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金玉葬寒灰。
末亦切合不泛。
此詩非親到虎丘寺,不知第四句之工。
高堂之後,俯視石澗,兩壁相去數尺,而深乃數十丈,其長蜿蜒曼衍而坼裂到底,泉滴滴然,真是奇觀。
“登樓海氣來”,此一句亦佳。
題破山寺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自然得之,非思力所及。
歐公喜此詩。
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體,蓋亦古詩、律詩之間。
此語缪極。
全篇自然。
經廢寶慶寺 司空曙(文明) 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
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
古砌碑橫草,陰廊畫雜苔。
禅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
句句工,尾句尤不露。
秋夜宿僧院 劉得仁 禅寂無塵地,焚香話所歸。
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
靜意可挹。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二句對偶未工,又非十四字句法,嫌太草草。
翻令嫌白日,動即與心違。
“螢入定僧衣”,此一句古今無之。
他有“坐學白塔骨”“坐石鳥疑死”,刻苦太甚,不如此之閑雅。
尾句尤高。
尾句是晚唐粗犷惡習,以為高則錯卻路頭。
題薦福寺衡嶽禅師房 韓翃 春城乞食還,高論此中閑。
僧臘階前樹,禅心江上山。
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
晚送門人去,鐘聲杳霭間。
第三句最佳,三、四微有俗韻,不及五、六。
五、六近套,如此則詩中套語,不勝指摘矣。
尾句乃有味也。
華下送文涓 司空圖 郊居謝名利,何事最相親?漸與論詩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
此詩隻煉此二句,餘皆草草。
後來九僧一派,自此濫觞。
應念從今去,還來嶽下頻。
《一鳴集》嘗自誇數聯,五、六其一也,其實工密。
三、四亦自然,近中有遠。
登蔣山開善寺 崔峒 山殿秋雲裡,香煙出翠微。
客尋朝磬食,僧背夕陽歸。
下界千門見,前朝萬事非。
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三、四已佳,五、六尤佳,以第六句出于不測也。
題維摩暢上人房 李洞 原本“房”下有“朽枿”二字。
注曰:集作“寒栎”。
皆誤,今削之。
諸方遊幾臘,五夏五峰銷。
越講迎騎象,蕃齋忏射雕。
别趣。
此種是才江獨詣。
冷筇書雪倚,寒栎話雲燒。
從此栖林老,瞥然三萬朝。
李洞學賈浪仙詩,至鑄其像而事之。
此詩工甚。
三、四怪異,五、六亦佳。
遊西霞寺 皮日休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蓮吟次缺,香霭坐來銷。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支遁論《逍遙遊》事,見《世說新語注》。
三、四細看有味,五、六忽然出奇。
宿澄泉蘭若 鄭谷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亂流分石上,斜漢在松西。
雲集寒庵宿,猿先曉磬啼。
此心如了了,隻此是曹溪。
末句好。
末句不甚好。
詩可參禅味,不可作禅語。
封禅寺居 羅隐 盛禮何由睹?嘉名猶寄居。
周南太史淚,蠻徼長卿書。
長卿雖作《封禅文》,而不及見封禅,但作書《喻蜀父老》而已,故曰“蠻徼長卿書”。
蓋與司馬談皆不睹盛禮者。
砌竹搖風直,庭花泣露疏。
誰能賦《秋興》?千裡隔吾廬。
題是封禅寺。
昭谏身居亂世,故起句曰“盛禮何由睹”。
三、四好。
豈可全不用事?善用事者不冗。
宿嶽陽開元寺 僧修睦 竟日憑虛檻,何當興歎頻?往來人自老,今古月長新。
風逆沉漁唱,松疏露鶴身。
無眠鐘又動,幾客在迷津。
第六句亦眼前事,但下得着,自然好。
題山寺 寇萊公 寺在猿啼外,此句最佳,作起句尤佳。
門開古澗涯。
山深微有徑,樹老半無枝。
望遠雲長暝,談空日易移。
恐朝金馬去,還失白蓮期。
寇公學晚唐詩,尾句忽又似老杜。
意謂對結似杜耳,其實學杜不在此種處。
遊湖上昭慶寺 陳文惠(堯佐) 湖邊山影裡,靜景與僧分。
一榻坐臨水,片心閑對雲。
三、四自然有味。
樹寒時落葉,鷗散忽成群。
莫問紅塵事,林間肯暫聞。
此錢塘門外昭慶寺,今猶無恙。
第五句最幽美。
此詩佳在三、四句,第五句未見其佳。
夏日宿西禅 潘逍遙 此地絕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
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
浮生多賤骨,時日恐難勝。
結二句太劣。
東坡少年見傳舍壁間題此句而喜之,則知逍遙之詩行于世已久。
東坡眼高,亦所謂異世而知心者也。
書惠崇師房 僧希晝 詩名在四方,獨此寄閑房。
故域寒濤闊,春城夜夢長。
禽聲沉遠木,花影動回廊。
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
希晝,九僧之一。
于僧詩類選五首,每首必有一聯佳。
不特希晝,九僧皆然。
虛谷評紫芝詩曰:“大抵中四句鍛煉磨瑩為工。
以題考之,首尾略如題意,而中四句者亦可他入,不必切于題也。
”以之移評九僧尤确切,然其佳句自不可沒。
鄭樵《通志》載九僧句圖一卷,今不傳。
惟惠崇自定句圖百聯尚存。
送嗣端東歸 僧希晝 遠念生泉石,人中事欲銷。
卷衣城木落,尋寺海山遙。
帆影迷寒雁,經聲隐暮潮。
後期俱未定,況我鬓先凋。
宿宇昭師房 僧保暹 與我難忘舊,多期宿此房。
卧雲歸未得,靜夜話空長。
草際沉螢影,杉西露月光。
天明共無寐,南去水茫茫。
保暹,九僧之二。
第六句于工之中,不弱而新。
早秋閑寄宇昭 僧保暹 窗虛枕簟明,微覺早涼生。
深院無人語,長松滴雨聲。
詩來禅外得,愁入靜中平。
遠念西林下,相思合慰情。
宿西山精舍 僧文兆 西山乘興宿,靜稱寂寥心。
一徑杉松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語息,雲閣磬聲沉。
未遂長栖此,雙峰曉待尋。
文兆,九僧之三。
有宋國初,未遠唐也。
凡此九人詩,皆學賈島、周賀,清苦工密。
所謂景聯,人人着意,但不及賈之高、周之富耳。
“富”字未安。
與行肇師宿廬山栖賢寺 僧惟鳳 水瀑寒浸室,圍爐靜話長。
詩心全大雅,祖意會諸方。
磬斷危杉月,燈殘古塔霜。
無眠向遙夕,又約去衡陽。
惟鳳,九僧之六。
所選每首必有一聯工,又多在景聯,晚唐之定例也。
盛唐則不然,大手筆又皆不然。
訪楊雲卿淮上别墅 僧惠崇 地近得頻到,相攜向野亭。
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望久人收釣,吟餘鶴振翎。
不愁歸路晚,明月上前汀。
九僧之七惠崇,最為高者。
三、四雖取前人二句合成此聯,為人所诋。
然善詩者能合二人之句為一聯,亦可也。
但不可全盜二句一聯者耳。
幽居即事 僧宇昭 掃苔人迹外,漸老喜深藏。
路僻閑行遠,春晴晝睡長。
餘花留暮蝶,幽草戀殘陽。
盡日空林下,孤禅念石霜。
宇昭,九僧之八。
原本備列九僧詩,今錄六人。
其四曰行肇,其五曰簡長,其九曰懷古。
詩皆不甚工,附存其名于此。
人見九僧詩或易之,不知其幾鍛煉幾推敲乃成,一句一聯不可忽也。
此亦公論。
春寒 僧善珍 林間燈夕過,顧影在天涯。
雪暝迷歸鶴,春寒誤早花。
艱難知世味,貧病厭年華。
故國風塵外,無人可問家。
“春寒誤早花”,此句極佳。
七言四十五首(錄五首)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杜工部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
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飛鹭晚悠悠。
二句妙遠。
諸天合在藤蘿外,昏黑應須到上頭。
老杜七言律,晚唐人無之。
凡學詩,五言律可晚唐,七言律不可不老杜也。
因許八奉寄江甯旻上人 杜工部 不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與淚潺湲。
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棋局動随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
聞君話我為官在,頭白昏昏隻醉眠。
必以此為杜之至處,則不然;然他人如此單行,必不能如此健。
前輩詩不專于景上觀,當于無景言情處觀。
老杜此三詩三樣,然骨格則一也。
三山次潘靜之升書記韻 朱逢年 客路那知歲月長,掀髯一笑苾刍房。
且傾徐邈聖賢酒,不問陳登上下床。
此亦“江西”句法,然不惡狀。
雲影翻空迷海峤,秋聲随夢到江鄉。
此句佳。
明朝各聽船窗雨,猶憶枯棋戰寺廊。
朱文公之父曰松,字喬年。
季父曰槔,字逢年。
嘗夢至玉蘭堂,如王平父之靈芝宮,自号其詩曰《玉蘭集》。
尤延之為作序。
詩格高峭,惜乎不多。
三、四甚佳,予亦偶嘗記之。
羅浮寶積寺 芮國器 木落天寒山氣沉,年華客意共蕭森。
偶于佳處發深省,其實宦遊非本心。
此種偶一為之,亦有别味。
但不可以此立制耳。
馮氏欲并此禁之,未免太甚。
紅日坐移鐘閣影,白雲閑度石樓陰。
還家莫話神仙事,老不寬人雪滿簪。
芮烨,字國器,一字仲蒙,吳興人。
嘗為禦史、司業、祭酒。
呂東萊再娶,乃其女也。
詩三、四甚高雅。
頃遊龍井得一聯,王伯齊同兒輩遊因足成之 樓攻愧 路入風篁上翠微,老龍蟠井四山圍。
水真綠淨不可吐,魚若空行無所依。
三句用昌黎語,四句用郦道元語,湊來恰好。
勝處雖多終莫及,舊遊誰在事皆非。
隻今匏系何由到?徒羨聯镳帶月歸。
“水真綠淨不可吐,魚若空行無所依”,佳句也。
仙逸類 五言四十二首(錄三首) 送耿山人歸湖南 周賀 南行随越僧,别業幾池菱。
兩鬓已垂白,五湖歸挂罾。
夜濤鳴栅鎖,寒葦露船燈。
此去已無事,卻來知不能。
邊幅微狹,然亦一種。
第二句新,五、六亦新。
訪道者不遇 杜荀鶴 寂寂白雲門,尋真不遇真。
隻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
三、四有思緻,不嫌其巧。
藥圃花香異,沙泉鹿迹新。
題詩留姓字,他日此相親。
此詩刊碑在問政山白雲亭。
三篆字尤古,杜來訪聶師道不遇,留此而去。
“門”一作“亭”。
今亭圮于兵矣。
送陳豸處士 僧惟鳳 草長關路微,離思更依依。
家遠知琴在,時清買劍歸。
孤城回短角,獨樹隔殘晖。
别有鄰漁約,相迎掃釣矶。
三、四佳。
七言二十二首(全删) 傷悼類 五言十二首(并删) 七言七首(并删) 注解: [1] 實錄十二首。
[2] “藏”,據李慶甲彙評本校勘記,疑當作“随”。
末亦切合不泛。
此詩非親到虎丘寺,不知第四句之工。
高堂之後,俯視石澗,兩壁相去數尺,而深乃數十丈,其長蜿蜒曼衍而坼裂到底,泉滴滴然,真是奇觀。
“登樓海氣來”,此一句亦佳。
題破山寺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自然得之,非思力所及。
歐公喜此詩。
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體,蓋亦古詩、律詩之間。
此語缪極。
全篇自然。
經廢寶慶寺 司空曙(文明) 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
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
古砌碑橫草,陰廊畫雜苔。
禅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
句句工,尾句尤不露。
秋夜宿僧院 劉得仁 禅寂無塵地,焚香話所歸。
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
靜意可挹。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二句對偶未工,又非十四字句法,嫌太草草。
翻令嫌白日,動即與心違。
“螢入定僧衣”,此一句古今無之。
他有“坐學白塔骨”“坐石鳥疑死”,刻苦太甚,不如此之閑雅。
尾句尤高。
尾句是晚唐粗犷惡習,以為高則錯卻路頭。
題薦福寺衡嶽禅師房 韓翃 春城乞食還,高論此中閑。
僧臘階前樹,禅心江上山。
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
晚送門人去,鐘聲杳霭間。
第三句最佳,三、四微有俗韻,不及五、六。
五、六近套,如此則詩中套語,不勝指摘矣。
尾句乃有味也。
華下送文涓 司空圖 郊居謝名利,何事最相親?漸與論詩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
此詩隻煉此二句,餘皆草草。
後來九僧一派,自此濫觞。
應念從今去,還來嶽下頻。
《一鳴集》嘗自誇數聯,五、六其一也,其實工密。
三、四亦自然,近中有遠。
登蔣山開善寺 崔峒 山殿秋雲裡,香煙出翠微。
客尋朝磬食,僧背夕陽歸。
下界千門見,前朝萬事非。
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三、四已佳,五、六尤佳,以第六句出于不測也。
題維摩暢上人房 李洞 原本“房”下有“朽枿”二字。
注曰:集作“寒栎”。
皆誤,今削之。
諸方遊幾臘,五夏五峰銷。
越講迎騎象,蕃齋忏射雕。
别趣。
此種是才江獨詣。
冷筇書雪倚,寒栎話雲燒。
從此栖林老,瞥然三萬朝。
李洞學賈浪仙詩,至鑄其像而事之。
此詩工甚。
三、四怪異,五、六亦佳。
遊西霞寺 皮日休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蓮吟次缺,香霭坐來銷。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支遁論《逍遙遊》事,見《世說新語注》。
三、四細看有味,五、六忽然出奇。
宿澄泉蘭若 鄭谷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亂流分石上,斜漢在松西。
雲集寒庵宿,猿先曉磬啼。
此心如了了,隻此是曹溪。
末句好。
末句不甚好。
詩可參禅味,不可作禅語。
封禅寺居 羅隐 盛禮何由睹?嘉名猶寄居。
周南太史淚,蠻徼長卿書。
長卿雖作《封禅文》,而不及見封禅,但作書《喻蜀父老》而已,故曰“蠻徼長卿書”。
蓋與司馬談皆不睹盛禮者。
砌竹搖風直,庭花泣露疏。
誰能賦《秋興》?千裡隔吾廬。
題是封禅寺。
昭谏身居亂世,故起句曰“盛禮何由睹”。
三、四好。
豈可全不用事?善用事者不冗。
宿嶽陽開元寺 僧修睦 竟日憑虛檻,何當興歎頻?往來人自老,今古月長新。
風逆沉漁唱,松疏露鶴身。
無眠鐘又動,幾客在迷津。
第六句亦眼前事,但下得着,自然好。
題山寺 寇萊公 寺在猿啼外,此句最佳,作起句尤佳。
門開古澗涯。
山深微有徑,樹老半無枝。
望遠雲長暝,談空日易移。
恐朝金馬去,還失白蓮期。
寇公學晚唐詩,尾句忽又似老杜。
意謂對結似杜耳,其實學杜不在此種處。
遊湖上昭慶寺 陳文惠(堯佐) 湖邊山影裡,靜景與僧分。
一榻坐臨水,片心閑對雲。
三、四自然有味。
樹寒時落葉,鷗散忽成群。
莫問紅塵事,林間肯暫聞。
此錢塘門外昭慶寺,今猶無恙。
第五句最幽美。
此詩佳在三、四句,第五句未見其佳。
夏日宿西禅 潘逍遙 此地絕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
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
浮生多賤骨,時日恐難勝。
結二句太劣。
東坡少年見傳舍壁間題此句而喜之,則知逍遙之詩行于世已久。
東坡眼高,亦所謂異世而知心者也。
書惠崇師房 僧希晝 詩名在四方,獨此寄閑房。
故域寒濤闊,春城夜夢長。
禽聲沉遠木,花影動回廊。
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
希晝,九僧之一。
于僧詩類選五首,每首必有一聯佳。
不特希晝,九僧皆然。
虛谷評紫芝詩曰:“大抵中四句鍛煉磨瑩為工。
以題考之,首尾略如題意,而中四句者亦可他入,不必切于題也。
”以之移評九僧尤确切,然其佳句自不可沒。
鄭樵《通志》載九僧句圖一卷,今不傳。
惟惠崇自定句圖百聯尚存。
送嗣端東歸 僧希晝 遠念生泉石,人中事欲銷。
卷衣城木落,尋寺海山遙。
帆影迷寒雁,經聲隐暮潮。
後期俱未定,況我鬓先凋。
宿宇昭師房 僧保暹 與我難忘舊,多期宿此房。
卧雲歸未得,靜夜話空長。
草際沉螢影,杉西露月光。
天明共無寐,南去水茫茫。
保暹,九僧之二。
第六句于工之中,不弱而新。
早秋閑寄宇昭 僧保暹 窗虛枕簟明,微覺早涼生。
深院無人語,長松滴雨聲。
詩來禅外得,愁入靜中平。
遠念西林下,相思合慰情。
宿西山精舍 僧文兆 西山乘興宿,靜稱寂寥心。
一徑杉松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語息,雲閣磬聲沉。
未遂長栖此,雙峰曉待尋。
文兆,九僧之三。
有宋國初,未遠唐也。
凡此九人詩,皆學賈島、周賀,清苦工密。
所謂景聯,人人着意,但不及賈之高、周之富耳。
“富”字未安。
與行肇師宿廬山栖賢寺 僧惟鳳 水瀑寒浸室,圍爐靜話長。
詩心全大雅,祖意會諸方。
磬斷危杉月,燈殘古塔霜。
無眠向遙夕,又約去衡陽。
惟鳳,九僧之六。
所選每首必有一聯工,又多在景聯,晚唐之定例也。
盛唐則不然,大手筆又皆不然。
訪楊雲卿淮上别墅 僧惠崇 地近得頻到,相攜向野亭。
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
望久人收釣,吟餘鶴振翎。
不愁歸路晚,明月上前汀。
九僧之七惠崇,最為高者。
三、四雖取前人二句合成此聯,為人所诋。
然善詩者能合二人之句為一聯,亦可也。
但不可全盜二句一聯者耳。
幽居即事 僧宇昭 掃苔人迹外,漸老喜深藏。
路僻閑行遠,春晴晝睡長。
餘花留暮蝶,幽草戀殘陽。
盡日空林下,孤禅念石霜。
宇昭,九僧之八。
原本備列九僧詩,今錄六人。
其四曰行肇,其五曰簡長,其九曰懷古。
詩皆不甚工,附存其名于此。
人見九僧詩或易之,不知其幾鍛煉幾推敲乃成,一句一聯不可忽也。
此亦公論。
春寒 僧善珍 林間燈夕過,顧影在天涯。
雪暝迷歸鶴,春寒誤早花。
艱難知世味,貧病厭年華。
故國風塵外,無人可問家。
“春寒誤早花”,此句極佳。
七言四十五首(錄五首)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杜工部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
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飛鹭晚悠悠。
二句妙遠。
諸天合在藤蘿外,昏黑應須到上頭。
老杜七言律,晚唐人無之。
凡學詩,五言律可晚唐,七言律不可不老杜也。
因許八奉寄江甯旻上人 杜工部 不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與淚潺湲。
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棋局動随幽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
聞君話我為官在,頭白昏昏隻醉眠。
必以此為杜之至處,則不然;然他人如此單行,必不能如此健。
前輩詩不專于景上觀,當于無景言情處觀。
老杜此三詩三樣,然骨格則一也。
三山次潘靜之升書記韻 朱逢年 客路那知歲月長,掀髯一笑苾刍房。
且傾徐邈聖賢酒,不問陳登上下床。
此亦“江西”句法,然不惡狀。
雲影翻空迷海峤,秋聲随夢到江鄉。
此句佳。
明朝各聽船窗雨,猶憶枯棋戰寺廊。
朱文公之父曰松,字喬年。
季父曰槔,字逢年。
嘗夢至玉蘭堂,如王平父之靈芝宮,自号其詩曰《玉蘭集》。
尤延之為作序。
詩格高峭,惜乎不多。
三、四甚佳,予亦偶嘗記之。
羅浮寶積寺 芮國器 木落天寒山氣沉,年華客意共蕭森。
偶于佳處發深省,其實宦遊非本心。
此種偶一為之,亦有别味。
但不可以此立制耳。
馮氏欲并此禁之,未免太甚。
紅日坐移鐘閣影,白雲閑度石樓陰。
還家莫話神仙事,老不寬人雪滿簪。
芮烨,字國器,一字仲蒙,吳興人。
嘗為禦史、司業、祭酒。
呂東萊再娶,乃其女也。
詩三、四甚高雅。
頃遊龍井得一聯,王伯齊同兒輩遊因足成之 樓攻愧 路入風篁上翠微,老龍蟠井四山圍。
水真綠淨不可吐,魚若空行無所依。
三句用昌黎語,四句用郦道元語,湊來恰好。
勝處雖多終莫及,舊遊誰在事皆非。
隻今匏系何由到?徒羨聯镳帶月歸。
“水真綠淨不可吐,魚若空行無所依”,佳句也。
仙逸類 五言四十二首(錄三首) 送耿山人歸湖南 周賀 南行随越僧,别業幾池菱。
兩鬓已垂白,五湖歸挂罾。
夜濤鳴栅鎖,寒葦露船燈。
此去已無事,卻來知不能。
邊幅微狹,然亦一種。
第二句新,五、六亦新。
訪道者不遇 杜荀鶴 寂寂白雲門,尋真不遇真。
隻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
三、四有思緻,不嫌其巧。
藥圃花香異,沙泉鹿迹新。
題詩留姓字,他日此相親。
此詩刊碑在問政山白雲亭。
三篆字尤古,杜來訪聶師道不遇,留此而去。
“門”一作“亭”。
今亭圮于兵矣。
送陳豸處士 僧惟鳳 草長關路微,離思更依依。
家遠知琴在,時清買劍歸。
孤城回短角,獨樹隔殘晖。
别有鄰漁約,相迎掃釣矶。
三、四佳。
七言二十二首(全删) 傷悼類 五言十二首(并删) 七言七首(并删) 注解: [1] 實錄十二首。
[2] “藏”,據李慶甲彙評本校勘記,疑當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