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惑煙津。

     周尹潛詩亦學老杜。

    此詩壯哉,乃思陵即位之五年,紹興元年也。

     傷春 陳簡齋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白發三千丈”,太白句也。

    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謂潭州向伯恭。

     野泊對月有感 周尹潛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識逋逃病客情。

    起得超脫。

    鬥柄闌幹洞庭野,角聲凄斷嶽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

    欲問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盜尚縱橫。

    亦自凄壯。

     尹潛,名莘,為嶽陽決曹掾。

    陳簡齋集屢見詩題。

    乃錢塘人,東坡所與交周長官開祖之孫也。

    詩有老杜氣骨,簡齋亦欽畏之。

    隻“江月亂中明”一句便高,三、四悲壯,并結句自可渾入老杜集。

     北風 劉屏山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風回首恨難裁。

    淮山已隔胡塵斷,汴水猶穿故苑來。

    紫色蛙聲真倔強,翠華龍衮暫徘徊。

    廟堂此日無遺策,可是憂時獨草萊。

    結二句況郁之至。

     忠憤至矣。

    五、六尤精,命意尤切。

     書憤 陸放翁 白發蕭蕭卧澤中,隻憑天地鑒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忿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裡流年兩鬓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争寶劍寒。

    遣戍十年臨滴博,壯圖萬裡戰臯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悲壯感慨,不當徒以虛語視之。

     山岩類 五言十二首(錄一首) 巫山高 李端 “巫山高”乃樂府題,不宜入“山岩類”。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空中。

    回合雲藏月,霏微雨帶風。

    如此用“雲”“雨”二字,尚無痕迹。

    猿聲寒過澗,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去,清秋見楚宮。

     工而穩。

    一“穩”字盡此詩之妙。

    皇甫冉亦以此題擅名。

    虛谷訛“高”字為“峽”字,選入“風土類”。

    然其中“朝暮泉聲異”句,“異”字未審何解;“寒暄樹色同”句,“同”字亦似未妥。

     七言六首(錄一首) 潤陂山上作 趙師秀 一山大半皆槠葉,絕頂閑尋得徑微。

    無日漫勞攜紙扇,有風猶怯去綿衣。

    野花可愛移難活,啼鳥多情望即飛。

    惟與寺僧居漸熟,煮茶深院待人歸。

    薄而有緻。

     此詩三、四見得是山上作,五、六亦活動。

     川泉類 五言三十二首(錄八首) 早秋江行 窦鞏 回望湓池遠,西風吹荻花。

    暮潮江勢闊,秋雨雁行斜。

    多醉渾無夢,頻愁欲到家。

    此即“近鄉情更怯”之意。

    漸驚雲樹轉,點點是神鴉。

    “漸驚”從“頻愁”生出。

     大醉則必無夢,詩人自來不曾說到。

    蓋非常醉者,不能知也。

    今江州西沂地名盤塘,近興國軍港口,即有神鴉迎船,人與飯肉,唐以來固然矣。

     渡淮 白樂天 淮水東南地,無風渡亦難。

    孤煙生乍直,遠樹望多團。

    春浪棹聲急,夕陽帆影殘。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末用何水部語。

     三、四尖新。

    三句本右丞“大漠孤煙直”句,猶是恒語。

    四句乃是刻意造出。

    此種偶一為之不妨,若專意為此,則墜入“竟陵”“公安”鬼趣。

     終南東溪口作 岑參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新趣宛然。

    沙平堪濯足,石淺不勝舟。

    洗藥朝與暮,釣魚春複秋。

    興來從所适,還欲向滄州。

     句句明白,不見其用力處。

     嶽陽館中望洞庭湖 劉長卿 萬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長。

    問人何渺渺,愁暮更蒼蒼。

    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孤舟有歸客,早晚達潇湘。

    五、六或謂是海詩,然洞庭亦足當此。

     五、六盡佳,非中流果沒日也,水遠而目短,故所見者日落于中耳。

    此句從《上林賦》化出。

     答勸農李淵宗嘉州江行見寄 宋景文 嘉月嘉州路,轲峨按部船。

    山圍杜宇國,江入夜郎天。

    霁引溪流望,涼供水閣眠。

    愧君舟楫急,遂欲濟長川。

     嘉州,古夜郎國。

    三、四有老杜及盛唐人風味。

     河上 陳後山 背水連漁屋,橫河架石梁。

    窺巢烏鵲競,過雨艾蒿光。

    鳥語催春事,窗明報夕陽。

    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淡靜。

     顔氏阻風 陳後山 水到西流闊,風從北極來。

    聲驅峽口坼,力拔嶺根摧。

    突兀重重浪,轟豗處處雷。

    順流看過舫,更着快帆催。

    竟住好。

     過孔雀灘贈周靜之 陳簡齋 海内無堅壘,天涯有近親。

    不辭供笑語,未慣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

    高眠過灘浪,已寄百年身。

     七言十六首(錄三首)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韋蘇州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沈宗伯曰:“上句畫本,下句畫亦難就。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過桐廬 胡文恭 兩岸山花中有溪,山花紅白遍高低。

    靈源忽若乘槎到,仙洞還同采藥迷。

    二月辛夷猶未落,五更鴉臼最先啼。

    茶煙漁火遙堪畫,一片人家在水西。

    風韻可觀,惟三、四略嫌凡近。

     東溪 梅聖俞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凫眠岸有閑意,老樹着花無醜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淨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三、四為當世名句,衆所脍炙。

     庭宇類 五言十五首(錄四首) 題沈隐侯八詠樓 崔颢 梁日東陽守,為樓望越中。

    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八詠事佳,隐侯人鄙。

    “青史”句渾含得妙。

    江靜聞山狖,川長數塞鴻。

    此二句即八詠之二。

    登臨白雲晚,流恨此遺風。

     鹳雀樓晴望 馬戴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

    海波通禹鑿,“禹鑿”原本作“古穴”,考本集改。

    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挂,龍潭返照移。

    行雲如可馭,萬裡赴心期。

     寄題武當郡守吏隐亭 僧希晝 郡亭傳吏隐,閑自使君心。

    卷幕知來客,懸燈見宿禽。

    茶煙逢石斷,棋響入花深。

    “棋聲花院靜”,表聖名句也。

    着“入”字、“深”字,便别有意境,不以蹈襲為嫌。

    會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

     薛氏瓜廬 趙師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

    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雲。

    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人家半在船,野水多于地”,本樂天仄韻古詩。

    今換一句為對,亦佳。

    義山詩曰:“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亦是此格。

    偶一為之,不以為律。

     七言三十首(錄四首) 登西樓 王半山 樓影侵雲百尺斜,行人樓上憶天涯。

    情多自悔登臨數,目極因驚怅望賒。

    一曲平蕪連古樹,半分殘日帶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隻此傷春發已華。

    音節爽明。

     和稚子與諸生登北都城樓 元章簡 朔風刮面歲華遒,閑擁豐貂一倚樓。

    四野凍雲随地合,九河清浪着天流。

    空闊有神,勝于出句。

    諸君略住方乘興,吾土雖非亦解憂。

    更得青衿赓雅唱,連章彩筆鬥銀鈎。

    結“和”字,古法。

     五、六用庾亮、王粲語,其佳如此。

    妙,俱切“樓”;“諸君”句又切本事。

     己酉仲秋任才仲、陳去非會飲嶽陽樓上。

    酒半酣,高談大笑,行草間出,誠一時俊遊也。

    為賦之 姜光彥 嶽陽樓高幾千尺,俯首洞庭方酒酣。

    萬頃波光天上下,兩山秋色月東南。

    興來鸾鹄随行草,夜永魚龍駭笑談。

    我欲煩公釣鳌手,盡移雲水到松庵。

    壯浪稱題,結亦别緻。

     姜仲謙,淄川人。

    陳簡齋集有此題。

    三人真奇會也。

    松庵者,光彥之号,故尾句雲。

     思杜亭 姜光彥 十裡松陰古道場,一亭還複枕潇湘。

    詩翁至死憂唐室,野客于今吊耒陽。

    事本爛熟,惟切故警。

    “野客”二字有感慨,非泛以湊對,蓋即“霸才無主始憐君”意。

    窗戶雲生山雨集,岩溪花發曉風香。

    還“亭”字一聯,乃不可少。

    不惟臨眺添惆怅,自是年來鬓已霜。

    規格意思,全是溫飛卿《過陳琳墓》詩。

     論詩類 五言三首(并删) 七言三首(并删) 技藝類 五言二首(并删) 七言十一首(并删) 遠外類 五言十二首(并删) 七言四首(并删) 消遣類 五言四首(錄一首) 夜飲 李商隐 蔔夜容衰鬓,開筵屬異方。

    燭分歌扇淚,此句少纖。

    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場。

    王半山極稱此二句,以為得杜之藩籬。

    誰能辭酩酊?淹卧劇清漳。

    結用劉公幹語,然驟讀之不甚了了,作詩不必效此等語。

     七言三十九首(錄二首) 安定城樓 李商隐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二語千錘百煉,出以自然,老杜為之不過如此。

    義山雖名列昆體中,其詩格逾出溫叚上,自世但論其雕镌浮豔之作,而義山之真面隐矣。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結太淺露。

     寓歎 陸放翁 貂蟬未必出兜鍪,要是蒼鷹已下韝。

    彭澤竟歸端為酒,輕車已老豈須侯?千年精衛心平海,三日於菟氣食牛。

    會與高人期物外,摩挲銅狄灞陵秋。

    此似為韓侂胄議北伐而作。

    “千年精衛”言志士本不忘報複。

    “三日於菟”言當事者輕于動作。

    “摩挲銅狄”言他日時事變遷,我老猶及見之也。

     六句豪俊。

    嘉泰二年癸亥,放翁年七十九,在朝。

     兄弟類(原阙五言) 七言七首(錄一首) 示長安君 王半山 李雁湖注:此詩恐是使北時作。

    長安君,公妹也。

     少年離别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二語真至。

    自憐湖海三年隔,“海”,原本誤作“客”,依本集改。

    又作塵沙萬裡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子息類 五言六首(錄一首) 楊本勝說于長安見小兒阿衮 李商隐 聞君來日下,見我最嬌兒。

    漸大啼應數,長貧學恐遲。

    寄人龍種瘦,失母鳳雛癡。

    義山乃宗室,故有“龍種”“鳳雛”之句。

    語罷休邊角,青燈兩鬓絲。

    結法不盡。

     七言六首(并删) 寄贈類 五言三十八首(錄二首) 寄李纾 郎士元 雨遇深巷靜,獨酌送殘春。

    車馬雖嫌僻,莺花不厭貧。

    此句最佳。

    蟲絲粘戶網,鼠迹印床塵。

    問道山陽會,如今