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謝詩‘風動萬年枝’之句,凡宮詞多承用之,然莫知其為何種木也。

    或曰冬青樹,長不凋謝,即萬年之謂,亦無明據。

    而世間植物,如槠、松、桧、柏,皆經冬不凋,何獨冬青之枝得名萬年也?”按,《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木,亦自制為美名,以标奇麗。

    其品有萬年長生樹,有千年長生樹,各十株。

    雖有異名,亦不解何物。

    ”越石氏藏書中有吳興方勺所著《泊宅編》者曰:“徽宗興畫學,問諸生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在試無能識其何木,遂皆黜不取。

    或默以叩中貴,中貴曰:‘萬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類伽鳥也。

    ’惟此書指冬青木為萬年枝,又不知何所本也。

    ”按,韓駒《冬青樹》詩曰:“離宮見爾近天墀,雨露常私養種時。

    惆怅一枝岚氣裡,無人知是萬年枝。

    ”子蒼自言天墀曾見,則萬年枝為冬青,信矣。

     野含時雨潤 好雨應時降,郊坰生意多。

    綠塍春漲活,翠嶺濕雲過。

    薄霭籠桑柘,輕陰養麥禾。

    新泥拖燕剪,深柳隐漁蓑。

    渥澤千村足,泠風萬圳和。

    宸衷欣茂對,擊壤聽衢歌。

     三、四句生趣宛然,真寫得“含”字意出。

     郊坰 《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

    ”邢昺疏:“邑外謂之郊者,邑,國都也;謂國都城之外名郊也。

    雲林外謂之坰者,言林外之地最為遠野,名坰。

    《魯頌》雲:‘牧馬,在坰之野。

    ’《毛傳》雲:‘坰,遠野是也。

    ’”沈約《郊居賦》:“亘繞州邑,款跨郊坰。

    ” 生意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綠塍 蘇颋《奉和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綠塍際山盡。

    ” 春漲 司空圖《光啟四年春戊申》詩:“孤嶼池痕春漲滿。

    ” 翠嶺 謝惠連《三月三日曲水集》詩:“蜚雲興翠嶺。

    ” 濕雲 李颀《同宋少府東溪泛舟》詩:“濕雲帶殘暑。

    ” 燕剪 釋惠洪《次韻真覺大師瑞香花》詩:“應持燕尾剪,破此麝臍囊。

    ” 泠風 《呂氏春秋·任地》篇:“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高誘注:“泠風,和風,所以成谷也。

    ” 萬圳 《呂氏春秋·任地》篇:“天以六尺之耟,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圳也。

    ”高誘注:“耟六尺,其刃廣八寸。

    古者以耟耕廣六尺為畝,五尺為圳。

    ”《漢書·食貨志》:“後稷始圳田,以二耜為耦,廣尺、深尺曰圳,長終畝。

    一畝三圳,一夫三百圳,而播種于三圳中。

    ”師古曰:“圳,壟也。

    ” 茂對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擊壤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衢歌 《列子·仲尼》篇:“堯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億兆之願戴己欤,不願戴己欤?顧問左右,左右不知;問外朝,外朝不知;問在野,在野不知。

    堯乃微服遊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非爾極。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堯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言?’童兒曰:‘我聞之大夫。

    ’問大夫,大夫曰:‘古詩也。

    ’” 松柏有心 亭亭推木長,拔地依孤蹤。

    黛染千年柏,髯飛五粒松。

    貞心天鑒在,勁節歲寒逢。

    香葉曾栖鳳,蒼鱗欲化龍。

    冰霜常自厲,桃李漫為容。

    夕照崖前落,流雲澗底封。

    幽懷欲抱石,本性不知冬。

    聖代深培護,傾忱問九重。

     “香葉”二句,點綴極工。

    題既有“松柏”二字,須要清還,方見周到;通首寫“有心”二字,亦合乎此種題。

    易作豪語,須有此淳實氣象。

     木長 褚少孫《補史記·龜策傳》:“松柏為百木長,而守門闾。

    ” 黛染 江淹《雜詞·悅曲池》:“北山兮黛柏。

    ” 五粒 周密《癸辛雜識》:“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钗。

    獨栝松每穗三須,而高麗所産每穗以五鬣焉,今所謂華山松是也。

    李賀有《五粒小松歌》,陸龜蒙詩雲:‘松齋一夜懷貞白,霜外空聞五粒風。

    ’李義山詩:‘松暄翠粒新。

    ’劉夢得詩:‘翠粒晴懸露。

    ’皆以粒言松也。

    《酉陽雜俎》:五粒者當言鬣。

    自有一種名五鬣,皮無鱗甲而結實多,新羅所種雲然。

    則所謂粒者,鬣也。

    ” 貞心 範雲《詠寒松》詩:“負雪見貞心。

    ” 勁節 見二卷《松柏有本性》詩。

     香葉 亦見二卷《松柏有本性》詩。

     蒼鱗 劉禹錫《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蒼鱗雨起苔。

    ” 冰霜 見一卷《松柏有心》詩。

     桃李 何遜《暮秋答朱記室》詩:“桃李爾繁華,松柏餘本性。

    ” 抱石 範成大《青青澗上松送緻遠入官》詩:“柏局抱幽石。

    ” 九重 《楚詞·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誰營度而知之乎?”又《九辯》:“豈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 桐葉知閏 範棫士 羅泌《路史·疏仡紀》:“陶唐氏桐挺東廂,蓂生下庭,龜書乃來。

    于是稽蓂以正月,訪桐以定閏,錄龜字而示之,是曰龜曆。

    ”李昉《太平禦覽·木部五》:“《遁甲經》曰:‘梧桐不生,則九州異。

    ’原注:梧桐可知日月正閏,生十二葉,一邊有六葉,自下數一葉為一月,至上十二葉。

    有閏則十三葉;視葉小者,即知閏何月也。

    不生,九州各異,君天下不同者也。

    ”按:注與正文不相應,疑傳刻訛脫。

    然陸佃《埤雅》、王應麟《困學紀聞》、蘇頌《本草》、陳翥《桐譜》,所引皆如此。

     十二新桐葉,增來閏歲青。

    知秋元自異,紀月更稱靈。

    兩兩皆成偶,雙雙忽有零。

    一珪生最小,五載候重經。

    添節還同藕,占辰亦類蓂。

    歸奇苻易象,岐指應樞星。

    高聳龍門幹,斜排雁柱形。

    陶唐方禦宇,瑞牒頌千齡。

     “兩兩”四句,清空如話。

    凡難于寫狀之題,須如此自然顯豁為佳。

     知秋 王象《晉群芳譜·木譜》:“立秋之日,如某時立秋至期,一葉先墜,故雲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按:“一葉落而知天下之秋”,乃《淮南子》語,以為梧桐,未詳所本。

    然程子詩已以“一葉知秋”指梧桐。

     兩兩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

    ” 雙雙 《公羊傳·宣公五年》:“子公羊子曰:‘其諸為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何休注:“言其雙行匹至。

    ” 一珪 《呂氏春秋·重言》篇:“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

    ’”虞世南《奉和日午》詩:“桐珪影未斜。

    ”按:成王戲以桐葉為珪,非謂桐葉即珪形也。

    此誤應自永興始,至今沿之。

     五載 《易·系辭傳上》:“五歲再閏。

    ”韓伯注:“凡閏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五歲再閏者二,故略舉其凡也。

    ” 同藕 陸佃《埤雅·釋草》:“俗雲藕生應月,月生一節,閏辄益一。

    ” 類蓂 見一卷《應歲早梅》詩“葉轉堯階莢”句。

     歸奇 詳後《大衍虛其一》詩。

     岐指 《逸周書·周月解第五十一》:“閏無中氣,鬥指兩辰之間。

    ” 龍門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李善注:“《周禮》曰:‘龍門之琴瑟。

    ’孔安國《尚書傳》曰:‘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 雁柱 李商隐《昨日》詩:“十三弦柱雁行斜。

    ” 瑞牒 見二卷《仁壽鏡》詩。

     千齡 見一卷《乾坤為天地》詩。

     樵夫笑士 盧文弨 揚雄《長楊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

    并包書林,聖風雲靡。

    英華沉浮,洋溢八區。

    普天所覆,莫不沾濡。

    士有不談王道,則樵夫笑之。

    ” 聖代盛薪槱,昌言贊大猷。

    翻令緘默輩,取笑采樵流。

    枝葉元無用,英華獨未收。

    藝林空捃摭,書圃漫鋤耰。

    讵識栽培意,甯堪磥砢求。

    章縫雖見列,山澤若為羞。

    帝道齊堯舜,儒風遍魯鄒。

    刍荛猶欲獻,況乃士人俦。

     刻畫“樵夫”,點染“笑”字,皆屬摸索皮毛。

    中四韻,直抉所以見笑之由,微以“樵夫”映帶,最為大雅。

    起二句,為不談王道斡旋;結二句,從“樵夫”挽轉“士”字,俱見識力。

     薪槱 見一卷《蠶月條桑》詩。

     昌言 《書·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

    ’”孔安國《傳》:“昌,當也。

    ” 大猷 《書·君陳》:“允升于大猷。

    ”《詩·小雅·巧言》篇:“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鄭玄箋:“猷,道也。

    大猷,治國之禮法。

    ” 緘默 《宋史·張泊傳》:“倘君父焦勞于上,臣子緘默于下,不能引大體以争,則忠良之心,有所不至矣。

    ” 采樵 《左傳·桓公十二年》:“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

    ” 枝葉 《禮·表記》:“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

    ”徐幹《中論·藝紀第七》:“藝者,德之枝葉也;德者,人之根幹也。

    ” 英華 班固《答賓戲》:“浮英華,湛道德。

    ”李善注:“英華,草木之美,故以喻帝德也。

    《禮·鬥威儀》曰:‘帝者,德其英華。

    ’” 藝林 《魏書·常爽傳》:“頃因暇目,屬意藝林。

    ” 捃摭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及如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不可勝紀。

    ” 書圃 司馬相如《上林賦》:“翺翔乎書圃。

    ”江總《特進光祿大夫徐孝穆墓銘》:“耕耘書圃。

    ” 鋤耰 《呂氏春秋·簡選》篇:“鋤耰白梃,可以勝人之長铫利兵。

    ” 磥砢 《晉書·和峤傳》:“峤少有風格,慕舅夏侯玄之為人,厚自崇重,有盛名于世。

    太傅從事中郎庾見而歎曰:‘峤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又《庾峻傳》:“有重名,為搢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之。

    都官從事溫峤奏之,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按:此必一事重出,考《世說新語》作“和峤”。

     章縫 《禮·儒行》:“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縫掖之衣。

    長居宋,冠章甫之冠。

    ’”鄭玄注:“縫,猶大也。

    大掖之衣,大袂衣也,此君子有道藝者所衣也。

    ” 魯鄒 《莊子·雜篇·天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

    ”王安石《哭梅聖俞》詩:“栖栖孔孟葬魯鄒。

    ” 刍荛 《詩·大雅·闆》篇:“先民有言,詢于刍荛。

    ”毛苌《傳》:“刍荛,薪采者。

    ” 錢載四首 芙蓉始發池 謝靈運《遊南亭》詩:“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池。

    ” 碧藕新抽蒻,華池未漲煙。

    波明原似鏡,葉小隻如錢。

    刺水心微卷,淩風影漸圓。

    清芬猶約略,翠色已芳鮮。

    洛浦堪承襪,湘臯有墜钿。

    即看敷冉冉,渾欲采田田。

    樂府江南續,恩波太液連。

    薰風調舜瑟,呈瑞托珠泉。

     極寫“始發”二字。

    “波明”二句,尤清麗而自然。

     碧藕 王嘉《拾遺記》:“郁水在磅磄山東,其水小,北注大陂之下,所謂沉流,亦名重泉。

    生碧藕,長千常,七尺為常也。

    ” 蒻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本蔤。

    ”郭璞注:“莖下白蒻,在泥中者。

    ” 華池 《楚詞·七谏》:“雞鹜滿堂壇兮,鼃黾遊乎華池。

    ”王逸注:“華池,芳華之池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漱以華池之泉。

    ”李善注:“《史記》:‘昆侖其上有華池。

    ’”案:華池有此二解。

    盧照鄰《曲池荷》詩曰:“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亦作“芳華”之池用。

     似鏡 郦道元《水經注·水》:“南門表二石阙之下,斬山累結禦路,下望靈泉宮池,皎若圓鏡矣。

    ” 葉小 杜甫《為農》詩:“圓荷浮小葉。

    ” 如錢 見一卷《魚戲新荷動》詩。

     清芬 鮑照《芙蓉賦》:“抱茲性之清芬。

    ” 承襪 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 墜钿 皮日休《木蘭後池三詠浮萍》詩:“明朝拟附南風信,寄與湘妃作翠钿。

    ”朱淑真《新荷》詩:“平波浮動洛妃钿,翠色嬌圓小更鮮。

    ” 冉冉 杜甫《狂夫》詩:“雨浥紅蕖冉冉香。

    ” 田田 見二卷《清露點荷珠》詩。

     江南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江南》古辭,蓋美芳辰麗景,嬉遊得時。

    若梁簡文‘桂楫晚應旋’,唯歌遊戲也。

    ”按:梁武帝作《江南弄》,以代西曲,有《采蓮》《采茭》,蓋出于此。

     恩波 丘遲《侍宴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诏》詩:“肅穆恩波被。

    ” 太液 《漢書·昭帝紀》:“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鹄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注:“如淳曰:‘謂之液者,言天地和液之氣所為也。

    ’臣瓒曰:‘太液池,言承陰陽津液以作池也。

    ’師古曰:‘如瓒說,非也。

    太液池者,言其津潤所及廣也。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太液池,千葉白蓮開,帝與妃子共賞。

    ” 舜瑟 《呂氏春秋·古樂》篇:“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

    故士達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舜立,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

    ” 珠泉 沈約《高松賦》:“湧寶思于珠泉。

    ” 梅雨灑芳田 唐太宗《詠雨》詩:“和風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 似罫平田展,如絲密雨催。

    江禽飛白鹭,林果熟黃梅。

    蛙喜連陂水,農知昨夜雷。

    麥疏收未既,秧軟插猶才。

    漠漠寒兼暖,蒙蒙往複來。

    村容青若霧,野色翠于苔。

    化乘時布,良疇應候栽。

    自天皆聖澤,千耦樂滋培。

     寫來确是梅雨。

    “江禽”一聯,“漠漠”一聯,尤為高唱。

    “林果”句,人知切“梅雨”,不知“江禽”句藏得“芳田”意在。

     似罫 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稻畦》詩:“罫布畦堪數。

    ”韋昭《博弈論》:“所務不過方罫之間。

    ”李善注:“《新論》曰:‘俗有圍棋,或言是兵法之類也。

    及為之上者,張置疏遠,多得道而為勝;中者,務相絕,遮要以争便利;下者,守邊趨作罫,自生于小地。

    ’” 如絲 李端《送路司谏侍從叔赴洪州》詩:“梅雨細如絲。

    ” 白鹭 王維《積雨辋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鹭。

    ” 林果 耿湋《與清江上人及諸公宿李八昆季宅》詩:“驚風林果少。

    ” 黃梅 詳五卷《梅逐雨中黃》詩。

     蛙喜 按:此用趙紫芝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意。

     昨夜雷 徐光啟《農政全書·占候》:“梅裡一聲雷,時中三日雨。

    ” 若霧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潘子真《詩話》雲:世推方回所作‘梅子黃時雨’為絕唱,蓋用寇承公語也。

    寇詩雲:‘杜鵑啼處血成花,梅子黃時雨如霧。

    ’”按:二語乃範文正《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此作寇承公,誤。

     化 左思《魏都賦》李善注:“仲長子《昌言》曰:淑清穆和之風既宣,醇之化既浃。

    ”陸機《辨亡論下》:“雖化懿綱,未齒乎上代。

    ” 良疇 《晉書·伏滔傳》:“龍泉之陂,良疇萬頃。

    ” 千耦 見前《籉笠聚東菑》詩。

     既雨晴亦佳 杜甫《喜晴》詩:“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蕭蕭春增華。

    ” 遠岫朝初沐,深林晚更澄。

    尚留餘點灑,未礙薄暄蒸。

    砌水清多響,簾雲綠幾層?天随芳節轉,人可夾衣勝。

    爽氣融闌墅,陽光澹麥塍。

    農催桑下耒,漁歇柳陰罾。

    兌澤深恩布,離明至治登。

    纏綿綏萬彙,化接時承。

     杜詩此句“既”字、“亦”字本承久旱喜雨而來,然回搶來脈,殊難下筆。

    題有不得盡拘出處者,此類是也。

    詩摹寫新晴之景,正自入微。

     遠岫 謝朓《郡内高齋閑望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

    ”按:《說文》岫本山穴,自元晖誤以為山峰,至今沿用。

     砌水 王安石《次韻吳季野題嶽上人澄心亭》詩:“砌水亂流穿石底。

    ” 簾雲 杜牧《題劉秀才新竹》詩:“欲礙入簾雲。

    ” 芳節 梁元帝《屋名》詩:“含情戲芳節。

    ”徐堅《初學記·歲時部》:“梁元帝《纂要》曰:‘春曰青陽,節曰華節、芳節、良節、嘉節、韶節、淑節。

    ’” 夾衣 梁簡文帝《梅花賦》:“憐早花之驚節,訝春光之遣寒,夾衣始薄,羅袖初單。

    ” 爽氣 《晉書·王羲之傳》:“沖嘗謂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當相料理。

    ’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緻有爽氣耳。

    ’” 陽光 蔡邕《述行賦》:“見陽光之颢颢兮,懷少弭而有欣。

    ” 兌澤 《易·說卦傳》:“兌為澤。

    ”孔穎達疏:“取其陰卦之小地類卑也。

    ” 離明 《易·說卦傳》:“離也者,明也。

    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 萬彙 《乾坤鑿度·太古文目》篇:“天陰陽,正易大行,萬彙生。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四方交泰,萬彙昭蘇。

    ” 化 見前《梅雨灑芳田》詩。

     日向壺中特地長 韓偓《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詩:“花應洞裡常時發,日向壺中特地長。

    ” 晷刻添銅漏,居遊占畫圖。

    昌辰當化日,樂境即蓬壺。

    巒雨涼才午,溪煙淡未晡。

    簾香遲碧藕,亭蔭卓青梧。

    靜許楸枰換,慵休筍簟俱。

    絜量年大小,摹繪世唐虞。

    歲月諸天有,神仙一事無。

    紫皇勤訪道,磚影直文儒。

     “絜量”四句,興到之筆。

     銅漏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畫圖 杜甫《返照》詩:“松門入畫圖。

    ” 昌辰 謝莊《上封禅儀注奏》:“臣等生接昌辰,肅懋明世。

    ” 化日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乘時熙化日”句。

     蓬壺 王嘉《拾遺記》:“東方朔乃作《寶甕銘》曰:‘寶雲生于露壇,祥風起于月館。

    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萦帶。

    ’三壺,則海中三山也。

    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形如壺器,此三山上廣、中狹、下方,皆如工制,猶華山之似削成。

    ” 未晡 宋玉《神女賦》:“晡夕之後。

    ”李善注:“晡,日昳時也。

    ”《淮南子·天文訓》:“至于悲谷,是謂晡時。

    ”按,《玉篇》:“晡,申時也。

    ”《呂氏春秋》作俌,今《淮南》刻本亦或作,蓋二字通用。

     碧藕 見前《芙蓉始發池》詩。

     青梧 《三輔黃圖》:“青梧觀在五柞宮之西,觀有三梧桐樹。

    ” 楸枰 溫庭筠《觀棋》詩:“閑對楸枰傾一壺。

    ”按,虞喜《志林》曰:“信安山有石室。

    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方對棋。

    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斧柯已爛朽,遽歸鄉裡,已非矣。

    ”此句暗用此事。

     筍簟 《書·顧命》:“西夾南向,敷重筍席。

    ”孔安國《傳》:“筍,蒻竹。

    ”孔穎達疏:“《釋草》雲:‘筍,竹萌。

    ’孫炎曰:‘竹初萌生謂之筍,是筍為蒻竹。

    取筍竹之皮,以為簟也。

    ’”贊甯《筍譜》:“說筍席者,多或雲以蒻竹為席,今詳蒻竹筍新成,豈堪起而為篾?非篾安能織席?此恐不然。

    知用筍皮殼,破而編簟也。

    ”按,《宋史·陳抟傳》曰:“移居華山雲台觀,又止少華石室。

    每寝處,多百餘日不起。

    ”此句暗用此事。

     年大小 《莊子·内篇·逍遙遊》:“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世唐虞 孔子《獲麟歌》:“唐虞世兮麟鳳遊。

    ”按:此歌見《孔叢子》,蓋後人依托。

     諸天 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道列三界諸天,與釋氏同,但名别耳。

    ”按,《楞嚴經》:“佛告阿難有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是為欲界;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名為初禅;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名為二禅;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名為三禅;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名為四禅;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觀天、色究竟天,為五不還天,皆為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名四空天,為無色界。

    ”此釋氏諸天也。

    《度人經》載:“東方八天曰:太皇黃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元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上明七曜摩夷天、虛無越衡天、太極蒙翳天;南方八天曰:赤明和陽天、元明恭華天、耀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靖天、元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西方八天曰:元載孔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皇孝芒天、太皇翁重浮容天、無思江由天、上楪阮樂天、無極昙誓天;北方八天曰: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太文翰寵妙成天、太素秀樂禁上天、太虛無上常容天、太釋玉隆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平育賈弈天。

    ”此道家諸天也。

    《雲笈七簽》稱太皇黃曾以下六天為欲界;虛無越衡以下十天為色界;皓庭霄度以下四天為無色界;太虛無上常容以下四天為四梵天。

    大概與釋氏同,并文多不錄,略存其名以備考。

     神仙 蘇易簡《續翰林志》:“太宗曰:‘詞臣實神仙之職也。

    ’玉堂東四壁悉畫水,以布之風濤浩渺瀛洲之象也。

    ” 一事無 李昉《禁林春直》詩:“一院有花春晝永,八方無事诏書稀。

    ” 紫皇 沈約《郊居賦》:“降紫皇于天阙。

    ”李白《飛龍引·第二首》,楊齊賢注:“紫皇,紫微宮大帝也。

    ”黃庭堅《以團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詩:“紫皇訪問富春秋。

    ” 訪道 庾信《周五聲調曲·商調曲·第一首》:“有熊為政,訪道于容成。

    ” 磚影 李肇《翰林志》:“北廳前階有花磚道,冬中日及五磚,為入直之候。

    李程性懶,好晩入,恒過八磚乃至,衆呼為八磚學士。

    ”按:此事《唐書》亦載,然《文苑英華》載沈詢《授韋博淄青節度使制》已有“頃自移曹九棘緩步八磚”語,不應以同時諧戲,入之王言。

    疑《翰林》别有八磚故事,而李肇附會于程,《新唐書》喜采小說,故載入本傳耳。

     吉夢熊二首 鼓琴得其人 《家語·辨樂解》:“孔子學琴于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于琴。

    今子于琴已習,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

    ’有間,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睾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

    黮而黑,颀然長,曠如望羊,掩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君子,聖人也。

    其傳曰文王操。

    ’”韓嬰《詩外傳》:“孔子學鼓琴于師襄子而不進。

    師襄子曰:‘夫子可以進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夫子可以進矣。

    ’曰:‘丘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

    ’有間複曰:‘夫子可以進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

    ’有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

    默然思,戚然而怅,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按:二說不同,審音知政,以韓嬰所言為近理。

    然嵇康《聲無哀樂論》曰:“師襄奉操,而仲尼睹文王之容。

    ”則王肅之說亦未必盡出杜撰,此詩亦主肅說。

     道接聞知統,心通太古琴。

    望羊舒遠眺,鳴鳳入高吟。

    象貌空中得,精神指下沉。

    浃旬徵妙契,雅奏晤幽襟。

    西土榛苓杳,東山歲月侵。

    後先元合軌,歌詠有同音。

    智轶鐘期聽,清宜賀若尋。

    珠宮調玉轸,素抱洽缁林。

     起句先抉題之所以然,通首便有根柢;次句緊扣定“鼓琴”,通首便有眉目。

    語雖平淡,而筆力千鈞。

    次聯至四聯,俱從“鼓琴”做出“得其人”;五六兩聯,複暢發首二句之旨。

     太古琴 趙希鹄《洞天清錄》:“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樣,若太古琴。

    或以一段木為之,并無脅腰,惟加嶽,亦無焦尾;安焦尾處則橫嵌堅木以承弦。

    ” 望羊 按,《晏子·谏上》篇曰:“杜扃望羊待于朝。

    ”《莊子·秋水》篇曰:“盳洋向若而歎。

    ”陸德明曰:“盳,莫綱反,本亦作望洋。

    ”司馬崔雲:“盳洋,猶望羊,仰視貌。

    ”《左氏·哀公十四年傳》曰:“有陳豹者,長而上偻,望視。

    ”杜預注曰:“視望陽。

    ”蓋仰則向明,故曰望陽。

    羊、陽古字通用,歐陽尚書《漢熊君碑》作“歐羊”是也。

    或解為如羊之望者,非。

     鳴鳳 何晏《景福殿賦》:“故能翔岐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