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金甡三十八首 群鳥養羞 《禮·月令》:“仲秋之月,群鳥養羞。

    ”鄭玄注:“羞,謂所食也。

    ” 征雁已賓秋,旋看鳥養羞。

    隻愁霜雪積,早作稻粱謀。

    老物供禽飨,餘糧學鼠偷。

    聚依空廪噪,散向野田求。

    山果争枝啅,飛蟲擇肉收。

    居然富珍膳,甯止備幹糇。

    藏隐同熊穴,添盈似鶴籌。

    禦冬須蓄菜,人事拟綢缪。

     原評曰:三、四句揭出所以然,五句設色古雅,六句引例确切;“居然”二句,醒“羞”字,結句是一定去路。

     “聚依”二句,“群”字亦不略。

     征雁 劉孝儀《從軍行》:“氣秋征雁肥。

    ” 賓秋 見一卷《秋獲》詩。

     稻粱謀 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随陽雁,各有稻粱謀。

    ” 老物 《周禮·春官·籥章》:“國祭蠟,則吹豳頌。

    擊土鼓,以息老物。

    ”鄭玄注:“萬物助天成歲事,至此為其老而勞,乃祀而老息之。

    ”按:“老息”,“老”字疑衍。

     禽飨 《逸周書·大開武解第二十七》:“若農之服田,務耕而不耨,維草共宅之。

    既秋而不獲,維禽其飨之。

    ” 餘糧 《淮南子·本經訓》:“昔容成氏之時,道路雁行列處,托嬰兒于巢上,置餘糧于畝首。

    ” 鼠偷 韓愈《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歌以和之》:“家請官供不報答,何異雀鼠偷太倉?” 空廪 蘇伯玉妻《盤中》詩:“空倉雀,常苦饑。

    ” 野田 郭茂倩《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有《野田黃雀行》。

    ’今不歌。

    ” 山果 王維《秋夜獨坐》詩:“雨中山果落。

    ” 争枝 杜甫《落日》詩:“啅雀争枝墜。

    ” 飛蟲 杜甫《落日》詩:“飛蟲滿院遊。

    ” 擇肉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彎繁弱,滿白羽,射遊枭,栎蜚虡,擇肉後發,先中命處。

    ” 珍膳 《周禮·天官》:“膳夫。

    ”鄭玄注:“膳之言善也。

    今時美物曰珍膳。

    ”《揚子法言·孝至》篇:“被我純缋,帶我金犀,珍膳甯糊,不亦享乎?” 幹糇 《詩·小雅·伐木》篇:“幹糇以愆。

    ”毛苌《傳》:“糇,食也。

    ” 禦冬 《詩·邶風·谷風》篇:“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毛苌《傳》:“旨,美;禦,禦也。

    ”鄭玄箋:“蓄,聚美菜者,以禦冬月乏無時也。

    ” 蓄菜 《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蓄菜,多積聚。

    ”鄭玄注:“始為禦冬之備。

    ” 月銜樓間峰 李白《日夕山中忽然有懷》詩:“月銜樓間峰,泉漱階下石。

    ” 飛閣緣雲止,浮岚繞座間。

    宵分人倚欄,秋淨月銜山。

    妥帖安明鏡,徘徊近翠鬟。

    行天超列宿,出海陟孱顔。

    青嶂誰邀駐?丹梯似可攀。

    當窗回兔顧,度嶺訝珠還。

    水映光初側,霞催意轉閑。

    清吟資吐納,斂手谪仙班。

     原評曰:揀“宵分人倚欄”五字作襯,寫景最活。

    五六句以下,“銜”字寫得飽滿生動。

    十一、十二句,寫樓中對月恰上峰頭,“閑”字自然膠粘“銜”字,更極親切。

    十三、十四句,“銜”字神味。

    末句還顧出處。

     飛閣 班固《西都賦》:“辇路經營,修除飛閣。

    ”《三輔黃圖》:“帝于未央宮營造日廣,以城中為小,乃于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也,構辇道以上下。

    ” 緣雲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雲上征。

    ” 浮岚 黃庭堅《壺中九華》詩:“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岚暖翠空。

    ” 宵分 《魏書·崔楷傳》:“宵分廢寝。

    ”儲光羲《泊舟遺潘少府》詩:“宵分卷前幔,卧視清秋月。

    ” 秋淨 朱延齡《秋山極天淨》詩:“雨洗高秋淨。

    ” 妥帖 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李善注:“王逸《楚詞·序》曰:‘義多乖異而不妥帖。

    ’”按:今本訛作“事不要撮”。

     明鏡 梁簡文帝《詠月》詩:“明鏡不安台。

    ”按:此句本集不載,見臧懋循所編《古詩所》。

     徘徊 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李善注:“夫皎月流輝,輪無辍照,以其餘光未沒,似若徘徊。

    前覺以為文外旁情,斯言當矣。

    ” 翠鬟 蘇轼《遊道場山何山》詩:“出山回望翠雲鬟。

    ” 行天 陸遊《新霁城南舟中夜興》詩:“孤月徐升行碧天。

    ” 列宿 《楚詞·九章·惜往日》:“情冤見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錯置。

    ”王逸注:“皇天羅宿,有度數也。

    ”曹植《公宴》詩:“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 出海 李白《古風·第十首》:“明月出海底。

    ” 孱顔 司馬相如《大人賦》:“放散畔岸,骧以孱顔。

    ”李善注:“不齊貌。

    ”李商隐《荊山》詩:“壓河連華勢孱顔。

    ” 青嶂 杜甫《月詩·第一首》:“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 丹梯 謝朓《敬亭山》詩:“綠源殊未極,歸徑杳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淩丹梯。

    ”李善注:“丹梯,謂山也。

    ”(謝)朓《鼓吹·登山》詩曰:“暮雲春服美,遊駕淩丹梯。

    ”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第七首》:“躧步淩丹梯。

    ”李善注:“丹梯,丹墀也。

    ”李商隐《孔雀詠》:“紅樓二十級,穩穩上丹梯。

    ”按:丹梯有此三義。

    題為“樓間峰”,此句似用義山詩語。

     兔顧 《楚詞·天問》:“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兔,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 珠還 《後漢書·循吏傳》:“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

    遷合浦太守。

    郡不産谷實,而海出珠寶。

    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貨籴糧食。

    先時宰令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趾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死餓于道。

    嘗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

    曾未逾歲,去珠複還。

    ”蔣防《秋月懸清輝》詩:“池滿夜珠歸。

    ” 水映 何子期《和缪郎視月》詩:“泠泠玉潭水,映見娥眉月。

    ” 光 側 劉孝綽《林下映月》詩:“側光聊可書。

    ” 霞催 《呂總續書評》:“鄭虔書‘風送雲收,霞催月上’。

    ” 意 閑 于武陵《秋夜達蕭關》詩:“人忙月自閑。

    ” 清吟 李颀《聖善閣送裴迪入京》詩:“清吟可愈疾。

    ” 吐納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贊:“山重水沓,樹雜雲合。

    目既往還,心亦吐納。

    ” 斂手 《史記·春申君傳》:“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斂手。

    ”成公綏《嘯賦》:“寗子斂手而歎息。

    ” 谪仙 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谪仙人’。

    ” 千潭一月印 涼宵孤月回,垂照滿千潭。

    上下光相印,空明理靜涵。

    無心雲際出,随意水中探。

    娥影層層見,骊珠顆顆含。

    波搖金在冶,風定鏡開函。

    川脈應殊派,冰輪隻共骖。

    圓靈通幻景,清悟領元談。

    萬象還歸一,微言孰與參。

     原評曰:入手大意了然。

    五句單說“月”,六句說在“潭”中,用“随意”二字,便含得“千潭”在;下聯乃實寫千潭皆“印”。

    此等處須看淺深層次,承接融貫之法。

     又曰:“波搖”一聯,申說“印”字,用比體。

    “波搖”句是動,“風定”句是靜。

     “川脈”二句,從“千”字收到“一”字,結歸正意。

     上下 李濋《華月照方池賦》:“雙影分而上下相似。

    ” 空明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隻以空明悟”句。

     無心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十二世鄧州丹霞子淳禅師”條:“寶月流輝,澄潭布影。

    水無蘸月之意,月無分照之心。

    ” 雲際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六世石門獻蘊禅師”條:“僧問:‘月生雲際時如何?’師曰:‘三個孩兒抱華鼓,好大哥,莫來攔我球門路。

    ’” 随意 按:“随意”有二解。

    曹植《桂之樹行》曰:“去留随意所欲存。

    ”自由之意也。

    王維詩曰:“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昌齡詩曰:“吳姬緩舞留君醉,随意清楓白露寒。

    ”盡教之意也。

    桐城姚姬傳雲。

     水中 德洪《衡山南台寺飛來羅漢贊》:“如一月真,無二無别。

    于衆水中,同時見月。

    像非異同,月豈生滅?” 娥影 郭憲《洞冥記》:“帝于望鹄台,西起俯月台。

    台下穿池,廣千尺。

    登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

    ” 骊珠 詳後《魚登龍門》詩。

     顆顆 歐陽原功《葡萄》詩:“骊珠顆顆露凝光。

    ” 金在冶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天門十一》:“月穆穆以金波。

    ”注,師古曰:“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流波也。

    ” 鏡開函 韓愈《酬司馬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長安雨洗新秋出,極目寒鏡開塵函。

    ” 川脈 王充《論衡·書虛》篇:“夫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也。

    ” 冰輪 靈源夫人《中秋月》詩:“冰輪碾太清。

    ” 圓靈 謝莊《月賦》:“圓靈水鏡。

    ”李善注:“圓靈,天也。

    ” 清悟 《北史·王晞傳》:“與邢子良遊處,子良愛其清悟。

    ” 元談 常景《揚雄贊》:“元談物無求。

    ” 萬象 歸一 見一卷《千潭一月印》詩“心源符太極”句。

     微言 見一卷《詩書至道該》詩。

     新月誤驚魚 按:唐白行簡有《新月誤驚魚賦》。

    以在水為釣,有并絲綸為韻。

     月生弦未上,映水一鈎新。

    顧兔方含魄,潛魚似觸綸。

    群遊時傍渚,驚迸忽穿。

    光定元知誤,芒寒乍覺真。

    冰輪呈幻相,芳餌記前因。

    攀桂旋盈樹,銜珠自滿津。

    卻緣沉影細,便怯把竿頻。

    不到忘機處,臨淵悟保身。

     原評曰:次句“鈎”字,是緊關目,必須先補此句,題解始清。

     又曰:起聯單說“月”,三聯單說“魚”,過脈轉關,全在次聯圓活。

    “群遊”句開,“驚迸”句合;“光定”句跌筆醒題,“芒寒”句勒轉本位。

    “攀桂”四句,上聯開,下聯合,又從題後逼到本位。

     “冰輪”字未切“新月”,若用“月明溪淨印銀鈎”,改為“銀鈎”更佳。

    當緣避次句“一鈎”字而然,然“一鈎”亦可改為“一彎”。

     弦未上 詳四卷《殘月如新月》詩。

     一鈎 王周《無題詩·第二首》:“一鈎新月未沉西。

    ” 含魄 《書·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孔安國《傳》:“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陸德明《經典·釋文》:“魄字,又作,普白反。

    馬雲:‘,朏也。

    謂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

    ’” 觸綸 左思《吳都賦》:“文鳐夜飛而觸綸。

    ”白行簡《新月誤驚魚賦》:“獨喻文鳐之觸綸。

    ” 芒寒 劉禹錫《河東先生集·序》:“粲然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

    ” 冰輪 見前《千潭一月印》詩。

     幻相 《圓覺經》:“彼觀幻者,非同幻故。

    非同幻觀,皆是幻故。

    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

    ” 芳餌 《淮南子·原道訓》:“雖有鈎箴芒距、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嬛之術,猶不能與網罟争得也。

    ” 前因 沈約《内典序》:“悠悠群品,精靈所系,迄于前因往業,多所昧略。

    ” 攀桂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詩·第一首》:“攀桂仰天高。

    ” 盈手 楊真宏《月中桂樹賦》:“遠莫緻之,讵攀折以盈手。

    ” 銜珠 《三輔黃圖》:“《三秦記》曰: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神池。

    雲堯時治水,嘗停船于此池。

    通白鹿原。

    原人釣魚,綸絕而去。

    夢于武帝,求去其鈎。

    三日戲于池上,見大魚銜索。

    帝曰:‘豈不谷昨所夢耶!’乃取鈎放之。

    間三日,帝複遊池。

    池濱得明珠一雙。

    帝曰:‘豈昔魚之報耶?’” 忘機 陳子昂《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詩:“忘機委人代。

    ”按:漢陰忘機鷗鳥。

    忘機,詩家習為慣語,然莊、列本文無此二字,郭象、張湛注亦無之。

    杜甫《遣興》詩“忘機對芳草”句,仇氏注引《高士傳》“葉幹忘機”,然嵇康《高士傳》已轶,仇無由見。

    皇甫谧《高士傳》,實無此文,殆出影撰。

    又,魏文帝《喜霁賦》有“忽對食而忘機”句,以文義考之,乃“忘饑”之訛。

    近人刻《蘭亭志》載王徽之詩,有“倏然忘機”語。

    遍考諸本,實作“忘羁”。

     臨淵 《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按:此借羨魚語,映合如臨深淵意。

     白雲無心 按:唐韋執中有《白雲無心賦》,以“山川出雲,天實為之”為韻。

     層霄雲影澹,出岫本無心。

    散漫如相逐,徘徊乍作陰。

    青山甯久戀,明月任空臨。

    風引随舒卷,人嗟變古今。

    不期高隐贈,何假帝鄉尋?夢雨情徒幻,為霖望偶深。

    飄來常漠漠,飛去更沉沉。

    歌響誰能遏,閑停客自吟。

     原評曰:“散漫”二句,先用翻跌展步。

    “青山”二句,拍合正面。

    “人嗟”句,矯變之至;“無心”意,從對面反逼而出;“夢雨”聯,與結句同是此法。

     層霄 庾闡《遊仙詩·第一首》:“層霄映紫芝。

    ” 出岫 陶潛《歸去來詞》:“雲無心以出岫。

    ” 散漫 鮑照《和王護軍秋夕》詩:“散漫秋雲遠。

    ” 相逐 柳宗元《漁翁》詩:“岩上無心雲相逐。

    ” 徘徊 楊義《雲賦》:“南北油裔,随風徘徊。

    ” 作陰 唐彥謙《春陰》詩:“春雲更覺愁于我,閑蓋低村作暝陰。

    ” 久戀 錢起《歲初歸舊山》詩:“雲晴卻戀山。

    ” 空臨 盧照鄰《贈益府裴錄事》詩:“浮雲映丹壑,明月滿青山。

    青山雲路深,丹壑月華臨。

    ” 随舒卷 儲光羲《同王十三維偶然作·第四首》:“浮雲在虛空,随風複卷舒。

    ” 變古今 杜甫《登樓》詩:“玉壘浮雲變古今。

    ” 高隐贈 陶弘景《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但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 帝鄉尋 《莊子·外篇·天地》:“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按:白雲帝鄉之說,郭象以為“氣散則無不之”,子華子以為“帝鄉者,靈台之關而心術之變”。

    惟唐黃滔《白雲歸帝鄉》詩,以帝鄉為京師,此從其義。

     夢雨 宋玉《高唐賦》:“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于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

    其上獨有雲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

    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

    ’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寝。

    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

    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旦朝視之如言。

    故為立廟,号曰朝雲。

    ’”李商隐《重過聖女祠》詩:“一春夢雨常飄瓦。

    ” 為霖 《書·說命上》:“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左傳·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

    ” 漠漠 張《秋雨賦》:“油雲興而漠漠。

    ” 沉沉 盧照鄰《秋霖賦》:“雲覆海而沉沉。

    ” 歌響 《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讴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 閑停 孫綽《蘭亭集詩·第二首》:“停雲蔭九臯。

    ”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 風軟遊絲重(二首) 沈亞之《春色滿皇州》詩:“風軟遊絲重,光融瑞氣浮。

    ” 庭院午風柔,晴絲空際遊。

    閑情多缥缈,靜境偶遲留。

    乙乙投梭墜,垂垂汲绠收。

    紙鸢看掣曳,香餌憶沉浮。

    細引榆錢貫,低随柳帶抽。

    隻疑霑雨在,還欲置花不?借力吹噓倦,牽懷繳繞休。

    飛揚應有待,長日盡夷猶。

     原評曰:“閑情”句寫“遊”字,有神情;“靜境”句寫“重”字,有分寸。

     “乙乙”以下四聯,極力從正面摹寫,疊作比體,妙不夾雜。

    “隻疑”二句,尤善寫題神,無刻畫之迹。

     晴絲 杜甫《春日江村詩·第四首》:“燕外晴絲卷。

    ” 缥缈 成公綏《雲賦》:“綿邈淩虛,輕翔缥缈。

    ”按,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忽瞟眇以響,像若鬼神之仿佛。

    ”李善注曰:“瞟眇,視不明之貌。

    ”木華《海賦》:“群仙缥眇,餐玉清涯。

    ”李善注曰:“缥眇,遠視之貌。

    ”亦引《靈光殿賦》“瞟眇”為證。

    《古今韻會》“渺”字注曰:“缈,微也。

    本作‘眇’,今作‘缈’。

    木元虛《海賦》‘神仙缥缈’,通作‘眇’。

    ”則“缥缈”即“瞟眇”之轉,古今字異耳。

     乙乙 陸機《文賦》:“思乙乙其若抽。

    ”李善注:“乙乙,難出之貌。

    ”《說文》曰:“陰氣尚弱,其出乙乙然。

    乙,音軋。

    ”按:此二字,今人多讀若“甲乙”之“乙”,誤。

     紙鸢 李亢《獨異志》:“梁武帝太清三年,侯景反,圍台城,遠近不通。

    簡文與太子大器為計,縛紙鸢飛空,告急于外。

    ”李石《續博物志》:“今之紙鸢,引絲而上,令兒張口望視,以洩内熱。

    ”按:《南史·侯景傳》作“有羊車兒獻計,作紙鴉,系以長繩”。

    然庾信《哀江南賦》曰:“烽随星落,書逐鸢飛。

    ”則作“鸢”為是。

    又《誠齋雜記》曰:“韓信約陳豨從中起,乃作紙鸢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穿地入宮中。

    ”此書元無名氏所作,言多虛撰,不足為憑,故置彼引此。

     香餌 《呂氏春秋·功名》篇:“善釣者出魚乎十仞之下,餌香也。

    ”柳《奉和春日臨渭水應令》詩:“風絲曳香餌。

    ” 榆錢 庾信《燕歌行》:“榆莢新開巧似錢。

    ” 柳帶 張泌《春夕言懷》詩:“煙垂柳帶纖腰軟。

    ” 借力 《史記·伍子胥列傳》:“借力以雪父之恥。

    ”李白《贈崔侍郎》詩:“扶搖應借力。

    ” 吹噓 李山甫《風》詩:“深知造化由君力,試為吹噓借與春。

    ”按,《後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

    ”章懷太子注曰:“枯者,噓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

    言談論有所抑揚也。

    ”則吹噓本兼褒貶。

    《方言》曰:“吹,扇助也。

    ”注曰:“吹噓,扇拂相佐助也。

    ”梁簡文帝《與劉孝儀令》曰:“其生也,不能揄揚吹噓,使得騁其材用。

    ”乃專以獎借言之。

     牽懷 韓愈《孟郊秋雨聯句》詩:“牽懷到空山。

    ”原注:愈。

     繳繞 《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

    ”裴骃《集解》:“服虔曰:‘繳,音近叫,呼謂煩也。

    ’如淳曰:‘繳繞,猶纏繞,不通大體也。

    ’” 夷猶 《楚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

    ”王逸注:“夷猶,猶豫也。

    ” 光風動春晝,袅袅見遊絲。

    本以輕飏性,能禁宛轉吹。

    飛塵初屏息,弱縷故低垂。

    雨腳懸堪數,爐煙駐未移。

    有情粘落絮,無力傍高枝。

    似倩緣蛛缒,聊随舞蝶欹。

    界空簾影誤,委地草心知。

    末還徐引,青冥送上時。

     原評曰:“本以”句翻“重”字,“能禁”句跌“軟”字。

    “飛塵”二句拍合,善于取勢。

     又曰:寫“重”字,靜中有動,方是“軟”字真際;否則,改“軟”字為“定”字矣。

    體會入微,筆亦曲達。

     光風 詳後《含薰待清風》詩。

     輕飏 趙崇宵《東風第一枝》詞:“遊絲輕飏新霁。

    ” 宛轉 鐘嵘《詩品·中》:“範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

    ” 雨腳懸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麻第八·自注》:“截雨腳,即種者。

    地濕,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陶宗儀《說郛二十三》,梁元帝《金樓子》:“細雨織懸絲。

    ” 爐煙駐 杜甫《宣政殿退朝晩出左掖》詩:“爐煙細細駐遊絲。

    ” 有情 杜甫《白絲行》:“落絮遊絲亦有情,随風照日宜輕舉。

    ” 無力 謝懋《憶少年》詞:“遊絲卷晴晝,系東風無力。

    ” 緣蛛 張埜《詠遊絲·水龍吟調》:“青蟲暗墜,檐蛛輕度。

    ” 舞蝶 梁簡文帝《春日》詩:“遊絲帶蝶驚。

    ”溫庭筠《吳苑行》:“天絲舞蝶俱徘徊。

    ” 簾影 梁文帝《詠陽雲樓檐柳》詩:“帶日交簾影。

    ” 草心 韋應物《春遊南亭》詩:“南亭草心綠。

    ” 末 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之末。

    ” 青冥 《楚詞·九章·悲回風》:“據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王逸注:“上至元冥,舒光耀也。

    ” 送上 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詩:“惟待吹噓送上天。

    ” 清高金莖露 杜甫《贈李十五丈别》詩:“汧公制方隅,迥出諸侯先。

    封内如太古,時危獨蕭然。

    清高金莖露,正直朱絲弦。

    昔在堯四嶽,今之黃颍川。

    ”朱鶴齡注:“《舊書》:‘勉坦率淡素,好古尚奇,清廓簡易,為宗臣之表。

    ’清高數語,乃其實錄。

    ” 天酒零甘露,仙盤鑄貢金。

    清逾明水薦,高傍鬥杓斟。

    沆瀣精英結,煙霄指掌尋。

    正堪和玉屑,還足潤瓊林。

    比潔澄霞映,依光旭日臨。

    珠胎含蛤滿,雲液泛杯深。

    欲謝塵埃障,長懷澡雪心。

    孤标期拔俗,一滴待為霖。

     原評曰:首四句點次明析,其清華朗潤,亦足稱題。

     “沆瀣”四句寫“金莖露”,“比潔”四句寫“清高”。

    結出喻意,亦影切不泛。

     天酒 東方朔《神異經》:“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裡,兩腳中間相去千裡,腹圍一千六百裡,但日飲天酒五鬥。

    ”注,張華雲:“天酒,甘露也。

    ” 甘露 詳後《醴泉無源》詩。

     仙盤 李百藥《鹦鹉賦》:“窺仙盤而飲露。

    ” 貢金 見一卷《追琢其章》詩。

     明水薦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鄭玄注:“夫遂,陽遂也。

    鑒,鏡屬。

    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

    明燭以照馔,陳明水以為元酒。

    鄭司農雲:‘夫,發聲。

    明齍,謂以明水滫滌粢盛黍稷。

    ’” 鬥杓斟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所謂璇玑玉衡,以齊七政。

    杓攜龍角,衡殷南鬥,魁枕參首。

    ”裴骃《集解》:“孟康曰:‘杓,北鬥杓也。

    ’”司馬貞《索隐》:“《說文》雲:‘杓,鬥柄,音匹遙反,即招搖也。

    ’”張守節《正義》:“杓,東北第七星也。

    ”裴骃《漢明帝頌》:“運鬥杓以酬酢,酌酒旗之玉卮。

    ”《後漢書·李固傳》:“鬥斟酌元氣,運乎四時。

    ” 沆瀣 《楚詞·遠遊》:“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王逸注:“《淩陽子明經》言:春食早霞者,日始出赤黃氣。

    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

    冬飲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

    ”又《惜誓》:“吸沆瀣以充虛。

    ”王逸注:“吸清和之氣,以充空虛療饑渴也。

    ” 煙霄 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詩:“樓榭入煙霄。

    ” 玉屑 《三輔黃圖》:“《廟記》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處。

    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

    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 瓊林 陸雲《喜霁賦》:“餐瓊林之朝華。

    ” 澄霞 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滅宿澄霞。

    ”張錫《晦日宴高文學林亭》詩:“尊酒漬澄霞。

    ” 旭日 《詩·邶風·匏有苦葉》篇:“旭日始旦。

    ”孔穎達疏:“旭者,明著之名。

    ”按:此用“日華承露掌”意。

     珠胎 揚雄《羽獵賦》:“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注:“明月珠,蚌子珠,為蚌所懷,故曰胎。

    ” 雲液 劉孝綽《謝給藥啟》:“衛卿雲液。

    ”吳筠《廬山雲液泉賦序》:“筠所居之東嶺,其側有泉,洪纖如指,冬夏若一。

    山少凡石,至多雲母,其水色白,味甘且滑,此則雲母滋液所緻,因名雲液之泉。

    ” 塵埃 《莊子·内篇·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澡雪 見一卷《智仁山水德》詩。

     孤标 《晉書·列女傳》:“挺峻節而孤标。

    ” 拔俗 孔稚圭《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姿。

    ” 一滴 大川《五燈會元·青原下五世》“嘉州白水禅師”條:“一滴潤乾坤。

    ” 為霖 錢起《京兆尹廳前甘棠樹降甘露》詩:“何必鳳池上,方看作霖時?” 荷淨納涼時 何處追涼好?銀塘萬柄荷。

    露珠光自轉,翠蓋影相摩。

    隔浦清香遠,披襟秋意多。

    乍聞疏雨滴,還喜緒風過。

    氣潤苔侵欄,蔭濃柳蘸波。

    不須搖白羽,未欲卷纖羅。

    坐閱仙壺景,長吟渌水歌。

    碧筒憑折取,銷暑借顔酡。

     原評曰:“露珠”二句,寫“淨”字飽湛;“隔浦”二句,寫“涼”字酣适。

     “乍聞”句申“淨”字,“還喜”句申“涼”字,“氣潤”四句極寫“納涼”。

    結亦點綴有緻。

     追涼 庾肩吾《和晉安王薄晩逐涼北樓回望應教》詩:“追涼飛觀中。

    ” 銀塘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銀塘放早荷”句。

     萬柄荷 邵子《為客吟·第三首》:“萬柄荷香經楚甸。

    ” 露珠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如拭露珠羅”句。

     翠蓋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翠蓋影婆娑”句。

     清香遠 周子《愛蓮說》:“香遠益清。

    ” 秋意多 王維《秋思詩·第二首》:“宮連太液見滄波,暑氣微消秋意多。

    一夜輕風未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 疏雨 董仲舒《雨雹對》:“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

    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

    ”虞汝明《古琴疏》:“張安世五歲能鼓琴。

    後為武帝侍中,其所寶琴二:一曰秋梧疏雨,一說四字,即琴銘也。

    ” 緒風 《楚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王逸注:“緒,餘也。

    ”謝靈運《登池上樓》詩:“初景草緒風,新陽改故陰。

    ”又《山居賦》:“秋冬近兮緒風襲。

    ”謝朓《奉和随王殿下詩·第八首》:“怆怆緒風興,祁祁族雲布。

    嚴氣集高軒,稠陰結寒樹。

    ”按:緒風,秋冬之風。

    緣題為“納涼”,而本詩又有“歸路翻蕭飒,陂塘五月秋”語,故上聯用“秋意”字,而此以“緒風”申之于本旨,無害。

    溫庭筠《元日》詩曰:“緒風調玉吹,端日應銅渾。

    ”則誤用矣。

     白羽 陸機《羽扇賦》:“昔楚襄王會于章台之上,山西與河右諸侯在焉。

    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

    ”謝惠連《白羽扇贊》:“惟茲白羽,體此濺潔。

    ”按:此白羽,自指羽扇。

    坊注因題有“荷”字,遂引杜詩“江道搖白羽”句,非也。

    或引《家語》“白羽若月”,尤舛謬。

     纖羅 司馬相如《子虛賦》:“雜纖羅,垂霧縠。

    ”郭璞注:“司馬彪曰:‘纖,細也。

    ’” 仙壺 《後漢書·方術傳》:“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辄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

    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

    ’長房旦日複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

    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

    共飲畢而出。

    ”馮贽《雲仙雜記》:“石崇砌上,就苔藓刻成百花,飾以金玉,曰:‘壺中之景不過如是。

    ’”原注:出《耕桑偶記》。

     渌水 《淮南子·俶真訓》:“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渌水之趨。

    ”高誘注:“渌水,舞曲。

    趨,投節也。

    ”郭茂倩《樂府詩集·琴曲歌詞·蔡氏五弄》:“《琴書》曰:邕性沉厚,雅好琴道。

    嘉平初入青溪,訪鬼谷先生所居。

    山有五曲,一曲制一弄。

    山之東曲,常有仙人遊,故作‘遊春’;南曲有澗,冬夏常渌,故作‘渌水’”。

     碧筒 見一卷《荷淨納涼時》詩“攜筒碧卷波”句。

     顔酡 《楚詞·招魂》:“美人既醉,朱顔酡些。

    ”王逸注:“朱,赤也。

    酡,著也。

    言美女飲啖醉飽,則面著赤色而鮮好也。

    ” 秋色正清華 杜牧《題白洲》詩:“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

    ” 水國延清賞,晴秋占物華。

    樓台金碧迥,村墅畫圖誇。

    空翠浮層嶂,疏紅綴晚花。

    蓮塘餘粉膩,柳岸斷雲遮。

    錦石垂蘿帶,文鱗隐玉沙。

    橋通青雀舫,人到白鷗家。

    蕭瑟甯多感,登臨不厭賒。

    洲詩句好,逸興滿煙霞。

     “清”字可以空寫,“華”字非着實點綴則渲染不出,故不嫌于鋪叙。

    詩亦清麗稱題。

     水國 顔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水國周地險。

    ” 清賞 謝朓《和何議曹郊遊詩·第一首》:“江垂得清賞。

    ” 物華 謝靈運《撰征賦》:“怨物華之推驿。

    ” 金碧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沙門昙摩羅作祗洹一所,工制甚精,丹素發彩,金碧垂輝。

    ”韓琦《駕幸昆明池》詩:“樓台金碧交輝外。

    ” 村墅 祖詠《渡淮河寄平一》詩:“岸陰匝村墅。

    ” 畫圖 歐陽修《寄梅聖俞》詩:“惟有山川為絕勝,寄人堪作畫圖誇。

    ” 空翠 謝靈運《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

    ” 層嶂 文同《青鳥》詩:“前對長江隔層嶂。

    ” 疏紅 梁簡文帝《詠疏楓》詩:“疏紅分浪白。

    ” 晚花 何遜《答高博士》詩:“幽蝶弄晚花。

    ” 餘粉 杜甫《秋興詩·第七首》:“露冷蓮房墜粉紅。

    ” 膩 吳融《富水驿東楹有人題詩》詩:“煙花夜泊紅蕖膩。

    ” 斷雲 戴叔倫《九日與敬處士左學士同賦“采菊上東山”,便為首句》詩:“斷雲輕不卷。

    ” 錦石 庾肩吾《奉和太子納涼梧下應令》詩:“錦石鎮浮橋。

    ” 蘿帶 杜甫《夔州詠懷》詩:“碧蘿長似帶。

    ” 文鱗 柳宗元《登蒲州石矶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詩:“沉景照文鱗。

    ” 玉沙 韋述《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詩:“池開照玉沙。

    ” 青雀舫 《穆天子傳》:“天子乘鳥舟龍卒,浮于大沼。

    ”郭璞注:“沼,池。

    龍下有舟字,舟皆以龍鳥為形制。

    今吳之青雀舫,此其遺制者。

    ”漢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青雀白鹄舫。

    ” 白鷗家 陸龜蒙《和襲美褚家林亭》詩:“卧葦荒芹白鳥家。

    ” 蕭瑟 《楚詞·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王逸注:“蕭瑟,陰風促急,氣疾暴也。

    ” 登臨 《楚詞·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将歸。

    ”庾信《歲晚出橫門》詩:“遊客喜登臨。

    ” 洲 白居易《白洲五亭記》:“湖州城東南二百步,抵霅溪,連汀洲,一名白。

    梁吳興守柳恽于此賦詩雲:‘汀洲采白。

    ’因以為名也。

    ” 逸興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