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雲在意俱遲
顧汝脩
杜甫《江亭》詩:“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 檻外遲留意,閑看嶺上雲。
欲行猶似住,乍合又旋分。
坐愛垂天勢,頻觇捧日文。
凝眸思叆叇,息慮對缤紛。
逸興淩山,遙心送鳥群。
瀛洲相賞處,徙倚到斜曛。
“欲行”二句,先寫雲遲意,“俱”字乃有根柢,布置最善。
嶺上雲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垂天 《莊子·内篇·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彪雲:‘若雲垂天旁。
’” 捧日 林藻《青雲幹呂》詩:“捧日已成文。
” 凝眸 韓偓《太平谷中玩水上花》詩:“凝眸不覺斜陽盡。
” 叆叇 潘尼《逸民吟》:“朝雲。
”徐孝克《營涅槃忏還途作》:“向崖雲叆叇。
”按:“”即“叆叇”之省文。
息慮 《孔叢子·答問第十九》:“王曰:‘寡人之軍,先生無累也,請先生息慮也。
’” 缤紛 《楚詞·離騷經》:“佩缤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王逸注:“缤紛,盛貌。
” 瀛洲 《新唐書·岑虞李褚姚令狐傳》:“初,武德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将軍。
寇亂稍平,乃鄉儒宮城西作文學館,收聘賢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于志甯,軍谘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思廉,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參軍事李守素,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參軍事蔡允恭、顔相時,著作郎攝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軍谘典簽蘇勖,并以本官為學士。
七年,收卒,複召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補之。
凡分三番遞宿于閣下,悉給珍膳。
每暇日,訪以政事,讨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
命閻立本圖象,使亮為之贊,題名字爵裡,号‘十八學士’,藏之書府,以章禮賢之重。
方是時,在選中者,天下所慕向,謂之登瀛洲。
” 徙倚 王粲《登樓賦》:“步栖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 籉笠聚東菑 王太嶽 謝朓《在郡卧病呈沈尚書》詩:“連陰盛農節,籉笠聚東菑。
”李善注:“《詩》曰:‘彼都人士,籉笠缁撮。
’毛苌曰:‘籉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
音台。
《爾雅》曰:‘田一歲曰菑。
’”王楙《野客叢書》:“《毛詩》‘籉笠缁撮’,《傳》謂籉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
缁撮,缁布冠也。
《鄭箋》謂籉夫須也,以籉皮為笠,缁布為冠,故謝玄晖詩曰:‘籉笠聚東菑。
’注:籉禦日,笠禦雨,是以為二事,蓋本毛之說。
麹信陵詩曰:‘籉笠冒山雨,渚田耕荇花。
’以‘籉笠’對‘渚田’,是以為一事,蓋祖鄭之說。
二詩皆有據依。
考孔穎達《正義》:‘籉可為笠,則一也。
《傳》分之者,笠本禦暑。
而《良耜》曰:其笠伊糾。
因可禦雨,故《傳》分之,以充二事。
’則知毛之見如此。
” 舉族勤民事,耕耘課獨嚴。
東菑群荷锸,南畝共攜镵。
麥浪收青隴,梅風漾碧衫。
笠聲朝雨過,籉影夕陽銜。
植杖人維耦,揮鋤草載芟。
暮村歸得得,晴陌話喃喃。
大有書應紀,明昭賜不凡。
堯年歡擊壤,歌頌葉韶鹹。
題重“聚東菑”三字。
“籉笠”二字,無關妙處,一點便過。
惟從“聚”字着筆,輕重最分明。
荷锸 班固《西都賦》:“荷锸成雲。
” 攜镵 陸龜蒙《笠澤叢書·耒耜經》:“耕之土曰,猶塊也。
起其者,镵也。
”陳彭年《廣韻·下平聲》:“镵,鋤銜切,吳人雲犁。
” 麥浪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梅風 梁昭明太子《錦帶書·仲呂四月啟》:“梅風拂戶牖之内。
”《廣群芳譜·天時譜四》:“《風俗通》曰:‘五月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
’”按:今本《風俗通》無此文,疑為《風土記》之訛。
維耦 《詩·周頌·噫嘻》篇:“駿發爾私,終三十裡。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鄭玄箋:“使民疾耕,發其私田,萬耦同時舉也。
《周禮》曰:‘凡治野田,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
’計此萬夫之地,方二十三裡少半裡也。
耜廣五寸,三耜為耦,一川之間萬夫,故有萬耦耕。
言三十裡者,舉其成數。
” 揮鋤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
” 載芟 《詩·周頌·載芟》篇:“載芟載柞,其耕澤澤。
”毛苌《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
” 得得 貫休《陳情獻蜀皇帝》詩:“千水千山得得來。
” 喃喃 《北史·隋文帝四王房陵王勇傳》:“喃喃細語。
” 大有 《春秋·宣公十有六年》:“冬,大有年。
”《穀梁傳》:“五谷大熟,為大有年。
” 明昭 《詩·周頌·臣工》篇:“于皇來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鄭玄箋:“将,大。
迄,至也。
于,美乎。
赤烏以牟麥俱來,故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為珍瑞,天下所休慶也。
此瑞乃明見于天,至今用之。
有樂歲,五谷豐熟。
” 堯年 沈約《四時白纻歌·春白纻》:“舜日堯年歡無極。
”按:五歌皆以此語終篇。
《古今樂錄》曰:“沈約雲:‘《白纻》五章,敕臣約造。
武帝造後兩句。
’然則此乃武帝語。
” 擊壤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韶鹹 見一卷《春蠶作繭》詩“清廟奏韶鹹”句。
入簾殘月影 陳桂洲 杜甫《客夜》詩:“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 溶溶秋夜色,殘月半侵簾。
紋翦金波碎,光篩碧筱纖。
玉鈎斜影動,銀蒜一痕添。
霧縠低相映,蛾眉近可觇。
窺人如有意,入戶未應嫌。
清省時無寐,披衣問漏簽。
五、六句警策。
溶溶 白居易《晚秋夜》詩:“碧空溶溶月華靜。
” 金波 見二卷《千潭一月印》詩。
碧筱 儲光羲《同武平一員外遊湖詩·第一首》:“紅荷碧筱夜相鮮。
” 玉鈎 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鈎。
”劉瑗《新月》詩:“仙宮雲箔卷,露出玉簾鈎。
” 銀蒜 庾信《夢入堂内》詩:“簾鈎銀蒜條。
”楊慎《升庵外集》:“歐陽六一《放玉台體》詩:‘銀蒜鈎簾踠地垂。
’東坡《哨遍》詞:‘睡起畫堂,銀蒜珠幕雲垂地。
’蔣捷《白纻》詞:‘早是東風作惡。
旋安排,一雙銀蒜鎮羅幕。
’銀蒜,蓋鑄銀為蒜形,以押簾也。
《元經世大典》:‘親王納妃,公主下降,皆有銀蒜簾押幾百雙。
’” 霧縠 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李善注:“縠,今之輕紗,薄如霧也。
” 蛾眉 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
” 窺人 後蜀主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簾開明月獨窺人。
” 入戶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漏簽 《陳書·高祖本紀》:“每雞人伺漏,傳更簽于殿中。
”應法孫《霓裳中序第一》詞:“漏簽聲咽。
漸寒咤、蘭未滅。
” 山川出雲 戈岱 《禮·孔子閑居》:“清明在躬,志氣如神。
嗜欲将至,有開必先。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鄭玄注:“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謂聖人也;嗜欲将至,謂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
神有以開之,必先為之生賢知之輔佐。
若天降時雨,山川先為之出雲矣。
” 一氣通山澤,祥雲釀太和。
從龍流泱漭,觸石起嵯峨。
搖曳臨明鏡,霏微點翠螺。
白宜春海照,青愛夏峰多。
疊疊魚鱗映,梢梢樹影拖。
遮來疑似墨,動處尚如波。
遙識輪囷象,欣赓糾缦歌。
為霖應有兆,甘澤遍嘉禾。
分配工細,結還正意,獨見分明。
山澤 《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楊乂《雲賦》:“剛柔初降,陰陽煙煴。
于是山澤通氣,華岱興雲。
” 祥雲 謝朓《齊雩祭歌迎神·第七首》:“凍雨飛,祥雲靡。
” 太和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從龍 見一卷《更達四門聰》詩。
泱漭 曹植《愁霖賦》:“瞻沉雲之泱漭兮,哀吾願之不将。
” 觸石 《公羊傳·僖公三十有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大山爾。
”何休注:“側手為膚,按指為寸,言其觸石理而出,無有膚寸而不合。
”按:傳與注,皆無雲字。
李善注《江賦》引《公羊傳》曰:“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雲耳。
”又引何休注曰:“雲氣觸石理而出,蓋約其文意而為之。
”《初學記》引《公羊傳》,亦與《文選注》同,故至今承用為雲事。
嵯峨 何遜《九日侍宴樂遊苑》詩:“風起嵯峨雲。
” 春海照 駱賓王《海曲書情》詩:“白雲照春海。
” 夏峰多 顧恺之《神情》詩:“夏雲多奇峰。
” 疊疊 江淹《山中楚詞·第四首》:“雲疊疊兮薄樹。
” 魚鱗 徐堅《初學記·天部》:“《呂氏春秋》曰:‘山雲草莽,水雲魚鱗。
’”按,《呂氏春秋·名類》篇:“山雲草莽,水雲角,旱雲煙火,雨雲水波。
”無魚鱗之說。
《淮南子·覽冥訓》曰:“山雲草莽,水雲魚鱗。
”高誘注曰:“山中出雲似草莽,水氣出雲似魚鱗。
”當是誤以《鴻烈解》為《呂覽》。
梢梢樹影 羅讓《梢雲》詩:“梢梢含樹影。
”郭璞《江賦》李善注:“孫氏《瑞應圖》曰:‘梢雲,瑞雲;人君德至則出,若樹木梢梢然也。
’” 遮 墨 蘇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第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
” 動 波 陳潤《秋河曙耿耿》詩:“雲行類動波。
” 輪囷 《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卿雲見,喜氣也。
” 糾缦 伏生《尚書大傳·虞夏傳》:“于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禮缦缦兮。
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按:“禮缦缦兮”句,鄭康成注曰“教化廣遠”,則明是“禮”字,而《樂府詩集》諸書,俱作“糾缦”。
蓋“禮”古作“禮”,因轉為“糾”耳。
《楚詞·招隐士》曰:“樹輪相糾兮,林木茇骩。
”《隋書·天文志》曰:“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白,缦缦然長可十餘丈。
”則“糾”取糾結之意,“缦”取曼衍之意,于理亦通,故至今承用之。
為霖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嘉禾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
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穎達疏:“嘉,訓善也,言此禾之善,故以《嘉禾》名篇。
” 五月鳴蜩 錢維城 《詩·豳風·七月》篇:“五月鳴蜩。
”毛苌《傳》:“蜩,螗也。
”孔穎達疏:“《釋蟲》雲:‘蜩蜋、蜩螗、蜩,舍人雲皆蟬。
’” 五月薰風滿,蜩鳴覺暑闌。
榴邊霞欲暮,蒲外雨方殘。
葉密栖宜穩,枝卑抱豈安?質從初夏化,聲在未秋寒。
斷續知身弱,依微想翼單。
院深傳處迥,林遠聽來難。
空意号煙景,何由乞羽翰。
上林欣借得,沆瀣拟仍餐。
寓意深微,比興炳也。
前輩《反舌無聲》詩,皆試帖之超詣,不當尋行數墨讀之。
葉密 傅玄《蟬賦》:“翳密葉之重蔭兮,噪閑樹之肅清。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葉密鳴蟬蜩。
” 枝卑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第二首》:“卑枝低結子。
” 抱 徐幹《為挽船士與新娶妻别》詩:“蟬吟抱枯枝。
” 初夏化 傅玄《蟬賦》:“經青春而未育兮,當隆夏而化生。
”劉滄《訪友人郊居》詩:“已有蟬聲報夏初。
”李觏《鳴蜩》詩:“時節還初夏。
”按:蟬生于四五月間,故《月令》仲夏之月不曰蟬始生,而曰蟬始鳴,不必定以五月生也。
或疑“初夏”字與題“五月”不合者,非。
未秋寒 《禮·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
”姚合《聞蟬》詩:“未秋吟便苦。
” 斷續 項斯《聞蟬》詩:“聲聲斷續勻。
” 依微 成公綏《雲賦》:“依微要妙。
”李賀《石城曉》詩:“春帳依微蟬翼羅。
” 号 江逌《詠秋》詩:“寒蟬聞夕号。
” 煙景 江淹《惜晚春應劉秘書》詩:“煙景空抱意。
” 羽翰 何遜《贈韋記室黯别》詩:“無因生羽翰,千裡暫排空。
” 上林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沆瀣 見二卷《清高金莖露》詩。
門對浙江潮 王際華 宋之問《靈隐寺》詩:“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按:計敏夫《唐詩紀事》謂駱賓王逃竄為僧,遇之問,共聯此詩。
然賓王、之問同為武後時人,賓王既為老僧,之問年亦相近,何以有少年之稱?故前人謂此事僞托。
今此詩宋、駱二集并載之,非也。
梵宇錢塘岸,觀潮對海門。
六鳌排巨浪,一線射朝暾。
風雨聲初合,雷霆勢乍奔。
銀潢誰倒瀉,石堰欲橫吞。
樓迥疑無地,山漂略有痕。
龍宮驚洞,鹫嶺恐飛翻。
萬古長江湧,千年古刹存。
登臨真勝絕,軒豁見乾坤。
後半不脫“靈隐”,“門對”字方不落空餘,亦激壯。
梵宇 王僧孺《中寺碑》:“蕭宮改構,梵宇方壯。
”《一統志·浙江杭州府寺觀》:“雲林寺在錢塘縣武林山,舊名靈隐寺,晉鹹和初建。
” 錢塘 郦道元《水經注·浙江水》:“浙江,又東迳靈隐山,山下有錢塘故縣,浙江迳其南。
王莽更名之曰泉亭。
《地理志》曰:‘會稽西部都尉治。
’《錢塘記》曰:‘防海大塘在縣東一裡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開募,有能治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
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複取。
于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
’” 海門 周密《前武林舊事》:“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聲極雄豪。
” 六鳌 齊唐《觀潮》詩:“忽如員峤六鳌移。
”《列子·湯問》篇:“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峤,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着,常随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
仙聖毒之,訴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鳌十五舉首而戴之。
疊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鳌。
” 巨浪 杜甫《水檻》詩:“茅軒駕巨浪。
” 一線 蘇轼《望海樓晚景二絕·第一首》:“海上濤頭一線來。
” 朝暾 隋《朝日歌》:“誠夏扶木上朝暾。
” 風雨 陶翰《乘潮至漁浦作》:“潮來如風雨。
” 雷霆 《宋史·蘇轼傳》:“浙江潮自海門東來,勢如雷霆。
” 銀潢 楊時遇《錢塘江迎潮》詩:“銀潢翻空際天白。
”按:龜山誤以銀潢為銀河,說見四卷《查客至鬥牛》詩。
石堰 《宋史·河渠志》:“景祐中,以浙江石塘積久不治,人患墊溺。
工部郎中張夏出使,因置捍江兵士五指揮,專采石修塘。
”丁寶臣《石堤記》:“初景祐中,轉運使張公伯起,善為捍禦之策,謂故堤率薪土雜治,不一二歲辄壞,雖勤繕構卒不足恃,而重勞吾民。
乃作石堤,袤一十二裡,民賴以安。
” 樓迥 李商隐《即日》詩:“地寬樓已迥。
” 無地 王巾《頭陀寺碑》:“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 山漂 李群玉《洞庭風雨詩·第二首》:“山漂欲抃鳌。
” 登臨 見二卷《秋色正清華》詩。
軒豁 韓愈《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秘怪,恍惚畢出,蜿蜿蛇蛇,來享飲食。
阖廟旋舻,祥飙送帆。
旗纛旄麾,飛揚晻霭。
铙鼓嘲轟,高管噭噪。
武夫奮棹,工師唱和。
穹龜長魚,踴躍後先。
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 平秩南訛 李因培 《書·堯典》:“平秩南訛。
”孔安國《傳》:“訛,化也。
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育之事。
”孔穎達疏:“訛,化。
《釋言》文,禾苗秀,德化成于實,亦胎生乳化之類。
故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育之事,謂勸課民耘耨,使苗得秀實。
” 調元資聖化,長養命炎官。
物以平均盛,思緣秩序殚。
薰風流玉轸,靈雨過雕闌。
挈水鷗飛白,耕雲日漾丹。
才知稱夏假,即此是貞觀。
鑽杏新分火,登蠶早織纨。
桐生真靡诎,蕤繼諒無難。
欲識南訛力,堯階宇宙寬。
氣體鮮華,風格亦極遒,上句中有骨故也。
“薰風”四句寫“南訛”,“鑽杏”二句是“平秩”中事,故不妨以“才知”二句間其中,非夾雜寫景之比。
調元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長養 蘇轼《慈湖夾阻風詩·第四首》:“誰識南訛長養功。
” 炎官 見二卷《槐夏午陰清》詩。
平均 秩叙 《書·堯典》:“平秩東作。
”孔安國《傳》:“秩,序也。
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
” 薰風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玉轸 見二卷《焦桐入聽》詩。
靈雨 《詩·鄘風·定之方中》篇:“靈雨既零。
”鄭玄箋:“靈,善也。
” 雕欄 李後主《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
” 挈水 《莊子·外篇·天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
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
” 耕雲 崔塗《過陶征君隐居》詩:“白雲猶可耕。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東坡作《惠州白鶴新居上梁文》,叙幽居之趣。
餘亦嘗效之,有曰:‘春風雨足,耕隴頭之曉雲。
’” 夏假 《禮記·鄉飲酒義》:“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
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鄭玄注:“假,大也。
” 貞觀 《易·系辭傳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孔穎達疏:“謂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觀,官喚反,又音官。
” 鑽杏 《周禮·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 登蠶 《禮·月令》:“季春之月,蠶事既登。
”衛湜《禮記集說》:“嚴陵方氏曰:‘蠶事既登者,事畢而登比年之數也,與《曲禮》年谷不登之登同義。
’” 織纨 《漢書·地理志》:“織作冰纨绮繡純麗之物。
”注,如淳曰:“纨,白熟也。
”臣瓒曰:“冰纨,纨細密堅如冰者也。
”師古曰:“如說非也。
冰謂布帛之細,其色鮮潔如冰者也,纨素也。
” 桐生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朱明四》:“桐生茂豫,靡有所诎。
”注:臣瓒曰:“夏為朱明。
”師古曰:“桐,讀為通。
茂豫,美盛而光悅也。
言草木皆通達而生美悅光澤,各無所诎,皆申遂也。
诎,音丘物反。
”劉攽《刊誤》:“桐,幼稚也。
揚子雲:‘師哉師哉,桐子之命。
’” 蕤繼 《漢書·律曆志》:“蕤賓,蕤繼也。
賓,導也,言陽始導陰氣,使繼養物也。
位于午,在五月。
” 堯階 見一卷《錐處囊》詩。
朱草合朔 朱若東 《大戴禮記·明堂第六十七》:“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生十五葉,十六日一葉落,終而複始也。
”按:唐韋模當有《朱草合朔賦》。
鳳紀協靈符,龍池瑞草敷。
葉從初吉長,數自望前孚。
榮落丹心在,盈虧素魄俱。
菠薐偕紀朔,蓂莢遜塗朱。
過晦萌仍吐,經寒态不殊。
瑞應同萐莆,色莫詫珊瑚。
黼黻功相借,璇玑驗亦須。
太和歸上治,嘉祉媲唐虞。
“榮落”四句警絕,餘亦穩稱。
鳳紀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鳳紀韶華啟”句。
靈符 《晉書·郭璞傳》:“蓋王者之作,必有靈符,塞天人之心,與神物合契,然後可以言受命矣。
” 龍池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瑞草 李綽《尚書故實》:“朱草,瑞草也。
長三尺,枝葉皆赤,莖似珊瑚。
” 初吉 《詩·小雅·小明》篇:“二月初吉。
”毛苌《傳》:“初吉,朔日也。
” 望前 劉熙《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
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 丹心 傅玄《蟬賦》:“清激暢于遐迩兮,時感君之丹心。
”韋模當《朱草合朔賦》:“朔告合焉,表皇化之無異。
草名朱也,比丹心兮自持。
” 素魄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菠薐 《廣群芳譜·蔬譜二》:“菠菜,一名菠薐。
”又:“此菜必過月朔乃生,即晦日下種,與十餘日前種者同生,亦一異也。
” 蓂莢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葉轉堯階莢”句。
萐莆 班固《白虎通·德論》:“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陵出黑丹,阜出萐莆。
”又:“孝道至,則以。
萐莆者,樹名也。
其葉大于門扇,不搖自扇于飲食,清涼助供養也。
”《宋書·符瑞志》:“萐莆,一名倚扇,狀如蓬,大枝葉小,根根如絲,轉而成風,殺蠅。
堯時生于廚。
” 黼黻 李石《續博物志》:“朱草,狀如小桑栽,長三四尺,枝葉皆丹汁如血。
朔望生,落如蓂莢,周而複始。
可以染绛成黼黻之章。
” 玑 衡 《書·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
”孔穎達疏:“玑衡者,玑為轉運,衡為橫箫。
運玑使動于下,以衡望之。
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
馬融雲:‘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玑衡。
其橫箫,所以視星宿也。
以璇為玑,以玉為衡,蓋貴天象也。
’蔡邕雲:‘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蓋懸玑以象天而衡望之。
’轉玑窺衡以知星宿,是其說也。
” 太和 張華《博物志》:“物産和氣相感,則生朱草。
” 唐虞 李昉《太平禦覽·皇王部六》:“《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鳳凰止庭,朱草生郊。
’又《洛書·靈準聽》曰:‘正月上日,舜受終,鳳凰儀,黃龍感,朱草生。
’” 腐草為螢 積善 《禮·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為螢。
”鄭玄注:“螢,飛蟲,螢火也。
”孔穎達疏:“腐草此時得暑濕之氣,故為螢。
”衛湜《禮記集說》:“馬氏曰:‘腐草為螢,則木氣之餘,乘火而化也。
’” 寸草無知物,生機不暫停。
芳時常起蝶,腐後卻為螢。
猶記菁蔥日,旋看熠耀形。
池塘春思寂,庭院夜光熒。
繞砌空尋綠,流輝尚帶青。
幾番經宿雨,數點映稀星。
莫訝推遷幻,應歸造化靈。
缥囊如見貯,猶可映書棂。
句句帶定“腐草”,寫出“為”字,自不同泛作螢詩。
寸草 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 起蝶 《莊子·外篇·至樂》:“烏足之根為蛴螬,其葉為蝴蝶。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雲:‘蝴蝶,蛱蝶也。
草化為蟲,蟲化為草,未始有極。
’” 青蔥 《漢書·揚雄傳》:“翠玉樹之青蔥兮,璧馬犀之璘。
” 熠耀 《詩·豳風·東山》篇:“熠耀宵行。
”毛苌《傳》:“熠耀,燐也。
燐,螢火也。
” 池塘春思 鐘嵘《詩品·中》:“《謝氏家錄》雲:康樂每對惠連,辄得佳語。
後在永嘉西堂,詩思竟日不就。
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常雲:‘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
’”張端義《貴耳集》:“北狀元汪世顯入蜀錦州道中,題詩雲:‘六軍休動三衙鼓,夢在池塘春思中。
’” 夜光 崔豹《古今注·魚蟲第五》:“螢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
腐草為之,食蚊蚋。
” 帶青 司馬紮《感螢》詩:“青熒一點光,曾誤幾人老。
” 宿雨 《禮·月令》:“季夏之月,大雨時行。
” 稀星 杜甫《見螢火》詩:“卻亂檐前星宿稀。
” 缥囊 《隋書·經籍志》:“荀勖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盛以缥囊,書用缃素。
” 照讀[1]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燈緣起草挑 達麟圖 岑參《和刑部成員外秋
” 檻外遲留意,閑看嶺上雲。
欲行猶似住,乍合又旋分。
坐愛垂天勢,頻觇捧日文。
凝眸思叆叇,息慮對缤紛。
逸興淩山,遙心送鳥群。
瀛洲相賞處,徙倚到斜曛。
“欲行”二句,先寫雲遲意,“俱”字乃有根柢,布置最善。
嶺上雲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垂天 《莊子·内篇·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彪雲:‘若雲垂天旁。
’” 捧日 林藻《青雲幹呂》詩:“捧日已成文。
” 凝眸 韓偓《太平谷中玩水上花》詩:“凝眸不覺斜陽盡。
” 叆叇 潘尼《逸民吟》:“朝雲。
”徐孝克《營涅槃忏還途作》:“向崖雲叆叇。
”按:“”即“叆叇”之省文。
息慮 《孔叢子·答問第十九》:“王曰:‘寡人之軍,先生無累也,請先生息慮也。
’” 缤紛 《楚詞·離騷經》:“佩缤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王逸注:“缤紛,盛貌。
” 瀛洲 《新唐書·岑虞李褚姚令狐傳》:“初,武德四年,太宗為天策上将軍。
寇亂稍平,乃鄉儒宮城西作文學館,收聘賢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于志甯,軍谘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思廉,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參軍事李守素,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參軍事蔡允恭、顔相時,著作郎攝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軍谘典簽蘇勖,并以本官為學士。
七年,收卒,複召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補之。
凡分三番遞宿于閣下,悉給珍膳。
每暇日,訪以政事,讨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
命閻立本圖象,使亮為之贊,題名字爵裡,号‘十八學士’,藏之書府,以章禮賢之重。
方是時,在選中者,天下所慕向,謂之登瀛洲。
” 徙倚 王粲《登樓賦》:“步栖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 籉笠聚東菑 王太嶽 謝朓《在郡卧病呈沈尚書》詩:“連陰盛農節,籉笠聚東菑。
”李善注:“《詩》曰:‘彼都人士,籉笠缁撮。
’毛苌曰:‘籉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
音台。
《爾雅》曰:‘田一歲曰菑。
’”王楙《野客叢書》:“《毛詩》‘籉笠缁撮’,《傳》謂籉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
缁撮,缁布冠也。
《鄭箋》謂籉夫須也,以籉皮為笠,缁布為冠,故謝玄晖詩曰:‘籉笠聚東菑。
’注:籉禦日,笠禦雨,是以為二事,蓋本毛之說。
麹信陵詩曰:‘籉笠冒山雨,渚田耕荇花。
’以‘籉笠’對‘渚田’,是以為一事,蓋祖鄭之說。
二詩皆有據依。
考孔穎達《正義》:‘籉可為笠,則一也。
《傳》分之者,笠本禦暑。
而《良耜》曰:其笠伊糾。
因可禦雨,故《傳》分之,以充二事。
’則知毛之見如此。
” 舉族勤民事,耕耘課獨嚴。
東菑群荷锸,南畝共攜镵。
麥浪收青隴,梅風漾碧衫。
笠聲朝雨過,籉影夕陽銜。
植杖人維耦,揮鋤草載芟。
暮村歸得得,晴陌話喃喃。
大有書應紀,明昭賜不凡。
堯年歡擊壤,歌頌葉韶鹹。
題重“聚東菑”三字。
“籉笠”二字,無關妙處,一點便過。
惟從“聚”字着筆,輕重最分明。
荷锸 班固《西都賦》:“荷锸成雲。
” 攜镵 陸龜蒙《笠澤叢書·耒耜經》:“耕之土曰,猶塊也。
起其者,镵也。
”陳彭年《廣韻·下平聲》:“镵,鋤銜切,吳人雲犁。
” 麥浪 見一卷《好雨知時節》詩。
梅風 梁昭明太子《錦帶書·仲呂四月啟》:“梅風拂戶牖之内。
”《廣群芳譜·天時譜四》:“《風俗通》曰:‘五月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
’”按:今本《風俗通》無此文,疑為《風土記》之訛。
維耦 《詩·周頌·噫嘻》篇:“駿發爾私,終三十裡。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鄭玄箋:“使民疾耕,發其私田,萬耦同時舉也。
《周禮》曰:‘凡治野田,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
’計此萬夫之地,方二十三裡少半裡也。
耜廣五寸,三耜為耦,一川之間萬夫,故有萬耦耕。
言三十裡者,舉其成數。
” 揮鋤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
” 載芟 《詩·周頌·載芟》篇:“載芟載柞,其耕澤澤。
”毛苌《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
” 得得 貫休《陳情獻蜀皇帝》詩:“千水千山得得來。
” 喃喃 《北史·隋文帝四王房陵王勇傳》:“喃喃細語。
” 大有 《春秋·宣公十有六年》:“冬,大有年。
”《穀梁傳》:“五谷大熟,為大有年。
” 明昭 《詩·周頌·臣工》篇:“于皇來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鄭玄箋:“将,大。
迄,至也。
于,美乎。
赤烏以牟麥俱來,故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為珍瑞,天下所休慶也。
此瑞乃明見于天,至今用之。
有樂歲,五谷豐熟。
” 堯年 沈約《四時白纻歌·春白纻》:“舜日堯年歡無極。
”按:五歌皆以此語終篇。
《古今樂錄》曰:“沈約雲:‘《白纻》五章,敕臣約造。
武帝造後兩句。
’然則此乃武帝語。
” 擊壤 見一卷《農事遍東臯》詩。
韶鹹 見一卷《春蠶作繭》詩“清廟奏韶鹹”句。
入簾殘月影 陳桂洲 杜甫《客夜》詩:“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 溶溶秋夜色,殘月半侵簾。
紋翦金波碎,光篩碧筱纖。
玉鈎斜影動,銀蒜一痕添。
霧縠低相映,蛾眉近可觇。
窺人如有意,入戶未應嫌。
清省時無寐,披衣問漏簽。
五、六句警策。
溶溶 白居易《晚秋夜》詩:“碧空溶溶月華靜。
” 金波 見二卷《千潭一月印》詩。
碧筱 儲光羲《同武平一員外遊湖詩·第一首》:“紅荷碧筱夜相鮮。
” 玉鈎 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鈎。
”劉瑗《新月》詩:“仙宮雲箔卷,露出玉簾鈎。
” 銀蒜 庾信《夢入堂内》詩:“簾鈎銀蒜條。
”楊慎《升庵外集》:“歐陽六一《放玉台體》詩:‘銀蒜鈎簾踠地垂。
’東坡《哨遍》詞:‘睡起畫堂,銀蒜珠幕雲垂地。
’蔣捷《白纻》詞:‘早是東風作惡。
旋安排,一雙銀蒜鎮羅幕。
’銀蒜,蓋鑄銀為蒜形,以押簾也。
《元經世大典》:‘親王納妃,公主下降,皆有銀蒜簾押幾百雙。
’” 霧縠 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李善注:“縠,今之輕紗,薄如霧也。
” 蛾眉 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
” 窺人 後蜀主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簾開明月獨窺人。
” 入戶 見一卷《華月照方池》詩。
漏簽 《陳書·高祖本紀》:“每雞人伺漏,傳更簽于殿中。
”應法孫《霓裳中序第一》詞:“漏簽聲咽。
漸寒咤、蘭未滅。
” 山川出雲 戈岱 《禮·孔子閑居》:“清明在躬,志氣如神。
嗜欲将至,有開必先。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鄭玄注:“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謂聖人也;嗜欲将至,謂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
神有以開之,必先為之生賢知之輔佐。
若天降時雨,山川先為之出雲矣。
” 一氣通山澤,祥雲釀太和。
從龍流泱漭,觸石起嵯峨。
搖曳臨明鏡,霏微點翠螺。
白宜春海照,青愛夏峰多。
疊疊魚鱗映,梢梢樹影拖。
遮來疑似墨,動處尚如波。
遙識輪囷象,欣赓糾缦歌。
為霖應有兆,甘澤遍嘉禾。
分配工細,結還正意,獨見分明。
山澤 《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楊乂《雲賦》:“剛柔初降,陰陽煙煴。
于是山澤通氣,華岱興雲。
” 祥雲 謝朓《齊雩祭歌迎神·第七首》:“凍雨飛,祥雲靡。
” 太和 見一卷《野含時雨潤》詩。
從龍 見一卷《更達四門聰》詩。
泱漭 曹植《愁霖賦》:“瞻沉雲之泱漭兮,哀吾願之不将。
” 觸石 《公羊傳·僖公三十有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大山爾。
”何休注:“側手為膚,按指為寸,言其觸石理而出,無有膚寸而不合。
”按:傳與注,皆無雲字。
李善注《江賦》引《公羊傳》曰:“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雲耳。
”又引何休注曰:“雲氣觸石理而出,蓋約其文意而為之。
”《初學記》引《公羊傳》,亦與《文選注》同,故至今承用為雲事。
嵯峨 何遜《九日侍宴樂遊苑》詩:“風起嵯峨雲。
” 春海照 駱賓王《海曲書情》詩:“白雲照春海。
” 夏峰多 顧恺之《神情》詩:“夏雲多奇峰。
” 疊疊 江淹《山中楚詞·第四首》:“雲疊疊兮薄樹。
” 魚鱗 徐堅《初學記·天部》:“《呂氏春秋》曰:‘山雲草莽,水雲魚鱗。
’”按,《呂氏春秋·名類》篇:“山雲草莽,水雲角,旱雲煙火,雨雲水波。
”無魚鱗之說。
《淮南子·覽冥訓》曰:“山雲草莽,水雲魚鱗。
”高誘注曰:“山中出雲似草莽,水氣出雲似魚鱗。
”當是誤以《鴻烈解》為《呂覽》。
梢梢樹影 羅讓《梢雲》詩:“梢梢含樹影。
”郭璞《江賦》李善注:“孫氏《瑞應圖》曰:‘梢雲,瑞雲;人君德至則出,若樹木梢梢然也。
’” 遮 墨 蘇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第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
” 動 波 陳潤《秋河曙耿耿》詩:“雲行類動波。
” 輪囷 《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卿雲見,喜氣也。
” 糾缦 伏生《尚書大傳·虞夏傳》:“于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禮缦缦兮。
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按:“禮缦缦兮”句,鄭康成注曰“教化廣遠”,則明是“禮”字,而《樂府詩集》諸書,俱作“糾缦”。
蓋“禮”古作“禮”,因轉為“糾”耳。
《楚詞·招隐士》曰:“樹輪相糾兮,林木茇骩。
”《隋書·天文志》曰:“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白,缦缦然長可十餘丈。
”則“糾”取糾結之意,“缦”取曼衍之意,于理亦通,故至今承用之。
為霖 見二卷《白雲無心》詩。
嘉禾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
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穎達疏:“嘉,訓善也,言此禾之善,故以《嘉禾》名篇。
” 五月鳴蜩 錢維城 《詩·豳風·七月》篇:“五月鳴蜩。
”毛苌《傳》:“蜩,螗也。
”孔穎達疏:“《釋蟲》雲:‘蜩蜋、蜩螗、蜩,舍人雲皆蟬。
’” 五月薰風滿,蜩鳴覺暑闌。
榴邊霞欲暮,蒲外雨方殘。
葉密栖宜穩,枝卑抱豈安?質從初夏化,聲在未秋寒。
斷續知身弱,依微想翼單。
院深傳處迥,林遠聽來難。
空意号煙景,何由乞羽翰。
上林欣借得,沆瀣拟仍餐。
寓意深微,比興炳也。
前輩《反舌無聲》詩,皆試帖之超詣,不當尋行數墨讀之。
葉密 傅玄《蟬賦》:“翳密葉之重蔭兮,噪閑樹之肅清。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葉密鳴蟬蜩。
” 枝卑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第二首》:“卑枝低結子。
” 抱 徐幹《為挽船士與新娶妻别》詩:“蟬吟抱枯枝。
” 初夏化 傅玄《蟬賦》:“經青春而未育兮,當隆夏而化生。
”劉滄《訪友人郊居》詩:“已有蟬聲報夏初。
”李觏《鳴蜩》詩:“時節還初夏。
”按:蟬生于四五月間,故《月令》仲夏之月不曰蟬始生,而曰蟬始鳴,不必定以五月生也。
或疑“初夏”字與題“五月”不合者,非。
未秋寒 《禮·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
”姚合《聞蟬》詩:“未秋吟便苦。
” 斷續 項斯《聞蟬》詩:“聲聲斷續勻。
” 依微 成公綏《雲賦》:“依微要妙。
”李賀《石城曉》詩:“春帳依微蟬翼羅。
” 号 江逌《詠秋》詩:“寒蟬聞夕号。
” 煙景 江淹《惜晚春應劉秘書》詩:“煙景空抱意。
” 羽翰 何遜《贈韋記室黯别》詩:“無因生羽翰,千裡暫排空。
” 上林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沆瀣 見二卷《清高金莖露》詩。
門對浙江潮 王際華 宋之問《靈隐寺》詩:“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按:計敏夫《唐詩紀事》謂駱賓王逃竄為僧,遇之問,共聯此詩。
然賓王、之問同為武後時人,賓王既為老僧,之問年亦相近,何以有少年之稱?故前人謂此事僞托。
今此詩宋、駱二集并載之,非也。
梵宇錢塘岸,觀潮對海門。
六鳌排巨浪,一線射朝暾。
風雨聲初合,雷霆勢乍奔。
銀潢誰倒瀉,石堰欲橫吞。
樓迥疑無地,山漂略有痕。
龍宮驚洞,鹫嶺恐飛翻。
萬古長江湧,千年古刹存。
登臨真勝絕,軒豁見乾坤。
後半不脫“靈隐”,“門對”字方不落空餘,亦激壯。
梵宇 王僧孺《中寺碑》:“蕭宮改構,梵宇方壯。
”《一統志·浙江杭州府寺觀》:“雲林寺在錢塘縣武林山,舊名靈隐寺,晉鹹和初建。
” 錢塘 郦道元《水經注·浙江水》:“浙江,又東迳靈隐山,山下有錢塘故縣,浙江迳其南。
王莽更名之曰泉亭。
《地理志》曰:‘會稽西部都尉治。
’《錢塘記》曰:‘防海大塘在縣東一裡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開募,有能治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
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複取。
于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
’” 海門 周密《前武林舊事》:“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聲極雄豪。
” 六鳌 齊唐《觀潮》詩:“忽如員峤六鳌移。
”《列子·湯問》篇:“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峤,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着,常随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
仙聖毒之,訴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鳌十五舉首而戴之。
疊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鳌。
” 巨浪 杜甫《水檻》詩:“茅軒駕巨浪。
” 一線 蘇轼《望海樓晚景二絕·第一首》:“海上濤頭一線來。
” 朝暾 隋《朝日歌》:“誠夏扶木上朝暾。
” 風雨 陶翰《乘潮至漁浦作》:“潮來如風雨。
” 雷霆 《宋史·蘇轼傳》:“浙江潮自海門東來,勢如雷霆。
” 銀潢 楊時遇《錢塘江迎潮》詩:“銀潢翻空際天白。
”按:龜山誤以銀潢為銀河,說見四卷《查客至鬥牛》詩。
石堰 《宋史·河渠志》:“景祐中,以浙江石塘積久不治,人患墊溺。
工部郎中張夏出使,因置捍江兵士五指揮,專采石修塘。
”丁寶臣《石堤記》:“初景祐中,轉運使張公伯起,善為捍禦之策,謂故堤率薪土雜治,不一二歲辄壞,雖勤繕構卒不足恃,而重勞吾民。
乃作石堤,袤一十二裡,民賴以安。
” 樓迥 李商隐《即日》詩:“地寬樓已迥。
” 無地 王巾《頭陀寺碑》:“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 山漂 李群玉《洞庭風雨詩·第二首》:“山漂欲抃鳌。
” 登臨 見二卷《秋色正清華》詩。
軒豁 韓愈《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秘怪,恍惚畢出,蜿蜿蛇蛇,來享飲食。
阖廟旋舻,祥飙送帆。
旗纛旄麾,飛揚晻霭。
铙鼓嘲轟,高管噭噪。
武夫奮棹,工師唱和。
穹龜長魚,踴躍後先。
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 平秩南訛 李因培 《書·堯典》:“平秩南訛。
”孔安國《傳》:“訛,化也。
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育之事。
”孔穎達疏:“訛,化。
《釋言》文,禾苗秀,德化成于實,亦胎生乳化之類。
故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育之事,謂勸課民耘耨,使苗得秀實。
” 調元資聖化,長養命炎官。
物以平均盛,思緣秩序殚。
薰風流玉轸,靈雨過雕闌。
挈水鷗飛白,耕雲日漾丹。
才知稱夏假,即此是貞觀。
鑽杏新分火,登蠶早織纨。
桐生真靡诎,蕤繼諒無難。
欲識南訛力,堯階宇宙寬。
氣體鮮華,風格亦極遒,上句中有骨故也。
“薰風”四句寫“南訛”,“鑽杏”二句是“平秩”中事,故不妨以“才知”二句間其中,非夾雜寫景之比。
調元 見一卷《黃鐘宮為律本》詩。
長養 蘇轼《慈湖夾阻風詩·第四首》:“誰識南訛長養功。
” 炎官 見二卷《槐夏午陰清》詩。
平均 秩叙 《書·堯典》:“平秩東作。
”孔安國《傳》:“秩,序也。
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
” 薰風 見一卷《西王母獻益地圖》詩。
玉轸 見二卷《焦桐入聽》詩。
靈雨 《詩·鄘風·定之方中》篇:“靈雨既零。
”鄭玄箋:“靈,善也。
” 雕欄 李後主《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
” 挈水 《莊子·外篇·天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
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
” 耕雲 崔塗《過陶征君隐居》詩:“白雲猶可耕。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東坡作《惠州白鶴新居上梁文》,叙幽居之趣。
餘亦嘗效之,有曰:‘春風雨足,耕隴頭之曉雲。
’” 夏假 《禮記·鄉飲酒義》:“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
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鄭玄注:“假,大也。
” 貞觀 《易·系辭傳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孔穎達疏:“謂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觀,官喚反,又音官。
” 鑽杏 《周禮·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 登蠶 《禮·月令》:“季春之月,蠶事既登。
”衛湜《禮記集說》:“嚴陵方氏曰:‘蠶事既登者,事畢而登比年之數也,與《曲禮》年谷不登之登同義。
’” 織纨 《漢書·地理志》:“織作冰纨绮繡純麗之物。
”注,如淳曰:“纨,白熟也。
”臣瓒曰:“冰纨,纨細密堅如冰者也。
”師古曰:“如說非也。
冰謂布帛之細,其色鮮潔如冰者也,纨素也。
” 桐生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朱明四》:“桐生茂豫,靡有所诎。
”注:臣瓒曰:“夏為朱明。
”師古曰:“桐,讀為通。
茂豫,美盛而光悅也。
言草木皆通達而生美悅光澤,各無所诎,皆申遂也。
诎,音丘物反。
”劉攽《刊誤》:“桐,幼稚也。
揚子雲:‘師哉師哉,桐子之命。
’” 蕤繼 《漢書·律曆志》:“蕤賓,蕤繼也。
賓,導也,言陽始導陰氣,使繼養物也。
位于午,在五月。
” 堯階 見一卷《錐處囊》詩。
朱草合朔 朱若東 《大戴禮記·明堂第六十七》:“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生十五葉,十六日一葉落,終而複始也。
”按:唐韋模當有《朱草合朔賦》。
鳳紀協靈符,龍池瑞草敷。
葉從初吉長,數自望前孚。
榮落丹心在,盈虧素魄俱。
菠薐偕紀朔,蓂莢遜塗朱。
過晦萌仍吐,經寒态不殊。
瑞應同萐莆,色莫詫珊瑚。
黼黻功相借,璇玑驗亦須。
太和歸上治,嘉祉媲唐虞。
“榮落”四句警絕,餘亦穩稱。
鳳紀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鳳紀韶華啟”句。
靈符 《晉書·郭璞傳》:“蓋王者之作,必有靈符,塞天人之心,與神物合契,然後可以言受命矣。
” 龍池 見一卷《禁林聞曉莺》詩。
瑞草 李綽《尚書故實》:“朱草,瑞草也。
長三尺,枝葉皆赤,莖似珊瑚。
” 初吉 《詩·小雅·小明》篇:“二月初吉。
”毛苌《傳》:“初吉,朔日也。
” 望前 劉熙《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
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 丹心 傅玄《蟬賦》:“清激暢于遐迩兮,時感君之丹心。
”韋模當《朱草合朔賦》:“朔告合焉,表皇化之無異。
草名朱也,比丹心兮自持。
” 素魄 見一卷《日升月恒》詩。
菠薐 《廣群芳譜·蔬譜二》:“菠菜,一名菠薐。
”又:“此菜必過月朔乃生,即晦日下種,與十餘日前種者同生,亦一異也。
” 蓂莢 見一卷《迎歲早梅新》詩“葉轉堯階莢”句。
萐莆 班固《白虎通·德論》:“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陵出黑丹,阜出萐莆。
”又:“孝道至,則以。
萐莆者,樹名也。
其葉大于門扇,不搖自扇于飲食,清涼助供養也。
”《宋書·符瑞志》:“萐莆,一名倚扇,狀如蓬,大枝葉小,根根如絲,轉而成風,殺蠅。
堯時生于廚。
” 黼黻 李石《續博物志》:“朱草,狀如小桑栽,長三四尺,枝葉皆丹汁如血。
朔望生,落如蓂莢,周而複始。
可以染绛成黼黻之章。
” 玑 衡 《書·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
”孔穎達疏:“玑衡者,玑為轉運,衡為橫箫。
運玑使動于下,以衡望之。
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
馬融雲:‘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玑衡。
其橫箫,所以視星宿也。
以璇為玑,以玉為衡,蓋貴天象也。
’蔡邕雲:‘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蓋懸玑以象天而衡望之。
’轉玑窺衡以知星宿,是其說也。
” 太和 張華《博物志》:“物産和氣相感,則生朱草。
” 唐虞 李昉《太平禦覽·皇王部六》:“《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鳳凰止庭,朱草生郊。
’又《洛書·靈準聽》曰:‘正月上日,舜受終,鳳凰儀,黃龍感,朱草生。
’” 腐草為螢 積善 《禮·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為螢。
”鄭玄注:“螢,飛蟲,螢火也。
”孔穎達疏:“腐草此時得暑濕之氣,故為螢。
”衛湜《禮記集說》:“馬氏曰:‘腐草為螢,則木氣之餘,乘火而化也。
’” 寸草無知物,生機不暫停。
芳時常起蝶,腐後卻為螢。
猶記菁蔥日,旋看熠耀形。
池塘春思寂,庭院夜光熒。
繞砌空尋綠,流輝尚帶青。
幾番經宿雨,數點映稀星。
莫訝推遷幻,應歸造化靈。
缥囊如見貯,猶可映書棂。
句句帶定“腐草”,寫出“為”字,自不同泛作螢詩。
寸草 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 起蝶 《莊子·外篇·至樂》:“烏足之根為蛴螬,其葉為蝴蝶。
”陸德明《經典釋文》:“司馬雲:‘蝴蝶,蛱蝶也。
草化為蟲,蟲化為草,未始有極。
’” 青蔥 《漢書·揚雄傳》:“翠玉樹之青蔥兮,璧馬犀之璘。
” 熠耀 《詩·豳風·東山》篇:“熠耀宵行。
”毛苌《傳》:“熠耀,燐也。
燐,螢火也。
” 池塘春思 鐘嵘《詩品·中》:“《謝氏家錄》雲:康樂每對惠連,辄得佳語。
後在永嘉西堂,詩思竟日不就。
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常雲:‘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
’”張端義《貴耳集》:“北狀元汪世顯入蜀錦州道中,題詩雲:‘六軍休動三衙鼓,夢在池塘春思中。
’” 夜光 崔豹《古今注·魚蟲第五》:“螢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
腐草為之,食蚊蚋。
” 帶青 司馬紮《感螢》詩:“青熒一點光,曾誤幾人老。
” 宿雨 《禮·月令》:“季夏之月,大雨時行。
” 稀星 杜甫《見螢火》詩:“卻亂檐前星宿稀。
” 缥囊 《隋書·經籍志》:“荀勖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盛以缥囊,書用缃素。
” 照讀[1] 見二卷《鑿壁偷光》詩。
燈緣起草挑 達麟圖 岑參《和刑部成員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