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水始冰 邊廷掄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

    ” 玄冥方載律,朔候欲成冰。

    淺渚流初澀,方塘氣早凝。

    白添霜意重,寒對月華澄。

    密織江心練,平揩鏡面菱。

    向陽猶澹沱,入暮轉淩兢。

    聽夜狐仍怯,翹涼鹭未勝。

    納陰應有待,始凍已先征。

    聖澤殷調燮,《豳》詩義可憑。

     刻畫“始”字,極細膩。

     玄冥 《禮·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

    ”鄭玄注:“玄冥,少暤氏之子,曰修,曰熙,為水官。

    ” 淺渚 謝靈運《山居賦》:“緣岸測深,相渚知淺。

    ”儲光羲《采蓮》詞:“淺渚荇花繁。

    ” 方塘 劉桢《雜詩》:“方塘含白水。

    ” 江心練 見四卷《太阿如秋水》詩。

     鏡面菱 伶元《飛燕外傳》:“七出菱花鏡一奁。

    ”陸佃《埤雅·釋草》:“舊說鏡謂之菱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庾信賦“日照壁而菱花自生”是也。

    趙抃《蜀倅楊瑜邀遊罨畫池》詩:“水光菱在鑒。

    ” 澹沱 郭璞《江賦》:“随風猗萎,與波潭沲。

    ”李善注:“潭沲,随波之貌。

    ”按:後來用“澹沱”字,本此而轉。

     淩兢 《漢書·揚雄傳》:“登椽栾而羾天門兮,馳阊阖而入淩兢。

    ”注:師古曰:“入淩兢者,言凍涼戰栗之處也。

    ”李白《鳴臯歌送岑征君》:“洪河淩兢,不可以徑度。

    ” 聽夜狐 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一》:“《述征記》曰:‘盟津河津恒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

    寒則冰厚數丈。

    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雲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

    人見狐行方渡。

    ’” 翹涼鹭 王禹偁《東風解凍》詩:“鹭翹休映白。

    ”陸佃《埤雅·釋鳥》:“鹭,色雪白。

    頭上有絲毵毵然,長尺餘,青腳。

    喜翹高尺七八寸。

    ” 納陰 《詩·豳風·七月》篇:“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

    ”毛苌《傳》:“淩陰,冰室也。

    ” 始凍 《禮·月令》:“孟冬之月……地始凍。

    ” 《豳》詩義 《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觌而出之。

    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于是乎用之。

    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

    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

    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春無凄風,夏無苦雨。

    雷出不震,無菑霜雹,疠疾不降。

    《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 鲛人賣绡 戈源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海底靈鲛宅,清晨出賣绡。

    蠻煙通野市,蜑雨載輕舠。

    水噴滄溟砉,波淩白沫跳。

    織來冰一片,牽出練千條。

    賓主依然具,比鄰或共邀。

    泣成珠顆顆,歸向水迢迢。

    高浪攤錢去,斜風揮手遙。

    可能知計日,五匹斷崇朝。

     前八句,自水中說到“賣绡”;後八句,自“賣绡”說到歸去。

    正面不多着筆,純從前後烘托,若離若合,靈氣往來,特比芥舟。

    正似轼之有轍。

     蠻煙 張詠《舟次辰陽》詩:“村連古洞蠻煙合。

    ” 蜑雨 蘇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蠻風蜑雨愁黃昏。

    ” 輕舠 李白《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詩:“送客回輕舠。

    ”《詩·衛風·河廣》篇:“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鄭玄箋:“小船曰刀。

    ”陸德明《經典釋文》:“刀如字。

    《字書》作‘舠’。

    ”《說文》作,并音刀。

    孔穎達疏:“《釋名》曰:‘二百斛以上曰艇,三百斛曰刀。

    ’”江南所謂短而廣安,不傾危者也。

     滄溟 班固《武帝内傳》:“諸仙玉女聚居滄溟。

    ” 砉 《莊子·内篇·養生主第三》:“砉然響然,奏刀砉()然。

    ”陸德明《經典釋文》:“砉然,向呼反,徐許反。

    崔音畫,又古反。

    李又呼曆反。

    司馬雲:‘皮骨相離聲。

    ’” 白沫 劉孝标《金華山樓志》:“白波跳沫,洶湧成音。

    ”王安石《久雨》詩:“白沫上岸吹魚龍。

    ” 比鄰 《漢書·蓋諸葛劉鄭孫母将何傳》:“祭竈請比鄰。

    ”按:此字師古無音。

    東坡《初到杭州寄子由》詩用此事曰:“吾方祭竈請比鄰。

    ”讀為平聲。

    考《廣韻》:“比,房脂切,并也。

    ”又:“匕、鼻、邲三音,則比字。

    ”本平仄兼讀,故王勃《送杜少府》詩用“天涯若比鄰”,杜甫《寄嚴鄭公》詩用“不教鵝鴨惱比鄰”,各就聲律用之。

    又,王以“比鄰”對“知己”,杜以“比鄰”對“俗客”,皆為虛字。

    此用與賓主作對,則為實字。

    《禮·大司徒》“五家為比”,又,《遂人》“五家為鄰”,則皆以實字用之,亦無不可。

     攤錢 杜甫《夔州歌第七首》:“長年三老長歌裡,白晝攤錢高浪中。

    ”李濟翁《資暇錄》:“錢戲有每以四文為一列者,即史傳所雲‘意錢’是也。

    俗謂之‘攤錢’,亦曰‘攤鋪其錢’,不使疊映欺惑也。

    ” 揮手 謝靈運《過始甯墅》詩:“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歸旋。

    ” 五匹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崇朝 《詩·鄘風·蝃》篇:“崇朝其雨。

    ”毛苌《傳》:“崇,終也。

    從旦至食時為終朝。

    ”孔穎達疏:“以朝者早旦之名,故《爾雅》山東曰‘朝陽’。

    今言終朝。

    故至食時矣。

    《左傳》曰:‘子文治兵,終朝而畢,子玉終日而畢。

    ’是終朝非竟日也。

    ” 王道蕩蕩 姚左垣 有道歸皇極,遵王頌聖功。

    步趨皆就範,遐迩盡從風。

    體并三為大,尊惟五在中。

    山川無險設,郊野有人同。

    合轍車堪造,交衢舞易工。

    途雖分左右,地不限西東。

    丹阙排空上,青雲得路通。

    曲江連雁塔,多少杏花紅。

     “體并”句用語恰合,對句挽合“皇極”,斤能兩亦稱。

    後四句以試事作關合,唐人舊法。

     三為大 《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

    ”王弼注:“天地之性,人為貴。

    而王是人之主,雖不職大,亦複為大。

    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徐陵《勸進梁元帝表》:“拟茲三大,賓是四門。

    ” 五在中 《朱子語類·尚書二》:“九數自一至五,五在中;自九至五,五亦在中。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

    ”又曰:“若有前四者,則方可以建極。

    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紀是也。

    後四者卻自皇極中出。

    三德是皇極之權。

    人君所向用五福,所威用六極,此曾南豐所說。

    諸儒所說,惟此說好。

    ” 山川 《易·彖傳上》:“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 郊野 《易·上經·同人卦》:“同人于野,亨。

    ”孔穎達疏:“同人,謂和同于人;于野亨者,野是廣遠之處,借其野名,喻其廣遠。

    言和同于人,必須寬廣,無所不同,用心無私,處非近狹,遠至于野,乃得亨通,故雲‘同人于野,亨。

    ’”又《同人卦》:“上九,同人于郊。

    ”王弼注:“郊,外之極也。

    ” 合轍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六世》“杭州大錢山從襲禅師”條:“問:‘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造車即不問,作麼生是轍?’” 交衢舞 《周禮·地官·保氏》,鄭玄注:“五馭:鳴和鸾,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賈公彥疏:“雲舞郊衢者,衢,道也。

    謂禦車在道,車旋應于舞節。

    ” 左右 《禮·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衛湜《禮記集說》:“鄭氏曰:‘道有三途,遠别也。

    ’長樂陳氏曰:‘男女嫌于無别,故男右女左;車患于阽危,故從中央。

    孔子為中都宰,其民至于男女别途,蓋以此也。

    設弧帨,男左門女右門拜,男尚左,女尚右。

    鬌亦男左女右。

    祭則君在阼,夫人在房,此陰陽之理也。

    道路則男右女左者,地道尊右故也。

    ’《詩·葛屦》曰:‘宛然左辟。

    ’嚴陵方氏曰:‘道路,所以通四方。

    四方者,男子所有事也,女子則深宮固門而已。

    右有力,而左無為,故其所由如此。

    ’” 西東 《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郭璞注:“豎亥,健行人選萬也。

    ” 丹阙 唐太宗《秋日即目》詩:“爽氣浮丹阙。

    ” 青雲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緻于青雲之上。

    ’”王定保《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唐進士會燕曲江,崔彖請告假不赴,乃以雕幰載妓遊觀,為團司所發,崔沆為主罰錄事。

    判雲:‘紫陌尋春,便隔同年之面;青雲得路,可知異日之心。

    ’” 曲江 雁塔 李肇《國史補》:“進士為時所尚久矣。

    既捷,列書其姓名于慈恩寺之塔,謂之‘題名會’;大燕于曲江亭,謂之‘曲江會’。

    ” 杏花 康骈《劇談錄》:“曲江池,本秦世州。

    開元中疏鑿,遂為勝境。

    其南有紫霞樓、芙蓉苑,其南(西)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周,煙水明媚。

    都人遊玩,盛于中和、上巳之節。

    ” 萍始生 崇士錦 《禮·月令》:“季春之月……萍始生。

    ”鄭玄注:“蓱,萍也,其大者曰。

    ”陸德明《經典釋文》:“蓱,步丁反,水上浮萍也。

    ” 曲沼波如鏡,浮萍乍長初。

    三分春色後,一夜柳花餘。

    有水皆堪活,無根且暫居。

    雨斜才點點,風約自徐徐。

    搖漾行難整,參差葉尚疏。

    柔茵剛泛鴨,薄罽未遮魚。

    本是随飄泊,何妨任卷舒?傥然能結實,還向瑞圖書。

     字字刻畫,句句熨貼,第二聯、第六聯尤佳。

     三分春色 蘇轼《次韻章質夫詠楊花·水龍吟》詞:“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 一夜柳花 陸佃《埤雅·釋草》:“《月令》‘季春月,萍始生。

    ’舊說萍善滋生,一夜七子;一曰:萍浮于流水則不生,于止水則一夕生九子,故謂之九子萍也。

    世說楊花入水化為浮萍。

    ”蘇轼《再和曾仲錫荔支》詩:“柳花着水萬浮萍。

    ”自注:“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

    ” 無根 《楚詞·九懷·尊嘉》:“竊哀兮浮萍,泛淫兮無根。

    ” 點點 李商隐《微雨》詩:“點細未開萍。

    ” 風約 韓愈《獨釣詩·第三首》:“風約半池萍。

    ” 柔茵 馮贽《雲仙雜記》:“浮光多美鴨,太原少尹樊幹裡買百隻置後池,載數車浮萍入池,使為鴨作茵褥。

    ”原注:《雲林異景志》。

     薄罽 陸龜蒙《和木蘭後池浮萍》詩:“晚來風約半池明,重疊侵沙綠罽成。

    ” 結實 《家語·緻思》篇:“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鬥,圓而赤,且觸王舟。

    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識。

    王使使聘于魯,問于孔子。

    孔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之。

    吉祥也,惟霸者為能獲焉。

    ’” 瑞圖 班固《東都賦·白雉》詩:“啟靈篇兮披瑞圖。

    ”《隋書·經籍志·五行家》:“《瑞應圖》二卷,《瑞圖贊》二卷,《祥瑞圖》十一卷。

    ” 李文藻二首 王道蕩蕩 建極倫攸叙,遵王軌盡同。

    無偏無黨處,是訓是行中。

    大海群流赴,天門一望通。

    八荒歸帝則,四達暢皇風。

    樂禦馳何速,衢尊飲莫窮。

    象占行地馬,爻葉漸逵鴻。

    巍煥瞻堯德,平成頌禹功。

    聖朝方錫福,率土入帡幪。

     三、四句本地風光,天然湊泊。

    “大海”二句最警切,“象占”二句亦佳。

     是訓是行 見四卷《王道蕩蕩》詩。

     大海 《漢書·禮樂志·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第五章》:“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

    ”注,師古曰:“言海以廣大之故,衆水歸之。

    王者,有和樂之德,則人皆思附也。

    ” 天門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門十一》:“天門開,詄蕩蕩。

    ”注,如淳曰:“詄,讀如疊。

    詄蕩蕩,天體豎清之狀也。

    ” 八荒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志,并吞八荒之心。

    ” 帝則 見三卷《野含時雨潤》詩。

     四達 《禮·樂記》:“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 皇風 班固《東都賦》:“揚緝熙,宣皇風。

    ” 樂禦 《禮·禮運》:“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禦。

    ”孔穎達疏:“以樂為禦,謂用要道以行之。

    樂,要道也,行孝悌之事,須行之禮樂如車行之,須人禦也。

    ” 衢尊 《淮南子·缪稱訓》:“聖人之道,猶中衢而緻尊耶。

    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 行地馬 《易·彖傳上》:“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 漸逵鴻 《易·下經·漸卦》:“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程子傳:“安定胡公以‘陸’為‘逵’。

    ‘逵’,雲路也,謂虛空之中。

    ”《爾雅》:“九達謂之‘逵’。

    ‘逵’,通達無阻蔽之義。

    ”按:此說本義亦采之,實胡氏臆見也。

    說見後《鶴鳴九臯》詩。

     平成 《書·大禹谟》:“地平天成。

    ”孔安國《傳》:“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

    ” 錫福 《書·洪範》:“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 帡幪 楊子《法言·吾子》篇:“震風陵雨,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

    ”李軌注:“帡幪,蓋覆也。

    ” 白露為霜 《詩·秦風·蒹葭》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颢氣澄仙掌,清風度野塘。

    乍溥豐草露,已點曙袍霜。

    遠岸微含白,深叢欲變黃。

    飛來才薄薄,望去漸蒼蒼。

    人迹天初曉,烏啼夜未央。

    陽晞三徑濕,月落一林光。

    稍覺寒蛩歇,新開晚菊香。

    授衣當此月,砧杵幾家忙? 着意“為”字,相題不苟;“陽晞”二句,寫“霜”字,工絕。

     颢氣 班固《西都賦》:“轶埃堨之混濁,鮮颢氣之清英。

    ” 仙掌 見二卷《清高金莖露》詩。

     清風 《國語·周語中》:“驷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 野塘 白居易《畫竹歌》:“野塘水邊碕岸側。

    ” 豐草露 《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在彼豐草。

    ”毛苌《傳》:“豐,茂也。

    ” 曙袍霜 宋祁《九日》詩:“飙館輕霜拂曙袍。

    ” 薄薄 馬戴《府試水始冰》詩:“薄薄流凘聚。

    ” 人迹 溫庭筠《商山早行》詩:“人迹闆橋霜。

    ” 烏啼 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

    ” 陽晞 《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毛苌《傳》:“陽,日也;晞,幹也。

    ”又《齊風·東方未明》篇:“東方未晞。

    ”毛苌《傳》:“晞,明之始升。

    ”孔穎達疏:“晞,是日之光氣。

    《湛露》雲‘匪陽不晞’,謂見日之光而物幹,故以晞為幹。

    《詩·蒹葭》‘白露未晞’,言露在朝旦,未見日氣,故亦為幹意。

    此言東方未明,無取于幹,故言明之始升。

    謂将旦之時,日之光氣始生,與上未明為一事也。

    ”按:晞,本日之光氣,取義于幹者,借用耳。

    此蓋用本義。

     授衣 《詩·豳風·七月》篇:“九月授衣。

    ”毛苌《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 王道蕩蕩 劉煥章 錫福群黎遍,遵王至治隆。

    聖朝偏黨化,絕徼訓行同。

    周道瞻遐軌,康衢見古風。

    則天原有象,配地本無窮。

    載詠夷庚化,如歸大海中。

    自然重譯至,不待五丁通。

    白草龍沙迥,黃雲雁碛空。

    梯航随處達,長此頌神功。

     起四句不脫《洪範》本旨。

    “載詠”二句,極精切。

    “自然”二句,遞入時事無痕。

     三句、九句複“化”字,然三句乃“消化”之“化”,九句乃“治化”之“化”,迥不侔也。

    “雪裡高山頭白早”,“于公必有高門慶”,劉中山之論詳矣。

     錫福 見前《王道蕩蕩》詩“聖朝方錫福”句。

     絕徼 《史記·司馬相如傳》:“西至沫若水,南至牱為徼。

    ”司馬貞《索隐》:“張緝雲:‘徼,塞也。

    以木栅水,為蠻夷界。

    ’”馬缟《中華古今注》:“徼者,繞也。

    所以繞沌蠻夷,使不得侵入中國也。

    ”李商隐《因書》詩:“絕徼南通棧。

    ” 訓行 見四卷《王道蕩蕩》詩。

     周道 《詩·小雅·四牡》篇:“周道倭遲。

    ” 康衢 見三卷《野含時雨潤》詩。

     夷庚 束皙《補亡詩·由庚》篇:“蕩蕩夷庚,物則由之。

    ”李善注:“毛苌《詩傳》曰:‘夷,常也。

    萬物由之以行也。

    喻王者之德,群生仰之以安也。

    ’”王應麟《困學紀聞》:“《文選·補亡詩》:‘蕩蕩夷庚。

    ’李善注:‘夷,常也。

    ’《辨亡論》:‘旋皇輿于夷庚。

    ’注引繁欽《辨惑》:‘吳人以船楫為輿馬,以巨海為夷庚。

    庚者,藏車之所。

    ’愚按:《左傳·成十八年》:‘披其地以塞夷庚。

    ’《正義》謂‘平道’也。

    二字出于此。

    《選》注誤。

    ” 大海 見前注《王道蕩蕩》詩“大海群流赴”句。

     重譯 韓嬰《詩外傳》:“周公居攝二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

    越裳氏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禮·王制》:“北方曰譯。

    ”孔穎達疏:“其通傳北方語官,謂之曰譯者。

    譯,陳也,謂陳說外内之言。

    ” 五丁 見一卷《巨靈擘太華》詩。

     白草 《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國。

    出玉,多葭葦、柽柳、胡桐、白草。

    ”注:“孟康曰:‘白草,似莠而細,無芒。

    其幹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 龍沙 《後漢書·班超傳贊》:“定遠慷慨,專功西遐。

    坦步蔥雪,咫尺龍沙。

    ”章懷太子注:“蔥嶺、雪山、白龍堆,沙漠也。

    ” 黃雲 江淹《雜體詩·古離别》:“遠與君别者,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裡,遊子何時還?” 雁碛 梅堯臣《送司馬谏使北》詩:“雁碛遙知道路難。

    ” 梯航 梁簡文帝《大法頌序》:“航海梯山,奉白環之使。

    ”令狐楚《賀赦表》:“百蠻梯航以内面。

    ” 王道蕩蕩 李常吉 治被寰瀛内,人歸軌度中。

    彜倫九疇叙,和會四方同。

    大丙随仙馭,由庚詠化工。

    堯尊知共酌,周道已全通。

    地盡三千界,天開十二宮。

    有星皆拱極,無草不從風。

    廖廓真難狀,名言總莫窮。

    惟欣雲路闊,一氣接鴻蒙。

     前四韻寫“王道”,字極精切;又四韻寫“蕩蕩”,字極雄闊。

     寰瀛 《晉書·地理志》:“昔大禹觀于濁河而受綠字,寰瀛之内可得而言也。

    ” 軌度 《史記·秦始皇本紀》:“皆遵軌度,和安敦勉。

    ” 彜倫 《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彜倫攸叙。

    ” 和會 《書·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

    ” 大丙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馮夷、大丙之禦也,乘雲車,入雲蜺,遊微霧,骛恍惚,曆遠彌高以極往。

    ”高誘注:“馮夷、大丙,二人名,古之得道能禦陰陽者。

    ” 仙馭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由庚 《詩序》:“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

    ”束皙《補亡詩》李善注:“由,從也;庚,道也。

    言物并得從陰陽道理而生也。

    ” 化工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堯尊 《孔叢子·儒服第十三》:“昔有遺諺:‘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領十榼。

    ’”杜審言《望春亭侍遊應诏》詩:“堯樽随步辇。

    ”按:此用“衢尊”之意。

     周道 見一卷《河源飛鳥外》詩。

     三千界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大千昭法象”句。

     十二宮 《史記·天官書》:“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

    ”司馬貞《索隐》:“《元命包》曰:‘紫之言此也,宮之言中也。

    言天神運動,陰陽開閉,皆在此中也。

    ’宋均又以為十二宮中外位各定,總謂之紫宮。

    ” 廖廓 見四卷《軒廣月容開》詩。

     名言 《書·大禹谟》:“名言茲在茲。

    ”孔穎達疏:“名目言談此事,必在此事之義而名言也。

    ” 雲路 郦道元《水經注·沔水上》:“公房升仙之日,婿之行未還。

    不獲同階雲路。

    ” 鴻蒙 見一卷《日浴鹹池》詩。

     漁舟繞落花 葛正華 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荇浦浮秋葉,漁舟繞落花。

    ” 桃浪生春渚,苔矶放釣舟。

    綠蓑行畫裡,紅雨落溪頭。

    笭箵飄飄去,胭脂片片浮。

    花須飛兩岸,人影在中流。

    風縠吹還散,菱絲冒更留。

    未應妨打槳,渾欲礙垂鈎。

    漁父纓堪濯,仙源路可求。

    一竿誰獨倚?恐是志和俦。

     “落花”易寫,難在不脫“繞”字;“舟”字易寫,難在不脫“漁”字。

     桃浪 駱賓王《送郭少府探得憂字》詩:“貝阙桃花浪。

    ” 苔矶 趙嘏《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詩:“宅邊秋水浸苔矶。

    ” 紅雨 李賀《将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複齋漫錄》雲:長吉有‘桃花亂落如紅雨’之句,以此名世。

    餘觀劉禹錫雲:‘花枝滿空迷處所,揺動繁英墜紅雨。

    ’劉、李出一時,決非相為剽竊。

    ” 笭箵 陸龜蒙《漁具詩·序》:“所載之舟曰舴艋,所貯之器曰笭箵。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元次山集》自釋雲:‘帶笭箵而畫船。

    ’注雲:‘上,郎丁切;下,桑荒切。

    竹器也。

    ’故《唐書·音訓》曰:‘讀作郎桑。

    ’見結本集音訓。

    又音,上,力丁切;下,息拯切。

    取魚龍也,蓋有平仄兩音。

    然《廣韻·集韻》:于‘庚、清、青’三韻中,不收此‘箵’字,并于上聲迥字韻中收之。

    ” 胭脂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花須 左思《蜀都賦》劉逵注:“蕊或謂之華,或謂之實,一曰花須頭點也。

    ” 人影 劉希夷《公子行》:“人影搖動綠波裡。

    ” 風縠 見三卷《得意忘言》詩。

     菱絲 見二卷《飲馬投錢》詩。

     打槳 《宋·西曲歌·莫愁樂第一首》:“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 垂鈎 李沛《四水合流》詩:“羨魚猶未已,臨風欲垂鈎。

    ” 漁父 《楚詞·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 仙源 陶潛《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

    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志和 沈汾《續仙傳》:“元真子,姓張,名志和。

    會稽山陰人。

    博學能文,進士擢第,善畫,飲酒三鬥不醉。

    守真養氣,卧雪不冷,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遊覽,魯國公顔真卿與之友善。

    真卿為湖州刺史,日與門客會飲,乃唱和為《漁父》詞。

    其首唱即志和之詞,曰:‘西塞山邊白鳥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月印萬川 陸錫熊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心源符太極”句。

     月皎冰壺淨,含輝印萬川。

    清光随處見,妙悟此中傳。

    人對虛明境,形窺色相前。

    應知千裡共,都是十分圓。

    有本皆如是,同歸豈不然?但能呈法象,何必辨天淵?聖學超神表,皇情運物先。

    仰觀兼俯察,微契證魚鸢。

     “應知”六句,十分圓透。

    以文句入詩,妙于不腐。

     冰壺 見一卷《華越照方池》詩。

     清光 魏伯陽《參同契·晦朔合符章第十七》:“始于東北,箕鬥之鄉。

    旋為右轉,嘔輪吐明。

    潛潭見象,發散清光。

    ” 妙悟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秦錄·僧叡傳》:“及從羅什受業,妙悟絕倫。

    ” 虛明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虛明象已傳”句。

     色相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甯從色相參”句。

     千裡共 謝莊《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

    ” 十分圓 梅堯臣《中秋與希深别後月下寄》詩:“桂吐十分圓。

    ” 同歸 《易·系辭傳下》:“天下同歸而殊途。

    ”韓伯注:“途雖衆,其歸則同。

    ” 法象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大千昭法象”句。

     仰觀 俯察 《易·系辭傳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 月印萬川 範錫圭 皎潔生華月,空明映碧川。

    一輪如印印,萬派見淵淵。

    到處清流闊,同時素魄圓。

    光原無間隔,人各對澄鮮。

    非色非空際,成形成象先。

    鸢魚觀所察,鴻雪悟其全。

    宛在清虛府,常通太極泉。

    自然窺道妙,此意與誰傳? 不粘不脫,最合雙關題做法。

     “空”字、“清”字皆重見,詩之工拙不在此,古人亦不甚避忌。

    要之,不犯更佳耳。

     印印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

    ”大川《五燈會元·南嶽下十世》“潭州石霜楚圓慈明禅師”條:“祖師心印,一印印空,一印印水,一印印泥。

    ”又《青原下十五世》“荊門軍玉泉思達禅師”條:“僧問:‘如何是一印印空?’師曰:‘萬象收歸古鑒中。

    ’曰:‘如何是一印印水?’師曰:‘秋蟾影落千江裡。

    ’曰:‘如何是一印印泥?’曰:‘細觀文彩未生時。

    ’” 清流 班固《西都賦》:“祛黼帷,鏡清流。

    ” 素魄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澄鮮 見二卷《空水共澄鮮》詩。

     非色非空 《護命經》:“非色為色,非空為空。

    ”楊起元注:“非色為色者,此言大道沖虛,無物不貫;天地神明,無處不存。

    本無形色之可睹,不可執其非色而為色者也。

    非空為空者,此言成道之人,變化自在,劫物常存。

    本來非空而實有,不可執着為虛無也。

    ” 成形成象 見一卷《乾坤為天地》詩。

     鴻雪 蘇轼《和子由渑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指,鴻飛那複計東西?” 清虛府 柳宗元《龍城錄》:“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三人同在雲上遊月中。

    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

    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

    ” 太極泉 《宋書·孝武帝本紀》:“思散太極之泉,以福無方之外。

    ”楊慎《升庵外集》:“太極之泉,不知何語?後閱《酉陽雜俎》:‘仙藥有太極泉,蓋神瀵盎漿之類也。

    ’宋齊六代文人每好用僻事例如此。

    ” 蟻穿九曲珠 陳桂森 靈玑藏诘屈,微物妙鑽研。

    路比羊腸轉,形同蟻磨旋。

    無心随往複,有隙乍延緣。

    似引千鈞發,搖開一線天。

    旁通河九折,斜貫月孤圓。

    險仄真難度,回環竟得穿。

    肖翹皆負智,葑菲莫輕捐。

    豈但無終馬,知途事可傳。

     事本荒唐,然既已命題,即須與斡旋妥貼。

    後四句小中見大,立意絕高,不但求工于點染。

     诘屈 魏武帝《短歌行》[2]:“羊腸坂诘屈。

    ” 鑽研 《後漢書·鄭玄傳》:“咨爾茕茕一夫,曾無同生相依。

    其勖求君子之道,研讚(贊)勿替。

    ”劉攽《刊誤》按:“文‘讚(贊)’,當作‘鑽(鑽)’。

    ” 羊腸 《史記·魏世家》:“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阏與。

    ”張守節《正義》:“羊腸坂道在太行山上,南口懷州,北口潞州。

    ”梁《隴頭流水歌》:“西上隴坂,羊腸九回。

    ” 蟻磨 王充《論衡·說日》篇:“問日月之行也,系着于天也。

    日月附天而行,不直行也。

    何以言之?《易》曰:‘日月星辰麗乎天,百果草木麗乎土。

    ’‘麗’者,‘附’也。

    附天所行,若人附地而匍行。

    其取喻若蟻行于硙上焉。

    ”《晉書·天文志》,又周髀家雲:“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

    譬之于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 往複 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缭而曲,如往而複。

    ” 延緣 《莊子·雜篇·漁父》:“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 千鈞發 《列子·仲尼》篇:“發引千鈞。

    ” 一線天 方鳳《金華洞天行紀下》:“又入,有天池深廣,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裡。

    有崖如兩扉,而啟其一極,黑暗中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名‘一線天’。

    ” 九折 見二卷《蟻穿九曲珠》詩。

     孤圓 吳少徵《長門怨》:“月出映層城,孤圓上太清。

    ” 肖翹 《莊子·外篇·胠箧》:“惴耎之蟲,肖翹之物。

    ”陸德明《經典釋文》:“肖翹,音消,下音祁饒反。

    崔雲:‘肖翹,植物也。

    ’李雲:‘翾飛之屬。

    ’” 葑菲 《詩經·邶風·谷風》篇:“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毛苌《傳》:“葑,須也。

    菲,笏也。

    下體,根莖也。

    ”鄭玄箋:“此二菜者,蔓菁與葍之類也。

    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時有惡時,采之者不可以根惡時并棄其葉。

    ” 無終馬 《韓非子·說林上第二十二》:“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

    ” 江海出明珠 陸應元 李昉《太平禦覽·珍寶部一》:“《禮鬥威儀》曰:‘王(者)政平,德至淵泉,則江海出明珠。

    ’” 明珠何處出?巨浸望無邊。

    淼淼江浮地,茫茫海接天。

    波镕銀萬頃,影映月雙圓。

    忽遇鲛人吐,渾疑合浦旋。

    夜光浮玓,寶氣溢澄鮮。

    神女遊還弄,馮夷舞欲前。

    逢時應照乘,見賞肯藏淵。

    象罔如相采,明堂正待懸。

     起處不略“江海”字,中間不略“出”字,最為有體。

     巨浸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