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莺聲細雨中 莊培因 劉長卿《海鹽官舍早春》詩:“柳色孤城裡,莺聲細雨中。

    ” 春色沾微雨,莺啼帶遠郊。

    廉纖飛處密,睆聽來淆。

    細縷金衣濕,輕簧珠點敲。

    攜柑愁滑滑,隔葉但交交。

    徐啭昏煙外,還藏弱柳梢。

    鸠呼聲似和,蝶宿翅慵捎。

    待霁看求友,迎風尚戀巢。

    上林新澤渥,刷羽傍螭坳。

     “莺聲”“細雨”,如逐層分寫,神味索然。

    着意一“中”字,遂使難狀之景筆端如畫。

     遠郊 《周禮·地官·載師》:“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

    ”鄭玄注:“杜子春雲:‘五十裡為近郊,百裡為遠郊。

    ’” 廉纖 韓愈《晚雨》詩:“廉纖晚雨不能晴。

    ” 睆 見三卷《新莺隐葉》詩。

    按:《凱風》睆、黃鳥句注疏,皆指鳥之容色。

    惟《朱子集傳》曰:“睆,清和圓轉之意。

    ”此從《集傳》說。

     金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明皇每于禁苑中見黃莺,常呼之為金衣公子。

    ” 珠點 毛滂《何滿子》詞:“急雨初收珠點。

    ” 攜柑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滑滑 梅堯臣《禽言》第四首《竹雞》:“泥滑滑,苦竹岡。

    雨蕭蕭,馬上郎。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之二》:“竹雞,蜀人呼為雞頭鹘,南人呼為泥滑滑。

    ” 隔葉 杜甫《蜀相》詩:“隔葉黃鹂空好音。

    ” 交交 《詩·秦風·黃鳥》篇:“交交黃鳥,止于棘。

    ”毛苌《傳》:“交交,小貌。

    ”孔穎達疏:“黃鳥,小鳥也,故以交交為小貌。

    桑扈箋雲:‘交交,猶佼佼,飛而往來貌。

    ’則此亦當然,故雲往來得其所,是交交為往來狀也。

    ”按:此詩黃鳥,非倉庚。

    交交乃往來之狀,亦不訓鳥聲。

    然晉夏侯湛《春可樂賦》曰:“莺交交以弄音,翠翻翻以輕翔。

    ”則借為莺聲,有自來矣。

     鸠 和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蝶 捎 杜甫《重過何氏詩·第一首》:“花妥莺捎蝶。

    ” 求友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上林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刷羽 沈約《詠湖中雁》詩:“刷羽同搖漾。

    ”劉象《早春池亭獨遊詩·第二首》:“莺刷初遷羽。

    ” 螭坳 《新唐書·百官志》:“貞觀初,以給事中、谏議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

    每仗下,議政事,起居郎一人執筆記錄于前,史官随之。

    其後,複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号螭頭。

    ”葉夢得《石林燕語》:“唐起居郎、舍人,皆随宰相入殿。

    預聞奏事,仗在紫宸,則立殿下,直第二螭頭,即其坳處,和墨以記事,故号螭頭,或曰螭坳。

    ” 殘月如初月 王鳴盛 庾信《拟詠懷詩·第十八首》:“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按:坊刻作“殘月如新月”,蓋緣唐試律而誤,不知唐詩此題亦誤刊也。

     半魄留金鏡,纖痕剩玉蜍。

    穿簾斜似玦,挂樹曲成梳。

    隻訝蓂才吐,甯知桂漸虛。

    難分弦上下,堪悟理乘除。

    澹澹輝将掩,微微影尚餘。

    欣逢久照日,惟頌月恒如。

     “殘月”有二解:一曰向曉之月,一曰望後之月。

    望後之說較長。

    唐詩“佳人應誤拜,栖鳥反求安”,二說并用。

    非也。

    禮堂在餘綠意軒作此詩,本限六韻,坊本欲足八韻之數,摭唐詩語益之,遂緻兩解騎牆,今從原稿。

     半魄 張子容《碧池望秋月》詩:“半魄落銀鈎。

    ” 金鏡 朱華《海上生明月》詩:“影開金鏡滿。

    ” 玉蜍 方嶽《秀錦樓賦》:“挹浮丘之欲仙兮,撫玉蜍以盤桓。

    ” 似玦 陸龜蒙、皮日休《寒夜聯句》詩:“月魄方似玦。

    ”原注:日休。

     成梳 陸遊《遊山詩·第二首》:“殷勤一梳月,十裡照還家。

    ” 蓂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葉轉堯階莢”句。

     桂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深深桂影圓”句。

     弦上下 《詩·小雅·天保》篇,孔穎達疏曰:“日月在朔交會,俱右行于天,日遲月疾。

    從朔而分,至三日,月去日已當二次,始死魄而出,漸漸遠日,而月光稍長。

    八日、九日,大率月體正半,昏而中,似弓之張而弦直,謂上弦也。

    後漸進,至十五、十六日,月體滿,與日正相當,謂之望,雲體滿而相望也。

    從此後漸虧,至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亦正半在,謂之下弦。

    ” 乘除 見二卷《大衍虛其一》詩。

    按:此用《易》“日中必昃,月盈必虛”之意,故用“理”字。

     久照 《易·彖傳下》:“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 月恒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野含時雨潤 倪承寬 正是黃梅候,郊原雨乍過。

    陰将晴各半,寒與暖相和。

    芳樹紅英落,平蕪綠意多。

    三篙新漲軟,一帶濕煙拖。

    鸠婦遙呼侶,魚苗細漾波。

    欣欣觀物化,長養頌南訛。

     細貼之極,妙于活潑。

    “含”字、“潤”字,生趣宛然。

    結亦不落豐年套語。

     黃梅 王安石《再遊齊安寺》詩,李璧注:“《風土記》曰:‘夏至前雨為黃梅雨。

    ’” 陰 晴 寒 暖 周邦彥《清明三台》詞:“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

    ” 芳樹 陸機《答張士然》詩:“芳樹發華巅。

    ” 紅英 沈約《郊居賦》:“抽紅英于紫帶。

    ” 平蕪 高适《田家春望》詩:“春色滿平蕪。

    ” 綠意 韓琦《北堂春雨》詩:“煙外垂楊綠意多。

    ” 三篙 溫庭筠《池塘七夕》詩:“萬家碪杵三篙水。

    ”按:注引潘嶽“楚浪三篙碧”句,潘詩無此語。

     新漲 杜牧《街西長句》:“碧池新漲浴嬌鴉。

    ” 軟 劉禹錫《淮陰行·第五首》:“無奈挑菜時,清淮春浪軟。

    ” 一帶 元稹《度門寺》詩:“門臨溪一帶。

    ” 濕煙 陸贽《禦園芳草》詩:“濕煙搖不散。

    ” 鸠婦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魚苗 唐庚《江漲》詩:“池溢走魚苗。

    ”葉夢得《避暑錄話》:“浙東土人,率以陂塘養魚。

    乘春魚初生時,取種于江外,長不過半寸。

    以木桶置水中,細切草為食,如食蠶,謂之魚苗。

    ” 欣欣 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而向榮。

    ” 觀物化 陳子昂《感遇詩·第十三首》:“閑卧觀物化。

    ” 長養 見三卷《平秩南訛》詩。

     列子禦風 汪永錫 《莊子·内篇·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于緻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按:禦風事,《列子》亦載,然詩正用《莊子》意,故置彼引此。

     絕迹無行地,逍遙信所之。

    俯看真一氣,飙舉與誰期?倏爾成千裡,超然謝九逵。

    有聲來木末,吹影過天涯。

    神馬空羁靮,尻輪任指麾。

    飄飄黃鹄遠,杳杳白雲移。

    有待雖難定,無心自不知。

    蜩鸠莫相訝,适意總如斯。

     題原缥缈,詩亦意境灑然。

    起切《南華》本旨,結以郭象“注”意足之,尤為圓徹。

     絕迹無行地 《莊子·内篇·人間世》:“絕迹易,無行地難。

    ”郭象注:“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

    ” 逍遙 《莊子·内篇·逍遙遊》郭象注:“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

    ” 一氣 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俯視但一氣。

    ” 九逵 《爾雅·釋官》:“九達謂之逵。

    ”郭璞注:“四道交出,複有旁道。

    ”邢昺疏:“《詩·周南》雲:‘施于中逵。

    ’《毛傳》雲:‘逵,九達之道是也。

    ’案,《左傳·隐十一年》雲:‘及大逵。

    ’桓十四年,焚渠門入及大逵。

    莊二十八年,衆軍入自純門及逵市。

    宣十二年,入自皇門,至于逵路。

    杜預皆以為道,并九軌。

    案,《周禮》:‘經塗九軌。

    ’不名曰逵。

    杜意蓋以鄭之城内不應有九出之道,故以為并九軌于此則不合也。

    ” 木末 詳五卷《高摘屈宋豔》詩。

     天涯 漢無名氏《古詩·第一首》:“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 神馬 尻輪 《莊子·内篇·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餘因而乘之,豈更駕哉!”郭象注:“浸,漸也。

    夫體化合變,則無往而不因,無因而不可也。

    ” 黃鹄 《戰國策·楚四》:“黃鹄因是以。

    遊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鯉,仰齧菱蘅,奮其六翮而淩清風,飄搖乎高翔。

    ” 白雲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蜩鸠 《莊子·内篇·逍遙遊》:“蜩與鷽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郭象注:“苟足于其性,則雖大鵬無以自異于小鳥,小鳥無羨于天地,而榮願有餘矣。

    故小大雖殊,逍遙一也。

    ” 上苑春莺随柳啭 汪存寬 薩都剌《西宮春日》詩:“上苑春莺随柳啭,西宮午漏隔花深。

    ” 宮柳千絲袅,林莺百啭随。

    由來多好語,隻在最高枝。

    曉日眠初起,濃陰坐每移。

    低昂原不定,宛轉恰相宜。

    葉底聲聲滑,風前故故欹。

    似将歌節奏,巧趁舞腰肢。

    閣道千門外,春陰二月時。

    上林欣得借,願雜鳳笙吹。

     純從“随”字着筆,自然不似“柳浪聞莺”。

    結四句歸結“上苑”,字字精工。

     千絲 鄭谷《柳》詩:“千絲萬緒惹春風。

    ” 百啭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最高枝 曹植《公宴》詩:“好鳥鳴高枝。

    ”溫庭筠《題柳》詩:“流莺百啭最高枝。

    ” 眠初起 見三卷《風軟遊絲重》詩。

     坐每移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黃莺并坐交愁濕。

    ”仇兆鳌注:“《古樂府》:‘鳥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

    ’坐字本此。

    ” 滑 白居易《琵琶行》:“間關莺語花底滑。

    ” 故故 杜甫《月詩·第三首》:“故故滿青天。

    ”按:故故者,作意如此之義,猶言“特特”也。

     節奏 見三卷《風過箫》詩。

     腰肢 隋炀帝《望江南詞·第二首》:“湖上柳,東風搖弄好腰肢。

    ” 閣道 千門 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銮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 春陰 二月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上林 得借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鳳笙 李白《從宜春苑奉诏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莺百啭歌》:“新莺飛繞上林樹,願入箫韶雜鳳笙。

    ” 野含時雨潤 錢大昕 甘澤依旬降,東臯生意多。

    如酥籠翠柳,積潤長青莎。

    薄霧蒙蒙澹,油雲淰淰過。

    濃添螺髻綠,肥漲曲塵波。

    濕壓煙千縷,斜披雨一簑。

    太平天澤早,節候近清和。

     第一句便緊切“時雨”字,二句便緊切“野”字、“含”字、“潤”字,一切喜雨膚詞,無從欄入矣。

    三、四句,先描“潤”字;五、六、七、八句,妙寫“含”字。

    而五、六是天上之景,是遠景,是乍晴之景;七、八是地下之景,是近景,是既晴之景。

    層次亦最分明。

     依旬 唐明皇帝《同劉晃喜雨》詩:“膏雨自依旬。

    ” 生意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如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第一首》:“天街小雨潤如酥。

    ” 翠柳 王融《長歌引》:“翠柳蔭通街。

    ” 積潤 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韫珠澄積潤。

    ” 青莎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夾岸長青莎”句。

     淰淰 見三卷《秋雲似羅》詩。

     螺髻綠 見二卷《雨後山光滿郭青》詩。

     肥 蘇轼《次韻沈長官詩·第三首》:“風來震澤帆初飽,雨入松江水漸肥。

    ”王十朋注:“帆飽、水肥,皆方言。

    ”按,揚子《太玄文》曰:“山殺瘦,澤增肥。

    ”範望注曰:“山以高峻,故殺瘦;澤以卑下,受山之腴,故增肥。

    ”則以肥言水,亦古矣,不得謂之方言。

     曲塵波 白居易《春江閑步贈張山人》詩:“春水迎塵波。

    ”《周禮·天官·内司服》,鄭玄注:“鞠衣,黃桑服也,色如鞠塵。

    ”賈公彥疏雲:“色如鞠塵者,鞠塵不為曲字者,古通用。

    ”《禮·月令》孔穎達疏:“鄭注《内司服》雲:‘鞠衣,黃桑服也。

    色如鞠塵,象桑始生。

    ’菊者,草名,花色黃。

    故季秋之月雲‘菊有黃華’,是鞠衣黃也。

    ”按:賈以“鞠”通“曲”字;孔以“鞠”通“菊”字。

    曲可為塵,菊無成塵之理,當以賈為是。

    故詩家相承用“曲”字。

     太平 《漢書·食貨志》:“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

    然後功德流洽,禮樂成焉。

    ” 清和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大衍虛其一 朱筠 欲究靈蓍德,圓神信有諸。

    陰陽非外判,奇耦自中儲。

    穆若天元始,淵然太極初。

    端倪雖恍惚,品彙此權輿。

    靜裡還成動,虧時乃得餘。

    四營生挂扐,二策起乘除。

    是萬原根一,無盈不用虛。

    聖心應合契,至理在圖書。

     渾發“虛一”之理,不規規于刻畫,又是一格。

    最為大雅。

     靈蓍 《鬼谷子·外篇·本經陰符》:“損兌法靈蓍。

    ”揚雄《太玄經》:“童次二:錯于靈蓍,焯于龜資。

    ” 圓神 《易·系辭傳上》:“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韓伯注:“圓者,運而不窮;方者,止而有分。

    言蓍以圓象神,卦以方象知也。

    唯變所适,無數不周,故曰圓;卦列爻分,各有其體,故曰方也。

    ” 天元 揚子《太玄·瑩第十》:“天元咫步,日月紀數。

    ”注:“八尺為咫,六尺為步。

    元,起于天元。

    甲子朔旦冬至,始于牽牛之初。

    自咫及步,運行不息。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三十日為月,十二月為歲,故加閏以定四時。

    ” 太極 見二卷《大衍虛其一》詩。

     端倪 《莊子·内篇·大宗師》:“反覆終始,不得端倪。

    ” 恍惚 《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唯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河上公注:“道之于萬物,獨恍忽往來于其無所定也。

    道唯忽恍無形之中,獨為萬物法像。

    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經營主化,因氣立質。

    ” 品彙 《晉書·孝友傳》:“資品彙以順名,功包萬象。

    ” 權輿 《詩·秦風·權輿》篇:“籲嗟乎,不乘權輿。

    ”毛苌《傳》:“權輿,始也。

    ”嚴粲《詩緝》:“陳氏曰:‘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

    ’”《爾雅·釋诂》,邢昺疏:“權輿者,天地之始也,天圓而地方,因名之。

    ” 四營 《易·系辭傳上》:“是故四營而成易。

    ”韓伯注:“分而為二,以象兩,一營也。

    挂一以象三,二營也。

    揲之以四,三營也。

    歸奇于扐,四營也。

    ” 挂扐 《易·系辭傳上》:“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

    ”陸德明《經典釋文》:“挂,卦賈反,别也。

    王肅音卦;扐,郎得反,下同。

    馬雲‘指間也’,荀柔之雲‘别也’;後挂之挂,京作卦,雲再扐而後布卦。

    ”孔穎達疏:“‘分而為二以象兩’者:五十之内,去其一,餘有四十九,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

    今以四十九分而為二,以象兩儀也。

    ‘挂一以象三’者:就兩儀之間,于天數之中,分挂其一,而配兩儀,以象三才也。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為數,以象四時。

    ‘歸奇于扐以象閏’者:奇謂四揲之餘,歸此殘奇于所扐之策而成數,以法象天道;歸殘聚餘,分而成閏也。

    ‘五歲再閏’者:凡前閏後閏,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歲之中,故五歲再閏。

    ‘再扐而後挂’者:既分天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乃四四揲天之數,最末之餘,又合于前所歸之扐;而總挂之,是再扐而後挂也。

    ” 二策 《易·系辭傳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 根一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是萬還為一”句。

     用虛 關朗《易傳·大衍義第三》:“物有兩大,必曰虛盈。

    晝極則夜進,盈于此則虛于彼,盈于小必虛其大,此用所以不窮也。

    ”程大昌《演繁露》:“《正易心法》之論大衍曰:‘挂一之在四十九,元不入用,則雖去之無欠也。

    ’其意以為揲蓍之初,此一既挂左指,則自不預揲數之數矣。

    及其四已定,此一又歸奇扐,則又不入七八九六之用,故曰‘去之無欠也’。

    此蓋以象數,言《易》于有爻之後,而不知超象數以求《易》于未爻之前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之生二,是虛一之能生天生地者也。

    夫天地得此之生于太極也,其象在蓍,則分一為二,是其形容已然。

    此之分二者,從何而來?豈非從一握則四十九用,皆藏一握之内,及其分一握以為兩握,則一已生二,而一遂無見,聖人于是即五十蓍中,取其一蓍挂之左指者,既不以揲,又不循數,其意蓋示四十九用之上,此之一數處總無為。

    而四十九者,各以七八九六聽令而受數焉耳。

    故此一雖虛,而天下之實,莫不由之以出,則安可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

    故知此說不能求諸未爻之前也。

    ” 圖書 《易·系辭傳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虙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又:“以為《河圖》《雒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

    ” 如石投水 衛肅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遊于群雄。

    (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及其遭漢祖也,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張良之拙說于陳項,而巧言于沛公也。

    然則張良之言一也,不識其所以合離。

    合離之由,神明之道也。

    ” 契合誠非偶,風雲緬漢初。

    千秋明主遇,一卷老人書。

    帝德孚鹹有,臣心矢介如。

    嘉言金作砺,大度海歸墟。

    精衛銜應屢,韓陵語未疏。

    補天原有用,若谷妙能虛。

    詩詠他山石,歡同得水魚。

    汪洋欽聖量,聽納總無餘。

     刻畫雕锼,巧不傷雅,妙無一字無來曆。

     契合 袁宏《三國名臣論》:“君臣相體,若合符契。

    ”沈佺期《奉和戶部岑尚書參迹樞□》詩:“風雲神契合。

    ” 風雲 《易·文言傳》:“雲從龍,風從虎。

    ”孔穎達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虎是威猛之獸,風是震動之氣,此亦是同類相感,故虎嘯則谷風生,是風從虎也。

    ” 老人書 《史記·留侯世家》:“良嘗閑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驚,随目之。

    父去裡所,複還,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良固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

    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複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 鹹有 《書·鹹有一德》:“惟尹躬暨湯鹹有一德。

    ” 介如 《易·上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孔穎達疏:“介于石者,得位履中;安夫貞正,不苟求逸豫。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知幾事之初始,明禍福之所生;不苟求逸豫,守志耿介,似于石然。

    ”又《系辭傳下》:“《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如石焉,甯用終日,斷可識矣。

    ” 嘉言 《書·大禹谟》:“嘉言罔攸伏。

    ” 金作砺 見三卷《木從繩》詩。

     大度 《史記·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

    ” 海歸墟 見一卷《學然後知不足》詩。

     精衛 見一卷《精衛銜石填海》詩。

     韓陵 張《朝野佥載》:“梁庾信從南陽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

    信将《枯樹賦》以示之,于後,無敢言者。

    時溫子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

    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按:張溥《百三家集》作《寒陵山寺碑》。

     補天 見一卷《精衛銜石填海》詩。

     若谷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

    ”王弼注:“不德其德,無所懷也。

    ” 他山石 《詩·小雅·鶴鳴》篇:“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苌《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 得水魚 《蜀志·諸葛亮傳》:“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

    ’” 蟬以翼鳴 沈業富 周密《齊東野語》:“蟬以翼鳴,不啻若自其口出。

    ”按:鄭玄注《考工記》,以蟬為肋鳴之屬,是亦翼鳴之義。

    然未明出翼字,故置彼引此。

     藐爾野蟬清,先秋試一鳴。

    蛻原連薄翼,飛亦曳殘聲。

    自覺孤高甚,難容口舌争。

    一丸聊羽化,兩腋任風生。

    冷露何時飽?斜陽無限情。

    猶勝蟲策策,獨以叩頭名。

     隐寓深情,自成别調;試帖有此,亦山谷《江瑤柱》也。

     先秋 裴迪《夏日過青龍寺谒操禅師》詩:“蟬噪已先秋。

    ” 薄翼 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有翼自薄,不以浴厚而易其直。

    ” 殘聲 方幹《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詩:“蟬曳殘聲過别枝。

    ” 孤高 蕭穎士《聽早蟬賦》:“體孤高而自适。

    ” 口舌争 《史記·留侯世家》:“呂澤強要為我畫計。

    留侯曰:‘此難以口舌争也。

    ’” 一丸 魏文帝《折楊柳行》:“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

    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

    ”羅願《爾雅·翼·釋蟲一》:“蜣螂,黑甲蟲,能以土包糞,轉而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