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有幾人?皆怪其相疏之意。

     寄外舅郭大人 陳後山 原注:概。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忍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馮氏疾後山如仇,亦不能不斂手此詩。

    公道固有不泯時。

     後山學老杜,此其逼真者。

    枯淡瘦勁,情味深幽。

    晚唐人非風、花、雪、月、禽、鳥、蟲、魚、竹、樹,則一字不能作。

    “九僧”者流,為人所禁,詩不能成,曷不觀此作乎?火候純熟乃臻此境。

    勉強效之,非粗則弱,亦不可不知。

    又須從根柢一路入手,若但用“九僧”琢句工夫,即終不到此。

     七言五十八首(錄七首) 寒食中寄鄭起侍郎 楊仲猷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裡外,别離心緒向誰言?此種别無深味,純以風韻取之。

     中四句皆美,而下聯世人尤傳。

     寄蘇内翰 劉景文 倦壓鳌頭請左符,笑尋颍尾為西湖。

    二三賢守去非遠,六一清風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滿,重陽曾插菊花無。

    聚星堂上誰先到,欲傍金倒玉壺。

     “六一清風”一聯已佳。

    “四海”“重陽”一聯不惟見天下人共惜東坡之老,又且開慰坡公,随時消息,不必以時事介意也。

    句律悲壯豪健,人人能誦之。

     次韻劉景文見寄 蘇東坡 淮上東來雙鯉魚,巧将詩信渡江湖。

    細看落墨皆松瘦,想見掀髯正鶴孤。

    烈士家風安用此,書生習氣未能無。

    莫因老骥思千裡,醉後哀歌缺吐壺。

     坡詩亦足敵景文。

    三、四勁健,此種由筆力樸老,故覺其健。

    無其筆力而效之,便成弱調。

    五、六言景文家世壯烈而能詩。

    五、六是開合句法。

    “書生習氣”乃指其慷慨悲歌,非謂其能詩也。

    此解誤。

    氣象嵂屼,未易攀也。

     和子瞻公牒京口憶西湖出遊見寄 陳述古 春陰漠漠燕飛飛,可惜春風與子違。

    半嶺煙霞紅旆入,滿湖風月畫船歸。

    缑笙一阕人何在?遼鶴重來事已非。

    猶憶去年題别處,鳥啼花落客沾衣。

    調不甚高,而清圓可誦。

     寄荊南故人 章冠之 餘生自一虛舟,未害尋詩慰客愁。

    梅欲飄零猶醞藉,柳才依約已風流。

    關心弟妹無黃犬,入夢江湖有白鷗。

    别後故人相念否?東風應倚仲宣樓。

    細潤。

     寄秦州曾侍郎子開 陳後山 八年門第故違離,千裡河山費夢思。

    淮海風濤真有道,句疑有誤。

    本集“風濤”作“風流”。

    麒麟圖畫豈無時?今朝有客傳何尹,是處逢人說項斯。

    三徑未成心已具,世間惟有白鷗知。

     寄侍讀蘇尚書 陳後山 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歸思與遲留。

    一時賓客餘枚叟,在處兒童說細侯。

    經國向來須老手,有懷何必到壺頭?遙知丹地開黃卷,解記清波沒白鷗。

    五、六已逼到盡頭,故以指點語蘊藉收之,再一徑直便不足。

    此是詩法。

     此規東坡以進用不已,恐必有後患也。

    乃是颍州召入時,後又有《寄送定州蘇尚書》詩,亦雲:“海道無違具一舟。

    ”君子愛人以德如此。

     遷谪類 五言二十首(錄五首) 初到黃梅臨江驿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之問之為人不足道也。

    然唐律詩起于之問與沈佺期。

    此詩貶泷州參軍時所作。

     月下呈張秀才 劉長卿 自古悲搖落,誰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鳥數移柯。

    向老三年谪,當秋百感多。

    貧家唯有月,空愧子猷過。

    一氣渾圓。

     此遷谪中作,八句皆有味。

     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 劉長卿 萬裡猿啼斷,孤村客暫依。

    雁過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舊路青山在,餘生白首歸。

    漸知行近北,不見鹧鸪飛。

     末句最新。

    此公詩淡而有味,但時不偶,或有一苦句。

     宿深明閣二首 陳後山 窈窕深明閣,清寒是去年。

    老将災疾至,人與歲時遷。

    默坐元如在,孤燈共不眠。

    二句深切。

    暮年身萬裡,賴有故人憐。

     缥缈金華伯,人間第一人。

    劇談連晝夜,應俗費精神。

    時要平安報,反愁消息真。

    牆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

     山谷修《神宗實錄》,蓋有真筆。

    紹聖初蔡卞惡其書王安石事,摘為失實,召至陳留問狀,寓佛寺,題曰“深明閣”,尋谪居黔州。

    紹聖三年,後山省龐丞相墓,至陳留,宿是閣,有此詩。

    “暮年身萬裡,賴有故人憐”,謂山谷至黔,州守曹譜伯遠、倅張兟茂宗皆善待之。

    “牆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謂紹聖小人也。

     七言三十九首(錄七首) 送王李二少府貶潭峽 高適 集作《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谪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隻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結意和平深厚,詩須如此作。

     兩谪客,李峽中、王長沙。

    中四句指土俗所尚,是風景,非土俗。

    末句開以早還,亦一體也。

     别舍弟宗一 柳子厚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别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

    “十”字,唐人亦作平讀,“紅闌三百九十橋”是也。

    此與“六”字對拗,亦應讀平。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煙”字趁韻。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贈别 劉夢得 去國十年同赴召,湘江千裡又分岐。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并随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柳士師事甚切。

     寄韓潮州 賈浪仙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十四字句。

    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泷流。

    峰懸驿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東坡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四句全是寓意。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紹聖四年丁醜,東坡在惠州,年六十二矣。

    五月再谪瓊州别駕,昌化軍安置,即儋州也。

    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七月十三日至儋州。

    或謂尾句太過,無省愆之意,殊不然也。

    章子厚、蔡卞欲殺之,此語分明。

    蓋東坡南遷乃時宰之意,非天子之意,故不妨如此說。

    而處之怡然。

    當此老境,無怨無怒,以為茲遊奇絕,真了生死輕得喪,天人也。

    四詩可一以此意觀。

     過嶺二首(錄第二首) 蘇東坡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夢裡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第一首五、六句曰:“當日無人送臨賀,至今有廟祀潮州。

    ”用事極切,然不宜出自東坡口。

    此二句乃蘊藉有味。

    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岚。

    誰遣山雞忽飛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紹聖元年甲戌貶惠州,四年丁醜貶儋州,明年元符戊寅改元,三年庚辰量移廉州,永州自便,凡七年。

    “夢裡似曾遷海外”,此聯甚佳,殊不以遷谪為意也。

    是年坡公年六十五。

    明年建中靖國元年辛巳七月卒于常州。

     歲晚有感 張宛丘 疏梅點點柳毵毵,殘臘新春氣候參。

    天靜秋鴻來塞北,雲收片月出江南。

    青霄雨露将回律,白首江湖尚避讒。

    未信世途無倚伏,有時清鏡理朝。

    末二句人不肯道,道出乃彌覺真至而和平。

     文潛兩谪黃州,其詩每和平而不怨。

     疾病類 五言二十五首(錄二首) 病中一二禅客見問,因以謝之 劉賓客 勞動諸禅客,同來問病夫。

    添爐搗雞舌,灑水淨龍須。

    身是芭蕉喻,行須筇杖扶。

    醫王有妙藥,能乞一丸無?清穩。

     雞舌香,龍須席,各去一字便佳。

     春日卧疾書情 劉商 楚客經年病,孤舟人事稀。

    晚晴江柳變,春暮塞鴻歸。

    今日方知命,前年始覺非。

    不能憂歲計,無限故山薇。

    亦清穩。

     七言二十八首(并删) 感舊類 七言七首(錄一首) 雪夜有感 陸放翁 江月亭前桦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亂山古驿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

    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逆挽有力。

    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

     俠少類 五言八首(錄一首) 贈張建 韓翃 當雲戲贈。

     結客平陵下,當年倚俠遊。

    傳看辘轳劍,醉脫骕骦裘。

    翠羽雙鬟妾,珠簾百尺樓。

    春風坐相待,晚日莫淹留。

     七言九首(并删) 釋梵類 五言二百四首(錄三十一首) 登辨覺寺 王右丞 竹徑連初地,蓮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盡,林外九江平。

    “平”一作“明”。

    “明”字好。

    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三、四形容廣大,其語即無雕刻。

     秦州雜詩 杜工部 秦州山北寺,勝迹隗嚣宮。

    苔藓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度溪風。

    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五、六極天下之工,第七句天生此語。

     上牛頭寺 杜工部 青山意不盡,衮衮上牛頭。

    無複能拘礙,真成浪出遊。

    二句申足“意不盡”三字。

    花濃春寺靜,五字妙絕言說,對句不及也。

    竹細野池幽。

    何處莺啼切?移時獨未休。

     後四工麗清婉。

     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 劉賓客 看畫長廊遍,尋僧一徑幽。

    小池兼鶴淨,古木帶蟬秋。

    對句自然勝出句。

    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晚春登天雲寺南樓贈常禅師 劉賓客 花盡頭新白,登樓意若何?起最警策。

    歲時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此句近俚,不可效,出句則雅矣。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師治此病,惟聽讀《楞伽》。

     題報恩寺 劉賓客 好是清涼地,都無系絆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閑人。

    淨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慚衰鬓上,猶帶郡庭塵。

     三、四雅淡。

     贈海明上人 耿 來自西天竺,持經奉紫微。

    必當預内供奉,故曰“奉紫微”。

    年深梵語變,行苦俗流歸。

    月上安禅久,苔生出院稀。

    梁間有馴鴿,不去為忘機。

     中兩聯皆下句勝上句。

    三句亦未減四句,五句不如六句耳。

     題虎丘東寺 張祜 雲樹擁崔嵬,深行異俗埃。

    此句拙極,不必以承吉而為之詞。

    寺門山外入,石壁地中開。

    俯砌池光動,登樓海氣來。

    傷心萬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