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
先抉明龍之為梭,然後折入梭之為龍。
解鈴系鈴,原歸一手。
解題有識,自然揮灑縱橫。
變化 《禮·明堂位》:“周龍章。
”鄭玄注:“龍,取其變化也。
” 魚在藻 《詩·小雅·魚藻》篇:“魚在在藻。
”毛苌《傳》:“魚以依蒲藻,為得其性。
” 鳳銜梭 蘇轼《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詩:“往來不遣鳳銜梭,誰能鼓臂投三丈。
” 鲛客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漁人 《周禮·天官》:“漁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陸德明《經典釋文》:“,音魚。
本又作漁,亦作,同又音禦。
” 六丁 雷電 韓愈《調張籍》詩:“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将。
”柳宗元《龍城錄》:“上元中,台州一道士王遠知善《易》,于觀感間曲盡微妙,善知人死生禍福。
作《易總》十五卷,世秘其本。
一日因曝書,雷雨忽至,陰雲騰沓,直入卧内。
雷殷殷然,赤電繞室。
暝霧中,一老人下,身所衣服但認青翠,莫識其制作也。
遠知焚香再拜,伏地若有所待。
老人叱起,怒曰:‘所洩者書何在?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
’” 蛩催織 詳四卷《絡緯鳴》詩。
劍躍波 詳四卷《劍化為龍》詩。
劄劄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星娥 李商隐《海客》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 柳橋晴有絮 吳鴻 白居易《宴洛濱》詩:“柳橋晴有絮,沙路淨無泥。
” 芳堤垂柳暗,沙岸小橋橫。
殘雪初飄絮,鳴鸠正喚晴。
煙光三月媚,春水一渠明。
吹到朱闌積,鋪來石齒平。
薄浮花港活,密糁釣蓬輕。
玉新流長,銀塘綠蔭清。
氣和紛作态,風緩舞多情。
飛入龍池内,新萍曉又生。
寫“絮”字不脫“晴”字、“橋”字,極周密;“吹到”四句尤工。
殘雪 隋炀帝《望江南詞·第二首》:“絮飛晴雪暖風時。
” 鳴鸠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煙光 見一卷《山氣日夕佳》詩。
春水 溫庭筠《楊柳枝詞·第一首》:“一渠春水赤闌橋。
” 朱闌 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林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鸾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 石齒 孟郊《過分水嶺》詩:“馬行石齒中。
” 花港 曹文晦《新山别館十景·螺溪釣艇》詩:“晝眠花港綠陰多。
” 釣蓬 張耒《次韻李德載見寄》詩:“甘分江湖守釣蓬。
” 玉 鄭毅《垂虹橋》詩:“插天玉腰闊。
” 銀塘 《錦繡萬花谷後集·湖門》:“伏滔《登故台詩序》曰:‘夫差姑蘇台東,有丹湖萬頃,内有銀塘。
’”按:“故台”上疑有脫字,此詩今不傳,無從考補。
龍池 見前《龍池春禊》詩。
新萍 詳五卷《萍始生》詩。
風過箫 饒學曙 《淮南子·齊俗訓》:“故堯之治天下也,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稷為大田師,奚仲為工。
其導萬民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
澤臯織網,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
是故離叛者寡,而聽從者衆。
譬若播棋丸于地,圓者走澤,方者處高,各從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風之過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
”段成式《酉陽雜俎·貶誤》:“範傳正中丞舉進士,省試《風過箫賦》,甚麗,為詞人所諷。
然為從竹之‘箫’,非蕭艾之‘蕭’也。
《荀子》雲:‘如風過蕭,忽然已化。
’義同‘草上之風必偃’。
相傳至今,已為誤。
予讀《淮南子》雲:‘若風之過箫也,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
’高誘注雲:‘清商、濁宮也。
’” 玉箫風乍過,入耳響輕清。
自與喁于葉,甯論大小鳴。
刀調聽地籁,節奏得天成。
枝上聞吹箨,花間訝賣饧。
春來通暖律,秋至發商聲。
氣以圓虛受,音由寂寞生。
吹噓如有意,來去本無情。
比似從神化,随機總善迎。
前四韻寫題,後面四韻抉題所以然,結處點明正意,最合古法。
玉箫 杜牧《杜秋娘詩·自注》:“《晉書》:‘盜開涼州張駿冢,得紫玉箫。
’”陶弘景《真诰·遠象篇第三》:“玉箫雲上唱。
” 輕清 詳五卷《穆如清風》詩。
喁于葉 《莊子·内篇·齊物論》:“前者唱于而後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
” 大小鳴 《禮·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 刀調 《莊子·内篇·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為虛。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刀刀乎?”郭象注:“調調刀刀,動搖貌也。
” 地籁 見一卷《昭文不鼓玪》詩。
節奏 《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注:“蘇林曰:‘族,音奏。
’師古曰:‘節,止也;奏,進也。
’” 天成 《宋書·謝靈運傳論》:“至于高言妙句,音韻天成。
” 吹箨 《詩·鄭風·箨兮》篇:“箨兮箨兮,風其吹女。
”毛苌《傳》:“箨,槁也。
”鄭玄箋:“槁,謂木葉也。
” 賣饧 《詩·周頌·有瞽》篇,鄭玄箋:“箫,編小竹管,如今賣饧者所吹也。
”孔穎達疏:“其時賣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
” 暖律 見一卷《應歲早梅新》詩“陽德調溫律”句。
商聲 《禮·月令》:“仲秋之月,其音商。
” 圓虛 《晉書·律曆志》:“《傳》雲:‘十二律,黃帝之所作也。
使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侖之陰,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則律之始造。
以竹為管,取其自然圓虛也。
’” 寂寞 陸機《文賦》:“叩寂寞而求音。
” 吹噓 見一卷《風軟遊絲重》詩。
飲酎用禮樂 沈栻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
”鄭玄注:“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
春酒至此始成,與群臣以禮樂飲之于朝,正尊卑也。
”孔穎達疏:“酎,音近稠;稠,醴厚,故為醇也。
《詩·豳風》雲‘為此春酒’,至此始成,以用禮樂,故知飲之于朝,正尊卑。
故《左傳》雲‘朝以帥長幼之序’;若漢嘗酎,及《春秋》見于嘗酎,皆謂在廟祭而獻酎,與此别也。
” 運值恢台候,明堂慶典行。
酒經重釀熟,春過百花明。
登降分三揖,铿锵奏九成。
升歌來左個,洗爵在東榮。
湛露枝頭渥,薰風弦外清。
彤墀鳴玉佩,紫殿泛瑤笙。
曲糵臣能作,明良帝載赓。
聖朝多樂事,歡洽地天情。
禮樂分配勻亭,措語亦典雅不膚。
恢台候 《楚詞·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
”朱子《集注》:“台,亦作炱,一作怠,并他來反。
恢台,廣大貌。
”方以智《通雅·天文類》:“山谷《跋希圓禹廟》詩:‘高閣無恢台’,直言無暑氣耳。
《楚詞》‘恢台之長夏’,恢,大也;台,胎也。
《爾雅》曰‘夏為長赢’,即恢台也。
高閣無長赢,可乎?智按:恢台,猶《說文》灰炱也,言火氣也,猶炎也。
傅毅《舞賦》:‘舒恢炱之廣。
’度其義,大也,而字以炱。
蓋火氣發揚,即有動蕩廣大之意。
希圓詩自不佳,然于恢炱之本義卻合,山谷主大胎之說反謬。
” 明堂 《考工記·匠人》:“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筳,東西九筳,南北七筳,堂崇一筳,五室,凡室二筳。
”鄭玄注:“明堂者,明政教之堂。
”賈公彥疏:“雲明堂,明政教之堂者,以其于中聽朔,故以政教言之。
明堂者,明諸侯之尊卑。
”《孝經緯·援神契》雲:“得陽氣明朗,謂之明堂。
以明堂義大,故所合理廣也。
” 百花明 王維《早朝》詩:“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凰城。
” 三揖 《左傳·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
”杜預注:“三揖卿大夫士。
”《周禮·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
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仆、大右、大仆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
司士擯,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
”鄭玄注:“特揖,一一揖之旅衆也。
大夫爵同者,衆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門右,皆北面東上,王揖之乃就位;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屬,發在其位,群士位東面,王西南鄉而揖之。
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既複位。
鄭司農雲:‘卿大夫士,皆君之所揖禮,《春秋傳》所謂三揖在下。
’”賈公彥疏雲:“特揖,一一揖之者,對旅揖衆揖之也。
雲‘大夫爵同者,衆揖之者’,序官有中大夫、下大夫,無問多少,但爵同者衆揖之。
爵同中大夫,同得一揖;爵同下大夫,同得一揖。
故雲同者,衆揖之也。
雲‘三揖者’,士有上中下者,序官文既有三等,故旁三揖耳。
”按:《春秋》疏載服虔之說,以《周禮·夏官》司儀士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為三揖,誤司儀所言乃合諸侯之禮。
九成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升歌 《儀禮·燕禮記》:“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
賓拜酒,主人答拜而樂阕。
公拜受爵而奏《肆夏》。
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樂阕。
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
遂合鄉樂。
若舞則《勺》。
”賈公彥疏:“《鹿鳴》不言工,歌《新宮》不言笙,奏而言升歌、下管者,欲明笙奏異于常燕。
常燕,即上所陳四節是也。
今工歌《鹿鳴》三終,于笙奏全别,故特言。
下管《新宮》,乃始笙入三成者,正謂笙奏《新宮》三終,申說‘下管’之義。
” 左個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
”鄭玄注:“明堂左個,大寝南堂東偏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個,古賀反。
”許慎《說文解字·第十五》徐铉附錄《新修字義》:“個,亦不見義,無以下筆。
明堂左右個者,明堂旁室也,當作介。
”按:梁武帝《論明堂制》,亦以“左右個”為“左右介”。
洗爵 東榮 《儀禮·燕禮》:“設洗篚于阼階東南,當東溜。
罍水在東,篚在洗西。
”《禮·鄉飲酒義》:“洗當東榮,主人之所以自絜而以事賓也。
”孔穎達疏:“榮,屋翼也。
設洗于庭當屋翼也。
必在東者,示主人所以自絜以事賓。
”按:《燕禮》有洗爵而不在東榮。
洗爵東榮,鄉飲之禮也。
此詩借用。
湛露 《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
”毛苌《傳》:“湛湛,湛露茂盛貌。
”鄭玄箋:“露之在物湛湛然,使物柯葉低垂。
” 薰風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彤墀 韓愈《歸彭城》詩:“無由至彤。
”按:彤,即丹墀之變文。
彤,赤色也。
玉佩 《禮·玉藻》:“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锵鳴也。
故君子在車則聞鸾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
”又:“天子佩白玉而元組绶,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組绶,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绶,士佩瓀玟而缊組绶。
” 紫殿 見一卷《折檻旌直臣》詩。
瑤笙 戴叔倫《贈月溪羽士》詩:“更弄瑤笙罷。
” 曲糵 《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曲糵。
”孔安國《傳》:“酒醴須曲糵以成,亦言我須汝以成。
” 明良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 多樂事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三首》:“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 地天情 見一卷《折檻旌直臣》詩。
戈濤二首 新莺隐葉啭 梁元帝《春日》詩:“新莺隐葉啭,新燕向窗飛。
” 曉樹溟蒙合,流莺睆新。
應時難響,出谷尚潛身。
風日暄妍地,韶華澹蕩辰。
如簧調漸滑,接葉密相親。
好語緣求友,清音若畏人。
頻驚幽夢破,一望翠煙勻。
巢幕羞凡侶,儀廷羨德鄰。
願将聲百啭,為報上林春。
“新”字隐“葉”字,一一精到,尤妙純用傳神之筆,無刻削之痕。
曉樹 上官儀《奉和初春》詩:“曉樹流莺滿。
” 溟蒙 見一卷《山空氣相含》詩。
流莺 詳四卷《二月黃鹂飛上林》詩。
睆 《詩·邶風·凱風》篇:“睆黃鳥,載好其音。
”毛苌《傳》:“睆,好貌。
”孔穎達疏:“言黃鳥有睆之容貌,則又和好其音聲,以興孝子當和好其顔色,順其辭令也。
” 應時 陸玑《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黃鳥,黃鹂鹖也。
幽州人謂之黃莺。
當葚熟時,來在桑間,故裡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不。
’亦是應節趨時之鳥。
”按:鹂鹖二字有訛,恐是栗留之誤。
出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暄妍 鮑照《采桑》詩:“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
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
” 韶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澹蕩 鮑照《代白纻曲·第二首》:“春風澹蕩俠思多。
” 如簧 劉禹錫《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至七》詩:“百啭如簧煙景晴。
”按:夢得此詩,分得詠莺。
接葉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第二首》:“接葉暗巢莺。
” 求友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畏人 劉得仁《莺出谷》詩:“初飛似畏人。
” 幽夢 邵子《小圃睡起》詩:“春禽破幽夢,枝上語綿蠻。
” 翠煙 江淹《贻袁常侍》詩:“沅湘合翠煙。
”王禹偁《春》詩:“一路翠煙籠碧柳。
” 巢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劄來聘,自衛如晉,将宿于戚。
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
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君又在殡,而可以樂乎?’遂去之。
” 儀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百啭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報 春 劉得仁《莺出谷》詩:“依林報早春。
” 繞屋樹扶疏 陶潛《讀山海經詩·第一首》:“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 晉代有高士,耕桑卧近郊。
裡居猶号栗,屋宇定編茅。
嘉樹随時植,清陰入夏交。
枝低通鹿町,葉密蔭鳥巢。
好雨微侵徑,輕雲半挂梢。
簾窺新月下,門聽故人敲。
會合幽栖意,應占肥遁爻。
倘令生聖世,可許樂懸匏? 蕭疏稱題,結句亦斡轉有力。
“窮達戀明主,耕桑亦近郊”,本錢起語,換一“卧”字,便成高人偃蹇意象,此點化之妙。
晉代 朱子《通鑒綱目·宋文帝紀》:“元嘉四年,晉征士陶潛卒。
”劉友益《綱目書法》:“潛卒于宋,書晉何?潛始終晉人也。
綱目子節,故《通鑒》不書,于是特書之。
” 号栗 《晉書·陶潛傳》:“江州刺史王宏欲識之,不能緻也。
潛嘗往廬山,宏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半道栗裡要之。
” 編茅 王嘉《拾遺記》:“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
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
” 嘉樹 《左傳·昭公二年》:“晉侯使韓宣子來聘。
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
” 清陰 見一卷《蠶月條桑》詩。
鹿町 《詩·豳風·東山》篇:“町畽鹿場。
”毛苌《傳》:“町畽,鹿迹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町,他興反,或他頂反,字又作‘圢’,音同。
” 鳥巢 庾信《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詩·第二首》:“鳥巢解背風。
” 幽栖 謝靈運《鄰裡相送至方山》詩:“資此永幽栖。
” 肥遁 《易·下經·遁卦》:“上九,肥遁無不利。
”王弼注:“最處外極,無應于内。
超然絕志,心無疑顧。
憂患不能累,矰繳不能及。
是以肥遁無不利也。
”孔穎達疏:“肥,饒裕也。
” 懸匏 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李善注:“《論語》,子曰:‘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馬書》:“辯群籁于莊軒,懸匏自托。
” 歐冶子鑄劍 盧明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昔者,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于天下。
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
王召而問之曰:‘吾有寶劍五,請以示之。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
薛燭對曰:‘毫曹,非寶劍也。
’王曰:‘取巨阙。
’薛燭曰:‘非寶劍也。
’王取純鈎。
薛燭聞之,忽如敗;有頃,懼如悟。
下階而深惟,簡衣而坐望之。
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
觀其,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于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此所謂純鈎耶?’王曰:‘是也。
客有質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薛燭對曰:‘不可。
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乙下觀,天精下之。
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鈎,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阙。
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
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
雖複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神物信難成,長留歐冶名。
若耶開石窦,赤堇獻金精。
虎氣爐中躍,雷硠橐畔鳴。
百靈司鼓鑄,五劍耀光晶。
練帶淩虛掣,霜花照眼明。
一揮皆白首,十步不留行。
拂拭寒芒吐,摩挲壯志生。
若為逢薛燭,品價比連城。
“虎氣”四句寫“鑄”字,精神;“練影”四句寫“劍”字,飽湛。
虎氣 杜甫《蕃劍》詩:“虎氣必騰上。
” 雷硠 韓愈《調張籍》詩:“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 練帶 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練帶平鋪吹不起。
” 霜花 李白《塞下曲·第五首》:“胡霜拂劍花。
” 皆白首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楚王召風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幹将,越有歐冶子。
此二子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
寡人願赍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胡子曰:‘善。
’于是乃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将,使人作鐵劍。
歐冶子、幹将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太阿,三曰工市。
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
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
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
倉谷粟索,庫無兵革。
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之。
于是楚王聞之,引太阿之劍,登城而麾之。
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裡,猛獸歐澹,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 不留行 《莊子·雜篇·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
” 拂拭 詳四卷《劍化為龍》詩。
摩挲 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琅琊王歌辭第一首》:“新買五尺劍,懸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劇于十五女。
” 比連城 李白《上韓荊州書》:“使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 露團庭綠 王绂 自注:“李白《古風·第二十三首》:‘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
’” 秋意生叢薄,寒煙幕夜扃。
露華凝澹白,木葉變深青。
映月偏如泫,因風半欲零。
蟬疏吟乍斷,鶴警夢微醒。
弱植依丹地,仙盤近紫庭。
承恩歌湛湛,晚節抱微馨。
以“庭”字起,以“庭”字收,看題不苟。
中間寫“露團”字、“綠”字,亦明秀。
叢薄 《淮南子·俶真訓》:“獸走叢薄之中。
”高誘注:“聚木曰叢,深草曰薄。
” 夜扃 阮籍《清思賦》:“是時,羲和既頹,元夜始扃。
” 澹白 《禮·月令》:“仲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
”田錫《依韻和呂杭州早秋賦》:“肅風日之澹白。
” 深青 蘇轼《東欄梨花》詩:“梨花淡白柳深青。
” 蟬 吟 李商隐《蟬》詩:“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 鶴警 李昉《太平禦覽·羽族部三》:“《風土記》曰:‘鳴鶴戒露。
此鳥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鳴相警,徙所宿處。
’” 弱植 薛逢《詠柳》詩:“弱植驚風急自傷。
”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其君弱植”,言幼稚也。
顔延之《和謝監靈運》詩“弱植慕端操”,言樹立淺薄也。
意皆相近而義小别。
丹地 《梁書·朱異傳》:“升紫霄之丹地。
” 仙盤 見一卷《清高金莖露》詩。
紫庭 《宋書·符瑞志》:“成王援琴而歌曰:‘鳳凰翔兮于紫庭。
’” 湛湛 見前《飲酎用禮樂》詩。
晚節 見一卷《菊殘猶有傲霜枝》詩。
微馨 杜甫《湘夫人祠》詩:“微馨借渚。
” 春日遲遲 葉觀國 《詩·豳風·七月》篇:“春日遲遲。
”毛苌《傳》:“遲遲,舒緩也。
”孔穎達疏:“遲遲者,日長而暄之意,故為舒緩。
計春秋漏刻,多少正等。
而秋言‘凄凄’,春言‘遲遲’者,陰陽之氣感人不同。
張衡《西京賦》雲:‘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
’然則人遇春暄,則四體舒泰。
春覺晝景之稍長,謂日行遲緩,故以‘遲遲’言之。
及遇秋景,四體褊躁,不見日行急促,唯覺寒氣襲人,故以‘凄凄’言之。
‘凄凄’,是‘涼遲遲’,非‘暄’。
二者觀文似同,本意實異也。
” 上林清晝永,澹沱正三春。
暖氣微烘樹,和風解倦人。
晴絲空際轉,浮黛遠中皴。
迤逦雕欄影,悠揚绮陌塵。
屢聽啼鳥換,不覺檢書頻。
試驗蓮花漏,銅簽過幾巡? 題極廓落,亦極細膩,詩能以言外傳神。
上林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澹沱 見二卷《早春殘雪》詩。
絲 轉 李程《登春台》詩:“風慢遊絲轉。
” 黛 皴 蔡襄《序賓亭》詩:“前峰古黛皴。
” 雕闌 見前《平秩南訛》詩。
绮陌 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三條绮陌平。
” 啼鳥換 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别業應教》詩:“興闌啼鳥換。
”按:換,刊本或誤作绫。
檢書頻 杜甫《夜宴左氏莊》詩:“檢書燒燭短。
” 蓮花漏 李肇《國史補》:“越僧靈澈,得蓮花漏于廬山,傳江西觀察使韋丹。
初,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制器,狀如蓮花。
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為行道之節。
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蓮社十八高賢傳》“慧遠法師”條:“釋惠安,患山中無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葉芙蓉,因波随轉,分定晝夜,以為行道之節,謂之蓮花漏。
”按:李肇以漏為惠遠作,《高賢傳》以為惠安。
安,遠公弟子也。
未詳孰是。
所言漏法亦不同,因并存之。
銅簽 高啟《明皇秉燭夜遊園圖》:“知更宮女報銅簽。
” 秦大士三首 風軟遊絲重 繡陌風光軟,悠揚見一絲。
依依來碧漢,袅袅過清池。
無力飄難定,含情去故遲。
行蹤眠柳伴,心事落花知。
遊騎停鞭處,深林縱目時。
斜牽明夕照,微動媚輕飔。
不逐長空盡,相看細影移。
帝城春樹滿,徐上萬年枝。
“無力”四句,窮形盡态,刻苦之至,乃得自然;“心事”句,妙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此所謂不落言诠。
繡陌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風光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悠揚 韋莊《思歸》詩:“暖絲無力自悠揚。
” 碧漢 江總《高樓看妓》詩:“起樓侵碧漢。
” 清池 《漢書·司馬相如傳》:“怠而後遊于清池。
” 眠柳 許《彥周詩話》:“李義山賦雲:‘豈如河畔牛星,隔年隻聞一過。
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
’注:漢苑中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眠。
” 落花知 南唐嗣主李璟《浣溪沙》詞:“此情惟有落花知。
” 帝城春樹 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春樹萬人家。
” 萬年枝 何晏《景福殿賦》:“綴以萬年,以紫榛。
或以嘉名取寵,或以美材見珍。
”李善注:“《晉宮閣銘》曰:‘華林園,萬年樹十四株。
’”程大昌《演繁露》:
先抉明龍之為梭,然後折入梭之為龍。
解鈴系鈴,原歸一手。
解題有識,自然揮灑縱橫。
變化 《禮·明堂位》:“周龍章。
”鄭玄注:“龍,取其變化也。
” 魚在藻 《詩·小雅·魚藻》篇:“魚在在藻。
”毛苌《傳》:“魚以依蒲藻,為得其性。
” 鳳銜梭 蘇轼《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詩:“往來不遣鳳銜梭,誰能鼓臂投三丈。
” 鲛客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漁人 《周禮·天官》:“漁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陸德明《經典釋文》:“,音魚。
本又作漁,亦作,同又音禦。
” 六丁 雷電 韓愈《調張籍》詩:“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将。
”柳宗元《龍城錄》:“上元中,台州一道士王遠知善《易》,于觀感間曲盡微妙,善知人死生禍福。
作《易總》十五卷,世秘其本。
一日因曝書,雷雨忽至,陰雲騰沓,直入卧内。
雷殷殷然,赤電繞室。
暝霧中,一老人下,身所衣服但認青翠,莫識其制作也。
遠知焚香再拜,伏地若有所待。
老人叱起,怒曰:‘所洩者書何在?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
’” 蛩催織 詳四卷《絡緯鳴》詩。
劍躍波 詳四卷《劍化為龍》詩。
劄劄 見一卷《鲛人潛織》詩。
星娥 李商隐《海客》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 柳橋晴有絮 吳鴻 白居易《宴洛濱》詩:“柳橋晴有絮,沙路淨無泥。
” 芳堤垂柳暗,沙岸小橋橫。
殘雪初飄絮,鳴鸠正喚晴。
煙光三月媚,春水一渠明。
吹到朱闌積,鋪來石齒平。
薄浮花港活,密糁釣蓬輕。
玉新流長,銀塘綠蔭清。
氣和紛作态,風緩舞多情。
飛入龍池内,新萍曉又生。
寫“絮”字不脫“晴”字、“橋”字,極周密;“吹到”四句尤工。
殘雪 隋炀帝《望江南詞·第二首》:“絮飛晴雪暖風時。
” 鳴鸠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煙光 見一卷《山氣日夕佳》詩。
春水 溫庭筠《楊柳枝詞·第一首》:“一渠春水赤闌橋。
” 朱闌 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林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鸾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 石齒 孟郊《過分水嶺》詩:“馬行石齒中。
” 花港 曹文晦《新山别館十景·螺溪釣艇》詩:“晝眠花港綠陰多。
” 釣蓬 張耒《次韻李德載見寄》詩:“甘分江湖守釣蓬。
” 玉 鄭毅《垂虹橋》詩:“插天玉腰闊。
” 銀塘 《錦繡萬花谷後集·湖門》:“伏滔《登故台詩序》曰:‘夫差姑蘇台東,有丹湖萬頃,内有銀塘。
’”按:“故台”上疑有脫字,此詩今不傳,無從考補。
龍池 見前《龍池春禊》詩。
新萍 詳五卷《萍始生》詩。
風過箫 饒學曙 《淮南子·齊俗訓》:“故堯之治天下也,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稷為大田師,奚仲為工。
其導萬民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
澤臯織網,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
是故離叛者寡,而聽從者衆。
譬若播棋丸于地,圓者走澤,方者處高,各從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風之過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
”段成式《酉陽雜俎·貶誤》:“範傳正中丞舉進士,省試《風過箫賦》,甚麗,為詞人所諷。
然為從竹之‘箫’,非蕭艾之‘蕭’也。
《荀子》雲:‘如風過蕭,忽然已化。
’義同‘草上之風必偃’。
相傳至今,已為誤。
予讀《淮南子》雲:‘若風之過箫也,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
’高誘注雲:‘清商、濁宮也。
’” 玉箫風乍過,入耳響輕清。
自與喁于葉,甯論大小鳴。
刀調聽地籁,節奏得天成。
枝上聞吹箨,花間訝賣饧。
春來通暖律,秋至發商聲。
氣以圓虛受,音由寂寞生。
吹噓如有意,來去本無情。
比似從神化,随機總善迎。
前四韻寫題,後面四韻抉題所以然,結處點明正意,最合古法。
玉箫 杜牧《杜秋娘詩·自注》:“《晉書》:‘盜開涼州張駿冢,得紫玉箫。
’”陶弘景《真诰·遠象篇第三》:“玉箫雲上唱。
” 輕清 詳五卷《穆如清風》詩。
喁于葉 《莊子·内篇·齊物論》:“前者唱于而後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
” 大小鳴 《禮·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 刀調 《莊子·内篇·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為虛。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刀刀乎?”郭象注:“調調刀刀,動搖貌也。
” 地籁 見一卷《昭文不鼓玪》詩。
節奏 《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注:“蘇林曰:‘族,音奏。
’師古曰:‘節,止也;奏,進也。
’” 天成 《宋書·謝靈運傳論》:“至于高言妙句,音韻天成。
” 吹箨 《詩·鄭風·箨兮》篇:“箨兮箨兮,風其吹女。
”毛苌《傳》:“箨,槁也。
”鄭玄箋:“槁,謂木葉也。
” 賣饧 《詩·周頌·有瞽》篇,鄭玄箋:“箫,編小竹管,如今賣饧者所吹也。
”孔穎達疏:“其時賣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
” 暖律 見一卷《應歲早梅新》詩“陽德調溫律”句。
商聲 《禮·月令》:“仲秋之月,其音商。
” 圓虛 《晉書·律曆志》:“《傳》雲:‘十二律,黃帝之所作也。
使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侖之陰,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則律之始造。
以竹為管,取其自然圓虛也。
’” 寂寞 陸機《文賦》:“叩寂寞而求音。
” 吹噓 見一卷《風軟遊絲重》詩。
飲酎用禮樂 沈栻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
”鄭玄注:“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
春酒至此始成,與群臣以禮樂飲之于朝,正尊卑也。
”孔穎達疏:“酎,音近稠;稠,醴厚,故為醇也。
《詩·豳風》雲‘為此春酒’,至此始成,以用禮樂,故知飲之于朝,正尊卑。
故《左傳》雲‘朝以帥長幼之序’;若漢嘗酎,及《春秋》見于嘗酎,皆謂在廟祭而獻酎,與此别也。
” 運值恢台候,明堂慶典行。
酒經重釀熟,春過百花明。
登降分三揖,铿锵奏九成。
升歌來左個,洗爵在東榮。
湛露枝頭渥,薰風弦外清。
彤墀鳴玉佩,紫殿泛瑤笙。
曲糵臣能作,明良帝載赓。
聖朝多樂事,歡洽地天情。
禮樂分配勻亭,措語亦典雅不膚。
恢台候 《楚詞·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
”朱子《集注》:“台,亦作炱,一作怠,并他來反。
恢台,廣大貌。
”方以智《通雅·天文類》:“山谷《跋希圓禹廟》詩:‘高閣無恢台’,直言無暑氣耳。
《楚詞》‘恢台之長夏’,恢,大也;台,胎也。
《爾雅》曰‘夏為長赢’,即恢台也。
高閣無長赢,可乎?智按:恢台,猶《說文》灰炱也,言火氣也,猶炎也。
傅毅《舞賦》:‘舒恢炱之廣。
’度其義,大也,而字以炱。
蓋火氣發揚,即有動蕩廣大之意。
希圓詩自不佳,然于恢炱之本義卻合,山谷主大胎之說反謬。
” 明堂 《考工記·匠人》:“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筳,東西九筳,南北七筳,堂崇一筳,五室,凡室二筳。
”鄭玄注:“明堂者,明政教之堂。
”賈公彥疏:“雲明堂,明政教之堂者,以其于中聽朔,故以政教言之。
明堂者,明諸侯之尊卑。
”《孝經緯·援神契》雲:“得陽氣明朗,謂之明堂。
以明堂義大,故所合理廣也。
” 百花明 王維《早朝》詩:“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凰城。
” 三揖 《左傳·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
”杜預注:“三揖卿大夫士。
”《周禮·夏官》:“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
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仆、大右、大仆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
司士擯,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
”鄭玄注:“特揖,一一揖之旅衆也。
大夫爵同者,衆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門右,皆北面東上,王揖之乃就位;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屬,發在其位,群士位東面,王西南鄉而揖之。
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既複位。
鄭司農雲:‘卿大夫士,皆君之所揖禮,《春秋傳》所謂三揖在下。
’”賈公彥疏雲:“特揖,一一揖之者,對旅揖衆揖之也。
雲‘大夫爵同者,衆揖之者’,序官有中大夫、下大夫,無問多少,但爵同者衆揖之。
爵同中大夫,同得一揖;爵同下大夫,同得一揖。
故雲同者,衆揖之也。
雲‘三揖者’,士有上中下者,序官文既有三等,故旁三揖耳。
”按:《春秋》疏載服虔之說,以《周禮·夏官》司儀士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為三揖,誤司儀所言乃合諸侯之禮。
九成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升歌 《儀禮·燕禮記》:“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
賓拜酒,主人答拜而樂阕。
公拜受爵而奏《肆夏》。
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樂阕。
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
遂合鄉樂。
若舞則《勺》。
”賈公彥疏:“《鹿鳴》不言工,歌《新宮》不言笙,奏而言升歌、下管者,欲明笙奏異于常燕。
常燕,即上所陳四節是也。
今工歌《鹿鳴》三終,于笙奏全别,故特言。
下管《新宮》,乃始笙入三成者,正謂笙奏《新宮》三終,申說‘下管’之義。
” 左個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
”鄭玄注:“明堂左個,大寝南堂東偏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個,古賀反。
”許慎《說文解字·第十五》徐铉附錄《新修字義》:“個,亦不見義,無以下筆。
明堂左右個者,明堂旁室也,當作介。
”按:梁武帝《論明堂制》,亦以“左右個”為“左右介”。
洗爵 東榮 《儀禮·燕禮》:“設洗篚于阼階東南,當東溜。
罍水在東,篚在洗西。
”《禮·鄉飲酒義》:“洗當東榮,主人之所以自絜而以事賓也。
”孔穎達疏:“榮,屋翼也。
設洗于庭當屋翼也。
必在東者,示主人所以自絜以事賓。
”按:《燕禮》有洗爵而不在東榮。
洗爵東榮,鄉飲之禮也。
此詩借用。
湛露 《詩·小雅·湛露》篇:“湛湛露斯。
”毛苌《傳》:“湛湛,湛露茂盛貌。
”鄭玄箋:“露之在物湛湛然,使物柯葉低垂。
” 薰風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彤墀 韓愈《歸彭城》詩:“無由至彤。
”按:彤,即丹墀之變文。
彤,赤色也。
玉佩 《禮·玉藻》:“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锵鳴也。
故君子在車則聞鸾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
”又:“天子佩白玉而元組绶,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組绶,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绶,士佩瓀玟而缊組绶。
” 紫殿 見一卷《折檻旌直臣》詩。
瑤笙 戴叔倫《贈月溪羽士》詩:“更弄瑤笙罷。
” 曲糵 《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曲糵。
”孔安國《傳》:“酒醴須曲糵以成,亦言我須汝以成。
” 明良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 多樂事 李白《宮中行樂詞·第三首》:“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 地天情 見一卷《折檻旌直臣》詩。
戈濤二首 新莺隐葉啭 梁元帝《春日》詩:“新莺隐葉啭,新燕向窗飛。
” 曉樹溟蒙合,流莺睆新。
應時難響,出谷尚潛身。
風日暄妍地,韶華澹蕩辰。
如簧調漸滑,接葉密相親。
好語緣求友,清音若畏人。
頻驚幽夢破,一望翠煙勻。
巢幕羞凡侶,儀廷羨德鄰。
願将聲百啭,為報上林春。
“新”字隐“葉”字,一一精到,尤妙純用傳神之筆,無刻削之痕。
曉樹 上官儀《奉和初春》詩:“曉樹流莺滿。
” 溟蒙 見一卷《山空氣相含》詩。
流莺 詳四卷《二月黃鹂飛上林》詩。
睆 《詩·邶風·凱風》篇:“睆黃鳥,載好其音。
”毛苌《傳》:“睆,好貌。
”孔穎達疏:“言黃鳥有睆之容貌,則又和好其音聲,以興孝子當和好其顔色,順其辭令也。
” 應時 陸玑《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黃鳥,黃鹂鹖也。
幽州人謂之黃莺。
當葚熟時,來在桑間,故裡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不。
’亦是應節趨時之鳥。
”按:鹂鹖二字有訛,恐是栗留之誤。
出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暄妍 鮑照《采桑》詩:“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
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
” 韶華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
澹蕩 鮑照《代白纻曲·第二首》:“春風澹蕩俠思多。
” 如簧 劉禹錫《同留守王仆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至七》詩:“百啭如簧煙景晴。
”按:夢得此詩,分得詠莺。
接葉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第二首》:“接葉暗巢莺。
” 求友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畏人 劉得仁《莺出谷》詩:“初飛似畏人。
” 幽夢 邵子《小圃睡起》詩:“春禽破幽夢,枝上語綿蠻。
” 翠煙 江淹《贻袁常侍》詩:“沅湘合翠煙。
”王禹偁《春》詩:“一路翠煙籠碧柳。
” 巢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劄來聘,自衛如晉,将宿于戚。
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于戮。
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君又在殡,而可以樂乎?’遂去之。
” 儀廷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百啭 亦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報 春 劉得仁《莺出谷》詩:“依林報早春。
” 繞屋樹扶疏 陶潛《讀山海經詩·第一首》:“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 晉代有高士,耕桑卧近郊。
裡居猶号栗,屋宇定編茅。
嘉樹随時植,清陰入夏交。
枝低通鹿町,葉密蔭鳥巢。
好雨微侵徑,輕雲半挂梢。
簾窺新月下,門聽故人敲。
會合幽栖意,應占肥遁爻。
倘令生聖世,可許樂懸匏? 蕭疏稱題,結句亦斡轉有力。
“窮達戀明主,耕桑亦近郊”,本錢起語,換一“卧”字,便成高人偃蹇意象,此點化之妙。
晉代 朱子《通鑒綱目·宋文帝紀》:“元嘉四年,晉征士陶潛卒。
”劉友益《綱目書法》:“潛卒于宋,書晉何?潛始終晉人也。
綱目子節,故《通鑒》不書,于是特書之。
” 号栗 《晉書·陶潛傳》:“江州刺史王宏欲識之,不能緻也。
潛嘗往廬山,宏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半道栗裡要之。
” 編茅 王嘉《拾遺記》:“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
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
” 嘉樹 《左傳·昭公二年》:“晉侯使韓宣子來聘。
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
” 清陰 見一卷《蠶月條桑》詩。
鹿町 《詩·豳風·東山》篇:“町畽鹿場。
”毛苌《傳》:“町畽,鹿迹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町,他興反,或他頂反,字又作‘圢’,音同。
” 鳥巢 庾信《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詩·第二首》:“鳥巢解背風。
” 幽栖 謝靈運《鄰裡相送至方山》詩:“資此永幽栖。
” 肥遁 《易·下經·遁卦》:“上九,肥遁無不利。
”王弼注:“最處外極,無應于内。
超然絕志,心無疑顧。
憂患不能累,矰繳不能及。
是以肥遁無不利也。
”孔穎達疏:“肥,饒裕也。
” 懸匏 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李善注:“《論語》,子曰:‘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馬書》:“辯群籁于莊軒,懸匏自托。
” 歐冶子鑄劍 盧明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昔者,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于天下。
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
王召而問之曰:‘吾有寶劍五,請以示之。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
薛燭對曰:‘毫曹,非寶劍也。
’王曰:‘取巨阙。
’薛燭曰:‘非寶劍也。
’王取純鈎。
薛燭聞之,忽如敗;有頃,懼如悟。
下階而深惟,簡衣而坐望之。
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
觀其,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于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此所謂純鈎耶?’王曰:‘是也。
客有質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薛燭對曰:‘不可。
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乙下觀,天精下之。
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鈎,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阙。
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
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
雖複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神物信難成,長留歐冶名。
若耶開石窦,赤堇獻金精。
虎氣爐中躍,雷硠橐畔鳴。
百靈司鼓鑄,五劍耀光晶。
練帶淩虛掣,霜花照眼明。
一揮皆白首,十步不留行。
拂拭寒芒吐,摩挲壯志生。
若為逢薛燭,品價比連城。
“虎氣”四句寫“鑄”字,精神;“練影”四句寫“劍”字,飽湛。
虎氣 杜甫《蕃劍》詩:“虎氣必騰上。
” 雷硠 韓愈《調張籍》詩:“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 練帶 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練帶平鋪吹不起。
” 霜花 李白《塞下曲·第五首》:“胡霜拂劍花。
” 皆白首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楚王召風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幹将,越有歐冶子。
此二子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
寡人願赍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胡子曰:‘善。
’于是乃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将,使人作鐵劍。
歐冶子、幹将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太阿,三曰工市。
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
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
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
倉谷粟索,庫無兵革。
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之。
于是楚王聞之,引太阿之劍,登城而麾之。
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裡,猛獸歐澹,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 不留行 《莊子·雜篇·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
” 拂拭 詳四卷《劍化為龍》詩。
摩挲 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琅琊王歌辭第一首》:“新買五尺劍,懸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劇于十五女。
” 比連城 李白《上韓荊州書》:“使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 露團庭綠 王绂 自注:“李白《古風·第二十三首》:‘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
’” 秋意生叢薄,寒煙幕夜扃。
露華凝澹白,木葉變深青。
映月偏如泫,因風半欲零。
蟬疏吟乍斷,鶴警夢微醒。
弱植依丹地,仙盤近紫庭。
承恩歌湛湛,晚節抱微馨。
以“庭”字起,以“庭”字收,看題不苟。
中間寫“露團”字、“綠”字,亦明秀。
叢薄 《淮南子·俶真訓》:“獸走叢薄之中。
”高誘注:“聚木曰叢,深草曰薄。
” 夜扃 阮籍《清思賦》:“是時,羲和既頹,元夜始扃。
” 澹白 《禮·月令》:“仲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
”田錫《依韻和呂杭州早秋賦》:“肅風日之澹白。
” 深青 蘇轼《東欄梨花》詩:“梨花淡白柳深青。
” 蟬 吟 李商隐《蟬》詩:“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 鶴警 李昉《太平禦覽·羽族部三》:“《風土記》曰:‘鳴鶴戒露。
此鳥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鳴相警,徙所宿處。
’” 弱植 薛逢《詠柳》詩:“弱植驚風急自傷。
”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其君弱植”,言幼稚也。
顔延之《和謝監靈運》詩“弱植慕端操”,言樹立淺薄也。
意皆相近而義小别。
丹地 《梁書·朱異傳》:“升紫霄之丹地。
” 仙盤 見一卷《清高金莖露》詩。
紫庭 《宋書·符瑞志》:“成王援琴而歌曰:‘鳳凰翔兮于紫庭。
’” 湛湛 見前《飲酎用禮樂》詩。
晚節 見一卷《菊殘猶有傲霜枝》詩。
微馨 杜甫《湘夫人祠》詩:“微馨借渚。
” 春日遲遲 葉觀國 《詩·豳風·七月》篇:“春日遲遲。
”毛苌《傳》:“遲遲,舒緩也。
”孔穎達疏:“遲遲者,日長而暄之意,故為舒緩。
計春秋漏刻,多少正等。
而秋言‘凄凄’,春言‘遲遲’者,陰陽之氣感人不同。
張衡《西京賦》雲:‘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
’然則人遇春暄,則四體舒泰。
春覺晝景之稍長,謂日行遲緩,故以‘遲遲’言之。
及遇秋景,四體褊躁,不見日行急促,唯覺寒氣襲人,故以‘凄凄’言之。
‘凄凄’,是‘涼遲遲’,非‘暄’。
二者觀文似同,本意實異也。
” 上林清晝永,澹沱正三春。
暖氣微烘樹,和風解倦人。
晴絲空際轉,浮黛遠中皴。
迤逦雕欄影,悠揚绮陌塵。
屢聽啼鳥換,不覺檢書頻。
試驗蓮花漏,銅簽過幾巡? 題極廓落,亦極細膩,詩能以言外傳神。
上林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澹沱 見二卷《早春殘雪》詩。
絲 轉 李程《登春台》詩:“風慢遊絲轉。
” 黛 皴 蔡襄《序賓亭》詩:“前峰古黛皴。
” 雕闌 見前《平秩南訛》詩。
绮陌 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三條绮陌平。
” 啼鳥換 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别業應教》詩:“興闌啼鳥換。
”按:換,刊本或誤作绫。
檢書頻 杜甫《夜宴左氏莊》詩:“檢書燒燭短。
” 蓮花漏 李肇《國史補》:“越僧靈澈,得蓮花漏于廬山,傳江西觀察使韋丹。
初,惠遠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制器,狀如蓮花。
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為行道之節。
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蓮社十八高賢傳》“慧遠法師”條:“釋惠安,患山中無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葉芙蓉,因波随轉,分定晝夜,以為行道之節,謂之蓮花漏。
”按:李肇以漏為惠遠作,《高賢傳》以為惠安。
安,遠公弟子也。
未詳孰是。
所言漏法亦不同,因并存之。
銅簽 高啟《明皇秉燭夜遊園圖》:“知更宮女報銅簽。
” 秦大士三首 風軟遊絲重 繡陌風光軟,悠揚見一絲。
依依來碧漢,袅袅過清池。
無力飄難定,含情去故遲。
行蹤眠柳伴,心事落花知。
遊騎停鞭處,深林縱目時。
斜牽明夕照,微動媚輕飔。
不逐長空盡,相看細影移。
帝城春樹滿,徐上萬年枝。
“無力”四句,窮形盡态,刻苦之至,乃得自然;“心事”句,妙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此所謂不落言诠。
繡陌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風光 見二卷《含薰待清風》詩。
悠揚 韋莊《思歸》詩:“暖絲無力自悠揚。
” 碧漢 江總《高樓看妓》詩:“起樓侵碧漢。
” 清池 《漢書·司馬相如傳》:“怠而後遊于清池。
” 眠柳 許《彥周詩話》:“李義山賦雲:‘豈如河畔牛星,隔年隻聞一過。
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
’注:漢苑中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眠。
” 落花知 南唐嗣主李璟《浣溪沙》詞:“此情惟有落花知。
” 帝城春樹 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春樹萬人家。
” 萬年枝 何晏《景福殿賦》:“綴以萬年,以紫榛。
或以嘉名取寵,或以美材見珍。
”李善注:“《晉宮閣銘》曰:‘華林園,萬年樹十四株。
’”程大昌《演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