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龍池 見三卷《龍池春禊》詩。
染 衣 馮贽《雲仙散錄》:“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
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也,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
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祀我。
’固言許之。
未幾,狀元及第。
”原注:出《三峰集》。
頓覺春如許,無嫌葉尚稀。
乍添新黛色,未減舊腰圍。
拾翠迷芳徑,揉藍護釣矶。
幾番風有信,一夜雁同歸。
青粉栖鴉帶,紅橋落照微。
三眠更三起,莫便作花飛。
直接前首,而起不另點題,此為章法。
第二聯、第四聯寫“新”字、“歸”字,警策。
後四句一往情深,殆于成谶。
春如許 陸遊《幽居春晚》詩:“石帆山下春如許。
” 黛色 盧照鄰《折楊柳》:“露葉凝愁黛徐桂。
”《新柳》詩:“黛色和煙半有無。
” 腰圍 杜甫《絕句漫興詩·第九首》:“隔溪楊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兒腰。
”劉鎮《詠柳·行香子》詞:“惱人春思,正自無聊。
賴斂愁眉,酣醉眼,減圍腰。
” 拾翠 見前《春服滿汀洲》詩。
揉藍 王安石《春景·漁家傲》詞:“揉藍一水萦花草。
” 有信 見二卷《含薰帶清風》詩。
雁同歸 《禮·月令》:“孟春之月,鴻雁來。
” 青粉 周密《癸辛雜識》:“無名《女仙詩·第一首》:‘柳條金嫩不勝鴉,青粉牆西道韫家。
’” 紅橋 白居易《楊柳枝詞·第四首》:“紅闆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
” 三眠 三起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作花飛 隋無名氏《送别》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附錄聯句一首 促織鳴東壁 漢無名氏《古詩·第七首》:“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 何處寒蟲急?酸吟動客情周長發。
牆階叢絡緯,歲月轉玑衡潘乙震。
滴露心同警,含秋韻倍清王秉和。
餘光穿壁引,細趁雞鳴胡國楷。
一夕征鴻影,滿庭落葉聲陶思深。
盧家梭欲歇,窦氏錦初成湯聘。
出手霜侵剪,調砧月滿城徐垣。
羅帷燈灺後,尚使夢魂驚餘文儀。
聯句詩一氣渾成,最為難得。
尤妙于純以意運,句外傳神。
酸吟 賈島《病蟬》詩:“酸吟尚極清。
” 絡緯 見前《絡緯鳴》詩。
玑衡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謂帝車,魁四星為璇玑,杓三星為玉衡。
” 滴露 見三卷《露團庭綠》詩。
含秋 詳五卷《蟋蟀居壁》詩。
餘光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細 馮惟讷《詩紀·前集·琴操·神人暢》:“有在坐。
”按:“”字,諸書不載,惟《字彙》雲與“響”同;《樂府詩集》載此詞,正作“響”字。
盧家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绮,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似阿侯。
” 窦氏 《晉書·列女傳》:“窦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
善屬文。
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
宛轉循環以續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文多不錄。
”唐則天皇後《璇玑圖詩序》:“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窦滔妻蘇氏,陳留人武功蘇道賢第三女也。
名蕙,字若蘭。
初,滔有寵姬趙陽台,歌舞之妙,無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蘇氏知而獲焉,苦加棰辱,滔深以為憾。
及滔将鎮襄陽,邀蘇氏同往。
蘇氏忿之,不與偕行。
乃攜陽台之任,絕蘇氏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彩相宣,瑩心耀目。
縱廣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
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玑圖》。
”按:二說不同,以圖中詩意推之,後說為近。
出手 庾信《梅花》詩:“枝高出手寒。
” 調砧 王勃《秋夜長》詩:“調砧亂杵思自傷。
” 燈灺 許慎《說文解字》第十:“灺,燭燼也,從火,也聲。
” 高樹早涼歸 陳锷 沈佺期《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 華省良宵直,重垣綠蔭圍。
高枝聞瑟瑟,涼意動微微。
阒寂三更後,飄蕭一葉飛。
故人如久别,清夜喜相依。
月夕曾延伫,秋期竟不違。
此時對芳樹,随意敞朱扉。
喬木風來早,仙曹暑到稀。
殷勤憑侍史,好為護朝衣。
妙處在一“歸”字,中幅能不負題。
華省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一葉 《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故人 杜牧《早秋》詩:“清風來故人。
” 秋期 《詩·衛風·氓》篇:“秋以為期。
” 喬木 杜甫《向夕》詩:“喬木易高風。
” 仙曹 李商隐《迎寄韓魯州》詩:“聖朝推衛索,歸日動仙曹。
” 侍史 本詩第二聯“侍史護朝衣”。
洪刍《香譜·香之事》:“應劭《漢官儀》曰:‘尚書郎入直台中,給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
指使從直女侍史執香爐燒薰,以從入台中給使護衣。
’” 迎歲早梅新 馬燝 老幹繞生意,淩寒報好春。
一枝留古色,數朵合天真。
羲馭遲遲轉,韶華冉冉新。
皴煙疑入畫,籠月恍如神。
先得三春氣,何來一點塵?東風尋舊約,朔雪記前因。
已識陽和早,還知煦育均。
和羹方有待,調鼎屬何人? 前八句寫“早梅新”,後八句透發“迎歲”之意。
結以内閣試,關合亦有緻。
老幹 韓琥《探梅》詩:“縱饒老幹摧幽谷,也勝繁華倚市門。
” 生意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柳色争生意”句。
一枝 釋齊己《早梅》詩:“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 古色 範成大《梅譜》:“古梅,會稽至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
其枝樛曲萬狀,蒼藓鱗皴,封滿花身。
又有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
風至,綠絲飄飄可玩。
” 數朵 楊萬裡《戊申元日題道山堂前梅花》詩:“不妨數朵且微破。
” 天真 侯夫人《看梅詩·第二首》:“清香寒豔好,誰惜是天真。
” 羲馭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韶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調鼎 《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 十月先開嶺上梅 申甫 樊晃《南中感懷》詩:“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
” 十月春猶小,南枝暖意回。
水邊全未放,嶺上忽先開。
秀出千林外,香随一雁來。
望中如有雪,高處本無埃。
抱節同寒竹,敷榮異凍荄。
尚期成實早,或以副鹽梅。
“望中”二句,寫“嶺上”二字,入神。
春猶小 歐陽修《漁家傲詞·第二首》:“十月小春梅蕊綻。
” 南枝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又韓偓《冬至夜作》:“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 水邊 林逋《梅花詩·第一首》:“水邊籬落忽橫枝。
” 抱節 張正見《賦得階前嫩竹》詩:“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蘇轼《此君庵》詩:“寄語庵前抱節君。
”王十朋注:“名竹為抱節君,先生新語也。
” 寒竹 高啟《梅花詩·第一首》:“寒依疏影蕭蕭竹。
” 敷榮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萬卉樂敷榮”句。
凍荄 楊萬裡《臘裡立春蜂蝶輩出》詩:“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 鹽梅 見前《迎歲早梅新》詩。
金在镕 褚寅亮 《漢書·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鑄。
綏之斯俫,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注:師古曰:“镕,謂鑄器之模範也。
镕,音容。
”按:李善注任昉《上蕭太傅固辭奪禮啟》引《倉颉》篇:“镕,爐炭所以行銷鐵也。
”與師古說異。
今賦此題者,皆兼用二說。
至治調群類
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 高張 揚雄《解難》:“今夫弦者,高張急徽。
” 大野 呂安《與嵇茂齊書》:“龍睇大野。
” 群靈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鼍鳴 陸佃《埤雅·釋魚》:“趙辟公《雜說》曰:‘鼍聞鼓聲則鳴。
’” 龍 腥 溫庭筠《秋雨》詩:“池涼龍氣腥。
” 衡雁 庾信《和侃法師詩·第三首》:“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
” 湘雲 皇甫冉《送柳八員外赴江西》詩:“楚樹入湘雲。
” 楚水 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詩:“楚水吳山道路難。
” 君山 郦道元《水經注·湘水》:“《山海經》雲:‘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焉。
’沅、澧之風,交湘之浦,出入多飄風暴雨。
湖中有君山、編山。
君山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郭景純所謂巴陵地道者也。
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矣。
” 千齡 見一卷《乾坤為天地》詩。
昭文不鼓琴 成虧何處起?泊爾對瑤琴。
自得無弦趣,閑聽衆竅吟。
一堂人寂寂,四壁夜愔愔。
流水妙于止,高山靜始深。
聲希安用叩,味淡正堪尋。
真我原非我,元音不在音。
風濤聞汩沒,魚鳥任飛沉。
會得昭文意,沖虛是道心。
此種題,無刻畫題面之法,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成虧 見三卷《昭文不鼓琴》詩。
瑤琴 鮑照《拟古詩·第七首》:“瑤琴生網羅。
” 無弦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衆竅 見三卷《風過箫》詩。
寂寂 傅鹹《螢火賦》:“潛空館之寂寂兮,意遙遙而靡甯。
” 愔愔 柳恽《長門怨》:“玉戶夜愔愔。
”按:李善注《琴賦》“琴德愔愔”句,引韓《詩》曰:“愔愔,和悅貌。
”又引《聲類》曰:“和靜貌。
”此“愔愔”,當訓為靜意,故置彼引此。
流水 高山 見三卷《鼓琴得其人》詩。
聲希 味淡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真我 嚴遵《道德指歸論·聖人無常心》篇:“《莊子》曰:‘我之所以為我者,豈我也哉?我猶為身者非身。
身之所以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皆道使然也。
’” 元音 見二卷《峄陽孤桐》詩。
風濤 按:此用成連刺舟事。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魚鳥 《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 沖虛 阮籍《詠懷詩·第四十一首》:“列仙停修齡,養志在沖虛。
”《隋書·經籍志》:“漢時諸子道書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羨,處沖虛而已。
” 查客至鬥牛 張華《博物志·雜說下》:“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查,去來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查上,多赍糧,乘查而去。
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
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
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
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
’竟不上岸,因還如期。
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白居易《六帖·石部》:“《集林》曰:昔有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問之,曰:‘此天河也。
’乃與一石而歸。
問嚴君平,君平曰:‘此織女支機之石。
’”按:《隋志·集林》,乃宋臨川王義慶作,則此說起晉、宋間。
然《博物志》不載支機石,《集林》不言乘查,各不相屬。
惟唐何類瑜《查客至鬥牛賦》曰:“客有遠人,寰家海泬。
喜仙查之千裡,每秋風之八月,知必至之不欺,乃乘流以長發。
”又曰:“飲牛于津者誰子?弄杼于室者何人?忽愕眙以相顧,雖婉娈而不親。
既持石以贈子,令緻問于嚴遵。
”乃以乘查、贈石合為一事,莫省所出。
又考唐趙璘《因話錄》曰:“《漢書》載張骞窮河源,言其奉使之遠,實無天河之說。
惟張茂先《博物志》說:‘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海查來,不違時。
赍一年糧,乘之到天河。
’後人相傳雲:‘得織女支機石,持以問君平。
’都是憑虛之說。
今成都嚴真觀有一石,俗呼為‘支機石’,皆目雲當時君平留之。
寶曆中,餘下第還家,于京洛途中,逢官差遞夫舁張骞查,先在東都禁中,今準诏索有司取進,不知是何物也。
前輩詩往往有用張骞查者,相襲謬誤矣。
縱出雜書,亦不足據。
”乃知當時已不知出處,特據俗傳命題,亦“莺出谷”之類耳。
随意斷查浮,誰知近鬥牛?黃河通曲曲,碧落去悠悠。
玉宇遙相望,銀潢不盡流。
白榆臨渡口,丹桂傍溪頭。
乍到疑無地,微寒似欲秋。
何人牽犢飲?有女抱機愁。
回首諸天隔,歸裝片石留。
還家問消息,應向蔔簾求。
起四句叙将至,次四句叙甫至,次四句叙已至,次四句叙歸後。
層次分明,用筆亦靈氣恍惚。
“何人”二句,不說明牛女,最妙。
有此含蓄,末二句方收得有味。
碧落 《度人經》:“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李白《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禦見招隐黃山》詩,蕭士赟注:“道書,老君于東極碧落之天,浮黎之國。
書冥文于青空之林,成紫字之文。
複授青童天君重書修行二十四事。
”翟楚賢《碧落賦》:“其動也,風雨如晦,雷電共作;其靜也,體象皎鏡,是開碧落。
”按:《道經》碧落,乃諸天之一名,翟楚賢賦,則以天之碧色為碧落。
後來多從翟賦之說。
玉宇 張君房《雲笈七簽·三洞經教部·三十九章經·第五章》:“太微天帝君曰:‘九天真人呼風為浮。
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戶在瓊阙之内,此皆太微之所館,天帝之玉宇也。
’” 銀潢 《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
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
”司馬貞《索隐》:“潢主河渠,所以度神,通四方。
宋均雲:‘天潢,天津也。
津,湊也,主計度也。
’”按:天潢雖連天漢,而自為八星,故張衡《思玄賦》曰:“乘天潢之泛泛兮,浮雲漢之揚揚。
”馬融《廣成頌》曰:“曆雲漢,橫天潢。
”皆分為二事。
沈約《為始興王讓儀同表》有“室等天潢”語,庾信《周大将軍蕭太墓志銘》有“派别天潢”語,蓋以宗室分派于帝王,猶天潢分派于河漢也。
何遜《七夕》詩,始誤以“天漢”“天潢”為一,後人又因“天漢”稱“銀漢”,并“天潢”牽連稱“銀潢”。
唐有銀潢宮,見魏元忠《侍宴》詩;東坡《天漢台》詩亦有“銀潢左界上通靈”句,皆誤也。
然至今沿用,不可複正。
白榆 丹桂 《漢琴調曲·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曆曆種白榆。
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 諸天 見三卷《日向壺中特地長》詩。
蔔簾 皇甫谧《高士傳》:“嚴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賣蔔于成都市,日得百錢以自給。
蔔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
” 海日照三神山 按:唐纥幹俞有《海日照三神山賦》。
境在有無間,船風引卻還。
五更先吐日,萬頃欲浮山。
疊嶂分如鼎,重輪抱似環。
煙岚凝绀碧,海水映朱殷。
鳌背開金鏡,烏踆挂翠鬟。
琪花明玓,貝阙射孱顔。
靈藥何人種?扶桑此路攀。
往來随绛節,隻有列仙班。
起四句點題缥缈,次四句“日”與“山”分寫,次四句“日”與“山”合寫,次四句總收,亦各壯麗稱題。
船風 《史記·封禅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
蓋嘗有至者,謂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阙。
未至,望之如雲。
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臨之,風辄引去,終莫能至焉。
” 五更 吐日 《後漢書·祭祀志》劉昭注:“應劭《漢官》:‘馬第伯《封禅儀記》曰:東山名曰日觀。
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
’” 疊嶂 王筠《北寺寅上人房望遠岫玩前池》詩:“開窗延疊嶂。
” 如鼎 《管子·大匡第十八》:“吾三人者之于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
”蔣防《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照三山而鼎足相向。
” 重輪 陳後主《日出東南隅行》:“重輪上瑞晖。
”按:《初學記·天部》引《管子》曰:“盛魄重輪,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今本《管子》無此語,《太平禦覽》引作《符子》。
似環 黃輝《日重光賦》:“三千裡之圍徑,蔭貫連環。
” 绀碧 範成大《初歸石湖》詩:“曉霧朝暾绀碧烘。
” 朱殷 見前《紫玉見南山》詩。
鳌背 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金鏡 唐無名氏《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愕群仙于金鏡。
” 烏踆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翠鬟 見二卷《月銜樓間峰》詩。
琪花 《山海經·海内西經》:“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
”郭璞注:“玕琪,赤玉屬也。
”錢起《送柳道士》詩:“琪樹幾枝花。
”羅邺《獻池州庾員外》詩:“琪花玉蔓應相笑。
” 玓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貝阙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孱顔 見二卷《月銜樓間峰》詩。
靈藥 東方朔《十洲記》:“長洲,一名青丘。
一洲之上,專是林木,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 扶桑 見二卷《海人獻冰蠶》詩。
绛節 李益《登天壇夜見海日》詩:“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绛節倚彤雲。
” 列仙 《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形容甚臞者,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賦》。
” 曲江觀濤 枚乘《七發》:“将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并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
”李善注:“《漢書》:‘廣陵國屬吳也。
’”《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萬曆《錢塘縣志》:‘在縣東南,本名浙江。
’又名曲江。
枚乘《七發》曰:‘觀濤于廣陵之曲江。
’今名錢塘江,其源發黟縣,曲折而東以入于海。
潮水晝夜再上,奔騰沖激,聲撼地軸。
” 一線海門遙,靈胥湧怒潮。
勢從龛赭束,聲到富春消。
素練排空曳,明珠湧地跳。
乾坤共軒豁,風雨似飄蕭。
兩岸聲頻激,群山勢欲搖。
西來吞曉日,東望蕩層霄。
槖籥機相鼓,晨昏候最調。
今逢翠華幸,海若自來朝。
起四句清出“曲江”題上二字,方不落空;中間寫潮壯闊,結到“觀”字,亦完密。
一線海門 并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靈胥 左思《吳都賦》:“槁工楫師,選自閩禺。
習禦長風,狎玩靈胥。
”劉逵注:“靈胥,伍子胥神也。
昔吳王殺子胥,沉其屍于江,後為神。
江海之間莫不尊畏子胥。
将濟者,皆敬祠其靈,以為性命。
” 怒潮 王充《論衡·書虛》篇:“儒書言,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于镬,乃以鸱夷橐投之于江。
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
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
” 龛赭 姚寬《西溪叢語》:“或問曰:‘四海潮來皆有漸,惟浙江濤至,則亘如山嶽,奮如雷霆,水岸橫飛,雪崖傍射,澎騰奔激。
籲,可畏也!其漲怒之理,可得聞乎?’曰:‘或雲夾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
二山相對,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湧而為濤耳。
’” 富春 《後漢書·嚴光傳》:“除為谏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
”章懷太子注:“今杭州富陽縣也。
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後諱,改曰富陽。
”楊萬裡《甲午出知漳州晚發船龍山暮宿桐廬詩·第一首》:“海潮也怯桐江淨,不遣濤頭過富春。
” 乾坤 風雨 并見三卷《門對浙江潮》詩。
層霄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槖籥 《老子·第六章》:“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注:“槖,排槖也;籥,樂籥也。
槖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可窮屈,動而不可竭盡。
” 晨昏 趙彥衛《雲麓漫抄》:“江海之有潮,辰刻不移,昔人嘗論之。
《山海經》則以為海鳅出入穴之度;浮屠書以為神龍之變化;窦叔蒙《海峤志》以為水随月之盈虧;盧肇《海潮賦》以為日出于海,沖擊而成;王充《論衡》以為水者地之血脈,随氣進退;獨徐明叔、傅墨卿《高麗錄》雲:‘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氣升降于太空之中。
地乘水力以自峙,且與元氣升降互為抑揚。
而人不覺,亦猶坐于船中者,不知船之自運也。
方其氣升而地浮,則海水溢上而為潮;及其氣降而地沉,則海水縮下而為汐。
計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氣為陽,而陽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晝;由午至亥,其氣為陰,而陰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夜。
一晝夜合陰陽之氣,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間,潮汐皆再焉。
’” 翠華 見二卷《金柅》詩。
海若 《莊子·外篇·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雲:‘若,海神。
’”《楚詞·遠遊》:“令海若舞馮夷。
” 青歸柳葉新(二首)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 何處藹芳菲?春從柳上歸。
幾枝新縷挂,一帶淡煙微。
袅袅黃猶嫩,絲絲綠漸肥。
東風重妸娜,南陌記依稀。
鳳沼添清蔭,龍池媚曉晖。
和風披拂處,先染侍臣衣。
新柳易于賦詠,着意“歸”字,方為中窽。
七、八句最警。
柳上歸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七首》:“春風柳上歸。
” 黃猶嫩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二首》:“柳色黃金嫩。
” 綠漸肥 李清照《如夢令》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東風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妸娜 魏文帝《柳賦》:“柔條妸娜而蛇伸。
” 南陌 李賀《花遊曲》:“春柳南陌态。
” 鳳沼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龍池 見三卷《龍池春禊》詩。
染 衣 馮贽《雲仙散錄》:“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
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也,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
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祀我。
’固言許之。
未幾,狀元及第。
”原注:出《三峰集》。
頓覺春如許,無嫌葉尚稀。
乍添新黛色,未減舊腰圍。
拾翠迷芳徑,揉藍護釣矶。
幾番風有信,一夜雁同歸。
青粉栖鴉帶,紅橋落照微。
三眠更三起,莫便作花飛。
直接前首,而起不另點題,此為章法。
第二聯、第四聯寫“新”字、“歸”字,警策。
後四句一往情深,殆于成谶。
春如許 陸遊《幽居春晚》詩:“石帆山下春如許。
” 黛色 盧照鄰《折楊柳》:“露葉凝愁黛徐桂。
”《新柳》詩:“黛色和煙半有無。
” 腰圍 杜甫《絕句漫興詩·第九首》:“隔溪楊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兒腰。
”劉鎮《詠柳·行香子》詞:“惱人春思,正自無聊。
賴斂愁眉,酣醉眼,減圍腰。
” 拾翠 見前《春服滿汀洲》詩。
揉藍 王安石《春景·漁家傲》詞:“揉藍一水萦花草。
” 有信 見二卷《含薰帶清風》詩。
雁同歸 《禮·月令》:“孟春之月,鴻雁來。
” 青粉 周密《癸辛雜識》:“無名《女仙詩·第一首》:‘柳條金嫩不勝鴉,青粉牆西道韫家。
’” 紅橋 白居易《楊柳枝詞·第四首》:“紅闆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
” 三眠 三起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作花飛 隋無名氏《送别》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附錄聯句一首 促織鳴東壁 漢無名氏《古詩·第七首》:“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 何處寒蟲急?酸吟動客情周長發。
牆階叢絡緯,歲月轉玑衡潘乙震。
滴露心同警,含秋韻倍清王秉和。
餘光穿壁引,細趁雞鳴胡國楷。
一夕征鴻影,滿庭落葉聲陶思深。
盧家梭欲歇,窦氏錦初成湯聘。
出手霜侵剪,調砧月滿城徐垣。
羅帷燈灺後,尚使夢魂驚餘文儀。
聯句詩一氣渾成,最為難得。
尤妙于純以意運,句外傳神。
酸吟 賈島《病蟬》詩:“酸吟尚極清。
” 絡緯 見前《絡緯鳴》詩。
玑衡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謂帝車,魁四星為璇玑,杓三星為玉衡。
” 滴露 見三卷《露團庭綠》詩。
含秋 詳五卷《蟋蟀居壁》詩。
餘光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細 馮惟讷《詩紀·前集·琴操·神人暢》:“有在坐。
”按:“”字,諸書不載,惟《字彙》雲與“響”同;《樂府詩集》載此詞,正作“響”字。
盧家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绮,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似阿侯。
” 窦氏 《晉書·列女傳》:“窦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
善屬文。
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
宛轉循環以續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文多不錄。
”唐則天皇後《璇玑圖詩序》:“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窦滔妻蘇氏,陳留人武功蘇道賢第三女也。
名蕙,字若蘭。
初,滔有寵姬趙陽台,歌舞之妙,無出其右。
滔置之别所。
蘇氏知而獲焉,苦加棰辱,滔深以為憾。
及滔将鎮襄陽,邀蘇氏同往。
蘇氏忿之,不與偕行。
乃攜陽台之任,絕蘇氏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彩相宣,瑩心耀目。
縱廣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
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玑圖》。
”按:二說不同,以圖中詩意推之,後說為近。
出手 庾信《梅花》詩:“枝高出手寒。
” 調砧 王勃《秋夜長》詩:“調砧亂杵思自傷。
” 燈灺 許慎《說文解字》第十:“灺,燭燼也,從火,也聲。
” 高樹早涼歸 陳锷 沈佺期《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 華省良宵直,重垣綠蔭圍。
高枝聞瑟瑟,涼意動微微。
阒寂三更後,飄蕭一葉飛。
故人如久别,清夜喜相依。
月夕曾延伫,秋期竟不違。
此時對芳樹,随意敞朱扉。
喬木風來早,仙曹暑到稀。
殷勤憑侍史,好為護朝衣。
妙處在一“歸”字,中幅能不負題。
華省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一葉 《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故人 杜牧《早秋》詩:“清風來故人。
” 秋期 《詩·衛風·氓》篇:“秋以為期。
” 喬木 杜甫《向夕》詩:“喬木易高風。
” 仙曹 李商隐《迎寄韓魯州》詩:“聖朝推衛索,歸日動仙曹。
” 侍史 本詩第二聯“侍史護朝衣”。
洪刍《香譜·香之事》:“應劭《漢官儀》曰:‘尚書郎入直台中,給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
指使從直女侍史執香爐燒薰,以從入台中給使護衣。
’” 迎歲早梅新 馬燝 老幹繞生意,淩寒報好春。
一枝留古色,數朵合天真。
羲馭遲遲轉,韶華冉冉新。
皴煙疑入畫,籠月恍如神。
先得三春氣,何來一點塵?東風尋舊約,朔雪記前因。
已識陽和早,還知煦育均。
和羹方有待,調鼎屬何人? 前八句寫“早梅新”,後八句透發“迎歲”之意。
結以内閣試,關合亦有緻。
老幹 韓琥《探梅》詩:“縱饒老幹摧幽谷,也勝繁華倚市門。
” 生意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柳色争生意”句。
一枝 釋齊己《早梅》詩:“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 古色 範成大《梅譜》:“古梅,會稽至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
其枝樛曲萬狀,蒼藓鱗皴,封滿花身。
又有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
風至,綠絲飄飄可玩。
” 數朵 楊萬裡《戊申元日題道山堂前梅花》詩:“不妨數朵且微破。
” 天真 侯夫人《看梅詩·第二首》:“清香寒豔好,誰惜是天真。
” 羲馭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韶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調鼎 《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 十月先開嶺上梅 申甫 樊晃《南中感懷》詩:“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
” 十月春猶小,南枝暖意回。
水邊全未放,嶺上忽先開。
秀出千林外,香随一雁來。
望中如有雪,高處本無埃。
抱節同寒竹,敷榮異凍荄。
尚期成實早,或以副鹽梅。
“望中”二句,寫“嶺上”二字,入神。
春猶小 歐陽修《漁家傲詞·第二首》:“十月小春梅蕊綻。
” 南枝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又韓偓《冬至夜作》:“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 水邊 林逋《梅花詩·第一首》:“水邊籬落忽橫枝。
” 抱節 張正見《賦得階前嫩竹》詩:“欲知抱節成龍處,當于山路葛陂中。
”蘇轼《此君庵》詩:“寄語庵前抱節君。
”王十朋注:“名竹為抱節君,先生新語也。
” 寒竹 高啟《梅花詩·第一首》:“寒依疏影蕭蕭竹。
” 敷榮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萬卉樂敷榮”句。
凍荄 楊萬裡《臘裡立春蜂蝶輩出》詩:“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 鹽梅 見前《迎歲早梅新》詩。
金在镕 褚寅亮 《漢書·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鑄。
綏之斯俫,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注:師古曰:“镕,謂鑄器之模範也。
镕,音容。
”按:李善注任昉《上蕭太傅固辭奪禮啟》引《倉颉》篇:“镕,爐炭所以行銷鐵也。
”與師古說異。
今賦此題者,皆兼用二說。
至治調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