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鳴鳳,納虞氏之白環。

    ”李善注:“《國語》:周内史過曰:‘周之興也,鳴于岐山。

    ’” 浃旬 盧思道《城南隅宴》:“平原宴浃旬。

    ”按,鄭玄《周禮》注曰:“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

    ”《釋文》曰:“字又作浃,浃旬即浃日也。

    ” 妙契 司空圖《詩品·形容第二十》:“俱以大道,妙契同塵。

    ” 雅奏 謝偃《觀舞賦》:“既而曲變,終雅奏阕。

    ” 幽襟 楊師道《春朝閑步》詩:“蘭芷襲幽襟。

    ” 榛苓杳 《詩·邶風·簡兮》篇:“山有榛,隰有苓。

    雲誰之思?西方美人。

    ” 歲月侵 陸機《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途随年侵。

    ”李善注:“言前路已多而罕至,後塗随年侵而又盡,言無幾何也。

    ”庾信《卧疾窮愁》詩:“窮愁歲月侵。

    ” 鐘期 《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賀若 僧文瑩《續湘山野錄》:“太宗嘗酷愛宮詞中十小調子,乃隋賀若弼所撰。

    其聲與意及用指取聲之法,古今無能加者。

    一曰:不博金;二曰:不換玉;三曰:夾泛;四曰:越溪吟;五曰:越江吟;六曰:孤猿吟;七曰:清夜吟;八曰:葉下聞蟬;九曰:三清。

    外一調最優古,忘其名,琴家隻命曰賀若。

    ”程大昌《續演繁露》:“琴中有賀若,乃文宗時賀若夷善琴也。

    ”按:程氏所說賀若,與《湘山野錄》不同。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曰:“貞元中,成都雷生善鑿琴,其業精妙,天下無比也!彈者亦衆焉;太和中,有賀若夷尤能。

    後為待诏,對文宗彈一調,上嘉賞之,仍賜朱衣,至今為賜绯調。

    ”其事與程氏所說合,而《隋書》列傳不雲。

    賀若弼能琴知文,瑩以賀若姓稀,弼名頗顯,因而附會其說也。

     珠宮 崔國輔《奉和華清宮觀行香應制》詩:“天子蕊珠宮。

    ”杜甫《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煌煌珠宮物。

    ” 玉轸 見二卷《焦桐入聽》詩。

     缁林 《莊子·雜篇·漁父》:“孔子遊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

    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陸德明《經典釋文》:“缁帷,司馬雲:‘黑林名也。

    ’” 春日遲遲 绛鶴春容媚,銅龍日影遲。

    才暄三秀草,徐上萬年枝。

    水作溶溶轉,風将細細移。

    靜中浮遠黛,空裡漾遊絲。

    蓮漏添清曆,花磚度迤逦。

    彩融低燕掠,紅暖帶莺窺。

    化國無殊晷,陽和正及時。

    分陰知共惜,持以報昌期。

     細皴淡染,題氣宛然。

    結意尤得體。

     绛鶴 徐陵《玉台新詠·序》:“绛鶴晨嚴,銅蠡畫靜。

    ”吳兆宜注:“江總集為《陳六宮謝表鶴籥晨啟》。

    ” 銅龍 《漢書·成帝紀》:“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

    ”注,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

    ” 三秀草 《楚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間。

    ”王逸注:“三秀,謂芝草也。

    ”《爾雅·釋草》:“苬芝。

    ”郭璞注:“芝,一歲三華,瑞草。

    ” 萬年枝 見前《風軟遊絲重》詩。

     蓮漏 見前《春日遲遲》詩。

     花磚 見前《日向壺中特地長》詩。

     化國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來時熙化日”句。

     陽和 見二卷《早春殘雪》詩。

     分陰 《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

    至于衆人,當惜分陰。

    ’” 昌期 盧照鄰《登封大酺歌·第四首》:“千年聖主應昌期。

    ” 得意忘言 翁方綱 《莊子·雜篇·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但識真诠妙,誰煩費許辭?畫前原有易,象外更傳詩。

    山碧雲生處,天青鶴點時。

    此中皆活潑,以後總支離。

    自得無弦操,甯勞日出卮。

    拈花方欲笑,應手不須為。

    水縠何心渙,風箫一任吹。

    鸢魚超聖契,即與漆園期。

     起四句抉題之根。

    “山碧”四句,寫“得意”;“自得”句,承“得意”;“甯勞”句,拍“忘言”;“拈花”四句,正寫“忘言”;結頌揚,即補出處,章法最清,意思亦蕭然高寄。

     真诠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庶得會真诠”句。

     畫前 有易 楊時《龜山語錄二·京師所聞》:“問邵堯夫雲:‘誰信畫前原有《易》,自從删後更無《詩》。

    畫前有《易》何以見?’曰:‘畫前有《易》,其理甚微。

    然即用孔子之已發明者言之,未有畫前,蓋可見也。

    如雲:神農氏之耒耜,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蓋取諸《噬嗑》;黃帝、堯、舜之舟楫,蓋取諸《渙》;服牛乘馬,蓋取諸《随》。

    《益》《噬嗑》《渙》《随》,重卦也。

    當神農、黃帝、堯、舜之時,重卦未畫,此理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赜,故通變以宜民,而《易》之道得矣。

    然則非畫前元有《易》乎?’”按:此二句,《擊壤集》不載。

     象外 傳詩 司空圖《詩品·雄渾第一》:“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 雲生 大川《五燈會元·南嶽下十世》“潭州石霜楚圓慈明禅師”條:“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所以山僧居福嚴,隻見福嚴境界;晏起早眠,有時雲生碧嶂,月落寒潭。

    ” 鶴點 戴表元《遊陽明洞天呈王理得諸君》詩:“初晴鶴點青邊嶂。

    ” 活潑 大川《五燈會元·五祖下四世》“益州保唐寺無住禅師”條:“何名識心見性?師曰:‘真心者,念生亦不順生,念滅亦不依寂。

    不來不去,不空不亂,不取不舍,不沉不流;無為無相,活潑潑,平常自在。

    此心體畢竟不可得,無可知覺。

    觸目皆如,無非見性也。

    ’”《朱子語類·一百二十六·釋氏》:“‘活潑潑地’是禅語否?曰:不是禅語,是俗語。

    ” 支離 揚子《法言·五百》篇:“或問天地簡易而聖人法之,何五經之支離?曰:支離,蓋其所以為簡易也。

    已簡已易,焉支焉離?”“離”,李軌注:“嫌難了。

    ”宋鹹注:“支離,猶委曲也。

    ”吳秘注:“支離,猶言分散也。

    各有科條,分散而難通。

    ”司馬光注:“支離,猶扶疏繁多之貎。

    ”按:支離,謂言不親切,如有物支吾于其間,使離而不附也。

    四注皆非。

     無弦操 梁昭明太子《陶靖節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适,辄撫弄,以寄其意。

    ” 日出卮 《莊子·雜篇·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注:“夫卮滿則傾,空則仰,非持故也。

    況之于言,因物随變,唯彼之從,故曰日出。

    日出,謂新則盡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日新也,日盡則和也。

    ” 拈花 大川《五燈會元》“七佛”條:“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

    付囑摩诃迦葉。

    ’” 應手 《莊子·外篇·天道》:“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

    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 水縠 劉禹錫《竹枝詞·第三首》:“瀼西春水縠文生。

    ” 何心渙 《易·象傳下》:“風行水上,渙。

    ”孔穎達疏:“風行水上,激動波濤,散釋之象。

    ”蘇洵《仲兄字文甫說》:“今夫風水之相遭乎大澤之陂也。

    纡餘委蛇,蜿蜒淪漣;安而相推,怒而相淩;舒而如雲,蹙而如鱗;疾而如馳,徐而如徊;揖讓旋辟,相顧而不前。

    其繁如縠,其亂如霧;紛纭郁擾,百裡若一;汩乎順流,至乎滄海之濱。

    滂薄洶湧,号怒相軋;交橫綢缪,放乎空虛;掉乎無垠,橫流逆折;旋傾側,宛轉膠戾;回者如輪,萦者如帶;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投者如鯉。

    殊狀異态,而風水之極觀備矣!故曰:‘風行水上,渙。

    ’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豈有求乎文哉?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是其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風之文也;二物者,非能為文而不能不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乎其間也。

    故此天下之至文也。

    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為文;刻镂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與論乎自然。

    故夫天下之無營而文生之者,唯水與風而已。

    ” 風箫 見二卷《昭文不鼓琴》詩。

     漆園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嘗為蒙漆園吏。

    ”張守節《正義》:“《括地志》雲:‘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裡。

    ’” 披沙揀金 謝墉 沙際精金在,披尋始出塵。

    恒河甯可數,麗水不教淪。

    敢謂光難掩,緣知少更珍。

    推求心以慎,棄取術斯神。

    價合雙南重,榮逾九牧陳。

    陸離辭土壤,的皪耀星辰。

    莫訝泥途賤,能邀天鑒真。

    從茲欣地寶,三品荷陶甄。

     “敢謂”四句,發“披”字、“揀”字,極精透。

    從此用意,自無敷衍之弊。

     恒河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雲何?是諸恒河沙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 麗水 見一卷《追琢其章》詩。

     雙南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九牧 見一卷《追琢其章》詩。

     陸離 《楚詞·離騷經》:“班總總其離合兮,紛陸離其上下。

    ”王逸注:“陸離,猶參差衆貌。

    ”按:顔師古又訓“陸離”為“分散”。

    似皆未然。

    《九章·涉江》曰:“帶長铗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如訓以參差,分散,于長铗形狀未符;今相承用為光采煥發意,于古無征,而于義為允。

     的皪 詳後《清露點荷珠》詩。

     地寶 《禮·禮運》:“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鄭玄注:“言嘉瑞出,人情至也。

    ”《宋史·汪綱傳》:“綱為桂陽軍平陽縣令。

    桂陽歲貢銀二萬九千餘兩,而平陽當其三分之二。

    綱謂,向者銀礦坌發價輕,故可勉以應。

    今地寶已竭,市于他郡,其價倍蓰,力請痛蠲損之。

    ” 三品 見一卷《披沙揀金》詩。

     陶甄 毋丘儉《承露盤賦》:“采名金于昆丘,斬扶桑以為薪。

    诏燭龍使吐火,運混元以陶甄。

    ”按,《漢書·董仲舒傳》:“如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

    ”如淳曰“甄人作瓦器為之甄”,則甄本訓合土;然《典引》“甄殷陶周”,蔡邕訓以“模範”,則亦為範金之通稱。

    此賦蓋本蔡訓。

    夏侯湛《燈賦》亦有“取光藏煙,緻巧金銅。

    融冶甄流,陶形定容”之語。

     黃目上尊 蔣和甯 《禮·郊特牲》:“黃目,郁氣之上尊也。

    黃者,中也。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

    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

    ”鄭玄注:“黃目,黃彜也。

    周所造,于諸尊為上也。

    ”孔穎達疏:“黃目者,以黃金镂其外以為目,因取名也。

    因将置郁鬯酒,故雲郁氣也。

    祭祀時列之,最在諸尊之上,故雲上也。

    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者,言酒清明在尊中而可斟酌,示人君慮于祭事,必斟酌盡于中也。

    目在尊外而有清明,示人君行祭,必外盡清明潔淨也。

    ”沈括《夢溪筆談·器用》:“《禮》書所載黃彜,乃畫人目為飾,謂之黃目。

    予遊關中,得古銅黃彜,殊不然。

    其刻畫甚繁,大體似缪篆,又如欄楯間所畫回波曲水之文。

    中間有二目,如大彈丸突起,煌煌然,所謂黃目也。

    視其文,仿佛有牙角口吻之象。

    ” 曆代殊彜斝,成周制獨隆。

    疇從三曰視,數應六居中。

    瞿鼎文相似,黃流色正同。

    塗金輝百煉,翦水映雙瞳。

    酒以苞茅縮,香因郁鬯通。

    求陰理可格,灌地禮攸崇。

    正位能居體,清明本在躬。

    由來蠲潔意,契合頌昭融。

     刻畫“黃”字、“目”字,極警切。

     殊彜斝 《禮·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夷,殷以斝,周以黃目。

    ”鄭玄注:“夷,讀為彜。

    ” 三曰視 《書·洪範》:“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

    ” 六居中 《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黃鐘。

    ”韋昭注:“十一月,曰黃鐘,乾初九也。

    六者,天地之中。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

    天有六母,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畢矣。

    而六為中,故六律、六呂而成天道。

    黃鐘初九,六律之首,故以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重元正始之義也。

    ” 瞿鼎 《宣和博古圖·商·瞿父鼎銘》:“二字‘瞿父’。

    商器以父銘者多矣,瞿則莫詳其為誰。

    然瞿作兩目,與商瞿祖丁卣之兩目相似,固未易以名氏考也。

    ” 黃流 《詩·大雅·旱麓》篇:“瑟彼玉瓒,黃流在中。

    ”毛苌《傳》:“玉瓒,圭瓒也,黃金所以飾流鬯也。

    ”鄭玄箋:“黃流,秬鬯也。

    ”孔穎達疏:“瓒者,盛鬯酒之器。

    以黃金為勺,而有鼻口,鬯酒從中流出,故雲黃金所以流鬯;以器是黃金,照酒亦黃,故謂之黃流也。

    ” 塗金 《漢書·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

    ”師古曰:“塗,以金塗銅上也。

    ” 百煉 《晉書·輿服志》:“應劭《漢官》雲:‘說者以為金取剛強,百煉不耗。

    ’” 剪水 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 包茅 《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杜預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

    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

    ” 郁鬯 《禮·郊特牲》:“周人尚臭。

    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于淵泉。

    ”孔穎達疏:“郁合鬯者,郁,郁金草也;鬯,謂鬯酒。

    煮郁金草和之,其氣芬芳調鬯也;又以搗郁汁和合鬯酒,使香氣滋甚,故雲郁合鬯也。

    ”馬氏說:“郁,草名。

    知郁金香草合為鬯也。

    ” 求陰 灌地 《禮·郊特牲》:“既灌,然後迎牲,緻陰氣也。

    ”孔穎達疏:“既灌,然後迎牲者,先求神後迎牲也;緻陰氣也者,解所以先灌,是先求陰也。

    先緻氣于陰,故雲緻陰氣也。

    ” 正位 居體 《易·文言傳》:“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孔穎達疏:“黃中通理者,以黃居中,兼四方之色,奉承臣職,是通曉物理也。

    正位居體者,居中得正,是正位也;處上體之中,是居體也。

    黃中通理,是美在其中。

    有美在于中,必通暢于外,故雲暢于四支。

    四支猶人手足,比于四方物務也。

    外内俱善,能宣發于事業。

    所營謂之事,事成謂之業,美莫過之,故雲美之至也。

    ” 清明 在躬 見前《山川出雲》詩。

     昭融 《詩·大雅·既醉》篇:“昭明有融,高朗令終。

    ”毛苌《傳》:“融,長朗明也。

    ”孔穎達疏:“毛以為,天既光大,汝成王以昭明之道,甚有長也。

    言與之明道,未有極己之時。

    ” 春服既成 趙佑 春憐風日美,服愛绮羅清。

    冶袖宜新制,單衫稱緩行。

    殷勤燕子語,催促剪刀聲。

    永晝裁縫就,良宵熨貼平。

    尋花三月暮,吹袂五铢輕。

    既适溫暾候,還摅詠浴情。

    微和随意扇,佳興偶然成。

    衣被皆天澤,衢歌祝聖明。

     前半,善為“既”字取勢;後半,亦含得“舞雩沂水”意思。

    不泛作“春服滿汀洲”詩。

     冶袖 徐陵《玉台新詠·序》:“驚鸾冶袖,時飄韓掾之香。

    ” 單衫 《晉雜曲歌詞·西洲曲》:“單衫杏子紅。

    ” 裁縫 《周禮·天官·縫人》:“女工八十人。

    ”鄭玄注:“女工,女奴。

    曉裁縫者。

    ” 熨貼 杜甫《白絲行》:“美人細意熨貼平,裁縫滅盡針線迹。

    ” 五铢 谷神子《博異記》“岑文本”條:“又問曰:‘衣服皆輕細,何土所出?’對曰:‘此上清五铢服。

    ’又問曰:‘所聞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異?’對曰:‘尤細者,則五铢也。

    ’” 溫暾 見一卷《春從何處來》詩。

     微和 陶潛《拟古詩·第七首》:“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

    ” 佳興 李嘉祐《晚登江樓有懷》詩:“獨坐南樓佳興新。

    ” 衣被 見一卷《春蠶作繭》詩“衣被萬方鹹”句。

     衢歌 見前《野含時雨潤》詩。

     清露點荷珠 吳以鎮 鳳池清露滴,荷傘綠雲扶。

    沾處差同雨,排來略似珠。

    走盤光莫定,入掌色難逾。

    玓真堪玩,勻圓總不殊。

    驚風離更合,映月有還無。

    柳線穿何用,松钗綴豈須?未宜量斛價,幸許疊錢沽。

    照乘歸宸鑒,含光貯玉壺。

     亦微欠發揮“露”字,而刻畫“荷珠”自佳,“驚風”二句,尤摹寫入微。

     “疊錢”句绾合“荷”字,巧甚。

    然巧句隻可如此而止,再過則纖矣。

     鳳池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荷傘 陸佃《埤雅·釋草》:“萬荷貼水生藕者也。

    芰荷無藕卷荷也,與華偶生,出乎水上,亭亭如傘者是。

    ” 綠雲 廼賢《月湖竹枝詞·第二首》:“團團荷葉綠雲扶。

    ” 走盤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入掌 傅玄《短歌行》:“昔君視我如掌中珠。

    ”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篇:“至于陳琳谏辭,稱掩目捕雀;潘嶽哀辭,稱掌珠伉俪,并引俗說而為文辭者。

    ” 玓 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李善注:“《說文》曰:玓,明珠光也。

    ‘玓’與‘的皪’,音義同。

    ” 勻圓 杜甫《野人送朱櫻》詩:“萬顆勻圓訝許同。

    ” 柳線 松钗 并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量斛 劉恂《嶺表錄異記》:“綠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

    昔梁氏之女有容質,石季倫為交趾采訪使,以真珠三斛買之。

    ” 疊錢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照乘 《史記·田敬仲世家》:“梁王曰:‘若寡人之小國,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

    ’” 玉壺 《文選》鮑照《白頭吟》。

    李善注:“秦子曰:‘玉壺必求其以盛。

    ’” 昆吾刀切玉如泥 鞠恺 《山海經·中山經》:“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

    ”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割泥也。

    周穆王時,西戎獻之。

    屍子所謂‘昆吾之劍’也。

    ” 昔有昆吾劍,來從月窟西。

    豈惟鐘可刜,直使玉如泥。

    脫匣才抽水,成方已作珪。

    練吹三尺過,肪截一痕齊。

    宛爾沙堪畫,居然土受犁。

    連環知立解,合璧好分攜。

    望氣鋒無敵,摧剛理可稽。

    天弧今遠震,納赆定頻齑。

     “切”字殊難取似;“成方”“肪截”二句,可雲“筆有化工”。

     月窟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鐘可刜 見一卷《錐處囊》詩。

     脫匣 抽水 徐渭《琉球刀》詩:“脫匣水堪抽。

    ” 成方 作珪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練吹 見前《歐冶子鑄劍》詩。

     肪截 魏文帝《與鐘大理書》:“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

    ” 沙堪畫 見一卷《錐處囊》詩。

     土受犁 劉熙《釋名·釋器用第二十一》:“犁,利也。

    利則發土,絕草根也。

    ” 連環 《戰國策·齊策》:“始皇嘗遣使者,遺君王後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後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君王後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 合璧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天弧 《史記·天官書》:“廁下一星,曰天矢。

    矢黃則吉;青、白、黑,兇。

    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斿。

    其東有大星曰狼。

    狼角變色,多盜賊。

    下有四星曰弧,直狼。

    ”張守節《正義》:“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

    以伐叛懷遠,又主備賊盜,知奸邪。

    弧矢向狼動移,多盜;明大變色,亦如之。

    矢不直狼,多盜;引滿,則天下盡兵也。

    ”揚雄《羽獵賦》:“熒惑司命,天弧發射。

    ” 飛鴻響遠音 萬廷蘭 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 涼風吹迥野,旅雁帶秋音。

    關塞寒應早,潇湘水正深。

    凄清初入耳,嘹唳最驚心。

    細雨蘆花岸,孤村月夜砧。

    依稀如有和,斷續杳難尋。

    影入寥天沒,聲随遠角沉。

    幾重黃葉渡,萬裡碧雲陰。

    好待春光暖,呼群到上林。

     着意“響”字、“遠”字,深得凄清寥廓之神。

    康樂此詩本作于初春,故有“池塘生春草”諸句,詩竟賦秋鴻。

    此種題原不拘出處。

     關塞 劉長卿《聞虞沔州有替将歸上都登漢東城寄贈》詩:“翔雁初辭舊關塞。

    ” 潇湘 溫庭筠《瑤瑟怨》:“雁聲遠過潇湘去。

    ” 凄清 潘嶽《秋興賦》:“露凄清以凝冷。

    ” 嘹唳 謝惠連《秋懷》詩:“嘹唳度雲雁。

    ” 上林 孟浩然《自浔陽泛舟經明海》詩:“遙憐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 秋月照寒水 張模 朱子《齋居感興詩·第十首》:“放勳始欽明,南面亦恭己。

    大哉精一傳,萬世立人紀。

    倚欤歎日跻,穆穆歌敬止。

    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禮。

    恭惟千載心,秋月照寒水。

    ” 霁宇無邊淨,長江見底寒。

    滄波何處盡?明月古來看。

    岸闊蘆飄雪,秋高桂吐丹。

    更無雲點綴,低見影團。

    皎潔開銀界,晶瑩洗玉盤。

    一輪随意照,萬象此中寬。

    夜氣澄餘滓,心源得靜觀。

    明明千載意,妙理試窮殚。

     水月是題面,千載心是題意。

    先渾寫而後明點,唐人舊法;妙于渾寫處俱含本意,方不畫作兩橛。

     見底寒 羊士谔《郡中即事》詩:“城下秋江寒見底。

    ” 蘆飄雪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十四世》“真州長蘆妙覺慧悟禅師”條:“僧問:‘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

    還端的也?’無師曰:‘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 雲點綴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無雲微點綴”句。

     銀界 蘇舜欽《中秋松江新橋對月和柳令》之詩:“佛氏解為銀色界。

    ” 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一輪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萬象 大川《五燈會元·南嶽下二世》“盤山寶積禅師”條:“夫心月孤圓,光吞萬象。

    ” 餘滓 陶潛《己酉歲九月九日》詩:“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 心源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心源符太極”句。

     靜觀 詳五卷《昭文不鼓琴》詩。

     萬紫千紅總是春 博明 見一卷《春從何處來》詩。

     暖入三三徑,寒消九九天。

    春光無遠近,花意總便娟。

    麗紫晴烘日,酣紅曉破煙。

    柔枝都旖旎,老樹亦新鮮。

    隔水濃如畫,尋源望若仙。

    是誰工設色,使爾巧争妍?衆竅風吹萬,長江月印千。

    發生由一氣,此理妙難傳。

     鋪排千紅萬紫,便為買椟還珠,着意“總是春”三字,乃使傳神寫照在阿堵間。

     三三徑 楊萬裡《三三徑詩序》:“東園新開九徑,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紅梅、碧桃、芙蓉,九種花木各植一徑,命曰三三徑雲。

    ” 九九天 周遵道《豹隐紀談》:“石湖居士戲用鄉語,雲土俗以二至後九日為寒燠之候,故諺有‘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之語。

    又一說夏至後雲:‘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頭宿。

    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冬至後雲:‘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筚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路宿。

    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貧兒争意氣。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尴尬。

    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犂爬一齊出。

    ’範公吳人,不免用鄉語。

    ” 遠近 袁昂《古今書評》:“蕭子雲書如上林春花,遠近瞻望,無處不發。

    ” 便娟 《楚詞·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王逸注:“便娟,好貌。

    ” 麗紫 黃庭堅《白山茶賦》:“麗紫妖紅,争春而取寵。

    ” 烘日 楊億《後苑賞花應制》詩:“豔烘曉日迷天仗。

    ” 酣紅 範成大《州宅堂前荷花》詩:“也帶酣紅學醉妝。

    ” 破煙 範成大《次韻徐提舉遊石湖三絕·第二首》:“日腳烘晴已破煙。

    ” 風吹萬 詳四卷《樂出虛》詩。

     月印千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六世》“韶州龍光禅師”條:“問:‘賓頭盧一身為什麼赴四天下供?’師曰:‘千江同一月,萬戶總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